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7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粗穗披碱草1H^(t)S染色体特异荧光原位杂交标记开发
1
作者 宫文萍 汪晓璐 +6 位作者 王开 韩冉 祁广 徐文竞 曾小雪 郭军 刘成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22,共7页
小麦-粗穗披碱草1H^(t)S.1BL罗伯逊易位系高抗小麦条锈病和叶锈病,是小麦遗传改良的优异基因源。我们前期利用中国春ph1b基因突变体对该易位系进行诱导,获得了一批诱导后代材料,为了从中准确鉴定小麦-粗穗披碱草1H^(t)S小片段易位系,需... 小麦-粗穗披碱草1H^(t)S.1BL罗伯逊易位系高抗小麦条锈病和叶锈病,是小麦遗传改良的优异基因源。我们前期利用中国春ph1b基因突变体对该易位系进行诱导,获得了一批诱导后代材料,为了从中准确鉴定小麦-粗穗披碱草1H^(t)S小片段易位系,需要建立能够覆盖粗穗披碱草1H^(t)S染色体的荧光原位杂交(FISH)标记。本研究利用21个小麦及其近缘种探针、61个基于中国春基因组序列新开发的小麦1BS染色体探针以及40个根据简单三碱基重复序列新开发的探针对小麦-粗穗披碱草1H^(t)S.1BL易位系进行非变性FISH分析。结果显示,B74、B76和B77等36个探针(33个为新开发的)在1H^(t)S染色体上具有杂交信号,并且杂交信号可分为仅在染色体末端、仅在着丝粒处、同时在着丝粒处和近着丝粒处、覆盖1H^(t)S约3/4染色体臂、覆盖绝大部分1H^(t)S共五种类型。因此,部分探针单独使用或多个探针联合使用,其信号能覆盖1H^(t)S染色体,能够满足小麦-粗穗披碱草1H^(t)S小片段易位系鉴定,这可为小麦背景中粗穗披碱草染色质追踪提供新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穗披碱草 1H^(t)S染色体 探针 荧光原位杂交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南芥液泡型H^(+)-ATP酶E1亚基编码基因AtTUF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妮娜 王文佳 +3 位作者 丁位华 岳琳梓 代海芳 孙海丽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6-14,共9页
液泡型H^(+)-ATP酶(Vacuolar-H+-ATPase,V-ATP酶,VHA)是存在于所有真核生物中的一类质子泵,主要存在于植物液泡膜、高尔基体及胞内体等内膜系统上,在维持真核细胞内膜区室的pH稳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V-ATP酶是一种多亚基蛋白复合体,... 液泡型H^(+)-ATP酶(Vacuolar-H+-ATPase,V-ATP酶,VHA)是存在于所有真核生物中的一类质子泵,主要存在于植物液泡膜、高尔基体及胞内体等内膜系统上,在维持真核细胞内膜区室的pH稳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V-ATP酶是一种多亚基蛋白复合体,由亲水的头部V_(1)和疏水的基部V_(0)两个区域组成,V_(1)位于膜外胞质区,呈球茎状,由A~H 8个亚基组成,主要负责ATP的水解;V_(0)整合于膜中,由a、c、c''、d、e 5个亚基组成,主要负责质子易位.在拟南芥中,V-ATP酶的大多数亚基由包含2~5个成员的小基因家族编码,其中VHA的E亚基由3个具有差异表达的同工型基因编码,在种子发育期间,VHA-E1是胚胎发生过程中的主要同工型,VHA-E2具有花粉特异性,而VHA-E3主要在胚乳和周围的母体组织中表达.VHA-E1亚基由AtTUF基因(又被称为TUFF,EMB2448,VHA-E1,VHAE1,基因号AT4G11150)编码,与跨液泡膜的物质运输密切相关,在体细胞发育过程中对维持功能性分泌系统及植物对各种非生物胁迫的响应过程中均起着重要作用.论文综述了拟南芥中AtTUF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泡H^(+)-ATPase 拟南芥 VHA-E亚基 VHA-E1 AtTUF 突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Na^(+)/H^(+)逆向转运蛋白UPF0118的Na^(+)结合鉴定
3
作者 李红洋 华贝杰 姜巨全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70,共9页
UPF0118蛋白是一种新型Na^(+)(Li^(+))/H^(+)逆向转运蛋白,属于AI-2E超家族,目前已被划分至Na^(+)/H^(+)逆向转运蛋白亚家族,但无直接证据表明该蛋白可与Na+产生相互作用。为鉴定UPF0118蛋白是否具有Na^(+)结合功能,利用PCR技术扩增upf0... UPF0118蛋白是一种新型Na^(+)(Li^(+))/H^(+)逆向转运蛋白,属于AI-2E超家族,目前已被划分至Na^(+)/H^(+)逆向转运蛋白亚家族,但无直接证据表明该蛋白可与Na+产生相互作用。为鉴定UPF0118蛋白是否具有Na^(+)结合功能,利用PCR技术扩增upf0118基因编码序列,通过Eco RⅠ和PstⅠ酶切位点构建至原核表达载体p ETDuet-1,转化至E. coli BL21*(DE3),对诱导后大量表达的蛋白进行Ni^(2+)亲和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利用等温滴定量热技术对纯化蛋白进行滴定。结果表明,在pH 5.5条件下,Na^(+)滴入导致蛋白溶液产生明显放热现象。在pH 5.5条件下该蛋白具有Na^(+)结合功能,证明该蛋白Na+结合功能为其功能单元与分子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F0118 Na^(+)/H^(+)逆向转运蛋白 等温滴定量热法 蛋白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P-type plasma membrane H^(+)-ATPases in common whea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aHA7 associated with seed dormancy and germination
4
作者 Bingli Jiang Wei Gao +8 位作者 Yating Jiang Shengnan Yan Jiajia Cao Litian Zhang Yue Zhang Jie Lu Chuanxi Ma Cheng Chang Haiping Zha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7期2164-2177,共14页
The P-type plasma membrane(PM)H^(+)-ATPases(HAs)are crucial for plant development,growth,and defense.The HAs have been thoroughly characterized in many different plants.However,despite their importance,the functions o... The P-type plasma membrane(PM)H^(+)-ATPases(HAs)are crucial for plant development,growth,and defense.The HAs have been thoroughly characterized in many different plants.However,despite their importance,the functions of HAs in germination and seed dormancy(SD)have not been validated in wheat.Here,we identified 28 TaHA genes(TaHA1-28)in common wheat,which were divided into five subfamilies.An examin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in strong-and weak-SD wheat varieties led to the discovery of six candidate genes(TaHA7/-12/-14/-16/-18/-20).Based on a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mutation(C/T)in the TaHA7 coding region,a CAPS marker(HA7)was developed and validated in 168 wheat varieties and 171 Chinese mini-core collections that exhibit diverse germination and SD phenotypes.We further verified the roles of the two allelic variations of TaHA7 in germination and SD using wheat mutants mutagenized with ethyl methane sulphonate(EMS)in‘Jimai 22’and‘Jing 411’backgrounds,and in transgenic Arabidopsis lines.TaHA7 appears to regulate germination and SD by mediating gibberellic acid(GA)and abscisic acid(ABA)signaling,metabolism,and biosynthesis.The results presented here will enable future research regarding the TaHAs in whe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eat P-type plasma membrane H^(+)-ATPase seed dormancy abscisic acid GIBBERELL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celerating H^(*)desorption of hollow Mo_(2)C nanoreactor via in-situ grown carbon dots for electr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
5
作者 Mengmeng Liu Yuanyuan Jiang +3 位作者 Zhuwei Cao Lulu Liu Hong Chen Sheng Ye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9期464-471,共8页
Molybdenum carbide(Mo_(2)C)is a promising non-noble metal electrocatalyst with electronic structures similar to Pt for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HER).However,strong H^(*)adsorption at the Mo sites hinders the improv... Molybdenum carbide(Mo_(2)C)is a promising non-noble metal electrocatalyst with electronic structures similar to Pt for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HER).However,strong H^(*)adsorption at the Mo sites hinders the improvement of HER performance.Here,we synthesized monodisperse hollow Mo_(2)C nanoreactors,in which the carbon dots(CD)were in situ formed onto the surface of Mo_(2)C through carburization reactions.According to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and analysis,the CD@Mo_(2)C possesses better mesoscale diffusion properties than Mo_(2)C alone.The optimized CD@Mo_(2)C nanoreactor demonstrates superior HER performance in alkaline electrolyte with a low overpotential of 57 mV at 10 mA cm^(−2),which is better than most Mo_(2)C-based electrocatalysts.Moreover,CD@Mo_(2)C exhibits excellent electrochemical stability during 240 h,confirmed by operando Raman and X-ray diffraction(XRD).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calculations show that carbon dots cause the d-band center of CD@Mo_(2)C to shift away from Fermi level,promoting water dissociation and the desorption of H^(*).This study provides a reasonable strategy towards high-activity Mo-based HER eletrocatalysts by modulating the strength of Mo–H bo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_(2)C nanoreactor Carbon dots H^(*)desorption Electr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长波平顺性的400 km·h^(-1)高速铁路连续梁桥徐变变形控制
6
作者 庞志强 李国龙 +2 位作者 高芒芒 杨飞 杨静静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88,共12页
基于实测轨道平顺性数据,采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仿真方法,综合考虑温度变化、列车荷载、徐变和沉降等因素的影响,进行400 km·h^(-1)高速铁路连续梁桥徐变变形控制研究。结果表明:400 km·h^(-1)高速列车车体垂向敏感波长为163... 基于实测轨道平顺性数据,采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仿真方法,综合考虑温度变化、列车荷载、徐变和沉降等因素的影响,进行400 km·h^(-1)高速铁路连续梁桥徐变变形控制研究。结果表明:400 km·h^(-1)高速列车车体垂向敏感波长为163 m,横向敏感波长为227 m;为保证轨道高低不平顺与车体垂向加速度的适应性,采用60 m中点弦测值控制轨道长波平顺性;车体垂向加速度与轨道高低不平顺之间呈线性相关;徐变与沉降为控制连续梁桥轨道长波平顺性的主要因素,支座位置处长波平顺性较差;400 km·h^(-1)连续梁桥桥上线路允许桥梁自身总变形引起的车体垂向加速度阈值为0.822 m·s^(-2),400 km·h^(-1)主跨不大于百米连续梁桥徐变变形阈值宜设为9.5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0 km·h^(-1)高速铁路 连续梁桥 徐变变形 阈值 轨道长波平顺性 中点弦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多胺对低氧胁迫下黄瓜幼苗根系生长及H^+-ATP酶和H^+-焦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7
作者 汪天 李娟 +2 位作者 郭世荣 高洪波 王素平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37-642,共6页
采用营养液水培方式,研究了根际低氧胁迫下外源多胺对黄瓜幼苗植株根系生长,内源多胺含量与质膜H+-ATP酶、液泡膜H+-ATP酶和焦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根际低氧胁迫显著抑制黄瓜幼苗根系的生长,外源Put(腐胺)和Spd(亚精胺)可缓解低... 采用营养液水培方式,研究了根际低氧胁迫下外源多胺对黄瓜幼苗植株根系生长,内源多胺含量与质膜H+-ATP酶、液泡膜H+-ATP酶和焦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根际低氧胁迫显著抑制黄瓜幼苗根系的生长,外源Put(腐胺)和Spd(亚精胺)可缓解低氧胁迫对根系的生长抑制,多胺主要以Spd的形式发挥促进性的生理作用,Put通过转化为Spd发挥作用;低氧胁迫下黄瓜根系内源多胺含量略有提高,外源多胺处理可增加内源多胺的含量;低氧胁迫下外源Put和Spd处理后质膜H+-ATP酶活性显著提高,外源多胺对黄瓜根系液胞膜H+-ATP酶和H+-焦磷酸酶活性没有明显影响,说明低氧胁迫下外源多胺主要通过提高质膜H+-ATP酶活性而发挥生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胺 低氧 H^+ -ATP酶 H^+ -焦磷酸酶 瓜幼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及La^(3+)对不同耐盐性水稻根中抗氧化酶及质膜H^+-ATPase的影响 被引量:35
8
作者 陈海燕 崔香菊 +2 位作者 陈熙 李建友 张炜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86-1093,共8页
用盐敏感的武运粳8号和强耐盐的韭菜青两个粳稻品种,比较了盐胁迫条件下根中抗氧化酶类和质膜H+-ATPase活性的变化以及La3+对其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品种根中SOD和APX活性无显著区别,但耐盐品种的CAT和POD活性强于盐敏感品种。盐... 用盐敏感的武运粳8号和强耐盐的韭菜青两个粳稻品种,比较了盐胁迫条件下根中抗氧化酶类和质膜H+-ATPase活性的变化以及La3+对其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品种根中SOD和APX活性无显著区别,但耐盐品种的CAT和POD活性强于盐敏感品种。盐胁迫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两者抗氧化酶活性。La3+对其影响最显著的差异出现在高盐条件下(200~300mmolL-1NaCl),对耐盐品种添加La3+可以提高上述4种酶的活力,而对盐敏感品种,La3+的作用不明显。对盐敏感品种,盐胁迫导致其质膜H+-ATPase活性持续下降,添加La3+明显提高其H+-ATPase活性,而对耐盐品种,盐胁迫导致其质膜H+-ATPase活性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La3+对其活性影响不大。进一步分析表明,上述H+-ATPase活性变化及La3+对其影响均发生在转录水平上。据此推测,以上2个品种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盐胁迫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盐胁迫 三价镧离子 抗氧化酶 质膜H^+-ATP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轮机调节系统非线性H^∞控制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43
9
作者 孙郁松 孙元章 +1 位作者 卢强 邵宜祥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6-59,65,共5页
该文建立了水轮机调速系统的刚性水击鲁棒模型。基于非线性微分几何控制理论和非线性H∞ 控制理论 ,给出了针对具有刚性水锤效应的水轮发电机组的调速器非线性鲁棒控制规律 ,并对该控制规律进行了仿真研究。
关键词 水轮机 调节系统 H^∞控制 非线性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质膜H^+-ATPase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0
作者 杨颖丽 杨宁 +1 位作者 安黎哲 张立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388-2396,共9页
质膜H+-ATPase参与植物细胞的物质跨膜转运、细胞的伸长生长、气孔的开闭以及植物对环境胁迫的响应等生理过程,是植物生命活动的“主宰酶”。其活性调节涉及激素、环境因子等多种因素,可发生在转录、翻译和酶分子等多级水平。因此,在植... 质膜H+-ATPase参与植物细胞的物质跨膜转运、细胞的伸长生长、气孔的开闭以及植物对环境胁迫的响应等生理过程,是植物生命活动的“主宰酶”。其活性调节涉及激素、环境因子等多种因素,可发生在转录、翻译和酶分子等多级水平。因此,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质膜H+-ATPase活性的调节对生理活动起重要作用。本文就植物质膜H+-ATPase的结构特征、生理功能、活性变化及其调节机理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进一步揭示该酶的生理功能及其调节机理与植物生命活动过程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膜 H^+- ATPASE 磷酸化调节 生理功能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在拟南芥中表达提高转基因植株的耐盐性 被引量:21
11
作者 安宝燕 罗琰 +3 位作者 李加瑞 乔卫华 张宪省 高新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7-564,共8页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材料,利用反转录PCR方法分离了NHX1全长cDNA(命名为MsNHX1)。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在紫花苜蓿中存在一个小的液泡型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家族。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所编码的蛋白与拟南芥、水稻和棉花...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材料,利用反转录PCR方法分离了NHX1全长cDNA(命名为MsNHX1)。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在紫花苜蓿中存在一个小的液泡型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家族。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所编码的蛋白与拟南芥、水稻和棉花中液泡型Na+/H+逆向转运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在洋葱表皮细胞中瞬时表达MsNHX1-GFP融合基因的结果表明,MsNHX1定位在液泡膜上。Northern杂交发现该基因的表达受高浓度NaCl诱导。MsNHX1在盐敏感酵母突变体中表达可以提高转化子对NaCl的耐受性,说明MsNHX1具有转运Na+的功能。在拟南芥中表达MsNHX1能显著提高植株耐受盐胁迫的能力;而且在受到盐胁迫时,转基因植株比野生型的渗透调节能力更强,生物膜受破坏程度降低,光合能力增强。以上研究结果表明MsNHX1是一个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在植物耐受盐胁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 拟南芥 耐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形态对大豆根系形态性状及释放H^+的影响 被引量:36
12
作者 乔云发 苗淑杰 韩晓增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5-269,共5页
采用水培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形态氮素对大豆根系形态性状及释放H+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形态氮素对根系形态特性的影响不同,表现为,NO3-N和NH4NO3-N促进根表面积增加;NH4+-N对根系的生长表现出抑制作用;而生物固氮处理,除根尖数随生育... 采用水培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形态氮素对大豆根系形态性状及释放H+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形态氮素对根系形态特性的影响不同,表现为,NO3-N和NH4NO3-N促进根表面积增加;NH4+-N对根系的生长表现出抑制作用;而生物固氮处理,除根尖数随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加外,其他根系形状几乎没有变化。NH4+-N处理根系释放出大量H+,且大豆根系受到NH4+-N的毒害,阻碍了根系对其它元素的吸收;而NO3-N处理,根系释放出大量OH-,对根系吸收其他元素的抑制作用较小,因此,生物量增加较明显;NH4NO3-N处理根际pH变化较小,促进大豆植株生长;而生物固氮处理,在生育前期,根瘤固氮能力较弱,不能及时为大豆生长提供充足的氮素,进而抑制大豆的生长,使生物量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形态 大豆 根系性状 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3+)对水稻幼根H^+跨膜梯度和膜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郑海雷 张春光 +3 位作者 赵中秋 马建华 李筱泉 李利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4-165,共2页
The effects of LaCl 3 on membrane potential and transmembrane proton gradient for rice ( Oryza sativa ) seedling roots were studied. Highly purified plasma membranes were isolated by aqueous two phase partitioning met... The effects of LaCl 3 on membrane potential and transmembrane proton gradient for rice ( Oryza sativa ) seedling roots were studied. Highly purified plasma membranes were isolated by aqueous two phase partitioning method. Both the gradient of transmembrane proton and membrane potential were stimulated by certain low concentration of LaCl 3 and depressed by high concentration of LaCl 3. The optimal concentration of La 3+ was around 40~60 μmol·L -1 for transmembrane proton gradient and membrane potential. It is suggested that La 3+ can influence the generations and maintenances of membrane potential and transmembrane proton gradient in rice seedling roo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水稻 膜电位 H^+跨膜梯度 氢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胁迫对骆驼蓬幼苗液泡膜H^+-ATPase和H^+-PPase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刘建新 胡浩斌 赵国林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74-279,共6页
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骆驼蓬幼苗Na+、K+含量及液胞膜H+-ATP酶(H+-ATPase)和H+-焦磷酸酶(H+-P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胁迫浓度的增加使骆驼蓬幼苗根、叶中的K+含量下降,Na+含量和Na+/K+比及K+对Na+的吸收和运输选择性增高;... 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骆驼蓬幼苗Na+、K+含量及液胞膜H+-ATP酶(H+-ATPase)和H+-焦磷酸酶(H+-P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胁迫浓度的增加使骆驼蓬幼苗根、叶中的K+含量下降,Na+含量和Na+/K+比及K+对Na+的吸收和运输选择性增高;根、叶液胞膜H+-ATPase和H+-PPase活性升高,H+-ATP酶耦联比率无显著变化;根液胞膜依赖ATP和PPi的质子泵活性及Na+/H+逆向转运活性先升后降,叶依赖ATP的质子泵活性及Na+/H+逆向转运活性升高,依赖PPi的质子泵活性先升后降。说明液泡膜H+-ATPase和H+-PPase驱动的质子泵和Na+/H+逆向转运活性对Na+在液泡内的积累及其骆驼蓬的耐盐性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蓬 NACL胁迫 液泡膜H^+-ATPASE 液泡膜H^+-PPase 耦联比率 质子泵活性 Na^+/H^+逆向转运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H^+逆向转运蛋白和植物耐盐性 被引量:23
15
作者 任仲海 马秀灵 +1 位作者 赵彦修 张慧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6-19,共4页
Na+ H+逆向转运蛋白对植物耐盐起着重要作用 ,它利用质膜H+ ATPase或液泡膜H+ ATPase及PPiase泵H+产生的驱动力把Na+排出细胞或在液泡中区隔化以消除Na+的毒害。主要讨论植物中Na+
关键词 NA^+/H^+逆向转运蛋白 植物 耐盐性 基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滞线性系统的H^∞控制 被引量:27
16
作者 姜偕富 费树岷 冯纯伯 《控制与决策》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12-715,720,共5页
基于Riccati方程方法,采用带时滞的状态反馈控制阵,研究了线性时滞控制系统的H∞控制器设计问题,并给出其可解的充分条件。
关键词 时滞系统 RICCATI方程 H^∞控制 反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膜H^+-ATPase与环境胁迫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尼歌 王占义 +3 位作者 莫丙波 杨存义 严小龙 沈宏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3-268,共6页
植物根系质膜H+-ATPase在调节细胞内pH值,促进养分吸收、同化物运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质膜H+-ATPase的结构、功能和分子机制进行综述,并讨论了质膜H+-ATPase在信号传递过程及植物适应环境胁迫中的作用,最后就植物质膜H+-ATPase的... 植物根系质膜H+-ATPase在调节细胞内pH值,促进养分吸收、同化物运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质膜H+-ATPase的结构、功能和分子机制进行综述,并讨论了质膜H+-ATPase在信号传递过程及植物适应环境胁迫中的作用,最后就植物质膜H+-ATPase的研究及应用提出几点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质膜H^+-ATPASE 分子机制 环境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MI的一类混合H^2/H~∞控制问题的降阶控制器设计——连续情形 被引量:13
18
作者 郭雷 忻欣 冯纯伯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94-300,共7页
考虑连续系统的一类混合H2/H∞控制问题,对于含无穷远零点和有限虚轴零点的奇异广义对象,引入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方法研究了降阶控制器存在判据和设计准则.文中指出,对于所述对象,若混合H2/H∞控制问题可解,则它必... 考虑连续系统的一类混合H2/H∞控制问题,对于含无穷远零点和有限虚轴零点的奇异广义对象,引入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方法研究了降阶控制器存在判据和设计准则.文中指出,对于所述对象,若混合H2/H∞控制问题可解,则它必存在降阶控制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系统 H^∞控制 H^2/H^∞控制 降阶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胁迫下枸杞愈伤组织活性氧产生与质膜H^+-ATPase活性的关系 被引量:28
19
作者 毛桂莲 许兴 +5 位作者 米海莉 龚红梅 郑国琦 张渊 徐兆桢 魏玉清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10-113,共4页
以枸杞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盐胁迫对活性氧伤害和质膜H+-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浓度为100mmol/L时超氧阴离子(O2-·)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上升,质膜H+-ATPase活性先升后降;质膜相对透性与丙二醛(MD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以枸杞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盐胁迫对活性氧伤害和质膜H+-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浓度为100mmol/L时超氧阴离子(O2-·)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上升,质膜H+-ATPase活性先升后降;质膜相对透性与丙二醛(MD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超氧阴离子(O2-·)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与质膜H+-ATPase活性在重度胁迫下呈显著负相关,说明盐胁迫下活性氧积累可能是加速伤害质膜功能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愈伤组织 活性氧 质膜H^+--ATPase活性 盐胁迫 丙二醛 超氧阴离子 过氧化氢 膜脂过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古特白刺液泡膜Na^+/H^+逆向运输蛋白基因NtNHX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唐欣 王瑞辉 +4 位作者 杨秀艳 朱建峰 刘正祥 倪建伟 张华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44,共7页
植物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具有将胞质中过多的Na+区隔化在液泡内,从而减轻过量Na+对细胞质的伤害,同时维持细胞的渗透势,利于植物抵御盐胁迫。以2年生唐古特白刺嫩叶为试材,采用RT-PCR和RACE方法从叶片中获得1个NHX基因cDNA全长,命... 植物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具有将胞质中过多的Na+区隔化在液泡内,从而减轻过量Na+对细胞质的伤害,同时维持细胞的渗透势,利于植物抵御盐胁迫。以2年生唐古特白刺嫩叶为试材,采用RT-PCR和RACE方法从叶片中获得1个NHX基因cDNA全长,命名为NtNHX1,GenBank登录号为KF751928。序列分析结果表明:NtNHX1全长2 134 bp,包含281 bp的5’非编码区、218 bp的3’非编码区和29 bp的poly(A)尾巴。该cDNA编码1个544个氨基酸的多肽,等电点为8.14,推测分子质量为59.9 kDa。通过与其他物种的NHX1氨基酸序列比对,NtNHX1基因与柑橘同源性最高达81%。NtNHX1基因存在12个跨膜结构域,其中TM3跨膜结构域上具有高度保守的氨氯吡嗪脒结合位点(LFFIYLLPPI)。该位点与Na+有竞争作用。相对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NtNHX1在根、茎、叶中均有表达,叶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茎和根;在高浓度盐(200 mmol·L-1NaCl)处理下,NtNHX1在叶中的转录水平显著增强,在处理12 h后表达量达到最大值。由此推断,NtNHX1基因的表达与盐胁迫的诱导和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古特白刺 液泡膜Na^+ H^+逆向转运蛋白 NtNHX1基因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