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2,54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terature study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s after renal transplantation
1
作者 Yun-Peng Guo Ling-Xue Bao +3 位作者 Yu-Yang Wang Quan Wen Gai Hang Bo Chen 《World Journal of Transplantation》 2025年第1期150-155,共6页
BACKGROUND Kidney transplantation is the most effective means to treat patients with renal failure,but its postoperative problems such as rejection reactions,immunosuppressant poisoning,chronic transplant kidney nephr... BACKGROUND Kidney transplantation is the most effective means to treat patients with renal failure,but its postoperative problems such as rejection reactions,immunosuppressant poisoning,chronic transplant kidney nephropathy,etc.still have not been effectively solved.This study searched for literature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syndromes after kidney transplantation in China,conducted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results,and sought to identify the underlying patterns.AIM To understand the TCM syndromes after renal transplantation and associated rules 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rther clinical research.METHODS The literature pertaining to TCM syndromes in renal transplantation,published in the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Wanfang database,and WIP database from 1970 to 2021,was meticulously searched and comprehensively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RESULTS Following the established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criteria,13 studies were selected for analysis.Post-renal transplantation,no significant discrepancy was noted among the groups based on the location of TCM viscera.However,when categorized according to TCM pathogenic factors,the groups with spleen and kidney yang deficiency,as well as liver and kidney yin deficiency,exhibite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frequency.CONCLUSION Currently,the research on TCM syndromes pertaining to renal transplantation is in its nascent phase.It is imperative to conduct a multicentric,large-scale survey of TCM syndromes subsequent to renal transplantation in the ensuing ye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dney transplantation SYNDROME literature analysi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atic revie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tributes of Family Spirituality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ts Decline: Data Triangulation of Literature and Family Interviews
2
作者 Naohiro Hohashi Mikio Watanabe 《Open Journal of Nursing》 2025年第2期93-110,共18页
Background and Purpose: In recent years, individual spirituality has been attracting attention, but little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as it relates to family spirituality that applies this concept to the family and r... Background and Purpose: In recent years, individual spirituality has been attracting attention, but little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as it relates to family spirituality that applies this concept to the family and relates to the meaning of the family’s existence in terms of the entire famil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larify the attributes of family spirituality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ts decline. Methods: Regarding family spirituality, 1) a literature search was conducted using PubMed and reviews of 20 English-language articles;and 2)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12 Japanese families having elderly members in the household. Data triangulation was performed for both, and a directed content analysis was conducted using Hohashi’s Concentric Sphere Family Environment Theory as the framework. Results: Attributes of family spirituality included 21 categories, such as “I think that my family exists for my children and grandchildre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ecline in family spirituality included 20 categories in total, including 6 categories of risk/causal/promoting factors such as “lack of caring for family members”;11 categories of preventive/inhibitory/suppression factors such as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not being close to the family”;and three categories of context-sensitive factors such as “death of a family member.” Conclusions/Implications for Practice: Family intervention requires nurses to understand the attributes of family spirituality and to control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 decline in family spirituality. Through such efforts, families will be able to discover the meaning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family and maintain and improve their well-be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mily Spirituality Influencing Factor Concentric Sphere Family Environment Theory literature Review Family Interview Data Triang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Texts of Greek Classical Literature and Their Connections
3
作者 Emilio Matricciani 《Open Journal of Statistics》 2025年第1期1-34,共34页
A multi-dimensional mathematical theory applied to texts belonging to the classical Greek Literature spanning eight centuries reveals interesting connections between them. By studying words, sentences, and interpuncti... A multi-dimensional mathematical theory applied to texts belonging to the classical Greek Literature spanning eight centuries reveals interesting connections between them. By studying words, sentences, and interpunctions in texts, the theory defines deep-language variables and linguistic channels. These mathematical entities are due to writer’s unconscious design and can reveal connections between texts far beyond writer’s awareness. The analysis, based on 3,225,839 words contained in 118,952 sentences, shows that ancient Greek writers, and their reader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modern writers/readers. Their sentences were processed by a short-term memory modelled with two independent processing units in series, just like modern readers do. In a society in which people were used to memorize information more often than modern people do, the ancient writers wrote almost exactly, mathematically speaking, as modern writers do and for readers of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Since meaning is not considered by the theory, any text of any alphabetical language can be studied exactly with the same mathematical/statistical tools and comparisons are possible, regardless of different languages and epochs of wri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phabetical Languages Deep-Language Variables Extended Short-Term Memory Greek literature ILIAD Linguistic Channels New Testament ODYSSEY Universal Readability Inde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YH7 mutation in a pedigree with familial dilated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4
作者 Ying Hong Zhen Fan +7 位作者 Yi Guo Hui-Hui Ma Sheng-Zhi Zeng Hu-Tao Xi Jing Yang Kai Luo Rong Luo Xiao-Ping Li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2025年第15期22-31,共10页
BACKGROUND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is one of the most prevalent inherited myocardial disorders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considerable genetic and phenotypic heterogeneity.A subset of patients with HCM progress ... BACKGROUND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is one of the most prevalent inherited myocardial disorders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considerable genetic and phenotypic heterogeneity.A subset of patients with HCM progress to a dilated phase of HCM(DPHCM),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a poor prognosis;however,the underlying pathogenesis remains inadequately understood.CASE SUMMARY In this study,we present a case involving a pedigree with familial DPHCM and conduct 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patients with DPHCM with identified gene mutations.Through panel sequencing targeting the coding regions of 312 genes associated with inherited cardiomyopathy,a heterozygous missense mutation(c.746G>A,p.Arg249Glu)in the MYH7 gene was identified in the proband(III-5).Sanger sequencing subsequently confirmed this pathogenic mutation in three additional family members(II-4,III-4,and IV-3).A total of 26 well-documented patients with DPHCM were identified in the literature.Patients with DPHCM are commonly middle-aged and male.The mean age of patients with DPHCM was 53.43±12.79 years.Heart failure,dyspnoea,and atrial fibrillation were the most prevalent symptoms observed,accompanied by an average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size of 58.62 mm.CONCLUSION Our findings corroborate the pathogenicity of the MYH7(c.746G>A,p.Arg249Glu)mutation for DPHCM and suggest that the Arg249Gln mutation may be responsible for high mort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lated phase of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PEDIGREE MYH7 gene Missense mutation literature review Case repo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七年”时期《中国文学》(Chinese Literature)“计划翻译模式”研究
5
作者 钦佩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38,共14页
“十七年”时期以《中国文学》(Chinese Literature)和外文出版社为代表的国家翻译机构翻译实践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翻译模式,即“计划翻译模式”。首先,作为中国文学对外翻译的组织者与业务负责人,叶君健经过“下乡”完成知识分子身份认... “十七年”时期以《中国文学》(Chinese Literature)和外文出版社为代表的国家翻译机构翻译实践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翻译模式,即“计划翻译模式”。首先,作为中国文学对外翻译的组织者与业务负责人,叶君健经过“下乡”完成知识分子身份认同和思想认识的改造。其次,作为冷战时期中国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中国文学》精心设计翻译策略,开展国家文学翻译实践。再次,作为国家翻译机构和国家文化单位,外文出版社服务于国家对外宣传的翻译目的。最后,翻译界经过组织化、计划化的整合,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工具,中国文学对外翻译是冷战时期重要的国家文化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翻译模式” 《中国文学》(Chinese literature) 叶君健 对外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理论在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一Literature Spot1 “A Christmas Carol”的阅读教学为例
6
作者 马晓红 《教育界》 2024年第30期53-55,58,共4页
文学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同时也是高考应用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阅读涵盖大量的生词、复杂句结构、深刻历史背景和丰富的主题,增加了学生的阅读理解难度。为了提升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的质量,教师可采用支架教学... 文学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同时也是高考应用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阅读涵盖大量的生词、复杂句结构、深刻历史背景和丰富的主题,增加了学生的阅读理解难度。为了提升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的质量,教师可采用支架教学方法。基于支架理论,文章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一Literature Spot1“A Christmas Carol”的阅读教学为例,探讨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策略,旨在分解学习任务、降低阅读理解难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阅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英语 文学阅读 支架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terature是怎样“变成”“文学”的--晚清早期新教来华传教士的“文学”实践及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段怀清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4-173,共10页
马礼逊、米怜、麦都思、理雅各等最早一代新教来华传教士接触中国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文化探险历程。当大多数传教士最初将注意力集中于宗教领域中的"术语问题"(Term Question)之时,其实他们在中西世俗文化交流领域同样遭遇到... 马礼逊、米怜、麦都思、理雅各等最早一代新教来华传教士接触中国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文化探险历程。当大多数传教士最初将注意力集中于宗教领域中的"术语问题"(Term Question)之时,其实他们在中西世俗文化交流领域同样遭遇到了"术语问题"。当他们面对中国丰富而悠久的文学传统时,他们习惯性地使用了英语中的Literature,来描述并论述中国"文学"。而其实从一开始,西方的Literature与中国的"诗文"为中心的传统就不是可以简单替换的完全对等概念。而在此语境中传教士们所生成的最早一批中西跨文学交流的文本成果,亦大多带有文献文本的性质。但又恰恰是这些传教士的文学与文化探险,开创了中西之间文学交流的先河,并最终让西方的Literature,成为了中国的"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教士 literature 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章与literature:中西文论如何言说“文学”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建中 孙盼盼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共7页
文论关键词的中西比较,似应首选却最难诠释的莫过于"文学"。指称语言艺术和学科类别的"文学"一词是19世纪通过日语转译过来的,侨词色彩明显而本土特征丢失。对文论关键词作观念史的考察,或可发现真正能与literatur... 文论关键词的中西比较,似应首选却最难诠释的莫过于"文学"。指称语言艺术和学科类别的"文学"一词是19世纪通过日语转译过来的,侨词色彩明显而本土特征丢失。对文论关键词作观念史的考察,或可发现真正能与literature对译的是"文章"而非"文学"。汉语的"文章"与西语的literature虽有时空之隔却不乏语义之通,此二者之通义依次表现于对文学观念之缘起、沿生及再创的言说。在关键词的根性结构、语义流变和话语转换等不同层面比较"文章"与literature,不仅能看出中西文论如何言说"文学",还能为中国文论语体系的重建提供有益的尝试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章 literature 中西文论 言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众音杂沓:金初文学生态的历史还原
9
作者 于东新 康奥博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0-168,共9页
金国初立,时局纷乱,为尽快实现少数女真人对绝大多数汉人、契丹人等的统治而“借才异代”,辽、宋文士一时间集聚金廷。其中,作为金初文学主力军的由宋入金文人群体不被女真统治者所信任,处境艰难。这一群体身份结构的多样性及当时社会... 金国初立,时局纷乱,为尽快实现少数女真人对绝大多数汉人、契丹人等的统治而“借才异代”,辽、宋文士一时间集聚金廷。其中,作为金初文学主力军的由宋入金文人群体不被女真统治者所信任,处境艰难。这一群体身份结构的多样性及当时社会政治的复杂性,造就了他们异常复杂的情感与心态,体现在文学上就是金初文学没有主旋律,没有同一性,众音杂沓,呈现出多元文学生态景观。同时,这在客观上也构建了其时文坛的丰富多元和规模宏大的创作队伍。基于这些“异代”文人较为深厚的艺术修为,金代文学获得了较高起点,这也成为其“一代制作能自树立唐、宋之间”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文学 古代多民族文学 文学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美文学教材与课程思政融合提质研究
10
作者 李正栓 徐童歆 《外语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69,共6页
教材是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的重要平台。近年来,英美文学教材资源日益丰富。然而,在思想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上仍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为了培养更具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新时代合格人才,须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英美文学教材与教学中,以便在中... 教材是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的重要平台。近年来,英美文学教材资源日益丰富。然而,在思想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上仍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为了培养更具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新时代合格人才,须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英美文学教材与教学中,以便在中外文学比较、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中形成文化自信,高效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目标。通过对英美文学教材进行评介,使教材发挥核心作用,形成“教师—教材—学习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构建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培育兼具国际视野与家国情怀的中国式现代化亟需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美文学 教材 文学功用 课程思政
原文传递
当代文学史料中的版本问题研究
11
作者 黄亚清 《南都学坛》 2025年第1期62-70,共9页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料的系统工程中,公开出版或发表的作品是“特定时代里社会影响最大的作品”,由此形成了丰富的版本现象。同时,现代发达的出版体系和传播技术的支撑使当代文学版本情况相对稳定,并为批评研究及文学史书写提供了基础史料...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料的系统工程中,公开出版或发表的作品是“特定时代里社会影响最大的作品”,由此形成了丰富的版本现象。同时,现代发达的出版体系和传播技术的支撑使当代文学版本情况相对稳定,并为批评研究及文学史书写提供了基础史料。但随着史料工作的推进,因为政治体制、艺术完善、新媒介技术等的影响,当代文学版本谱系不断扩张,导致传统版本观念捉襟见肘、版本乱象和批评错位、电子版本的有限性及其与研究者主体性的复杂关系等问题,所以从版本观念、版本研究方法、技术与人的关系等三个层面探讨提升当代文学版本研究的方法,可以夯实文学史书写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 史料 版本 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盘西化”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兴起、消解与融合
12
作者 栾梅健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19,共7页
五四新文学运动兴起之时,鲁迅、陈独秀、胡适、钱玄同、周作人等以全然决绝的姿态抛弃中国传统文学,力倡“全盘西化”;不过,他们对传统文学的批判与排斥只是一场短暂的尝试和交锋。五四运动不久,绝大多数新文学工作者就务实地站到了中... 五四新文学运动兴起之时,鲁迅、陈独秀、胡适、钱玄同、周作人等以全然决绝的姿态抛弃中国传统文学,力倡“全盘西化”;不过,他们对传统文学的批判与排斥只是一场短暂的尝试和交锋。五四运动不久,绝大多数新文学工作者就务实地站到了中国这片独有的土壤上,重新思考起中国文学的出路与未来。到民间去,到大众中去,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去,是他们在曲折的道路中得出的经验教训与实践总结。“全盘西化”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兴起、消解与融合的过程,其实就是与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相结合的过程。幻想着以西方文学全面取代中国传统文学的现代作家数量极少,且以其悲剧性的历史教训宣告了“全盘西化”的彻底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学 “全盘西化”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国情 消解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拓展·交融·打通——论宗教文学研究的目的、界域与方法
13
作者 张培锋 《长江学术》 2025年第1期51-57,共7页
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研究,是对传统文学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补充,同时也是对传统宗教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拓展。中国历史上的儒道佛三教不是三种不同的宗教,而是华夏民族同一宗教的三个层面和三个组成部分;以三教为核心的宗教信仰,既与世界其他... 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研究,是对传统文学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补充,同时也是对传统宗教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拓展。中国历史上的儒道佛三教不是三种不同的宗教,而是华夏民族同一宗教的三个层面和三个组成部分;以三教为核心的宗教信仰,既与世界其他民族的宗教有相通之处,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宗教精神和宗教面貌,中国古代宗教与中国传统文学是水乳交融的关系,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研究应该充分尊重这一基本事实来确定研究内容和界限。在研究方法上,应借鉴钱锺书开创的具有真正现代科学价值的“打通”的学术思想,打通“思想”与“语言”之间的分界,打通“真”“幻”之间的分界,这应该成为我们今日研究“宗教文学”的一个重要出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道佛三教 宗教文学 文学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异的交换:文明互鉴、世界文学与翻译
14
作者 李点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1,227,共6页
“Alterity”(他异性)的拉丁语词根“alter”意为“两者中的他者”,表达了本我与他者之间的某种相互构成意义。作为当代西方文论的一个关键词,他异性的概念是后结构主义、心理分析批评、女性主义以及后殖民主义理论中一个述而不休的话题... “Alterity”(他异性)的拉丁语词根“alter”意为“两者中的他者”,表达了本我与他者之间的某种相互构成意义。作为当代西方文论的一个关键词,他异性的概念是后结构主义、心理分析批评、女性主义以及后殖民主义理论中一个述而不休的话题,跟当今关于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的讨论也有直接的联系。他异性可以看作是中心话语被解构之后所呈现的边缘痕迹。歌德“发明”世界文学的故事就是体验他异性的故事。他阅读翻译的中国小说,从而把自己带进了一个遥远的文学乌托邦,于是世界文学的二元对立的话语便开始了:自我和他人、民族文化和世界主义、国别文学和普世文学等等。然而,维持当今的“世界文学热”的动力不应再是歌德所代表的“欧洲中心主义”的大一同理念,而应是对他异性的全面张扬。依此而论,作为世界文学的文本基础,翻译不能是“等同论”的奴隶,而应是他异性的动态交换,从中寻求文化与自我之间同质和异质的永久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学 翻译 他异性 文本性 构建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东图书局与郭沫若早期文学翻译活动论考
15
作者 张勇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6,共9页
郭沫若与泰东图书局是一个被学界关注许久,但又没有得到充分研究的学术领域。关于二者之间关系的阐释多被纳入创造社与泰东图书局中,或作为五四文学发展史的主要参与者被阐释。在过往历史叙事的背后,其实泰东图书局在出版郭沫若白话新... 郭沫若与泰东图书局是一个被学界关注许久,但又没有得到充分研究的学术领域。关于二者之间关系的阐释多被纳入创造社与泰东图书局中,或作为五四文学发展史的主要参与者被阐释。在过往历史叙事的背后,其实泰东图书局在出版郭沫若白话新诗集《女神》的同时,还出版了《茵梦湖》《少年维特之烦恼》等4部享誉五四文坛的译作,借此泰东图书局有效度过了经营危机,而郭沫若也全面融入国内五四的主场之中,而二者同时都成为五四文学发展史上绝对不可或缺的关键元素,他们之间关系的分合甚至一度影响了五四文学发展的走向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泰东图书局 翻译 五四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学史编纂中的“唱对台戏”
16
作者 陈文新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6,116,共7页
中国文学史编纂中的“唱对台戏”,包括多种类型,或发生在晚辈与前辈之间,如五四新文化人之于清民之际的文学史家;或发生在同辈学人之间,如五四时期的学衡派之于新文化人;或发生在域外汉学与本土学术之间,如《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之于... 中国文学史编纂中的“唱对台戏”,包括多种类型,或发生在晚辈与前辈之间,如五四新文化人之于清民之际的文学史家;或发生在同辈学人之间,如五四时期的学衡派之于新文化人;或发生在域外汉学与本土学术之间,如《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之于通行的中国文学史。“唱对台戏”促进了对中国文学发展历程的深入理解,是中国文学史编纂逐渐趋于完善的必由之路。对其间的种种情形加以考察,有助于深入把握“先入之见”与“客观性”的辩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编纂 “唱对台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文学与制度变革:17世纪中叶英国的政治民谣
17
作者 张炜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75,共15页
政治民谣作为17世纪中叶英国地下文学的代表,表达了一部分社会民众对时事变化的看法。由于克伦威尔主政期间采取了较为严厉的书报审查措施,因此这一时期政治民谣的表达方式比较隐晦,但创作手段多样。面对英国政治制度的频繁变化,政治民... 政治民谣作为17世纪中叶英国地下文学的代表,表达了一部分社会民众对时事变化的看法。由于克伦威尔主政期间采取了较为严厉的书报审查措施,因此这一时期政治民谣的表达方式比较隐晦,但创作手段多样。面对英国政治制度的频繁变化,政治民谣对时局做出了迅速且深入的分析判断。一方面,民谣呈现了克伦威尔以武力取代国王的非正义性;另一方面,民谣中的议会不得人心,议员们贪婪敛财和破坏社会秩序的负面形象跃然纸上,深度解构了西方近代文明话语中“人民”“民主”等政治词汇的意涵。大量民谣将国家和人民的前途指向回归君主制,展现了君主制在17世纪英国民众中的强大生命力。在此意义上,政治民谣为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奠定了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民谣 英国 君主制 护国政体 地下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悲哀往事记年年:新华文学关于“大检证”的叙述
18
作者 苏永延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7-106,共10页
日军在新加坡实行的“大检证”给新马人民带来巨大的伤害,战后涌现出的相关华文文学作品,如谢松山的《血海》、苗秀的《火浪》、赵戎的《在马六甲海峡》、郑辉的《天仇》等影响最大。这些作品真实而详细地描绘了日据时期日军所犯下的滔... 日军在新加坡实行的“大检证”给新马人民带来巨大的伤害,战后涌现出的相关华文文学作品,如谢松山的《血海》、苗秀的《火浪》、赵戎的《在马六甲海峡》、郑辉的《天仇》等影响最大。这些作品真实而详细地描绘了日据时期日军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以及新加坡人民所遭受的巨大苦难。随着时代的变迁,关于“大检证”的叙述在21世纪之后变得零星、冷静,叙述视角则以儿童及侧面描写为主,在新加坡民众之中,“大检证”也逐渐被淡化,这是很值得令人深思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检证 新加坡 华文文学 反法西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赓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间文化根脉——论“三大史诗”的当代文学转化
19
作者 杨建军 梁增凯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4,共8页
“三大史诗”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在当代文学的转化利用中,“三大史诗”通过“言文桥接”赋予了作品时代性内涵。“三大史诗”的当代文学转化与多民族群众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体现了人民性,转化后作品的家园意识体现出多民... “三大史诗”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在当代文学的转化利用中,“三大史诗”通过“言文桥接”赋予了作品时代性内涵。“三大史诗”的当代文学转化与多民族群众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体现了人民性,转化后作品的家园意识体现出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构注入了“边缘活力”。史诗在未来的文学转化中要采用“把史诗作为方法”的创作理念,增强史诗的融媒介转化,赓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间文化根脉,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民间文化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大史诗” 文学转化 民间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写文明史”视域下的中国文学史编纂
20
作者 肖瑞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5,228,共8页
“重写文明史”的倡议已得到中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响应。将中国文学史的编纂工作置于“重写文明史”的视域下加以观照,可以引发一些新的思考:要在中国文学史编纂上取得根本性的突破,就必须在域内、域外两个空间内同时奋力拓展。域内,... “重写文明史”的倡议已得到中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响应。将中国文学史的编纂工作置于“重写文明史”的视域下加以观照,可以引发一些新的思考:要在中国文学史编纂上取得根本性的突破,就必须在域内、域外两个空间内同时奋力拓展。域内,将各少数民族非汉语写作的古代文学作品列为研究与书写对象,以体现当代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所拥有的文学史的完整性与丰富性;域外,则将衍生与演进于东亚各国的汉文学作品列为研究与书写对象,以扩大中国文学史的延伸度与覆盖面,揭示以汉语写作为主要形式的中国文学的影响力与包容性,在一定程度上折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终极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写 文明史 文学 域外汉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