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rategy of dealing with left subclavian artery in total arch replacement combined with stented elephant trunk implantation for 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
1
作者 崔勇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1年第3期176-177,共2页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s of ligating left subclavian artery ( LSA ) in total arch peplacement and stented elephant trunk implantation for 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 patients with difficulty in exp...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s of ligating left subclavian artery ( LSA ) in total arch peplacement and stented elephant trunk implantation for 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 patients with difficulty in exposing the LSA. Methods Total arch replacement and stented elephant trunk implantation were performed on 79 consecu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ft LSA Strategy of dealing with left subclavian artery in total arch replacement combined with stented elephant trunk implantation for 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 ty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加支架象鼻术治疗复杂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被引量:12
2
作者 贡鸣 张宏家 +5 位作者 王晓龙 刘愚勇 郑铁 李海洋 刘欧 孙立忠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506-508,共3页
目的:总结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加支架象鼻术治疗复杂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5例男性复杂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 目的:总结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加支架象鼻术治疗复杂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5例男性复杂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加直视下支架象鼻手术。平均年龄(48.4±10.5)岁,合并高血压5例,急性夹层2例,慢性夹层3例,胸降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后Ⅰ型内漏2例。合并风湿性心脏病1例,合并糖尿病1例。结果:5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于全麻下行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加直视下支架象鼻术。同期手术包括1例主动脉瓣及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51.8±29.2)min,心肌阻断时间平均(76.0±34.39)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平均(21.2±8.0)min。住院时间平均(19.8±6.2)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9.0±2.7)d,ICU时间平均(1.4±0.5)d。5例患者均无截瘫、脑梗死,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复查夹层破口均封闭良好,未见残余漏。结论: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加直视下支架象鼻手术对复杂型Stanford B型夹层,是有效的外科治疗手段。近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 支架象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分支术支架人工血管在孙氏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曲政 孙立忠 +7 位作者 郑军 刘永民 朱俊明 白涛 薛金熔 刘宁宁 李建荣 潘旭东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470-474,共5页
目的:探讨在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中,单分支术中支架血管是否与传统支架血管具有同等临床疗效及其技术简化作用。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安贞医院收治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按照入选、排除标准和知情同意原则,分为应用单分... 目的:探讨在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中,单分支术中支架血管是否与传统支架血管具有同等临床疗效及其技术简化作用。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安贞医院收治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按照入选、排除标准和知情同意原则,分为应用单分支术中支架人工血管的A组和应用传统术中支架血管的B组,分别行孙氏手术。结果:入组病例共63例,A组13例和B组50例,两组病死率(7.7%vs.6.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时间、CPB时间、心脏阻断时间、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时间、ICU时间、呼吸机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漏发生率、支架打折率和支架段假腔闭合率等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支架移位病例。结论:应用单分支术中支架人工血管,在降低孙氏手术的手术难度的同时,达到了与传统术中支架血管同等的临床疗效,证明应用单分支术中支架人工血管的孙氏手术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主动脉夹层 孙氏手术 支架人工血管 “象鼻”手术 左锁骨下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象鼻置入联合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转流术治疗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累及远端主动脉弓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6
4
作者 齐瑞东 朱俊明 +9 位作者 陈雷 里程楠 乔志钰 程力剑 葛翼鹏 胡海鸥 夏瑀 邢晓燕 郑铁 孙立忠 《中国医药》 2018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总结支架象鼻置入联合左锁骨下动脉(LSCA)-左颈总动脉(LCCA)转流术治疗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累及远端主动脉弓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5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接受支架象鼻置入联合LS... 目的总结支架象鼻置入联合左锁骨下动脉(LSCA)-左颈总动脉(LCCA)转流术治疗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累及远端主动脉弓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5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接受支架象鼻置入联合LSCA-LCCA转流术治疗的27例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累及远端主动脉弓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无手术死亡。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29±31)min(85~193 min),平均心肌阻断时间(58±33)min(24~147 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25±6)min(14~41 min)。25例患者呼吸机辅助时间≤24 1h。平均随访时间(32±12)个月(18~66个月)。同期手术包括主动脉瓣替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左椎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弓-LCCA转流术3例。随访期间1例患者死亡,1例患者行胸腹主动脉替换术,痊愈出院。CT结果显示支架象鼻远端假腔闭合率为88.9%(24/27)。结论应用支架象鼻置入联合LSCA-LCCA转流术治疗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累及远端主动脉弓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支架象鼻 左锁骨下动脉转流术 远端主动脉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转流术联合支架象鼻治疗慢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累及远端弓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6
5
作者 里程楠 朱俊明 +5 位作者 齐瑞东 杨祎 于海 邢晓燕 刘永民 孙立忠 《中国医药》 2018年第12期1818-1821,共4页
目的回顾性总结采用左锁骨下动脉(LSCA)-左颈总动脉(LCCA)转流术联合支架象鼻植入治疗慢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累及远端主动脉弓的临床经验。方法 2011年1月至2015年9月,26例慢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累及远端主动脉弓患者在首都... 目的回顾性总结采用左锁骨下动脉(LSCA)-左颈总动脉(LCCA)转流术联合支架象鼻植入治疗慢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累及远端主动脉弓的临床经验。方法 2011年1月至2015年9月,26例慢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累及远端主动脉弓患者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中心接受支架象鼻植入联合LSCA-LCCA转流术,对此部分患者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1例、女5例,平均年龄(48±10)岁。结果 26例患者中院内死亡2例(7. 7%)。同期手术包括Bentall+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二尖瓣置换术+三尖瓣成形术1例,二尖瓣成形术1例。3例患者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超过24 h,平均呼吸机辅助时间和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分别为(18±8)、(40±27)h。随访期间,1例患者于术后21个月死亡,死亡原因不明。随访期间1例患者行胸腹主动脉替换。结论应用支架象鼻植入术联合LSCA-LCCA转流术治疗慢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累及远端弓,避免了介入治疗的相关并发症,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支架象鼻 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转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nford B型复杂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支架象鼻术与分站式杂交手术应用比较及评价
6
作者 程良昊 王志维 +2 位作者 吴智勇 吴红兵 胡小平 《临床外科杂志》 2015年第8期588-590,共3页
目的对支架象鼻术和分站式杂交术治疗StanfordB型复杂型主动脉夹层进行比较分析。方法StanfordB型复杂型主动脉夹层患者79例,其中采用支架象鼻术37例为A组,分站式杂交术42例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监护及治疗情况。结果两组... 目的对支架象鼻术和分站式杂交术治疗StanfordB型复杂型主动脉夹层进行比较分析。方法StanfordB型复杂型主动脉夹层患者79例,其中采用支架象鼻术37例为A组,分站式杂交术42例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监护及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胸腔积液、肺不张、ICU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2.4%、2.4%、2.4%和7.1%,A组分别为16.2%、18.9%、18.9%和2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滞留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1.7±4.3)h、(59.4±21.8)h和(18.1±5.5)d;A组患者分别为(15.5±6.9)h、(93.1±29.2)h和(24.6±6.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用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站式杂交术可以作为治疗部分复杂型的StanfordB型夹层优先选择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支架象鼻术 分站式杂交术 锚定区 左锁骨下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弓远端病变患者以支架象鼻术联合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转流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7
作者 杨龙 《中国医学工程》 2021年第7期82-84,共3页
目的探析主动脉弓远端病变患者以支架象鼻术联合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转流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30例主动脉弓远端病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0例患者均于我院接受支架象鼻... 目的探析主动脉弓远端病变患者以支架象鼻术联合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转流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30例主动脉弓远端病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0例患者均于我院接受支架象鼻术联合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转流术治疗。对患者术中与术后情况进行观察,并进行为期10~40个月的随访,了解患者出院后情况。结果 30例患者体外循环时间(145.23±22.84)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5.97±19.61) 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65.37±25.46) min。在治疗过程中,30例患者均无院内死亡情况发生。患者呼吸机辅助时间为(22.39±4.83) h,ICU观察时间为(44.25±12.21) h。术后,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超过24 h的患者共有4例,30例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均已痊愈出院,随访结果显示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内脏缺血与缺血性脊髓损伤等不良情况发生。结论主动脉弓远端病变患者行支架象鼻术联合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转流术治疗,在手术过程中可对封闭主动脉弓远端病变、主动脉近端病变进行同期处理,确保患者获得预期疗效,降低患者院内病死率,并促进预后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远端病变 支架象鼻术 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转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视支架象鼻手术治疗右位主动脉弓合并Kommerell憩室的疗效分析
8
作者 钟永亮 唐兵 +6 位作者 陈苏伟 葛翼鹏 胡海瓯 乔志钰 里程楠 刘永民 朱俊明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20-1026,共7页
目的 总结直视支架象鼻手术治疗右位主动脉弓(right-sided aortic arch,RAA)合并Kommerell憩室(Kommerell's diverticulum,KD)的临床经验及早中期结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3年4月—2020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 目的 总结直视支架象鼻手术治疗右位主动脉弓(right-sided aortic arch,RAA)合并Kommerell憩室(Kommerell's diverticulum,KD)的临床经验及早中期结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3年4月—2020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外科接受直视支架象鼻手术治疗RAA合并KD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胸骨正中切口、中低温停循环联合选择性脑灌注下手术。结果 共纳入8例患者,其中男7例、女1例,年龄(51.88±9.61)岁。所有患者术前均合并KD动脉瘤及迷走左锁骨下动脉,其中同时合并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1例、主动脉弓假性动脉瘤1例、急性B型主动脉壁内血肿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例。术中均重建左锁骨下动脉;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全组平均手术时间(6.25±1.16)h,体外循环时间(157.75±40.0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7.75±33.10)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28.50±5.55)min。全组无术中死亡病例。术后早期死亡1例。术后随访(3.58±2.08)年,随访率100.00%。随访期间无死亡。1例随访发现近端吻合口漏持续存在,随访期间无主动脉扩张及气管、食管压迫症状,未行再干预。其余患者主动脉重塑良好、KD瘤腔完全血栓化,无主动脉事件及气管、食管压迫症状。结论 对于合适的RAA合并KD患者,直视支架象鼻手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案,并可获得满意的早中期临床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视支架象鼻手术 右位主动脉弓 Kommerell憩室 迷走左锁骨下动脉 主动脉瘤
原文传递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孙氏手术中左颈总动脉联合股动脉插管的应用效果及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9
作者 王元博 冯俊波 +6 位作者 胡运涛 董文鹏 彭鹏 李俊涛 刘健良 葛圣林 林敏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4年第8期538-545,共8页
目的:探讨左颈总动脉联合股动脉插管方式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孙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孙氏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22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急性... 目的:探讨左颈总动脉联合股动脉插管方式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孙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孙氏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22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32例,其中男94例、女38例,年龄26~79(52.9±12.1)岁。患者均行孙氏手术即主动脉根部重建(置换)+升主动脉置换+全主动脉弓人工血管置换并象鼻支架置入术,按照术中插管方式分为2组:82例采用左颈总动脉联合股动脉插管者为观察组,其中男58例、女24例,年龄29~79(52.8±12.4)岁;50例术中采用腋动脉联合股动脉插管者为对照组,其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26~75(53.2±11.5)岁。观察指标:(1)比较2组患者基线资料;(2)对比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3)按照患者出院情况分为正常出院组和早期死亡组,对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围手术期观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P<0.10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患者孙氏手术后早期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1)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合并症发生率、中重度主瓣反流、肌酐、弓部受累情况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观察组的总手术时间、建立体外循环时间、停循环时间、术后麻醉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留观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一次乳酸值分别为(499.9±74.4)min、93.0(80.8,113.5)min、26.0(25.0,31.0)min、3.6(2.3,6.3)h、22.5(14.0,57.3)h、3(2,6)d、16(13,21)d、2.9(1.9,4.7)mmol/L,均少于对照组的(570.8±94.6)min、109.0(95.8,130.0)min、38.0(27.8,52.0)min、6.0(4.3,11.8)h、75.5(24.0,116.3)h、7(5,11)d、22(16,29)d、5.1(2.0,10.0)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主动脉根部处理方式(根部成型术、Wheat术、Bentall术、David术)、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降温时间、复温时间、术后早期死亡例数,以及并发症(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截瘫、气管切开或二次插管、二次开胸止血、多器官功能障碍、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发生率等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正常出院组与早期死亡组的总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停循环时间、术后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气管切开或二次插管、多器官功能障碍、术后第一次乳酸值比较的P值均<0.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术后第一次乳酸值为影响术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6.526、1.195,95%CI:1.151~37.014、1.055~1.354)。结论:术后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术后第一次乳酸值是孙氏手术术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腋动脉联合股动脉插管相比,左颈总动脉联合股动脉插管方式可以作为一种安全的插管策略应用于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夹层孙氏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主动脉夹层 全主动脉弓置换 象鼻支架置入术 左颈总联合股动脉插管 腋动脉联合股动脉插管
原文传递
术中支架象鼻技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海鹏 孙立忠 +3 位作者 朱俊明 刘永民 郑军 马维国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721-724,共4页
目的总结术中支架象鼻技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和经验。方法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24例锚定区小足或左锁骨下动脉受累及合并升主动脉或心脏病变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手术。其中男20例,女... 目的总结术中支架象鼻技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和经验。方法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24例锚定区小足或左锁骨下动脉受累及合并升主动脉或心脏病变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手术。其中男20例,女4例,年龄(50.6±9.8)岁。合并高血压20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例,主动脉根部瘤1例,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主动脉缩窄1例。14例有吸烟史。4例为胸降主动脉覆膜支架术后内漏。结果24例患者均行直视下支架象鼻术,同期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转流5例,主动脉瓣替换+升主动脉成形3例,左锁骨下动脉重建2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1例,升主动脉降主动脉人工血管转流1例。体外循环(163.1±48.6)min,低流量选择性脑灌时间(29.1±12.4)min。无围手术期死亡。二次开胸止血1例;呼吸功能不全气管切开1例;无截瘫及卒中发生。无住院死亡,并发症发生率8.3%(2/24例)。1例失访;随访23例,随防率95.8%(23/24),平均随访24个月,随访期间2例因I型内漏行修补术,1例因支架远端假性动脉瘤行主动脉覆膜支架修复。20例(86.4%)患者支架附近可见血栓形成。结论对锚定区不足或左锁骨下动脉受累及合并升主动脉或心脏病变的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直视下支架象鼻手术是一种有效的外科治疗手段,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远期结果需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支架象鼻术 左锁骨下动脉 锚定区
原文传递
直视支架象鼻手术治疗合并单发左侧椎动脉的BC型主动脉夹层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祎 朱俊明 +4 位作者 葛翼鹏 齐瑞东 里程楠 陈雷 孙立忠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2017年第8期482-485,共4页
目的总结直视支架象鼻手术治疗合并单发左侧椎动脉的Bc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结果。方法2009年2月至2016年9月,共12例合并单发左侧椎动脉的BC型夹层患者,急性7例,慢性5例,在中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下接受直视支架象鼻手术治疗。其中... 目的总结直视支架象鼻手术治疗合并单发左侧椎动脉的Bc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结果。方法2009年2月至2016年9月,共12例合并单发左侧椎动脉的BC型夹层患者,急性7例,慢性5例,在中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下接受直视支架象鼻手术治疗。其中男11例,女1例,年龄(50.9±6.1)岁(42~59岁)。术前下肢缺血2例,肾功能不全1例。结果无手术死亡,1例术后出现永久性声音嘶哑。体外循环(143.1±26.3)min,选择性脑灌注(27.2±11.2)min。术前下肢缺血的2例患者,1例支架释放后改善,1例同期行升主动脉-右股动脉转流后改善。无截瘫\卒中等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随访6~92个月,平均(40.9±30.6)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2例因象鼻支架远端动脉瘤形成而分别接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和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结论直视支架象鼻手术治疗合并单发左侧椎动脉的BC型主动脉夹层可获得满意的中期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直视支架象鼻手术 单发左侧椎动脉
原文传递
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转流术联合支架象鼻术治疗主动脉弓远端病变 被引量:11
12
作者 齐瑞东 朱俊明 +9 位作者 陈雷 里程楠 乔志钰 程力剑 葛翼鹏 胡海鸥 夏瑀 邢晓燕 郑铁 孙立忠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评价支架象鼻术联合左锁骨下动脉(LSCA)-左颈总动脉(LCCA)转流术治疗主动脉弓远端病变的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5年11月我院14例主动脉弓远端病变行支架象鼻植入联合LSCA-LCCA转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男性... 目的评价支架象鼻术联合左锁骨下动脉(LSCA)-左颈总动脉(LCCA)转流术治疗主动脉弓远端病变的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5年11月我院14例主动脉弓远端病变行支架象鼻植入联合LSCA-LCCA转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男性,平均年龄20~69(52±14)岁。术前合并高血压9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5例,陈旧性脑梗死1例。既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例,Bentall术1例,动脉导管结扎术1例,腹主动脉瘤介入1例。结果无院内死亡。同期手术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升主动脉成形术1例。呼吸机辅助时间和住ICU时间分别为(21±7)h、(43±19)h。胸骨哆开再固定1例;以支架象鼻为锚定区,胸降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1例。随访期间,1例患者失访,其余患者无死亡,恢复良好。结论采用支架象鼻术联合LSCA-LCCA转流术治疗主动脉弓远端病变,可同期处理主动脉近端病变和封闭主动脉弓远端病变,获得满意的近中期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远端病变 支架象鼻 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转流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