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防屈曲钢板墙屈服后刚度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胡大柱 曹俊 +3 位作者 金元泽 杜俊伟 吴志平 赵娟 《建筑钢结构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82,共11页
金属消能构件进入屈服状态后产生阻尼,从而达到消能的作用,通常采用等效阻尼系数来度量消能的效果,而等效阻尼系数由滞回曲线形状、屈服承载力、屈服后刚度等因素决定。基于双线性滞回模型,推导了屈服后刚度比与等效阻尼系数的关系式。... 金属消能构件进入屈服状态后产生阻尼,从而达到消能的作用,通常采用等效阻尼系数来度量消能的效果,而等效阻尼系数由滞回曲线形状、屈服承载力、屈服后刚度等因素决定。基于双线性滞回模型,推导了屈服后刚度比与等效阻尼系数的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屈服后刚度比的增大,等效阻尼系数减小,且减小幅度随着消能构件延性系数的增大而逐渐增大。为研究防屈曲钢板墙这种金属消能构件的屈服后刚度特征,设计了网状分布加劲肋夹板的防屈曲钢板墙试件,通过试验确定其滞回特性,并通过试验结果校核有限元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芯板材料类型、芯板高厚比、高宽比对防屈曲钢板墙屈服后刚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防屈曲钢板墙芯板材料类型、高宽比对屈服后刚度的影响较为显著。对于高宽比为1.2的试件,在变形幅值为1/100的墙高时,相较于芯板材料为Q235的钢板墙,芯板材料为LYP100和LYP160的钢板墙屈服后刚度比分别下降了80.23%和72.77%。而对于芯板材料同样为Q235钢板墙但高宽比为2.0的试件,其屈服后刚度比是高宽比为1.0试件的2倍。通过参数分析拟合得到了不同芯板材料类型的防屈曲钢板墙屈服后刚度比的计算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屈曲钢板墙 屈服后刚度 阻尼比 等效阻尼系数 影响参数 拟合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位设计对斜齿轮系统动态特性影响研究
2
作者 王偌怡 杨建伟 王金海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共8页
为了研究不同变位设计下斜齿轮的动态特性,以标准斜齿轮和变位斜齿轮为对比研究对象,基于拉格朗日动力学建立了斜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解析法求解变位斜齿轮时变啮合刚度,分析了不同变位系数对啮合刚度的影响;将不同变位设计下... 为了研究不同变位设计下斜齿轮的动态特性,以标准斜齿轮和变位斜齿轮为对比研究对象,基于拉格朗日动力学建立了斜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解析法求解变位斜齿轮时变啮合刚度,分析了不同变位系数对啮合刚度的影响;将不同变位设计下的斜齿轮时变啮合刚度与动力学模型结合,分析了不同变位设计对斜齿轮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斜齿轮正传动修正能够减小时变啮合刚度,从而减小啮合力;负传动修正能够增大时变啮合刚度,从而增大啮合力。研究可为后续斜齿轮传动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位系数 势能法 时变啮合刚度 动态特性 重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宇航轴向电涡流阻尼器的研究设计与试验
3
作者 简晓书 张亚欣 《微电机》 2024年第8期31-37,共7页
相比于传统阻尼器,电涡流阻尼器具有结构简单、寿命长、非接触、无摩擦、无磨损等优点[1],在振动控制领域方面未来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在电涡流阻尼器设计时,最关键的阻尼器特性需要在永磁体厚度、导体材料及导体长度等体积和重量约束... 相比于传统阻尼器,电涡流阻尼器具有结构简单、寿命长、非接触、无摩擦、无磨损等优点[1],在振动控制领域方面未来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在电涡流阻尼器设计时,最关键的阻尼器特性需要在永磁体厚度、导体材料及导体长度等体积和重量约束条件下不断优化迭代获得的最优结果才有意义。本文针对某宇航领域使用的阻尼器任务需求,采用Ansoft软件二维瞬态磁场分析和结构约束条件,提出一种空间结构紧凑的双弹簧片结构电涡流阻尼器方案,并重点分析对永磁体厚度、导体材料、导体长度以及铜磁间隙等相关参数与阻尼系数之间的变化规律,获得阻尼系数最优的阻尼器,同时进行了弹簧片形状和刚度设计。最后,根据相关理论分析和设计后采用半功率带宽法获得阻尼器的阻尼比、一阶固有频率和阻尼系数,并通过了刚度试验和寿命试验,最终符合任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涡流阻尼器 阻尼系数 双弹簧片 刚度 阻尼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附加阻尼比为目标的黏弹性阻尼器设计方法研究
4
作者 叶鹏 秦桧荣 +1 位作者 郑洁 余石斌 《价值工程》 2024年第19期70-72,共3页
以黏弹性阻尼器附加的阻尼比为控制目标,依据抗规中计算阻尼比的方法,建立单质点系的附加阻尼比控制函数。将多质点系等效成单质点系,依据剪力系数得到减震结构的层剪力,由此部分楼层需要增加楼层侧移刚度,增加的刚度即黏弹性阻尼器需... 以黏弹性阻尼器附加的阻尼比为控制目标,依据抗规中计算阻尼比的方法,建立单质点系的附加阻尼比控制函数。将多质点系等效成单质点系,依据剪力系数得到减震结构的层剪力,由此部分楼层需要增加楼层侧移刚度,增加的刚度即黏弹性阻尼器需求储存刚度,从而得到黏弹性阻尼器阻尼系数。工程案例结果表明:以附加阻尼比为控制目标来进行黏弹性阻尼减震结构设计的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弹性阻尼器 附加阻尼比 损失系数 刚度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塔悬索桥桥塔适宜刚度体系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李万恒 王元丰 +1 位作者 李鹏飞 吴寒亮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5-81,共7页
不同塔梁结合情况下的桥塔适宜刚度体系的研究对三塔悬索桥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泰州长江公路大桥为依托背景,针对塔梁固结体系、塔梁漂浮体系、塔梁半漂浮体系,通过改变中塔刚度,计算分析了中边塔刚度比、中塔刚度对跨中最大挠度和主缆... 不同塔梁结合情况下的桥塔适宜刚度体系的研究对三塔悬索桥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泰州长江公路大桥为依托背景,针对塔梁固结体系、塔梁漂浮体系、塔梁半漂浮体系,通过改变中塔刚度,计算分析了中边塔刚度比、中塔刚度对跨中最大挠度和主缆抗滑移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主缆与鞍座间的摩擦系数取0.2的情况下,对于塔梁固结和半漂浮体系能够找到同时满足挠跨比限值(1/250~1/300)和抗滑移系数限值(2.0)的合理中塔刚度区间,对于塔梁漂浮体系不能找到同时满足挠跨比限值和抗滑移系数限值的合理中塔刚度区间。中边塔的刚度比不能有效反映桥塔刚度体系对跨中最大挠度和主缆抗滑移系数的影响,中塔的绝对刚度是二者的主要影响因素。适当地提高主缆与鞍座间的摩擦系数的取值能够增加中塔刚度的选择范围,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和实用价值,建议三塔悬索桥中主缆与鞍座间的摩擦系数选取值可以放宽到0.25~0.3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塔悬索桥 挠跨比 抗滑移系数 摩擦系数 中塔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材料厚度对其刚度及阻尼系数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冯涛 苏彬 +3 位作者 刘斌 黎亚军 李知微 王晶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7-40,53,共5页
根据隔振分析模型,建立了相应的实验测量系统,测量并分析了泡沫材料的刚度及阻尼系数。采用激振台对泡沫材料施加激励,由2个加速度计拾振,获得了由泡沫材料组成的缓冲包装系统的振动传递比曲线,应用非线性拟合方法计算得到了阻尼比,并... 根据隔振分析模型,建立了相应的实验测量系统,测量并分析了泡沫材料的刚度及阻尼系数。采用激振台对泡沫材料施加激励,由2个加速度计拾振,获得了由泡沫材料组成的缓冲包装系统的振动传递比曲线,应用非线性拟合方法计算得到了阻尼比,并求得了刚度和阻尼系数。实验结果表明:泡沫材料刚度随其厚度增加而递减,阻尼系数则在一定范围内随厚度增加而降低;泡沫材料厚度的增加会降低缓冲包装系统隔振的下限频率,在一定范围内越厚,隔振效果会越好,但当厚度超过了特定值,隔振效果反而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材料 刚度 阻尼系数 振动传递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环对套管载荷影响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陈朝伟 殷有泉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1-144,共4页
用解析方法对非均匀地应力情况下水泥环对套管载荷影响的研究表明,水泥环对套管载荷的影响取决于水泥环厚径比、水泥环与地层材料的差异系数以及地层与套管的刚度比这3个因素,其中刚度比起着重要作用。当刚度比λ≥1-2ν(ν为水泥环泊松... 用解析方法对非均匀地应力情况下水泥环对套管载荷影响的研究表明,水泥环对套管载荷的影响取决于水泥环厚径比、水泥环与地层材料的差异系数以及地层与套管的刚度比这3个因素,其中刚度比起着重要作用。当刚度比λ≥1-2ν(ν为水泥环泊松比)时,用较高弹性模量的水泥固井可以降低套管载荷;当刚度比λ<1-2ν时,用较低弹性模量的水泥固井可以降低套管载荷。一般情况下,增加水泥环的厚度可以降低套管载荷。水泥环与套管光滑接触情况下,套管载荷非均匀程度降低,基本上呈均布载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载荷 水泥环 厚径比 材料差异系数 地层-套管刚度比 理论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包装物质量对泡沫材料刚度及阻尼系数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苏彬 冯涛 +3 位作者 王晶 黎亚军 李知微 刘斌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9-161,166,共4页
对泡沫材料刚度及阻尼系数的测量方法进行研究,建立试验测量系统。通过激振台对泡沫材料施加激励,通过两个加速度计测量加速度,获得由泡沫材料所组成的缓冲包装系统的振动传递比曲线,通过曲线的共振峰值实现系统阻尼比的求解,进而得到... 对泡沫材料刚度及阻尼系数的测量方法进行研究,建立试验测量系统。通过激振台对泡沫材料施加激励,通过两个加速度计测量加速度,获得由泡沫材料所组成的缓冲包装系统的振动传递比曲线,通过曲线的共振峰值实现系统阻尼比的求解,进而得到泡沫材料的刚度及阻尼系数。通过试验测量研究被包装物质量对泡沫材料刚度和阻尼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被包装物质量的增大,泡沫材料的刚度有增大趋势,阻尼系数逐渐增大。被包装物质量的改变不仅改变了缓冲包装系统的振子质量,而且显著影响了泡沫材料的刚度和阻尼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材料 刚度 阻尼系数 被包装物质量 传递比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弱粘接结构中谐振频率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吴斌 邱兆国 何存富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2-415,455,共4页
利用弹簧模型方法研究了铝-粘接剂-铝结构中波的反射和透射系数。首先利用粘接层界面的一次反射导出切向和法向刚度比表达式;其次,推导了粘接层界面存在多次反射和透射时刚度比、谐振频率及反射系数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弱粘接结构的反射... 利用弹簧模型方法研究了铝-粘接剂-铝结构中波的反射和透射系数。首先利用粘接层界面的一次反射导出切向和法向刚度比表达式;其次,推导了粘接层界面存在多次反射和透射时刚度比、谐振频率及反射系数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弱粘接结构的反射系数随着不同刚度比的变化规律;最后求解了弱粘接层厚度的变化对谐振频率的影响。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的结果表明:反射系数取极大值时粘接层厚度与谐振频率的积成奇数倍的关系,反射系数极小值时粘接层厚度与谐振频率的积成整数倍的关系;随着刚度比的增加,谐振频率向高频方向漂移,随刚度比的减小,反射系数逐渐的趋近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簧模型 谐振频率 反射系数 刚度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隔震高层建筑结构减震系数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赖正聪 潘文 +3 位作者 白羽 叶燎原 张田庆 贾毅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35-41,共7页
针对质量、刚度沿高度分布相对均匀的基础隔震高层建筑结构建立其等效梁模型,基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对隔震及非隔震结构振型数、振型参与质量、地震剪力、力矩等关键指标进行探讨分析。给出了确定水平向减震系数指标的临界刚度比、临界... 针对质量、刚度沿高度分布相对均匀的基础隔震高层建筑结构建立其等效梁模型,基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对隔震及非隔震结构振型数、振型参与质量、地震剪力、力矩等关键指标进行探讨分析。给出了确定水平向减震系数指标的临界刚度比、临界周期比,进一步分析了该两个临界比值对减震系数的一般性控制规律。研究结论表明:当隔震后、前结构基本周期比r_(T1)>1.3或上部结构整体等效刚度与隔震层水平等效刚度之比r_(kh)>0.8时,可有效抑制高层剪力墙隔震结构高阶振型反应,仅需考虑基本振型对结构地震反应的贡献;结构隔震后、前的底部剪力比、力矩比与上部结构整体等效刚度与隔震层水平等效刚度之比r_(kh)、基本周期比r_(T1)有关,与质量、阻尼等参数无关;当r_(kh)小于临界刚度比r_(kh)B或r_(T1)小于临界周期比r_(T 1B)时,底部力矩减震效果较剪力要差,应以隔震后、前结构底部力矩比作为减震效能评价指标,当r_(kh)大于临界刚度比r_(kh)B或r_(T1)大于临界刚度比r_(T 1B)时,则应以底部剪力比作为评价指标。其中,r_(kh)B,r_(T 1B)可按该研究所给数值取用。所得相关研究成果可为相关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结构 基础隔震 等效梁模型 临界刚度比 减震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FRP管混凝土柱组合抗压刚度理论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于峰 徐国士 +1 位作者 程安春 黎德光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7-112,共6页
为研究PVC-FRP管混凝土柱的组合抗压刚度,应用弹性力学中的位移变分原理,对PVC-FRP管混凝土柱进行小变形下的弹性理论分析。考虑PVC-FRP管和核心混凝土径向位移和纵向应变协调,分别推导出PVCFRP管和核心混凝土的抗压刚度以及PVC-FRP管... 为研究PVC-FRP管混凝土柱的组合抗压刚度,应用弹性力学中的位移变分原理,对PVC-FRP管混凝土柱进行小变形下的弹性理论分析。考虑PVC-FRP管和核心混凝土径向位移和纵向应变协调,分别推导出PVCFRP管和核心混凝土的抗压刚度以及PVC-FRP管对核心混凝土套箍系数的理论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建立PVC-FRP管混凝土柱组合抗压刚度计算理论。分析CFRP条带体积含纤维率,混凝土泊松比以及混凝土强度等级等因素对PVC-FRP管混凝土柱组合抗压刚度的影响规律。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C-FRP管混凝土柱 组合抗压刚度 变分原理 套箍系数 体积含纤维率 泊松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力下板柱结构等代梁等效宽度系数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吴强 程文瀼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1-266,共6页
指出了水平力作用下板柱结构的等代梁应是变截面梁,与柱相交处的等代梁宽度比跨中的小;同时按刚度相等原则,给出了折算成等截面等代梁宽度的计算方法。提出了影响等代梁等效宽度系数的主要因素为受扭构件的抗扭刚度与板的抗弯刚度的比值... 指出了水平力作用下板柱结构的等代梁应是变截面梁,与柱相交处的等代梁宽度比跨中的小;同时按刚度相等原则,给出了折算成等截面等代梁宽度的计算方法。提出了影响等代梁等效宽度系数的主要因素为受扭构件的抗扭刚度与板的抗弯刚度的比值,并通过弹性有限元分析,给出了以这个比值作为参数的板柱结构内框架和边框架等代梁等效宽度系数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柱结构 等代梁 等效宽度系数 受扭构件 刚度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结构周期比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曦 梁剑青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117-121,共5页
为了深入研究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用于控制结构扭转效应的一个重要参数——周期比,推导出了2自由度框架结构模型的周期比和与之相关的扭转系数的理论公式,并分析了结构质量中心(质心)与刚度中心(刚心)的偏离和结构周边抗侧移构件刚度这2个... 为了深入研究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用于控制结构扭转效应的一个重要参数——周期比,推导出了2自由度框架结构模型的周期比和与之相关的扭转系数的理论公式,并分析了结构质量中心(质心)与刚度中心(刚心)的偏离和结构周边抗侧移构件刚度这2个因素对结构周期比的影响;同时采用计算机软件SATWE建立简化的三层框架结构模型,分别对调整楼面荷载前后的荷载分布和刚度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理论推导和软件分析的结果一致,增加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的偏离程度或增加结构周边抗侧移构件刚度,都能使结构周期比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结构 周期比 质量中心 刚度中心 扭转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观参数对类砂岩材料宏观参数影响规律的颗粒流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牛双建 冯文林 党元恒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5-141,共7页
为快速、准确地确定颗粒流模型中的细观参数,采用单因素分析法,用平行黏结模型对类砂岩材料各宏观力学参数的影响规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峰值强度同摩擦系数之间符合幂函数增长关系,而同平行黏结半径乘子之间符合线性增长函数关系... 为快速、准确地确定颗粒流模型中的细观参数,采用单因素分析法,用平行黏结模型对类砂岩材料各宏观力学参数的影响规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峰值强度同摩擦系数之间符合幂函数增长关系,而同平行黏结半径乘子之间符合线性增长函数关系,与平行黏结刚度比之间未有明显的函数关系;弹性模量同摩擦系数之间符合幂函数增长关系,与平行黏结半径乘子之间符合线性增长函数关系,与平行黏结刚度比之间符合指数函数衰减关系;泊松比同平行黏结刚度比之间符合幂函数增长关系,泊松比与摩擦系数、平行黏结半径乘子之间均符合指数函数衰减关系;峰值应变同平行黏结刚度比、平行黏结半径乘子之间均符合幂函数增长关系,峰值应变与摩擦系数之间未有明显的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系数 平行黏结刚度比 平行黏结半径乘子 弹性模量 泊松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相邻基础相互作用的地基刚度计算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余文正 陶忠 +1 位作者 杨瑞欣 陈明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33-1641,共9页
为了研究相邻基础对地基刚度的影响,提出了地基刚度影响系数的概念,并运用三维弹性半空间内明德林解,推导出地基刚度影响系数的计算表达式,进而通过计算地基刚度影响系数分析了相邻基础存在时,两个基础之间净距、基础边长比值以及地基... 为了研究相邻基础对地基刚度的影响,提出了地基刚度影响系数的概念,并运用三维弹性半空间内明德林解,推导出地基刚度影响系数的计算表达式,进而通过计算地基刚度影响系数分析了相邻基础存在时,两个基础之间净距、基础边长比值以及地基土特性对地基刚度的影响规律,并根据净距和边长比值划分了可不考虑相邻基础相互作用的范围。结果表明:(1)基础周围有相邻基础存在时,其地基刚度较不存在相邻基础的地基刚度有所提高;(2)相邻基础对地基刚度的影响随着两个基础之间净距的增加而减弱,随着边长比值的增加而增强,以及随着地基土泊松比的增加而增强;(3)黏土地基中相邻基础对地基刚度的影响较其他(如粉土地基)地基更显著;(4)当净距不小于基础边长15倍时,或者基础边长比值小于0.1时,可以不考虑相邻基础对地基刚度的影响,其他情况需根据净距和边长比值分析是否考虑相邻基础对地基刚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相邻基础相互作用 地基刚度影响系数 净距 边长比 泊松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入射下粘接界面的反射特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斌 张婧 +1 位作者 邱兆国 何存富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01-805,891,共6页
在粘接界面具有弹簧模型的连接条件下,利用粘接层界面的单次反射和透射推导了反射系数的模与入射角的关系,研究了粘接材料的改变对界面反射特性的影响,以及弱粘接条件下超声波的反射系数的模随着不同刚度比和入射角的变化规律.数值模拟... 在粘接界面具有弹簧模型的连接条件下,利用粘接层界面的单次反射和透射推导了反射系数的模与入射角的关系,研究了粘接材料的改变对界面反射特性的影响,以及弱粘接条件下超声波的反射系数的模随着不同刚度比和入射角的变化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横波入射时,存在临界角,反射系数的模在临界角附近变化较大;临界角随上层材料的不同而变化,反射系数的模在临界角处取得极小值;界面脱粘时,随着临界角增大,反射系数模的最小值逐渐减小;在弱粘接条件下,随着界面刚度比减小,当入射角度小于某角度时,反射系数的模整体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簧模型 斜入射 反射系数 刚度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周期地震动弹塑性反应谱的参数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宇 吴桂楠 +2 位作者 李琛 王森 张凯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0-97,103,共9页
根据长周期地震动的频谱特性,从日本强震数据网K-NET和KiK-net中,合理挑选了47条长周期地震动记录,研究长周期地震动与普通地震动的弹性反应谱的区别.结果表明:长周期地震动加速度谱的卓越周期和长周期段的谱值都明显大于普通地震动的,... 根据长周期地震动的频谱特性,从日本强震数据网K-NET和KiK-net中,合理挑选了47条长周期地震动记录,研究长周期地震动与普通地震动的弹性反应谱的区别.结果表明:长周期地震动加速度谱的卓越周期和长周期段的谱值都明显大于普通地震动的,且其弹性位移谱的谱值比普通地震动的大很多.在此基础上,对长周期地震动弹塑性反应谱(加速度谱、位移谱、残余位移谱、强度折减系数谱)进行全面的参数影响研究,得到地震动特性(场地土质、震中距、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恢复力模型动力参数(屈服后刚度比、阻尼比、位移延性系数)等因素对长周期地震动弹塑性反应谱的影响规律,为长周期地震动弹塑性设计反应谱的最终建立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周期地震动 弹塑性反应谱 地震动特性 屈服后刚度比 位移延性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车机房圆形基坑支护结构受力特性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何良德 彭天驰 +1 位作者 李元青 王学新 《水道港口》 2018年第1期89-95,共7页
圆形支护结构由于拱效应,使得支护结构受力复杂。文章依托翻车机房工程实例,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空间轴对称计算模型,采用横环各向同性材料反映槽段接头对墙体环向刚度的折减影响,通过模拟基坑施工全过程,研究了支护结构位移和应... 圆形支护结构由于拱效应,使得支护结构受力复杂。文章依托翻车机房工程实例,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空间轴对称计算模型,采用横环各向同性材料反映槽段接头对墙体环向刚度的折减影响,通过模拟基坑施工全过程,研究了支护结构位移和应力变化规律。通过计算墙体、内撑环向轴力以及入土段抗力的荷载分担比,研究环向刚度、内撑刚度、土层模量因素对结构位移、内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墙体环向刚度对支护结构变形、内力有重要的影响,内撑刚度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基坑深度范围内。在开挖面以上的外侧土压力呈直线分布,未见有"R"形分布规律;坑内土体对入土段嵌固作用明显大于外侧土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车机房 圆形支护结构 空间轴对称 横环各向同性材料 环向刚度折减系数 荷载分担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砖房抗震能力的分析方法与设计控制 被引量:4
19
作者 郑山锁 杨勇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34,41,共4页
提出了底部两层框架 -抗震墙砖房框剪层和砖混层的极限受剪承载力、侧移刚度、极限剪力系数计算公式 ,并基于设置不同数量抗震墙的底部两层框架 -抗震墙砖房的实例计算和弹塑性时程分析 ,给出了结构砖混过渡层与相邻框剪层的极限剪力系... 提出了底部两层框架 -抗震墙砖房框剪层和砖混层的极限受剪承载力、侧移刚度、极限剪力系数计算公式 ,并基于设置不同数量抗震墙的底部两层框架 -抗震墙砖房的实例计算和弹塑性时程分析 ,给出了结构砖混过渡层与相邻框剪层的极限剪力系数比和侧移刚度比的合理取值及薄弱楼层位置判别和破坏状态评定的方法和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 抗震墙 砖房 极限剪力系数比 侧移刚度比 设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阶效应的荷载判别式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其高 何煌 +1 位作者 谢建军 朱卫华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652-654,651,共4页
结构设计过程中各种判断二阶效应的理论公式都比较复杂和繁琐。以单层钢框架为例,从放大系数与稳定系数之间的关系出发,推导出的二阶效应荷载判别公式形式简单,概念清楚,应用方便。
关键词 二阶效应 稳定系数 二阶弹性分析法 梁柱线刚比 P-Δ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