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5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深度Q网络的平衡杆优化控制实验教学案例设计
1
作者 钟珊 杜鑫 +2 位作者 司亚利 刘井莲 严卫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52,190,共8页
为了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采用强化学习求解任务最优策略的方法,基于深度Q网络设计了平衡杆的控制优化实验。将平衡杆实验环境建模为马尔可夫决策模型,从深度Q网络结构、探索策略、奖励函数、经验回放池更新和目标Q网络更新等角度进行了... 为了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采用强化学习求解任务最优策略的方法,基于深度Q网络设计了平衡杆的控制优化实验。将平衡杆实验环境建模为马尔可夫决策模型,从深度Q网络结构、探索策略、奖励函数、经验回放池更新和目标Q网络更新等角度进行了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评估综合考虑了算法有效性、Q值估计的准确性、样本效率和Q网络的损失估计。在此基础上,将其与基准算法Q学习算法在累计奖赏和学习效率上进行了对比。该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综合应用强化学习知识,也能帮助其掌握采用深度Q网络算法来求解离散动作空间任务的最优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学习 深度q网络 q学习 平衡杆 实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深度Q网络的无预测风电场日前拓扑优化
2
作者 黄晟 潘丽君 +3 位作者 屈尹鹏 周歧林 徐箭 柯德平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132,共11页
风电场受风速变化等因素影响,出力易产生大幅波动,从而造成电压波动和网损增加等问题,影响风电场的安全高效运行。目前的风电场日前调控方案多基于传统的数学优化模型展开,且需要风机的日前出力预测数据,故无法完全避免的日前预测误差... 风电场受风速变化等因素影响,出力易产生大幅波动,从而造成电压波动和网损增加等问题,影响风电场的安全高效运行。目前的风电场日前调控方案多基于传统的数学优化模型展开,且需要风机的日前出力预测数据,故无法完全避免的日前预测误差的引入造成日前优化调控方案有效性的降低,增加了日内风机调控的难度。因此,文中充分发挥强化学习模型的决策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深度Q网络(DQN)的无预测风电场拓扑重构决策方案,并以DQN为框架展开。首先,构建基于历史数据的状态空间;然后,提出基于生成树的动作价值对解耦的动作空间优化方法,以最小化电压偏差和网损为目标建立优化评价体系,完成由历史实际出力数据到决策的映射关系构建,在避免引入预测误差的情况下实现风电场日前优化调控;最后,设计一种基于多层次经验指导的经验回放策略,提升算法的训练性能,保证算法的适用性。根据实际的风电运行数据进行仿真,通过对比分析改进技术对DQN算法的影响和优化调控前后风电场的运行状态,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创新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预测 深度q网络 拓扑重构 电压控制 优化 强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深度Q网络的车联网安全位置路由
3
作者 米洪 郑莹 《无线电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5,共10页
作为智能交通系统中的支撑技术,车联网(Internet of Vehicle,IoV)已受到广泛关注。由于IoV网络拓扑结构的动态变化以及灰洞攻击,构建稳定的安全位置路由是一项挑战工作。为此,提出基于双深度Q网络的安全位置路由(Double DQN-based Secur... 作为智能交通系统中的支撑技术,车联网(Internet of Vehicle,IoV)已受到广泛关注。由于IoV网络拓扑结构的动态变化以及灰洞攻击,构建稳定的安全位置路由是一项挑战工作。为此,提出基于双深度Q网络的安全位置路由(Double DQN-based Secure Location Routing,DSLR)。DSLR通过防御灰洞攻击提升消息传递率(Message Delivery Ratio,MDR),并降低消息的传输时延。构建以丢包率和链路连通时间为约束条件的优化问题,利用双深度Q网络算法求解。为了提升DSLR的收敛性,基于连通时间、丢包率和传输时延构建奖励函数,引导智能体选择满足要求的转发节点。采用动态的探索因子机制,平衡探索与利用间的关系,进而加速算法的收敛。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同类算法,提出的DSLR提升了MDR,减少了传输时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联网 位置路由 灰洞攻击 双深度q网络 动态的探索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角度搜索和深度Q网络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
4
作者 李宗刚 韩森 +1 位作者 陈引娟 宁小刚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44,共15页
针对深度Q网络(Deep Q Network,DQN)算法在求解路径规划问题时存在学习时间长、收敛速度慢的局限性,提出一种角度搜索(Angle Searching,AS)和DQN相结合的算法(Angle Searching-Deep Q Network,AS-DQN),通过规划搜索域,控制移动机器人的... 针对深度Q网络(Deep Q Network,DQN)算法在求解路径规划问题时存在学习时间长、收敛速度慢的局限性,提出一种角度搜索(Angle Searching,AS)和DQN相结合的算法(Angle Searching-Deep Q Network,AS-DQN),通过规划搜索域,控制移动机器人的搜索方向,减少栅格节点的遍历,提高路径规划的效率。为加强移动机器人之间的协作能力,提出一种物联网信息融合技术(Internet Information Fusion Technology,IIFT)模型,能够将多个分散的局部环境信息整合为全局信息,指导移动机器人规划路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标准DQN算法相比,AS-DQN算法可以缩短移动机器人寻得到达目标点最优路径的时间,将IIFT模型与AS-DQN算法相结合路径规划效率更加显著。实体实验结果表明:AS-DQN算法能够应用于Turtlebot3无人车,并成功找到起点至目标点的最优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机器人 路径规划 深度q网络 角度搜索策略 物联网信息融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认知诊断DINA模型的Q矩阵优化:一种结合样本筛选与假设检验的新策略
5
作者 李波 胡誉骞 +1 位作者 章勇 田怡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24,共14页
该文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DINA模型的Q矩阵修正策略——SHT法,并借助蒙特卡洛模拟技术,将其与现有同类方法进行深入对比,以全面评估其可行性与精确性.该方法具有下述3个方面优势.1)高效修正与稳健性验证:SHT法在不同水平的作答错误率... 该文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DINA模型的Q矩阵修正策略——SHT法,并借助蒙特卡洛模拟技术,将其与现有同类方法进行深入对比,以全面评估其可行性与精确性.该方法具有下述3个方面优势.1)高效修正与稳健性验证:SHT法在不同水平的作答错误率下均展现出了卓越的修正效能,显著提升了Q矩阵的精确度;2)小样本与大样本环境的双重优势:与国内外同类研究成果相比,SHT法在小样本场景下尤为突出,其稳健性和性能优势在面临高作答失误率时更加显著;3)复杂数据集下的显著优势:在实证数据分析中,SHT法不仅提高了认知诊断模型的拟合能力,更在处理数据维度复杂、样本相对受限的数据集时,展现出相比其他算法更为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诊断 q矩阵修正 DINA模型 假设检验 δ法 γ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融合大模型架构Agri-QA Net的作物知识问答系统
6
作者 吴华瑞 赵春江 李静晨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目的/意义]随着农业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多模态人机交互技术在农业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态融合的大模型架构Agri-QA Net,旨在针对甘蓝作物的农业知识,设计多模态专业问答系统。[方法]该模型通过整合... [目的/意义]随着农业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多模态人机交互技术在农业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态融合的大模型架构Agri-QA Net,旨在针对甘蓝作物的农业知识,设计多模态专业问答系统。[方法]该模型通过整合文本、音频和图片数据,利用预训练的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模型提取文本特征,声学模型提取音频特征,以及卷积神经网络提取图像特征,并采用基于Transformer的融合层来整合这些特征。此外,引入跨模态注意力机制和领域自适应技术,增强了模型对农业领域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本研究通过收集和预处理甘蓝种植相关的多模态数据,训练并优化了AgriQA Net模型。[结果和讨论]实验评估表明,该模型在甘蓝农业知识问答任务上表现出色,相较于传统的单模态或简单多模态模型,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和更好的泛化能力。在多模态输入的支持下,其准确率达到了89.5%,精确率为87.9%,召回率为91.3%,F1值为89.6%,均显著高于单一模态模型。[结论]案例研究展示了Agri-QA Net在实际农业场景中的应用效果,证明了其在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有效性。未来的工作将探索模型在更多农业场景中的应用,并进一步优化模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融合 人机交互 农业知识问答 甘蓝作物 大语言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APF-QRRT^(*)策略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
7
作者 刘文浩 余胜东 +4 位作者 吴鸿源 胡文科 李小鹏 蔡博凡 马金玉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6,33,共7页
针对Q-RRT^(*)算法在路径规划过程中无法兼顾可达性和安全性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APF-QRRT^(*)(IAPF-QRRT^(*))路径规划策略。IAPF-QRRT^(*)策略通过Q-RRT^(*)算法获得一组连接起点到终点的离散关键路径点,较传统的快速搜索随机树(RRT^(... 针对Q-RRT^(*)算法在路径规划过程中无法兼顾可达性和安全性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APF-QRRT^(*)(IAPF-QRRT^(*))路径规划策略。IAPF-QRRT^(*)策略通过Q-RRT^(*)算法获得一组连接起点到终点的离散关键路径点,较传统的快速搜索随机树(RRT^(*))算法具备更好的初始解和更快的收敛速度。改进传统人工势场(APF)方法获得一种新的无势正交向量场,在一定条件下使整体排斥向量场与吸引向量场正交,并将其作用于关键路径点,从而提高路径的安全性。将IAPF-QRRT^(*)策略与其他算法比较,通过数值模拟实验证明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机器人 路径规划 人工势场法 q-RRT^(*)算法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图谱和UPLC-Q-TOF/MS技术的北柴胡及其常见混淆品的化学鉴别研究
8
作者 郭艳艳 王欢欢 +3 位作者 仲子怡 刘欣莲 孙利 汪晶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7,共12页
目的基于特征图谱和UPLC-Q-TOF/MS技术对北柴胡及其常见混淆品进行化学鉴别。方法对收集的不同基原、不同产地北柴胡及其常见混淆品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然后依据建立的HPLC特征图谱对北柴胡及其混淆品进行化学成分比较,进一步结合UPLC-Q-T... 目的基于特征图谱和UPLC-Q-TOF/MS技术对北柴胡及其常见混淆品进行化学鉴别。方法对收集的不同基原、不同产地北柴胡及其常见混淆品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然后依据建立的HPLC特征图谱对北柴胡及其混淆品进行化学成分比较,进一步结合UPLC-Q-TOF/MS技术找出柴胡属混淆品代表性差异标志物。结果薄层色谱显示,不同基原柴胡饮片均具有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根据荧光斑点强度和位置可将其进行区分。北柴胡及其醋炙品特征图谱分别标定了14、16个共有峰,并指认其中6个成分。不同产地北柴胡饮片所含化学组分类似,建立的方法可以较好地体现柴胡特征。进一步通过特征图谱比较发现,竹叶柴胡在成分类群组成上与正品北柴胡接近,锥叶柴胡和大叶柴胡具有各自响应值较高的特征峰,藏柴胡皂苷含量明显高于北柴胡。利用UPLC-Q-TOF/MS共鉴定出69种柴胡化合物,主要为三萜皂苷类成分,其次是黄酮类,少数色酮、苯丙素类和炔类成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柴胡种间差异较为明显,不同柴胡混淆品具有代表性差异标志物。结论建立的特征图谱和UPLC-Q-TOF/MS分析方法可用于北柴胡及其常见混淆品的化学鉴别研究,为全面合理开发利用柴胡资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 特征图谱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 薄层色谱法 化学成分 真伪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HPLC-Q Exactive Orbitrap-MS分析酸枣仁汤化学成分及雌性大鼠入血成分
9
作者 孔子洋 吴亮 +6 位作者 理文 韩杰 盛晨敏 练宇恒 孟令栋 赵玉男 卞尧尧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5-382,共8页
目的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Q Exactive Orbitrap-MS)技术,分析酸枣仁汤灌胃给药后的入血成分。方法以SD雌性大鼠为实验对象,灌胃给予酸枣仁汤,收集血清样品,采用UHPLC-Q Exactive Orbitrap-MS技术分析酸枣仁汤水提物和血... 目的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Q Exactive Orbitrap-MS)技术,分析酸枣仁汤灌胃给药后的入血成分。方法以SD雌性大鼠为实验对象,灌胃给予酸枣仁汤,收集血清样品,采用UHPLC-Q Exactive Orbitrap-MS技术分析酸枣仁汤水提物和血清并鉴定吸收入血的原型成分和代谢产物,并与LuMet-TCM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结果酸枣仁汤水提物共鉴定出458个成分,入血成分共鉴定出26个化学成分,其中23个为原型成分,3个为代谢产物。结论研究发现的入血原型成分可能是酸枣仁汤的有效成分,为酸枣仁汤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仁汤 雌性大鼠 入血成分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b_(2)O_(3)可饱和吸收体的2.8μm被动调Q激光器
10
作者 张雅馨 陈邱笛 +4 位作者 卢思亮 陈言 张沛雄 李真 陈振强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8-535,共8页
提出了一种采用978 nm侧泵的基于氧化锑可饱和吸收体掺铒被动调Q激光器。采用垂直微间距升华法(chemical reaction assisted vertical micro sublimation method,CVMS)成功地将Sb_(2)O_(3)转移到Al_(2)O_(3)衬底上,并对其进行了形貌、... 提出了一种采用978 nm侧泵的基于氧化锑可饱和吸收体掺铒被动调Q激光器。采用垂直微间距升华法(chemical reaction assisted vertical micro sublimation method,CVMS)成功地将Sb_(2)O_(3)转移到Al_(2)O_(3)衬底上,并对其进行了形貌、结构等性能表征。采用978 nm侧泵实现了基于Sb_(2)O_(3)-SA掺铒晶体材料的被动调Q,最大单脉冲能量和最大峰值功率分别为6.84μJ和1.12 W。随着泵浦功率的增加,脉冲宽度从19.64μs减小到6.09μs,重复频率从19.10 kHz增大到62.13 kHz。输出激光的中心波长位于2793 nm,且波长在2793 nm处对应的FWHM为9.10 nm。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氧化锑可饱和吸收体的铒掺杂晶体材料被动调Q激光器为利用新型可饱和吸收体实现更低成本、稳定性更强且谐振腔设计简单的~3μm中红外激光器提供了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3+) ~3μm激光 被动调q 氧化锑可饱和吸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HPLC-Q-Orbitrap HRMS法分析曼地亚红豆杉炮制前后差异性化学成分
11
作者 李雅静 王胜超 +5 位作者 张振凌 朱建光 院军 吴亚宁 郭幸 张帅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6-128,I0027,I0028,共15页
目的为探究曼地亚红豆杉炮制前后差异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HPLC-Q-Orbitrap HRMS)对曼地亚红豆杉中化学成分进行鉴定,根据高分辨质谱精确分子量及碎片离子信息、对照品、文献、在线... 目的为探究曼地亚红豆杉炮制前后差异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HPLC-Q-Orbitrap HRMS)对曼地亚红豆杉中化学成分进行鉴定,根据高分辨质谱精确分子量及碎片离子信息、对照品、文献、在线数据库等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并以炮制前后各成分的离子峰面积比作为炮制前后的变化指数进行对比;利用SIMCA软件建立曼地亚红豆杉不同炮制品的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模型,获得PCA图、OPLS-DA图和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筛选曼地亚红豆杉炮制前后的差异性成分。结果共鉴定出74个成分,曼地亚红豆杉生品74个成分、酒炙品70个成分、酒浸品70个成分、酒洗品71个成分、酒蒸品71个成分、醋浸品71个成分、醋炒品71个成分、醋蒸品71个成分、蜜炙品72个成分、姜炙品70个成分。其中,18个成分通过与对照品比对鉴定。经PCA,发现不同炮制方法对曼地亚红豆杉的化学成分具有明显的差异,OPLS-DA筛选出VIP值>1的38个化学成分作为不同炮制方法的主要差异性成分。结论方法快速准确,可用于测定曼地亚红豆杉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差异,通过比较化学成分差异可为临床疗效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地亚红豆杉 炮制 UHPLC-q-Orbitrap HRMS 化学成分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HPLC-Q-Exactive Focus-MS/MS技术对陕产附子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快速辨识
12
作者 李莎莎 李芳 +6 位作者 张景霞 李凡 毛阿娟 李雅娟 陈曦 韩昕 王卫锋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1-240,共10页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HPLC-Q-Exactive Focus-MS/MS)对陕产附子中的生物碱类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2.1 mm×50 mm,1.7μm),以乙腈-0.1%甲酸水溶...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HPLC-Q-Exactive Focus-MS/MS)对陕产附子中的生物碱类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2.1 mm×50 mm,1.7μm),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使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扫描,扫描范围m/z 100~1500。结果通过二级高分辨质谱分析结合对照品及相关文献,共鉴定出228个生物碱类成分,包括C_(18)类21种、C_(19)类145种[双酯型生物碱(DDAs)42种、单酯型生物碱(MDAs)47种、醇胺型生物碱(ADAs)42种、脂类(Lipo-As)14种]、C_(20)类27种以及其他35种,其中28个化合物为首次从附子或该植物中鉴定出。结论对附子生物碱类成分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解析,为后续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应用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C-q-Exactive Focus-MS/MS 陕产附子 生物碱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氏体化温度对1500 MPa冷轧Q&P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蔡顺达 辛利峰 +3 位作者 宋利伟 阮国庆 孙荣生 钟莉莉 《金属热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7-250,共4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拉伸试验机,研究了奥氏体化温度对1500 MPa级Q&P钢的组织、残留奥氏体含量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奥氏体化温度下试验钢经过相同的缓冷、淬火和配分工艺后均由铁素体、马氏体和残...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拉伸试验机,研究了奥氏体化温度对1500 MPa级Q&P钢的组织、残留奥氏体含量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奥氏体化温度下试验钢经过相同的缓冷、淬火和配分工艺后均由铁素体、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组成,但各相的含量和晶粒尺寸存在较大差异。经过相同的缓冷、淬火和配分工艺后,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含量随着临界区奥氏体化温度(750、800℃)升高显著增加,高温临界区(800℃)奥氏体化与完全奥氏体化(850℃)温度条件下的相比例无显著差异。试验钢的平均晶粒尺寸随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而减小。750、800和850℃奥氏体化后试验钢中残留奥氏体体积分数分别为8.7%、13.3%和12.0%。800℃奥氏体化后试验钢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屈服强度为1169 MPa,抗拉强度为1503 MPa,伸长率为13.3%。力学性能主要受相比例、细晶强化作用和残留奥氏体分布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化温度 q&P钢 组织性能
原文传递
基于RCED-DQN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14
作者 李家声 王亭强 +3 位作者 周杰 马萍 张宏立 苑茹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8-193,199,共7页
为提升滚动轴承设备故障诊断中传统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和决策能力,增强诊断模型的准确率和泛化性,提出了基于深度强化学习DQN网络模型的RCED-DQN(residual convolutional encoder decoder-DQN,RCED-DQN)故障诊断框架。框架... 为提升滚动轴承设备故障诊断中传统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和决策能力,增强诊断模型的准确率和泛化性,提出了基于深度强化学习DQN网络模型的RCED-DQN(residual convolutional encoder decoder-DQN,RCED-DQN)故障诊断框架。框架将一维卷积网络和残差编解码器结合,进行无监督预训练拓宽网络结构,挖掘了网络深层特征,解决了深度强化学习网络难以训练、模型难以收敛的问题;然后,采用预训练后的编码器作为特征提取器,与所设计的特征分类器相连接构建DQN算法的Q网络。通过智能体与环境的交互学习出最佳诊断策略,实现了滚动轴承端到端的故障诊断。实验结果证明,融合残差编解码器的深度Q网络在实验数据集下有效地提取故障特征,提高了诊断决策能力;在不同方法、不同工况下的对比实验结果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准确性、有效性和泛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强化学习 故障诊断 残差编解码器 DqN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阶正交模糊犹豫度和个性化调整的大群体决策
15
作者 卢方蕙 张超 +3 位作者 李德玉 牛宇鸽 刘可欣 李文涛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09,共8页
为了缓解决策信息表示中的不确定性以及不同决策者在不同时间点差异化的共识水平对决策结果的影响,依据q阶正交模糊犹豫度和后悔理论,提出一种两阶段框架下基于个性化调整的大群体决策方法。构建一种新型映射函数将实数转化为q阶正交模... 为了缓解决策信息表示中的不确定性以及不同决策者在不同时间点差异化的共识水平对决策结果的影响,依据q阶正交模糊犹豫度和后悔理论,提出一种两阶段框架下基于个性化调整的大群体决策方法。构建一种新型映射函数将实数转化为q阶正交模糊数;依据欧氏距离和Hausdorff距离相结合的混合距离提出改进型k均值三支聚类算法,降低大群体决策的整体复杂度;将共识水平与灰关联系数相结合,探索一种组内决策者的权重计算方法,并基于平均共识水平和组内决策者数量进一步探索组权重计算方法;设计两阶段框架下的共识达成过程,利用决策者的个性化共识水平依据后悔理论提出一种融合q阶正交模糊犹豫度的个性化调整机制。真实场景下的共享单车投放案例表明,提出方法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计算 三支决策 q阶正交模糊集 大群体决策 共享单车投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HPLC-Q-Exactive-Orbitrap-MS/MS的糖尿灵片成分鉴定
16
作者 张岩钊 李映 +5 位作者 郭康雅 张蕾 雷艳 臧世丹 王倩 姜宏卫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1-403,共13页
目的基于UHPLC-Q-Exactive-Orbitrap-MS/MS对糖尿灵片中的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方法使用Waters ACQUITY HSS T3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以0.1%甲酸水-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2 m L/min,柱温为40℃,进... 目的基于UHPLC-Q-Exactive-Orbitrap-MS/MS对糖尿灵片中的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方法使用Waters ACQUITY HSS T3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以0.1%甲酸水-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2 m L/min,柱温为40℃,进样量为2μL。电喷雾质谱检测,正负离子模式下同时扫描获得高分辨质谱数据,通过文献和数据库结合质谱裂解规律的方式进行化合物鉴定。结果在糖尿灵片的50%甲醇提取液中共鉴定得到99个成分,包括黄酮类、苯丙素类、三萜类、苯乙醇苷类、环烯醚萜苷类和酚类等化合物。结论该研究首次采用UHPLC-Q-Exactive-Orbitrap-MS/MS法对糖尿灵片中的各类成分进行鉴定分析,为其药效物质基础和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灵片 UHPLC-q-Exactive-Orbitrap-MS/MS 成分表征 质谱分析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Q-TOF/MS法分析金雀花总黄酮入血成分
17
作者 布比阿加尔·哈依拉提 秦亚迪 +2 位作者 程煜凤 沈静 姚军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2,共7页
目的建立UPLC-Q-TOF/MS法分析金雀花总黄酮入血成分,探究其药效物质基础。方法分析采用ACQUITY UPLC BEH C 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流动相水(含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柱温35℃;进样量5μL;电喷雾... 目的建立UPLC-Q-TOF/MS法分析金雀花总黄酮入血成分,探究其药效物质基础。方法分析采用ACQUITY UPLC BEH C 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流动相水(含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柱温35℃;进样量5μL;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扫描。结合UNIFI平台,对提取物、空白血清和含药血清图谱进行差异分析,解析提取物经大鼠灌胃后血清原型成分和代谢产物。结果含药血清中初步鉴定出78种成分,包括8种原型成分和70种代谢产物。结论本实验可为进一步研究金雀花总黄酮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雀花 总黄酮 入血成分 UPLC-q-TOF/MS UNIF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技术分析桂枝甘草汤的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
18
作者 尹然 于新颖 +5 位作者 魏姗姗 石崇臻 赵爽 王雪 孙媛方 韩飞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8-207,共10页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方法分析鉴定桂枝甘草汤的化学成分及大鼠口服后的入血成分。方法采用XSelect HSS T3色谱柱(2.1 mm×150 mm,2.5μm),乙腈-1%醋酸水溶液为流...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方法分析鉴定桂枝甘草汤的化学成分及大鼠口服后的入血成分。方法采用XSelect HSS T3色谱柱(2.1 mm×150 mm,2.5μm),乙腈-1%醋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柱温35℃,正、负离子模式下检测。根据化合物保留时间、精确分子质量、碎片离子、裂解规律并与对照品比对,分析桂枝甘草汤的化学成分;通过对比空白血浆、含药血浆和桂枝甘草汤样品的色谱及质谱信息,分析入血成分。结果在桂枝甘草汤中共鉴定了68个化学成分,包含30个黄酮类、16个三萜类、8个有机酸类、5个醛类、3个香豆素类及6个其他类成分。大鼠口服桂枝甘草汤后,在大鼠血浆中共鉴定出45个吸收入血的原型成分。结论建立的U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方法可对桂枝甘草汤的整体化学成分及其在大鼠体内入血成分进行快速表征,为桂枝甘草汤进一步的药效物质基础与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甘草汤 U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 化学成分 入血成分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牛大力酒成分分析
19
作者 汪鹏 尹海全 +3 位作者 羊青 王清隆 王祝年 王茂媛 《酿酒》 2025年第1期92-98,共7页
为更好地研究牛大力酒的功能,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联用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MS)技术在正负粒子模式下分析牛大力酒中的成分,采用Masslynx4.1软件及网络数据库TCM Chiese[UNIFI1.7]和Chem Spider检索其一级、二... 为更好地研究牛大力酒的功能,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联用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MS)技术在正负粒子模式下分析牛大力酒中的成分,采用Masslynx4.1软件及网络数据库TCM Chiese[UNIFI1.7]和Chem Spider检索其一级、二级质谱数据,快速鉴定了牛大力酒中主要化学成分,共鉴定出29种化学成分,包括酚酸类3个、黄酮类5个、三萜类21个。其中21个三萜类化合物及3个黄酮类化合物均首次从牛大力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大力酒 UPLC/q-TOF-MS 酚酸类 黄酮类 三萜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层交互Q学习算法的轴承生产智能排程
20
作者 裴志杰 杨晓英 +1 位作者 杨欣 杨逢海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1-462,共12页
针对带装配的两阶段分布式混合流水车间(TSDHFSSP)环境下的轴承排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层交互Q学习算法(DIQLA)的车间调度方法,以解决轴承生产智能排程问题。首先,描述了轴承的排程问题,建立了以最小化最大完工时间为目标的数学模型... 针对带装配的两阶段分布式混合流水车间(TSDHFSSP)环境下的轴承排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层交互Q学习算法(DIQLA)的车间调度方法,以解决轴承生产智能排程问题。首先,描述了轴承的排程问题,建立了以最小化最大完工时间为目标的数学模型;然后,引入马尔科夫决策过程(MDP),模拟了轴承生产排程过程,根据两阶段生产过程,搭建了双智能体交互的Q学习模型,接着对两阶段的的智能体进行了建模,设计了双智能体的状态变量、调度规则动作集和即时奖励函数,改进了传统的贪婪搜索策略,提出了两阶段联合排程算法;最后,利用实例数据对该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将其与单一智能体Q学习算法(QL)及非支配遗传算法(NSGA-II)、带精英策略的改进的鲸鱼优化算法(IWOA)等算法进行了对比,先在同一算例下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再通过对比不同订单算例,验证了该算法的性能,并利用实例数据再次验证了该算法在两阶段排程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两阶段联合排程算法在解决轴承排程问题时具有可行性,在优化轴承生产排程方面上具有较好的效果;在实际的应用中,与原有人工排产相比,其产品的加工周期平均缩减了17%,订单交付率平均提升了9%。该方法为轴承制造类企业生产排程提供了一种智能化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生产 车间调度方法 智能排程 两阶段分布式混合流水车间 q学习 双层交互 两阶段联合排程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