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sessment of 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 Global Ionosphere Map products over China region based on measurements from the Crustal Movement Observation Network of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Jin Hu HaiBing Ruan +2 位作者 FuQing Huang ShengYang Gu XianKang Dou 《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400-407,共8页
The global ionosphere maps(GIM)provided by the 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IGS)are extensively utilized for ionospheric morphology monitoring,scientific research,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Assessing the credibility of G... The global ionosphere maps(GIM)provided by the 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IGS)are extensively utilized for ionospheric morphology monitoring,scientific research,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Assessing the credibility of GIM products in data-sparse regions is of paramount importance.In this study,measurements from the Crustal Movement Observation Network of China(CMONOC)are leveraged to evaluate the suitability of IGS-GIM products over China region in 2013-2014.The indices of mean error(ME),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and normalized RMSE(NRMSE)are then utilized to quantify the accuracy of IGS-GIM products.Results revealed distinct local time and latitudinal dependencies in IGS-GIM errors,with substantially high errors at nighttime(NRMSE:39%)and above 40°latitude(NRMSE:49%).Seasonal differences also emerged,with larger equinoctial deviations(NRMSE:33.5%)compared with summer(20%).A preliminary analysis implied that the irregular assimilation of sparse IGS observations,compounded by China’s distinct geomagnetic topology,may manifest as error variations.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modeling based solely on IGS-GIM observations engenders inadequate representations across China and that a thorough examination would proffer the necessary foundation for advancing regional 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constru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IGS)Global Ionosphere Maps(GIM) crustal movement observation network of china(cmonoc) 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 data assess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nitoring the ionosphere based on the Crustal Movement Observation Network of China 被引量:6
2
作者 Yuan Yunbin Li Zishen +5 位作者 Wang Ningbo Zhang Baocheng Li Hui Li Min Huo Xingliang Ou Jikun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5年第2期73-80,共8页
The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 is becoming important for monitoring the variations in the earth's ionosphere based on the 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 and iono- spheric electron density (IED). Th... The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 is becoming important for monitoring the variations in the earth's ionosphere based on the 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 and iono- spheric electron density (IED). The Crustal Movement Observation Network of China (CMONOC), which includes GNSS stations across China's Mainland, enables the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the ionosphere over China as accurately as possible. A series of approaches for GNSS-based ionospheric remote sensing and software has been proposed and devel- oped by the Institute of Geodesy and Geophysics (IGG) in Wuhan. Related achievements include the retrieval of ionospheric observables from raw GNSS data, differential code biases estimations in satellites and receivers, models of local and regional ionospheric TEC, and algorithms of ionospheric tomography. Based on these achievements, a software for processing GNSS data to determine the variations in ionospheric TEC and IED over China has been designed and developed by IGG. This software has also been installed at the CMONOC data centers belonging to the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and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related research achievements and indicates potential directions of future 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Ionospheric total electron contentIonospheric electron densityIonospheric tornography Differential code biases crustal movement observation network of chi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ina's Observation Network For Earth's Crust Movement Now Operational
3
《Bulleti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01年第1期10-10,共1页
An observation network focusing on earthquakes wascompleted one year aheadof schedule and put into operationrecently. According to scientists, this135-million-yuan (U.S.$16.3million) project could also be usedfor geod... An observation network focusing on earthquakes wascompleted one year aheadof schedule and put into operationrecently. According to scientists, this135-million-yuan (U.S.$16.3million) project could also be usedfor geodetic surveying, ionosphereand sea-level observ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china’s observation network For Earth’s Crust movement Now Operation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teorological applications of precipitable water vapor measurements retrieved by the national GNSS network of China 被引量:9
4
作者 Liang Hong Cao Yunchang +3 位作者 Wan Xiaomin Xu Zhifang Wang Haishen Hu Heng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5年第2期135-142,共8页
In this study, the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 network of China is discussed, which can be used to monitor atmospheric precipitable water vapor (PWV). By the end of 2013, the network had 952 GNSS sit... In this study, the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 network of China is discussed, which can be used to monitor atmospheric precipitable water vapor (PWV). By the end of 2013, the network had 952 GNSS sites, including 260 belonging to the Crustal Movement Observation Network of China (CMONOC) and 692 belonging to the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GNSS network (CMAGN). Additionally, GNSS observation collecting and data processing procedures are presented and PWV data quality control methods are investigated. PWV levels as determined by GNSS and radiosonde are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GNSS estimates are generally in good agreement with measurements of radio- sondes and water vapor radiometers (WVR). The PWV retrieved by the national GNSS network is used in weather forecasting, assimilation of data into 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models, the validation of PWV estimates by radiosonde, and plum rain monitoring. The network is also used to monitor the total ionospheric electron con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cipitable water vapor (PWV)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 crustal movement observationnetwork of china (cmonoc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GNSS network (CMAGN) Water vapor radiometers (WVR) Quality control Meteorological application Assimi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绝对重力观测应用与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嘉沛 韩宇飞 +6 位作者 张新林 李忠亚 张明辉 祝杰 杨光亮 胡敏章 申重阳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中英文)》 2025年第3期243-257,共15页
高精度的地表重力观测是研究地球内部变形和物质运移的关键手段之一.近十几年来,随着现代精密大地测量观测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地表高精度重力观测数据的积累,绝对重力观测在我国防震减灾事业和地球科学领域的应用与研究进一步深入和拓... 高精度的地表重力观测是研究地球内部变形和物质运移的关键手段之一.近十几年来,随着现代精密大地测量观测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地表高精度重力观测数据的积累,绝对重力观测在我国防震减灾事业和地球科学领域的应用与研究进一步深入和拓展.本文主要总结了我国绝对重力观测在大地测量学和地球物理学中最新的应用与研究进展,包括绝对重力观测技术(绝对重力观测网络和绝对重力数据处理),以及绝对重力在地震监测(地震监测预报、地震重力仪器的标定与比对观测)、地球动力学(地壳构造变形、地表物质迁移和重力场模型建立与评估)中的研究进展;最后,在绝对重力观测的空间分辨率、重力测网设计和重力观测新技术等方面,对绝对重力观测的发展趋势和应用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随着我国自主研发的各类型绝对重力仪逐渐成熟,相信绝对重力观测在应用与研究方面将会迎来更广阔的机遇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重力 地震监测 地球动力学 陆态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MONOC建立和评估中国大陆地壳运动速度场模型 被引量:8
6
作者 于亮 朱璇 +2 位作者 陈永祥 张英利 谢方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04-708,714,共6页
针对现有速度场模型采用数据少、现势性不强的问题,详细论述了速度场模型建立的数据获取与处理方法,利用中国大陆地壳运动监测网络中260个连续运行基准站2011~2015年的连续观测数据,采用GAMIT/GLOBK与GMT软件,获得高精度的定位及速度成... 针对现有速度场模型采用数据少、现势性不强的问题,详细论述了速度场模型建立的数据获取与处理方法,利用中国大陆地壳运动监测网络中260个连续运行基准站2011~2015年的连续观测数据,采用GAMIT/GLOBK与GMT软件,获得高精度的定位及速度成果,并基于上述速度成果采用克里金插值法构建了中国大陆地壳运动速度场1°×1°格网模型。最后利用IERS公布的中国区域7个IGS站实测速度以及全国范围内均匀分布的陆态网络区域站实测速度,对模型内插结果进行检核,验证了模型的现势性、精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速度场 中国地壳运动监测网络 GAMIT/GLOB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星历产品反演CMONOC/PWV的精度评估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永贵 朱玉香 安春华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2021年第1期88-93,共6页
针对最终精密星历发布延迟时间达14〜18 d,更新时间慢,无法满足气象学中实时反演大气可降水量的要求,提出利用不同星历产品反演大气可降水量并评估其精度:借助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CMONOC)的观测数据,对比分析最终精密星历、快速星... 针对最终精密星历发布延迟时间达14〜18 d,更新时间慢,无法满足气象学中实时反演大气可降水量的要求,提出利用不同星历产品反演大气可降水量并评估其精度:借助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CMONOC)的观测数据,对比分析最终精密星历、快速星历、超快星历产品对CMONOC解算精度、反演天顶对流层延迟(ZTD)精度及大气可降水量(PWV)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星历产品解算CMONOC的精度相当;最终精密星历产品反演ZTD的精度最高,快速星历产品次之,超快速星历产品精度最低,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2、8、12mm;最终精密星历产品反演PWV的精度最高,快速星历产品次之,超快速星历产品精度最低,分别优于1、2、4mm,精度都优于1cm,可以满足实时反演大气可降水量的要求,为进行短临天气预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终精密星历 快速星历 超快星历 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 大气可降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arthquake prediction from China's mobile gravity data 被引量:13
8
作者 Zhu Yiqing Liu Fang +3 位作者 You Xinzhao Liang Weifeng Zhao Yunfeng Liu Lian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5年第2期81-90,共10页
The relation between plate tectonics and earthquake evolution is analyzed systematically on the basis of 1998-2010 absolute and relative gravity data from the Crustal Movement Observation Network of China. Most earthq... The relation between plate tectonics and earthquake evolution is analyzed systematically on the basis of 1998-2010 absolute and relative gravity data from the Crustal Movement Observation Network of China. Most earthquakes originated in the plate boundary or within the fault zone. Tectonic deformation was most intense and exhibited discontinuity within the tectonically active fault zone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ial movement; the stress accumulation produced an abrupt gravity change, which was further enhanced by the earthquake. The gravity data from China's Mainland since 2000 obviously reflected five major earthquakes (Ms 〉 7), all of which were better reflected than before 2000. Regional gravity anomalies and a gravity gradient change were observed in the area around the epicenter about 2 or 3 years before the earthquake occurred, suggesting that gravity change may be a seismic precursor. Furthermore, in this study, the medium-term predictions of the Ms7.3 Yutian, Ms8.0 Wenchuan, and Ms7.0 Lushan earthquakes are analytically pre- sented and evaluated, especially to estimate location of earthqu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mainland Gravity change Tectonic activity Seismic precursor Medium-term earthquake prediction crustal movement observation network of china (CMON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 被引量:20
9
作者 王伟 杨少敏 +2 位作者 赵斌 黄勇 王琪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9-32,共4页
基于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区域网1999—2011年六期GPS数据和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2009—2011年区域网部分测站的两期观测数据,利用BERNESE软件解算了测站的位移速率,给出了测站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速度场。初步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大... 基于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区域网1999—2011年六期GPS数据和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2009—2011年区域网部分测站的两期观测数据,利用BERNESE软件解算了测站的位移速率,给出了测站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速度场。初步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大部分地区的地壳垂直运动速率较低,其中青藏高原地区地壳垂直运动趋势整体表现为较低速率的隆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 速度场 地壳运动 GPS BERNE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ANDA软件计算中国大陆水平运动速度场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齐乐 郭向欣 +1 位作者 李敏 李文文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8-342,共5页
利用PANDA软件计算2011-01~2014-10"陆态网络"所有基准站的单日解坐标,并采用QOCA软件解算基准站水平运动速度场。分析显示,PANDA软件水平定位精度达到2mm,且根据QOCA软件计算的"陆态网络"基准站水平运动速度场与中国地震局发布的... 利用PANDA软件计算2011-01~2014-10"陆态网络"所有基准站的单日解坐标,并采用QOCA软件解算基准站水平运动速度场。分析显示,PANDA软件水平定位精度达到2mm,且根据QOCA软件计算的"陆态网络"基准站水平运动速度场与中国地震局发布的速度场互差RMS在东西、南北方向分别为1.12mm/a、0.95mm/a,表明计算结果准确、可靠。在此基础上,基于速度场数值结果描述了中国大陆相对欧亚板块的水平运动速度场的空间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态网络 速度场 GPS PAN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态网络资料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 被引量:5
11
作者 郑智江 付黎明 +2 位作者 陈欣 高艳龙 黄立人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B08期61-63,71,共4页
通过使用一系列设计程序将陆态网络多种类型文档资料批量导入Oracle数据库中,并基于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实现陆态网络资料信息数据的管理,专线远程登陆、图形化交互式检索和打印等功能。
关键词 陆态网络 数据库 管理系统 程序开发 专线远程登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数据处理与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顾国华 牛红叶 +2 位作者 孟国杰 许永江 孙汉荣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203-210,共8页
为了解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数据中心数据处理 ,特别是 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数据处理 ,首先简要介绍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观测系统及网络的数据中心。较为全面地概述了数据中心的数据流程 ,获取地壳运动信息的 GPS数据处理方法与软... 为了解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数据中心数据处理 ,特别是 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数据处理 ,首先简要介绍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观测系统及网络的数据中心。较为全面地概述了数据中心的数据流程 ,获取地壳运动信息的 GPS数据处理方法与软件 ,讨论了数据处理中解算结果的选取、精度分析、位移与应变分析、位移时间序列分析等。较详细分析了 1 998年 9月初至1 999年 1 1月底基准网地壳运动 ,包括各基准站位移与网内各部分的应变及基准网每周计算结果时间序列。表明在所述观测期间 ,我国东部地区相对较为稳定 ;相对东部的西南地区以向北运动为主 ,并受到 NNE向挤压 ;西北地区以向北西运动为主 ;而云南地区以向南运动为主。我国中部南北地震带则是一强烈的剪切变形带。观测结果表明 ,印度板块向北挤压依然是影响我国地壳运动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观测网络 地壳运动 数据处理 地震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对重力基准点的重复测量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为民 王勇 +1 位作者 郝兴华 詹金刚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3年第3期104-106,共3页
简要介绍了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基准网中的绝对重力重复测量。给出了两次观测结果的互差 ,其观测精度优于 5× 10 -8m·s-2 ,达到了网络工程设计要求。对一些基准点的重复观测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和讨论 ,并对继续开展以后... 简要介绍了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基准网中的绝对重力重复测量。给出了两次观测结果的互差 ,其观测精度优于 5× 10 -8m·s-2 ,达到了网络工程设计要求。对一些基准点的重复观测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和讨论 ,并对继续开展以后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 绝对重力测量 观测精度 基准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区域现今地壳运动构造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廖超明 叶世榕 +1 位作者 周晓慧 海敏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54-858,共5页
利用多期GPS观测资料计算了广西区域ITRF2000框架下的三维速度场、主应变参数及区域参考框架下的三维形变速率和形变运动趋势,研究了该区域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及内部形变规律。结果表明,广西区域随同南华亚板块作SE-NW方向的逆时针运动,... 利用多期GPS观测资料计算了广西区域ITRF2000框架下的三维速度场、主应变参数及区域参考框架下的三维形变速率和形变运动趋势,研究了该区域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及内部形变规律。结果表明,广西区域随同南华亚板块作SE-NW方向的逆时针运动,在ITRF2000框架下的东西向速率为29.3 mm/a,南北向速率为-13.4 mm/a,垂向平均速率为2.3 mm/a;区域内部现今地壳运动的形变量较大(约4 mm/a),主张应变率(5.48×10-9/a)大于主压应变率(3.70×10-9/a),地壳应变表现为拉张为主,主应变轴为N43.19°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观测站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 速度场 应变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S获得的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 被引量:10
15
作者 赵国强 苏小宁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7-103,共7页
利用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1999至2011年底的全部GPS观测资料,采用统一的数据处理策略和最新的地球物理模型,分别获取了中国大陆相对于全球ITRF2005参考框架和欧亚板块的现今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通过速度... 利用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1999至2011年底的全部GPS观测资料,采用统一的数据处理策略和最新的地球物理模型,分别获取了中国大陆相对于全球ITRF2005参考框架和欧亚板块的现今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通过速度场分析,给出了中国大陆地壳运动的大背景和基本特征,为地震预测、地球动力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运动 速度场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 GPS 中国大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态网VLBI站坐标解算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光明 唐颖哲 +1 位作者 秦显平 曾安敏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B08期113-116,共4页
介绍"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VLBI站坐标解算的方法和过程。采用1994—2009年共50次观测数据解算台站及基线的年变化率,得到了台站的坐标及基线的年变化,并给出了VLBI站坐标解算的统计分析结果。
关键词 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 VLBI 坐标 基线 单次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态网络敏感信息多级纵深过滤仿真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运香 白建明 金升灿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66-470,共5页
为了保证陆态网络敏感信息多级纵深过滤的效率和时效性,针对当前方法敏感信息过滤效率低、过滤时间长的问题,提出基于ST-DFA的陆态网络敏感信息多级纵深过滤方法。对陆态网络信息做预处理,并利用陆态网络敏感信息的特点来构建网络敏感... 为了保证陆态网络敏感信息多级纵深过滤的效率和时效性,针对当前方法敏感信息过滤效率低、过滤时间长的问题,提出基于ST-DFA的陆态网络敏感信息多级纵深过滤方法。对陆态网络信息做预处理,并利用陆态网络敏感信息的特点来构建网络敏感信息的语料库,检测语料库的初始和结束标记;在此基础上,利用非叶子节点等条件构建敏感信息决策树,能够获取敏感词的数量和敏感词的长度,通过对陆态网络信息流的分析,可以得到决策树的高度,通过对决策树的建立以及对敏感词的分析,将两者相结合,最终实现了陆态网络敏感信息多级纵深过滤。实验结果表明,提出方法在对陆态网络敏感信息多级纵深过滤时,具有较高的过滤效率,并且过滤时间较短,具有较好的时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态网络 敏感信息 多级纵深 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GPS观测到的中国大陆地壳水平运动 被引量:8
18
作者 顾国华 申旭辉 王敏 《全球定位系统》 2001年第4期23-30,52,共9页
通过与一般GPS大地测量或工程测量对比,介绍利用GPS观测获取地壳运动信息的方法,包括野外观测及数据处理的方法。通俗地介绍了GPS数据处理与形变分析中的基本概念,如坐标系统的参考框架、无基准解、相似变换、位移基准、旋转与应变等。... 通过与一般GPS大地测量或工程测量对比,介绍利用GPS观测获取地壳运动信息的方法,包括野外观测及数据处理的方法。通俗地介绍了GPS数据处理与形变分析中的基本概念,如坐标系统的参考框架、无基准解、相似变换、位移基准、旋转与应变等。介绍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本网、基准网1998年与2000年GPS观测结果所获得的中国大陆地壳水平运动信息。简要介绍GPS观测概况、用GAMIT/GLOBK软件对所获得GPS观测数据的处理及精度分析。基准网与基本网各年观测结果得到的网内点位精度,由两期观测得到的水平位移分量的精度。得到的1998年9月初至2000年6月中旬基本网、基准网的地壳运动,包括以位于东部的一组稳定点为基准的各观测站位移、网内各部分的应变及部分地区的旋转量。得到了我国大陆完整而详细的地壳水平运动图像,分析了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的主要特征。在所述观测期间,我国东部地区相对较为稳定。相对东部稳定点组,东北块体向北运动;华南块体向东南运动。相对东部地区,新疆西北部地区以北西向运动为主;西南西藏地区以向北运动为主;西藏东部与云南地区形成非常明显的顺时针旋转构造运动。我国中部南北地震带是一强烈而复杂的变形带。GPS测量结果表明印度板块向北挤压是影响我国地壳运动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测网络 地壳运动 地壳形变 全球定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S跟踪站数据传输软件客户端程序的设计 被引量:2
19
作者 籍利平 曹耀钦 崔敬佩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23-1225,共3页
介绍了基于Internet的GPS跟踪站数据传输的研究背景,进行了数据传输软件的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选择了便于源代码编写的开发工具VB6.0。以Winsock为编程控件,进行了GPS跟踪站数据传输客户端程序设计。数据传输试验结果表明:在56k的ModemI... 介绍了基于Internet的GPS跟踪站数据传输的研究背景,进行了数据传输软件的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选择了便于源代码编写的开发工具VB6.0。以Winsock为编程控件,进行了GPS跟踪站数据传输客户端程序设计。数据传输试验结果表明:在56k的ModemI,SDN和ADSL的支持下,数据传输程序均可满足GPS跟踪站对于数据传输的要求。提出了GPS跟踪站数据实时传输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定位系统(GPs)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 跟踪站 文件传输协议(FTP) WINSOCK控件 网络编程 数据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态网络灵山重力基线场初值测定与数据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何志堂 韩宇飞 +3 位作者 康胜军 王晓栋 赵丕 任敏拴 《地理空间信息》 2016年第5期100-102,8,共3页
介绍了灵山重力基线重力观测情况,并对观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相对重力联测成果互差优于40.0×10-8ms-2,绝对重力观测成果中误差优于5.0×10-8ms-2,重力垂直梯度观测成果中误差优于3.0×10-8ms-2,最终各点成果... 介绍了灵山重力基线重力观测情况,并对观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相对重力联测成果互差优于40.0×10-8ms-2,绝对重力观测成果中误差优于5.0×10-8ms-2,重力垂直梯度观测成果中误差优于3.0×10-8ms-2,最终各点成果精度优于5.0×10-8ms-2,满足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的技术要求,可供相关项目重力仪标定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山重力基线场 重力观测 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