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剂量6-OHDA对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及行为的影响
1
作者 吴悦 卢丽娣 +4 位作者 卿涛 江清悦 史素心 范艳珠 方光战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05-2013,共9页
目的:探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与动物运动行为之间的关系,为基于6-羟基多巴胺(6-OHDA)注射的、不同病程阶段及不同类型运动障碍的帕金森病(PD)小鼠造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C57BL/6雄性小鼠单侧黑质致密部(SNc)注射不同剂量(3 g/L、6 g/... 目的:探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与动物运动行为之间的关系,为基于6-羟基多巴胺(6-OHDA)注射的、不同病程阶段及不同类型运动障碍的帕金森病(PD)小鼠造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C57BL/6雄性小鼠单侧黑质致密部(SNc)注射不同剂量(3 g/L、6 g/L和12 g/L)6-OHDA诱导病变,构建不同损伤程度的PD小鼠,从而模拟人类帕金森病的不同进展阶段(早期、中期和晚期)。在术后第14天,通过转棒实验、爬杆测试、平衡木穿越实验、旷场测试、圆筒实验及步态分析评估小鼠模型的行为缺陷。此外,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定量检测SNc中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数量,以及纹状体尾壳核(CPu)中TH+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末梢的密度,以评估小鼠脑组织损伤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注射6-OHDA后,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的SNc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P<0.05),且损伤呈剂量依赖性(Spearman相关,P<0.01)。同时,高剂量组(P<0.01)和中剂量组(P<0.05)的CPu多巴胺能神经末梢也显著减少。行为学测试显示,高剂量组小鼠的运动协调性和后肢平衡能力严重受损,表现为转棒测试时间缩短、步态异常及圆筒测试中前肢使用不对称等。而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小鼠肢体协调性轻度下降,但自主运动能力和步态指标未受明显影响。结论:(1)SNc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程度呈剂量依赖效应,即剂量越高,损伤程度越严重;同时,运动障碍与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程度并不同步,仅高剂量组才出现明显的运动障碍;(2)基于高剂量6-OHDA的小鼠模型可作为研究PD及运动障碍的有效动物模型;(3)基于低剂量和中剂量6-OHDA的小鼠模型可用于研究PD运动症状出现前期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6-羟基多巴胺 黑质致密部 纹状体 运动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椿子多酚提取物对6-OHDA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2
作者 刘金城 庄文欣 +4 位作者 李锋杰 李万忠 李晓健 王晓晓 付文玉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1-36,共6页
目的:研究香椿子多酚提取物(polyphenols from toona sinensis seeds,PTSS)对神经毒素6-羟多巴胺(6-OHDA)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PC12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PTSS组、6-OHDA组及PTSS+6-OHDA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 目的:研究香椿子多酚提取物(polyphenols from toona sinensis seeds,PTSS)对神经毒素6-羟多巴胺(6-OHDA)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PC12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PTSS组、6-OHDA组及PTSS+6-OHDA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Caspase-3、COX-2和TNF-α的表达变化。结果:PTSS可有效地降低6-OHDA引起的PC12细胞的损伤,增加细胞存活率,减少细胞早期凋亡;降低Caspase-3、COX-2及TNF-α的表达。结论:PTSS对6-OHDA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SS 神经保护 PC12细胞 6-羟多巴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纹状体内两点注射6-OHDA法制备大鼠帕金森病模型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晓晓 付文玉 +3 位作者 庄文欣 王倩 刘宗昱 刘金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7-192,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的单侧纹状体两点法双靶点注射神经毒素6-羟多巴胺(6-OHDA)制备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对提高制模成功率的可行性。方法:利用立体定向技术以两点法双靶点注射6-羟多巴胺(6-OHDA)于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右侧纹状体,分别于... 目的:探讨改良的单侧纹状体两点法双靶点注射神经毒素6-羟多巴胺(6-OHDA)制备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对提高制模成功率的可行性。方法:利用立体定向技术以两点法双靶点注射6-羟多巴胺(6-OHDA)于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右侧纹状体,分别于注射后2周和4周检测两组大鼠行为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的数量变化;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TH mRNA和TH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造模2周后模型成功率为82.9%,4周后模型成功率高达88.6%;与对照组比较,模型大鼠6-OHDA注射侧黑质TH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TH mRNA和TH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改良的单侧纹状体两点法双靶点注射6-OHDA制备大鼠帕金森病模型简单、易行,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6-ohda 纹状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马内注射6-OHDA对大鼠条件回避行为习得和保持的影响 被引量:22
4
作者 张长城 周毓生 张光辉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442-447,共6页
本文研究了在大鼠两侧背海马内注射6-OHDA后,儿茶酚胺能纤维和多巴胺能纤维末梢在穿梭箱条件性回避行为习得和保持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6-OHDA使海马内多巴胺含量明显减少,特别是去甲肾上腺素含量的减少更为显著。(2)条件性回避行为... 本文研究了在大鼠两侧背海马内注射6-OHDA后,儿茶酚胺能纤维和多巴胺能纤维末梢在穿梭箱条件性回避行为习得和保持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6-OHDA使海马内多巴胺含量明显减少,特别是去甲肾上腺素含量的减少更为显著。(2)条件性回避行为的习得受到损害。(3)海马内注射加压素易化条件性回避行为的效应被阻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6-羟多巴胺 学习 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6-OHDA模型大鼠左旋多巴血药浓度与纹状体细胞外液氨基酸类递质结合研究的方法 被引量:9
5
作者 吴兆恩 王丹巧 +2 位作者 李鹏 孙晓芳 王巍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95-1399,共5页
目的建立对清醒自由活动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进行左旋多巴(L-DOPA)血药浓度与纹状体细胞外液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水平同步动态监测、结合研究的方法。方法 SD大鼠,脑内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造模,血、脑双位点微透析采样、高效液相-荧光... 目的建立对清醒自由活动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进行左旋多巴(L-DOPA)血药浓度与纹状体细胞外液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水平同步动态监测、结合研究的方法。方法 SD大鼠,脑内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造模,血、脑双位点微透析采样、高效液相-荧光方法(HPLC-FLD)检测相关物质的浓度。结果大鼠腹腔给药吸收迅速,L-DOPA药时曲线符合一室模型;美多巴高剂量组的AUC、Cmax明显高于美多巴低剂量组(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纹状体细胞外液谷氨酸(Glu)水平明显升高,γ-氨基丁酸(GABA)水平明显降低;美多巴投药改善了6-OHDA导致的脑内氨基酸递质紊乱(P<0.05或P<0.01)。相同时间点血中L-DOPA浓度与脑内Glu/GABA值进行回归分析,r2值为0.7950。结论采用血、脑双位点微透析采样、HPLC-FLD检测技术,实现了对清醒自由活动大鼠L-DOPA血药浓度与纹状体细胞外液药效指标同步、动态的观察,提供了反映L-DOPA血药浓度-纹状体效应-时间三维关系的直接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内微透析 血液微透析 左旋多巴 药动-药效学 谷氨酸 γ-氨基丁酸 6-羟基多巴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Nurr1基因过表达增强SK-N-SH细胞对神经毒素6-OHDA敏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扬 赵咏梅 +2 位作者 张海燕 李卫红 徐群渊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71-1176,共6页
目的 通过比较自身不表达Nurrl基因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K—N—SH和过表达外源性Null基因的SK—N—SH/Nurrl细胞对神经毒素6-羟多巴胺(6-OHDA)损伤的敏感程度,探讨Null基因与6一OHDA引起的多巴胺(DA)能神经元特异性损伤的相关性... 目的 通过比较自身不表达Nurrl基因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K—N—SH和过表达外源性Null基因的SK—N—SH/Nurrl细胞对神经毒素6-羟多巴胺(6-OHDA)损伤的敏感程度,探讨Null基因与6一OHDA引起的多巴胺(DA)能神经元特异性损伤的相关性。方法①绘制SK—N—SH细胞及SK—N—SH/Nurrl细胞的生长曲线,比较外源性Null基因过表达对细胞增殖率的影响。②用不同浓度的6-OHDA(5—100μmol·L^-1)分别作用两株细胞1—24h,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测定法比较两株细胞的存活率。③用75μmol·L^-1的6-OHDA作用12h,经Hoechst33342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核形态,比较两株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①生长曲线结果显示,SK—N—SH/Null细胞增殖数目低于SK—N—SH细胞一②MTT结果显示,6-OHDA对两株细胞的存活均有抑制作用,但SK—N—SH/Null细胞存活率下降更为明显。③Hoechst33342染色结果显示,用75μmol·L^-1的6-OHDA作用12h后SK—N—SH细胞核没有出现明显的凋亡形态改变,而部分SK—N—SH/Null细胞的细胞核出现了染色质凝聚、碎裂等凋亡形态改变,比例约为22%-24%。结论外源性Null基因过表达抑制SK—N—SH细胞增殖,增强SK—N—SH细胞对6-OHDA的敏感性并有可能促进6-OHDA诱导的细胞凋亡。Null基因可能作为易感因子参与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特异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LL 过表达 6-ohda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苷通过Nrf2/HO-1通路减轻6-OHDA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涛 张伟 +3 位作者 赵俊杰 吴雷涛 何光彬 陈建宗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51-756,共6页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salidroside,Sal)对6-羟基多巴胺(6-OHDA)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4-甲基偶氮唑蓝(MTT)检测SH-SY5Y细胞活性,CM-H2DCFDA染色检测活性氧(ROS);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salidroside,Sal)对6-羟基多巴胺(6-OHDA)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4-甲基偶氮唑蓝(MTT)检测SH-SY5Y细胞活性,CM-H2DCFDA染色检测活性氧(ROS);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 2,Nrf2)与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6-OHDA(150μmol/L)处理SH-SY5Y 24 h后,细胞存活率降低至44.1%±4.6%(P<0.05),ROS水平增加;红景天苷(25,50μmol/L)预处理24 h后,与6-OHDA组比较,细胞存活率分别增加至68.3%±4.1%(P<0.05)和80.0%±6.2%(P<0.01)同时ROS减少。此外,6-OHDA(150μmol/L)可使细胞内Nrf2与HO-1的蛋白表达减少,红景天苷预处理24 h后,Nrf2与HO-1的蛋白表达依次增加。结论:Sal能减少细胞内ROS的水平,对6-OHDA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具有浓度依赖性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HO-1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6-ohda 氧化应激 NRF2 HO-1 SH-SY5Y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IL-6在6-OHDA诱导帕金森病大鼠脑中的改变 被引量:10
8
作者 冯飞阳 陈施艳 +3 位作者 张志坚 王伟 王志强 吴秀丽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第5期315-318,共4页
目的探讨6-羟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诱导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脑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的改变。方法取SD大鼠80只,随机分成模型组与对照组,每组又分1,7,14,21d... 目的探讨6-羟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诱导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脑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的改变。方法取SD大鼠80只,随机分成模型组与对照组,每组又分1,7,14,21d亚组。实验组大鼠左侧纹状体内注射6-OHDA,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各时间点观察各亚组经阿朴吗啡诱导的大鼠行为改变并行安乐死,取脑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变化;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中脑黑质组织匀浆中TNF-α、IL-6的水平。结果实验组大鼠术后7d出现不同程度的向健侧缓慢旋转(3.25±0.76)次/min,14d旋转次数增多(8.42±1.25)次/min,21d达到高峰(11.98±2.52)次/min;对照组各时间点均未发现向健侧旋转。实验组注射侧黑质TH阳性神经元数量1,7,14,21d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且其数目的减少随时间延长而愈加显著,21d时下降到最低;实验组的TNF-α、IL-6水平较对照组持续增高。结论炎症因子TNF-α、IL-6参与6-OHDA制备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6-羟多巴胺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luR5拮抗剂SIB-1893逆转6-OHDA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摄取谷氨酸的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张芸 丁建花 胡刚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 :研究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 5 (mGluR5 )拮抗剂 (E) 2 甲基 6 (2 苯乙烯 )嘧啶 (SIB 1893)及6 羟基多巴胺 (6 OHDA)对星形胶质细胞摄取谷氨酸功能的影响。方法 :取新生大鼠脑星形胶质细胞作原代培养 ,根据 [3 H]标记的D ,L ... 目的 :研究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 5 (mGluR5 )拮抗剂 (E) 2 甲基 6 (2 苯乙烯 )嘧啶 (SIB 1893)及6 羟基多巴胺 (6 OHDA)对星形胶质细胞摄取谷氨酸功能的影响。方法 :取新生大鼠脑星形胶质细胞作原代培养 ,根据 [3 H]标记的D ,L 谷氨酸摄入量判断细胞的谷氨酸摄取功能。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与荧光检测器联用的方法检测培养液中的谷氨酸水平 ;乳酸脱氢酶 (LDH)释放法测定细胞活力。结果 :6 OHDA呈浓度依赖性抑制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摄取功能、降低细胞活力 ,但不诱导细胞释放谷氨酸 ;SIB 1893不影响正常星形胶质细胞的谷氨酸摄取量 ,但可以增加 6 OHDA损伤组的谷氨酸摄取量。结论 :6 OHDA的神经损伤机制可能与其抑制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摄取功能有关 ,SIB 1893则能逆转 6 OHDA引起的谷氨酸摄取抑制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2-甲基-6-(2-苯乙烯)嘧啶 6-羟基多巴胺 星形胶质细胞 谷氨酸 摄取 细胞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在6-OHDA化学性去交感神经中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柳川 汪家政 +2 位作者 华仲慰 吴卫平 赵强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1期21-24,共4页
本实验用6-OHDA造成成年小白鼠领下腺化学性去交感神经,观察了神经生长因子对该神经的保护作用。6-OHDA(15mg/kgip)处理后24h腺体内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降至正常水平的2%以下。若在6-OHDA处理... 本实验用6-OHDA造成成年小白鼠领下腺化学性去交感神经,观察了神经生长因子对该神经的保护作用。6-OHDA(15mg/kgip)处理后24h腺体内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降至正常水平的2%以下。若在6-OHDA处理同时开始多次给予神经生长因子(NGF),则NE残留量明显提高。减小6-OHDA剂量至10mg/kg,NE残留量增加,同时NGF的作用亦较用6-OHDA15mg/kg时更为显著。若提前24h给予NGF,尽管仍显著提高NE残留量,但程度却显然低于与6-OHDA同时给予者。以上结果表明外源性NGF对6-OHDA造成交感神经化学性损毁有保护作用,此作用与神经受损的严重程度以及NGF处理时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化学性 去交感神经 羟多巴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OHDA损毁帕金森大鼠模型和MPTP诱导帕金森小鼠模型的比较(综述)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刚 郑静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3-385,419,共4页
帕金森病动物模型是研究帕金森病病因、病机、病理、症状体征、神经保护、药物治疗的必备工具。在众多帕金森病动物模型中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6-OHDA损毁帕金森大鼠模型和MPTP诱导帕金森小鼠模型。为了明确各自特点,作者将两者制备原理... 帕金森病动物模型是研究帕金森病病因、病机、病理、症状体征、神经保护、药物治疗的必备工具。在众多帕金森病动物模型中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6-OHDA损毁帕金森大鼠模型和MPTP诱导帕金森小鼠模型。为了明确各自特点,作者将两者制备原理、制作方式、检测实验、稳定性、难易度等考虑因素进行对比及评价,以期在帕金森病研究中更好选择和充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模型 比较 6-羟基多巴胺 1-甲基-4-苯基-1 2 3 6-四氢吡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6-OHDA注射法建立早期帕金森病大鼠模型 被引量:5
12
作者 韩飞 李成朋 +6 位作者 魏操 杨梅 周波 张春林 焦玲 官志忠 禹文峰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258-262,共5页
目的:改良6-羟基多巴胺(6-OHDA)立体定位注射法建立早期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10只,model组30只;于手术前30 min,腹腔注射地昔帕明(25 mg/kg)及帕吉林(5 mg/kg),control组采用立体定位右侧纹状体... 目的:改良6-羟基多巴胺(6-OHDA)立体定位注射法建立早期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10只,model组30只;于手术前30 min,腹腔注射地昔帕明(25 mg/kg)及帕吉林(5 mg/kg),control组采用立体定位右侧纹状体注射生理盐水,model组注射6-OHDA;术后第3、4周采用圆筒测试及旋转测试测定大鼠的左前肢使用率和旋转速度,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黑质内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数量。结果:圆筒测试显示madel组大鼠左前肢使用率低于control组(P<0.01),旋转测试显示model组平均向左侧旋转速度(3.48圈/min),明显快于对照组(P<0.01),PD模型成功率为89.66%;免疫组化显示,model组右侧中脑黑质致密部(SNc)部位TH阳性神经元数目较control组右侧减少(44.81±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符合临床早期PD诊断标准。结论:改良的6-OHDA注射法建立早期PD大鼠模型简单易行,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羟基多巴胺 帕金森病 大鼠 多巴胺神经元 酪氨酸羟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对6-OHDA诱导大鼠模型黑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阳桂香 贾钰 +6 位作者 欧阳丽斯 马宇昕 李幽兰 白海燕 陈思 李朝晖 雷万龙 《解剖学研究》 CAS 2013年第2期85-89,F0004,共6页
目的探察褪黑素(melatonin,MT)对6-羟基多巴(6-hydroxydopamine,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模型大鼠黑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35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6-OHDA处理组和6-OHDA+MT处理组... 目的探察褪黑素(melatonin,MT)对6-羟基多巴(6-hydroxydopamine,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模型大鼠黑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35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6-OHDA处理组和6-OHDA+MT处理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大鼠黑质Iba1、GFAP阳性胶质细胞及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变化,并进行细胞计数,蛋白印迹技术(Western blotting)检测TH、GFAP、OX42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实验数据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6-OHDA处理组黑质胶质细胞呈激活状态,且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和6-OHDA+MT处理组(P<0.05),TH阳性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和6-OHDA+MT处理组(P<0.05),对照组和6-OHDA+MT处理组无明显差异(P>0.05);6-OHDA处理组TH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OX42、GFAP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对照组和6-OHDA+MT处理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T能够抑制6-OHDA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黑质胶质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并推测MT可能通过这一抑制作用保护DA能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褪黑素 黑质 6-羟基多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Persephin腺病毒对6-OHDA损伤神经干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肖颂华 沈庆煜 +6 位作者 黄仕雄 杨淞然 刘中霖 王莉梅 彭英 邢诒刚 刘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9-292,共4页
【目的】探讨Persephin对6鄄羟基多巴(6鄄OHDA)损伤神经干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用RT鄄PCR法从人胚胎脑获得PersephincDNA,构建重组Persephin腺病毒。用Westernblot方法分析Persephin基因的表达,Hoechst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测定6鄄羟基... 【目的】探讨Persephin对6鄄羟基多巴(6鄄OHDA)损伤神经干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用RT鄄PCR法从人胚胎脑获得PersephincDNA,构建重组Persephin腺病毒。用Westernblot方法分析Persephin基因的表达,Hoechst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测定6鄄羟基多巴对神经干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结果】从人胎脑成功克隆了人PersephincDNA,构建了其腺病毒载体。Westernblot证实重组Persephin腺病毒在神经干细胞中的表达,表达的Persephin可抑制6鄄羟基多巴诱导的神经干细胞凋亡。【结论】Persephin对6鄄羟基多巴损伤神经干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Persephin基因 神经干细胞 6-羟基多巴 腺病毒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止颤方对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炜为 高晗 李文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270-3276,共7页
目的探讨补肾止颤方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0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补肾止颤方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补肾止颤方按照不同剂量溶于生理盐水中... 目的探讨补肾止颤方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0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补肾止颤方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补肾止颤方按照不同剂量溶于生理盐水中,每天中午灌胃1次,正常组和模型组予以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分别在处理10天和20天后检测各组大鼠的行为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标志物酶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和多巴胺递质转运子(Dopamine transmitter transporter,DAT),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脑内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和模型组比不同剂量的补肾止颤方均能够改善PD大鼠的行为学,提高TH、DAT、3,4二羟基苯乙酸(3,4 dihydroxyphenylacetic acid,DOPAC)、5羟色胺(Serotonin,5-HT)、高香草酸(High vanilla acid,HVA)的表达(P <0.05或P <0.01),同时下调单胺氧化酶B(Monoamine oxidase B,MAO-B)的表达(P <0.01)。结论补肾止颤方能够改善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损伤早期大鼠的行为学改变,增加帕金森病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量,并能维持多巴胺能神经元功能,降低神经损伤,有较好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止颤方 6-ohda 帕金森病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椿子多酚通过p38 MAPK通路抑制6-OHDA诱导的神经炎症反应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飞 费学超 +3 位作者 李侃 庄文欣 吕娥 付文玉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5-671,共7页
目的:研究香椿子多酚(PTSS)通过调节p38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抑制神经毒素6-羟多巴胺(6-OHDA)所诱导的PC12细胞帕金森病(PD)模型的神经炎症反应。方法:将PC12细胞分为四组:对照组、模型组(6-OHDA 100μmol/L)、PTSS... 目的:研究香椿子多酚(PTSS)通过调节p38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抑制神经毒素6-羟多巴胺(6-OHDA)所诱导的PC12细胞帕金森病(PD)模型的神经炎症反应。方法:将PC12细胞分为四组:对照组、模型组(6-OHDA 100μmol/L)、PTSS低剂量组(6-OHDA+PTSS 100μmol/L)、PTSS高剂量组(6-OHDA+PTSS 200μmol/L)。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PC12细胞形态学的变化;采用细胞计数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和Western Blot检测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化酶-2(COX-2)、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p38 MAPK和p-p38 MAPK的表达变化。结果:(1)细胞形态观察显示:与对照组相比,6-OHDA模型组细胞胞体出现空泡,皱缩变形颜色暗淡,部分细胞折光性增高,细胞死亡数目明显增多,细胞聚集成片。PTSS低剂量组,细胞状态明显改善。(2)模型组PC12细胞活力显著降低,而PTSS能有效抑制PC12细胞活力的降低(P<0.05),PTSS低剂量组比高剂量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P<0.05)。(3)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iNOS、COX-2、NF-κB p65、p38 MAPK和p-p38 MAPK表达明显升高,而PTSS组上述分子表达明显降低。结论:PTSS可有效逆转6-OHDA导致的PC12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38 MAPK信号通路从而抑制神经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子多酚 6-羟多巴胺 帕金森病 P38 MAPK 神经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节苷脂对6-OHDA损毁交感神经末梢的对抗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汪家政 柳川 +1 位作者 华仲慰 吴卫平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4-21,共8页
单次6-OHDA (15mg/kg.i.p.)注射后24h,可使雌性成年小鼠颌下腺内儿茶酚胺荧光神经末梢几乎完全消失;同时用 HPLC 测得腺体内去甲肾上腺素(NA)和多巴胺(DA)的含量下降至正常值的3—4%以下。随着受损交感神经末梢再生过程,NA 和 DA 水平... 单次6-OHDA (15mg/kg.i.p.)注射后24h,可使雌性成年小鼠颌下腺内儿茶酚胺荧光神经末梢几乎完全消失;同时用 HPLC 测得腺体内去甲肾上腺素(NA)和多巴胺(DA)的含量下降至正常值的3—4%以下。随着受损交感神经末梢再生过程,NA 和 DA 水平有缓慢的恢复。在损毁2周时 NA 和 DA 含量分别达到正常水平的50%和28%,且在4周时完全恢复。在注射6-OHDA 的同时,和在损伤后12h 内给动物注射4次神经节苷脂(每次50mg/kg.i.p.)并在其后的一周內每天注射一次,可使颌下腺内 NA 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在损毁后4h 及损毁前4d 开始施用神经节苷脂,也可不同程度地对抗交感神经末梢损伤,但作用强度不如前者。实验结果提示:(1)神经节苷脂通过减弱6-OHDA 及其代谢产物的损伤效应能够保护交感神经末梢膜,它可能还有促损伤末梢再生性长芽的作用;(2)损伤后神经节苷脂处理得越早,其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苷脂 6-ohda 交感神经损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苯乙烯苷通过抑制ROS减轻6-OHDA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 被引量:1
18
作者 陶丽珍 栗艳 +3 位作者 陈建宗 李晓冰 李晓峰 孙欣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探讨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2,3,5,4’-tetrahydroxystibene-2-o-β-D-gluco-side,TSG)对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4-甲基偶氮唑蓝(MTT)检测PC1... 目的:探讨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2,3,5,4’-tetrahydroxystibene-2-o-β-D-gluco-side,TSG)对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4-甲基偶氮唑蓝(MTT)检测PC12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FCM)检测PC12细胞凋亡百分率;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内ROS水平。结果:与6-OHDA处理组(52.6±1.3)%比较,10,20,50μmol/L TSG预处理后,6-OHDA对PC12细胞的毒性明显减轻,使细胞活力分别上升为(66.6±3.2)%(P<0.01),(73.0±1.6)%(P<0.01),(83.9±1.5)%(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正常组,6-OHDA组,TSG(10,20,50μmol/L)预处理组,细胞凋亡百分率分别为2.4%,49.9%,25.6%,14.1%,8.5%。TSG(10,20,50μmol/L)预处理后,对比6-OHDA处理组(261.4±8.4)%,PC12细胞内产生的ROS水平分别降低为(255.6±6.8)%,(229.0±9.1)%(P<0.05),(149.2±9.4)%(P<0.01)。结论:TSG对6-OHDA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TSG抑制ROS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乙烯苷 6-ohda PC12细胞 凋亡 R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OHDA制作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及评估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伟 杨辉 《四川医学》 CAS 2007年第8期818-820,共3页
目的应用6-OHDA制作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并对不同剂量6-OHDA制作的模型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取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成12μl单点、8μl单点、4μl单点、8μl双点和对照组,采用立体定向法,分别行左侧纹状体区相应剂量6-OHDA单点及双点注... 目的应用6-OHDA制作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并对不同剂量6-OHDA制作的模型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取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成12μl单点、8μl单点、4μl单点、8μl双点和对照组,采用立体定向法,分别行左侧纹状体区相应剂量6-OHDA单点及双点注射,检测大鼠行为学变化及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化。结果双点组大鼠模型病死率高于其余各组,12μl单点组大鼠模型成功率高于其余各组,行为学检测见各单点组随6-OHDA剂量增加,其异常行为出现率增高;免疫组化检测各单点组间存在显著差异,但12μl单点组与双点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纹状体区对6-OHDA损伤存在剂量依赖性,12μl单点注射方法优于双点注射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大鼠模型 6-羟基多巴胺 纹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大鼠黑质纹状体MDA、NO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二兵 陈鑫 +2 位作者 张元媛 施建生 高志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81-784,共4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6-羟基多巴(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黑质纹状体系统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神经生化学和组织学两组,各组分为:(1)正常对照组(n=6);(2)生理盐水(NS)对照组(n=6);(3)依达拉...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6-羟基多巴(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黑质纹状体系统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神经生化学和组织学两组,各组分为:(1)正常对照组(n=6);(2)生理盐水(NS)对照组(n=6);(3)依达拉奉组(n=24),依达拉奉又分为0.3mg/kg 14d组(n=6),1mg/kg 14d组(n=6),3mg/kg 14d组(n=6)及3mg/kg 28d组(n=6)4个亚组。采用6-OHDA立体定位下注入SD大鼠左侧前脑内侧束制备PD模型,观察依达拉奉对PD模型大鼠的行为学改变、黑质纹状体尼氏体和MDA、NO含量的影响。结果依达拉奉呈剂量依赖性减少阿朴吗啡(APO)诱发的6-OHDA大鼠PD模型旋转次数(P<0.01),并能改善大鼠自发行为学变化;依达拉奉(3mg/kg 14d、28d)阻止了6-OHDA导致的大鼠黑质纹状体尼氏体细胞数量的减少(P<0.05);阻止了6-OHDA导致的大鼠黑质纹状体MDA、NO的增加(P<0.05)。结论依达拉奉对6-OHDA诱导的PD动物模型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能改善6-OHDA损伤大鼠的早期行为学改变,减少6-OHDA导致的大鼠黑质纹状体MDA、NO的含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依达拉奉 6-ohda 丙二醛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