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凝血和纤溶系统标志物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和小华 康兴发 《中国医药指南》 2025年第1期79-81,共3页
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异常激活与恶性肿瘤患者的疾病进程、扩散风险以及预后息息相关。在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反应监测以及预后评估中,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和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的作用至关重要... 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异常激活与恶性肿瘤患者的疾病进程、扩散风险以及预后息息相关。在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反应监测以及预后评估中,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和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的作用至关重要。TAT水平升高反映机体凝血系统的激活,表明肿瘤侵袭及预后较差;TM参与凝血酶的调节,且直接关系到肿瘤的转移潜力以及患者的生存率;PIC水平的变化反映了纤溶系统的活性,为恶性肿瘤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信息。本文旨在探究TAT、TM以及PIC在恶性肿瘤患者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分析其如何用于肿瘤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 血栓调节蛋白 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vWF、TAT、MCP⁃1和NF⁃kB水平与不同程度病变冠心病的相关性
2
作者 严红梅 吴锐军 +2 位作者 操龙斌 曾令恒 邱欣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5年第1期137-140,共4页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核因子⁃kB(NF⁃kB)水平及与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于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54...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核因子⁃kB(NF⁃kB)水平及与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于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54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154名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以及观察组不同疾病类型、病变程度患者vWF、TAT、MCP⁃1和NF⁃kB水平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vWF、TAT、MCP⁃1、NF⁃kB与病变程度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分析vWF、TAT、MCP⁃1、NF⁃kB诊断中重度病变的效能。结果观察组vWF、TAT、MCP⁃1和NF⁃k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WF、TAT、MCP⁃1和NF⁃kB水平: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WF、TAT、MCP⁃1和NF⁃kB水平:重度>中度>轻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WF、TAT、MCP⁃1、NF⁃kB与病变程度呈正相关(P<0.05)。vWF、TAT、MCP⁃1、NF⁃kB及联合诊断中重度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2、0.908、0.944、0.832和0.700。结论冠心病患者vWF、TAT、MCP⁃1和NF⁃kB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疾病类型和病变严重程度相关,在诊断中重度病变中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核因子⁃k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rombin Activatable Fibrinolysis Inhibitor in Preeclmapsia and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 throughout the Gestation 被引量:5
3
作者 张迎红 胡豫 +2 位作者 郭涛 魏文宁 张小平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08年第2期140-143,共4页
To clarify the role of TAFI in hypertensive disorders in pregnancy, 22 subjects, including 10 with pre-eclampsia (PE) and 12 with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 were examined for the levels of TAFI and thrombin-antithromb... To clarify the role of TAFI in hypertensive disorders in pregnancy, 22 subjects, including 10 with pre-eclampsia (PE) and 12 with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 were examined for the levels of TAFI and thrombin-antithrombin (TAT) complex. Thirty normal pregnant women served as controls. ELISA was employed for the detec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AFI antigen levels in normal pregnancy group,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 group and PE group were (85.35±24.69)%, (99.65±18.27)%, (110.12±23.36)%; (97.06±21.40)%, (114.08±27.76)%, (125.49±24.70)%; (106.6±19.21)%, (129.2±25.07)%, (139.1±30.12)%, in the 1st, 2nd and 3rd trimester respectively.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normal pregnancy group and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 group bu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existed between normal pregnancy group and PE group in each trimester (P〈0.05). TAT complex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PE than that in controls (P〈0.05), but no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AT and TAFI. It is concluded that TAFI may contributed to the impairment of fibrinolysis in the patients with PE and may serves as a sensitive indicator for PE, but it may not help in the diagnosis of the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BRINOLYSIS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 PRE-ECLAMPSIA thrombin activatable fibrinolysis inhibitor 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T、TM、PIC、t-PAIC与重型血液毒毒蛇咬伤中毒患者DIC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
4
作者 覃双全 曾宪华 +5 位作者 刘笋 何熔 罗亚玲 朱首珍 骆立晖 印伟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3期51-56,共6页
目的评估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t-PAIC)与重型血液毒毒蛇咬伤中毒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4月至2023年4... 目的评估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t-PAIC)与重型血液毒毒蛇咬伤中毒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重型血液毒毒蛇咬伤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32例。依据住院期间是否出现DIC分为观察组(发生DIC,n=37)及对照组(未发生DIC,n=95)。检测2组血浆TAT、TM、PIC、t-PAIC浓度。应用二元、无分类协变量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TAT、TM、PIC、t-PAIC浓度与重型血液毒毒蛇咬伤中毒后DIC的临床相关性,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AT、TM、PIC、t-PAIC对重型血液毒毒蛇咬伤中毒后DIC的预测能力。结果观察组TAT、TM、PIC、t-PAI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二元、无分类协变量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AT[OR=1.517(95%CI:1.155,1.879)]、TM[OR=1.647(95%CI:1.108,2.186)]、PIC[OR=3.989(95%CI:2.986,4.992)]、t-PAIC[OR=1.111(95%CI:0.854,1.368)]是重型血液毒毒蛇咬伤中毒患者发生DIC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AT、TM、PIC、t-PAIC是预测重型血液毒毒蛇咬伤中毒患者DIC的有效指标(P<0.05),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5(95%CI:0.790,0.939)、0.771(95%CI:0.673,0.870)、0.847(95%CI:0.804,0.889)、0.680(95%CI:0.573,0.787),联合预测效能更优异(P<0.001),AUC为0.904(95%CI:0.875,0.933)。结论TAT、TM、PIC和t-PAIC检测对判断重型血液毒毒蛇咬伤中毒患者是否发生DIC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以较好地评估患者凝血功能状态,4个指标联合预测DIC的效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咬伤 血液毒素 中毒 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 血栓调节蛋白 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老年人群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和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参考区间的研究
5
作者 张蕾 陈壹明 袁慧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3期2844-2848,共5页
目的探讨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和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在北京地区表观健康老年人群中的水平,并建立参考区间。方法选取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表观健康老年人83... 目的探讨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和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在北京地区表观健康老年人群中的水平,并建立参考区间。方法选取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表观健康老年人839例,其中男418例(60~<70岁141例、70~<80岁135例、≥80岁142例),女421例(60~<70岁145例、70~<80岁140例、≥80岁136例)。采用广州万孚生物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Shine i2900及配套试剂检测TAT和PIC水平,分析其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并建立参考区间。结果TAT在各年龄段男性中的水平均低于女性(P<0.01),60~<70岁与70~<80岁中,男性组内和女性组内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80岁与≥80岁中,男性组内和女性组内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PIC水平在男性组与女性比较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年龄段,男性组内和女性组内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总体水平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TAT参考区间:男性60~<80岁为0.69~2.42 ng/mL,男性≥80岁为0.87~3.71 ng/mL,女性60~<80岁为0.67~2.82 ng/mL,女性≥80岁为1.00~3.66 ng/mL;PIC参考区间:60~<70岁为0.10~0.89μg/mL,70~<80岁为0.12~0.99μg/mL,≥80岁为0.21~1.06μg/mL。结论健康老年人的TAT和PIC水平在不同性别和年龄段中存在差异,该研究初步建立了北京地区表观健康老年人群的TAT和PIC参考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 参考区间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继发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凝血功能及外周血TIM-3 TAT ACE2水平变化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军 魏国峰 +1 位作者 蔡兆辉 李海山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436-441,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急性胰腺炎继发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并分析外周血中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水平的变化。方法:本研究开展时间为2020年8月至2022年8...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急性胰腺炎继发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并分析外周血中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水平的变化。方法:本研究开展时间为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研究对象为在我院接受诊疗的11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亚特兰大分级标准对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并据此进行分组:轻度组(n=72)和重度组(n=46),对两组患者间的凝血功能指标及外周血TIM-3、TAT、ACE2水平进行比较,并探究患者继发器官功能衰竭与各指标的联系。结果:重度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PT、INR、APTT和FIB)和外周血中TIM-3和TAT水平均高于轻度组,ACE2水平低于轻度组(P<0.05);继发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PT、INR、APTT和FIB)和外周血中TIM-3和TAT水平均高于未继发组,ACE2水平低于未继发组(P<0.05);经多因素分析可知,PT、INR、APTT、FIB、TIM-3、TAT、ACE2均会影响患者继发器官功能衰竭,其预测患者继发器官功能衰竭的AUC值分别为0.846、0.926、0.819、0.862、0.751、0.847、0.858。结论: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凝血功能异常以及外周血中TIM-3、TAT的升高和ACE2的降低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急性胰腺炎继发器官功能衰竭风险有潜在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器官功能衰竭 凝血功能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血栓调节蛋白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复合物对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诊断价值
7
作者 高凤威 周琳 +5 位作者 邵小宝 王华 杨圆 陈鑫 刘艺 朱培元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748-753,共6页
目的探讨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复合物(t-PAIC)对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79例COVID-19确诊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非危重型(n=51)和危重型... 目的探讨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复合物(t-PAIC)对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79例COVID-19确诊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非危重型(n=51)和危重型(n=28)2组。比较2组患者凝血功能和炎症指标的差异,分析TAT、TM和t-PAIC与其他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性,并评估其对危重型COVID-19的诊断价值。结果与非危重型患者相比,危重型患者的TAT、TM和t-PAIC水平显著升高(P<0.001)。TAT、TM和t-PAIC与多项生物标志物呈正相关,其中TAT与D-二聚体的相关性最强(r=0.786,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AT(OR=1.346,P<0.05)和t-PAIC(OR=1.128,P<0.05)是危重型COVID-19的独立危险因素。TAT、TM和t-PAIC联合诊断危重型COVID-19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918,诊断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94.1%。结论联合检测TAT、TM和t-PAIC可有效辅助诊断危重型COVID-19,对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危重型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血栓调节蛋白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AT、PIC联合Padua评分在早期筛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合并VTE患者中的价值
8
作者 郑振羽 陈方榕 +1 位作者 刘岩 佘晖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510-513,共4页
目的:探究基于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联合Padua评分在早期筛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10月—2023年9月时间段内在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接受... 目的:探究基于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联合Padua评分在早期筛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10月—2023年9月时间段内在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接受住院诊疗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00例,按照是否发生VTE分组,分为VTE组(n=43)与非VTE组(n=57)。接受血清TAT、PIC检测分析以及Padua评分评估。比较两组血清TAT、PIC水平以及Padua评分。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TAT、PIC与Padua评分单一或联合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合并VTE的诊断效能。结果:VTE组患者的血清TAT、PIC水平以及Padua评分均较非VTE组患者高(P<0.05),且VTE组患者VTE高风险(Padua评分≥4分)占比高于非VTE组(P<0.05)。经分析,当血清TAT≥16.18ng/mL时,其诊断灵敏度为71.43%、特异度为77.59%;当血清PIC≥3.10μg/mL时,其诊断灵敏度为76.60%、特异度为86.79%;当Padua评分≥4分时,其诊断灵敏度为80.85%、特异度为90.57%。经血清TAT、PIC与Padua评分联合诊断的AUC为0.959,其诊断灵敏度为93.48%、特异度为100.00%。结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合并VTE患者血清TAT、PIC水平及Padua评分明显较高,通过TAT、PIC联合Padua评分可早期筛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合并VTE,且诊断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 Padua评分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TAT、t-PAIC、TM水平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澎 张春和 +6 位作者 赵舰 褚宁涵 吕欣哲 张林 吴丹蕾 左瑞菊 张睿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43-248,共6页
[目的]探讨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血栓调节蛋白(TM)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患者血清中的水平,以及它们与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沧州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3年2月... [目的]探讨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血栓调节蛋白(TM)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患者血清中的水平,以及它们与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沧州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3年2月期间进行治疗的196例ICAS患者(ICAS组)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管的狭窄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n=78)、中度组(n=64)和重度组(n=54);另选取196例与ICAS患者临床基本资料一致的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TAT、t-PAIC、TM水平;Spearman法分析ICAS患者血清TAT、t-PAIC、TM水平与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CAS患者重度狭窄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TAT、t-PAIC、TM、总胆固醇(TC)水平对ICAS患者发生重度狭窄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CAS组血清TAT、t-PAIC、TM水平显著升高(P<0.05);ICAS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TAT、t-PAIC、TM、TC水平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分析显示,ICAS患者血清TAT、t-PAIC、TM水平分别与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574,0.695,0.628;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AT、t-PAIC、TM、TC是ICAS患者发生重度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TAT、t-PAIC、TM、TC联合检测预测ICAS患者发生重度狭窄的AUC为0.927,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86.62%,优于各自单独预测(Z_(联合检测-TAT)=4.617、Z_(联合检测-t-PAIC)=4.024、Z_(联合检测-TM)=4.004、Z_(联合检测-TC)=7.078,均P=0.000)。[结论]ICAS患者血清TAT、t-PAIC、TM水平显著升高,且与狭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这三者和TC联合检测对ICAS患者发生重度狭窄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 血栓调节蛋白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狭窄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前标志物及血脂水平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测价值
10
作者 姚睿婧 曾一曲 +3 位作者 蔡昱 韩琪 黄鲁 田星月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4年第20期18-22,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蛋白S(PS)、D二聚体(D-D)以及血脂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的预测价值.方法此次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期间本院50例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为观察组,同期50例... 目的探讨血清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蛋白S(PS)、D二聚体(D-D)以及血脂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的预测价值.方法此次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期间本院50例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为观察组,同期50例健康妊娠孕妇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TAT、蛋白S、D-D、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进行对比.使用SPSS比较两组间血栓指标和血脂水平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寻找预测价值高的血清标志物.结果观察组TAT、孕早期和孕晚期D-D、T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蛋白S和孕晚期H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早期TC、LDL-C、HDL-C以及孕晚期TC、LDL-C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AT、蛋白S、孕早期D-D、孕晚期D-D、孕早期TG、孕晚期TG、孕晚期HDL-C预测HD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67、0.681、0.625、0.654、0.639、0.676、0.618.血清TAT、蛋白S、孕早期D-D三项指标联合预测HDP的灵敏度为79.25%,特异度为70.69%,AUC为0.731.血清TAT、蛋白S及孕早期D-D和TG这四项指标联合检测预测HDP的AUC为0.755,灵敏度为94.34%,特异度为51.73%.结论TAT、孕早期D-D和TG、孕晚期D-D和TG在HDP孕妇血清中显著高表达,蛋白S、孕晚期HDL-C在HDP孕妇血清中显著低表达;血清TAT、蛋白S、D-D和TG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对HDP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临床可根据孕妇血清中血栓标志物和血脂水平预测及预防HD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蛋白S D二聚体 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 血脂水平
原文传递
血栓前状态标志物TAT、蛋白S及D-Dimer在妊娠高血压疾病孕妇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11
作者 曾一曲 姚睿婧 +3 位作者 蔡昱 王文文 战媛 王婷婷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4年第10期14-18,共5页
目的分析凝血酶-抗凝血酶III复合物(TAT)、蛋白S(PS)和D-Dimer等血栓前指标在妊娠高血压疾病孕妇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53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HDP组)资料,另选... 目的分析凝血酶-抗凝血酶III复合物(TAT)、蛋白S(PS)和D-Dimer等血栓前指标在妊娠高血压疾病孕妇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53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HDP组)资料,另选同期正常妊娠孕妇62例(正常孕妇组),比较两组间TAT、蛋白S和D-Dimer等指标之间的差异,及其母婴结局。采用Pearson分析法分析TAT、蛋白S和D-Dimer与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AT和孕晚期D-Dimer对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的预测效能。结果HDP组的血栓前指标TAT和孕晚期D-D值均高于正常孕妇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DP组蛋白S值低于正常孕妇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AT、蛋白S和孕晚期D-Dimer对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三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0.61,特异度为0.86,曲线下面积(AUC)为0.758,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HDP组剖宫产、胎盘梗死、眼底病变、妊娠糖尿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HDP组低体重儿和早产儿的发生率高于正常孕妇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T、蛋白S和孕晚期D-D水平与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对妊娠高血压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凝血酶-抗凝血酶III复合物 蛋白S D-DIMER 母婴结局
原文传递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和血栓弹力图评估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的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赖媛媛 何振业 +4 位作者 沈化清 林一腾 刘熙君 齐军 林勇平 《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 分析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和血栓弹力图(TEG)评估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120例肿瘤患者(病例组),以同期体检健康者30... 目的 分析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和血栓弹力图(TEG)评估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120例肿瘤患者(病例组),以同期体检健康者3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TAT、PIC、TEG各参数的差异。基于Caprini评分将肿瘤患者细分为不同血栓风险组,比较各组TAT、PIC、TEG各参数的差异。比较不同肿瘤类型患者3项指标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AT、PIC、TEG各参数诊断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的效能。结果 病例组TAT、PIC高于对照组(P<0.05)。血栓极高风险组TAT、PIC高于中/低风险组(P<0.05);肝癌、肺癌、肠癌、胃癌患者TAT、PIC水平均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T、PIC、TEG评价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敏感性分别为85.0%、55.0%、56.70%,特异性分别为93.3%、81.7%、70.0%,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0.72、0.63。结论 TAT、PIC可早于TEG提示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异常,能更好地提示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 血栓弹力图 凝血功能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相关指标在评估危重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风险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代炼 陈莉 +1 位作者 封彦楠 肖永琴 《西部医学》 2024年第6期866-870,共5页
目的探讨血栓调节素(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α2-纤溶酶抑制剂-纤溶酶复合物(PIC)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在评估危重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VTE)风险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0月—2022年11月本院IC... 目的探讨血栓调节素(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α2-纤溶酶抑制剂-纤溶酶复合物(PIC)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在评估危重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VTE)风险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0月—2022年11月本院ICU收治的254例危重症患者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有无VTE分为VTE组(106例)和无VTE组(148)。使用高灵敏度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法测量患者空腹静脉血中TAT、PIC、TM和t-PAIC水平。使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TAT、PIC、TM、t-PAIC和VTE之间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它们在区分VTE中的诊断效率。使用Kaplan-Meier方法估计患者的28 d存活率。结果在纳入患者中,VTE发生率41.7%,包括16.5%肺血栓栓塞(PE),20.5%深静脉血栓(DVT)和4.7%其他(静脉导管或浅静脉)血栓形成。与无VTE组相比,VTE组入院时血管加压药使用比例、机械通气比例、CRP水平、TAT、PIC、TM、t-PAIC、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多变量分析显示TAT、PIC、TM、t-PAIC与危重症患者VTE密切相关(P<0.05)。在4个凝血标志物中,tPAIC的最低曲线下面积(AUC)为0.615,TAT的最高AUC为0.711。当应用TAT、PIC、TM、t-PAIC的组合时,AUC增加到0.814,敏感性增加到74.1%。在4种凝血标志物中,TAT、PIC和TM高水平患者的28 d存活率显著低于低水平患者(P<0.05)。结论TAT、PIC、TM、t-PAIC联合在评估危重症患者VTE中表现出良好的诊断性能,并优于单一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调节素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α2-纤溶酶抑制剂-纤溶酶复合物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 危重症 静脉血栓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颅脑损伤患者不同时间TAT动态变化与脑损伤程度和预后的关系
14
作者 蔡昌呈 陈星宇 +2 位作者 何济民 向城卫 刘应刚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1期1387-1390,共4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颅脑损伤患者不同时间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的动态变化及与脑损伤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01—2021-08遂宁市中心医院治疗的184例多发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脑损伤程度分为轻型组(n=48)、中型... 目的探讨多发性颅脑损伤患者不同时间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的动态变化及与脑损伤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01—2021-08遂宁市中心医院治疗的184例多发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脑损伤程度分为轻型组(n=48)、中型组(n=64)、重型组(n=72),比较不同时间点TAT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其与脑损伤程度和预后的关系。结果3组患者不同时间点TAT水平组内比较,从高到低依次为伤后6 h内、第1天、第3天、第7天。3组不同时间点TAT水平组间比较,从高到低依次为重型组、中型组、轻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后,预后情况为恢复良好者24例,轻度残疾者52例,重度残疾者49例,植物生存者29例,死亡11例,不同程度患者的预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不同时间点TAT水平均为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不同时间点TAT变化与多发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脑损伤程度有关,不同时间点TAT水平可能作为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颅脑损伤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凝血功能 预后 预测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和D-二聚体检测 被引量:26
15
作者 张燕 李卓江 +2 位作者 景本年 房桂菊 董群荣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561-562,共2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TAT)、D 二聚体 (D D)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 2型糖尿病患者 4 0例 ,分为微血管病变组 2 4例及单纯糖尿病组 16例 ;正常对照组 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测定血浆TAT和D ...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TAT)、D 二聚体 (D D)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 2型糖尿病患者 4 0例 ,分为微血管病变组 2 4例及单纯糖尿病组 16例 ;正常对照组 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测定血浆TAT和D D水平。结果 糖尿病组、正常对照组血浆TAT和D D水平分别为 (14 .95± 6 .5 4 )μg/L、(1.5 6± 0 .72 )mg/L ;(2 .6 5± 1.2 2 ) μg/L、(0 .19± 0 .0 8)mg/L ,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较单纯糖尿病组及正常对照组TAT、D D含量均明显增高 (前两者TAT分别为 (2 1.34± 8.91) μg/L、(9.6 7±2 .72 ) μg/L ;D D分别为 (2 .95± 0 .84 )mg/L、(0 .2 8± 0 .0 9)mg/L ,而单纯糖尿病组较正常对照组仅TAT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D D未见明显增高。结论 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凝血及纤溶的变化 ,血浆TAT及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D-二聚体 血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凝血-纤溶系统标志物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2
16
作者 陈文欣 李强 +4 位作者 薛赢俊 邵华卿 李贞 陆文倩 胡晓波 《检验医学》 CAS 2018年第8期722-726,共5页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4项标志物与肿瘤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法分别检测16...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4项标志物与肿瘤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法分别检测164例恶性肿瘤患者(恶性肿瘤组,其中81例为呼吸道肿瘤组、83例为消化道肿瘤组)和52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血浆TM、TAT、PIC、t-PAI-C水平,分别比较恶性肿瘤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及恶性肿瘤有转移者和恶性肿瘤无转移者之间4项指标的差异。结果恶性肿瘤组TM、TAT、PIC、t-PAI-C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呼吸道肿瘤组TM、TAT、PI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t-PAI-C水平2个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肿瘤组TM、TAT、PIC、t-PAI-C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肿瘤有转移者TAT、PIC、t-PAI-C水平高于恶性肿瘤无转移者(P<0.01),而TM水平与恶性肿瘤无转移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道肿瘤组和消化道肿瘤组中恶性肿瘤有转移者的TAT、PIC、t-PAI-C水平明显高于恶性肿瘤无转移者(P<0.01),TM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血管内皮损伤及凝血与纤溶系统功能紊乱。血浆TM、TAT、PIC、t-PAI-C水平可作为恶性肿瘤病情进展、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调节蛋白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葡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小板活化的作用 被引量:10
17
作者 鲁硕 李淑梅 崔燕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90-693,共4页
目的:通过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比,观察重组葡激酶(r-SAK)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血浆中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含量的影响,评价其对AMI对凝血系统的影响和对血小板活... 目的:通过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比,观察重组葡激酶(r-SAK)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血浆中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含量的影响,评价其对AMI对凝血系统的影响和对血小板活化的作用。方法:选择确诊为AMI发病12 h以内患者33例,随机分为r-SAK治疗组(n=17)和rt-PA对照组(n=16),测定两组溶栓治疗前、溶栓后2 h血浆中GMP-140、TAT含量及溶栓90 min后冠脉造影等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溶栓治疗后血浆中GMP-140含量均高于治疗前(P<0.05);与r-SAK组溶栓治疗后比较,rt-PA组溶栓治疗后血浆中GMP-140含量显著升高(P<0.05),r-SAK组溶栓治疗后2 h血浆中TAT浓度略有升高(P>0.05),rt-PA组溶栓治疗后2 h血浆中TAT浓度显著升高(P<0.05)。两组溶栓治疗后再灌注率无明显差异。结论:AMI患者应用r-SAK与rt-PA溶栓治疗有同等的溶栓疗效,r-SAK较rt-PA有更强的血栓选择性,促凝活性微弱,促血小板活化低,减轻血栓前状态对心肌损伤作用,可以改善心肌微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药物疗法 重组葡激酶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血栓溶解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中风闭、脱证患者血浆及血肿引流液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表达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杨瑞玲 吴成翰 王开宇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8-342,共5页
目的动态观察脑出血(ICH)中风闭、脱证患者血浆及血肿液凝血酶-抗凝血酶(thrombin-an-tithrombin,TAT)复合物的表达情况,探讨出血中风闭、脱证与TAT复合物表达的关系。方法 60例ICH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阳闭证(18例)、阴闭证(22例)、脱... 目的动态观察脑出血(ICH)中风闭、脱证患者血浆及血肿液凝血酶-抗凝血酶(thrombin-an-tithrombin,TAT)复合物的表达情况,探讨出血中风闭、脱证与TAT复合物表达的关系。方法 60例ICH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阳闭证(18例)、阴闭证(22例)、脱证(20例)3组,并进行出血量评估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另选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另选外科、妇科盆腔及下肢疾病且不伴有心脑血管疾病需腰椎麻醉进行手术的患者10例作为脑脊液对照组;采用ELISA法对ICH组静脉血及血浆血肿引流液、对照组静脉血浆或脑脊液检测TAT复合物。结果各型按出血量和NIHSS评分高低顺序排列为脱证>阴闭>阳闭,按GCS评分高低排列为阳闭>阴闭>脱证。与组内1、2天比较,ICH组第4天血浆TAT复合物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CH组第1、2、4天血浆TAT复合物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CH组第1、2、4天血肿引流液TAT复合物含量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脑脊液对照组比较,ICH组血肿引流液TAT复合物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血量与GCS评分呈负相关(r=-0.833,P<0.01),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809,P<0.01);ICH组TAT复合物明显高于两个对照组(P<0.01),且存在动态演变;阳闭、阴闭、脱证TAT复合物存在明显差异(P<0.01);ICH组血浆和血肿引流液TAT复合物含量变化与GCS评分呈负相关(P<0.01),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 TAT复合物参与了ICH后继发性神经元损伤,可作为临床病情观察客观化指标,并提供闭、脱证定量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继发性脑损伤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闭证 脱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健康妊娠妇女新凝血标志物水平变化及其参考区间的建立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燕贻 胡芸 +1 位作者 武明阳 项忠元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9-478,共10页
目的:妊娠妇女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发生凝血和纤溶系统的障碍。本研究旨在探讨目前最新的凝血标志物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的复合物(plasmin-α2plasmin inhibitor compl... 目的:妊娠妇女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发生凝血和纤溶系统的障碍。本研究旨在探讨目前最新的凝血标志物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的复合物(plasmin-α2plasmin inhibitor complex,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组织型纤溶酶原抑制剂复合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compound,tPAI-C)和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在不同妊娠时期的水平变化,并建立其参考区间,为临床医师提供有效、可靠的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产科进行孕期检查和生产的492例健康妊娠妇女,将其分为早孕组、中孕组、晚孕组和产褥组,并选取123例健康非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利用化学发光法测定TAT、PIC、tPAI-C和TM的水平。分析非妊娠妇女、妊娠妇女、产褥期妇女各标志物水平的差异,并建立相应的参考区间。结果:TM、TAT在早孕、中孕及晚孕组逐渐升高,在产褥组逐渐降低(P<0.05或P<0.01)。健康非妊娠妇女的PIC水平低于妊娠妇女(P<0.05或P<0.01),而妊娠和产褥期妇女的PI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非妊娠妇女tPAI-C水平低于妊娠妇女(P<0.05或P<0.01),产褥期妇女t PAIC水平显著降低(P<0.01)。TM的参考区间:健康非妊娠妇女为3.20~4.60 TU/mL,早孕期和中孕期为3.12~7.90 TU/mL,晚孕期为3.42~8.29 TU/mL,产褥期为2.70~6.40 TU/mL。TAT的参考区间:健康非妊娠妇女为0.50~1.64 ng/mL,早孕期和中孕期为0.52~6.91 ng/mL,晚孕期为0.96~12.92 ng/mL,产褥期为0.82~3.75 ng/mL。PIC的参考区间:健康非妊娠妇女为0.160~0.519 ng/mL,妊娠妇女为0.162~0.770μg/mL。tPAI-C的参考区间:健康非妊娠妇女为1.90~4.80 ng/mL,早孕期和中孕期为2.03~9.33 ng/mL,晚孕期为2.80~14.20 ng/mL,产褥期为1.10~8.40 ng/mL。结论:妊娠妇女的4项新凝血标志物TM、TAT、PIC及tPAI-C的水平随孕期的发展显著升高,生产后逐步恢复正常;本研究建立了妊娠妇女TM、TAT、PIC、tPAI-C的参考区间,可以为临床医生判断妊娠妇女血栓风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血栓调节蛋白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的复合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组织型纤溶酶原抑制剂复合物 参考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法对骨科老年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和D-二聚体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建珍 王安硈 +1 位作者 张姗 陈富强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73-677,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骨科老年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和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髋部以下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入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组(硬脊膜组)、硬脊膜外腔阻滞...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骨科老年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和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髋部以下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入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组(硬脊膜组)、硬脊膜外腔阻滞加全身麻醉组(联合组)和全身麻醉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分别于麻醉前或麻醉诱导前(T1)、麻醉完善后或麻醉诱导后(T2)、术毕即刻(T3)、术后24h(T4)和术后48h(T5)5个时间点采集动脉血,测定vWF、FIB、TAT和D-二聚体水平,并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和输液量。结果硬脊膜组在T2、T3时间点的vWF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T1时间点(P值均<0.01),联合组在T3时间点的vWF水平显著低于同组T1时间点(P<0.05),硬脊膜组和联合组在T2、T3时间点的vWF水平均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1、0.05)。硬脊膜组和联合组在T2、T3时间点的FIB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T1时间点(P值均<0.01),硬脊膜组、联合组和全身麻醉组在T4、T5时间点的FIB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T1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硬脊膜组在T2、T3、T4时间点和联合组在T3、T4时间点的FIB水平均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硬脊膜组、联合组和全身麻醉组在T4、T5时间点的TAT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T1时间点(P值均<0.05),硬脊膜组和联合组在T3时间点的TAT水平均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全身麻醉组T3时间点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同组T1时间点(P<0.05)。3组间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和输液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和硬脊膜外腔阻滞加全身麻醉可改善老年患者行髋部以下骨科手术时的高凝血状态,有助于预防围术期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老年患者行骨科手术时可选择的适宜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老年 麻醉方法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