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0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le of interleukin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A literature review
1
作者 Saira Rafaqat Azeem Azam +5 位作者 Ramsha Hafeez Hamza Faseeh Maria Tariq Muhammad Asif Amber Arshad Iqra Noshair 《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25年第3期41-57,共17页
Interleukins(ILs),a subset of cytokines,play a critical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by mediating inflammation.This review article summarizes the role of ILs such as IL-1,IL-2,IL-3,IL-4,IL-5,... Interleukins(ILs),a subset of cytokines,play a critical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by mediating inflammation.This review article summarizes the role of ILs such as IL-1,IL-2,IL-3,IL-4,IL-5,IL-6,IL-7,IL-8,IL-9,and IL-10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HD.Individuals with mil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and angina who have ischemic heart disease have higher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IL-1b.Larg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verify the safety and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low-dose IL-2 as an anti-inflammatory treatment.IL-3 is found more often in patients receiving coronary angioplasty compared to patients with asymptomatic CAD or without CAD.Serum levels of IL-4 are reliable indicators of CAD.An independent correlation between IL-5 and the incidence of CAD was demonstrated.IL-6 helps serve as a reliable biomarker for the degree of CAD,as determined by the Gensini score,and is a key factor in the development of atherosclerosis.Also,variants of IL-7/7R have been linked to the Han Chinese population's genetic susceptibility to CHD.IL-8 plays a role in the progression of CAD occurrences.By interacting with conventional risk factors for CAD,IL-9 may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AD and offer an innovative approach to its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There was a 34%increased risk of a CHD incident for every standard deviation rise in baseline IL-10 lev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TERLEUKINS Inflammation pathogene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M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heory of chronic complete occlusion of coronary artery based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2
作者 Wen-Bin Zhang Kai-Ming Chen +1 位作者 Zhen Wang Yi-Tao Xue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2020年第21期60-64,共5页
Chronic total occlusive disease of the coronary artery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chest palsy"and"true heart pain"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ts etiology has two aspects:deficiency of blood,bl... Chronic total occlusive disease of the coronary artery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chest palsy"and"true heart pain"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ts etiology has two aspects:deficiency of blood,blood stasis,qi stagnation,and phlegm.Failure can be caused by deficiency or disease.The pathogenesis of this disease is caused by obstruction of the heart pulse,and its pathogenesis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each other.The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lieves that the general rule is not painful.Therefore,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CTO lesion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Tong and Tong tonic.The chronic complete occlusive disease of the coronary artery can be treated through Xuanbi Tongyang,Huoxue Tongluo,and Aroma Wentong.Based on the Chinese medicine's understanding of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ry CTO lesions,it provides a basi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olves the problems of interventional medicine in western medicine,and gives play to the unique 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O disease tcm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Combination of tonic and tonic Xuanbi Tongyang Huoxuetongluo Aromatic Wento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CM syndrome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blood biochemical indexes
3
作者 Shan-Shan Ding Li-Li Yu Rong Li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2022年第1期68-72,共5页
The researches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CM syndrome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blood biochemical indexes from Jan.2011 to Jul.2020 were reviewed,in order to explore the association of different TCM syndromes of... The researches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CM syndrome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blood biochemical indexes from Jan.2011 to Jul.2020 were reviewed,in order to explore the association of different TCM syndrome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ith blood biochemical indexes,such as blood lipid metabolism,inflammatory factors,coagulation-fibrinolysis system,blood rheology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function,which was hoped to provide a guidance on the clinical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so as to promote the objectific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of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 tcm syndromes Blood biochemical index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sk assessment of coronary artery occlusion based on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data
4
作者 ZHANG Jiyu XU Jiatuo +1 位作者 TU Liping WANG Yu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CSCD 2024年第4期419-428,共10页
Objective To develop an integrated risk model for coronary artery occlusion based on data of bo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and western medicine data,and to evaluate the contribution of TCM-specific indicators ... Objective To develop an integrated risk model for coronary artery occlusion based on data of bo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and western medicine data,and to evaluate the contribution of TCM-specific indicators to conventional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risk prediction.Methods Data of TCM indicators(tongue,facial,and pulse diagnostics)and clinical parame-ters from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CHD at the Cardiology Department of Shanghai Baoshan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from October 3,2023 to March 15,2024,were collected.Important variables were identified using importance screen-ing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with CHD risk factors and laboratory markers.Six machine learn-ing models including logistic regression(LR),decision tree(DT),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k-nearest neighbors(KNN),random forest(RF),and gradient boosting(GB),were ap-plied to evaluate the risk of coronary artery obstruction by combining clinical and TCM data of CHD.Model performance was assessed using metrics such as accuracy,precision,and re-call,with reliability validated through ten-fold cross-validation.Results A total of 288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Fifteen clinical risk factors,includ-ing body mass index(BMI),myoglobin,and alcohol consumption history,were incorporated into the diagnostic models.The KNN model showed good performance when combining clin-ical data with tongue and facial data.The SVM model performed well when clinical data was combined with pulse data.Among all the models,the KNN model with 10-fold cross-valida-tion,which integrates the three types of TCM diagnostic data(tongue,face,and pulse)with clinical data,performs the best(accuracy:0.837,precision:0.814,and recall:0.809).Conclusion Incorporating TCM diagnostic data can enhance the accuracy of coronary artery obstruction risk assessment.The KNN prediction model that integrate tongue,facial,and pulse data performs the best and can be recommended as a 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to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chine learning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Diagnosis Risk prediction Comprehensive risk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医大师张静生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辨证思路及用药规律总结
5
作者 张会永 张静生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48,共4页
冠心病心绞痛为临床常见的一类慢性基础疾病,多表现为胸痛、胸闷等症状为主,属于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张静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医大师,首批全国名中医。对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见解独到,认为气阴两虚为本,痰瘀互结为标。在心脏气... 冠心病心绞痛为临床常见的一类慢性基础疾病,多表现为胸痛、胸闷等症状为主,属于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张静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医大师,首批全国名中医。对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见解独到,认为气阴两虚为本,痰瘀互结为标。在心脏气阴两虚为主、痰瘀互结为标的病机指导下,张静生教授临床治疗冠心病多以益气养阴,祛痰化瘀立法,处方以丹参生脉饮与冠心康合方应用,根据辨证灵活化裁加减药对,该文整理张静生教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之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用药,以期对临床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和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医大师 张静生 冠心病心绞痛 胸痹 气阴两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分析及中医证候特征
6
作者 马英歌 胡海军 +1 位作者 张晓南 管文娟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88-93,共6页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候特征。方法 将96例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设为研究组,无焦虑/抑郁的96例冠心病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冠心病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并分...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候特征。方法 将96例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设为研究组,无焦虑/抑郁的96例冠心病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冠心病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并分析研究组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冠心病病程、冠心病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便秘均是冠心病患者合并焦虑的危险因素(P<0.05或0.01);年龄、冠心病病程、冠心病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吸烟史、便秘均是冠心病患者合并抑郁的危险因素(P<0.05或0.01)。96例冠心病患者中,单纯合并焦虑者以气滞血瘀证、心血瘀阻证为主要证候;单纯合并抑郁和合并焦虑抑郁者以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为主要证候。结论 冠心病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的病因病机复杂,危险因素较多,中医证候以气滞血瘀证为主,临床应根据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候对其予以针对性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焦虑 抑郁 中医证候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冠心病轻度认知障碍中医证候特征研究
7
作者 王青 刘艳飞 +3 位作者 徐仕晗 刘凤岚 刘玥 徐凤芹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5年第2期137-143,共7页
目的分析冠心病轻度认知障碍(CHD-MCI)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为中医药防治冠心病认知障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横断面的研究设计,收集2022年7月-2023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CHD-MCI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四诊信息,进... 目的分析冠心病轻度认知障碍(CHD-MCI)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为中医药防治冠心病认知障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横断面的研究设计,收集2022年7月-2023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CHD-MCI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四诊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保留主要证候条目,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多元统计方法对患者中医证候特征进行富集归纳,分析其分布规律。结果共采集220例CHD-MCI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数据,保留频率>20%临床证候条目,包含29个症状及13个舌脉象信息,其中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胸闷、口渴、心慌、胸痛、倦怠乏力、活动或劳累加重、头晕、腰膝酸软等,常见舌象为苔腻、苔黄、舌黯红等,常见脉象为弦、沉、涩等。对42个主要证候条目进行因子分析,获得17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6.298%。在此基础上运用聚类分析,结合临床诊疗经验及专家组意见,得出CHD-MCI常见的中医证候类型4类,即肾虚血瘀证(38.18%)、气滞血瘀证(28.18%)、心肾亏虚证(25.00%)、气虚痰阻证(8.64%)。结论CHD-MCI患者的中医证候可分为4类,其中肾虚血瘀证最为常见,根据四诊信息可确定各类证候要点,为本病的中医证候分型和辨证的客观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认知障碍 中医证候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冠心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8
作者 赵金旭 史宏志 +3 位作者 苏崇弘 何为 刘晓丽 韩红亚 《中国医药》 2025年第3期458-462,共5页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其中合并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导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导致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冠心病的原因很多,包括传统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以及类风...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其中合并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导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导致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冠心病的原因很多,包括传统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以及类风湿因子介导的免疫损伤等。本文主要就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冠心病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有效干预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发病机制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和法”论治冠心病的临证探讨
9
作者 牛文倩 邵正斌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5年第1期32-35,共4页
冠心病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的血管狭窄或堵塞,亦或冠状动脉痉挛等引发的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所导致的心脏疾病。“和法”是中医八法之一,意在使阴阳、气血、脏腑等保持相对平衡状态。胸痹本虚标实,脏腑气血亏虚为标,气... 冠心病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的血管狭窄或堵塞,亦或冠状动脉痉挛等引发的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所导致的心脏疾病。“和法”是中医八法之一,意在使阴阳、气血、脏腑等保持相对平衡状态。胸痹本虚标实,脏腑气血亏虚为标,气滞、痰饮、血瘀、寒凝等实邪痹阻心脉为标,多种致病因素导致肝、脾、肾等脏腑病变,故以和法论治。文章通过梳理“和法”治疗冠心病方面的相关理念,以和法为核心,结合该病病机复杂,涉及肝、脾、肾等多脏腑病变,对冠心病的病因病机、治法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为冠心病的诊疗提供参考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和法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研究进展
10
作者 喻佳禾 宫丽鸿 《中西医结合慢性病杂志》 2025年第1期77-82,共6页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作为一种慢性进行性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呈上升态势,已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一大健康挑战。近年饮食无节、起居无时、劳作无度等生活模式的不良改变,冠心病逐渐年轻化,疾病长期治疗与管理的负...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作为一种慢性进行性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呈上升态势,已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一大健康挑战。近年饮食无节、起居无时、劳作无度等生活模式的不良改变,冠心病逐渐年轻化,疾病长期治疗与管理的负担不容小觑。中医学将CHD归属于“胸痹心痛”范畴。认为其病位主位在心,与肝、脾、肺、肾密切相关,兼杂痰、瘀、毒、风、郁致病因素。病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现梳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CHD相关文献,以“正虚瘀结”“痰瘀搏结”“瘀毒内生”“风痰瘀阻”“肝郁气结”中医理论辨证施治。从整体观念入手,给予中药内服及中医外治法治疗,均取得一定疗效。中医药治疗CHD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从病因病机、证型分布、理化指标、辨证论治及传统中医特色疗法五方面综述近年中医药治疗CHD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CHD提供新的方案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中医药 综述 病因病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奇经和络病理论探讨杜氏型肌营养不良中医发病机制
11
作者 梁亚飞 杨勇(综述) 陆春玲(审校) 《疑难病杂志》 2025年第3期381-384,共4页
杜氏型肌营养不良(DMD)以对称性肢体肌萎无力为主要表现,是遗传性肌肉变性病,属中医“痿证”范畴。脏腑辨证理论认为肢体之肌、筋、骨为脾、肝、肾所主,故肌肉筋骨萎软不用与脾、肝、肾虚损关系密切。但DMD症状繁多、进行性发展、病机复... 杜氏型肌营养不良(DMD)以对称性肢体肌萎无力为主要表现,是遗传性肌肉变性病,属中医“痿证”范畴。脏腑辨证理论认为肢体之肌、筋、骨为脾、肝、肾所主,故肌肉筋骨萎软不用与脾、肝、肾虚损关系密切。但DMD症状繁多、进行性发展、病机复杂,且疾病初期虽有严重肌萎无力,却无脏腑受累典型症状,难用脏腑虚损去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文章基于奇经和络病理论,探讨DMD中医发病机制,提出先天不足是其发病之根本,奇经虚损是其症状启动之机括,络脉病变是病情进展之要素,而络息成积是本病后期心肺功能衰竭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型肌营养不良 痿证 中医病机 奇经八脉 络脉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脉通胶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效果
12
作者 阚献俊 张浩 刘政 《中国民康医学》 2025年第5期96-98,103,共4页
目的:观察心脉通胶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该院收治的95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7例和研究组48例。两组均进行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 目的:观察心脉通胶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该院收治的95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7例和研究组48例。两组均进行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美托洛尔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心脉通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功能指标[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心肌损伤标志物[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44/48),高于对照组的76.60%(3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胸闷心痛、胸胁胀满、心悸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VST、LVEDD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LVE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P-9、sICAM-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脉通胶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和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改善心功能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美托洛尔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脉通胶囊 美托洛尔 冠心病 心绞痛 心功能 心肌损伤 中医证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逐瘀通痹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13
作者 杨天尊 李雪苓 《山西中医》 2025年第2期15-17,共3页
目的:观察逐瘀通痹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逐瘀通痹汤,连续用药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 目的:观察逐瘀通痹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逐瘀通痹汤,连续用药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的心绞痛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显著降低(P﹤0.05),硝酸甘油的用量减少(P﹤0.05);且治疗组超声心动图中左心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血脂四项(TC、TG、LDL-C、HDL-C)、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脑钠肽指标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逐瘀通痹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各项心功能指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 逐瘀通痹汤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临床试验注册现况分析
14
作者 葛昭 任思霖 +3 位作者 周梦雪 李默涵 宁旭瑾 王贤良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5年第3期64-68,共5页
目的梳理中医药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临床试验注册现况,分析中医药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及美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建库至2024年1月31日收录的中医药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相关临床... 目的梳理中医药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临床试验注册现况,分析中医药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及美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建库至2024年1月31日收录的中医药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相关临床试验,采用Excel2019提取并分析纳入临床试验的一般特征(时间、地区、经费来源)、设计类型、干预方案及结局指标。结果纳入注册临床试验17项,其中预注册16项。注册单位来自全国5个省份,涉及17家注册机构,分布最多地区为上海(6项,35.29%)和北京(5项,29.41%);研究类型以干预性研究为主,研究设计多为随机平行对照研究(16项,94.12%);共报告了8种干预措施,包括中成药、中药汤剂、中药静脉制剂、针灸等;共涉及143个结局指标,包括冠状动脉微循环、临床疗效、症状与体征、中医证候、生活质量、运动耐量、心功能、理化检测、安全性、药物经济学评价10个一级指标。结论中医药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临床试验的注册逐渐受到研究者重视,但整体数量仍偏少,目前研究在研究设计及指标选择方面尚需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 微血管性心绞痛 无复流 慢血流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 中医药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 美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脉活血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效果
15
作者 石玲 《中国民康医学》 2025年第1期106-108,115,共4页
目的:观察生脉活血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该院收治的94例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 目的:观察生脉活血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该院收治的94例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美托洛尔+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脉活血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功能指标[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生命质量[西雅图心绞痛问卷(SAQ)]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47/47),高于对照组的87.23%(4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胸痛胸闷、心悸气短、神疲乏力、面色紫黯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DD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SV、LVE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AQ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活血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生命质量评分,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心功能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脉活血汤 老年 冠心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 心功能 中医证候积分 生命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痰瘀伏邪,蕴结成毒”理论防治冠心病思路探析
16
作者 武诗佳 薛雯 邓悦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5年第3期30-32,共3页
近年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生人数仍呈现逐年上涨的势态,其中冠心病发生率最高。该病发生的核心病机为阳微阴弦,致机体代谢功能失常,生成痰瘀病理产物,潜藏人体数年而发病,且病情迁延难愈。发病过程与伏邪隐匿起病的特点相一致。且冠心病病程... 近年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生人数仍呈现逐年上涨的势态,其中冠心病发生率最高。该病发生的核心病机为阳微阴弦,致机体代谢功能失常,生成痰瘀病理产物,潜藏人体数年而发病,且病情迁延难愈。发病过程与伏邪隐匿起病的特点相一致。且冠心病病程长,痰瘀伏邪贯穿疾病的始终,机体内痰瘀互结日久可蕴热生毒。文章基于“痰瘀伏邪,蕴结成毒”理论阐述了冠心病的病因病机,结合现代医学关于该病病理机制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痰瘀伏邪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以及阐述了“痰瘀伏邪,蕴结成毒”理论于疾病预防以及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活血化瘀、化痰降浊的同时,辅以清热解毒中药治疗,可获得较满意临床疗效,旨在为冠心病的中医药治疗提供诊疗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瘀伏邪 蕴结成毒 冠心病 中医病机 病理机制 预防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综合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7
作者 吴平平 刘梦超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5期123-125,共3页
目的:探究中医综合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唐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2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综合护理... 目的:探究中医综合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唐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2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绞痛稳定状态、活动受限情况、疾病认知程度和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绞痛稳定状态、活动受限情况、疾病认知程度和护理满意度评分提高,且观察组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护理前,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LVEF提高,LVESD、LVEDD缩短,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中医综合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减轻心绞痛,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绞痛 中医综合护理 疾病认知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瓜萎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心肌灌注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
18
作者 欧阳娟 吴宇 徐蓓蓓 《山西中医》 2025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观察瓜萎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心肌灌注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88例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瓜萎薤白半夏... 目的:观察瓜萎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心肌灌注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88例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瓜萎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18%,对照组总有效率7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项心肌灌注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09%,对照组为29.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瓜萎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用于治疗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疗效较佳,可明显改善心肌灌注状态,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瓜萎薤白半夏汤 涤痰汤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陷通脉汤辅助瑞舒伐他汀治疗在冠心病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19
作者 徐霞 郭晓丽 段亚军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5年第2期365-367,438,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升陷通脉汤辅助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120例冠心病患者,1:1匹配设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联合组(n=60)、对照组(n=60),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联合组加用升陷通脉汤治... 目的:回顾性分析升陷通脉汤辅助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120例冠心病患者,1:1匹配设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联合组(n=60)、对照组(n=60),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联合组加用升陷通脉汤治疗。治疗20d后对比两组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氧化应激反应、炎性因子水平、血脂水平。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8.33%)高于对照组(86.67%)(P<0.05);治疗20 d后,联合组气短乏力、心悸、胸部隐痛或刺痛、头晕目眩、自汗等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0d后,联合组丙二醇、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一氧化氮、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升陷通脉汤辅助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疗效确切,能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氧化应激反应、血脂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升陷通脉汤 中医 瑞舒伐他汀 中医证候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联合生脉饮治疗痰浊痹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效果
20
作者 余金平 《中国民康医学》 2025年第1期134-137,共4页
目的:观察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联合生脉饮治疗痰浊痹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62例痰浊痹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观察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联合生脉饮治疗痰浊痹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62例痰浊痹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生脉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排出量(CO)]、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心肌酶谱指标[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胸痛、神疲乏力、胸闷、面色晦暗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SV、CO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C、T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T-proBNP、CK、CK-M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联合生脉饮治疗痰浊痹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可促进临床症状缓解,增强心功能,降低血脂,但两种治疗方式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脉饮 瓜蒌薤白半夏汤 冠心病心绞痛 心功能 中医证候积分 心肌酶谱 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