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术后多维度管理治疗急性脊柱损伤的效果
1
作者 曹华佗 赵毅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5年第2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术后多维度管理治疗急性脊柱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就诊的78例急性脊柱损伤患者,按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A组、B组、C组,每组26例。A组采用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B... 目的探讨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术后多维度管理治疗急性脊柱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就诊的78例急性脊柱损伤患者,按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A组、B组、C组,每组26例。A组采用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B组采用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C组在B组基础上实施术后多维度管理治疗。比较三组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B组的治疗优良率无明显差异(P>0.05);C组的治疗优良率为100.00%,高于A组的80.77%、B组的84.62%(P<0.05)。术后,A组、B组的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C组的Cobb角小于A组、B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大于A组、B组(P<0.05)。术后,A组、B组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C组的ODI评分低于A组、B组(P<0.05)。A组、B组的治疗满意度无明显差异(P>0.05);C组的治疗满意度为96.15%,高于A组的73.08%、B组的76.92%(P<0.05)。结论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术后多维度管理治疗急性脊柱损伤患者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椎体形态和椎体功能,提高治疗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多维度管理 急性脊柱损伤 椎体形态 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辅助后路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
2
作者 任喜颂 杜娟 时艳华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3期1859-1865,共7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后路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8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后路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8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行后路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观察组患者行3D打印技术辅助后路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手术优良率、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椎体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椎体功能[日本骨科协会评估量表(JOA)]、围手术期应激激素[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去甲肾上腺素(NE)]和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置钉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X线透视次数分别为(86.85±12.37)min、(4.29±1.02)min、(91.75±16.29)m L、(13.24±4.07)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05.34±20.83)min、(14.26±2.15)min、(127.56±29.63)mL、(18.64±5.12)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VAS评分及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及3 d,观察组患者的COR、ACTH及NE分别为(734.27±53.21)nmol/L及(586.34±45.66)nmol/L、(20.41±2.14)pmol/L及(14.26±1.43)pmol/L、(562.37±32.15)ng/L及(410.37±29.41)n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87.26±68.44)nmol/L及(705.69±50.12)nmol/L、(25.63±2.37)pmol/L及(17.85±1.62)pmol/L、(779.82±40.16)ng/L及(568.94±30.25)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辅助后路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效果明显,可增强腰椎功能,减轻疼痛,缓解应激,且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后路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 胸腰段椎体骨折 功能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终板下植骨复位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A3+B2型胸腰椎爆裂骨折 被引量:2
3
作者 孙厚杰 韩建华 +2 位作者 蔡小军 李代君 樊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5357-5363,共7页
背景:植骨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重要环节之一,由于骨折累及椎管或伴脊髓神经损伤、骨折易出血等因素,使微创植骨在胸腰椎爆裂骨折治疗中受到限制。目前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微创治疗仅限于通道下经皮螺钉固定,微创下经皮伤椎植骨少有报道,... 背景:植骨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重要环节之一,由于骨折累及椎管或伴脊髓神经损伤、骨折易出血等因素,使微创植骨在胸腰椎爆裂骨折治疗中受到限制。目前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微创治疗仅限于通道下经皮螺钉固定,微创下经皮伤椎植骨少有报道,经皮终板下精准植骨暂未见报道。目的:探讨经皮终板下植骨支撑复位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治疗A3+B2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6月至2021年12月对90例A3+B2型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分组,根据入院时间分为3组,A组33例行C型臂X射线机透视下经皮穿刺通过椎弓根通道精准放置植骨漏斗,骨折终板下植骨支撑复位,经皮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B组30例行多裂肌间隙入路经椎弓根植骨支撑复位结合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C组27例行体位复位下经皮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治疗。所有患者术后至少随访18个月,对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和疼痛目测类比评分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①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损伤节段和致伤因素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随访中所有患者无神经功能损害,无明显腰背后凸畸形及顽固性腰背部疼痛;③C组手术时间比A、B组少(P<0.05);术中出血量A、C组较B组少(P<0.05);④术前3组椎体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A、B组优于C组;末次随访时A、B组优于C组(P<0.05);3组丢失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比较,A、B组小于C组(P<0.05);⑤术后患者疼痛目测类比评分A、C组优于B组(P<0.05),末次随访时疼痛目测类比评分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⑥C组有1例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内固定松动移位,椎体高度再次丢失伴背痛,经严格卧床6周,椎体高度丢失无加重,疼痛缓解,1年后取出内固定,末次随访高度丢失无加重;A、B组无内固定失败病例;⑦提示经皮终板下植骨支撑复位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治疗A3+B2型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症状轻等优势,伤椎复位及高度维持可以达到和多裂肌间隙入路经椎弓根植骨支撑复位结合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相同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骨折 经皮终板下植骨 支撑复位 椎弓根螺钉 短节段固定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手术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忠爽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5期85-89,共5页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手术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72例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36例,研究组36例.对照组应用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研究组应用短节段椎弓根...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手术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72例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36例,研究组36例.对照组应用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研究组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伤椎前缘高度大于对照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研究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功能维度、症状维度、总健康状况、单项问题、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骨折的治疗当中,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手术治疗的效果理想,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量低的优势,有利于脊柱功能的恢复及重建,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术 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 脊柱骨折 前缘高度
原文传递
经伤椎与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疗效对比
5
作者 毕中普 陈晓磊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4年第4期301-305,共5页
目的 对比分析经伤椎与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8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9例),观察组患者... 目的 对比分析经伤椎与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8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情况、临床疗效以及椎体解剖结构恢复情况、椎体功能与生存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t=0.731、0.722、0.585,P=0.467、0.472、0.560);术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显效45例、有效13例、无效1例,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显效33例、有效23例、无效3例(Z=-2.358,P=0.018);术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椎体后缘高度压缩率及椎管占位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t=10.670、9.967、11.720、7.632,P均<0.001);术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0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18.251、16.833,P均<0.001)。结论 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能更好地矫正脊柱骨折患者椎体解剖结构,促进椎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伤椎 跨伤椎 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 脊柱骨折 椎体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节段与短节段融合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在退变性脊柱侧弯治疗中的对比分析
6
作者 孙健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长节段与短节段融合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在退变性脊柱侧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行后路椎弓... 目的探讨长节段与短节段融合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在退变性脊柱侧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行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对照组行短节段融合,观察组行长节段融合.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影像学参数、疼痛评分、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232.41±28.68)min,长于对照组的(164.85±14.83)min,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中透视次数分别为(554.96±52.41)mL、(156.32±14.82)mL、(6.32±1.15)次,均多于对照组的(449.65±45.84)mL、(123.41±13.35)mL、(4.21±0.83)次,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侧凸Cobb角、矢状面平衡偏移量、冠状位平衡偏移量分别为(18.15±1.63)°、(17.79±1.45)mm、(13.51±1.23)mm,均低于对照组的(22.34±2.49)°、(23.53±2.57)mm、(16.78±1.45)m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ODI评分分别为(1.42±0.24)分、(12.58±1.2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98±0.27)分、(15.39±1.42)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分别为(87.25±5.24)分、(88.26±5.19)分、(88.93±5.25)分、(90.76±4.1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0.62±5.21)分、(81.11±5.09)分、(82.04±5.18)分、(83.63±4.58)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节段与短节段融合在退变性脊柱侧弯中各有价值,短节段融合手术创伤更小,长节段能更好恢复脊椎力线及功能,还需根据临床病情特点慎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弯 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 长节段融合 短节段融合
原文传递
单枚椎间融合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失稳症 被引量:12
7
作者 邵诗泽 付松 +3 位作者 谭远超 侯海涛 刘海军 孙秀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50-853,共4页
目的:评价单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失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3月~2007年8月我院采用单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失稳症患者中资料完整的病例149例,男83例,女66例,年... 目的:评价单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失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3月~2007年8月我院采用单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失稳症患者中资料完整的病例149例,男83例,女66例,年龄32~68岁,平均46.7岁。失稳节段:L3/47例,L4/550例,L5/S192例。采用NaKai评定标准判定术后疗效,观察术后失稳椎体间有无移位,椎弓根螺钉及椎间融合器位置情况;测量术前、术后1周、术后16个月失稳椎间隙高度与上位椎间隙高度的比值。结果:手术时间1.5~3h,平均1.8h;术中出血量200~600ml,平均490ml。并发硬膜囊撕裂5例,神经根牵拉伤4例。随访16个月~6年9个月,平均39个月,术后腰椎序列恢复正常;术后1周失稳椎间隙高度与上位椎间隙高度的比值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6个月与术后1周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6个月时按NaKai标准评定,优115例,良26例,可8例,优良率94.5%;术后16个月时,按Suk标准评定椎间融合率为100%;末次随访时无失稳复发,椎弓根螺钉及椎间融合器均无松动、移位等。结论:单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腰椎失稳症比较可靠的方法,能很好地维持椎间隙的高度和节段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失稳症 短节段 椎间融合器 椎弓根螺钉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脊柱损伤对脊柱形态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牛士贞 牛通 +2 位作者 倪勇 高建文 杨奉庆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8期785-789,共5页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脊柱骨折的效果及对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96例急性脊柱骨折患者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其中联合组...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脊柱骨折的效果及对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96例急性脊柱骨折患者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其中联合组术后给予高压氧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切口长度等一般手术情况,观察手术前后脊柱形态功能,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aican Spinal Injury Assiciation,ASIA)神经功能分级,血清炎症因子,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周、6个月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和Cobb角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6个月的伤椎前缘高度比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Cobb角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联合组的血清IL-6、IL-8、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联合组的ASIA神经功能分级C级2例、D级23例、E级22例,对照组C级7例、D级26例、E级1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联合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Bar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脊柱骨折有利于患者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对于早期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节段 椎弓根钉 高压氧 脊柱骨折 神经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 被引量:9
9
作者 李佳 欧云生 +4 位作者 权正学 蒋电明 安洪 唐可 沈昌焕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6月至2009年2月对37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同时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所有患者术前、术后、随... 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6月至2009年2月对37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同时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所有患者术前、术后、随访均行X线检查,测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值、Cobb’s角,术前CT和术中3D-CT测量椎管骨折块占位比。观察术后并发症和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随访6个月至30个月,平均16.5±7.8个月。伤椎均顺利完成椎弓根螺钉植入,螺钉位置及稳定性良好。无切口感染,无脊髓神经症状加重,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现象。伤椎前缘高度恢复满意,术后、末次随访(87.13±8.36)%、(85.91±9.42)%均较术前(47.78±13.56)%明显恢复(P<0.05)。伤椎Cobb’s角术后、末次随访(6.74±4.78)°(、7.45±5.04)°均较术前(28.96±5.48)°减少(P<0,05)。术中3D-CT测量椎管内骨块占位比为(7.38±2.11)%较术前(35.23±18.63)%减少(P<0.05)。脊髓神经功能较术前均有1级至2级的恢复。结论: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可增加骨折固定稳定性,有效恢复和维持伤椎高度,矫正后凸畸形,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骨折 短节段固定 椎弓根螺钉 伤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伤椎置钉与不置钉的术后骨折愈合、创伤程度、神经功能恢复的评估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杜增峰 朱强 +3 位作者 马晓磊 贺耀耀 马志远 薛春堂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0期2420-2423,共4页
目的:研究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伤椎置钉与不置钉的术后骨折愈合、创伤程度、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伤椎置钉与否分为置钉组(A组)和不置钉组(B组)... 目的:研究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伤椎置钉与不置钉的术后骨折愈合、创伤程度、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伤椎置钉与否分为置钉组(A组)和不置钉组(B组),随访骨折愈合情况并测量伤椎前缘高度、Cobb’s角,术后3d时测定血清中pNF-H、HSP70、NSE、S100β、GFAP、IL-1β、IL-6、IL-8、IL-10、TNF-α、MPO的含量。结果:两组术后1周、半年、1年时的伤椎前缘高度显著高于手术前、Cobb’s角显著低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半年、1年时的伤椎前缘高度显著低于手术后1周、Cobb’s角显著高于手术前1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后半年、手术后1年时的伤椎前缘高度显著高于B组、Cobb’s角显著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d时,两组血清中pNF-H、HSP70、NSE、S100β、GFAP、IL-1β、IL-6、IL-8、IL-10、TNF-α、MPO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时进行伤椎置钉能够减少椎体高度以及后凸畸形矫正的丢失、改善远期脊髓神经功能且不增加手术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 伤椎置钉 脊髓损伤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段脊柱骨折内固定:经伤椎与跨伤椎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的应用 被引量:40
11
作者 王金宁 宋达炜 +7 位作者 乔渝森 杨炎 邹俊 张林林 耿德春 杨惠林 吴贵忠 倪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8期4479-4484,共6页
背景:目前临床上对后路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骨折的随访数据有限,且是否应进行伤椎置钉尚存在一定的争议。目的:探究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经伤椎置钉与跨伤椎固定修复胸腰段骨折的短期疗效。方法:纳入使用经皮椎弓... 背景:目前临床上对后路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骨折的随访数据有限,且是否应进行伤椎置钉尚存在一定的争议。目的:探究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经伤椎置钉与跨伤椎固定修复胸腰段骨折的短期疗效。方法:纳入使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胸腰段骨折患者27例,随机将患者分为经伤椎置钉组和跨伤椎固定组。所有治疗均已取得患者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使用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使用骨折椎体前缘相对高度,矢状面后凸Cobb角度评估骨折椎体复位情况。结果与结论:①所有纳入随访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经伤椎置钉组随访8-20个月,跨伤椎置钉组随访5-17个月,均未出现内固定断裂、伤椎高度丢失等并发症;②2组患者术后的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术前明显好转(P < 0.05),组间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2 组患者术后骨折椎体前缘相对高度及矢状面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好转,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组间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提示随访期间使用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修复胸腰段骨折能够取得满意疗效,而经伤椎置钉和跨节段固定并未表现出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骨折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 短节段脊柱骨折内固定 经伤椎置钉 跨伤椎固定 椎体前缘相对高度 COBB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A3型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晓冬 王素伟 +3 位作者 阴洪 黄卫 肖红卫 黄盛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4-449,共6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和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A3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胸腰段脊柱骨折35例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没有神经症状,AO分型为A3型骨折。其中观察组18例患者,均行短节段联合伤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目的比较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和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A3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胸腰段脊柱骨折35例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没有神经症状,AO分型为A3型骨折。其中观察组18例患者,均行短节段联合伤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照组17例患者,均行开放式短节段联合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通过VAS疼痛评分、总体满意度评价、影像学随访(VBI评分、VBA评分、Cobb角)来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53±10)min,对照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90±9)min(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56±17)ml,对照组术中出血量(331±149)ml(P<0.001)。观察组在术后7 d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术后随访VBI评分、VBA评分和Cobb角在两组中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短节段联合伤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是治疗胸腰段A3型脊柱骨折的优先选择之一,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手术时间短等主要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骨折 短节段固定 A3型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非相邻型多节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张吉红 王晓娟 +4 位作者 党红胜 吴五洲 王波 崔操 邹海兵 《西部医学》 2017年第1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非相邻型多节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非相邻型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10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治疗组给予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结...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非相邻型多节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非相邻型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10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治疗组给予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在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明显增加,而Cobb角明显减少,与术前对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组的伤椎前缘高度与Cobb角单优于照组,差异在统计学上均有意义(P<0.05)。两组术后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有一定程度的恢复(P<0.05),临床治疗效果上,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JOA评分无明显差异,术后JOA评分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非相邻型多节段脊柱骨折临床效果明显且具有更加微创安全的特点,还可促进神经功能与腰椎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 非相邻型多节段脊柱骨折 并发症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0
14
作者 任龙龙 张军武 +3 位作者 马永刚 高智 李天清 王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17期1670-1673,共4页
目的评价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60)行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观察组(n=60)行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植... 目的评价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60)行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观察组(n=60)行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VAS评分、JOA评分,以及随访12个月的椎体压缩程度及矢状面Cobb角矫正度丢失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VAS评分、JO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观察组随访12月的椎体压缩程度及矢状面Cobb角矫正度丢失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疗效显著,且术后伤椎椎体高度保持和减少术后矢状面Cobb角丢失方面的远期疗效优于跨伤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脊椎骨折 内固定术 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 植骨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内固定术式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中期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从明 徐宏光 +2 位作者 王弘 张涛 张书丰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324-326,336,共4页
目的:比较长节段跨伤椎内固定和短节段伤椎置钉内固定术两种手术方案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病人62例,按手术节段数分为长节段内固定和短节段内固定... 目的:比较长节段跨伤椎内固定和短节段伤椎置钉内固定术两种手术方案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病人62例,按手术节段数分为长节段内固定和短节段内固定两组,以下简称A组和B组。A组行长节段跨伤椎8钉内固定;B组行经伤椎置钉联合上、下邻椎三椎6钉内固定。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术后6月和1年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恢复佳。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和椎体压缩率恢复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患者随访影像学参数伤椎前缘高度、椎体压缩率和脊柱后凸Cobb角的矫正有所丢失(P〈0.05);短节段内固定组矫正丢失大于长节段组(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内固定方案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疗效均可靠。长节段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高于短节段组,但在随访期间脊柱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和椎体压缩率矫正丢失方面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骨折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长节段 短节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不同伤椎置钉方案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俊 房小文 +1 位作者 徐怡良 王伟 《颈腰痛杂志》 2019年第4期473-476,共4页
目的 探讨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伤椎置钉与否以及置钉长度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自2012年4月-2016年4月,纳入9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A组27例,伤椎不置钉处理;B组35例... 目的 探讨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伤椎置钉与否以及置钉长度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自2012年4月-2016年4月,纳入9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A组27例,伤椎不置钉处理;B组35例,伤椎置入短钉;C组30例,伤椎置入长钉。三组均予以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年以上,对三组的疗效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三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较好的恢复,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和后凸Cobb角均得到良好矫正,但A、B组均显著优于C组(P<0.05);术后2年时,两项指标均有一定的矫正度丢失率,A组显著大于B、C两组(P<0.05)。三组术后的椎管面积均有所改善,A、B两组改善率显著大于C组(P<0.05)。术后随访期间,A组内固定失败总发生率为14.81%,显著高于B组5.72%和C组的3.33%(P<0.05)。结论经伤椎置钉可显著降低矫正度丢失率和内固定失败率;但伤椎置入长钉时,其矫正效果和椎管面积恢复效果均差于短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椎弓根钉棒 伤椎置钉 短节段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节段与长节段椎弓根螺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杜科伟 李自强 +4 位作者 姚斌 姚毅勇 刘嘉 陆国强 陈维华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中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与长节段椎弓根螺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7月~2015年5月收治的中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56例的临床治疗资料,其中男性20例,女性36例;年龄55~70岁(平均62.7... 目的对比观察中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与长节段椎弓根螺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7月~2015年5月收治的中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56例的临床治疗资料,其中男性20例,女性36例;年龄55~70岁(平均62.7岁)。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组(26例)和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个月、18个月伤椎前缘压缩变化和术后3个月、18个月Cobb角变化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2~24月,平均18月。所有患者术后随访均未出现感染和内固定失效。手术前两组患者在伤椎前缘压缩和Cobb角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差异(>0.05)。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比较,均小于长节段椎弓根螺钉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0.05);在术后3个月、18个月伤椎前缘压缩和术后Cobb角变化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差异(>0.05)。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组和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组修复中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均能够有效恢复椎体前缘高度,能够有效改善椎体后凸畸形,但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组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量,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可优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腰椎骨折 短节段 长节段 椎弓根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行减压后长节段固定与短节段固定融合术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华磊 汤立新 +2 位作者 赵玉果 叶向阳 程省 《颈腰痛杂志》 2018年第1期95-98,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DS)患者行减压后长节段或短节段固定融合术的疗效。方法根据不同融合节段将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的89例DS患者分为长节段组与短节段组,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 目的比较分析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DS)患者行减压后长节段或短节段固定融合术的疗效。方法根据不同融合节段将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的89例DS患者分为长节段组与短节段组,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侧凸Cobb角变化。结果长节段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融合节段、住院时间均显著长于短节段组(P<0.05);长节段组末次随访时VAS评分(2.13±0.64)分,显著高于短节段组的(1.12±0.57)分(P<0.05),ODI评分(8.07±1.04)分,显著低于短节段组的(14.26±1.68)分(P<0.05);长节段组末次随访时侧凸Cobb角及其矫正率均显著优于短节段组(P<0.05)。结论长节段、短节段融合治疗DS各有优劣,前者在改善侧凸Cobb角及脊柱功能上有明显优势,后者创伤更小,并发症更少,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凸 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融合术 长节段固定 短节段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与经皮短节段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6
19
作者 伏治国 施耀华 +5 位作者 陈俭波 高俊 翟羽 盛永华 张曦 董启榕 《临床骨科杂志》 2020年第2期165-170,共6页
目的分析开放与经皮短节段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4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短节段椎弓根固定治疗:18例开放复位跨伤椎固定(OPSF-4钉组),42例开放复位附加伤椎固定(OPSF-6钉组),21例经皮跨伤椎固定(PPSF-4钉组)... 目的分析开放与经皮短节段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4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短节段椎弓根固定治疗:18例开放复位跨伤椎固定(OPSF-4钉组),42例开放复位附加伤椎固定(OPSF-6钉组),21例经皮跨伤椎固定(PPSF-4钉组),13例经皮附加伤椎固定(PPSF-6钉组)。分析并比较4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当天疼痛VAS评分以及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柱高度、后凸角、矢状位Cobb角。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32个月。术中出血量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PSF-4钉组、PPSF-6钉组均少于OPSF-4钉组、OPSF-6钉组(P<0.05)。术后引流量OPSF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5),PPSF两组术后无引流。手术时间和术后当天VAS评分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和末次随访时,伤椎前柱高度比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SF-6钉组大于其余3组(P<0.05);其余3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矢状位Cobb角、伤椎后凸角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节段椎弓根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OPSF-6钉能更好地矫正伤椎的高度,经皮固定的失血量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经皮椎弓根固定 开放复位椎弓根固定 短节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骨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折35例 被引量:7
20
作者 贾子超 姜哓文 +4 位作者 陈光 康立星 张振涛 孙建亭 康斌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714-718,共5页
目的:观察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人工骨粉骨椎体成形术治疗新鲜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收集新鲜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 目的:观察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人工骨粉骨椎体成形术治疗新鲜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收集新鲜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人工骨粉骨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脊柱后凸Cobb角[(2.81±1.25)°vs(22.08±2.94)]、伤椎前缘压缩率[(5.72±2.50)%vs (7.94±3.10)%]、伤椎后缘压缩率[(2.72±1.90)%vs (4.61±2.08)%]以及VAS评分[(2.20±0.57) vs (3.94±0.65)]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半年后Frankel脊髓损伤功能提高III级(5例)、Ⅱ级(16例)的例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是0、8例, P<0.05)。结论: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人工骨粉骨椎体成形术治疗新鲜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高度恢复良好、脊柱后凸畸形纠正快、疼痛少、神经功能恢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 人工骨粉 骨椎体成形术 椎体压缩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