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新型高效水处理沉淀管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王领法 蓝茜 +1 位作者 陈凡阵 王领全 《天津科技》 2025年第2期52-55,60,共5页
为提升平流沉淀池运行效果,基于浅层沉淀理论,采用水走水道、泥走泥道的设计理念,进行了一项新型高效沉淀管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设计能够提升沉淀效果,可应用于给水处理、污水处理等领域平流沉淀池性能的提升,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 平流沉淀池 沉淀管 浅层沉淀理论 浊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某净水厂混凝-沉淀叠合清水池设计与优化
2
作者 陈雪如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9-44,52,共7页
西安某净水厂混凝-沉淀叠合清水池由机械混合井、折板絮凝池、平流沉淀池、斜管沉淀池、清水池合建组成。在受到厂区占地限制的情况下,通过叠合布置机械混合井、折板絮凝池、平流沉淀段+斜管沉淀池、清水池节约了水厂占地;并在设计过程... 西安某净水厂混凝-沉淀叠合清水池由机械混合井、折板絮凝池、平流沉淀池、斜管沉淀池、清水池合建组成。在受到厂区占地限制的情况下,通过叠合布置机械混合井、折板絮凝池、平流沉淀段+斜管沉淀池、清水池节约了水厂占地;并在设计过程中,通过简化絮凝池折板安装工序、优化行车式吸泥机及沉淀池冲洗排水系统、实现清水池近远期溢流堰的调节功能等方法,解决了絮凝池折板安装工序复杂、沉淀池两端排泥不彻底、沉淀池冲洗排水极易排掉池内的循环污泥、近远期不同水量导致清水池容积浪费等问题。保证了工艺处理效果、降低了施工难度、简化了操作管理流程,提高了工程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混合 折板絮凝 平流沉淀池 斜管沉淀池 冲洗排水 溢流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沧州市区第二水厂叠合式清水池设计要点总结
3
作者 沙桐 白向斌 +3 位作者 汪聪 杨敬畏 吴凡 韩卫强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年第21期126-128,共3页
以沧州市区第二水厂絮凝池、平流沉淀池、清水池的设计为案例,针对净水厂中水处理构筑物下叠合清水池节约用地面积的特点,浅析了叠合清水池的设计要点及难点。对叠合清水池的布置形式、设计参数、隔墙的设置、人孔的设计、通气管的布置... 以沧州市区第二水厂絮凝池、平流沉淀池、清水池的设计为案例,针对净水厂中水处理构筑物下叠合清水池节约用地面积的特点,浅析了叠合清水池的设计要点及难点。对叠合清水池的布置形式、设计参数、隔墙的设置、人孔的设计、通气管的布置等设计细节进行分析探讨,以及对各设计要点进行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池 平流沉淀池 清水池 叠合清水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管沉淀池布水均匀性模拟计算与工艺参数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黄廷林 李玉仙 +2 位作者 张志政 卢金锁 丛海兵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6-19,共4页
水量负荷的增大和水质标准的提高,迫使许多水厂不得不将平流沉淀池改造为斜管沉淀池,然而改造过程中所遇到的斜管布水均匀性问题一直没从理论上得以解决。通过建立包括长宽比、斜管管径、布水区高度等多个影响布水均匀性因素的水力学方... 水量负荷的增大和水质标准的提高,迫使许多水厂不得不将平流沉淀池改造为斜管沉淀池,然而改造过程中所遇到的斜管布水均匀性问题一直没从理论上得以解决。通过建立包括长宽比、斜管管径、布水区高度等多个影响布水均匀性因素的水力学方程,定量分析了各种因素的影响规律。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沉淀池长宽比(L/B)对均匀布水性影响最大,当L/B接近6时,布水渠末端的斜管流量极小,布水极不均匀;增大布水渠高度和沿池长方向上减小斜管管径有利于提高布水均匀性。据此在L/B较大的平流沉淀池改造工程中可采取由沿宽度方向布水改为沿长度方向,将沉淀池分格改造为多个斜管沉淀池以及斜管管径沿布水方向由小变大等技术措施提高布水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水均匀性 参数分析 模拟计算 沉淀地 斜管沉淀池 平流沉淀池 工艺 水质标准 改造过程 力学方程 影响规律 定量分析 计算结果 改造工程 技术措施 长宽比 管径 不均匀 增大 高度 水渠 水厂 减小 分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流沉淀池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造措施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旭宁 孙学东 +2 位作者 姜红安 赵红志 李实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7-30,共4页
北方某水厂的平流沉淀池在运行中存在以下问题:冬季池表面结冰、吸泥机运转不正常;池底积泥不均匀,导致吸泥机排泥浓度变化大,影响污泥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出水集水槽不在同一水平面,引起矾花上浮。针对这些问题,设计、安装了冬季融冰系... 北方某水厂的平流沉淀池在运行中存在以下问题:冬季池表面结冰、吸泥机运转不正常;池底积泥不均匀,导致吸泥机排泥浓度变化大,影响污泥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出水集水槽不在同一水平面,引起矾花上浮。针对这些问题,设计、安装了冬季融冰系统;对虹吸吸泥机的主体进行了改造,并根据原水水质采取变频运行;使用一种简单快捷的调整方法将出水集水槽调平,改善了沉后水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流沉淀池 冬季融冰 吸泥机改造 集水槽调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流式沉淀池优化设计模型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振中 邓慧萍 +1 位作者 白丹 詹健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31-635,684,共6页
运用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模型对已知沉淀池的建设费用进行函数逼近,以已知沉淀池的计算表面积S及计算体积V为网络的输入,沉淀池的建设费用为网络的输出,获取BP网络模型。对目标沉淀池采用回归正交设计方法,以沉淀池的长宽比k、沉淀时间... 运用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模型对已知沉淀池的建设费用进行函数逼近,以已知沉淀池的计算表面积S及计算体积V为网络的输入,沉淀池的建设费用为网络的输出,获取BP网络模型。对目标沉淀池采用回归正交设计方法,以沉淀池的长宽比k、沉淀时间t、效率η为设计因子,编制组合设计表,结合BP网络模型建立平流式沉淀池的费用函数,以该费用函数最小作为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以沉淀池的各水力要素作为约束条件,建立沉淀池的优化设计模型。采用连续型的Hopfield网络对模型进行优化求解。通过实例验证,得出的优化设计方案与常规设计相比可节约费用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流式沉淀池 回归正交设计 优化设计模型 HOPFIELD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流式沉淀池液固两相流力学特性的立面二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6
7
作者 魏文礼 张沛 刘玉玲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2-245,311-312,共4页
采用双流体模型,选取RNG k-?紊流模型封闭双流体两相流时均方程,对平流式二次沉淀池液固两相流力学特性进行立面二维数值模拟。采用有限体积法求解双流体微分方程;紊动能、紊动能耗散率方程均采用Quick离散格式;耦合求解速度与压力时使... 采用双流体模型,选取RNG k-?紊流模型封闭双流体两相流时均方程,对平流式二次沉淀池液固两相流力学特性进行立面二维数值模拟。采用有限体积法求解双流体微分方程;紊动能、紊动能耗散率方程均采用Quick离散格式;耦合求解速度与压力时使用了压力隐式算子分裂PISO(Pressure-Implicit with Splitting of Operators)算法。通过模拟表明:水流经过挡板后,底部是急剧扩散的主流,流速大,上部是回流;流速沿流程逐渐减小,到中部近似均匀流;出口附近水流收缩流出,流速变大。进水口附近紊动动能较大,而后紊动动能沿流程逐渐减小,在出水口附近,由于流速的增大紊动动能也随之增大。将模拟值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流速的最大误差为10%,出口悬浮物相对浓度的最大误差为15%。这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沉淀池中的水力特性分布规律,对沉淀池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流式沉淀池 数值模拟 紊流 水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双层平流沉淀池沉淀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文鑫 刘焕芳 孙志华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0-144,149,共6页
新型双层平流沉淀性能试验。根据浅池理论,对现有的双层平流沉淀池进行改进,设计了2个新型斜板构造双层平流沉淀池,并制作了3个沉淀池模型,模拟高浊度来水,在不同表面负荷下进行模型试验。在相同水力条件下,下向流斜板构造双层平流沉淀... 新型双层平流沉淀性能试验。根据浅池理论,对现有的双层平流沉淀池进行改进,设计了2个新型斜板构造双层平流沉淀池,并制作了3个沉淀池模型,模拟高浊度来水,在不同表面负荷下进行模型试验。在相同水力条件下,下向流斜板构造双层平流沉淀池的沉降效果优于上向流斜板构造双层平流沉淀池和水平流双层平流沉淀池。试验中下向流斜板构造双层平流沉淀池模型的表面负荷宜选择0.07 m3/(m^2·h)左右,实际工程可按比尺进行缩放。双层平流沉淀池运行过程中,从沉淀池开始出流到出流水质稳定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2 h左右,实际工程中为了保证出流稳定应尽量保证沉淀池运行过程中连续出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平流沉淀池 沉淀池性能 固体悬浮物 浊度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给水厂集约化设计对策 被引量:6
9
作者 张硕 王如华 +3 位作者 王晏 赵晖 洪景涛 吴宝荣 《净水技术》 CAS 2014年第A01期17-20,共4页
为了实现改扩建工程和新建工程集约用地,分析出全流程、全立体、全厂界的给水厂集约化工艺设计策略,涵盖了净水全流程一次提升、炭吸附砂过滤一体池、现有平流沉淀池升级改造为强化组合沉淀及臭氧上向流活性炭集成技术等多项技术,凝练... 为了实现改扩建工程和新建工程集约用地,分析出全流程、全立体、全厂界的给水厂集约化工艺设计策略,涵盖了净水全流程一次提升、炭吸附砂过滤一体池、现有平流沉淀池升级改造为强化组合沉淀及臭氧上向流活性炭集成技术等多项技术,凝练了叠合式、组团式、合建式等紧凑型综合池,并利用三维技术进行可视化低碳设计,有效提高协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约化设计 平流沉淀池升级改造 炭吸附砂过滤集成工艺 节约土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流沉淀池紊流流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玲霞 郭佩佩 范如琴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7-88,93,共3页
对平流沉淀池的紊流流场在不同边界条件下进行模拟计算,分析比较边界条件的简化程度对平流沉淀池模拟计算的影响。结果表明,平流沉淀池入口处进流条件的简化和污泥斗的忽略与否对平流沉淀池流态的计算结果影响较大,在实际计算中应尽量... 对平流沉淀池的紊流流场在不同边界条件下进行模拟计算,分析比较边界条件的简化程度对平流沉淀池模拟计算的影响。结果表明,平流沉淀池入口处进流条件的简化和污泥斗的忽略与否对平流沉淀池流态的计算结果影响较大,在实际计算中应尽量采用真实的边界条件进行计算。以真实边界条件计算,分析表明,紊流场模拟的流态比层流场模拟更符合实际平流沉淀池的流场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流沉淀池 数值模拟 层流 紊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淀/高速气浮联用技术用于给水厂改造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芳 马军 +1 位作者 王静超 张景德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9-71,共3页
为了解决由于高藻水源水引发的产水量下降、滤池反冲洗周期缩短、出水余铝超标、投药量大幅增加以及出水嗅味严重等问题,采用沉淀/高速气浮联用技术对水厂的平流沉淀池进行改造(不增加占地),并加设静态混合器,改善絮凝剂的混合效果。改... 为了解决由于高藻水源水引发的产水量下降、滤池反冲洗周期缩短、出水余铝超标、投药量大幅增加以及出水嗅味严重等问题,采用沉淀/高速气浮联用技术对水厂的平流沉淀池进行改造(不增加占地),并加设静态混合器,改善絮凝剂的混合效果。改造后的运行结果表明,出水水质完全满足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高藻暴发期间投药量仅为改造前的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水厂改造 平流沉淀池 高速气浮 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流式沉淀池水力特性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2
作者 魏文礼 张沛 刘玉玲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99-502,共4页
研究沉淀池的水力特性,为提高污水处理效率提供理论支持。采用两相流混合模型对平流式二次沉淀池水力特性进行三维数值模拟。选取Realizableκ-ε湍流模型封闭两相流时均方程,控制方程的离散使用了有限体积法;速度与压力耦合求解时使用... 研究沉淀池的水力特性,为提高污水处理效率提供理论支持。采用两相流混合模型对平流式二次沉淀池水力特性进行三维数值模拟。选取Realizableκ-ε湍流模型封闭两相流时均方程,控制方程的离散使用了有限体积法;速度与压力耦合求解时使用了压力隐式算子分裂PISO(pressure-implicit with splitting of operators)算法,模拟自由水面采用VOF(volume of fluid)法。通过模拟获得速度、紊动动能等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将模拟结果与实测资料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两者吻合较好,说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沉淀池中水力特性的分布规律,可为沉淀池的体型设计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流式沉淀池 数值模拟 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浊度来流下新型双层平流沉淀池沉降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文鑫 刘焕芳 +3 位作者 孙志华 金瑾 李诗尧 程勇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4-59,共6页
针对传统平流沉淀池对高浊度来流处理效果不理想这一问题,开展了新型双层平流沉淀池在高浊度来水下的沉降效果研究。研究设计三个沉淀池模型:下向流斜板构造双层平流沉淀池(模型A)、上向流斜板构造双层平流沉淀池(模型B)以及串联式双层... 针对传统平流沉淀池对高浊度来流处理效果不理想这一问题,开展了新型双层平流沉淀池在高浊度来水下的沉降效果研究。研究设计三个沉淀池模型:下向流斜板构造双层平流沉淀池(模型A)、上向流斜板构造双层平流沉淀池(模型B)以及串联式双层平流沉淀池(模型C),通过对3个沉淀池模型在高浊度来流下开展未添加絮凝剂与添加絮凝剂的对比试验,分析新型双层平流沉淀池与现有的串联式双层平流沉淀池对高浊度来流的沉降效果,对3个沉淀池的沉降效果进行分析发现3个沉淀池中下向流斜板构造双层平流沉淀池沉降效果最好。目前关于双层平流沉淀池的模型试验研究资料较少,通过理论分析与模型试验为新型双层平流沉淀池在高浊度来流地区的使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平流沉淀池 固体悬浮物 浊度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斜板构造双层平流沉淀池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文鑫 刘焕芳 +1 位作者 孙志华 吴心蓉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5期648-653,共6页
为了提高沉淀池固体悬浮物去除率,改良沉淀池净水效果,采用1∶10的比例设计2组模型,对新型斜板构造双层平流沉淀池的设计和净水效果进行试验研究。本文介绍了新型沉淀池的设计原理和特点,分析了2组模型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和不同来水... 为了提高沉淀池固体悬浮物去除率,改良沉淀池净水效果,采用1∶10的比例设计2组模型,对新型斜板构造双层平流沉淀池的设计和净水效果进行试验研究。本文介绍了新型沉淀池的设计原理和特点,分析了2组模型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和不同来水时间下固体悬浮物去除率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2组模型去除效果均明显优于传统平流式沉淀池,下向流斜板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宜设定为70 min,上向流斜板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宜设定为80 min,均可以保证该沉淀池固体悬浮物去除率控制在90%以上;上向流斜板沉淀池的去除效果优于下向流斜板沉淀池,其下层采用逆向流类型,使其去除效果受污泥干扰作用较小;当固体悬浮物浓度在1200 mg/L以内时,下向流斜板沉淀池的排泥时间间隔宜控制在20 h以内,上向流斜板沉淀池的排泥间隔宜控制在12 h以内。上述结果可以为新型双层平流沉淀池在实际工程中的设计和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平流沉淀池 固体悬浮物 去除率 水力停留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流沉淀池后置浸没式超滤膜工艺方案设计 被引量:1
15
作者 肖敏杰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12,共4页
南方某水厂原设计规模10万m3/d,原水为水库水,水质达Ⅱ类水标准。由于需水量增长,需新增3万m3/d产水量,而水厂可供扩建的用地无法设置常规处理工艺的沉淀池和滤池。经方案设计,采用在平流沉淀池后部布置浸没式超滤膜的净水组合工艺,并... 南方某水厂原设计规模10万m3/d,原水为水库水,水质达Ⅱ类水标准。由于需水量增长,需新增3万m3/d产水量,而水厂可供扩建的用地无法设置常规处理工艺的沉淀池和滤池。经方案设计,采用在平流沉淀池后部布置浸没式超滤膜的净水组合工艺,并根据用地特点,因地制宜地布置了膜池辅助车间,使水厂总处理能力达到13万m3/d。详细介绍了平流沉淀池后置浸没式超滤膜工艺设计及膜清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流沉淀池 浸没式超滤膜 清洗方式 工艺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流式沉淀池穿孔墙进水及隔板作用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天杰 胡润麟 +1 位作者 孙泽 宋兴福 《供水技术》 2015年第4期1-6,共6页
为改善实际运行平流式沉淀池悬浮物去除效率,借助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利用标准k-ε两方程湍流模型和混合模型,对沉淀池底部进水、穿孔墙进水以及加入隔板后的穿孔墙进水3种运行条件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沉淀池内流场分布及悬浮物... 为改善实际运行平流式沉淀池悬浮物去除效率,借助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利用标准k-ε两方程湍流模型和混合模型,对沉淀池底部进水、穿孔墙进水以及加入隔板后的穿孔墙进水3种运行条件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沉淀池内流场分布及悬浮物体积分数分布。研究表明,穿孔墙进水较底部进水产生的回流区域小,水流均匀稳定,悬浮物去除率高;隔板的加入不但不会增加回流区域,而且对悬浮物具有显著的截留作用,可以减少沉淀池上部悬浮物浓度,提升沉淀池运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流式沉淀池 穿孔墙进水 隔板 数值模拟 悬浮物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平流沉淀池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学福 齐敦哲 +1 位作者 朱寅春 闫东晗 《净水技术》 CAS 2013年第1期83-86,共4页
该文介绍了双层平流沉淀池在国内的应用,并通过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双层平流沉淀池的主要设计内容。与普通平流沉淀池相比,双层沉淀池的处理效率更高、占地面积较省,但整体池深较深、排泥系统相对复杂,本文根据双层沉淀池的特点,介绍和... 该文介绍了双层平流沉淀池在国内的应用,并通过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双层平流沉淀池的主要设计内容。与普通平流沉淀池相比,双层沉淀池的处理效率更高、占地面积较省,但整体池深较深、排泥系统相对复杂,本文根据双层沉淀池的特点,介绍和分析了该池型的设计参数,絮凝区与沉淀区的设计,以及上下层排泥系统的设计,为同行业相关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平流沉淀池 排泥系统 设计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的给水厂平流式沉淀池优化设计 被引量:3
18
作者 毕军鑫 徐得潜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15年第5期21-26,共6页
应用FLUENT软件中的Mixture模型对某给水厂平流式沉淀池运行状况进行模拟。在沉淀池容积一定时改变沉淀池构造尺寸,得到不同工况沉淀去除效率并分析沉淀池尺寸变化对沉淀去除率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池容积一定时沉淀池长宽变化对沉淀去除... 应用FLUENT软件中的Mixture模型对某给水厂平流式沉淀池运行状况进行模拟。在沉淀池容积一定时改变沉淀池构造尺寸,得到不同工况沉淀去除效率并分析沉淀池尺寸变化对沉淀去除率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池容积一定时沉淀池长宽变化对沉淀去除率影响较小,有效水深变化对沉淀去除率影响显著。应用MATLAB软件拟合出沉淀去除效率曲线、沉淀池费用曲线,构建较为合理的沉淀池优化设计模型,得出沉淀池最经济尺寸,在保证沉淀效率前提下实现年费用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Mixture模型 平流式沉淀池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型平流式沉淀池流态的实验模拟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巍 蒋文举 魏文韫 《四川化工》 CAS 2009年第2期39-42,共4页
沉淀池流体流态对沉降效果有较大影响,通过相似定理制作沉淀池物理模型,以进水挡板位置高度和进水流量为考量因子,进行清水实验与活性污泥实验。结果表明,进水挡板位置高度过低时,停留时间较长,且入流区部分产生堆积现象,影响沉淀池去... 沉淀池流体流态对沉降效果有较大影响,通过相似定理制作沉淀池物理模型,以进水挡板位置高度和进水流量为考量因子,进行清水实验与活性污泥实验。结果表明,进水挡板位置高度过低时,停留时间较长,且入流区部分产生堆积现象,影响沉淀池去除效果,进水挡板位置高度过高时,挡板导流作用不明显,流态较差,沉淀池去除率较低。低流量时,入流区产生堆积现象,影响沉降效果,高流量时,产生沿挡板向上的上升流,部分悬浮物被带到清水区,降低沉淀池去除率。在设计进水流量1.39L/min下,清水实验进水挡板位置高度为60mm时流态最佳,污泥实验进水挡板位置高度为40mm时流态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流式沉淀池 模型 流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沉淀池设计参数及产水量的讨论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凯红 林海源 黄敏 《包钢科技》 2001年第4期78-81,共4页
本文提出平流沉淀池的理论最大产水量是沉淀试验中的u0 值。通过有关试验资料、参考资料 ,认为目前平流沉淀池产水量具有可开挖的潜能。另外 。
关键词 平流沉淀池 斜管沉淀池 截留沉速 表面负荷率 产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