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传热性能及温度场数值模拟研究方法
1
作者 谷丹丹 康艳波 《工业加热》 2025年第2期37-41,共5页
换热器在众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而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作为一种新型换热器,其传热性能和温度场的研究尤为重要。旨在通过数值模拟,深入了解其传热性能,优化温度场分布,提高换热效率。构建四种直线型、S型、Z型和翼型通道类型的印刷电路... 换热器在众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而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作为一种新型换热器,其传热性能和温度场的研究尤为重要。旨在通过数值模拟,深入了解其传热性能,优化温度场分布,提高换热效率。构建四种直线型、S型、Z型和翼型通道类型的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物理模型,在其基础上构建四种通道类型的数值模拟模型。建立的数值模拟模型分为两部分:一是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模型,二是管内流体流动模型。通过自定义函数将管壁温度场、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传热效能计算公式添加至FLUENT软件中,完成相关参数的设置后实现数值模拟。模拟研究结果为翼型通道形状的温度场数值分布最为均匀,其次是Z型、S型。在进口温度升高的情况下,传热效能均缓慢降低。翼型通道形状的传热效能明显更高,直线型的传热效能表现最差。在操作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传热效能均迅速下降,翼型通道形状的传热效能明显更高。增大CO_(2)流量后的传热效能高于增大液态镓流量后的传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弦型板片 翼型通道 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 传热性能 温度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a multi-field synergy principle in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in a tube 被引量:20
2
作者 LIU Wei LIU ZhiChun MA Le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2012年第13期1600-1607,共8页
For laminar and turbulent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the synergy among vectorial physical quantities of a fluid particle is analyzed to reveal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multi-field synergy mechanism and heat transfer en... For laminar and turbulent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the synergy among vectorial physical quantities of a fluid particle is analyzed to reveal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multi-field synergy mechanism and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Additionally, the efficiency evaluation criterion (EEC) is proposed to evaluate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Meanwhile, using synergy angles α,β,,γ and η, a unified evaluation system and corresponding evaluation indexes for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are suggested. A model of a heat-transfer-enhanced tube inserted with poles in a triangular configuration is built, and a correspond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conducted to verify the proposed evaluation system and criterion.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correlation between synergy angles reflecting the direction of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and evaluation criterion reflecting the effect of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In the Re number range of 300-1800,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riterion PEC lies in the range of 1.2-2.3, but the efficiency evaluation criterion EEC lies in the range of 0.33-0.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协同原理 绩效评价 对流换热 换热强化 强化传热管 欧洲经济共同体 评价标准 应用
原文传递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随行波流场设计与传质特性 被引量:1
3
作者 朱鑫宁 王茜 +3 位作者 刘荣康 朱思明 张剑波 周伟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1-359,共9页
为了提高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膜电极的传质性能与电池的功率密度,设计了一种以圆弧凹面作为强化传质结构的随行波流场板。结合铣削工艺,实现了随行波流场结构的制造。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建立包括随行波流场与膜电极在内的... 为了提高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膜电极的传质性能与电池的功率密度,设计了一种以圆弧凹面作为强化传质结构的随行波流场板。结合铣削工艺,实现了随行波流场结构的制造。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建立包括随行波流场与膜电极在内的燃料电池三维模型。实验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探索了强化传质结构对电池内部速度场、浓度场及电场的分布规律,分析了电池性能的提升效果。结果表明:与流道深宽0.6 mm×0.8 mm的常规流场相比,该文的随行波流场的平均流速提升了27.7%,压损降低了19.2%,双极板—气体扩散层界面的氧气含量提升了1.44%,出口的排水速率增大16.7%,功率密度提升了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 随行波流场 传质性能 功率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建电场与偶极场协同增强SnNb_(2)O_(6)/富氮C_(3)N_(5)S型异质结光催化性能
4
作者 刘倩倩 杜兴 +2 位作者 李宛飞 戴维林 刘波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8-51,共4页
定向电荷转移是调控光生载流子分离动力学的一种极具吸引力的策略。本文通过在SnNb_(2)O_(6)纳米片上原位生长C_(3)N_(5)纳米棒,设计一种具有强内建电场(IEF)和偶极场(DF)的新型2D/1D SnNb_(2)O_(6)/富氮C_(3)N_(5)S型异质结。通过构筑... 定向电荷转移是调控光生载流子分离动力学的一种极具吸引力的策略。本文通过在SnNb_(2)O_(6)纳米片上原位生长C_(3)N_(5)纳米棒,设计一种具有强内建电场(IEF)和偶极场(DF)的新型2D/1D SnNb_(2)O_(6)/富氮C_(3)N_(5)S型异质结。通过构筑S型异质结,在界面处产生IEF,促进电荷从SnNb_(2)O_(6)向C_(3)N_(5)的定向迁移。与此同时,C_(3)N_(5)中的DF提供一种驱动力,将光生电子定向转移至活性位点。通过IEF和DF的协同效应,SnNb_(2)O_(6)/C_(3)N_(5)异质结实现了快速的定向电子转移,从而显著提高了电荷分离效率。研究结果表明,SnNb_(2)O_(6)/C_(3)N_(5)异质结的最佳产氢速率高达1090.0μmol·g^(-1)·h^(-1)(反应过程中持续释放H2气泡),分别是SnNb_(2)O_(6)和C_(3)N_(5)的38.8和10.7倍。此外,SnNb_(2)O_(6)/C_(3)N_(5)异质结在去除罗丹明B、四环素和Cr(Ⅵ)方面也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性能。通过电子顺磁共振(EPR)、时间分辨光致发光光谱(TPRL)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本文系统探讨了SnNb_(2)O_(6)/C_(3)N_(5)异质结的定向电荷转移机制。这项研究为开发高效异质结光催化剂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Nb_(2)O_(6)/C_(3)N_(5) 内建电场 偶极场 光催化性能 定向电荷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卧式半圆柱型涡流发生器的传热与阻力特性及场协同理论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徐志明 韩志敏 +2 位作者 王景涛 白文玉 张一龙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6-172,共7页
为研究卧式半圆柱型涡流发生器的特性,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安装有卧式半圆柱型涡流发生器的矩形通道进行了传热和流阻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雷诺数Re下,安装有卧式半圆柱型涡流发生器的矩形通道的换热效果明显优于矩形光滑通道,但... 为研究卧式半圆柱型涡流发生器的特性,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安装有卧式半圆柱型涡流发生器的矩形通道进行了传热和流阻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雷诺数Re下,安装有卧式半圆柱型涡流发生器的矩形通道的换热效果明显优于矩形光滑通道,但阻力系数也均大于矩形光滑通道。对比综合性能指标表明,6/8H楞长处的综合特性PEC值最大。通过对场协同理论分析得出,矩形光滑通道和四种不同楞长的卧式半圆柱型涡流发生器的协同数Fc均随着雷诺数Re的增大而减小,而且其变化趋势也越来越平缓,最终逐渐趋近于定值。相同雷诺数Re下,楞长为6/8H时的协同数Fc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发生器 强化传热 流动阻力 综合特性系数 场协同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种管线内防腐蚀技术在胜利油田的中试应用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9
6
作者 龙媛媛 石仁委 +2 位作者 柳言国 隋国勇 吕德东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3-54,57,共3页
通过宏观检查、交流阻抗测试、电火花检漏测试、附着力试验、抗冲击性试验、耐化学性试验和微观形貌分析等手段,对H87涂层管、HT515涂层管、EP-67玻璃鳞片涂层管线、玻璃钢、钢骨架复合管、尼龙复合管、PE内衬管、玻璃釉内衬管等8种管... 通过宏观检查、交流阻抗测试、电火花检漏测试、附着力试验、抗冲击性试验、耐化学性试验和微观形貌分析等手段,对H87涂层管、HT515涂层管、EP-67玻璃鳞片涂层管线、玻璃钢、钢骨架复合管、尼龙复合管、PE内衬管、玻璃釉内衬管等8种管线内防腐蚀技术进行了1 a的中试应用及解剖评价。结果表明,EP-67玻璃鳞片涂层管道、钢骨架复合管、尼龙复合管的防腐蚀性能及整体性能较好,作为油田集输系统比较适宜的内防腐蚀技术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玻璃钢管不适宜在较大压力下应用;PE内衬管防腐蚀性能较好,但温度高于50℃时内衬与管道结合力差;玻璃釉内衬管、HT515和H87涂层管道的整体性能及防腐蚀性能均较差,不适宜在油田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集输管线 内防腐蚀技术 中试应用 解剖试验 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向磁场控制高效MAG焊接工艺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军 王会霞 +1 位作者 梁志敏 胡云岩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5-208,213,共5页
基于高速摄像的研究手段,对纵向磁场控制下的MAG焊旋转射流过渡过程的稳定性以及焊接工艺性等方面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外加纵向磁场可以有效控制MAG焊接的旋转射流过渡过程,在送丝速度为45 m/min、保护气体为80%(体积分数)Ar+20%(... 基于高速摄像的研究手段,对纵向磁场控制下的MAG焊旋转射流过渡过程的稳定性以及焊接工艺性等方面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外加纵向磁场可以有效控制MAG焊接的旋转射流过渡过程,在送丝速度为45 m/min、保护气体为80%(体积分数)Ar+20%(体积分数)CO2时,可得到稳定性好、可控性好的旋转射流过渡,大大提高焊接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磁场 高效MAG焊接 旋转射流过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固体颗粒流体旋流场强化传热综合性能实验 被引量:3
8
作者 彭德其 罗海松 +3 位作者 俞天兰 陈兰伟 吴淑英 韩玉叶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8-42,48,共6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不含固体颗粒流体旋流场强化传热,开展含固体颗粒流体旋流场强化传热综合性能实验,研究颗粒浓度、粒径、Re数等因素对3种扭曲管的综合强化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液固流体换热性能随着颗粒浓度、粒径、Re数的增大而提... 为了进一步提高不含固体颗粒流体旋流场强化传热,开展含固体颗粒流体旋流场强化传热综合性能实验,研究颗粒浓度、粒径、Re数等因素对3种扭曲管的综合强化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液固流体换热性能随着颗粒浓度、粒径、Re数的增大而提高。与单相流体比较,当粒径2 mm、颗粒浓度分布1%时,相同Re数下3种扭曲管的Nu数平均提高12.91%,13.12%和15.23%,管内流体压降平均提高60.22%,67.23%和73.16%。通过综合性能评价因子分析,当粒径为2—5 mm、颗粒浓度分布为5%,扭曲管导程为200 mm、椭圆度为1.49时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场 传热 颗粒 扭曲管 压降 综合性能评价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扁管的换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刘敏珊 宫本希 董其伍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25,83,共4页
以雷诺数小于1000的流体为研究对象进行模拟研究,比较螺旋扁管和螺旋椭圆扁管之间的差别,同时分析2种管横截面的场协同角,并与直扁管和直椭圆扁管进行对比。结果认为,2种螺旋管壁面努赛尔数随雷诺数的增大而增大,变化趋势逐渐减缓;2种... 以雷诺数小于1000的流体为研究对象进行模拟研究,比较螺旋扁管和螺旋椭圆扁管之间的差别,同时分析2种管横截面的场协同角,并与直扁管和直椭圆扁管进行对比。结果认为,2种螺旋管壁面努赛尔数随雷诺数的增大而增大,变化趋势逐渐减缓;2种螺旋管的综合性能评价因子随雷诺数的增大而增大,且螺旋扁管的要高于螺旋椭圆扁管,在此工况下应选用螺旋扁管。自支撑结构的螺旋管,在相同雷诺数下,螺旋椭圆扁管的压力损失小于螺旋扁管,但其传热性能却不如螺旋扁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扁管 螺旋椭圆扁管 场协同角 传热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温度场对竖直U形地埋管换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俊杰 徐玉党 毛佳妮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9-93,共5页
对广州地区地下50m以内土壤温度分布进行了模拟,研究了土壤温度的分布特性和变化规律,模拟了冬季工况下埋管区域土壤温度场的分布情况,分析了动态负荷分布对地埋管换热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土壤温度场 U形地埋管换热器 换热性能 土壤热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环境风向和风速下两种直接空冷凝汽器单元换热性能的仿真对比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涛 阴继翔 贺小怡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6期758-766,共9页
以某600MW直接空冷凝汽器单元为研究对象,采用FLUENT软件对"V"型及"Λ"型两种不同布置方式的直接空冷凝汽器单元进行数值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环境风向及风速大小对两种直接空冷凝汽器单元内部空气流动及换热性能的... 以某600MW直接空冷凝汽器单元为研究对象,采用FLUENT软件对"V"型及"Λ"型两种不同布置方式的直接空冷凝汽器单元进行数值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环境风向及风速大小对两种直接空冷凝汽器单元内部空气流动及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环境风向的影响下,两种空冷单元内部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流场恶化现象,而"V"型空冷单元两侧翅片管束的出口速度受流场恶化的影响比"Λ"型空冷单元小;两种直接空冷单元的换热性能随环境风速的增大都会急剧下降,且"Λ"型直接空冷单元的换热性能受环境风的敏感程度比"V"型直接空冷单元大;"V"型直接空冷单元整体的换热性能在环境风速较大时要优于"Λ"型直接空冷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风 直接空冷单元 换热性能 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的等弦波形管热工性能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吴金星 李俊超 +3 位作者 王力 刘青锋 贺敏 李国立 《压力容器》 2014年第4期36-40,53,共6页
基于模拟正交试验法并通过Fluent软件分析,开发出新型等弦波形强化换热管(D=10 mm,L=45 mm,R=50 mm),分析得出了较大的法向分速度冲刷壁面是影响其对流换热的主要因素;利用场协同理论分析了等弦波形管的强化换热原理,计算出协同角,通过... 基于模拟正交试验法并通过Fluent软件分析,开发出新型等弦波形强化换热管(D=10 mm,L=45 mm,R=50 mm),分析得出了较大的法向分速度冲刷壁面是影响其对流换热的主要因素;利用场协同理论分析了等弦波形管的强化换热原理,计算出协同角,通过与直管对比发现,协同角有明显减小,局部达10°以上;最后从泵功耗指标出发,计算得出与直管相比,换热效率提高47.6%,验证了新型等弦波形强化换热管具有较优越的热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弦波形管 正交试验法 数值模拟 场协同 热工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极堵块高度和过量系数对PEMFC传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蔡永华 吴迪 孙靖茗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12,共5页
建立堵块高度分别为50%、70%、90%和94%的强化传质流道三维模型与传统直流道单流道三维模型,研究阴极堵块高度和过量系数对PEMFC传质的影响,分析两种改善传质性能方法的差异。堵块能够增大流道的传质阻力,迫使反应气体向气体扩散层(GDL... 建立堵块高度分别为50%、70%、90%和94%的强化传质流道三维模型与传统直流道单流道三维模型,研究阴极堵块高度和过量系数对PEMFC传质的影响,分析两种改善传质性能方法的差异。堵块能够增大流道的传质阻力,迫使反应气体向气体扩散层(GDL)和岸下区域扩散。增设堵块能在各种电流密度下提升氧气浓度。增大过量系数,在电流密度大于1.0 A/cm^(2)时,通过浓度梯度扩散,才能显著提升扩散层氧气浓度。堵块高度为94%时,氧气浓度提升19.2%,电池性能提升4.94%;过量系数增大1.5倍时,氧气浓度提升38.4%,电池性能提升12.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 阴极流场 传质性能 堵块高度 过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蜡感温阀传热性能的数字仿真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怀超 吴白羽 张秀华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1921-1926,共6页
利用石蜡具有良好的驱动性能设计了一种应用于大型机动车自适应冷却系统的感温阀;为研究该感温阀对温度变化的响应问题,运用数值传热学理论中有限差分的计算方法,建立了其感温元件的二维稳态和非稳态温度场的数学模型,并利用MATLAB软件... 利用石蜡具有良好的驱动性能设计了一种应用于大型机动车自适应冷却系统的感温阀;为研究该感温阀对温度变化的响应问题,运用数值传热学理论中有限差分的计算方法,建立了其感温元件的二维稳态和非稳态温度场的数学模型,并利用MATLAB软件对这两种数学模型进行了仿真计算。仿真得到感温元件的稳态温度场和一些典型时间的瞬态温度场,通过对这些温度场的分析,得知所设计的感温元件对温度变化的响应能够满足大型机动车自适应冷却系统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蜡 感温阀 传热性能 温度场 数字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馈感应发电机的线性化动态模型及运行特性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晶 王伟胜 宋家骅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3期13-17,共5页
对建立在定子旋转磁场坐标系中,以转子绕组励磁电压为控制变量的双馈感应发电机的3阶动态模型进行了线性化处理,得到了适用于小干扰稳定分析的双馈感应发电机状态方程和相应的传递函数。进而利用开环传递函数和根轨迹方法分析了发电机... 对建立在定子旋转磁场坐标系中,以转子绕组励磁电压为控制变量的双馈感应发电机的3阶动态模型进行了线性化处理,得到了适用于小干扰稳定分析的双馈感应发电机状态方程和相应的传递函数。进而利用开环传递函数和根轨迹方法分析了发电机运行点与发电机动态品质的关系,并利用MATLAB软件对双馈感应发电机的控制变量在发生幅值不同的扰动变化时的动态响应做了对比仿真。该仿真分析将有利于了解双馈感应发电机的运行特性及掌握它的控制特性。文中提出的双馈感应发电机线性化模 型适用于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感应发电机 线性化动态模型 运行特性 状态方程 励磁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耦合物理场的锅炉管道传热及阻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程友良 薛占璞 +2 位作者 李占岭 王晓冬 贺忠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1-26,共6页
为提高锅炉管道的传热效率,基于耦合物理场,采用ANSYS软件,对锅炉双层不同材料管道的温度场分布及应力进行了模拟。以锅炉管道中的橡胶塞子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锅炉管道及橡胶塞子的二维模型,对锅炉管道进行非线性结构与流体力学结合的流... 为提高锅炉管道的传热效率,基于耦合物理场,采用ANSYS软件,对锅炉双层不同材料管道的温度场分布及应力进行了模拟。以锅炉管道中的橡胶塞子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锅炉管道及橡胶塞子的二维模型,对锅炉管道进行非线性结构与流体力学结合的流固耦合分析。结果表明:双层不同材料管道比相同材料管道应力变化小,温度场分布符合传热规律;橡胶塞子在流固耦合区域,周围流场分布符合流体运动规律,应力和位移变化符合结构分析规律。该结果为提高锅炉的传热效率及橡胶塞子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管道 传热特性 温度分布 橡胶塞子 阻力特性 耦合物理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女子田径运动成绩马尔可夫链及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何秋华 周建梅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3-49,共7页
本文通过建立马尔可夫控运动成绩状态转移模型,从宏观上明晰了运动成绩的变化规律,并预测其后三年内运动成绩状态概率。研究结果可作为选拔运动员组队参赛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女子田径 运动成绩转移概率 马尔可夫链 灰色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通道散热器新型结构设计及流动与散热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哲 张智弘 +5 位作者 赵恩惠 刘训杰 孙娜 王晓霞 王少启 张靖含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8-47,共10页
为了提高微通道散热器的散热性能,采用Fluent对散热器内部流场流动和换热特性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同时通过调整通道和翅片截面的宽度,添加肋柱与孔洞,设计了一种新型微通道散热器结构。结果表明:在不同入口体积流量(0.25—1.5 L/min)下... 为了提高微通道散热器的散热性能,采用Fluent对散热器内部流场流动和换热特性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同时通过调整通道和翅片截面的宽度,添加肋柱与孔洞,设计了一种新型微通道散热器结构。结果表明:在不同入口体积流量(0.25—1.5 L/min)下,新型微通道散热器结构的各通道内质量流量的极差为初始结构的1/8,流体不均匀分配因子为初始结构的9%—56%,基底最大温度降低6.4—8.8℃,基底平均温度降低7.1—10.1℃,高换热量区内换热量的极差为初始结构的17%—24%,平均Nu数是初始结构的2.1—2.4倍。Rth值较初始结构减少了7%—26%。说明该设计结构下的内部流场分配均匀且换热型性能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散热器 数值仿真 流场分布 换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物理场下微波加热沥青混凝土传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小明 赵昱 +1 位作者 魏子奇 颜大雄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321-2331,共11页
传统沥青混凝土导热性能差,会产生微波加热温度均匀性差与作用深度小的问题。为了探究影响传热性能的因素,采用数值仿真模拟的方法,根据麦克斯韦方程与傅里叶方程建立传热模型,分析微波加热下,电磁场、材料介电常数以及导热结构对沥青... 传统沥青混凝土导热性能差,会产生微波加热温度均匀性差与作用深度小的问题。为了探究影响传热性能的因素,采用数值仿真模拟的方法,根据麦克斯韦方程与傅里叶方程建立传热模型,分析微波加热下,电磁场、材料介电常数以及导热结构对沥青混凝土传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这3个影响因素中,电磁场是影响微波加热下模型温升速率以及传热性能的外部因素,电磁场强度越大,模型微波加热温度越高,作用面积越大,模型温度均匀性越好,双波导结构模型比单波导结构模型的温度协同常数(TCOV)降低约16%;较高的介电常数虽然会提高微波加热速率,但温度均匀性变差;导热结构的加入可以明显改善模型的传热性能,当导热结构布置在靠近微波发射源的位置时,相对于其他布置方式,模型的温度均匀性最佳,相较于普通沥青混凝土模型,TCOV可提高17.5%;当外部电磁场一定时,可通过改变沥青混凝土的介电常数并在内部形成高导热结构来提高其传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加热 沥青混凝土 多物理场 数值模拟 传热性能 温度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强化管传热特性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志静 王大成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1-64,共4页
对横纹槽管、缩放管和螺旋槽管在夹套间进行了传热特性实验,研究了传热效率指标随雷诺数的变化规律。运用FLUENT软件,采用二维轴对称方法和k-ε模型对夹套间流体流动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从场协同的角... 对横纹槽管、缩放管和螺旋槽管在夹套间进行了传热特性实验,研究了传热效率指标随雷诺数的变化规律。运用FLUENT软件,采用二维轴对称方法和k-ε模型对夹套间流体流动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从场协同的角度研究了速度场与温度场夹角对传热膜系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管 传热特性数值模拟 场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