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γ-干扰素基因的导入及删除对人肿瘤细胞HLA-Ⅰ、Ⅱ类抗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张腾飞 陈诗书 《胃肠病学》 1999年第1期6-7,共2页
目的:制备有效的细胞因子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作为“瘤苗”。方法:用缺陷型逆转录病毒作为载体将人γ-干扰素(IF-γ)含信号肽cDNA转导入人胃癌细胞株MKN、45,经G418筛选后得-IFN-γ基因修饰株MKN-45-... 目的:制备有效的细胞因子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作为“瘤苗”。方法:用缺陷型逆转录病毒作为载体将人γ-干扰素(IF-γ)含信号肽cDNA转导入人胃癌细胞株MKN、45,经G418筛选后得-IFN-γ基因修饰株MKN-45-IFN。PCR方法测得有标记基因NeoR及IFN-γ基因的存在,但经3个月连续传代培养后,PCR仅能检测到NeoR基因,而未检出IFN-γ基因、HLA-Ⅰ、Ⅱ类单抗间接免疫荧光法流式细胞仪测定了上述相应时期IFN-γ基因修饰肿瘤细胞HLA-I、Ⅱ类抗原的表达。结果:随着IFN-γ基因在染色体中被删除,HLA-Ⅰ、Ⅱ类的表达又恢复至与MKN-45相同的水平。结论:为确保IFN-γ基因的作用,应不断检测其基因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 Γ-干扰素基因 HLA-类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细胞MHC-Ⅰ、MHC-Ⅱ类抗原检测及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勇 邹雄 王传新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2-84,共3页
目的 了解肿瘤细胞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MHC) Ⅰ、MHC Ⅱ类抗原表达在乳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中的变化。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乳腺癌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MHC Ⅰ、MHC Ⅱ类抗原的表达情况。结果 MHC Ⅰ类、MHC Ⅱ类抗原在乳腺癌组织... 目的 了解肿瘤细胞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MHC) Ⅰ、MHC Ⅱ类抗原表达在乳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中的变化。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乳腺癌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MHC Ⅰ、MHC Ⅱ类抗原的表达情况。结果 MHC Ⅰ类、MHC Ⅱ类抗原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均显著低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 ;MHC Ⅰ类抗原在淋巴结转移组表达显著低于未转移组 ,两组均显著低于乳腺纤维腺瘤组 ;乳腺癌Ⅰ期MHC Ⅰ类抗原表达显著高于Ⅱ期 ,Ⅱ期MHC Ⅰ类抗原表达显著高于Ⅲ期 ;MHC Ⅱ类抗原表达由Ⅰ期到Ⅲ期有降低趋势但在各期间差别不显著。结论 MHC Ⅰ类抗原的低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密切 ,MHC Ⅱ类抗原的低表达与肿瘤的发展、恶化有关 ;检测肿瘤组织MHC抗原的表达 ,对观察预后、指导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I类抗原 MHC-类抗原 免疫逃避 流式细胞术 乳腺癌 乳腺纤维腺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型乙型肝炎HLA-Ⅰ、Ⅱ类抗原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3
作者 刘健平 彭文伟 +1 位作者 李梦东 李奇芬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61-66,81,共6页
用免疫组织化学桥联酶标APAAP法和PAP法对各型乙型肝炎113例检测了肝内的HLA-Ⅰ、Ⅱ类抗原、T细胞亚群、HBsAg和HBcAg,同时测定血清HBV DNA(斑点杂交)和β_2微球蛋白(RIA)。结果表明;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重症肝炎患者的肝细胞HLA... 用免疫组织化学桥联酶标APAAP法和PAP法对各型乙型肝炎113例检测了肝内的HLA-Ⅰ、Ⅱ类抗原、T细胞亚群、HBsAg和HBcAg,同时测定血清HBV DNA(斑点杂交)和β_2微球蛋白(RIA)。结果表明;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重症肝炎患者的肝细胞HLA-Ⅰ、Ⅱ类抗原表达增强,尤以Ⅰ类抗原明显,慢性迁延性肝炎则几乎无表达。肝细胞HLA-Ⅰ类抗原表达与肝内炎症反应、肝细胞膜型HBSAg和浆膜型HBcAg关系密切,肝内活动性病变主要浸润细胞为CD_2^+细胞,CD_0^+细胞构成主要的细胞亚群。认为抗原依赖的、HLA限制的细胞毒性T细胞效应是构成乙型肝炎免疫损害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T细胞亚群 人白细胞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patitis C virus and ethanol alter antigen presentation in liver cells 被引量:4
4
作者 Natalia A Osn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10期1201-1208,共8页
Alcoholic patients have a high incidence of hepatitis C virus (HCV) infection. Alcohol consumption enhances the severity of the HCV disease course and worsens the outcome of chronic hepatitis C. The accumulation of ... Alcoholic patients have a high incidence of hepatitis C virus (HCV) infection. Alcohol consumption enhances the severity of the HCV disease course and worsens the outcome of chronic hepatitis C. The accumulation of virally infected cells in the liver is related to the HCV- induced inability of the immune system to recognize infected cells and to develop the immune responses. This review covers the effects of HCV proteins and ethanol on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 class Ⅰ- and class Ⅱ-restricted antigen presentation. Here, we discuss the liver which functions as an immune privilege organ; factors, which affect cleavage and loading of antigenic peptides onto MHC class I and class ~I in hepatocytes and dendritic cells, and the modulating effects of ethanol and HCV on antigen presentation by liver cells. Altered antigen presentation in the liver limits the ability 'of the immune system to clear HCV and infected cells and contributes to disease progression. HCV by itself affects dendritic cell function, switching their cytokine profile to the suppressive phenotype of interleukin-10 (IL-10) and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TGFβ) predominance, preventing cell maturation and allostimulation capacity. The synergistic action of ethanol with HCV results in the suppression of MHC class Ⅱ-restricted antigen presentation. In addition, ethanol metabolism and HCV proteins reduce proteasome function and interferon signaling, thereby suppressing the generation of peptides for MHC class I -restricted antigen presentation. Collectively, ethanol exposure further impairs antigen presentation in HCV-infected liver cells, which may provide a partial explanation for exacerbations and the poor outcome of HCV infection in alcohol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OHOL antigen presentation HepatitisC Virus Interferon alpha and gamma Liver Major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 class MHC cla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Hp感染胃癌前病变血清PGⅠ/PGⅡ、sHLA-G、CCL20水平及与胃癌转化的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靳玉红 宋世义 +3 位作者 范颖英 齐红 张利利 常廷民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168-2172,共5页
目的探究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癌前病变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Ⅰ/PGⅡ)、可溶性人白细胞抗原G(sHLA-G)、CC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水平及与胃癌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18例接... 目的探究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癌前病变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Ⅰ/PGⅡ)、可溶性人白细胞抗原G(sHLA-G)、CC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水平及与胃癌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18例接受胃镜检查的Hp感染患者,根据胃镜病理诊断结合相关血清学水平分为癌前状态组65例、癌前病变组37例和胃癌组16例,检测并比较三组患者血清PGⅠ/PGⅡ、sHLA-G、CCL20水平差异,分析各检查指标之间的关系及与胃癌转化的关系.结果胃癌组血清PGⅠ/PGⅡ低于癌前病变组、癌前状态组,血清sHLA-G、CCL20水平高于癌前病变组、癌前状态组;癌前病变组血清PGⅠ/PGⅡ低于癌前状态组,血清sHLA-G、CCL20水平高于癌前状态组(P<0.05);Hp感染患者血清PGⅠ/PGⅡ水平与sHLA-G、CCL20水平呈负相关(P<0.05),血清sHLA-G水平与CCL20水平呈正相关(P<0.05);血清PGⅠ/PGⅡ、sHLA-G、CCL20在胃癌筛查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0、0.835、0.869,三指标联合筛查胃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927,敏感度93.75%,特异度75.49%.结论PGⅠ/PGⅡ、sHLA-G、CCL20参与伴Hp感染胃癌前病变向胃癌转化过程,可检测患者血清PGⅠ/PGⅡ、sHLA-G、CCL20用于胃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癌 癌前病变 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 可溶性人白细胞抗原G CC趋化因子配体20
原文传递
中国8个民族HLA多态性的血清学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徐星培 程定珍 +13 位作者 王增慧 孔繁华 田丁 包丕剜亍 刘若英 刘杰 宋芳吉 范丽安 张工梁 郭实士 徐林敏 庚镇城 叶根跃 陈仁彪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57-165,共9页
本文报告了中国大陆8个民族,汉、满、蒙、回、藏、布依、苗和维吾尔的HLA多态性的血清学研究。此课题是第11届国际组织相容性会议(11th IHWC)的人类学协作研究题。结果表明,根据HLA Ⅰ类和Ⅱ类抗原的基因频率,布依族、苗族和南方汉族聚... 本文报告了中国大陆8个民族,汉、满、蒙、回、藏、布依、苗和维吾尔的HLA多态性的血清学研究。此课题是第11届国际组织相容性会议(11th IHWC)的人类学协作研究题。结果表明,根据HLA Ⅰ类和Ⅱ类抗原的基因频率,布依族、苗族和南方汉族聚类在中国南方群体中,他们同属蒙古人种。树系图表明本文所研究的中国8个民族间与国内外其他民族相互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白细胞抗原 遗传多态性 血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多肽为抗原的HIVELISA检测试剂的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2
7
作者 吴君荣 李山 +10 位作者 申卫东 丁佩明 魏勋斌 闭柳燕 秦雪 王建 黄珊 伍惠玲 李海炜 陈学杰 邓燕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4年第10期899-902,共4页
目的采用四种特异性化学合成多肽抗原(HIV-Ⅰgp41、gp120、p24和HIV-Ⅱgp36)作为包被主要原材料,制备成检测HIV-Ⅰ/Ⅱ抗体的试剂盒。方法用棋盘滴定法选择合适的抗原包被浓度及酶标抗原的工作浓度,经过优化检测系统后,对本试剂盒进行相... 目的采用四种特异性化学合成多肽抗原(HIV-Ⅰgp41、gp120、p24和HIV-Ⅱgp36)作为包被主要原材料,制备成检测HIV-Ⅰ/Ⅱ抗体的试剂盒。方法用棋盘滴定法选择合适的抗原包被浓度及酶标抗原的工作浓度,经过优化检测系统后,对本试剂盒进行相关的性能验证,并以上海科华、厦门英创及珠海丽珠试剂作为对照。结果研究得出合适包被抗原浓度为5μg/ml,酶标抗原工作浓度为1∶160。经过优化检测系统试剂的检测,CUT-OFF值为0.207,灵敏度为97.2%,特异性为98.6%。试剂主要活性成分的稳定性及检测的重复性良好,与对照试剂检测结果一致。结论以化学合成多肽抗原为主要包被原材料制备成检测HIV抗体的试剂盒具有可行性,试剂盒主要活性成分稳定,且具有较好的检测敏感度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合成肽 抗原 ELISA HIV-/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抗原在口腔链球菌中的分布
8
作者 边专 杜民权 +2 位作者 樊明文 张平 李成章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11-212,215,I011,共4页
通过ELISA法和免疫电镜观察,以明确变形链球菌表面抗原在Ⅰ/Ⅱ在8种口腔常驻链球菌——变形链球菌、血链球菌、轻链球菌、米勒链球菌和唾链球菌中的分布。结果显示:抗原Ⅰ/Ⅱ或类似蛋白抗原广泛地存在于本研究测试菌中。这一... 通过ELISA法和免疫电镜观察,以明确变形链球菌表面抗原在Ⅰ/Ⅱ在8种口腔常驻链球菌——变形链球菌、血链球菌、轻链球菌、米勒链球菌和唾链球菌中的分布。结果显示:抗原Ⅰ/Ⅱ或类似蛋白抗原广泛地存在于本研究测试菌中。这一结果表明抗原Ⅰ/Ⅱ,至少是其中部分抗原决定簇在口腔链球菌表面粘附器中具有高度保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蛋白抗原 口腔 链球菌 免疫学 龋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滋养层细胞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抗原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刘喆 彭景楩 祝诚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6-28,共3页
胎盘滋养层是直接与母体接触的与母体基因型不同的胎儿组织 ,滋养层细胞是否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抗原以及表达何种MHC抗原对于妊娠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非经典MHCⅠ类抗原发现较晚 ,其中HLA G在滋养层细胞表达 ,可以保护带有... 胎盘滋养层是直接与母体接触的与母体基因型不同的胎儿组织 ,滋养层细胞是否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抗原以及表达何种MHC抗原对于妊娠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非经典MHCⅠ类抗原发现较晚 ,其中HLA G在滋养层细胞表达 ,可以保护带有父方同种异体抗原的胎儿免受母体免疫系统的杀伤 .经典MHCⅠ类抗原有多种亚型 ,不同亚型在滋养层细胞的表达有所不同 .MHCⅡ类抗原在妊娠维持过程中表达极弱 ,新近的研究资料表明 ,滋养层细胞CⅡTA在MHCⅡ类基因表达调控中起主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 非经典MHC类抗原 经经典MHC抗原 MHC类抗原 滋养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联合癌胚抗原检测在Ⅰ、Ⅱ期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蒋晓芬 邵传锋 +4 位作者 张浩 杨丽娟 王中林 潘杰 吴伟 《中华全科医学》 2018年第10期1653-1655,共3页
目的分析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联合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检测在Ⅰ、Ⅱ期结直肠癌中的应用价值,为Ⅰ、Ⅱ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4—9月温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疾... 目的分析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联合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检测在Ⅰ、Ⅱ期结直肠癌中的应用价值,为Ⅰ、Ⅱ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4—9月温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疾病患者121例,根据病理学诊断将其分Ⅰ、Ⅱ期结直肠癌患者和结直肠良性疾病患者,其中Ⅰ、Ⅱ期结直肠癌患者86例作为观察组,结直肠良性疾病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患者血清中CTC和CEA水平,分析患者CTC计数与其临床资料的关系,并采用一致性检验比较CEA检测、CTC检测、CEA联合CTC检测对Ⅰ、Ⅱ期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结果不同CEA水平患者的CTC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EA检测结直肠癌的阳性率为47.67%(41/86),CTC检测结直肠的阳性率为72.09%(62/86),CTC联合CEA检测结直肠癌的阳性率为90.70%(78/86),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CTC联合CEA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一致性均高于CEA及CTC单独检测。结论 CTC联合CEA检测在Ⅰ、Ⅱ期结直肠癌诊断中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癌胚抗原 期结直肠癌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MHC四聚体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邓阳 高顺平 +1 位作者 吴国华 张强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4-79,共6页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四聚体(tetramer)技术是模拟生物体内抗原提呈原理,将4分子的生物素化的MHC-抗原肽单聚体与1分子荧光标记的链霉亲合素连接成四聚体复合物,定向、定量对抗原特异性T细胞进...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四聚体(tetramer)技术是模拟生物体内抗原提呈原理,将4分子的生物素化的MHC-抗原肽单聚体与1分子荧光标记的链霉亲合素连接成四聚体复合物,定向、定量对抗原特异性T细胞进行分析及检测。该技术已被用于疾病诊断、疾病防控和相关科学研究,尤其在病毒、癌症、自身免疫疾病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当今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就MHC的分子结构基础,四聚体的制备、优化及其应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类分子 MHC类分子 抗原特异性T细胞 抗原肽 四聚体
原文传递
Intersection of autophagy with pathways of antigen presentation 被引量:3
12
作者 Natalie L.Patterson Justine D.Mintern 《Protein & Cell》 SCIE CSCD 2012年第12期911-920,共10页
Traditionally,macroautophagy(autophagy)is viewed as a pathway of cell survival.Autophagy ensures the elimination of damaged or unwanted cytosolic components and provides a source of cellular nutrients during periods o... Traditionally,macroautophagy(autophagy)is viewed as a pathway of cell survival.Autophagy ensures the elimination of damaged or unwanted cytosolic components and provides a source of cellular nutrients during periods of stress.Interestingly,autophagy can also directly intersect with,and impact,other major pathways of cellular function.Here,we will review the contribution of autophagy to pathways of antigen presentation.The autophagy machinery acts to modulate both MHCⅠ and MHCⅡ antigen presentation.As such autophagy is an important participant in pathways that elicit host cell immunity and the elimination of infectious pathoge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PHAGY antigen presentation 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dendritic cells MHC MHC
原文传递
三肽基肽酶Ⅱ在依赖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I类分子内源性抗原提呈中的作用
13
作者 陶亮 汤正好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07-209,共3页
三肽基肽酶Ⅱ(TPPⅡ)对不同依赖MHC-Ⅰ类分子的内源性抗原提呈过程有不同的作用,对某些内源性抗原提呈过程无明显影响,但能促进或抑制另一些内源性抗原的提呈过程。此文对TPPⅡ的生物学特征和在依赖MHC-Ⅰ类分子的内源性抗原提呈中... 三肽基肽酶Ⅱ(TPPⅡ)对不同依赖MHC-Ⅰ类分子的内源性抗原提呈过程有不同的作用,对某些内源性抗原提呈过程无明显影响,但能促进或抑制另一些内源性抗原的提呈过程。此文对TPPⅡ的生物学特征和在依赖MHC-Ⅰ类分子的内源性抗原提呈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从而为感染性疾病、肿瘤等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MHC 三肽基肽酶 内源性抗原提呈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对干扰素-γ受体表达及其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公英 陈智 +4 位作者 任苏平 吕国才 李敏伟 周慧明 姚航平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50-254,共5页
目的 探索乙型肝炎病毒 (HBV)持续存在和复制对干扰素 γ受体 (IFN γR)、IFN γ/STAT 1信号及MHC Ⅰ诱导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及半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等方法 ,检测HepG2 .2 .15与HepG2肝... 目的 探索乙型肝炎病毒 (HBV)持续存在和复制对干扰素 γ受体 (IFN γR)、IFN γ/STAT 1信号及MHC Ⅰ诱导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及半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等方法 ,检测HepG2 .2 .15与HepG2肝母细胞瘤细胞株及人正常细胞株LO2的IFN γR表达 ;同时检测细胞IFN γR1对IFN γ的结合能力。观测不同时间段的IFN γ/p STAT1信号活化及IFN γ/MHC Ⅰ诱导效应。结果 HepG2 .2 .15细胞膜结合型及全细胞内IFN γR1表达高于其母源性细胞HepG2及正常肝细胞株LO2细胞 ;HepG2 .2 .15 细胞IFN γR1mRNA量显著高于HepG2及LO2细胞 (t=9.35 ,P <0 .0 1) ;HepG2 .2 .15 细胞全细胞IFN γR2表达低于HepG2及LO2细胞 ;两株肿瘤细胞存在内源性 p STAT1条带 ;HepG2 .2 .15细胞IFN γ/p STAT1、IFN γ/MHC Ⅰ诱导效应较母源细胞低下。拉米夫定抑制HBVDNA后 ,可上调HepG2 .2 .15细胞的IFN γ/MHC Ⅰ表达。结论 HBV持续存在和复制可降低IFN γ/STAT1及IFN γ/MHC Ⅰ诱导表达的敏感性 ;并能上调IFN γR1表达、下调IFN γR2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FN-γ IFN—γ 表达 HEPG2.2.15细胞 STAT1 干扰素-Γ 乙型肝炎病毒 目的 方法 结论
原文传递
细胞因子基因转导的人肿瘤细胞免疫原性及致瘤性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腾飞 陈诗书 《上海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4,共4页
用鼠抗人HLA-A,B,C单抗W6/32及HLA-DR单抗HB55与细胞因子基因修饰肿瘤细胞结合,以FITC-免抗鼠Ig为二抗,间接免疫荧光法流式细胞仪测定了HLA-Ⅰ、Ⅱ类抗原表达,与未修饰及空白载体修饰肿瘤细胞相... 用鼠抗人HLA-A,B,C单抗W6/32及HLA-DR单抗HB55与细胞因子基因修饰肿瘤细胞结合,以FITC-免抗鼠Ig为二抗,间接免疫荧光法流式细胞仪测定了HLA-Ⅰ、Ⅱ类抗原表达,与未修饰及空白载体修饰肿瘤细胞相比,基因修饰肿瘤细胞的HLAI-Ⅰ、Ⅱ类抗原表达有明显增加,其中IPN-γ作用最强,分别将基因修饰及未修饰肿瘤细胞接3×106细胞/200μl/只接种于Balb/C棵鼠右前肢皮下,逐周观察接种肿瘤细胞的生长。结果表明,细胞因子基因修饰肿瘤细胞的致瘤性都有显著下降甚至消失,这为“细胞因子基因工程疫苗”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基因 HLA-DR 致肿瘤性 免疫疗法
原文传递
体检人群糖链抗原19-9轻度升高与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16
作者 樊德利 袁园 +3 位作者 谢小娟 王燕 郑小银 刘玉华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22期2689-2691,2694,共4页
目的研究体检人群CA19-9升高与胃功能指标G-17、PGⅠ、PGⅡ、PGⅠ/PGⅡ及HP-Ab的关系,以期找到原因,及时诊治。方法化学发光法检测CA19-9、G-17、PGⅠ、PGⅡ;ELⅠSA法检测HP-Ab;CA19-9组与胃功能指标组别间关系采用相关分析;CA19-9正常... 目的研究体检人群CA19-9升高与胃功能指标G-17、PGⅠ、PGⅡ、PGⅠ/PGⅡ及HP-Ab的关系,以期找到原因,及时诊治。方法化学发光法检测CA19-9、G-17、PGⅠ、PGⅡ;ELⅠSA法检测HP-Ab;CA19-9组与胃功能指标组别间关系采用相关分析;CA19-9正常组与升高组对应的胃功能指标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χ2检验分析CA19-9正常组与升高组对应的HP-Ab的阳性率。结果 CA19-9升高组与PGⅠ/PGⅡ的比值显著相关(r=0.255,P <0.05),与其余指标无相关关系;仅当CA19-9> 100 U/ml时对应的胃功能指标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 <0.05);CA19-9升高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HP-Ab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体检人群中CA19-9升高,尤其是> 100 U/ml时需进一步关注胃功能指标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链抗原19-9 胃泌素-17 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 幽门螺杆菌抗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