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东德水电站导流洞下闸封堵期^(#)5导流洞围岩稳定分析与评价
1
作者 王科 李娇娜 +1 位作者 王洁 林紫婕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5-139,共5页
采用导流洞泄流的水利水电工程,蓄水期需将临时导流洞依次下闸封堵,蓄水后转换成永久泄水建筑物泄流,导流洞下闸封堵期上游水库水位不断提高,导流洞在高水头条件下能否安全下闸封堵,决定着工程能否按期蓄水,发挥工程效益。以金沙江乌东... 采用导流洞泄流的水利水电工程,蓄水期需将临时导流洞依次下闸封堵,蓄水后转换成永久泄水建筑物泄流,导流洞下闸封堵期上游水库水位不断提高,导流洞在高水头条件下能否安全下闸封堵,决定着工程能否按期蓄水,发挥工程效益。以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为例,针对导流洞下闸封堵期^(#)5导流洞围岩稳定与安全,采用三维数值分析方法对Ⅳ_(2)类围岩条件和F_(3)断层条件两种不同地质洞段进行对比分析,系统研究了两种地质洞段下,岩体渗流场、围岩增量变形、围岩应力、围岩塑性区、支护结构受力和衬砌应力;同时,考虑衬砌失效后,该洞段封堵施工期围岩稳定性,评价隧洞支护系统安全状态。结果表明,洞身排水孔排水效果明显,大幅降低了洞周孔隙水压力;洞周围岩整体呈向洞内变形趋势,围岩增量变形较小;围岩应力分布有一定调整,但总体变化不大,塑性区范围基本无扩展;支护系统均处于正常受力状态,断层附近的部分锚杆受力较大;衬砌受力较小,衬砌配筋满足衬砌受力要求,^(#)5导流洞下闸封堵期围岩稳定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流洞 下闸封堵期 围岩稳定 支护安全 三维数值计算 排水孔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长江隧道抗浮模型试验与理论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杨方勤 段创峰 +1 位作者 吴华柒 袁勇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54-459,共6页
饱和软土盾构隧道施工中,对于刚脱出盾尾的隧道经常会出现局部或整体上浮,隧道直径越大、覆土越浅,上浮现象越为突出,表现为隧道错台大、螺栓被剪断乃至轴线偏位,影响到隧道的稳定和施工质量等,传统抗浮设计未能考虑处于时变特性单液浆... 饱和软土盾构隧道施工中,对于刚脱出盾尾的隧道经常会出现局部或整体上浮,隧道直径越大、覆土越浅,上浮现象越为突出,表现为隧道错台大、螺栓被剪断乃至轴线偏位,影响到隧道的稳定和施工质量等,传统抗浮设计未能考虑处于时变特性单液浆中隧道的浮力动态因素,现行相关设计规范也没有对隧道抗浮设计和施工措施做出明确的规定。文章首先介绍了上海长江隧道抗浮模型试验与结果,确定了超大直径隧道动态上浮力,以此为基础提出了隧道上浮稳定机理,并建立了盾构隧道上浮计算的理论模型,据此进行了上海长江隧道抗浮验算,并提出了相应的抗浮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上浮 动态上浮力 上浮计算模型 抗浮技术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压连拱隧道施工方法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陈贵红 《现代隧道技术》 E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4-88,95,共6页
文章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了偏压连拱隧道不同施工顺序下拱顶下沉、中墙稳定性及初期支护受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先开挖浅埋侧时,拱顶沉降较小,中墙在施工中的稳定安全系数较大、弯矩较小,初期支护受力较大;对于浅埋偏压连拱隧道... 文章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了偏压连拱隧道不同施工顺序下拱顶下沉、中墙稳定性及初期支护受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先开挖浅埋侧时,拱顶沉降较小,中墙在施工中的稳定安全系数较大、弯矩较小,初期支护受力较大;对于浅埋偏压连拱隧道,围岩变形及中墙在施工中的稳定性控制更为重要。所以,从有利于围岩变形、中墙稳定性控制以及中墙受力的角度出发,宜采用先开挖浅埋侧的施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拱隧道 偏压地形 中墙稳定性 有限元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地层浅埋盾构隧道开挖渗流稳定性的模型试验和计算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米博 项彦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37-848,共12页
针对浅埋盾构隧道开挖渗流对开挖面支护压力和地层失稳模式的影响问题,考虑盾构机开挖仓渣土孔隙水压力和面板及开口率的作用,设计制作了水下地层浅埋盾构隧道的开挖渗流模型并建立了附近地层沉降的量测采集系统。在不同的稳态渗流条件... 针对浅埋盾构隧道开挖渗流对开挖面支护压力和地层失稳模式的影响问题,考虑盾构机开挖仓渣土孔隙水压力和面板及开口率的作用,设计制作了水下地层浅埋盾构隧道的开挖渗流模型并建立了附近地层沉降的量测采集系统。在不同的稳态渗流条件下,逐渐加大盾构隧道开挖仓的进土量,量测开挖面水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以及附近地层沉降,并配合进行了数值模拟和极限平衡计算分析。研究发现:开挖面有效土压力随开挖体积损失的增加而降低,达到极限值后保持不变;维持开挖面稳定的必要支护压力与可以容许的地层失稳范围有关,开挖面的极限有效土压力与地层的极限失稳范围相对应,是最小的必要支护压力。渗流会使开挖面的极限有效土压力增大,与开挖面-地表之间的水头差大致呈线性关系。渗流会使开挖面前方地层的极限失稳范围增大,但对后方地层极限失稳范围的影响不大;对于开挖面-地表相对水头差较小(小于或等于0.33)的情况,渗流主要起到增大地层沉降量的作用,地层的极限失稳范围只是略有增大;对于相对水头差较大(大于0.33并小于1.00)的情况,渗流主要起到增大地层极限失稳范围的作用,而地层最大沉降量有所减小;对于相对水头差很大(大于或等于1.00)的情况,渗流对地层沉降量的影响和对极限失稳范围的影响都基本上已经达到了极限。地层的极限失稳范围可以自下而上地划分成3个部分,开挖面高度范围内的倒棱锥体,地表以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顶部)倒棱台体,以及两者中间一定高度的(中部)倒棱台体,其中,棱锥体的纵向锥角(或纵向破裂角)及横向锥角(或横向破裂角)都随着相对水头差的增大而增大,对地层极限失稳范围的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地层 浅埋盾构隧道开挖-渗流 开挖面稳定性 模型试验 计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管管节内河浮运的水力学特性及其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吴刚 沈永芳 孙红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0-177,共8页
文章结合内河沉管隧道管节浮运的特点,建立了管节浮运运动模型和拖缆张力计算模型,给出了管节浮运的水力学计算公式,分别对管节在静水、不同流速及不同流向角下的浮运进行了计算模拟,并对特定干舷下管节浮运的浮态及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文章结合内河沉管隧道管节浮运的特点,建立了管节浮运运动模型和拖缆张力计算模型,给出了管节浮运的水力学计算公式,分别对管节在静水、不同流速及不同流向角下的浮运进行了计算模拟,并对特定干舷下管节浮运的浮态及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计算模型适用于沉管管节内河浮运的水力特性模拟及稳定性分析,水流速度和流向角对浮运时管节的横荡和首摇的摆动幅值及频率均有明显影响,管节浮运应尽可能避免在横流下进行。研究成果可为内河沉管隧道管节的浮运施工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管隧道 浮运 水力学特性 稳定性分析 计算模型 摆动幅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道注浆抬升施工对衬砌结构的影响
6
作者 赵欣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3-88,共6页
基于盾构隧道注浆抬升工程,建立盾构隧道注浆抬升对管片衬砌结构影响计算模型,通过对比现场实测数据和数值计算结果,验证计算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探讨分析不同注浆位置、不同注浆顺序对管片衬砌结构的影响,为盾构隧道注浆抬升施工... 基于盾构隧道注浆抬升工程,建立盾构隧道注浆抬升对管片衬砌结构影响计算模型,通过对比现场实测数据和数值计算结果,验证计算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探讨分析不同注浆位置、不同注浆顺序对管片衬砌结构的影响,为盾构隧道注浆抬升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注浆抬升 计算模型 不同注浆位置 不同注浆顺序 管片 衬砌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路设计软件计算的掏挖基础上拔稳定的讨论 被引量:1
7
作者 佟年 《西北水电》 2016年第2期70-72,共3页
针对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新旧规范中"剪切法"计算模型的差异化导致掏挖基础结构设计尺寸大小不一的问题,从计算模型与各线路基础设计软件应用的角度,讨论了采用"剪切法"不同计算模型对上拔极限承载力的影... 针对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新旧规范中"剪切法"计算模型的差异化导致掏挖基础结构设计尺寸大小不一的问题,从计算模型与各线路基础设计软件应用的角度,讨论了采用"剪切法"不同计算模型对上拔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最后通过掏挖基础在各设计软件中的计算结果比对得到:以新规DL/T5219—2014"剪切法"计算模型为核心的D-software设计结果可靠度较高、经济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掏挖基础 上拔稳定 极限承载力 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径向裂纹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的数值分析
8
作者 甘俊 白金朋 董延安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3年第2期101-108,共8页
为研究隧道周边径向裂纹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基于内聚力模型建立了一系列隧道模型并进行了连续-非连续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不同径向裂隙条件下隧道围岩的破坏方式与特征。模型中,径向裂纹具有不同的空间位置与方向,裂纹位置分别为拱肩... 为研究隧道周边径向裂纹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基于内聚力模型建立了一系列隧道模型并进行了连续-非连续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不同径向裂隙条件下隧道围岩的破坏方式与特征。模型中,径向裂纹具有不同的空间位置与方向,裂纹位置分别为拱肩、拱顶、拱脚及边墙处。结果表明:当径向裂纹位于拱顶时,45°裂纹的存在将不利于隧道的稳定;相同条件下,当径向裂隙位于边墙和拱脚位置时,更加不利于隧道稳定。通过与相关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表明基于内聚力模型的数值分析结果与室内试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相比其它数值分析模型,能够更准确地模拟隧道围岩的破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围岩稳定性 数值计算 工程岩体 内聚力模型 径向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隧道掌子面极限支护力计算模型研究
9
作者 成威 《市政技术》 2023年第1期96-103,共8页
为探究铁路隧道施工过程中掌子面支护力变化规律,根据铁路隧道掌子面的失稳模式,利用极限分析上限定理,建立了铁路隧道掌子面极限支护力计算模型;利用外力功率和内能耗散率计算得到掌子面的极限支护力,并通过实际工程验证了该计算模型... 为探究铁路隧道施工过程中掌子面支护力变化规律,根据铁路隧道掌子面的失稳模式,利用极限分析上限定理,建立了铁路隧道掌子面极限支护力计算模型;利用外力功率和内能耗散率计算得到掌子面的极限支护力,并通过实际工程验证了该计算模型在不同工况下的工程适用性。将极限支护力计算模型所得数据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数据与现场实测数据接近,且在变化规律上呈一致性,有效地证明了极限支护力计算模型在工程应用中是合理可靠的。铁路隧道掌子面极限最小支护力的变化规律为:随地层复合角的增大而增大、随土体内摩擦角的增大而减小和随土体黏聚力的增大而减小。该研究成果为隧道开挖过程中的掌子面稳定性分析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掌子面稳定性 极限支护力 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开挖面预注浆加固稳定性理论计算模型
10
作者 张霄 王明年 +3 位作者 于丽 王志龙 刘大刚 马治中 《现代隧道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51,共10页
为了支撑隧道开挖面预注浆参数的定量化设计,建立考虑预注浆加固作用的开挖面稳定性计算模型,采用极限平衡法及强度折减法推导开挖面稳定系数计算公式。研究表明:理论模型计算结果与数值模型、模型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平均相对误差为4.3%... 为了支撑隧道开挖面预注浆参数的定量化设计,建立考虑预注浆加固作用的开挖面稳定性计算模型,采用极限平衡法及强度折减法推导开挖面稳定系数计算公式。研究表明:理论模型计算结果与数值模型、模型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平均相对误差为4.3%;隧道开挖面稳定性随着围岩力学参数、黏聚力增强系数、预注浆范围的增加而提高;开挖面临界注浆范围约为0.4D~0.8D,当预注浆范围超过临界注浆范围后,预注浆加固效果最佳,且开挖面稳定性不再受加固范围影响;得到考虑隧道围岩强度参数、开挖方法、未支护段长度、黏聚力增强系数的开挖面安全系数,为预注浆参数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开挖面稳定性 预注浆加固 理论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