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WRF-based ensemble simulation of tropical cyclone activity near China and its sensitivity to the model physical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1
作者 Wenru Shi Haishan Chen Xin-Zhong Liang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21年第1期22-26,共5页
To evaluate the downscaling ability with respect to tropical cyclones(TCs)near China and its sensitivity to the model physics representation,the authors performed a multi-physics ensemble simulation with the regional ... To evaluate the downscaling ability with respect to tropical cyclones(TCs)near China and its sensitivity to the model physics representation,the authors performed a multi-physics ensemble simulation with the regional Climate-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CWRF)model at a 30 km resolution driven by ERA-Interim reanalysis data.The ensemble consisted of 28 integrations during 1979-2016 with varying CWRF physics configurations.Both CWRF and ERA-Interim can generally capture the seasonal cycle and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the TC number near China,but evidently underestimate them.The CWRF downscaling and its multi-physics ensemble can notably reduce the underestimation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imulation of the TC occurrences.The skill enhancement is especially large in terms of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which is most sensitive to the cumulus scheme,followed by the boundary layer,surface and radiation schemes,but weakly sensitive to the cloud and microphysics schemes.Generally,the Noah surface scheme,CAML(CAM radiation scheme as implemented by Liang together with the diagnostic cloud cover scheme of Xu and Randall(1996))radiation scheme,prognostic cloud scheme,and Thompson microphysics scheme stand out for their better performance in simulating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TC number.However,the Emanuel cumulus and MYNN boundary layer schemes produce severe interannual biases.Our study provides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CWRF application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and prediction of TC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opical cyclone Ensemble simulation physical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Regional downscal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sessing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WRF) Model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Skill to Simulate Extreme Rainfall Events over Dar es Salaam on 21 December 2011 被引量:1
2
作者 Triphonia Jacob Ngailo Nyimvua Shaban +4 位作者 Joachim Reuder Michel D. S. Mesquita Edwin Rutalebwa Isaac Mugume Chiku Sangalungembe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18年第1期36-54,共19页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skills of physical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in simulating extreme rainfall events over Dar es Salaam Region, Tanzania using 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WRF) model. The model skill is...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skills of physical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in simulating extreme rainfall events over Dar es Salaam Region, Tanzania using 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WRF) model. The model skill is determined during the 21 December 2011 flooding event. Ten sensitivity experiments have been conducted using Cumulus, Convective and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schemes to find the best combination and optimize the WRF model for the study area for heavy rainfall events. Model simulation results were verified against observed data using standard statistical tests. The model simulations show encouraging and better statistical results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Kain-Fritsch cumulus parameterization scheme, Lin microphysics scheme and Asymmetric Convection Model 2 (ACM2) planetary boundary scheme than any other combinations of physical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over Dar es Salaam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 Dar es Salaam EXTREME RAINFALL Events physical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Liquid Water Content Retrievals for Airborne Millimeter-Wave Radar with Different Particle Parameter Schemes
3
作者 CUI Xin-dong YAO Zhi-gang +3 位作者 ZHAO Zeng-liang WANG Min-wei FAN Chun-hui SU Tao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20年第2期188-198,共11页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hysical iterative method to retrieve millimeter-wave radar liquid water content(LWC)and liquid water path(LWP),particle parameter scheme is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retrieval performance.In...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hysical iterative method to retrieve millimeter-wave radar liquid water content(LWC)and liquid water path(LWP),particle parameter scheme is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retrieval performance.In this paper,synchronous measurements of an airborne millimeter-wave radar and a hot-wire probe in stratus cloud are used to compare the LWC retrievals of the oceanic and continental particle parameter scheme with diameter less than 50μm and the particle parameter scheme with diameter less than 500μm and 1500μm(scheme 1,scheme 2,scheme 3,and scheme4,respectivel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article parameter scheme needs to b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reflectivity factor when using the physical iterative method to retrieve the LWC and LWP.When the reflectivity factor is less than-30 d BZ,the retrieval error of scheme 1 is the minimum.When the reflectivity factor is greater than-30 d BZ,the retrieval error of scheme 4 is the minimum.Based on the reflectance factor value,the LWP retrievals of scheme 4 are closer to the measurements,the average relative bias is 5.2%,and the minimum relative bias is 4.4%.Compared with other schemes,scheme 4 seems to be more useful for the LWC and LWP retrieval of stratus cloud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limeter-wave radar physical iterative method particle parameter scheme liquid water content liquid water pa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118台风“圆规”模式扰动方案对台风区域集合预报的影响
4
作者 邵端舟 张宇 +3 位作者 徐建军 陈思奇 李家菁 胡嘉政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11-1530,共20页
为了探讨不同模式扰动方案对台风区域集合预报的影响,本文以2021年18号台风“圆规”为例,基于WRF模式,采用了多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法(MP)、随机变化参数扰动方法(SPP)和物理倾向随机扰动(SPPT)三种不同的方法,设计了EXP1(MP)、EXP2(SPP+SP... 为了探讨不同模式扰动方案对台风区域集合预报的影响,本文以2021年18号台风“圆规”为例,基于WRF模式,采用了多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法(MP)、随机变化参数扰动方法(SPP)和物理倾向随机扰动(SPPT)三种不同的方法,设计了EXP1(MP)、EXP2(SPP+SPPT)和EXP3(MP+SPP+SPPT)三组敏感性试验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三组区域集合预报试验都能较好地模拟台风路径和台风增强的过程,其中EXP3试验效果最好,EXP3试验的路径偏差值为三组集合预报试验最小的,其平均值为52.8 km,而控制试验CTRL(无模式扰动)、EXP1和EXP2的平均值分别为61.8、54.4和65.7 km;三组集合预报试验的扰动能量值基本都大于控制试验CTRL,且EXP3的扰动能量发展最快,扰动能量值基本为最大的;三组集合预报试验的Brier评分相较于控制试验CTRL有所改善,且EXP3的Brier评分值为三组集合预报试验改善最大的,EXP1和EXP2相对于CTRL试验的改善率为45%和48.76%,而EXP3能达到70%,EXP2与EXP1的预报效果相当,EXP3相较于EXP1和EXP2预报效果有所改善,其相对于EXP1和EXP2的改善率达到57.5%和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集合预报 台风 多物理参数化组合方案(MP) 随机参数扰动法(SPP) 模式物理参数化倾 向随机扰动法(SPP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RF模式中微物理和积云参数化方案的对比试验 被引量:41
5
作者 廖镜彪 王雪梅 +2 位作者 夏北成 王体健 王志铭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1-470,共10页
为了研究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降水模拟的影响,利用WRF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在3 km模式分辨率下,在微物理方案为WSM6方案条件下,选用KF、BMJ、GD以及G3等四种积云参数化方案对2010年5月14日广东珠三角地区的一次暴... 为了研究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降水模拟的影响,利用WRF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在3 km模式分辨率下,在微物理方案为WSM6方案条件下,选用KF、BMJ、GD以及G3等四种积云参数化方案对2010年5月14日广东珠三角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显示,KF方案对于降水带和降水量的模拟与实况较为一致。在积云参数化方案为KF条件下,分别选用Kessler、Lin et al、WSM 3、WSM5、Ferrier(New eta)和WSM6等6种微物理方案再次对这次暴雨过程进行模拟试验,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选用Lin et al微物理方案时,模式较好地模拟出了强降水雨带的位置和降水强度;而其他5种参数方案的模拟效果均不好,降水量明显偏小,雨带位置偏差较大;同时对低空急流、K指数和上升速度等物理量分析可知,Lin et al方案能较好地模拟出降水实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微物理参数化方案 积云参数化方案 降水 珠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云参数化和微物理方案不同组合应用对台风路径模拟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9
6
作者 河惠卿 王振会 +2 位作者 金正润 牛生杰 徐爱淑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5-441,共7页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和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联合研发的天气研究和预报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WRF),研究了不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和微物理过程方案...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和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联合研发的天气研究和预报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WRF),研究了不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和微物理过程方案对0514号台风"彩蝶"路径的影响。结果表明,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台风路径影响较大,KF方案比BM方案能更好地模拟出台风路径;使用KF方案时,选择微物理方案比不选微物理方案对于台风路径有更好的模拟结果,其中,Ferrier、WSM6和Lin非常接近于实况;KF方案较好地模拟出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的西伸和东退的变化以及台风环流的风场分布和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 微物理过程方案 台风路径 副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RF3.0参数化敏感性及集合预报试验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刚 王铁 +2 位作者 谭言科 冯文田 白涛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9-96,共8页
为了研究WRF模式中的参数化方案对暴雨数值模拟的影响及物理过程集合预报在WRF降水集合预报中的适用性,利用中尺度WRF3.0数值模式,将模式中的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进行组合,构造了20个集合预报成员,对2003年7月8、9日发生在江淮地区的一... 为了研究WRF模式中的参数化方案对暴雨数值模拟的影响及物理过程集合预报在WRF降水集合预报中的适用性,利用中尺度WRF3.0数值模式,将模式中的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进行组合,构造了20个集合预报成员,对2003年7月8、9日发生在江淮地区的一次降水过程进行了集合预报试验。得到:集合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随降水量级增大而增大,最终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通过定量比较发现,对于0.1 mm量级降水和25 mm以上量级降水,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降水的影响要大于行星边界层方案对降水的影响;而对于10 mm量级降水,行星边界层方案对降水的影响要大于积云参数化方案对降水的影响。对20个预报成员进行了集合平均及降水概率预报试验,结果表明,集合平均的结果要比各个成员的稳定、可靠;概率预报能够提供一些有利于降水预报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预报 WRF模式 物理参数化方案 暴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洲效应的模拟及内外因子的敏感性实验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树华 胡予 +3 位作者 胡非 梁福明 王建华 刘和平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97-1009,共13页
利用一个已发展的陆面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与大气边界层数值模式耦合,模拟了半干旱区绿洲戈壁非均匀下垫面的陆面物理过程及其与大气边界层的相互作用,成功地描绘了绿洲戈壁局地气候效应,并进行了绿洲戈壁局地气候效应对于降水、绿洲水... 利用一个已发展的陆面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与大气边界层数值模式耦合,模拟了半干旱区绿洲戈壁非均匀下垫面的陆面物理过程及其与大气边界层的相互作用,成功地描绘了绿洲戈壁局地气候效应,并进行了绿洲戈壁局地气候效应对于降水、绿洲水平尺度和植被结构等若干内外因子的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绿洲的最小临界尺度为5~10 km之间,最大临界尺度为55~65 km之间,而最利于绿洲维持的尺度范围为20 km左右,这一结论与我国西部地区现存的绿洲尺度统计结果十分一致;绿洲植被覆盖率为0.6左右时,最利于绿洲发展。另外对植被空间分布方式和绿洲植被组成比例上也进行了数值实验,并对影响绿洲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内、外因子气候效应的影响力量级进行了分级。这些结果对于深入了解绿洲气候的形成和维持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面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 绿洲效应 内外因子 敏感性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晓岚教授对大气科学的杰出贡献——悼念郭晓岚先生逝世 被引量:3
9
作者 钱永甫 陈月娟 +1 位作者 王谦谦 巢纪平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5-411,共7页
2006年5月6日我国旅美著名学者郭晓岚因病在芝加哥逝世,享年91岁。文中简要介绍郭晓岚的生平,并根据收集到的郭先生70多篇重要论文,总结了他数十年来在大气科学领域辛勤耕耘的成果。介绍了他对大气动力学中的不稳定理论、大气环流形成... 2006年5月6日我国旅美著名学者郭晓岚因病在芝加哥逝世,享年91岁。文中简要介绍郭晓岚的生平,并根据收集到的郭先生70多篇重要论文,总结了他数十年来在大气科学领域辛勤耕耘的成果。介绍了他对大气动力学中的不稳定理论、大气环流形成和大尺度热力环流理论、中尺度对流动力学和涡旋动力学理论以及低纬和热带动力学理论等方面的引导性和创新性贡献,还介绍了他的模式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以及青藏高原等大地形动力和热力作用对天气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结果。从该文可以看出郭先生对大气科学研究和教育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他是我们后辈学习的楷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晓岚 大气动力学 模式物理过程 参数化 青藏高原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RF不同参数化方案对安徽一次暴雨过程模拟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娄珊珊 陈光舟 邱学兴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70-378,共9页
使用WRF v3.4模式对2012年7月12—14日安徽的一次暴雨进行模拟。保持其他参数如辐射、陆面过程等不变,将不同微物理过程(Eta、Kessler、Lin方案)与积云参数方案(KF、BMJ、GD方案)进行组合成9个试验。将试验模拟结果与实况进行对比分析,... 使用WRF v3.4模式对2012年7月12—14日安徽的一次暴雨进行模拟。保持其他参数如辐射、陆面过程等不变,将不同微物理过程(Eta、Kessler、Lin方案)与积云参数方案(KF、BMJ、GD方案)进行组合成9个试验。将试验模拟结果与实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微物理方案的选取对于降水的雨强、位置、雨区范围的模拟都有一定的影响。积云参数化方案对于降水的范围,雨带的位置模拟也都有影响,但对于雨强的影响不大。将各试验模拟的逐小时降水与实况进行比较,发现试验Eta-GD和Lin-GD模拟降水日变化与实况更接近。通过TS评分、ETS评分和系统偏差分析,表明试验Eta-GD在此次暴雨过程的降水模拟中表现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WRF模式 降水模拟 物理过程 不同参数化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分辨率和参数化方案的新疆区域数值模式性能初步评估 被引量:6
11
作者 杜娟 李曼 +1 位作者 于晓晶 辛渝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9年第3期57-65,共9页
基于中尺度数值模式WRF,选取新疆两次强降水过程,设计3个试验方案,其中试验1为控制试验,试验2提高分辨率,试验3提高分辨率并调整物理参数化方案,初步评估不同分辨率和参数化方案对新疆区域2m温度、10m风速、降水预报的影响。结果表明:(1... 基于中尺度数值模式WRF,选取新疆两次强降水过程,设计3个试验方案,其中试验1为控制试验,试验2提高分辨率,试验3提高分辨率并调整物理参数化方案,初步评估不同分辨率和参数化方案对新疆区域2m温度、10m风速、降水预报的影响。结果表明:(1)提高分辨率对2m温度、10m风速模拟精度均有提高,2m温度预报精度提高约0.5℃,降低了日间温度模拟冷偏差;10m风速预报精度提高约0.5m/s,降低了风速模拟正偏差;但提高分辨率后,模式出现虚假降水预报的情况。(2)提高分辨率并调整物理参数化方案后,2m温度模拟误差略有减小,模拟偏差减小约0.2℃;10m风速模拟误差增大约0.5m/s,模拟偏差增大超过0.5m/s;对降水落区、量级的模拟精度显著提高,减小了降水中心的模拟强度,对虚假降水预报有一定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区域数值预报 WRF模式 空间分辨率 物理参数化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云对流参数化技术 被引量:14
12
作者 陈德辉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A00期69-77,共9页
文章从(1)积云对流参数化的基本问题;(2)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3)积云对流参数化技术的发展等3个方面进行概述.
关键词 积云 对流 参数化方案 物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长模在热带地区发展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家峻 张立凤 +1 位作者 梅娜 李荔珊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4-112,共9页
利用T63L9全球谱模式对制作集合预报的增长模繁殖法(BGM)在热带地区的适用性进行研究,分析了在热带地区扰动增长的机理。设计与物理过程、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及湿物理过程有关的3个敏感性试验及1个控制试验。为了讨论不同物理过程对BGM... 利用T63L9全球谱模式对制作集合预报的增长模繁殖法(BGM)在热带地区的适用性进行研究,分析了在热带地区扰动增长的机理。设计与物理过程、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及湿物理过程有关的3个敏感性试验及1个控制试验。为了讨论不同物理过程对BGM生成扰动的影响,定义扰动动能变化率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热带地区积云对流强盛区内风场扰动能够快速增长。扰动增长机制在热带地区与中高纬地区有本质区别,热带地区扰动的发展主要受物理过程的作用,其中模式积云对流及湿物理过程对扰动中快速增长的部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高纬地区扰动发展与背景场的斜压不稳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气象学 增长模 集合预报 扰动增长机制 物理参数化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式云物理方案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4
作者 史月琴 楼小凤 《气象科技》 2006年第5期513-520,共8页
回顾了近年来显式云物理方案的研究进展。显式云方案主要有体积水方法和详细微物理方法(分档法)。体积水方法有单参数和双参数两种谱描述方法,根据模式预报变量和物理过程的不同,可以分为暖云方案、简单冰相方案和复杂冰相方案。详细的... 回顾了近年来显式云物理方案的研究进展。显式云方案主要有体积水方法和详细微物理方法(分档法)。体积水方法有单参数和双参数两种谱描述方法,根据模式预报变量和物理过程的不同,可以分为暖云方案、简单冰相方案和复杂冰相方案。详细的微物理方法由于预报变量繁多、计算量巨大而一般多应用于研究工作。不同的模式,有不同的显式云方案,并不是粒子分类越复杂模拟效果就越好,需要根据研究的重点、计算资源的许可选择使用不同的物理方案。物理过程参数化需要建立在理论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因此应加强这方面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使物理参数化具有更坚实的物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式云物理方案 体积水方法 分档法 物理过程参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RF模式物理参数化方案对一次局地大暴雨预报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盛春岩 荣艳敏 +1 位作者 曲巧娜 范苏丹 《海洋气象学报》 2020年第1期66-78,共13页
基于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及其3Dvar(3-Dimentional Variational)资料同化系统,采用36、12、4 km嵌套网格进行快速更新循环同化和不同的微物理及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比试验,对2011年5月8日鲁中一次局地大暴雨过... 基于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及其3Dvar(3-Dimentional Variational)资料同化系统,采用36、12、4 km嵌套网格进行快速更新循环同化和不同的微物理及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比试验,对2011年5月8日鲁中一次局地大暴雨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快速更新循环同化地面观测资料是影响模式降水落区预报准确性的关键因素,不同的微物理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主要影响降水强度预报。采用不同的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进行降水预报对比试验表明,LIN方案和WSM6(WRF Single-Moment 6-class)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降水预报均较好,LIN方案降水预报较WSM6方案略强。4 km网格预报使用K-F(Kain-Fritsch)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或不使用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预报的降水均较好。4 km网格使用旧的K-F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预报的近地层大气风场偏弱,导致大气动力抬升作用偏弱,从而造成模式降水预报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资料同化 物理参数化方案 大暴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积云和微物理方案对“麦德姆”台风登陆后路径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吴珊珊 邹海波 单九生 《暴雨灾害》 2018年第1期41-47,共7页
基于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WRF V3.5,利用7种积云方案和13种云微物理方案构成的不同组合设计了91组试验,对2014年第10号台风"麦德姆"登陆后影响江西期间的路径进行了模拟和分析。结果发现,台风路径对积云和微物理方案的选择较为... 基于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WRF V3.5,利用7种积云方案和13种云微物理方案构成的不同组合设计了91组试验,对2014年第10号台风"麦德姆"登陆后影响江西期间的路径进行了模拟和分析。结果发现,台风路径对积云和微物理方案的选择较为敏感,在91组模拟试验中,模拟路径与实况路径的偏差从29.7~76.9 km不等,平均偏差为54.5 km;Grell-Freitas积云方案与WDM5和WDM6微物理方案的组合(N38和N39)模拟的台风路径最为接近实况路径(偏差约30km),而BMJ积云方案与Kessler、SUB-YLin和Milbrandt微物理方案的组合(N14、N22和N24)的模拟较差,模拟路径与实况路径偏差超过75 km,且明显较实况偏东;对于某一积云(微物理)方案,13种微物理(7种积云)方案的表现也有较大差异,总体上Grell-Freitas和Grell-3方案在7种积云方案中表现最好,而WDM5和WDM6则在13种云微物理方案中表现最好;N38和N39试验成功模拟了台风路径的主要原因是较好地模拟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西太副高)的位置,而N14、N22和N24试验模拟的台风路径偏东则主要是由模拟的西太副高位置偏东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路径 “麦德姆”数值模拟 微物理方案 积云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尺度WRF模式在资源环境评估领域的应用进展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贯丛 张树文 +5 位作者 于灵雪 李素文 王让虎 卜昆 杨久春 常丽萍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4期125-128,共4页
中尺度WRF模式是由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NOAA共同支持的新一代中尺度预报模式和同化系统。它采用高度模块化、并行化和分层设计技术,具有更为合理的模式动力框架、先进的三维变分资料同化系统、更丰富的内部参数化方案。介绍了WRF模... 中尺度WRF模式是由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NOAA共同支持的新一代中尺度预报模式和同化系统。它采用高度模块化、并行化和分层设计技术,具有更为合理的模式动力框架、先进的三维变分资料同化系统、更丰富的内部参数化方案。介绍了WRF模式的动力学框架、WRF模式的各种参数化方案、近15年来WRF模式在气候资源预报领域的应用。最后,对WRF数值模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展望了WRF数值模拟今后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中尺度模式 物理参数化方案 气候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尺度数值模式中湿过程参数化的敏感性试验
18
作者 俞小鼎 Richa.,E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645-653,共9页
本文利用一个三维中尺度模式,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湿过程处理方案FPA和NCA模拟同一个洋面冷锋个例,以考察模拟结果对湿过程参数化方案的敏感性。两种方案的区别在于前一种使用了次网格温对流参数化而后者没有。通过比较分别使用... 本文利用一个三维中尺度模式,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湿过程处理方案FPA和NCA模拟同一个洋面冷锋个例,以考察模拟结果对湿过程参数化方案的敏感性。两种方案的区别在于前一种使用了次网格温对流参数化而后者没有。通过比较分别使用FPA和NCA方案所进行的模拟FPS和NCS,发现冷锋结构在两者间出现较大差异。从850hPa等压面|△θe|等值线图所显示的结构看,NCS中冷锋呈现为一长一短两条锋带,而FPS中冷锋仅呈现为一条锋带。在相应的冷锋横向垂直剖面中,NCS中存在两个相邻的锋面垂直环流,而FPS中只有一个。另外,NCS中对流不稳定的冷锋区出现垂直运动过分发展的现象,而FPS中不存在这个问题。通过与卫星云图比较,我们注意到,NCS中尽管出现了垂直运动过分发展的现象,但相对于FPS而言,其模拟的冷锋结构与实际较为接近,成功地模拟出云图上显示的双冷锋结构。NCS中垂直运动过分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模式中采用的静力平衡近似。FPS中次阿格对流参数化方案的使用,通过减少甚至消除对流不稳定度,一方面使垂直运动的过分发展倾向受到约束,另一方面也可能使在对流不稳定层结下的锋区环境中本应出现的中尺度结构失去了形成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模式 湿过程 参数化 敏感性 大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物理过程方案对PM2.5预报的敏感性试验
19
作者 李毅 张立凤 臧增亮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9-457,共9页
利用WRF-Chem大气化学模式,选择2015年12月中旬发生在我国的大范围空气污染过程,在采用同样化学方案条件下,针对模式中不同物理过程及其参数化方案开展了地面PM2.5预报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式能较好展示此次PM2.5污染的演变过程... 利用WRF-Chem大气化学模式,选择2015年12月中旬发生在我国的大范围空气污染过程,在采用同样化学方案条件下,针对模式中不同物理过程及其参数化方案开展了地面PM2.5预报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式能较好展示此次PM2.5污染的演变过程,与实况也较接近,但对青海经宁夏至内蒙的PM2.5高值区出现了漏报现象,这可能是模式外边界未对污染物做更新所致。对地面PM2.5的预报,各物理过程的敏感度不同,边界层(含近地面层)过程的影响要明显大于积云对流及微物理过程的影响,不同的参数化方案会造成不同的预报误差。边界层过程QNSE和与其配套的近地面层方案的组合是预报的较佳组合;而TEMF和与其配套的组合以及ACM2和Pleim-X的组合则不佳。合理的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有助于提高PM2.5预报质量。模式预报对排放源也有适应过程,其Spin-up时间较气象要素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预报 WRF-Chem模式 敏感性试验 物理过程 参数化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云微物理方案对上海特大暴雨模拟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阚煜 刘朝顺 +3 位作者 乔枫雪 束炯 刘延安 丁杨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9-414,共16页
利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WRF3.5,采用36、12和4 km三重嵌套,在积云参数化方案为BMJ条件下,选用WSM5、WSM6和Lin三种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发生在上海地区的两次典型特大暴雨(简称"0913"和"0825")进行模拟试验和对比... 利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WRF3.5,采用36、12和4 km三重嵌套,在积云参数化方案为BMJ条件下,选用WSM5、WSM6和Lin三种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发生在上海地区的两次典型特大暴雨(简称"0913"和"0825")进行模拟试验和对比分析,探讨不同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上海暴雨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方案总体上都较好地模拟出两次特大暴雨过程,但在降水落区、降水中心、降水强度等方面仍存在差异。再利用地面自动站、观测站的实测雨量以及自动站与CMORPH降水产品融合的逐时降水量网格数据,结合K指数、相对湿度、垂直速度和涡度散度等物理诊断量,从降水落区、降水中心和降水强度等方面对三种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此外,通过对三种方案主要参数的比较以及三种方案模拟的冰、雪、霰粒子混合比的垂直廓线对相应的模拟结果进行解释。结果显示:WSM5微物理方案能更好地模拟出强降水的范围,其模拟的降水量较实测偏大;WSM6方案模拟的降水落区略有偏移,降水量偏小;Lin方案模拟的降水落区偏移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 暴雨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