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sCD14联合sCD30对肺癌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林佳 陈善建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5年第6期72-77,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人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联合sCD30对肺癌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4年4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126例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 目的探讨血清人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联合sCD30对肺癌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4年4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126例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合并肺部真菌感染分为合并组24例和非合并组102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sCD14、sCD30水平及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检查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分钟最大通气量(MVV)、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F)],分析血清sCD14、sCD30对肺癌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影响及诊断价值。结果合并组sCD14、sCD30水平均高于非合并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CEA、CA-125、CYFRA21-1、NSE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FEV_(1)、MVV、MMF水平均低于非合并组(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CD14水平高[OR=3.691(95%CI:1.335,10.201)]和sCD30水平高[OR=3.579(95%CI:1.294,9.899)]均是肺癌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CD14、sCD30及两者联合诊断肺癌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4(95%CI:0.599,0.865)、0.712(95%CI:0.576,0.848)、0.851(95%CI:0.754,0.948);敏感性分别为82.4%(95%CI:0.740,0.952)、67.1%(95%CI:0.591,0.756)、89.5%(95%CI:0.784,0.973);特异性分别为64.1%(95%CI:0.585,0.738)、79.2%(95%CI:0.709,0.946)、72.5%(95%CI:0.631,0.842)。结论血清sCD14、sCD30表达升高与肺癌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有关,血清sCD14、sCD30可用于辅助诊断肺癌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诊断效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肺部真菌感染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D14-ST联合PCT、hs-CRP对细菌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牛永山 李芳 虞馥瑞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5年第4期809-811,921,共4页
目的:探究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oluble leukocyte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4 subtype,sCD14-ST)联合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对细菌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 目的:探究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oluble leukocyte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4 subtype,sCD14-ST)联合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对细菌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60例细菌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接受体检的60例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的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清sCD14-ST、PCT和hs-CRP水平及研究组治疗前后的上述指标水平,分析其中与儿童出现细菌性呼吸道感染密切相关的因素,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上述血清学指标对细菌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清sCD14-ST、PCT和hs-CRP水平均明显较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上述指标的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清sCD14-ST、PCT和hs-CRP水平异常升高均为儿童出现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经ROC分析发现,血清sCD14-ST、PCT和hs-CRP联合检测儿童出现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AUC)明显高于单一指标(P<0.05)。结论:血清sCD14-ST、PCT和hs-CRP水平的联合测定在诊断儿童细菌性呼吸道感染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感染 呼吸道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 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sFlt-1、sCD14对卒中相关性肺炎的诊断价值
3
作者 马瑞雪 焦建华 +3 位作者 谷宏宏 曹秀丽 李有香 李建军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338-1342,1347,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Flt-1)、可溶性分化簇14(sCD14)对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1月该院接收的SAP患者67例作为研究组,同期卒中未合并肺炎患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Flt-1)、可溶性分化簇14(sCD14)对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1月该院接收的SAP患者67例作为研究组,同期卒中未合并肺炎患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sFlt-1、sCD14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sFlt-1、sCD14水平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卒中患者发生SAP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Flt-1、sCD14水平预测卒中患者发生SAP的诊断价值。结果SAP患者血清sFlt-1、sCD14水平高于卒中未合并肺炎患者和单纯肺炎患者(P<0.05);卒中患者发生SAP与年龄、心房颤动、心力衰竭、误吸、吞咽困难、脑干卒中、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临床肺部感染(CPIS)评分有关(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Flt-1水平与sCD14呈正相关(r=0.439,P<0.001),血清sFlt-1、sCD14水平与NIHSS评分、CPI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Flt-1、sCD14、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CT、吞咽困难、年龄为卒中患者发生SAP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表明,血清sFlt-1、sCD14联合评估卒中患者发生SAP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Z_(sFlt-1-联合)=2.194,P=0.028;Z sCD14-联合=2.310,P=0.002)。结论SAP患者血清sFlt-1、sCD14水平升高,二者联合对预测SAP发生具有较好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 可溶性分化簇14 卒中相关性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氨酸对脓毒症患者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黄乐乐 陶晓根 +4 位作者 王锦权 刘宝 叶文 张霖 张兴荣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88-391,共4页
目的探讨精氨酸对脓毒症患者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及体液免疫的影响。方法将62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2)和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在诊断为脓毒症的首日和治疗7d后次日晨抽... 目的探讨精氨酸对脓毒症患者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及体液免疫的影响。方法将62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2)和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在诊断为脓毒症的首日和治疗7d后次日晨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外周血HLA—DR/CD14+单核细胞表达百分率和免疫球蛋白,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及临床检验指标和28d病死率。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精氨酸15g/d,连用7d。结果精氨酸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外周血HLA—DR/CD14+单核细胞表达百分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升高(P〈0.05);血清IgG高于对照组(P〈0.01),IgA和IgM未见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间28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氨酸能够提高脓毒症患者外周血HLA—DR/CD14+单核细胞表达百分率,使IgG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精氨酸 免疫调节 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 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4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中国高原藏族人群胃癌易感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欧剑锋 任晖 +2 位作者 李康 王存邦 白海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7-181,共5页
目的:研究分化抗原簇14(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4,CD14)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青藏高原藏族人群胃癌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反应(PCR-LDR)技术对186例藏族胃癌患者和216例藏族正常对照人群CD14启动子基因多态... 目的:研究分化抗原簇14(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4,CD14)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青藏高原藏族人群胃癌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反应(PCR-LDR)技术对186例藏族胃癌患者和216例藏族正常对照人群CD14启动子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并就特定基因型与胃癌发病风险及生存进行分析。结果:在胃癌组和对照组中,CD14 rs5744455C>T位点的等位基因T的频率分别是40.8%和20.0%,基因型TT的频率分别是20.0%和1.8%,等位基T和基因型TT增加了胃癌的发病风险;而rs59568848 C>T位点的基因型CT频率分别是34.5%和74.5%,CT明显降低了胃癌的发病风险,胃癌组基因型TT和等位基因C、T的频率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CD14启动子区rs5744455 C/T等位基因T和基因型TT明显增加藏族人群胃癌的风险,而rs59568848C>T中基因型CT则明显减少胃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分化抗原簇14 基因多态性 藏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D14、Ang2、CRP与急诊创伤骨折伴多发伤患者病情转归关系探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耿欣 姚立军 +3 位作者 魏立友 李春江 吴春云 张艳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290-294,318,共6页
目的 探讨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oluble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14,sCD14)、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 2,Ang2)、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与急诊创伤骨折伴多发伤患者病情转归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选取创伤... 目的 探讨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oluble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14,sCD14)、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 2,Ang2)、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与急诊创伤骨折伴多发伤患者病情转归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选取创伤骨折伴多发伤患者324例,根据患者出院时病情转归情况分为良好组(275例)、不良组(49例),比较2组一般资料、sCD14、Ang2、CRP水平,应用Pearson分析sCD14、Ang2、CRP与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 ISS)关系,采用Cox回归分析急诊创伤骨折伴多发伤患者病情转归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分析sCD14、Ang2、CRP对病情转归预测价值。结果 不良组ISS评分高于良好组(P<0.05);不良组sCD14、Ang2、CRP高于良好组(P<0.05);sCD14(r=0.785)、Ang2(r=0.778)、CRP(r=0.842)与ISS评分呈正相关(P<0.05);sCD14、Ang2、CRP均是预后相关独立危险因素(P<0.05);sCD14、Ang2、CRP预测病情转归的ROC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依次为0.813、0.757、0.749;挑选出预测敏感度最高(sCD14)、特异度最高(Ang2)的两个指标进行sCD14+Ang2的联合ROC分析显示,两者联合预测病情转归的AUC为0.935,大于任一单一指标(P<0.05)。结论 sCD14、Ang2、CRP与急诊创伤骨折伴多发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病情转归有关,均可作为预测病情转归的标志物,但联合检测sCD14、Ang2能提高预测可靠性,为临床诊疗及护理提供更准确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多处 创伤和损伤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4与酒精性肝病 被引量:4
7
作者 吴涛 季光 郑培永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5期3341-3347,共7页
白细胞分化抗原14(clusterofdifferentiationantigen,CD14)为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高亲和力受体,在机体免疫、防御系统引起的一系列反应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细胞膜CD14识别LPS并引起细胞酪氨酸磷酸化、核因子(nuclearfac... 白细胞分化抗原14(clusterofdifferentiationantigen,CD14)为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高亲和力受体,在机体免疫、防御系统引起的一系列反应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细胞膜CD14识别LPS并引起细胞酪氨酸磷酸化、核因子(nuclearfactor-κB,NF-κB)转位、触发细胞因子释放和氧自由基的产生.而可溶性CD14则与细胞膜CD14竞争结合LPS,并且介导不表达膜CD14的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对LPS的应答.近年来发现,CD14在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分化抗原14 酒精性肝病 脂多糖 信号传导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合并肺炎患者血清sCD14、sCD163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董晓晶 王绍欣 +3 位作者 张嘉文 张辉峰 郑佳 胡培利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2年第7期854-857,共4页
目的探究心力衰竭(心衰)合并肺炎患者血清可溶性分化簇14(sCD14)、可溶性分化簇163(sCD163)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心衰合并肺炎患者173例作为观察组,按... 目的探究心力衰竭(心衰)合并肺炎患者血清可溶性分化簇14(sCD14)、可溶性分化簇163(sCD163)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心衰合并肺炎患者173例作为观察组,按照心衰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分为轻度组(70例)、中度组(65例)和重度组(38例)三组,另选取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收集受试者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白细胞计数(WBC)等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受试者血清中sCD14、sCD163、脑钠肽(BNP)的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的水平。Pearson法分析sCD14、sCD163与PCT、CRP、BNP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sCD14、sCD163对重度心衰合并肺炎患者的预测效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HR、SBP、DBP、WBC、PCT、CRP、BNP、sCD14、sCD163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sCD14、sCD163水平随心衰合并肺炎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P<0.05),与PCT、CRP、BNP均呈正相关(P<0.05)。血清sCD14、sCD163和联合检测对重度心衰合并肺炎患者的诊断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7、0.887、0.915。结论血清sCD14、sCD163表达水平与心衰合并肺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肺炎 可溶性分化簇14 可溶性分化簇16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内毒素与CD_(14)基因表达在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肠道机制中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梁临平 屈传强 +3 位作者 郭洪志 齐新 麻琳 贺燕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 观察急性前脑缺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模型血清内毒素含量及其受体在 各脏器基因表达的规律,分析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CMODS)的发生机制。方法 随机将54只 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8只)和前脑... 目的 观察急性前脑缺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模型血清内毒素含量及其受体在 各脏器基因表达的规律,分析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CMODS)的发生机制。方法 随机将54只 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8只)和前脑缺血组(40只),后者又被随机分为12h、24h、36 h、48h和72h时相点的5个亚组,每亚组各8只;建立大鼠急性前脑缺血模型;分别测定肺、肝、肠和肾组织 CD14mRNA水平;检测CD14mRNA的相对含量。结果 大鼠急性前脑缺血后12h血清内毒素升高,24h达高 峰,72h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肺、肝、肠和肾组织CD14mRNA的表达也在缺血后12h升高,24h~36h达高 峰,48h后下降,并以肺变化最显著(P<0.001);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CD14mRNA在各脏器均有不同程度 的表达,其中肺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内毒素与其受体在各脏器的表达均存在显著相关性(均P< 0.01),其中与肠、肺组织CD14mRNA表达相关最显著(P<0.001)。结论 急性前脑缺血致MODS大鼠存在 内毒素血症;急性脑血管病→应激反应→肠道黏膜屏障损害→内毒素易位→内毒素血症→内脏器官功能障 碍→MODS是CMODS发生的重要过程,肠道机制是CMODS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内毒素 cd14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_(14) mRNA的表达在急性脑出血肠-肝轴紊乱中的作用及星蒌承气汤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海滨 唐杰 +3 位作者 马立华 王威 王帅 张秀静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11期1031-1034,共4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在急性脑出血应激性肝损害内毒素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作用,以及星蒌承气汤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大脑注射Ⅶ型胶原酶法建立SD大鼠急性脑出血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单纯脑出血组、脑出血痰热腑实证组和星蒌承... 目的研究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在急性脑出血应激性肝损害内毒素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作用,以及星蒌承气汤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大脑注射Ⅶ型胶原酶法建立SD大鼠急性脑出血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单纯脑出血组、脑出血痰热腑实证组和星蒌承气汤组,分别分为24 h、48 h、72 h 3个时相亚组,每个亚组8只。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观察肝、肠系膜淋巴结组织CD14 mRNA表达,并观察肝HE染色结果。结果脑出血急性期肝、肠系膜淋巴结组织CD14 mRNA表达升高(P<0.05),星蒌承气汤能明显减轻肝组织病理损伤。结论 CD14在介导肠源性内毒素性肝损害中起重要作用,星蒌承气汤对脑出血急性期痰热腑实证肝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分化抗原14 急性脑出血 应激性肝损害 痰热腑实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4基因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韩文慧 孟娇 +2 位作者 王娇男 李睿尧 宋玉国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4期477-480,共4页
目的探讨CD14基因rs2569190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对240例AS患者进行CD14基因多态性检测,并与14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对比.结果 rs2569190位点基因型频率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 目的探讨CD14基因rs2569190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对240例AS患者进行CD14基因多态性检测,并与14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对比.结果 rs2569190位点基因型频率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78,υ=2,P〈0.05);强直性脊柱炎组携带突变体A基因的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76,υ=1,P〈0.05).结论 CD14基因rs2569190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易感性存在关联,携带CD14突变体A基因者患AS风险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清MCP-1、MFG-E8、sCD14-ST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2
作者 高君兰 朱丹丹 于健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16期2044-2047,共4页
目的研究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E8)、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CD14-ST)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 目的研究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E8)、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CD14-ST)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20例脓毒症患者纳入研究,将其按照是否并发AKI分为AKI组57例和非AKI组6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和血清MCP-1、MFG-E8、sCD14-ST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脓毒症并发AKI与各项因素的关系,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CP-1、MFG-E8、sCD14-ST诊断脓毒症并发AKI的效能。结果AKI组患者的血清MCP-1、sCD14-ST水平分别为(548.32±134.29)ng/mL、(1542.19±245.23)pg/mL,明显高于非AKI组的(346.28±103.56)ng/mL、(551.32±123.49)pg/mL,而MFG-E8水平为(7.62±2.10)pg/mL,明显低于非AKI组的(15.12±2.37)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KI组患者的高血压病史、肺部感染人数占比明显高于非AKI组,且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Ⅱ)评分和动脉血乳酸、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明显高于非AKI组,而氧合指数明显低于非AK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病史、肺部感染、APACHEⅡ评分、动脉血乳酸以及血清MCP-1、sCD14-ST水平均是脓毒症并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血清MFG-E8水平是脓毒症并发AKI的保护性因素(P<0.05);血清MCP-1、MFG-E8、sCD14-ST联合检测诊断脓毒症并发AKI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均高于上述三项指标单独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并发AKI患者均存在血清MCP-1、sCD14-ST明显高表达,而MFG-E8则明显低表达,且联合检测可能为临床脓毒症并发AKI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8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BP and CD14 polymorphisms correlate with increased colorectal carcinoma risk in Han Chinese 被引量:8
13
作者 Rui Chen Fu-Kang Luo +2 位作者 Ya-Li Wang Jin-Liang Tang You-Sheng Li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8期2326-2331,共6页
AIM: To explore the associations of polymorphisms of lipopolysaccharide binding protein (LBP),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4 (CD14), toll-like receptor 4 (TLR-4), interleukin-6 (IL-6)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TNF... AIM: To explore the associations of polymorphisms of lipopolysaccharide binding protein (LBP),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4 (CD14), toll-like receptor 4 (TLR-4), interleukin-6 (IL-6)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TNF-α) with the colorectal carcinoma (CRC) risk in Han Chinese. METHODS: Polymorphisms of LBP (rs1739654, rs223 2596, rs2232618), CD14 (rs77083413, rs4914), TLR-4 (rs5030719), IL-6 (rs13306435) and TNF-α (rs35131721) were genotyped in 479 cases of sporadic colorectal carcinoma and 486 healthy controls of Han Chinese in a case-control study.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 between cases and controls were analyzed by un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RESULTS: GA and GG genotypes of LBP rs2232596 were associated with a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risk ofCRC [odds ratio (OR) = 1.51,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15-1.99, P = 0.003; OR = 2.49, 95% CI 1.16-5.38, P = 0.016, respectively]. A similar association was also observed for the CG genotype of CD14 rs4914 (OR= 1.69, 95% CI 1.20-2.36, P = 0.002). In addition, a combination of polymorphisms in LBP rs2232596 and CD14 rs4914 led to a 3.4-fold increased risk of CRC (OR = 3.44, 95% CI 1.94-6.10, P = 0.000). CONCLUSION: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LBP rs2232596 and CD14 rs4914 polymorphisms as biomarkers for elevated CRC susceptibility in the Chinese Han pop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orectal carcinoma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4 Lipopolysaccharide binding protein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4、IL-4和TNF-α在健康人和慢性根尖周病患者组织中的免疫荧光定位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刚 李娟 黄世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39-546,共8页
目的:观察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白细胞介素4(IL-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不同类型慢性根尖周病根尖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将88例样本分为3组:(1)正常对照组45例;(2)慢性根尖周脓肿组23例;(3)根尖周囊肿组20例。组织标本置... 目的:观察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白细胞介素4(IL-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不同类型慢性根尖周病根尖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将88例样本分为3组:(1)正常对照组45例;(2)慢性根尖周脓肿组23例;(3)根尖周囊肿组20例。组织标本置于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中浸泡48 h以上,制作连续组织切片。HE染色,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的组织学变化;免疫荧光双染色,于荧光显微镜及共聚焦显微镜下分别观察TNF-α-CD14和IL-4-CD14双阳性细胞在根尖周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两组慢性根尖周病组织中TNF-α-CD14及IL-4-CD14双阳性细胞密度均显著升高(P<0.05);(2)与根尖周囊肿组对比,慢性根尖周脓肿组织中TNF-α-CD14双阳性细胞密度显著升高(P<0.05);(3)与慢性根尖周脓肿组相比较,根尖周囊肿组IL-4-CD14双阳性细胞密度显著升高(P<0.05)。结论:TNF-α-CD14和IL-4-CD14双阳性细胞分别在慢性根尖周脓肿及根尖周囊肿中高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尖周病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4 白细胞分化抗原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山猪CD14基因-61位点的多态性及其与繁殖性能的关联分析
15
作者 吴嘉韵 吴森 +2 位作者 戴超辉 吴圣龙 包文斌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3-86,291,共5页
为了探讨将白细胞分化抗原14(Clusterofdifferentiationantigen14,CD14)作为繁殖性能遗传标记的可行性,试验采用PCR-RPLP方法对64头梅山猪种猪CD14基因-61位点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同时利用广义线性模型(GLM)分析其与繁殖性能间的... 为了探讨将白细胞分化抗原14(Clusterofdifferentiationantigen14,CD14)作为繁殖性能遗传标记的可行性,试验采用PCR-RPLP方法对64头梅山猪种猪CD14基因-61位点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同时利用广义线性模型(GLM)分析其与繁殖性能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梅山猪CD14基因-61位点经BamHI酶切后可检测到AA、AG、GG3种基因型,其频率分别为0.406,0.500,0.094;遗传多态性分析表明,梅山猪CD14基因的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49,介于0.25~0.5之间,表现为中度多态;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初产母猪中,GG基因型个体的总产仔数显著低于AA基因型和AG基因型(P〈0.05),且GG基因型个体的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初生重和断奶重均低于AA基因型和AG基因型,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经产母猪中,各性状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CD14基因-61位点的多态性对梅山猪初产母猪的繁殖性能有显著的遗传效应,但其对经产母猪的繁殖性能没有显著影响。说明梅山猪CD14基因-61位点并不能作为繁殖性能的分子遗传标记,但如果基于梅山猪CD14基因-61位点对于梅山猪的一般抗病力进行分子选育,不会对梅山猪的繁殖性能产生显著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山猪 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基因 多态性 繁殖性能 关联分析
原文传递
肺结核伴其他肺部感染患者病原微生物分布特征及IL-17、HMGB1、sCD14对疾病病情的评估意义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荣芝 杨维荣 《转化医学杂志》 2022年第4期205-209,共5页
目的探究肺结核伴其他肺部感染患者体内病原微生物分布特征,并分析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oluble 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14... 目的探究肺结核伴其他肺部感染患者体内病原微生物分布特征,并分析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oluble 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14,sCD14)表达对疾病病情的评估意义。方法选取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龙泉医院2018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543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其他肺部感染分为研究组(n=330)和对照组(n=213)。分析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肺功能、IL-17、HMGB1、sCD14水平,探究以上指标对于感染患者病情的评估效果。结果330份痰液标本培养出病原菌368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217株(58.97%),革兰氏阳性菌98株(26.63%),真菌53株(14.40%)。研究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aximum middle expiratory flow,MMF)、分钟最大通气量(Min maximum ventilation,MVV)均低于对照组(t_(1)=16.3952,t_(2)=42.2180,t_(3)=6.1815,均P<0.05),血清指标IL-17、HMGB1、sCD14均高于对照组(t_(4)=59.4263,t_(5)=20.1960,t_(6)=13.3835,均P<0.05)。按照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标准将研究组患者分为轻度感染患者131例(39.70%),中度感染患者113例(34.24%),重度感染患者86例(26.06%),比较发现三组患者肺功能与血清指标之间均有明显差异,其中肺功能指标FEV1、MMF、MVV轻度感染>中度感染组>重度感染组(F_(1)=68.77,F_(2)=87.65,F_(3)=14.83,均P<0.05),血清指标IL-17、HMGB1、sCD14轻度感染<中度感染组<重度感染组(F_(4)=465.63,F_(5)=67.89,F_(6)=56.09,均P<0.05)。按照不同生存结局将研究组患者分为生存组患者293例(88.79%),死亡组患者37例(11.21%),比较发现生存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MMF、MVV均高于死亡组(t_(1)=15.7970,t_(2)=6.5952,t_(3)=6.1373,均P<0.05),血清指标IL-17、HMGB1、sCD14均低于死亡组(t_(4)=29.7796,t_(5)=9.4618,t_(6)=10.6096,均P<0.05)。结论肺结核伴其他肺部感染病原菌多为革兰氏阴性菌,其次为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患者肺功能损伤较严重,血清中IL-17、HMGB1、sCD14均呈异常高表达,随着感染程度的加重,肺功能损伤更重,血清IL-17、HMGB1、sCD14表达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微生物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 白介素-17 肺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岁以上脓毒症患者单核细胞活化标志物sCD14、sCD163与新发心功能障碍和短期预后相关 被引量:3
17
作者 叶文 付斌 +1 位作者 郑永先 吴若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3年第4期304-309,共6页
目的:探讨60岁以上脓毒症患者血清可溶性分化簇(sCD)14、sCD163水平与新发心功能障碍(SICD)和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年龄≥60岁脓毒症患者98例为脓毒症组,另选取10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组血清sCD1... 目的:探讨60岁以上脓毒症患者血清可溶性分化簇(sCD)14、sCD163水平与新发心功能障碍(SICD)和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年龄≥60岁脓毒症患者98例为脓毒症组,另选取10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组血清sCD14、sCD163水平。根据心功能情况(新发左室射血分数<50%和/或二尖瓣血流最大流速/心房收缩期二尖瓣血流最大流速比值<0.8诊断为SICD)将患者分为SICD组(59例)和非SICD组(39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继发SICD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CD14、sCD163水平对老年脓毒症患者SICD风险及院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脓毒症组患者血清sCD14、sCD163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治疗后逐渐降低(P均<0.01);各时间点SICD组患者血清sCD14、sCD163水平高于非SICD组(P均<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sCD14、sCD163水平是脓毒症患者继发SICD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经ROC曲线分析,联合检测血清sCD14、sCD163水平预测年龄≥60岁脓毒症患者SICD发生风险或院内28 d死亡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0(95%CI:0.860~0.979)、0.940(95%CI:0.884~0.995),较SOFA或NT-proBNP值单独预测更优(P均<0.05)。结论:血清sCD14、sCD163水平可作为预测≥60岁脓毒症患者发生SICD的生物标志物,对于短期预后不良亦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心功能障碍 ≥60岁 预后 可溶性分化簇14 可溶性分化簇16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CD14-159C/T gene polymorphism and acute brucellosis risk
18
作者 Mehdi Moghadampour Ebrahim Eskandari-Nasab Fatemeh Shabani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16年第3期241-245,共5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4(CD14)-I59C/T(rs2569190) gene polymorphism and susceptibility to acute brucellosis in an Iranian population.Methods:The study included ...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4(CD14)-I59C/T(rs2569190) gene polymorphism and susceptibility to acute brucellosis in an Iranian population.Methods:The study included 153 Iranian patients with active brucellosis and 128 healthy individuals as the control group.Genotyping of the CD 14 variant was performed using an 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ethod.Results:The prevalence of CD14-159 TT and CT genotypes we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brucellosis[odds ratio(OR)=l.993.95%confidence interval(95%CD=1.07-3.71.P=0.03 for CT:OR=3.869.95%CI= 1.91-7.84,P=0.01 for TT genotype.Additionally,the minor allele(T) was significantly more frequently present in brucellosis patients than in controls(61%vs.45%.respectively),and was a risk factor for brucellosis(OR=3.058.95%CI= 1.507-6.315.P=0.01).Condusions:The findings provid suggestive evidence of association of the CDI4-159C/T gene polymorphism with susceptibility to acute brucellosis in the Iranian pop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BRUCELLOSIS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4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分化抗原14基因多态性与严重胸部创伤后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云 都定元 +6 位作者 胡旭 向小勇 夏道奎 顾玮 蒋建新 刘朝兵 覃文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2-366,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基因启动子区-1145A/G、-159C/T多态性与重庆地区严重胸部创伤(SCT)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106例SCT患者(其中47例并发MODS... 目的探讨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基因启动子区-1145A/G、-159C/T多态性与重庆地区严重胸部创伤(SCT)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106例SCT患者(其中47例并发MODS)CD14基因启动子区-159C/T、-1145A/G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基因型。结果 -1145G等位基因携带者并发MODS的可能性显著高于A等位基因携带者(P=0.033),G等位基因携带者MODS评分显著高于A等位基因携带者(显性遗传模式P=0.217,隐性遗传模式P=0.037)。-159T等位基因携带者MODS评分显著高于C等位基因携带者(显性遗传模式P=0.048,隐性遗传模式P=0.198)。-1145、-159等位基因型与MODS评分呈线性相关(P=0.043,P=0.046)。两个位点同时发生突变与只有1个位点发生突变的患者相比,MODS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O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9)。结论 CD14基因启动子区-1145 A/G、-159C/T多态性与重庆地区汉族SCT患者并发MODS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分化抗原14 基因多态性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胸部创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化抗原簇14基因多态性与感染易感性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冷伟建 宋勇 +1 位作者 于宝军 施毅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 通过检测分化抗原簇14基因(CD14)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频率分布.探讨基因多态性与感染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4年12月-2006年3月进入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并发全身性感染的患者112例,并以100名健康自愿献血者为... 目的 通过检测分化抗原簇14基因(CD14)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频率分布.探讨基因多态性与感染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4年12月-2006年3月进入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并发全身性感染的患者112例,并以100名健康自愿献血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RFLP)的方法检测CD14基因上-159C/T及-260C/T两个位点的SNP。结果全身性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CD14-159基因型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05),全身性感染组CD14-159的T等位基因出现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0);两组CD14-260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出现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912和P=0.706)。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两组CD14-159基因型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00),死亡组CD14-159的T等位基因出现频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00);CD14-260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出现频率在两组问差异均无显著性(P=0.643和P=0.890)。结论CD14基因-159C/TSNP的差异可能与全身性感染患者易感性及感染后病死率增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抗原簇14基因 基因多态性 全身性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