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涉警舆论治理视角下新质公安战斗力的实践创新
1
作者 陈永峰 常佳慧 《贵州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64-70,共7页
近年来,涉警负面网络舆论给公安机关带来了巨大的执法压力,严重影响执法效果。通过对涉警舆论成因及特点分析,概括出对公安机关带来的执法风险,主要体现为公安机关在网络上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公信力均有所降低。在此基础上总结... 近年来,涉警负面网络舆论给公安机关带来了巨大的执法压力,严重影响执法效果。通过对涉警舆论成因及特点分析,概括出对公安机关带来的执法风险,主要体现为公安机关在网络上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公信力均有所降低。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公安机关应对涉警舆论风险的策略,即加强舆论引导、坚持依法处置、加大社会面管控、强化治理共同体在应对涉警舆论中的作用,以此促进公安机关涉警舆论风险治理,推动涉警舆论治理现代化发展进程,加快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警舆论 风险治理 新质公安战斗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典》实施视角下的网络涉警舆情应对研究
2
作者 欧阳梓华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38-44,共7页
《民法典》赋予公安机关相当广泛的民事管理和服务职责。《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对公安机关的执法办案工作和民警的处警能力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前,公安机关贯彻实施《民法典》面临着知识储备相对不足、执法理念存在偏差和媒体应... 《民法典》赋予公安机关相当广泛的民事管理和服务职责。《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对公安机关的执法办案工作和民警的处警能力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前,公安机关贯彻实施《民法典》面临着知识储备相对不足、执法理念存在偏差和媒体应对能力欠缺等问题和挑战。推动公安工作理念升级,切实涵养民警民法素质,规范民警执法行为,提升舆情应对处置能力,既是公安机关贯彻实施《民法典》的内在要求,也是有效遏制网络涉警舆情滋生蔓延的必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涉警舆情 民法素质 舆情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约束下民警公务用枪的行动逻辑
3
作者 滕修攀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72-80,共9页
公务用枪中存在的问题反映出公安机关在社会治理中的困境。实证研究发现,民警公务用枪的心理与行为受到多重条件的约束。文化与舆论是最外围的软性约束,影响着公务用枪的正义感。法律法规是较外围的刚性约束,决定着公务用枪的合法感。... 公务用枪中存在的问题反映出公安机关在社会治理中的困境。实证研究发现,民警公务用枪的心理与行为受到多重条件的约束。文化与舆论是最外围的软性约束,影响着公务用枪的正义感。法律法规是较外围的刚性约束,决定着公务用枪的合法感。组织氛围是较内围的显性约束,决定着公务用枪的支持感。素质与训练则是最内围的硬性约束,决定着公务用枪的效能感。四个维度的用枪心理影响着民警在警务实战中的行为倾向和行为表现。涉枪事件的应对和涉枪民警的处理,又将反作用于涉枪民警及其他民警的心理与行为。研究结果为民警不愿拿枪、不敢用枪、不会用枪等问题找到一种阐释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安管理 公务用枪 枪支管理 用枪训练 涉枪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体影响、社会网络与警察公平感的关系研究——基于负面信息传播的调节中介模型
4
作者 王尧 《新闻知识》 2024年第9期75-87,96,共14页
短视频的兴起加剧了“媒体暴力”现象,影响了警察公信力。在这一长期过程中,负面信息会在社交媒体上被二次传播。为了探究媒体暴力对警察公平感的具体影响机制以及负面信息传播时产生的变化,文章以社会网络为调节变量、失序感为中介变量... 短视频的兴起加剧了“媒体暴力”现象,影响了警察公信力。在这一长期过程中,负面信息会在社交媒体上被二次传播。为了探究媒体暴力对警察公平感的具体影响机制以及负面信息传播时产生的变化,文章以社会网络为调节变量、失序感为中介变量,构建了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研究表明,媒体暴力会削弱群众的警察公平感,其中社区失序起部分中介作用。社会网络调节了媒体暴力和失序感之间的关系,社会网络水平越高,媒体暴力越能提高人们的失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暴力 警察公平感 负面偏好 警民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安自媒体对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杨凯龙 《特区经济》 2024年第11期152-155,共4页
警察公共关系是指公安机关为了与社会各界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互动关系,通过信息传播、形象塑造、危机管理等手段,促进警方与公众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警察公共关系的恶化,会使得警察公信力下降,影响警民关系和警察权威。自媒体时代的到... 警察公共关系是指公安机关为了与社会各界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互动关系,通过信息传播、形象塑造、危机管理等手段,促进警方与公众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警察公共关系的恶化,会使得警察公信力下降,影响警民关系和警察权威。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带来了机遇,其中公安机关自媒体平台的探索发展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警察的公众形象,还能够构建更加开放、透明、互动的新型警察公共关系,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警察 公安机关 自媒体平台 短视频 公共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真相时代:涉警舆情新挑战及应对策略
6
作者 蔡志贤 《新闻知识》 2024年第6期83-87,96,共6页
后真相时代,关于客观事实的陈述往往不及诉诸情感和煽动信仰更容易影响民意。后真相时代的传播特征以及涉警舆情演变,使受众的情绪愈加难以控制,受众心理状态发生变化,涉警舆情分化且难以平息,会使警民之间的沟通受阻。为应对后真相时... 后真相时代,关于客观事实的陈述往往不及诉诸情感和煽动信仰更容易影响民意。后真相时代的传播特征以及涉警舆情演变,使受众的情绪愈加难以控制,受众心理状态发生变化,涉警舆情分化且难以平息,会使警民之间的沟通受阻。为应对后真相时代下涉警舆情面临的新挑战,本文建议通过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加强对舆情的分析研判、提升信息公开透明度、培养受众批判性思维、与新媒体融合、发扬网络新“枫桥经验”等多元化策略,引导受众不被情绪化信息左右,以期重塑良好的警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真相时代 警民关系 涉警舆情 情绪化诉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会燃烧理论的涉警网络舆情演化分析
7
作者 陈杨 李爽 王彦顺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11-120,共10页
网络舆情因其影响广、扩散快、破坏强的特点,逐渐成为社会舆情治理中的重要一环。由于主体的特殊性、牵涉利益的普遍性,涉警网络舆情更容易引起网民非理性的讨论,从而对警察形象、政府威望、社会秩序等造成负面影响。社会燃烧理论作为... 网络舆情因其影响广、扩散快、破坏强的特点,逐渐成为社会舆情治理中的重要一环。由于主体的特殊性、牵涉利益的普遍性,涉警网络舆情更容易引起网民非理性的讨论,从而对警察形象、政府威望、社会秩序等造成负面影响。社会燃烧理论作为社会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通常用来描述无序、混乱、失衡的社会现象,从本质上与涉警网络舆情高度吻合,因此以社会燃烧理论为基础对涉警网络舆情进行类比研究,从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温度三个角度分析涉警网络舆情的演化逻辑,便于公安机关理解其产生、发展的规律,从而“对症下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警网络舆情 社会燃烧理论 公安机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方法的涉警网络舆情研究可视化分析
8
作者 王洁 《智能计算机与应用》 2024年第11期108-112,共5页
基于文献计量方法,运用CiteSpace工具对2010年至2024年7月的涉警网络舆情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的可视化分析。结果发现涉警网络舆情研究在2017年达到高峰。在此领域,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影响力不可小觑,但却仍缺乏稳定的核心作者群体,合作... 基于文献计量方法,运用CiteSpace工具对2010年至2024年7月的涉警网络舆情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的可视化分析。结果发现涉警网络舆情研究在2017年达到高峰。在此领域,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影响力不可小觑,但却仍缺乏稳定的核心作者群体,合作与持续研究机制有待加强。研究热点包括内涵、原因、负面影响、应对策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为前沿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ESPACE 涉警舆情 网络舆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公共关系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马志强 徐爱华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5-98,共4页
和谐社会是公共关系事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公共关系要追求的最终目的。它从更高角度来构建人类的生存和繁衍环境,是公共关系事业建立和生存的土壤。可以说构建和谐社会是更为宽泛与更为宏观的“公共关系大事业”。公共关系则是从微观... 和谐社会是公共关系事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公共关系要追求的最终目的。它从更高角度来构建人类的生存和繁衍环境,是公共关系事业建立和生存的土壤。可以说构建和谐社会是更为宽泛与更为宏观的“公共关系大事业”。公共关系则是从微观角度来为这种社会和谐进行修补和沟通,是在为构建这种和谐社会添砖加瓦。公共关系只有在和谐的宏观社会环境里才能建立和发展,才能最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才能达到和谐组织与塑造形象等目的。社会环境因为有公共关系事业才能更好地走向和谐与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关系 宏观社会环境 社会和谐 微观角度 塑造形象 健康发展 事业 才能 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警察公共关系意识构成要素探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志华 蔡蓉英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8-33,共6页
警察公共关系意识,是警察所特有的对于警察公共关系客观现实的反映。随着和谐作为社会本质属性的重新认识,警察公共关系意识的构成要素应当确立新的逻辑基点,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完整体系。警察公共关系意识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和谐构建意识... 警察公共关系意识,是警察所特有的对于警察公共关系客观现实的反映。随着和谐作为社会本质属性的重新认识,警察公共关系意识的构成要素应当确立新的逻辑基点,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完整体系。警察公共关系意识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和谐构建意识,形象塑造意识,公众满意意识,传播沟通意识,权力监督意识,危机管控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警察公共关系 意识 要素 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警微信公号介入重大涉警舆情的策略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小波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7-141,共5页
[目的/意义]掌握全国民警微信公号发展情况,分析民警微信公号介入重大涉警舆情事件策略和影响因素。[方法/过程]选取近年来影响较大的涉警舆情事件,通过自建数据库进行文献分析,结合无结构访谈法和第三方数据揭示民警微信公号运营者心... [目的/意义]掌握全国民警微信公号发展情况,分析民警微信公号介入重大涉警舆情事件策略和影响因素。[方法/过程]选取近年来影响较大的涉警舆情事件,通过自建数据库进行文献分析,结合无结构访谈法和第三方数据揭示民警微信公号运营者心理动机,进而归纳影响因素。[结果/结论]民警微信公众号在重大涉警舆情发生的各阶段形成了较为规范的介入策略;官方态度、事实真相和吸引流量是介入重大涉警舆情事件的主要影响因素;公安机关应当积极利用民警微信公号的作用,提升重大涉警舆情事件处理的技艺与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警微信公众平台 涉警舆情事件 介入策略 官方态度 警民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有资本、“劳动平等”与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基于马克思劳资关系及其相关理论的拓展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吕景春 李梁栋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17,共15页
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保证。在梳理学界对改制企业、私营企业劳资关系以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问题的基础上,本文强调国家(政府)在劳动关系治理中的地位和作... 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保证。在梳理学界对改制企业、私营企业劳资关系以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问题的基础上,本文强调国家(政府)在劳动关系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从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出发,探寻公有资本的内在逻辑,进一步申明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理论仍然是研究新时代中国劳动关系问题的基础理论和行动指南。最后,讨论“劳动平等”的相关理论及其与公有资本的作用机制,主张通过壮大公有资本构建一种新型的劳动关系治理模式,从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有资本 劳动平等 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理论 和谐劳动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涉警舆情态势分析:根源、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25
13
作者 王欢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2-154,共13页
涉警舆情生成于中国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和互联网助力的微观背景,其最终态势取决于政治管控与技术力量的博弈结果。近年来的涉警舆情热点事件具有警察集群化发声开始影响舆论走向、舆情几度爆发促成长尾效应显现、舆情频繁反转令事件真... 涉警舆情生成于中国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和互联网助力的微观背景,其最终态势取决于政治管控与技术力量的博弈结果。近年来的涉警舆情热点事件具有警察集群化发声开始影响舆论走向、舆情几度爆发促成长尾效应显现、舆情频繁反转令事件真相真伪难辨三大特点,反映出紧张的警民关系和微妙的警媒关系。涉警舆情的发展趋势是舆论格局不断被刷新并趋于开放,舆情结果被警方、民众和媒体三方力量博弈而左右,舆情核心依然是对事件真相的揭示与反思。相应的涉警舆情协同治理模式应为以涉警舆情事件为触发点,以警方、媒体和民众为治理主体,通过利益协调和资源配置形成良性互动关系,通过沟通调和和功能聚合确保目标走向和有效结果的立体化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警舆情 集群化 舆情长尾 舆情反转 警民关系 警媒关系 协同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对称”公共关系视角下的和谐医院建设实践——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丹 黄贤君 +2 位作者 白恬 王练深 赖永洪 《现代医院》 2019年第2期194-197,共4页
和谐医院的建设,离不开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针对普遍存在的医患关系信息不对称、医患相互了解渠道缺乏的现状,从"双向对称"的公共关系视角,从反馈、互动、沟通等角度,通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信访、第三方评价、医患互... 和谐医院的建设,离不开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针对普遍存在的医患关系信息不对称、医患相互了解渠道缺乏的现状,从"双向对称"的公共关系视角,从反馈、互动、沟通等角度,通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信访、第三方评价、医患互动体验、公益服务等四个维度的实践进行分析讨论,为构建和谐医院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对称 公共关系 和谐医院 医患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市路桥年票的合理定价与和谐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唐清泉 李懿东 《当代经济管理》 2009年第4期32-38,共7页
城市道路作为典型的准公共品,已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文章从城市经济、路桥贷款、车辆拥有量和路桥需求三方面,研究了三个必须考虑的因素和三个必须考虑的关系对年票制合理定价的影响。主要结论是: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投资还贷额、... 城市道路作为典型的准公共品,已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文章从城市经济、路桥贷款、车辆拥有量和路桥需求三方面,研究了三个必须考虑的因素和三个必须考虑的关系对年票制合理定价的影响。主要结论是: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投资还贷额、财政收入与年票定价显著正相关,这说明成功实施年票制的城市必须考虑了市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和还贷的压力;年票价格与政府市民和谐关系、政府与投资者关系和城市路桥需求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这些结果为我国年票定价中采用部分市场定价机制提供了基础,也为城市路桥合理定价中如何权衡各方的经济利益和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相关的理论和实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公共品 路桥定价 经济原则 和谐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构建和谐社会警民关系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建强 李建明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41-43,共3页
如何正确认识和谐社会警民关系的内涵特征和构建和谐社会警民关系的作用意义,怎样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警民关系,是当前公安工作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意义的一个重要课题。要采取一些方法和措施扎实构建和谐社会警民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群... 如何正确认识和谐社会警民关系的内涵特征和构建和谐社会警民关系的作用意义,怎样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警民关系,是当前公安工作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意义的一个重要课题。要采取一些方法和措施扎实构建和谐社会警民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群众路线,树立良好执法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警民关系 和谐社会 关系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孙志刚事件”看警察危机公关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涛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32-137,共6页
2003年上半年发生在广州的“孙志刚事件”,给我国警察造成了严重的声誉危机。警察危机公关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从“孙志刚事件”来看,警察机关必须增强危机意识,维护和塑造警察新形象;加强理论研究,确保警察话语权;高度重视网络传... 2003年上半年发生在广州的“孙志刚事件”,给我国警察造成了严重的声誉危机。警察危机公关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从“孙志刚事件”来看,警察机关必须增强危机意识,维护和塑造警察新形象;加强理论研究,确保警察话语权;高度重视网络传媒的影响,加强与各类媒体的合作;认真借鉴企业与其它机构危机公关的有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志刚事件” 警察机关 危机公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政治公信力与和谐政治的实现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正良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7年第1期68-74,共7页
政治公信力体现的是执政团队的信用能力,是现代民主和法治条件下的责任政府的重要标识,关系到社会政治和谐的实现。我们要在正视影响政治公信力和政治和谐的既有弊端和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努力夯实提高政治公信力与促进政治和谐的思... 政治公信力体现的是执政团队的信用能力,是现代民主和法治条件下的责任政府的重要标识,关系到社会政治和谐的实现。我们要在正视影响政治公信力和政治和谐的既有弊端和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努力夯实提高政治公信力与促进政治和谐的思想、政治、绩效、规则、组织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 公信力 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公共关系教学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胡淑芳 马兴波 张文皎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59-63,共5页
公共关系的信息传播与沟通协调功能,能够有效地使大学生在分歧中求协调、在差异中求一致、在对立中求妥协、在冲突中求共存、在竞争中求合作、在逆境中求发展。充分发挥高校公关教育的作用,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益于校园的稳定... 公共关系的信息传播与沟通协调功能,能够有效地使大学生在分歧中求协调、在差异中求一致、在对立中求妥协、在冲突中求共存、在竞争中求合作、在逆境中求发展。充分发挥高校公关教育的作用,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益于校园的稳定与和谐,有利于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本文通过在大学生中进行的《公共关系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问卷调查,从沟通协调、人际关系建立、形象塑造、信息意识等四个方面论述公共关系教育在建设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关系教学 和谐校园建设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劳动执法体制功能的失位与重塑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俊洁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4-160,共7页
劳动法存续的利益基础决定着它必须将私法性规范与公法性规范驾驭在同一法律体制之下,达到公私双赢。我国现有的两套劳动执法体系便是为贯彻劳动法的这一目的而设定的。然而实践中,这两套体制却存在功能上的失位:以劳动仲裁为主要内容... 劳动法存续的利益基础决定着它必须将私法性规范与公法性规范驾驭在同一法律体制之下,达到公私双赢。我国现有的两套劳动执法体系便是为贯彻劳动法的这一目的而设定的。然而实践中,这两套体制却存在功能上的失位:以劳动仲裁为主要内容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没有有效发挥其私权救济功能,以劳动监察为核心的劳动行政执法制度也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公权救济功能。重塑劳动执法体制的功能是必要的,也是国际劳动公约对我国劳动立法和执法体制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 执法体制 和谐 劳动关系 公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