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对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影响
1
作者 黄明月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33期69-72,共4页
目的:全面评估在急性脑梗死中采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厦门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 目的:全面评估在急性脑梗死中采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厦门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5)。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ADL得分及血液流变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低于对照组,ADL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血沉水平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其效果可观,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血流与日常生活能力的优化,从而有效提高整体预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拜阿司匹林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枳实大黄汤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2
作者 王美琴 孙佳 +4 位作者 史淋峰 史静艳 曹蓉 戴欣珏 包佳翔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2期295-298,共4页
目的观察枳实大黄汤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血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2例AC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观察组采用枳实大黄汤联合丁苯酞治疗,对照组采用丁苯酞治疗,治疗周期14 d。观察治疗后两... 目的观察枳实大黄汤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血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2例AC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观察组采用枳实大黄汤联合丁苯酞治疗,对照组采用丁苯酞治疗,治疗周期14 d。观察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神经功能、血清氧化应激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血清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78.26%(P<0.05)。治疗后观察组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头晕目眩等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肠道障碍、肢体乏力、言语不清、反应迟钝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枳实大黄汤联合丁苯酞治疗ACI患者能够改善血清氧化应激水平,提升神经功能,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枳实大黄汤 中医证候评分 神经功能 血清氧化应激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像疗法配合镇肝熄风汤对阴虚风动型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3
作者 李玉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9期120-123,共4页
目的对阴虚风动型脑卒中患者应用镜像疗法配合镇肝熄风汤进行治疗的疗效进行研究。方法选择60例阴虚风动型脑卒中患者,依照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镇肝熄风汤治疗,研究组基于镇肝熄风汤疗法增加镜像疗法康复... 目的对阴虚风动型脑卒中患者应用镜像疗法配合镇肝熄风汤进行治疗的疗效进行研究。方法选择60例阴虚风动型脑卒中患者,依照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镇肝熄风汤治疗,研究组基于镇肝熄风汤疗法增加镜像疗法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能力[巴塞尔(Barthel)指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uge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症状积分、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Barthel指数(62.28±5.34)分高于对照组的(56.63±5.57)分,NIHSS评分(17.95±2.20)分低于对照组的(24.53±3.66)分(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上肢FMA评分(50.28±3.41)分和下肢FMA评分(29.97±2.5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3.39±4.82)、(24.49±2.38)分(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头痛头晕、面瘫偏盲、肢体麻木、意识障碍、恶心呕吐、吞咽困难积分分别为(1.04±0.24)、(1.07±0.31)、(0.85±0.19)、(0.93±0.20)、(0.76±0.11)、(0.77±0.1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43±0.29)、(1.55±0.22)、(1.37±0.41)、(1.52±0.22)、(1.39±0.44)、(1.33±0.27)分(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镜像疗法配合镇肝熄风汤针对阴虚风动型脑卒中患者效果明显,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值得作为主要的治疗方式加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疗法 镇肝熄风汤 脑卒中 生活能力 神经功能缺损 肢体运动功能 症状积分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联合祛风通络汤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效果观察
4
作者 张景超 许明 唐廷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6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祛风通络汤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FNP)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3年8月南丰县中医院收治的84例FN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祛风通络汤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FNP)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3年8月南丰县中医院收治的84例FN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祛风通络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面神经功能、面肌肌电图指标、面部功能障碍程度、中医症状积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ortmann、多伦多面神经分级系统量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眼轮匝肌、口轮匝肌动作电位的潜伏期均短于治疗前,M波波幅均大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眼轮匝肌、口轮匝肌动作电位的潜伏期均短于对照组,M波波幅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面部残疾指数量表各个部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额纹消失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祛风通络汤治疗恢复期FNP患者,有助于改善疗效,加快面部神经和肌肉功能的恢复,改善面部残疾程度和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恢复期 针刺 祛风通络汤 面部神经功能 中医症状积分
原文传递
不同评分法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9
5
作者 常湛 冯红 +1 位作者 孟令华 谷春芳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评价神经症状/神经缺陷评分(NSS/NDS)、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和密歇根神经病变筛选法(MNSI)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石家庄市第二医院门诊或住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67例,均... 目的评价神经症状/神经缺陷评分(NSS/NDS)、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和密歇根神经病变筛选法(MNSI)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石家庄市第二医院门诊或住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67例,均进行NSS/NDS、MNSI及TCSS检查,并以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查结果作为评价诊断结果的"金标准"。比较3种评分法的检出率,与NCV检查的相关性,评价3种诊断性能及所用时间。结果NSS/NDS、MNSI、TCSS与NCV诊断结果均呈正相关(P<0.001)。MNSI≥2分与NCV诊断结果的相关性最好(r=0.751,P=0.000 1);TCSS≥6分与NCV诊断结果的相关性最好(r=0.653,P=0.000 2)。MNSI、TCSS和NSS/NDS诊断DPN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6、0.864和0.734,MNSI与TCSS的AUC大于NSS/NDS的AUC(P=0.024,P=0.017),但MNSI与TCSS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0)。3组比较,TCSS评分≥6分对DPN诊断的灵敏度(77.21%)及特异度(96.59%)较高,与NCV检查一致性较高(κ=0.680)。MNSI评分平均耗时最短,而TCSS评分平均耗时最长。结论MNSI≥2分、TCSS≥6分对DPN诊断与NCV有较高的相关性,TCSS≥6分与NVC检查一致性较高,MNSI评分法操作简单,耗时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神经症状/神经缺陷评分 密歇根神经病变筛选法 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 神经传导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面部神经功能及中医症状评分探究温针灸对周围性面瘫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严娅岚 贾海滨 +4 位作者 李培玉 雷光磊 诸源江 杨齐峰 张兰 《天津中医药》 CAS 2023年第8期1023-1028,共6页
[目的]基于面部神经功能和中医症状评分分析温针灸对周围性面瘫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1年11月于四川省骨科医院针灸科进行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99例为研究对象,应用数字表的奇偶随机分为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联合康复... [目的]基于面部神经功能和中医症状评分分析温针灸对周围性面瘫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1年11月于四川省骨科医院针灸科进行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99例为研究对象,应用数字表的奇偶随机分为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联合康复训练治疗,49例)和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温针灸治疗,50例),两组均干预2周,比较其干预前后面神经功能情况、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免疫功能指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治疗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分级量表(H-B)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优于对照组的79.59%(P<0.05);干预后治疗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皆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躯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社会生活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2/5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5%(1/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可改善周围性面瘫患者面部神经功能,且临床疗效显著,可以减轻患者中医症状评分,改善其免疫功,提高其生活质量,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温针灸 面部神经功能 中医症状积分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及脑组织含水量和神经损伤积分值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戴高中 陈跃来 +1 位作者 顾法隆 陈汝兴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 :观察电针对大鼠脑出血模型的疗效。方法 :选择胶原酶加肝素联合注射法诱导脑出血大鼠模型 ,观察电针不同穴位对其脑组织病理形态学、脑含水量和神经损伤积分值的影响。结果 :电针水沟组 (取水沟、上星穴 )、电针风府组 (取风府、... 目的 :观察电针对大鼠脑出血模型的疗效。方法 :选择胶原酶加肝素联合注射法诱导脑出血大鼠模型 ,观察电针不同穴位对其脑组织病理形态学、脑含水量和神经损伤积分值的影响。结果 :电针水沟组 (取水沟、上星穴 )、电针风府组 (取风府、哑门穴 )均可明显改善胶原酶加肝素联合注射法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的脑组织形态学损害和神经行为功能的缺损 ,降低因出血导致的血肿周围组织的水肿 ;且电针水沟组在改善大鼠脑出血模型的脑组织形态学损害和神经行为功能的缺损方面 (72h姿势反射和平衡反射积分值 )优于电针风府组。结论 :电针水沟、上星和电针风府、哑门对大鼠脑出血损伤均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电针 病理形态学 脑组织含水量 神经损伤积分值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虫丸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1
8
作者 戴高中 陈汝兴 +2 位作者 顾明昌 袁灿兴 卫洪昌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16,共3页
为观察大黄虫丸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按照随机的原则,采用随机排列区组法分组,将符合条件的 4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大黄虫丸+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 22例,观察 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中医症... 为观察大黄虫丸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按照随机的原则,采用随机排列区组法分组,将符合条件的 4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大黄虫丸+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 22例,观察 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中医症候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能改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和中医病类积分,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 .05),其综合疗效亦优于对照组 (P<0. 05)。结论:大黄虫丸治疗脑出血急性期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急性期 中西医结合疗法 大黄(zhe)虫丸 神经功能缺损积分 中风病中医症候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花素治疗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欢 武国德 +2 位作者 张振昶 宋建勋 梁德胜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对脑出血血肿的吸收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2例脑出血患者随 机分为灯盏花素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血肿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灯盏花素 治疗组于治疗后7 d血肿体积开始缩小,对照组于治疗14 d...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对脑出血血肿的吸收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2例脑出血患者随 机分为灯盏花素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血肿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灯盏花素 治疗组于治疗后7 d血肿体积开始缩小,对照组于治疗14 d才开始缩小,治疗后14、21 d治疗组较对照组 血肿体积缩小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于治疗后7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开始下降,对照 组于治疗后14 d才开始下降,治疗后14、21 d治疗组较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 性(P<0.05);血肿体积的减小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下降呈正相关性(r=0.829,P<0.01)。结论高血 压性脑出血患者早期使用灯盏花素能促进血肿的吸收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灯盏花素 缺血 血肿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对急性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评分的影响--404例多中心临床试验 被引量:6
10
作者 杜宝新 黄培新 +14 位作者 黄燕 卢明 梁伟雄 蔡业峰 贾妮 王小艳 奚肇庆 陈眉 董少龙 陆晖 李军 东贵荣 李海聪 赵建军 刘茂才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56-358,共3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对于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法,404例患者分别用中西医结合综合(试验组199例)和西医加中药安慰剂(对照组205例)治疗。在28 d、3个月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rve...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对于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法,404例患者分别用中西医结合综合(试验组199例)和西医加中药安慰剂(对照组205例)治疗。在28 d、3个月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rve functional failure,NF)、愈显率的比较,在14、21、28 d进行中医证候评分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治疗后28 d及3个月后随访,NF评分的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28 d后愈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个月后愈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14、21 d试验组中医证候评分较对照组的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8 d,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能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NF评分、提高随访愈显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急性脑出血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愈显率 中医证候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化痰解毒汤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脑组织含水量、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涛 刘宏祥 +5 位作者 王颖 齐姣 陈小静 闫丽静 史小盼 罗金花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18年第1期13-18,共6页
目的探讨清热化痰解毒汤对实验性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脑组织含水量、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影响。方法采取单侧颈动脉结扎制作SD大鼠模型,分为假手术组、缺血模型组、中药治疗组(即清热化痰解毒汤)、尼莫地平组,采用干湿... 目的探讨清热化痰解毒汤对实验性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脑组织含水量、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影响。方法采取单侧颈动脉结扎制作SD大鼠模型,分为假手术组、缺血模型组、中药治疗组(即清热化痰解毒汤)、尼莫地平组,采用干湿法测脑组织含水量、Garcia神经功能评分及伊文思兰示踪剂测出其漏出量。结果与假手术组(36.20±1.24)%比较,缺血模型组在缺血24 h脑组织的含水量开始有所缓慢增加,但与中药治疗组、尼莫地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到缺血72 h时缺血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54.40±2.16)%则明显增加,与24 h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治疗组在应用清热化痰解毒汤后其实验大鼠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减少,其中在缺血72 h时间点的脑组织含水量(42.30±1.12)%与缺血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尼莫地平组在缺血72 h的时间点上实验大鼠脑组织的含水量(43.20±1.23)%亦较之缺血模型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通过神经功能评分及伊文思兰示踪剂,发现72 h后中药治疗组及尼莫地平均与假手术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而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下降。结论清热化痰解毒汤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脑组织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化痰解毒汤 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脑组织含水量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氨氯地平联合他汀类药物对急性高血压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国德 黄淑云 +2 位作者 谢海群 陈静娟 彭伟英 《今日药学》 CAS 2015年第8期581-584,共4页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急性高血压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4-01-2014-12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并完成至少11个月随访的急性高血压性脑梗死患者209纳入研究,随机分为2组:A组(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阿托...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急性高血压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4-01-2014-12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并完成至少11个月随访的急性高血压性脑梗死患者209纳入研究,随机分为2组:A组(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108例;B组(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钙)101例。观察并记录血压、NIHSS评分,(分别在卒中第14天、第6个月和终点评估)。结果与发病14 d的NIHSS评分相比,2组6个月及11-12个月NIHSS评分均有显著降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A组NIHSS评分更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高血压性脑梗死、不伴有糖尿病及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钙离子拮抗剂降压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患者的预后优于使用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 NIHS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与阿替普酶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3
13
作者 廖跃斌 张立仲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18期150-152,共3页
目的对比尿激酶与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ACI)临床疗效。方法在医院收治的ACI患者中选取60例,纳入时间为2016年6月-2018年10月,随机均衡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时,对照组选择尿激酶,观察组选择阿替普酶,对比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前,两... 目的对比尿激酶与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ACI)临床疗效。方法在医院收治的ACI患者中选取60例,纳入时间为2016年6月-2018年10月,随机均衡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时,对照组选择尿激酶,观察组选择阿替普酶,对比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mRS评分、QOL-C30评分对比,统计学无意义(P>0.05);经治疗7 d后,NIHSS评分、mRS评分、QOL-C30评分对比,观察组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总有效率、发生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I治疗时选择阿替普酶,与尿激酶相比,疗效好,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阿替普酶 脑梗死 神经功能 不良反应 神经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活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田敬芹 张伟 《河南中医》 2016年第10期1744-1745,共2页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补肾活血汤。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积分、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情况,...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补肾活血汤。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积分、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66.7%,治疗组有效率为93.3%,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较治疗前减少,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补肾活血汤 血小板聚集率 神经功能缺损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络Ⅳ号联合西药治疗脑梗死急性期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秀慧 张洁 +2 位作者 黄坚红 许幸仪 曾秋菊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4期42-45,共4页
[目的]观察通络Ⅳ号联合西药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血栓通注射液175mg+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胞二磷胆硷钠注射液0.5g+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1次... [目的]观察通络Ⅳ号联合西药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血栓通注射液175mg+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胞二磷胆硷钠注射液0.5g+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1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1次/d。颅内高压20%甘露醇125mL,静滴,1~4次/d,随颅内高血压缓解逐渐减量至停用;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对症治疗。治疗组40例通络Ⅳ号[①黄芪30kg,杜仲15kg,当归12kg,桑寄生15kg,第1次10倍水量浸泡30min后煎煮2h,第2次8倍水量煎煮1.5h,合并2次煎液,30目筛网滤过,滤液浓缩至密度为1.02~1.08(80°C)备用。②水蛭1kg,丹参15kg研磨成细粉,过120目筛,拌匀。③将丹参、水蛭粉加入浓缩液中拌匀,泛成小丸,80℃干燥,分装6g/袋],6g/次,3次/d,必要时鼻饲给药。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4d为1疗程。观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谷氨酸(Glu)、S100β蛋白、不良反应。连续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Glu变化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S100β蛋白变化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络Ⅳ号联合西药治疗脑梗死急性期,减少了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较好的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急性期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通络Ⅳ号 血栓通注射液 胞二磷胆硷钠注射液 阿司匹林肠溶片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谷氨酸(Glu) S100Β蛋白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临床路径治疗风痰阻络型急性脑梗死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丁晨云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年第7期49-51,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临床路径治疗风痰阻络型急性脑梗死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抽签方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脱水、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防治并发症。治疗组30例按《... [目的]观察中医临床路径治疗风痰阻络型急性脑梗死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抽签方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脱水、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防治并发症。治疗组30例按《风痰阻络型急性脑梗死临床路径》治疗,真方白丸子(法半夏、胆南星、白附子、天麻各10g,全蝎5g,当归、白芍各lOg,鸡血藤20g,牛膝、桑叶、菊花各10g),浓煎400mL,1剂/d,早晚分服;药物敷贴选用远红外穴位敷贴(合谷、曲池、足三里、丰隆等),针灸(肩髑、曲池、外关、合谷、足三里、阴陵泉、丰隆、太冲等);基础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0~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3例,显效1例,有效2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痊愈O例,显效O例,有效1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症状总分治疗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临床路径治疗风痰阻络型急性脑梗死,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风痰阻络 中医临床路径 药物敷贴 针刺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症状总分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适护理在脑外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兰琴 《大医生》 2016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脑外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本院脑外科病房收治的70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脑外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开展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和护...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脑外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本院脑外科病房收治的70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脑外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开展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理量表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更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3%,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外科病房管理中开展舒适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科室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科病房 舒适护理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疗效评价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妍萍 秦磊 丁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176-179,共4页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及对症状评分、疼痛程度、关节功能、神经传导功能等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泰州市中医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医院收治的90例轻中度腕管综合征患者,根据自愿原则将患者分为西药组(A组...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及对症状评分、疼痛程度、关节功能、神经传导功能等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泰州市中医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医院收治的90例轻中度腕管综合征患者,根据自愿原则将患者分为西药组(A组,26例)、中药组(B组,31例)与中药+针刺组(C组,33例)。观察3组治疗前后波士顿腕管综合征调查问卷(BCTQ)评分、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腕管综合征功能评分及神经传导功能[末梢运动潜伏期(DML)、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的变化情况,并对其疗效进行记录。结果 治疗后各组BCTQ评分、VAS评分、腕管综合征功能评分、DML、SCV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各组BCTQ评分、VAS评分、DML、腕管综合征功能评分、SCV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总有效率高于A、B组,3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腕管综合征,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减轻疼痛程度,还能改善其关节活动及神经传导功能,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针刺 腕管综合征 症状评分 疼痛程度 关节功能 神经传导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皂贝化痰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芳 罗利俊 《河南中医》 2015年第6期1269-1271,共3页
目的:观察皂贝化痰汤治疗风痰瘀血痹阻证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方法:选取风痰瘀血痹阻证急性脑梗死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皂... 目的:观察皂贝化痰汤治疗风痰瘀血痹阻证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方法:选取风痰瘀血痹阻证急性脑梗死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皂贝化痰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2.31%对照组有效率75.0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皂贝化痰汤治疗风痰瘀血痹阻证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症候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皂贝化痰汤 同型半胱氨酸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中医症候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rapeutic effect of regulating autophagy in spinal cord injury: a network meta-analysis of direct and indirect comparisons 被引量:6
20
作者 Duo Zhang Di Zhu +4 位作者 Fang Wang Ji-Chao Zhu Xu Zhai Yuan Yuan Chen-Xi Li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6期1120-1132,共13页
Objective:An increasing number of studies indicate that autophag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spinal cord injury,and that regulating autophagy can enhance recovery from spinal cord injury.However,th... Objective:An increasing number of studies indicate that autophag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spinal cord injury,and that regulating autophagy can enhance recovery from spinal cord injury.However,the effect of regulating autophagy and whether autophagy is detrimental or beneficial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remain unclear.Therefore,in this study we evaluated the effects of autophagy regulation on spinal cord injury in rats by direct and indirect comparison,in an effort to provide a basis for further research.Data source:Relevant literature published from inception to February 1,2018 were included by searching Wanfang,CNKI,Web of Science,MEDLINE(OvidSP),PubMed and Google Scholar in English and Chinese.The keywords included"autophagy","spinal cord injury",and"rat".Data selection:The literature included in vivo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autophagy regu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pinal cord injury(including intervention pre-and post-spinal cord injury).Meta-analyses were conducted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to compa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promoting or inhibiting autophagy,and subgroup analyses were also conducted.Outcome measure:Basso,Beattie,and Bresnahan scores.Results:Of the 622 studies,33 studies of median quality were included in the analyses.Basso,Beattie,and Bresnahan scores were higher at 1 day(MD=1.80,95%CI:0.81-2.79,P=0.0004),3 days(MD=0.92,95%CI:0.72-1.13,P<0.00001),1 week(MD=2.39,95%CI:1.85-2.92,P<0.00001),2 weeks(MD=3.26,95%CI:2.40-4.13,P<0.00001),3 weeks(MD=3.13,95%CI:2.51-3.75,P<0.00001)and 4 weeks(MD=3.18,95%CI:2.43-3.92,P<0.00001)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with upregulation of autophagy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drug solvent control,such as saline group).Basso,Beattie,and Bresnahan scores were higher at 1 day(MD=6.48,95%CI:5.83-7.13,P<0.00001),2 weeks(MD=2.43,95%CI:0.79-4.07,P=0.004),3 weeks(MD=2.96,95%CI:0.09-5.84,P=0.04)and 4 weeks(MD=4.41,95%CI:1.08-7.75,P=0.01)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with downregulation of autophagy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Indirect comparison of upregulation and downregulation of autophagy showed no differences in Basso,Beattie,and Bresnahan scores at 1 day(MD=-4.68,95%CI:-5.840 to-3.496,P=0.94644),3 days(MD=-0.28,95%CI:-2.231-1.671,P=0.99448),1 week(MD=1.83,95%CI:0.0076-3.584,P=0.94588),2 weeks(MD=0.81,95%CI:-0.850-2.470,P=0.93055),3 weeks(MD=0.17,95%Cl:-2.771-3.111,P=0.99546)or 4 weeks(MD=-1.23,95%Cl:-4.647-2.187,P=0.98264)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Regulation of autophagy improves neurological function,whether it is upregulated or downregulated.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upregulation and downregulation of autophagy in the treatment of spinal cord injury.The variability in results among the studies may be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ces in research methods,the lack of clearly defined autophagy characteristics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and the limited autophagy monitoring techniques.Thus,methods should be standardized,and the dynamic regulation of autophagy should be examined in future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PHAGY Basso Beattie and Bresnahan scoreS indirect comparison meta-analysis nerve REGENERATION neural REGENERATION neurologicAL function rat models regulation spinal CORD injury strategy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