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inematic improvement after the external-application herbs combine rehabilitation in upper-limb spasticity due to stroke 被引量:2
1
作者 Xiao Ding Zhen-Yao Wang +3 位作者 Hu Zhang Xin-wei Wang Wei-Hao Fang Da-Wei Zhan 《TMR Non-Drug Therapy》 2019年第2期48-54,共7页
Background: Spasm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physical impairment after stroke. the external-application herbs have showed some effects on the spasm.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 Background: Spasm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physical impairment after stroke. the external-application herbs have showed some effects on the spasm.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the external-application herbs and physical therapy in upper limb spasticity after stroke. Methods: A total of 100 patients with upper limb spasm after stroke (stroke time less than 1 month), have been recruited in Shun-yi Hospital of Beij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Patients will be randomly allotted to one of two groups (N = 50, respectively): the TCM external application group, and the usual rehab (conventional physical therapy and medication treatment) group. The two groups will be administered once a month for three months. The primary outcome will be Modified Athworth Scale (MAS) and the simplified scale (Fugl-Meyer assessment, FMA) for upper limb. Results: Muscle tension and motor function were evaluated before and 4 weeks after treatment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muscle tension and moto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after the external-application herbs and physical therapy (P < 0.05). Conclusion: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kinematics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chinese herbs TCM Anti-spastic Position UPPER LIM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内服外用治疗霉菌性阴道炎临床观察
2
作者 王丹 陈颖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5年第2期263-265,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用治疗霉菌性阴道炎(VVC)的效果。方法: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用加减龙胆泻肝汤联合中药熏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用治疗霉菌性阴道炎(VVC)的效果。方法: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用加减龙胆泻肝汤联合中药熏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阴道pH值低于对照组,各维度GQOLI-74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减龙胆泻肝汤联合中药熏洗治疗霉菌性阴道炎效果较好,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菌性阴道炎 中药内服外用 对照治疗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外治法在儿童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的临床应用
3
作者 王宇驰 郭瑶瑶 +5 位作者 潘丽佳 刘德钊 胡时源 马达 张笑瑄 高凤奇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430-432,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外治法在儿童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10月1日到2023年10月1日期间在长春市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患儿病案资料,对其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相同住院时间内,中医外治组治愈率(... 目的观察中医外治法在儿童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10月1日到2023年10月1日期间在长春市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患儿病案资料,对其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相同住院时间内,中医外治组治愈率(42%)高于常规治疗组(1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外治法治疗儿童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髋关节 滑膜炎 外治疗法 中药溻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综合治疗对糖尿病足早期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20
4
作者 崔德芝 董男男 +2 位作者 刘瑞霞 闫小燕 赵立群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10期23-24,27,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综合治疗对糖尿病足早期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糖尿病足初期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加外洗,对照组口服甲钴胺,4周为1个疗程,治... 目的观察中药综合治疗对糖尿病足早期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糖尿病足初期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加外洗,对照组口服甲钴胺,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综合治疗糖尿病足早期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疗效,且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糖尿病神经病变 神经传导速度 中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正骨理筋手法配合消定膏外敷治疗踝关节扭伤6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9
5
作者 姜劲挺 郑吉元 +2 位作者 安文博 张伦广 张志勇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第4期687-688,共2页
目的观察正骨理筋手法配合消定膏外敷在踝关节扭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骨科门诊就诊的62例患者给予正骨理筋手法、中药外敷、U型胶布外固定。结果优良率93.55%,总有效率98.39%。结论中医正骨理筋手法配合消定膏外敷对踝关节扭伤患... 目的观察正骨理筋手法配合消定膏外敷在踝关节扭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骨科门诊就诊的62例患者给予正骨理筋手法、中药外敷、U型胶布外固定。结果优良率93.55%,总有效率98.39%。结论中医正骨理筋手法配合消定膏外敷对踝关节扭伤患者具有较快消除肿胀、缓解疼痛、恢复关节活动度,具有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 消定膏外敷 踝关节扭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瘀接骨散促进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江树连 丁锷 +1 位作者 李保泉 曹日隆 《中国骨伤》 CAS 2000年第12期720-721,共2页
目的 验证消瘀接骨散促进骨折愈合的疗效和探讨其治疗机理。方法 选用 40只健康雄性家兔 ,做双侧桡骨中、下 1/ 3人工骨折模型 ,随机分为实验组外敷消瘀接骨散和对照组不敷药 ,术后7天、14天、2 2天和 32天分别处死动物 ,取桡骨标本X... 目的 验证消瘀接骨散促进骨折愈合的疗效和探讨其治疗机理。方法 选用 40只健康雄性家兔 ,做双侧桡骨中、下 1/ 3人工骨折模型 ,随机分为实验组外敷消瘀接骨散和对照组不敷药 ,术后7天、14天、2 2天和 32天分别处死动物 ,取桡骨标本X线片检查、作生物力学测试和称取骨痂干重。结果 实验组的X线平片显示骨折修复优于对照组 ,而且生物力学性能和骨痂干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5或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愈后 消瘀接骨散 实验研究 X线诊断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针熥疗止痛技术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被引量:19
7
作者 邵妍 刘建平 +7 位作者 鞠庆波 崔聪 康健 于丽华 关威 富作平 李茜 王鹏琴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5-49,共5页
目的观察眼针熥疗止痛技术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1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56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化方法分为试验1组120例,试验2组122例,对照组11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试验1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熥疗治疗... 目的观察眼针熥疗止痛技术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1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56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化方法分为试验1组120例,试验2组122例,对照组11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试验1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熥疗治疗,试验2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眼针结合熥疗进行治疗。比较3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在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法(VAS)评分、GEPI评分、疼痛评分与GEPI相关性评价、首次疼痛起效时间。结果治疗前,3组之间VAS的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2组与对照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试验2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3组治疗前后比较都有差异(P<0.001);试验1组与对照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试验1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试验2组与试验1组比较,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试验2组显著低于试验1组(P<0.001)。3组治疗前后比较都存在差异(P<0.001);3组肩关节活动度变化,比较治疗前(访视1)和治疗第2周后(访视2),3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第4周后(访视3)及治疗第6周随访(访视4),共评分4次,3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3组首次止痛起效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眼针熥疗止痛技术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1期止痛效果明显、改善肩关节活动度效果显著,随着疼痛消失肩关节活动度范围增加,止痛疗效眼针结合熥疗方法明显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针熥疗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 针刺疗法 止痛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9
8
作者 夏玉光 梁润英 张建福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年第9期540-541,共2页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中药内服、颈椎牵引、中药丹药外揉并TDP理疗等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愈38例,占76%;好转12例,占24%;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中药内服、颈椎牵引、中药丹药外揉并TDP理疗等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愈38例,占76%;好转12例,占24%;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中医综合方法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行之有效的方法,具有组方科学、切中病机、药简力宏之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中药内服 牵引 丹药外揉 理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创面愈合中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动态研究──“偎脓长肉”作用机制研究之一 被引量:35
9
作者 李秀兰 韩慧 +2 位作者 师宜健 赵凤义 徐尔真 《中国骨伤》 CAS 1994年第2期5-7,共3页
采用改良Saba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法,研究外用中药"偎脓长肉"促进创面愈合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外用中药可增强创面局部毛细血管通透住。在创面愈合中期外用中药组与对照组局部萤光物浓度呈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浆萤... 采用改良Saba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法,研究外用中药"偎脓长肉"促进创面愈合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外用中药可增强创面局部毛细血管通透住。在创面愈合中期外用中药组与对照组局部萤光物浓度呈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浆萤光物清除率和尿中排出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揭示外用中药不影响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对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 通透性 创面 愈合 外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内服外用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肛门湿疹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1
10
作者 雷晴 王建国 黄德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8-430,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用联合疗法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肛门湿疹的临床效果,并与单纯外用苦参汤熏洗进行疗效比较。方法:将确诊的69例血虚风燥型慢性肛门湿疹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以局部外用苦参汤熏洗联...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用联合疗法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肛门湿疹的临床效果,并与单纯外用苦参汤熏洗进行疗效比较。方法:将确诊的69例血虚风燥型慢性肛门湿疹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以局部外用苦参汤熏洗联合内服消风散加减治疗,对照组单纯外用苦参汤熏洗治疗,疗程均为4周,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在肛周瘙痒、肛门潮湿、皮损肥厚等症状缓解以及复发率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苦参汤外用熏洗联合口服消风散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肛门湿疹安全、有效,且优于单纯苦参汤外用熏洗的疗效,在改善患者肛周瘙痒、肛门潮湿、皮损肥厚等症状以及减少复发率方面更有优势。慢性肛门湿疹的治疗应审症求因、分型论治,重视联合疗法,其中配合口服汤剂治疗疗效叠加作用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肛门湿疹 中药内服外用 苦参汤 血虚风燥型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紫归膏促进大鼠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朝晖 谭强 +3 位作者 谢利 程林 刘峰 艾儒棣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12期1778-1780,共3页
目的:探讨外用中药复方紫归膏(Compound-ZiGui Cream,CZGC)促进大鼠皮肤创面愈合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取SD大鼠125只,建立大鼠创伤模型。实验分成A、B、C、D、E共5组,每组25只。A组为模型组,B组为京万红对照组,C、D、E组分别为复方紫归... 目的:探讨外用中药复方紫归膏(Compound-ZiGui Cream,CZGC)促进大鼠皮肤创面愈合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取SD大鼠125只,建立大鼠创伤模型。实验分成A、B、C、D、E共5组,每组25只。A组为模型组,B组为京万红对照组,C、D、E组分别为复方紫归膏高、中、低药物浓度剂量组。分别于伤后3、7、10、14天时间点观测创面愈合率、HE常规染色显微镜下新生肉芽组织厚度及其形态学改变情况,最后观测创面平均愈合时间等。结果:B、C、D、E组第7、10、14天创面愈合率均优于A组(P<0.01),C、D组第7、10天创面愈合率优于B组(P<0.05);B组第7、14天创面愈合率较E组优(P<0.01);B、C、D、E创面愈合时间均优于A组(P<0.01);C、D组优于B组(P<0.01);B组和E组间创面愈合时间无差异(P>0.05)。伤后第7、10天,B、C、D组肉芽组织厚度均较A组厚(P<0.01),E组第7、14天较A组厚(P<0.05),B组较E组厚(P<0.01)。组织病理图像分析,伤后第7天,B、C、D、E组新生毛细血管数、毛细血管总面积、面密度、数密度和周密度较A组均有明显提高(P<0.05或0.01),且C、D组作用优于B组(P<0.05或0.01)。B组优于E组(P<0.05)。结论:外用中药复方紫归膏能促进皮肤创面愈合,其可能机制是促进新生毛细血管的增殖,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外用中药 复方紫归膏 创伤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外治癌痛的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方圆 王菊勇 +1 位作者 董昌盛 林颖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11期2654-2656,共3页
目的:对国内外中药外用治疗癌性疼痛的实验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方法:以"中药""外治法""癌性疼痛"等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数据库、(SinoMed)、Pubmed、Ovid数据库等中英文... 目的:对国内外中药外用治疗癌性疼痛的实验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方法:以"中药""外治法""癌性疼痛"等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数据库、(SinoMed)、Pubmed、Ovid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1/1991—10/2013年间的相关实验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纳入12篇文献,经分析中药外治癌性疼痛显示出一定的有效性,但仍在造模方法、机制研究、药物质控等方面存在问题。结论:中医药外治癌痛实验研究应选择合适的造模方法、结合现代医学技术手段深入探讨作用机制,注重药物及给药方法、药物质控及安全性评价分析等的科学性、客观性及真实性,为中药外用治疗癌痛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外治法 癌性疼痛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微调3号方联合消症膏治疗晚期胰腺癌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薛青 尤建良 +1 位作者 龚时夏 赵景芳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184-186,共3页
目的:回顾性观察中药微调3号方联合消症膏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57例晚期胰腺癌患者,分为28例中药微调3号方内服联合消症膏外敷及对症支持治疗(即治疗组)与29例单纯对症支持治疗(即对照组),两者临床主要症状、生存质量、... 目的:回顾性观察中药微调3号方联合消症膏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57例晚期胰腺癌患者,分为28例中药微调3号方内服联合消症膏外敷及对症支持治疗(即治疗组)与29例单纯对症支持治疗(即对照组),两者临床主要症状、生存质量、生存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可以改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67.86%),提高生存质量(改善率64.29%),一年生存率为28.57%,中位生存期为8个月。结论:中药微调3号方联合消症膏治疗晚期胰腺癌,可以减轻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中医药 内服外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用中药对创面微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31
14
作者 李秀兰 师宜健 +1 位作者 韩慧 陆静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1997年第1期9-11,共3页
本文采用改良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方法,研究外用中药生肌膏、玉红膏和黄连膏“偎脓长肉”促进创面愈合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外用中药可增强创面局部微血管通透性。在创面愈合中期,外用中药组与对照组局部荧光物浓度呈显著性差异(P... 本文采用改良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方法,研究外用中药生肌膏、玉红膏和黄连膏“偎脓长肉”促进创面愈合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外用中药可增强创面局部微血管通透性。在创面愈合中期,外用中药组与对照组局部荧光物浓度呈显著性差异(P<0.05)。细胞结构观察显示,局部微血管通透性增加,与实验组新生毛细血管增多,内皮细胞变薄,皱褶增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通透性 创面愈合 外治法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酸钠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110例 被引量:13
15
作者 安文博 姜劲挺 +1 位作者 张伦广 宋敏 《西部中医药》 2011年第12期59-62,共4页
目的:观察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中药外敷。根据Shahr i ar ee评定标准随访3~9个月。结果... 目的:观察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中药外敷。根据Shahr i ar ee评定标准随访3~9个月。结果:治疗组有效例数构成比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玻璃酸钠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不仅关节功能改善好,而且肿胀消退速度快,疼痛缓解明显,长期效果满意,适于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玻璃酸钠 中药外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结合蛋白在创伤愈合中的动态研究──“偎脓长肉”作用机制研究之四 被引量:23
16
作者 李秀兰 师宜键 +1 位作者 徐尔真 赵凤仪 《中国骨伤》 CAS 1995年第4期10-12,共3页
本文选用32只家兔,制造感染创面模型。观察在创伤愈合中血浆纤维结合(Fn)和创面Fn含量的动态变化,以及外用中药对其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血浆Fn与创面愈合时间呈显著性正相关。创面Fn则为显著性负相关。外用中药可使创面... 本文选用32只家兔,制造感染创面模型。观察在创伤愈合中血浆纤维结合(Fn)和创面Fn含量的动态变化,以及外用中药对其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血浆Fn与创面愈合时间呈显著性正相关。创面Fn则为显著性负相关。外用中药可使创面Fn明显增高,且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外用中药是创面Fn的良好调节剂;在创面愈合中可提高创面Fn含量,进而增强局部抗感染和损伤修复能力而达到加速创伤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用中药 纤维结合蛋白 创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外敷治疗糖尿病足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胡宝山 陆骊工 李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11期2458-2460,共3页
目的:评价中药外敷治疗糖尿病足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血管内介入术后给予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血管介入术后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90 d后观察... 目的:评价中药外敷治疗糖尿病足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血管内介入术后给予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血管介入术后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90 d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变化情况。结果:中药外敷可以显著促进糖尿病足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溃疡创面愈合,提高患者踝肱指数,增加患者下肢动脉供血,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症状。结论:中药外敷治疗糖尿病足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能有效提高疗效,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外敷 血管介入治疗 糖尿病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敷灸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142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金丽玲 邱琦文 李扬缜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1期67-69,共3页
本文报道了用中药Ⅰ号方和Ⅱ号方敷灸神阙穴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1 42例 ,总有效率达 90 8%。将本病辨证分为两型 :邪袭肺卫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期和脾气亏虚型———急性上呼吸道症状控制后缓解期 ,分别予以辨证施治。指出神阙... 本文报道了用中药Ⅰ号方和Ⅱ号方敷灸神阙穴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1 42例 ,总有效率达 90 8%。将本病辨证分为两型 :邪袭肺卫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期和脾气亏虚型———急性上呼吸道症状控制后缓解期 ,分别予以辨证施治。指出神阙穴位于脐中 ,具有溢蓄经脉气血的作用 ,为阴阳之寄 ,天地之精汇聚之所 ,与诸经百脉相通。此处敷灸药物 ,易于穿透弥散而被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呼吸道感染 神阙穴 中药敷灸 中医药疗法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花针加中药喷雾剂治疗斑秃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梁绿茵 何颖妉 《上海针灸杂志》 2004年第12期22-23,共2页
目的 观察梅花针和以中药配制而成的喷雾剂治疗斑秃的疗效。方法 以梅花针加外擦中药喷雾剂治疗斑秃 110例为治疗组。同时随机设梅花针加外擦黄芪注射液 10 8例为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与结论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9.1%,痊愈率为 83.6 %... 目的 观察梅花针和以中药配制而成的喷雾剂治疗斑秃的疗效。方法 以梅花针加外擦中药喷雾剂治疗斑秃 110例为治疗组。同时随机设梅花针加外擦黄芪注射液 10 8例为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与结论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9.1%,痊愈率为 83.6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7.0 %,痊愈率为 6 0 .2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针 中药 喷雾剂 治疗 斑秃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伏天铺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沈克艰 吴梅珍 《上海针灸杂志》 2005年第5期19-20,共2页
目的 中药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方法 慢性盆腔炎患者95例,随机分成3组,取腰骶部穴用中药外敷治疗组30例,腰骶部针刺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结果 敷药组、针刺组、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53. 33%、57. 14%、26. 67%,敷药组患者... 目的 中药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方法 慢性盆腔炎患者95例,随机分成3组,取腰骶部穴用中药外敷治疗组30例,腰骶部针刺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结果 敷药组、针刺组、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53. 33%、57. 14%、26. 67%,敷药组患者的C1、C3 含量有明显改变(P<0. 01,P<0. 05),敷药组和针刺组的痊愈率比较无明显差别,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 05)。结论 敷药疗法对本病有一定治疗作用,能够改变机体C1、C3 的含量,起到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 中药贴敷 针刺 免疫功能 子宫附件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