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 被引量:2
1
作者 杜治政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6,共6页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既有相同之处也有诸多差异,它的基本原则和生命伦理学应有所不同。将病人利益置于首位、自主、不伤害、公正、友善五原则可视为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病人利益主要是指病人生命和健康利益,是由医生根据医学科学...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既有相同之处也有诸多差异,它的基本原则和生命伦理学应有所不同。将病人利益置于首位、自主、不伤害、公正、友善五原则可视为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病人利益主要是指病人生命和健康利益,是由医生根据医学科学允许度、医生的经验和病人实情决定的;将病人利益置于首位原则的落实,首先需要医生和医院对此有真切的认识,同时也需要有制度的保障和国家的财政支持;将目前实际上已经被倒置的医患利益关系纠正过来,是既艰难又十分迫切的,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假以时日,这一目标是应当而且能够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 生命和健康利益 道德堤坝 医生的价值观和财富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步与妥协:论“小妇人”三部曲中奥尔科特的伦理道德观
2
作者 马红旗 韩红宇 《外国语文研究》 2024年第1期23-33,共11页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伦理道德观在其代表作《小妇人》三部曲中有着集中体现。作为读者眼中的“道德传教者”,奥尔科特的伦理道德观契合了19世纪美国的社会文化语境,显示出她对女性传统身份和家庭角色的关切和肯定。作为进步...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伦理道德观在其代表作《小妇人》三部曲中有着集中体现。作为读者眼中的“道德传教者”,奥尔科特的伦理道德观契合了19世纪美国的社会文化语境,显示出她对女性传统身份和家庭角色的关切和肯定。作为进步女权思想的宣传者,身处第一次女权运动浪潮中的她在作品中表达了争取参政权等女性平等权益的诉求。然而,奥尔科特在表达女性伦理道德进步性观念的同时,其妥协性也得以暴露。奥尔科特的“妥协”可视为她在特定社会条件下表达自己进步主张的一种可行策略。奥尔科特的伦理道德观不仅影响了当时的进步运动,而且对后世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尔科特 “小妇人”三部曲 伦理道德观 进步女权思想 妥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流动人口道德状况及其引导对策--以上海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正平 苏建军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1,共11页
通过深入细致的社会调查,在了解和把握上海市流动人口的道德状况的基础上,就提高城市流动人口道德素质的对策进行了深入探讨。调查显示,夫妻关系和谐度较高,对婚前性行为较婚外恋宽容,择友时注重伦理因素,守时观念较强,有较高的公德意识... 通过深入细致的社会调查,在了解和把握上海市流动人口的道德状况的基础上,就提高城市流动人口道德素质的对策进行了深入探讨。调查显示,夫妻关系和谐度较高,对婚前性行为较婚外恋宽容,择友时注重伦理因素,守时观念较强,有较高的公德意识,有一定的助人精神,注重赚钱手段的合道德性,环保意识强,看重才能、知识、成就等价值标志,有较强的集体观念,幸福观既有理想色彩又注重现实因素,这些都是上海市流动人口道德素质中的积极因素;而重人情,践行公德水平低,过于注重金钱而忽视德性、名誉和贡献等价值标志,是其道德素质中亟需提高的方面。具体到引导对策,在指导思想上应坚持四个相结合,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发挥政府的作用,加强社区道德建设,完善公共设施,加强行业自律和对流动人口的岗前职业道德培训,健全竞争机制,加强道德教育和法制建设,以进一步完善城市流动人口的道德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流动人口 道德状况 日常生活伦理 公共生活伦理 价值观 道德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高校教师师德观实施路径探析 被引量:9
4
作者 陈敏 闫磊 程龙飞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105-115,共11页
培育担当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必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加强高校教师师德观建设源于尊师重教历史传承、立德树人时代发展要求和民众关切困惑需求的内在统一。当前我国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存在诸多问题:职业与信念相偏离、教书与育人... 培育担当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必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加强高校教师师德观建设源于尊师重教历史传承、立德树人时代发展要求和民众关切困惑需求的内在统一。当前我国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存在诸多问题:职业与信念相偏离、教书与育人相脱离、言传与身教相分离、学术与道德相背离等。新时代加强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高校教师师德观建设,应立足社会宏观层面:营造尊师敬教的教育氛围,提高教师职业的社会声望;高校中观层面:完善教师评价的各项规范,构建师德师风的长效机制;教师微观层面:提升自身业务的综合素质,担当立德树人的伟大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高校教师 师德观 实施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荣辱观的现代价值认同 被引量:2
5
作者 于伟峰 商植桐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6-10,共5页
传统荣辱观的现代价值主要表现在:首先,传统荣辱观中所阐发的美德思想、美德典范,有助于唤起人们的道德良知,激发人的进取向上精神,由此而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动力;其次,传统荣辱观所倡导的历代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是促进... 传统荣辱观的现代价值主要表现在:首先,传统荣辱观中所阐发的美德思想、美德典范,有助于唤起人们的道德良知,激发人的进取向上精神,由此而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动力;其次,传统荣辱观所倡导的历代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是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的积极因素;第三,传统荣辱观中涉及的一些伦理思想,存在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一致的合理内容,与构建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一定渊源关系,应该采取批判性继承的科学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荣辱观 现代价值 伦理 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医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伦理学素养的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陶林 王倩茹 +2 位作者 贾薇 杨安强 潘晓琳 《西北医学教育》 2011年第2期369-372,共4页
法医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具有和其他医学门类不同的人文特点,在课堂中加强学生伦理教育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一方面主张在课堂上开展探索和讨论,引起学生对生命伦理学发展的关注;另一方面在课堂上构建现代医学学生新型医学道德... 法医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具有和其他医学门类不同的人文特点,在课堂中加强学生伦理教育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一方面主张在课堂上开展探索和讨论,引起学生对生命伦理学发展的关注;另一方面在课堂上构建现代医学学生新型医学道德观,从而提高学生伦理学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伦理学 生命伦理学 道德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规则视域走向伦理视域——提高中小学生道德素养的范式转型 被引量:3
7
作者 李秀萍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8年第3期25-29,共5页
道德思维与道德素养是密切相关的,学生道德思维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对德育的理解。基于规则视域开展的德育以规则为核心,忽视学生心灵的成长,易让学生形成功利人格;基于伦理视域的德育注重让学生体会规则背后的伦理价值,激发学... 道德思维与道德素养是密切相关的,学生道德思维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对德育的理解。基于规则视域开展的德育以规则为核心,忽视学生心灵的成长,易让学生形成功利人格;基于伦理视域的德育注重让学生体会规则背后的伦理价值,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以及自我发展的内驱力,注重学生内生性道德品质的生成。从规则视域走向伦理视域,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伦理视角思考问题,增加学生的道德体验,提高学生的道德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则视域 伦理视域 道德教育 道德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伦教育:现代性视阈与传统道德资源 被引量:2
8
作者 关健英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5-48,共4页
现代性的道德后果使人成为了社会关系中的"陌生人或被放逐者",这并非是一种道德进步。人伦缺失的背后所反映出来的是教育本质的遗忘。儒家的人伦观给今天的人伦教育提供了丰厚的思想资源,但也具有本身无法克服的理论限度。
关键词 现代性 人伦观 人伦教育 人伦和谐 传统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进入伦理”与道德世界观的转变 被引量:2
9
作者 田海平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5-10,共6页
"环境进入伦理"内含重要的哲学改变即道德世界观的转变。从康德和黑格尔对道德世界主观性的审查看,道德世界观的转变有赖于两个条件:道德确实性之丧失、道德世界从先验预设转向生活世界。与此相联系,"环境进入伦理"... "环境进入伦理"内含重要的哲学改变即道德世界观的转变。从康德和黑格尔对道德世界主观性的审查看,道德世界观的转变有赖于两个条件:道德确实性之丧失、道德世界从先验预设转向生活世界。与此相联系,"环境进入伦理"有赖于意识现象的两个转变:一是自然之意识的生态转变;二是道德之意识超越传统二元论而向生活世界之回归。在这些转变中,与"环境进入伦理"相关联,"道德世界观"的转变表现为五个方面:其一,检讨传统二元论;其二,道德世界设定的和谐建立在生态基础上;其三,道德世界观呈现多元化趋势;其四,我们面临道德世界的多样化的斗争;其五,我们由此进入了一种后现代的道德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 伦理 道德世界观 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作人“道义之事功化”思想探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韩靖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48-52,共5页
周作人的"道义之事功化"思想以生命关怀、个体关怀取代传统气节思想的"民以奉君"观念,把保护个体生命的自然进行,防止因政治、战争等社会原因造成"未完成的生活之破坏",从而"博得国家人民的福利&qu... 周作人的"道义之事功化"思想以生命关怀、个体关怀取代传统气节思想的"民以奉君"观念,把保护个体生命的自然进行,防止因政治、战争等社会原因造成"未完成的生活之破坏",从而"博得国家人民的福利"的"事功"作为衡量知识分子的"道义"和气节的标准,带有个人主义伦理观的色彩。作为一种人格评价标准,周作人的道义之事功化思想则体现了对于知识分子存在境域的关注和对于独立不依的人格形态的呼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节观 道义之事功化 生命关怀 个体关怀 个人主义伦理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国传统的师德观浅谈当代高等学校的师德建设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静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48-51,共4页
建设一支具有良好师德的高校教师队伍,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要求,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保证。近年来,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高校教师中出现了一些师德失范的现象。因此,以中国古代师德观为基础,对教师... 建设一支具有良好师德的高校教师队伍,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要求,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保证。近年来,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高校教师中出现了一些师德失范的现象。因此,以中国古代师德观为基础,对教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学校大力进行和谐校园建设,各级政府和政府官员率先垂范应当成为师德建设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师德观 师德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西方环境伦理学在中国的转型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秀艳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1-104,共4页
中国国内的环境伦理学界在移植西方环境伦理思想的同时,对其进行了本土化的重建,提出了一种新的生态伦理学——环境整体主义的道德哲学,它既涵盖了整体主义的和谐发展论,又包括完整的环境正义观。
关键词 环境伦理 环境整体主义 和谐发展论 环境正义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道家伦理思想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泽应 《武陵学刊》 1999年第5期1-6,共6页
道家伦理思想是不是一种非道德主义或道德虚无主义,涉及到对道家伦理思想基本特征和精神实质的认识与把握。从比较伦理学的角度分析道家伦理思想的价值视角、价值目标及价值取向,就会发现,这家的伦理思想是一种从精神实质上反对道德... 道家伦理思想是不是一种非道德主义或道德虚无主义,涉及到对道家伦理思想基本特征和精神实质的认识与把握。从比较伦理学的角度分析道家伦理思想的价值视角、价值目标及价值取向,就会发现,这家的伦理思想是一种从精神实质上反对道德形式主义、道德功利主义的实质主义或特殊的自然主义伦理思想,是一种强调为而不恃、功成弗居的真正的道义论伦理思想。道家伦理思想有许多合理因素值得我们批判地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伦理 视角 关怀 外圆内方 尊道贵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谟克利特的伦理观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秋阳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101-106,共6页
德谟克利特是前苏格拉底时期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伦理观是其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分支,内容涵盖了等级观、善恶观、幸福观和德育观。辩证法贯穿于德谟克利特的思想中,其伦理观中也充斥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具体表现为对立统一、适度原则... 德谟克利特是前苏格拉底时期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伦理观是其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分支,内容涵盖了等级观、善恶观、幸福观和德育观。辩证法贯穿于德谟克利特的思想中,其伦理观中也充斥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具体表现为对立统一、适度原则。对立统一,体现在善与恶、言与行、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之中;把握"适度"原则是获得终极幸福的基础。德谟克利特伦理观中折射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对提高公民道德水平、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提升人们的幸福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谟克利特 伦理观 哲学 幸福观 德育观 对立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型研究视野下东北民间故事的伦理道德观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雪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55-58,共4页
民间故事的类型研究意义重大。东北民间故事是东北民间文学的主体,是东北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记录了东北各族人民在特定地域中的社会生活,反映了独特自然地理条件下所形成的文化特色,体现了东北劳动人民自古以... 民间故事的类型研究意义重大。东北民间故事是东北民间文学的主体,是东北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记录了东北各族人民在特定地域中的社会生活,反映了独特自然地理条件下所形成的文化特色,体现了东北劳动人民自古以来的优秀高尚的伦理道德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型研究 东北民间故事 伦理道德观 地域文化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盖斯凯尔社会小说中的多维度社会伦理观 被引量:2
16
作者 甄艳华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16年第1期70-85,共16页
本论文试图以盖斯凯尔的社会小说为研究对象,以维多利亚社会的工业化背景为进路,以康德道义论为核心,以利他主义、福音主义、基督教社会主义和唯一神教思想为意识维度,探讨盖斯凯尔对处于转型期的英国社会的道德伦理思考。本文从小说家... 本论文试图以盖斯凯尔的社会小说为研究对象,以维多利亚社会的工业化背景为进路,以康德道义论为核心,以利他主义、福音主义、基督教社会主义和唯一神教思想为意识维度,探讨盖斯凯尔对处于转型期的英国社会的道德伦理思考。本文从小说家的道德伦理观形成、内涵以及文学表征等方面入手,探寻小说背后的社会现实,揭示工业化进程中价值观的变迁,建构理想的道德伦理观。本文指出,盖斯凯尔用小说的方式进行道德伦理建构,其建构的目标是以反功利论为基础,以倡道义论为核心,以利他主义、福音主义、基督教社会主义和唯一神教思想为意识维度的现代资产阶级多维度道德伦理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丽莎白·盖斯凯尔 维多利亚社会 社会小说 多维度道德伦理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医学整形技术引发的身体观念变迁 被引量:2
17
作者 曾繁花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0-93,共4页
近代医学整形技术通过报刊传媒推介至晚清中国,实现残缺身体的修复与再造,备受时人关注。晚清女性欲借助医学科技调整体态容貌,进而把身体改造得更有价值,由此引发了传统伦理道德领域的不安。晚清文人认为医学科技的发展应有道德伦理价... 近代医学整形技术通过报刊传媒推介至晚清中国,实现残缺身体的修复与再造,备受时人关注。晚清女性欲借助医学科技调整体态容貌,进而把身体改造得更有价值,由此引发了传统伦理道德领域的不安。晚清文人认为医学科技的发展应有道德伦理价值导向,"毁体修容"是对中国传统的身体观念和妇容观的背叛。随着民国电影业的发展,医学整形技术在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一种全新的美容观念引发了社会对中国传统身体观念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整形技术 伦理道德 身体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师德的几点认识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淑慧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110-112,115,共4页
师德就是教师的“良心”。它通过榜样的力量、群体心理环境和躬身实践形成;与此同时,需要通过抵制负道德观念与行为(取利心理、平均心理、保守心理、个体定向心理)的影响,坚持正确职业操守,充分认识教师的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来... 师德就是教师的“良心”。它通过榜样的力量、群体心理环境和躬身实践形成;与此同时,需要通过抵制负道德观念与行为(取利心理、平均心理、保守心理、个体定向心理)的影响,坚持正确职业操守,充分认识教师的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德 榜样 群体心理环境 负道德观念 社会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刍议生物教学中的道德观教育 被引量:2
19
作者 曹新祥 韩小云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2期79-81,共3页
生命科学的高度发展和生物教材中道德教学的滞后 ,致使当今青年学生的思想出现迷茫、困惑和不安 ,为此本文就生物教学中如何以生命科学知识为契入点、以学科德育建设为途径 ,加强对学生进行生态道德、生命伦理道德、生育观道德和性道德... 生命科学的高度发展和生物教材中道德教学的滞后 ,致使当今青年学生的思想出现迷茫、困惑和不安 ,为此本文就生物教学中如何以生命科学知识为契入点、以学科德育建设为途径 ,加强对学生进行生态道德、生命伦理道德、生育观道德和性道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教学 道德观教育 生命科学 生物教材 道德教学 生态道德 生命伦理 性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视景”领域中的小说史——读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俊萍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38-41,共4页
"道德"及相关词汇是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中文学批评的关键词,他从多重道德角度批评中国现代小说作家和作品,形成了独特"道德视景"。这种的复杂的"道德视景",并不是简单的道德说教,而是兼容道德和审... "道德"及相关词汇是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中文学批评的关键词,他从多重道德角度批评中国现代小说作家和作品,形成了独特"道德视景"。这种的复杂的"道德视景",并不是简单的道德说教,而是兼容道德和审美判断的艺术批评。他从审美阅读出发,试图多角度考察人性面临的各种道德困境,寻求宗教人文关怀的精神超越维度,这种批评视角,在其《小说史》中构筑了一座多维复杂的立体金字塔结构:以审美的纯文学批评为底座,以"道德视景"为现实层面的价值标尺,以宗教精神为超越性的精神制高点,其中深厚的人文关怀充斥"金字塔"的各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道德批评 道德视景 审美纯文学 宗教意识 人文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