期刊文献+
共找到65,32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微滴数字PCR的巨细胞病毒gH分型检测可行性评估及应用
1
作者 张琼 黄琼 李伟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144-149,共6页
探讨应用微滴数字PCR(ddPCR)进行巨细胞病毒(CMV)包膜糖蛋白H(gH)分型检测的可行性。方法 以标准株AD169和Towne为研究对象,荧光定量PCR (RT-PCR)检测为对照,进行ddPCR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一致性和结果变异性检测。收集CMV特异性抗体... 探讨应用微滴数字PCR(ddPCR)进行巨细胞病毒(CMV)包膜糖蛋白H(gH)分型检测的可行性。方法 以标准株AD169和Towne为研究对象,荧光定量PCR (RT-PCR)检测为对照,进行ddPCR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一致性和结果变异性检测。收集CMV特异性抗体G(CMV-IgG)阳性,肝功能异常的婴儿尿液样本采用ddPCR进行临床CMV gH分型检测。结果 ddPCR检测的结果一致性、结果变异性和检测特异性与RT-PCR一致,ddPCR敏感性较RT-PCR高。临床样本ddPCR检测结果为:gH1型41例,gH2型23例,gH1/2型11例,与RT-PCR分型结果一致率86.67%(65/75)。对于分型结果一致的65个样本,RT-PCR和ddPCR检测浓度有较好的一致性。依据ddPCR分型结果进行临床指标分析发现,相较于gH2型,gH1型CMV感染更易促进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33/41)比(13/23),χ2=4.927,P=0.026]。结论 ddPCR可用于检测尿液中CMV gH分型情况,具有更好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包膜糖蛋白H 微滴数字pcr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艰难梭菌tcdA和tcdB基因绝对定量PCR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2
作者 古文鹏 贾森泉 +5 位作者 周永明 尹建雯 赵世文 赵晓南 吴媛 伏晓庆 《中国抗生素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7-143,共7页
目的建立基于SYBR染料法的能够精确定量艰难梭菌主要毒素tcdA和tcdB基因表达量的绝对定量PCR方法,并进行应用。方法以CD12038艰难梭菌参考菌株为研究对象,扩增tcdA和tcdB基因的部分片段,然后将二者克隆到pUC57质粒载体中进行测序鉴定。... 目的建立基于SYBR染料法的能够精确定量艰难梭菌主要毒素tcdA和tcdB基因表达量的绝对定量PCR方法,并进行应用。方法以CD12038艰难梭菌参考菌株为研究对象,扩增tcdA和tcdB基因的部分片段,然后将二者克隆到pUC57质粒载体中进行测序鉴定。采用梯度稀释的重组质粒为标准品,SYBR荧光染料法进行qPCR扩增,建立标准曲线。然后在4种主要的产毒性艰难梭菌流行参考菌株中验证菌株培养后tcdA和tcdB基因的拷贝数。结果本研究建立了能够精确定量产毒性艰难梭菌tcdA和tcdB基因拷贝数的绝对定量PCR方法,其中tcdA基因的线性范围为(2.71×10^(2)~2.71×10^(9))拷贝/μL,灵敏性为(324.70±33.42)拷贝/μL,批内变异系数(CV)为0.60%~1.12%,批间CV为0.57%~0.92%。tcdB基因的线性范围为(2.59×10^(2)~2.59×10^(9))拷贝/μL,灵敏性为(539.05±133.28)拷贝/μL,批内CV为0.37%~1.61%,批间CV为0.84%~1.76%。2个基因的溶解曲线均呈现单一峰值,特异性良好。对4种产毒性艰难梭菌参考菌株培养24 h后的tcdA和tcdB基因拷贝数研究结果显示,R20291(ST1/RT027)菌株的tcdA和tcdB基因表达水平最高,而其余3个菌株的表达水平较为相似。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基于产毒性艰难梭菌tcdA和tcdB基因的绝对定量PCR方法,该方法具有线性范围广、灵敏性高、特异性和可重复性良好等特点,为后续艰难梭菌主要毒素基因的精确定量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艰难梭菌 tcdA tcdB 绝对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FoxP3、IL-10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建立及应用
3
作者 王艳萍 徐倩倩 +5 位作者 孟卫芹 王金良 魏凤 董林 刘吉山 谢金文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3,共8页
旨在建立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对叉头框蛋白P3(FoxP3)、白细胞介素10(IL-10)的RNA转录进行定量检测。设计并合成FoxP3、IL-10的扩增引物和荧光探针,优化引物浓度、退火温度,建立RT-qPCR方法,检测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 旨在建立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对叉头框蛋白P3(FoxP3)、白细胞介素10(IL-10)的RNA转录进行定量检测。设计并合成FoxP3、IL-10的扩增引物和荧光探针,优化引物浓度、退火温度,建立RT-qPCR方法,检测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外周血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和免疫器官中FoxP3和IL-10的mRNA含量;根据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验证方法的可靠性。结果:建立的RT-qPCR方法呈现“S”型扩增曲线,相关系数R^(2)≥0.99;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7(IL-17)等基因的核酸模板和阴性对照均无扩增曲线,最低检测浓度10 copies/μL,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87%、1.84%;PCV2攻毒组外周血Treg细胞中FoxP3和IL-10的mRNA含量均出现明显升高,FoxP3的mRNA含量在攻毒第14天到达峰值,IL-10的mRNA含量在攻毒第10天到达峰值,PCV2感染后导致胸腺、淋巴结和脾脏中FoxP3和IL-10转录水平升高;Western blot检测表明,FoxP3蛋白表达量在攻毒第14天、第28天,IL-10在攻毒第10天和第14天显著高于对照组,与RT-qPCR结果一致。综上,本研究建立的猪FoxP3、IL-10双重RT-qPCR方法具有特异、敏感、检测稳定可靠的特点,对于评价猪体的免疫应答水平和机体免疫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XP3 IL-10 实时荧光定量pcr Treg活化 免疫负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PCR快速检测转基因糜子中外源基因的插入拷贝数
4
作者 董晓静 夏启玉 +3 位作者 降彦苗 刘国庆 程汝宏 赵辉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55-63,共9页
近年来,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的转基因育种研究越来越多,本研究旨在建立简单快速检测转基因糜子中外源基因插入拷贝数的方法。从糜子基因组中筛选了一个单拷贝基因SD1,并以其为内参基因,以潮霉素抗性基因(Hyg)为外源基因,建立了数... 近年来,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的转基因育种研究越来越多,本研究旨在建立简单快速检测转基因糜子中外源基因插入拷贝数的方法。从糜子基因组中筛选了一个单拷贝基因SD1,并以其为内参基因,以潮霉素抗性基因(Hyg)为外源基因,建立了数字PCR检测转基因糜子中外源基因插入拷贝数的方法。并以数字PCR鉴定的一个双拷贝样品为参照样本,建立了荧光定量PCR检测转基因糜子中外源基因插入拷贝数的方法。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SD1为单拷贝基因,可作为转基因糜子中外源基因插入拷贝数检测的内参基因。数字PCR法检测的转基因糜子样品中,9份样品均为单拷贝或双拷贝插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的转基因糜子样品中,10份样品为单拷贝或双拷贝插入,其余13份样品均为多拷贝插入;对其中的4份低拷贝样品也进行了数字PCR检测,结果与荧光定量PCR法的检测结果完全一致,表明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转基因糜子中外源基因低拷贝时的准确度较高。本研究建立的数字PCR法简单快速,准确度高,适合在样品数量较少时使用,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低拷贝插入时准确度较高,且成本低廉,适合从大量转基因株系中初筛出的低拷贝插入株系。这2种方法均可简单快速地检测糜子转基因育种中外源基因插入拷贝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糜子 外源基因 插入拷贝数 数字pcr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星状病毒通用型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5
作者 陈立功 穆英丽 +5 位作者 张诚 潘保革 范乐乐 魏忠华 王学静 刘聚祥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59,共7页
为建立用于鹅星状病毒1(GAstV 1)和鹅星状病毒2(GAstV 2)感染快速检测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试验根据部分GAstV ORF2基因和部分3′非编码区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采用矩阵法获得引物和探针的最优浓度,在优化退火温度的基础... 为建立用于鹅星状病毒1(GAstV 1)和鹅星状病毒2(GAstV 2)感染快速检测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试验根据部分GAstV ORF2基因和部分3′非编码区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采用矩阵法获得引物和探针的最优浓度,在优化退火温度的基础上,分别建立扩增GAstV 1和GAstV 2的标准曲线,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建立的方法用于临床样品的检测,并与文献报道的常规RT-PCR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优化后的反应体系中最优上、下游引物浓度均为0.40(或0.50)μmol/L,探针浓度均为0.50μmol/L,扩增线性范围分别为3.26×10^(3)~3.26×10^(8)拷贝/μL和7.09×10^(3)~7.09×10^(8)拷贝/μL,相关系数均为0.998;该方法可特异性检出两种GAstV,但对新城疫病毒、H9亚型禽流感病毒、鸭坦布苏病毒、新型鸭呼肠孤病毒、鹅细小病毒和血清4型禽腺病毒6种鹅病相关病毒的核酸均无扩增信号;其检测限分别为3.26×10^(2)拷贝/μL和7.09×10^(1)拷贝/μL;组内变异系数和组间变异系数均低于3%。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GAstV阳性率为90.57%(96/106);而文献报道的常规RT-PCR方法对GAstV 1和GAstV 2的混合阳性率为62.26%。研究表明,建立的TaqMan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为同时检测GAstV 1和GAstV 2提供了快速、敏感、特异且能满足临床样本需求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星状病毒 荧光定量RT-pcr TAQMAN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蜜中嗜渗酵母菌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
6
作者 姜玲玲 罗文菊 +3 位作者 雷露 周景瑞 艾蓉 余波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70-75,共6页
【目的】建立蜂蜜中嗜渗酵母菌的快速检测方法,为保障蜂蜜品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根据GenBank中嗜渗酵母菌26S rDNA D_(1)~D_(2)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扩增获得嗜渗酵母D_(1)~D_(2)基因片段,构建重组质粒pMD-18T-JM为阳性标准... 【目的】建立蜂蜜中嗜渗酵母菌的快速检测方法,为保障蜂蜜品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根据GenBank中嗜渗酵母菌26S rDNA D_(1)~D_(2)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扩增获得嗜渗酵母D_(1)~D_(2)基因片段,构建重组质粒pMD-18T-JM为阳性标准品,对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嗜渗酵母菌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对160份蜂蜜样品进行验证。【结果】建立的蜂蜜中嗜渗酵母菌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达0.004 pg/μL。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阳性率达98.5%,比普通PCR检测(阳性率84.1%)高14.4百分点,检测敏感性达100%。【结论】嗜渗酵母菌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特异、灵敏、快速、重复性好,适合于蜂蜜中嗜渗酵母菌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蜜 嗜渗酵母菌 探针 荧光定量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阳市罗山县鸡滑液囊支原体PCR检测及VlhA基因序列分析
7
作者 李迎晓 尹磊 +2 位作者 胡玉曼 赵瑜 焦凤超 《家禽科学》 2025年第2期19-25,共7页
为了解信阳市罗山县MS流行状况和流行株的分子特征,本研究应用PCR方法对罗山县部分蛋鸡养殖场进行鸡滑液囊支原体病原检测,并对阳性样品VlhA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从48份样品检测出3份MS阳性样品;Vlh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3个流行株... 为了解信阳市罗山县MS流行状况和流行株的分子特征,本研究应用PCR方法对罗山县部分蛋鸡养殖场进行鸡滑液囊支原体病原检测,并对阳性样品VlhA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从48份样品检测出3份MS阳性样品;Vlh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3个流行株与国内流行的K基因型MS参考株具有高度相似性;VlhA基因推导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3个流行株与国内流行的MS具有高度同源性;氨基酸变异位点分析发现,H2 MS阳性样品在第43、45位出现突变与缺失。研究结果为罗山地区MS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滑液囊支原体 pcr检测 VlhA基因 序列分析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脑脊液PCR结果及临床特征分析
8
作者 王洋 赵辉 李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6期704-708,共5页
目的探讨疑似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患者脑脊液PCR病原体检测结果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疑似CNS感染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脑脊液常规检查,采... 目的探讨疑似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患者脑脊液PCR病原体检测结果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疑似CNS感染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脑脊液常规检查,采用多重PCR检测技术检测患者脑脊液中病原体。最终确诊CNS感染的患者根据PCR检测结果分为PCR阳性组和PCR阴性组,将非CNS感染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临床实验室资料。采用Upset图归纳PCR阴性CNS感染患者临床特征,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特征与PCR阴性CNS感染的关系。结果140例患者最终96例确诊CNS感染,96例CNS感染患者中有56例PCR阳性,据此分为PCR阳性组(56例)、PCR阴性组(40例)和对照组(44例)。3组发热时间、脑膜刺激征、脑电图重度改变、意识障碍比例、脑脊液白细胞数、脑脊液蛋白量及颅脑CT异常征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阳性组脑膜刺激征比例、脑脊液白细胞数、脑脊液蛋白量、脑电图重度改变比例高于PCR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pset图显示,PCR阴性CNS感染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特征主要集中在脑脊液白细胞数>50×106/L、脑电图重度改变、脑脊液蛋白量>0.2 g/L、脑膜刺激征及发热时间>4 d;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膜刺激征(OR=7.040)、脑脊液白细胞数(OR=1.323)、脑脊液蛋白量(OR=8.989)、脑电图重度改变(OR=16.667)与PCR阴性CNS感染有关(P<0.05)。结论早期PCR阴性的患者可通过判断其临床特征来预测CNS感染,对于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多重pcr检测 脑脊液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滴式数字PCR检测结直肠癌Septin9基因甲基化的方法建立及性能评价
9
作者 张静 吉旭瑶 +1 位作者 杨文旭 刘禹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6期646-650,共5页
目的建立微滴式数字PCR(ddPCR)检测结直肠癌(CRC)的Septin9基因甲基化的方法,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方法针对Septin9基因甲基化设计特异的引物与探针,并优化ddPCR检测Septin9基因甲基化反应条件,包括反应的引物与探针浓度、退火温度与循... 目的建立微滴式数字PCR(ddPCR)检测结直肠癌(CRC)的Septin9基因甲基化的方法,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方法针对Septin9基因甲基化设计特异的引物与探针,并优化ddPCR检测Septin9基因甲基化反应条件,包括反应的引物与探针浓度、退火温度与循环数,建立ddPCR检测Septin9基因甲基化检测方法。通过检测甲基化标准物质及临床标本,评价所建方法的线性、灵敏度、特异度、精密度、准确度及临床诊断准确性。结果ddPCR检测Septin9基因甲基化反应的最优引物与探针浓度分别为500 nmol/L与200 nmol/L,最佳退火温度为56℃,最佳循环数为45次。线性试验表明,在5~10^(4)拷贝/反应内,线性表现良好。ddPCR检测Septin9基因甲基化浓度预设检出限为0.422%,且能特异识别Septin9基因甲基化阳性质控品。精密度评价中,高浓度和低浓度参考品的实验室变异系数分别为1.3400%与3.3300%,满足相关要求。准确度试验结果显示,3个批次的甲基化质控样品10次重复检测的阳性符合率和阴性符合率均为100%。临床标本检测结果显示,ddPCR检测Septin9基因甲基化对CRC组的灵敏度为82.61%(95%CI 66.10%~99.10%),特异度为78.38%(95%CI 65.20%~91.60%),曲线下面积为0.8813(95%CI 0.7840~0.9786)。结论该研究建立的ddPCR检测CRC的Septin9基因甲基化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精密度、准确度及临床诊断准确性,可为CRC的早期诊断和监测治疗提供可靠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滴式数字pcr 结直肠癌 Septin9基因甲基化 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PCR联合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检测在肺结核疾病诊断中价值
10
作者 龚梅 刘清毅 +2 位作者 郑东英 姜芳芳 邓日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81-084,共4页
分析临床在实施肺结核疾病诊断的过程中聚合酶链反应(PCR)与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的价值。方法 以疑似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起始时间为2020年4月,截止时间为2021年6月,针对患者进行检查,包括PCR、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痰涂片抗酸染色镜检... 分析临床在实施肺结核疾病诊断的过程中聚合酶链反应(PCR)与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的价值。方法 以疑似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起始时间为2020年4月,截止时间为2021年6月,针对患者进行检查,包括PCR、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痰涂片抗酸染色镜检以及血清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TB-SA)抗体,金标准为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分析各种检测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结核分枝杆菌与非结核分枝杆菌分别检出77例、44例,以63.64%为检出率。PCR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法共计检出69例真阳性患者、8例假阳性患者、40例真阴性患者及4例假阴性患者,血清TB-SA抗体检测法检出数量分别为40例、37例、32例、12例,痰涂片抗酸染色镜检法检出数量分别为17例、60例、34例、10例。PCR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法在肺结核中的诊断敏感度、准确度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血清TB-SA抗体检测法及痰涂片抗酸染色镜检法(P<0.05), PCR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法检测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高于血清TB-SA抗体检测法(P<0.05),血清TB-SA抗体检测法检测敏感度、准确度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痰涂片抗酸染色镜检法(P<0.05)。结论 PCR联合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检测在肺结核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明显高于血清TB-SA抗体检测、痰涂片抗酸染色镜检,对于提高疾病检出率,有效抑制临床漏诊、误诊风险以及控制传染源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pcr 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 血清TB-SA抗体检测法 痰涂片抗酸染色镜检法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PCR技术在动物疫病检测中的应用
11
作者 孟晓琴 赵淑娟 张晓霞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25年第2期54-59,共6页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和微流体技术的进步,数字PCR(dPCR)技术逐渐突破瓶颈,展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dPCR通过将反应体系分割为数万个微小独立反应单元,实现核酸模板的绝对定量分析,具有无需标准曲线、对抑制剂耐受性高、灵敏度高、特异性...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和微流体技术的进步,数字PCR(dPCR)技术逐渐突破瓶颈,展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dPCR通过将反应体系分割为数万个微小独立反应单元,实现核酸模板的绝对定量分析,具有无需标准曲线、对抑制剂耐受性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等显著优势。目前,dPCR在猪、牛、羊、禽等动物疫病检测中展现出应用潜力,能够检测早期感染或混合感染,支持流行病学研究,监测治疗效果,并实现病原体核酸浓度的绝对定量分析。然而,与qPCR相比,dPCR在寄生虫病检测中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另外,高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dPCR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检测成本的降低,dPCR有望在临床诊断、流行病学研究和无症状携带病原动物的识别等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pcr技术 动物疫病诊断 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质量控制
12
作者 赵炳岩 《现代食品》 2025年第4期188-190,共3页
食源性致病菌种类多、来源广、危害大且繁殖迅速,现已成为危害食品安全的重要因子,因此,选择科学并高效的检测手段尤为重要[1]。PCR技术作为传统培养法的辅助手段,被广泛应用到食品检测中。本文从人员、环境和仪器设备等方面探讨了PCR... 食源性致病菌种类多、来源广、危害大且繁殖迅速,现已成为危害食品安全的重要因子,因此,选择科学并高效的检测手段尤为重要[1]。PCR技术作为传统培养法的辅助手段,被广泛应用到食品检测中。本文从人员、环境和仪器设备等方面探讨了PCR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质量控制工作,旨在提高PCR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食源性致病菌的检出率,缩短检出时间,为食源性疾病或食物中毒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诊断提供病原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pcr技术 质量控制 病原学依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检验在肺结核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3
作者 李秋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170-174,共5页
本研究旨在评估PCR检验在提高肺结核早期诊断准确性和效率方面的价值。方法 纳入本院接收的130例早期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位患者均接受了两种不同的检测。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皮内结核菌素试验(PPD)。根据检测方法的不同,... 本研究旨在评估PCR检验在提高肺结核早期诊断准确性和效率方面的价值。方法 纳入本院接收的130例早期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位患者均接受了两种不同的检测。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皮内结核菌素试验(PPD)。根据检测方法的不同,患者被分为两组:PCR组与PPD组,以便对两种方法的诊断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聚合酶链反应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皮内结核菌素试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组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同样优于PPD组,且这一差异同样达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水平(P<0.05)。PCR检测相较于PPD试验在灵敏度、特异度、正确率、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等多方面均展现出显著优势(P<0.05)。结论 在早期肺结核的诊断流程中,PCR该检验方法不仅显著提升了诊断的准确性,而且展现了其在临床应用中的高价值。通过采用PCR检验能够有效提高对早期肺结核的检测效率,因此在临床实践中的推广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检验 肺结核 PPD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冠状病毒和犬细小病毒双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14
作者 宫英杰 扈富哥 +4 位作者 王蕾 毕振威 钱晶 王建发 谭业平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78,共5页
旨在建立犬冠状病毒(CCoV)和犬细小病毒(CPV)双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针对CCoV的3′UTR与CPV的VP2设计引物与探针,通过对反应体系与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CCoV与CPV的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敏感性、特异性、重... 旨在建立犬冠状病毒(CCoV)和犬细小病毒(CPV)双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针对CCoV的3′UTR与CPV的VP2设计引物与探针,通过对反应体系与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CCoV与CPV的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验证与临床样品检验。结果:CCoV与CPV阳性参考质粒浓度在10^(2)~10^(7) copies/μL,CCoV与CPV的标准曲线R^(2)分别为0.999与0.996,线性关系良好,CCoV与CPV的最低检测限均为5 copies/μL,与其他病原无交叉反应,组内与组间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38%,说明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良好;对113份临床样本进行检测,与普通PCR比较,该方法对CCoV和CPV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7.2%和40.7%。研究表明,本试验建立的CCoV和CPV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效果良好,为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流行病调查等提供了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冠状病毒 犬细小病毒 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 TAQMAN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鸽圆环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15
作者 刘存 刘砚涵 +6 位作者 祝夕超 李法凯 张栋 邵新宇 田野 孙圣福 陈静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3,共6页
为了建立鸽圆环病毒(PiCV)的快速检测方法,依据PiCV Rep基因的保守序列区域设计了荧光定量PCR的引物和探针,并建立了快速检测PiCV的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显示,构建的PiCV荧光定量PCR方法在1.44×10,1~1.44×10^(7)/μL拷贝标... 为了建立鸽圆环病毒(PiCV)的快速检测方法,依据PiCV Rep基因的保守序列区域设计了荧光定量PCR的引物和探针,并建立了快速检测PiCV的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显示,构建的PiCV荧光定量PCR方法在1.44×10,1~1.44×10^(7)/μL拷贝标准品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达0.9866;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其检测病毒系列含量下限为14.4拷贝/μL;该方法特异性良好,与鸽新城疫病毒、鸽疱疹病毒、鸽腺病毒等病毒及鸽组织DNA不存在交叉反应;该方法重复性较好,批内重复试验变异系数均介于0.454%~0.473%,批间重复试验变异系数均介于0.367%~0.869%。与传统普通PCR方法相比,所建立的PiCV荧光定量PCR方法敏感性更高,临床样品PiCV检出率更高,两者检测符合率为93.75%。结果表明,所建立的PiCV荧光定量PCR方法为临床检测鸽圆环病毒提供了一种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为PiCV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主动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鸽圆环病毒 荧光定量pcr Rep基因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源牛肠道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16
作者 林伟山 韩元 +5 位作者 马豆豆 李春花 童生林 李秀萍 雷萌桐 王光华 《黑龙江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28,共6页
为了快速、准确地检测牦牛源牛肠道病毒(Bovine enterovirus,BEV),试验根据GenBank中牦牛源BEV-NH2株3D基因序列(登录号为PP746571)设计可用于检测青海牦牛源BEV的实时荧光定量PCR特异性引物,通过构建标准质粒和绘制标准曲线建立牦牛源... 为了快速、准确地检测牦牛源牛肠道病毒(Bovine enterovirus,BEV),试验根据GenBank中牦牛源BEV-NH2株3D基因序列(登录号为PP746571)设计可用于检测青海牦牛源BEV的实时荧光定量PCR特异性引物,通过构建标准质粒和绘制标准曲线建立牦牛源BEV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该方法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并分别应用该方法及普通RT-PCR方法对青海省海北地区6个牦牛繁育基地的286份腹泻牦牛粪便样品进行检测,计算两种方法的符合率。结果表明:建立的牦牛源BEV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扩增产物的熔解曲线单一,Tm值在85.6~85.8℃之间,无引物二聚体和非特异性扩增;质粒浓度在3×10^(2)~3×10^(8)copies/μL范围内时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良好,Ct值在10.88~29.63之间,回归方程为y=-3.16x+38.01,R^(2)=0.9964;仅可检测到牦牛源BEV-NH2株,检测不到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MY01株、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BRV)MY20株和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oV)QL21株;对牦牛源BEV的最低检测限为3×10^(2)copies/μL;当模板浓度为3×10^(2)copies/μL、3×10^(3)copies/μL和3×10^(7)copies/μL时,Ct值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28%、1.74%和0.15%,均在1.80%以下。286份牦牛粪便样品中,采用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检出BEV阳性样品182份,阳性率为63.64%;采用普通RT-PCR方法检出BEV阳性样品114份,阳性率为39.86%;两种方法的符合率为76.22%。说明本研究建立的牦牛源BEV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可用于牦牛腹泻临床样本的BEV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牛肠道病毒 3D基因 腹泻 检测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
原文传递
鸽圆环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17
作者 王星月 杨志远 +5 位作者 林健 张紫萱 周雨婷 程慧敏 刘月焕 胡格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5-342,共8页
为实现对鸽圆环病毒(pigeon circovirus, PiCV)的快速检测,建立了针对Cap基因的PiCV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应用该方法进行PiC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本研究针对PiCV核衣壳蛋白Cap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并通过优化反应条件,成... 为实现对鸽圆环病毒(pigeon circovirus, PiCV)的快速检测,建立了针对Cap基因的PiCV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应用该方法进行PiC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本研究针对PiCV核衣壳蛋白Cap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并通过优化反应条件,成功建立了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此外,还对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进行了全面评估。利用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华北和西北部分地区147份临床样本进行检测,并对阳性代表样本的Cap全长序列进行遗传演化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在1×10^(4)至1×10^(8)拷贝·μL^(-1)范围内显示出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达到1×10^(1)拷贝·μL^(-1),显著高于传统PCR方法。此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且不与其他常见鸽病病原产生交叉反应。采用本试验方法检测的147份华北和西北部分地区肉鸽和信鸽临床样本PiCV阳性率为85.0%,阳性样本的Cap全长序列分析及遗传演化分析结果显示,6株分离株相似性在89.8%~97.5%之间,与PiCV HeBeiTS2021株在同一个分支,亲缘关系较近。建立的PiCV荧光定量PCR方法具备灵敏、特异和稳定等优点,可用于PiCV的快速检测,同时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2022—2023年华北和西北部分地区PiCV感染率较高,为我国PiCV的防控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鸽圆环病毒 Cap基因 荧光定量pcr 分子流行病学 遗传演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葡萄孢菌对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抗性的AS-PCR快速检测技术
18
作者 刘梦晴 屠紫娟 +5 位作者 余洋 杨宇衡 方安菲 田斌年 王静 毕朝位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112,共12页
灰霉病是一种由灰葡萄孢菌引起、果蔬上常见的真菌病害,其发生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由于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DCFs)的广泛使用,灰葡萄孢菌对其已经产生了抗药性,为快速检测灰葡萄孢菌对DCFs抗性,基于灰葡萄孢菌BOS1基因的点突变I365S... 灰霉病是一种由灰葡萄孢菌引起、果蔬上常见的真菌病害,其发生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由于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DCFs)的广泛使用,灰葡萄孢菌对其已经产生了抗药性,为快速检测灰葡萄孢菌对DCFs抗性,基于灰葡萄孢菌BOS1基因的点突变I365S和I365N,建立了一种灰葡萄孢菌对DCFs抗性的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快速分子检测方法。首先,以BOS1基因为靶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然后对PCR体系的退火温度、内参引物与特异性引物浓度配比进行优化,并对引物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评价,最后利用快速抽提法提取田间病原菌DNA进行抗药性检测。结果表明:正向特异性引物I365S-7F、I365S-8F和I365N-8F分别与引物I365-R结合组成的引物对可以检测出I365S和I365N抗性菌株,最适退火温度分别为57℃、58℃和58℃;内参引物与特异性引物浓度比例为1∶2,其灵敏度分别为7 ng/μL、70 ng/μL和70 ng/μL,并具有特异性;利用NaOH裂解法快速提取田间菌株DNA进行抗药性检测,其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以上结果说明该AS-PCR技术具有特异性强、操作简单等优势,可为田间灰葡萄孢菌对DCFs类抗性菌株的快速检测提供一种较为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葡萄孢菌 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 等位基因特异性pcr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叶芋兰不同组织qRT-PCR内参基因选择与验证
19
作者 池珈仪 刘舒璇 +2 位作者 向思诗 詹若挺 何瑞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3,共9页
毛叶芋兰(Nervilia plicata)是一种珍稀南药,目前对其有效成分及其分子调控机理鲜有报道。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RT-PCR)在植物基因表达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毛叶芋兰中缺少研究,限制了相关工作的开展。在... 毛叶芋兰(Nervilia plicata)是一种珍稀南药,目前对其有效成分及其分子调控机理鲜有报道。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RT-PCR)在植物基因表达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毛叶芋兰中缺少研究,限制了相关工作的开展。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本研究从毛叶芋兰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出Actin、GAPDH、TUA、UBC、UBQ、EF-1α、EF-1β、CYP、RPL共9个常见管家基因,以毛叶芋兰叶片、叶柄和球茎3个组织部位为材料,开展qRT-PCR内参基因的筛选工作。经过9个基因在不同组织的表达水平、稳定性和综合分析,筛选出最适合的内参基因,并选择毛叶芋兰花青素合成途径关键基因NpDFR、Np3GT进行验证。结果发现:EF-1α和CYP的表达稳定性相近,整体稳定性最好。2个内参基因单独或共同使用时,NpDFR、Np3GT在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其均可用作qRT-PCR的内参基因。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毛叶芋兰药效相关基因的分子作用机理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叶芋兰 内参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pcr 表达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瘟病毒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20
作者 于江玮 程慧敏 +4 位作者 林健 杨宝琳 黄程 杨志远 胡格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65-773,共9页
为建立一种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DPV)TaqMan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方法,基于DPV US 6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构建重组质粒DPV-US6标准品,对方法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评价,并应用于DPV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增... 为建立一种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DPV)TaqMan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方法,基于DPV US 6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构建重组质粒DPV-US6标准品,对方法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评价,并应用于DPV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增殖及人工感染鸭器官组织上分布规律研究。结果显示,成功建立了DPV 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方法最低检测限可以达到10 copies·μL^(-1),与番鸭细小病毒、鸭圆环病毒、鸭坦布苏病毒、鸭呼肠孤病毒、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鸭甲型肝炎病毒(I型和III型)和鸭衣原体均无交叉反应,批间和批内变异系数均小于2.0%。DPV-AX株感染CEF细胞后,病毒核酸拷贝数检测结果表明,4~8 h病毒增殖缓慢,12~60 h迅速上升,60 h达到最高峰,72~144 h逐渐下降,与TCID 50法测定的病毒滴度相比,两种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相关性,可实现拷贝数替代TCID 50。DPV人工感染鸭组织脏器的病毒载量分布检测表明,肝脏中的病毒载量最高。本试验建立的检测方法为研究DPV-AX株在CEF上的增殖规律提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瘟病毒 US 6基因 TAQMAN探针 荧光定量pcr 增殖规律 人工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