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combinant scorpion insectotoxin AaIT kills specifically insect cells but not human cells 被引量:5
1
作者 SHENG JIAN JI, FENG LIU, ER Qiu LI, Yu XIAN ZHUThe National Laboratory of Protein Engineering and Plant Genetic Engineering,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Cel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43-150,共8页
The nucleotide sequence deduced from the amino acid sequence of the scorpion insectotoxin AaIT was chemically synthesized and was expressed in Escherichia coli. The authenticity of this in vitro expressed peptide was ... The nucleotide sequence deduced from the amino acid sequence of the scorpion insectotoxin AaIT was chemically synthesized and was expressed in Escherichia coli. The authenticity of this in vitro expressed peptide was confirmed by N-terminal peptide sequencing. Two groups of bioassays, artificial diet incorporation assay and contact insecticidal effect assay, were carried out separately to verify the toxicity of this recombinant toxin. At the end of a 24 h experimental period, more than 60% of the testing diamondback moth (Plutella xylostella) larvae were killed in both groups with LC50 value of 18.4 microM and 0.70 microM respectively. Cytotoxicity assay using cultured Sf9 insect cells and MCF-7 human cells demonstrated that the toxin AaIT had specific toxicity against insect cells but not human cells. Only 0.13 microM recombinant toxin was needed to kill 50% of cultured insect cells while as much as 1.3 microM toxin had absolutely no effect on human cells. Insect cells produced obvious intrusions from their plasma membrane before broken up. We infer that toxin AaIT bind to a putative sodium channel in these insect cells and open the channel persistently, which would result in Na+ influx and finally cause destruction of insect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ino Acid Sequence Animals Base Sequence Biological Assay Cell Line Cloning Molecular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Drug Electrophoresis Polyacrylamide Gel Escherichia coli humans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50 INSECTS Molecular Sequence Data Peptides Protein Structure Tertiary recombinant Proteins Research Support Non-U.S. Gov't Scorpion Venoms Sequence Analysis Protein Sodium Time factors Tumor Cells Cultur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小剂量凝血因子Ⅷ预防重度血友病A患儿关节出血的疗效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温红 郭碧赟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FⅧ)长期小剂量次级预防重度血友病A患儿关节出血的疗效与相关因素。方法对2010年4月1日~2011年4月1日我院16位2~16岁重度血友病A患儿进行FⅧ预防性静脉输注(每次5~15 U/kg,间隔3 d),记录治疗前1年与治疗后... 目的探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FⅧ)长期小剂量次级预防重度血友病A患儿关节出血的疗效与相关因素。方法对2010年4月1日~2011年4月1日我院16位2~16岁重度血友病A患儿进行FⅧ预防性静脉输注(每次5~15 U/kg,间隔3 d),记录治疗前1年与治疗后1年的关节出血次数,同一关节反复出血的情况,治疗前后FⅧ抑制物产生情况,梅毒、艾滋病、乙肝、丙肝、丁肝、戊肝感染情况及肝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前1年关节出血次数为(29.69±4.48),治疗后1年关节出血次数为(10.94±3.30)次,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前靶关节出血发生率为45.2%,治疗后靶关节出血发生率为14.6%,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FⅧ抑制物产生率为12.5%,产生率低及抗体滴度低,治疗前后梅毒、艾滋病、乙肝、丙肝、丁肝、戊肝均阴性,肝功能正常。结论 FⅧ长期小剂量次级预防输注可有效减少中重度血友病A患儿关节出血次数,同时可有效减少靶关节出血发生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关节的功能,且FⅧ抑制物产生率及滴度低,无相关疾病传播,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A 凝血因子 预防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凝血因子Ⅷ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范林 刘晓民 +2 位作者 黄洁 徐武 刘鑫 《生物化工》 2017年第1期19-20,35,共3页
为建立重组人凝血因子Ⅷ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附录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及指导原则开展试验。结果表明,鲎试剂动态浊度法在适当的稀释倍数下,重组人凝血因子Ⅷ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准确可靠,可以用于对重... 为建立重组人凝血因子Ⅷ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附录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及指导原则开展试验。结果表明,鲎试剂动态浊度法在适当的稀释倍数下,重组人凝血因子Ⅷ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准确可靠,可以用于对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原液、半成品、成品的检定,且不受人员、仪器和日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内毒素 重组人凝血因子 鲎试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剂量重组人凝血因子Ⅷ防治血友病A效果观察
4
作者 韦晓旭 张俊玲 +2 位作者 韩晨曦 杜娜娜 南欣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年第13期25-26,共2页
目的观察中剂量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对血友病A患儿关节损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医院门诊就诊的重型血友病A患儿3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试验组采用中等剂量重组人凝血因子Ⅷ预防治疗(FⅧ 15~30 U/kg,每周3次),对照组... 目的观察中剂量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对血友病A患儿关节损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医院门诊就诊的重型血友病A患儿3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试验组采用中等剂量重组人凝血因子Ⅷ预防治疗(FⅧ 15~30 U/kg,每周3次),对照组采用低剂量预防治疗(每次10 U/kg,每周2次),比较2组患儿入组前和1年后最严重单个靶关节评分差值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差值。结果试验组关节评分差值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差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剂量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对重型血友病患儿关节损害及生活质量评分改善优于低剂量,对重型血友病患儿提倡中剂量预防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A 重组人凝血因子 关节损害 生活质量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软膏对烧伤患者血清表皮生长因子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王世岭 马建丽 +4 位作者 周亮 廖镇江 邓诗琳 李利根 朱敬民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4-177,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深度、不同面积烧伤创面对局部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软膏的吸收作用以及对血清EGF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烧伤患者41例,局部外用rhEGF软膏治疗,每日换药一次。浅Ⅱ°创面患者于用药前和用药第4,7天;深Ⅱ°... 目的:观察不同深度、不同面积烧伤创面对局部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软膏的吸收作用以及对血清EGF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烧伤患者41例,局部外用rhEGF软膏治疗,每日换药一次。浅Ⅱ°创面患者于用药前和用药第4,7天;深Ⅱ°创面于用药前和用药后第7,14天,分别取患者静脉血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各时间点血清中EGF浓度。结果:rhEGF软膏在试验浓度范围内,无论用药面积大小和用药时间长短其血清EGF水平均无明显变化,各时间点用药前后EGF血药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EGF浓度与创面深度和用药面积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rhEGF软膏局部外用,通过创面吸收的量甚微,体内无蓄积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软膏 血清 皮生长因子 浓度 放射免疫分析法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内皮细胞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春雪 万虹 +4 位作者 历俊华 王拥军 毛淑静 刘丽萍 翟晶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4年第8期458-460,i001,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 (BMSC)向内皮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无菌条件下获取BMSC ,实验组以 40 0ng/ml重组人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M CSF)为诱导剂 ,进行体外诱导分化 ;对照组用 164 0培养液培养。 8d后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进...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 (BMSC)向内皮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无菌条件下获取BMSC ,实验组以 40 0ng/ml重组人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M CSF)为诱导剂 ,进行体外诱导分化 ;对照组用 164 0培养液培养。 8d后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特异性内皮细胞标志物鉴定。结果分化后的细胞在光镜下具有内皮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免疫组化染色证实实验组诱导后的细胞为内皮细胞。结论BMSC在高浓度rhGM CSF作用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 骨髓基质细胞(BMSC) 内皮细胞 冯威勒不兰特因子 (vWF) 因子相关抗原(F-R A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四批人凝血因子VIII国家标准品制备和标定 被引量:5
7
作者 王箐舟 赵卉 +5 位作者 王威 郝杰 马力 王坚 曹立勤 陶自泽 《中国药品标准》 CAS 2013年第3期188-190,共3页
目的:建立经两步病毒灭活工艺制备的人凝血因子VIII国家标准品,以替代第三批人凝血因子VIII国家标准品。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三部对人凝血因子VIII产品的生产工艺要求和质量标准,制备第四批人凝血因子VIII国家标准品(批号201001... 目的:建立经两步病毒灭活工艺制备的人凝血因子VIII国家标准品,以替代第三批人凝血因子VIII国家标准品。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三部对人凝血因子VIII产品的生产工艺要求和质量标准,制备第四批人凝血因子VIII国家标准品(批号20100101),用WHO第七批人凝血因子VIII国际标准品(批号99/678),采用一期法进行协作标定,采用加速破坏试验进行稳定性考察。结果:批号20100101人凝血因子VIII国家标准品效价为12.1IU/支,稳定性好,其它项目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品的要求。结论:建立了符合国家标准品要求、并经病毒灭活的第四批人凝血因子VIII国家标准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凝血因子国家标准品 制备 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蔡氏公式用于接受Turoctocog alfa治疗的中国重型血友病A经治患者的准确性 被引量:3
8
作者 蔡力生 帕拉赛提·阿地力 +3 位作者 杜新 刘贝妮 吴优 杨仁池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2年第6期1214-1220,共7页
目的在接受重组人凝血因子Ⅷ(rhFⅧ)Turoctocog alfa治疗的中国重型血友病A经治患者中评价蔡氏公式的准确性。方法纳入临床试验Guardian 7(NCT02938585)中国重型血友病A经治患者,均接受Turoctocog alfa 50±5 IU/kg单剂量输注,按不... 目的在接受重组人凝血因子Ⅷ(rhFⅧ)Turoctocog alfa治疗的中国重型血友病A经治患者中评价蔡氏公式的准确性。方法纳入临床试验Guardian 7(NCT02938585)中国重型血友病A经治患者,均接受Turoctocog alfa 50±5 IU/kg单剂量输注,按不同年龄组(<12岁和≥12岁)方案抽取血样并采用显色法测定rhFⅧ半衰期T_(1/2)-G。根据基线和第3小时后2个时间点的FⅧ浓度,应用蔡氏公式计算T_(1/2)-C。基于由T_(1/2)-C计算的第Ⅲ相PK曲线,估算峰浓度(C_(max)⁃C)、第Ⅲ相任意时间点血药浓度(C_(t)⁃C)和增量回收率(IVR⁃C)。对由蔡氏公式计算得到的PK参数与实际PK参数进行配对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共纳入17例经治患者(年龄3~44岁),其中15例患者的FⅧ浓度可用于蔡氏公式计算。T_(1/2)-C、C_(max)⁃C的标准差(s)相对于各自的平均值(X)均较小,T_(1/2)-C、C_(max)⁃C与实际检测的T_(1/2)⁃G、C_(max)⁃G柱状图均基本重合,T_(1/2)-C与T_(1/2)⁃G、C_(max)⁃C与C_(max)⁃G数据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2293和P=0.5591)且均有高相关性(分别为r=0.958和r=0.987;P<0.01)。蔡氏公式计算得到的第Ⅲ相PK曲线与实际检测的PK模拟曲线高度重合。结论在接受Turoctocog alfa治疗的中国重型血友病A经治患者中,蔡氏公式可用于计算第Ⅲ相PK曲线,对重型血友病A个体化预防治疗有一定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A 蔡氏公式 重组人凝血因子 Turoctocog alfa 个体化预防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oxB2及HoxD3 mRNA表达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周乾毅 袁新初 +1 位作者 张伟 程桂荣 《解剖学研究》 CAS 2010年第5期329-331,共3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调节体外培养内皮细胞参与血管生成机制。方法从人脐静脉体外分离培养内皮细胞(HUVEC),采用形态学观察及血管内皮细胞Ⅷ因子相关抗原(Ⅷ-R Ag)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进行内皮细胞鉴定,用逆转录-聚... 目的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调节体外培养内皮细胞参与血管生成机制。方法从人脐静脉体外分离培养内皮细胞(HUVEC),采用形态学观察及血管内皮细胞Ⅷ因子相关抗原(Ⅷ-R Ag)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进行内皮细胞鉴定,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HUVEC同源盒HoxB2及HoxD3基因mRNA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HuEPO可明显上调内皮细胞HoxB2及HoxD3 mRNA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uEPO可调节内皮细胞HoxB2及HoxD3 mRNA表达,这种调节作用可能是其促血管生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血管内皮细胞 脐静脉 同源盒基因 HoxB2 HoxD3 因子相关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缩生长因子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10
作者 龚博林 方圆文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3年第6期48-49,共2页
目的观察应用浓缩生长因子凝胶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对患者疼痛消失的时间及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136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71例及对照组65例。实验组应用浓缩生长因子凝胶涂抹溃疡表面,3次/天;对照组用金因肽(重组人... 目的观察应用浓缩生长因子凝胶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对患者疼痛消失的时间及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136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71例及对照组65例。实验组应用浓缩生长因子凝胶涂抹溃疡表面,3次/天;对照组用金因肽(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喷于溃疡表面,3次/天;比较两组溃疡愈合情况。结果疼痛消失的时间实验组3.25±0.32天,对照组4.61±0.54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愈合时间实验组5.15±0.74天,对照组6.81±0.78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浓缩生长因子凝胶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可以缩短疼痛和愈合时间,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生长因子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复发性口腔溃疡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氧疗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新生儿红臀效果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立娟 张晓芬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8年第2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高浓度氧疗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新生儿红臀的临床疗效,总结护理方法。方法 60例新生儿红臀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高浓度氧疗联合鞣酸软膏治疗,观察组采用高浓度氧疗联... 目的探讨高浓度氧疗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新生儿红臀的临床疗效,总结护理方法。方法 60例新生儿红臀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高浓度氧疗联合鞣酸软膏治疗,观察组采用高浓度氧疗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创面愈合时间以及治疗前后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NIP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76.67%(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IP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显著(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4.59±2.37)d,短于对照组的(7.98±3.05)d(P<0.05)。结论新生儿红臀采用高浓度氧疗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效果显著,能进一步促进创面愈合时间,减轻疼痛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红臀 高浓度氧疗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鞣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表皮生长因子生物黏附肠溶胶囊在动物体内EGF血药浓度和组织分布
12
作者 叶盛英 王世岭 高申 《天津药学》 2005年第2期10-12,共3页
目的:测定动物口服重组表皮生长因子(rhEGF)生物黏附肠溶胶囊后,对不同时间点的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浓度及组织中的分布,籍以考察rhEGF的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RIA)。结果:动物口服rhEGF生物黏... 目的:测定动物口服重组表皮生长因子(rhEGF)生物黏附肠溶胶囊后,对不同时间点的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浓度及组织中的分布,籍以考察rhEGF的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RIA)。结果:动物口服rhEGF生物黏附肠溶胶囊后,血清EGF浓度与用药前无明显的变化。动物各脏器中EGF分布与未用药前基本一致。结论:rhEGF通过肠道吸收甚微,未见体内蓄积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表皮生长因子 血药浓度 组织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缩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在口颌面部软硬组织损伤修复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14
13
作者 刘芸伶 何儒雅 +2 位作者 聂敏海 李腾艳 刘旭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5-113,共9页
背景:口颌面部为外形美的敏感部位,其损伤常同时累及软硬组织。浓缩生长因子及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因能促进机体局部软硬组织损伤的修复与再生,成为近年来新兴的研究热点。目的:综述浓缩生长因子及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在口颌面部软硬组织... 背景:口颌面部为外形美的敏感部位,其损伤常同时累及软硬组织。浓缩生长因子及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因能促进机体局部软硬组织损伤的修复与再生,成为近年来新兴的研究热点。目的:综述浓缩生长因子及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在口颌面部软硬组织损伤修复领域的研究及应用进展,探讨目前研究的局限性以及将来二者联合应用的可能性。方法:以“CGF,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rhEGF,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tissue regeneration”为英文检索词,以“浓缩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组织工程、组织再生、口颌面部”为中文检索词,在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检索有关于浓缩生长因子、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2011-2021年。最终选用文献63篇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①文章对浓缩生长因子及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各自的生物学特性及来源进行简要介绍,着重总结了二者分别促进与口颌面部软硬组织再生相关干细胞增殖分化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现状,讨论了现阶段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可能的应用方向。②浓缩生长因子含有多种生长因子和CD34+细胞,可促进多种组织细胞,尤其是干细胞的生长、增殖、迁移和分化等生物学行为,在组织损伤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③浓缩生长因子在种植手术、自体牙移植、颌骨囊肿切除术、膜龈手术、清创缝合术中有广泛应用,能缓解疼痛、减轻炎症、改善术后骨再生效果及美学效果。④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在软组织、神经再生方面有很大发展空间,已证实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可促进多种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也可诱导脂肪细胞分化为表皮细胞;多数临床研究提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可促进口腔溃疡愈合,减少瘢痕形成。⑤“浓缩生长因子+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脂肪干细胞等易于获取的干细胞,有定向形成口颌面部软硬组织的可能,未来或可填补因创伤、肿瘤切除手术等造成的深在口颌面部组织缺损,并促进损伤的神经修复、再生。⑥因此,尝试将“浓缩生长因子+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用于难治性口腔溃疡、牙周手术、牙种植术及口颌面部外伤手术的治疗也是改善口颌面部功能及外形美的新思路。胶原海绵、壳聚糖膜等或可作为“浓缩生长因子+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的运载体,便于塑形,并可延长该复合材料的作用时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口颌面部 损伤修复 软硬组织 溃疡 种植 骨缺损 运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缩生长因子纤维蛋白膜复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活性蛋白多肽修复口腔黏膜的等效损伤模型 被引量:6
14
作者 何儒雅 刘芸伶 +1 位作者 聂敏海 刘旭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48-1855,共8页
背景:口腔黏膜的完整性和功能性对于隔绝外界刺激和抵御致病微生物的入侵有着极其重要的生物学意义。近年来,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已然成为机体软组织损伤再生与修复领域中的两大研究热点。目的:探讨富自体浓缩生长... 背景:口腔黏膜的完整性和功能性对于隔绝外界刺激和抵御致病微生物的入侵有着极其重要的生物学意义。近年来,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已然成为机体软组织损伤再生与修复领域中的两大研究热点。目的:探讨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复合纤维蛋白膜对于口腔黏膜等效损伤的修复价值。方法:分别制备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纤维蛋白膜与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纤维蛋白膜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复合纤维蛋白膜。将人牙龈成纤维细胞与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分别接种于两种纤维蛋白膜上,组织形态学染色观察细胞增殖量。将24只BALB/c-裸鼠随机分为4组,A组为正常对照,B、C、D组在背部制作处于肌层之上的创面,C组在背部创面上覆盖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纤维蛋白膜,D组在背部创面上覆盖复合纤维蛋白膜,术后第3周末,通过组织形态学、免疫学评价各组创面的修复效果,生物力学检测各组修复组织的抗拉伸能力。结果与结论:①苏木精-伊红、SP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人牙龈成纤维细胞与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在两种纤维蛋白膜上生长良好,其中复合纤维蛋白膜上的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纤维蛋白膜;②苏木精-伊红与Masson染色显示,B组表皮层基本愈合,棘细胞层厚度减低,胶原纤维量少且排列不连续;C组角细胞层、棘细胞层、基底细胞层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厚,上皮钉突减少,胶原纤维粗大密集,包绕新生血管;D组表现与C组相似,但胶原纤维、成纤维细胞及新生血管数目明显增加;③修复组织拉应力峰值大小顺序为:A组>D组>C组>B组(P<0.05);④结果表明,相较于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纤维蛋白膜,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复合纤维蛋白膜不仅可促进人牙龈成纤维细胞与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的附着增殖,而且可促进口腔黏膜等效损伤愈合,增加损伤局部的胶原纤维含量及抗拉伸强度,表现出更佳的修复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口腔黏膜等效损伤 纤维蛋白膜 活性蛋白多肽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浓缩生长因子在复发性口腔溃疡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15
作者 李文龙 黄白兰 +1 位作者 谢尔婷 李晓宇 《医药前沿》 2023年第7期37-40,共4页
目的:分析液态浓缩生长因子(CGF)在复发性口腔溃疡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6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涂... 目的:分析液态浓缩生长因子(CGF)在复发性口腔溃疡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6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涂抹溃疡面,观察组给予液态浓缩生长因子注射溃疡处治疗,两组均治疗7 d。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记录治疗前后溃疡面积及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治疗后1、3和6个月,随访观察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疼痛消失、溃疡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溃疡面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发生恶心、呕吐、黏膜水肿等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态浓缩生长因子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能缓解疼痛及促进溃疡愈合,临床效果明确,考虑到其制备简单易行,生物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浓缩生长因子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复发性口腔溃疡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代全长链重组凝血因子Ⅷ预防治疗中间型重型血友病A患儿疗效和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7
16
作者 周荣富 李倩 +5 位作者 欧阳建 袁燕慧 周敏 徐勇 李萍 陈兵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评估第三代全长链重组凝血因子Ⅷ(f LFⅧ)预防治疗中间型、重型血友病A患儿的年出血次数、关节年出血次数和安全性。方法 2014-11-01—2016-11-30采用单中心、前瞻、非随机、自身对照比较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血液科应用f LF... 目的评估第三代全长链重组凝血因子Ⅷ(f LFⅧ)预防治疗中间型、重型血友病A患儿的年出血次数、关节年出血次数和安全性。方法 2014-11-01—2016-11-30采用单中心、前瞻、非随机、自身对照比较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血液科应用f LFⅧ进行大剂量预防治疗1年后的中间型、重型血友病A患儿年出血次数、关节年出血次数、凝血因子Ⅷ(FⅧ)抑制物的改变及药物副反应。结果 15例患儿均为男性,年龄中位数15岁(5~18岁),所有患儿FⅧ活性(FⅧ∶C)<2.2%,其中,重型血友病A 8例。应用f LFⅧ20~40 U/kg、每周2~3次进行大剂量预防治疗1年,年出血次数由(27.60±13.67)次降为(2.57±1.36)次(P<0.001),减少了90.7%;关节年出血次数由(11.13±8.81)次降为(0.93±1.10)次(P<0.001),减少了91.6%。7例经大剂量预防治疗达到关节年出血0次。不同程度的年出血次数均下降,其中重度年出血次数下降为0次。所有患儿在进行大剂量预防治疗1年间未发生药物相关副反应或严重不良反应,FⅧ抑制物滴度检测有3例0.1 BU/m L,其余未检出。结论应用f LFⅧ进行大剂量预防治疗可有效降低中间型、重型血友病A患儿年出血次数和关节年出血次数,安全、无副反应,无抑制物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A 预防治疗 重组凝血因子 百因止
原文传递
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制备工艺中纳米膜的选择 被引量:1
17
作者 寇鹏 杨金亮 +5 位作者 梁洪 李德款 李成 伍立恒 姜晓 雷韬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96-200,共5页
目的选择适用于重组人凝血因子Ⅷ(recombinant human coagulation factorⅧ,rh FⅧ)制备工艺中的纳米膜。方法将rh FⅧ收获液Ⅰ(含吐温80)和收获液Ⅱ(不含吐温80)经4种不同型号的滤器(Duropore~、Kleenpak~、Minisart~、Virosart~... 目的选择适用于重组人凝血因子Ⅷ(recombinant human coagulation factorⅧ,rh FⅧ)制备工艺中的纳米膜。方法将rh FⅧ收获液Ⅰ(含吐温80)和收获液Ⅱ(不含吐温80)经4种不同型号的滤器(Duropore~、Kleenpak~、Minisart~、Virosart~max)进行预过滤,检测样品活性回收率及蛋白回收率。用不同厂家的20 nm孔径纳米膜(Nano1~Nano7)对预过滤样品进行过滤,检测样品的活性回收率、蛋白回收率及过滤通量。以粒径约20 nm的细小病毒(minute virus of mice,MVM)作为指示病毒,对筛选出的纳米膜进行病毒去除验证。结果确定最佳预过滤膜为minisart~,收获液Ⅰ和收获液Ⅱ的活性收获率分别为87.9%和99.1%,蛋白回收率分别为97.3%和98.2%。确定收获液Ⅰ的最佳过滤纳米膜为Nano6,样品活性回收率为100%,蛋白回收率为92.6%,过滤通量为16.44 L/(m2·h);收获液Ⅱ的最佳纳米膜为Nano7,样品活性回收率为98%,蛋白回收率为86%,过滤通量为26.54 L/(m2·h)。Nano6和Nano7的病毒去除验证均合格。结论筛选的纳米膜可用于rh FⅧ的产业化生产工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凝血因子 纳米膜 活性回收率 蛋白回收率 过滤通量
原文传递
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小剂量短疗程次级预防性治疗中重度血友病A患儿关节出血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丹 徐鸣 +1 位作者 张娴 蒋永梅 《华西医学》 CAS 2011年第8期1136-1138,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制剂小剂量短程预防性输注能否有效减少中重度血友病A患儿关节出血问题。方法对2008年11月-2009年4月期间就诊的13例年龄3~11岁的中重度血友病A患儿,均在为期2个月内接受重组人凝血因子Ⅷ2次/周、间隔3d、每次... 目的探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制剂小剂量短程预防性输注能否有效减少中重度血友病A患儿关节出血问题。方法对2008年11月-2009年4月期间就诊的13例年龄3~11岁的中重度血友病A患儿,均在为期2个月内接受重组人凝血因子Ⅷ2次/周、间隔3d、每次7.5~10.0U/kg的静脉预防性输注,记录治疗前2个月与治疗2个月时关节出血次数,以及同一关节反复发生出血的情况。结果治疗前关节出血的发生次数为(3.77±2.13)次,治疗后关节出血的发生次数为(0.46±0.87)次,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靶关节出血的发生率为35.7%,治疗后靶关节出血的发生率为0.0%,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儿治疗成本约510~680元/(kg.2个月)。结论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制剂小剂量短疗程预防性输注能有效减少中重度血友病A患儿关节出血次数,同时可有效减少靶关节出血的发生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关节的功能。治疗费用相对可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凝血因子制剂 次级预防性治疗 血友病A 关节出血 患儿
原文传递
我国血液制品中人细小病毒B19污染情况及基因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瑜 耿彦生 +4 位作者 王菁舟 张勇朝 赵晨燕 孟淑芳 李德富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31-1034,共4页
目的分析我国血液制品凝血因子Ⅷ及原料血浆中人B19病毒污染情况及B19病毒的基因型。方法以B19病毒VP1/VP2区引物采用套式PCR法分别检测16批凝血因子Ⅷ成品及10批混合原料血浆中B19病毒的污染情况,并对阳性样品中B19病毒DNA的NS1-VPl... 目的分析我国血液制品凝血因子Ⅷ及原料血浆中人B19病毒污染情况及B19病毒的基因型。方法以B19病毒VP1/VP2区引物采用套式PCR法分别检测16批凝血因子Ⅷ成品及10批混合原料血浆中B19病毒的污染情况,并对阳性样品中B19病毒DNA的NS1-VPlu区进行测序和基因型分析。结果16批凝血因子Ⅷ中B19病毒DNA阳性率为75%(12/16),10批混合原料血浆中B19病毒DNA阳性率为100%(10/10)。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所有B19阳性样品中的病毒序列高度保守,同源性为98.3%~100%,且均为基因型Ⅰ型。结论我国凝血因子Ⅷ及原料血浆中B19病毒Ⅰ型污染率高,病毒核苷酸具有较高的保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细小病毒B19 凝血因子 混合原料血浆 基因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