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客流分布特征的长线路公交优化
1
作者 金慧 王佳 崔晶 《汽车实用技术》 2025年第4期150-154,共5页
合理的公交线路不仅能提升乘客的出行便利度,而且能提升城市交通运行效率。针对兰州市公交长线路存在的运行时间长、部分站点客流过大、重复线路多等问题,文章以兰州市K102路长线路公交为例,首先,从客流和乘客站立密度两方面研究长线路... 合理的公交线路不仅能提升乘客的出行便利度,而且能提升城市交通运行效率。针对兰州市公交长线路存在的运行时间长、部分站点客流过大、重复线路多等问题,文章以兰州市K102路长线路公交为例,首先,从客流和乘客站立密度两方面研究长线路客流分布特征,得出了拥堵原因。其次,基于K102路在客流分布上呈现“单峰型”的特点,采用拆分优化方案,K102A路西侧拆分站点是东立奥特莱斯广场站,拆分后平均乘客站立密度降低了54.7%。K102B路东侧拆分站点是西站什字站,拆分后平均乘客站立密度降低了59.8%,拆分后线路非直线系数从1.6分别下降到1.35和1.30。该措施改善了运行时间长和部分站点客流过大的问题,提高了公交线路的运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交客流特征 长线路拆分 乘客站立密度 非直线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耐受性的城市轨道交通车厢立席密度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陈伟 李宗平 +2 位作者 余大本 鞠艳妮 尹嘉诚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5-230,243,共7页
为合理确定城市轨道交通车厢立席密度,从立席乘客耐受感知的角度探讨立席密度对耐受性的影响.从时间与空间感知的角度探讨综合耐受性影响因素分类,主要包括立席乘客密度、站立时间和候车时间3个主要因素.引入区间模糊数,实现对耐受感知... 为合理确定城市轨道交通车厢立席密度,从立席乘客耐受感知的角度探讨立席密度对耐受性的影响.从时间与空间感知的角度探讨综合耐受性影响因素分类,主要包括立席乘客密度、站立时间和候车时间3个主要因素.引入区间模糊数,实现对耐受感知的模糊化处理,提高参数的回归精度.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不同类型乘客耐受性的参数估计,绘制耐受阈值关于要素叠加的等值面图.结合仿真结果,对立席密度耐受阈值进行修正,结果表明,常规条件下,普通出行乘客所能接受的最大立席密度为6.57~6.92人/m2,通勤出行乘客所能接受的最大立席密度为7.21~7.63人/m2.模型结果为规划设计中确定合理立席密度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耐受性 立席密度 站立时间 候车时间 区间模糊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乘客个性化出行路径规划算法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莎莎 姚恩建 张永生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0-104,132,共6页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可供乘客选择的轨道交通出行路径日益增加,乘客出行路径决策愈加复杂.本文在分析轨道交通服务水平变量对不同属性乘客出行路径选择行为影响的基础上,提出轨道交通乘客个性化出行路径规划算法.首先,基于...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可供乘客选择的轨道交通出行路径日益增加,乘客出行路径决策愈加复杂.本文在分析轨道交通服务水平变量对不同属性乘客出行路径选择行为影响的基础上,提出轨道交通乘客个性化出行路径规划算法.首先,基于非集计理论构建针对不同类别乘客的路径选择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乘车时间、换乘时间、换乘次数、车内拥挤度及个人属性等因素对乘客路径选择行为的影响.其次,基于不同类别乘客的路径选择行为差异,构建考虑车内拥挤度变化的乘客个性化出行路径动态规划算法,为不同属性乘客规划广义出行时间最小的路径.最后,基于广州地铁数据对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针对乘客个人属性规划的最优出行路径,更加贴合乘客的出行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路径规划 路径选择行为分析 个性化 车内拥挤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客流特征和问题 被引量:13
4
作者 史海欧 孙元广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33,共5页
广州轨道交通在实现初步网络化运营后,出现暴发性客流增长的特征。阐述广州客流的成长历程和发展规律、线网客流特征和特殊性,以及目前运营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的现行设计标准与实际运营状况进行对比和研究,分析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并对设... 广州轨道交通在实现初步网络化运营后,出现暴发性客流增长的特征。阐述广州客流的成长历程和发展规律、线网客流特征和特殊性,以及目前运营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的现行设计标准与实际运营状况进行对比和研究,分析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并对设计标准及参数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最后提出建议:设计不应唯预测客流而论,系统规模选择应有前瞻性,车厢内站立标准应放宽,应高度重视换乘站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轨道交通 网络化 换乘系数 超高峰小时系数 高峰断面 站立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铁运营客流分布特征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袁江 彭磊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3-68,共6页
针对目前广州地铁运营过程中列车车厢及车站站台过度拥挤的问题,通过对广州地铁实际运营客流分布特征的调查与分析,在时间维度上提出客流分布在年内、月内及周内的不均衡规律,分析节假日对车站客流的影响,在空间维度上分析车厢内客流密... 针对目前广州地铁运营过程中列车车厢及车站站台过度拥挤的问题,通过对广州地铁实际运营客流分布特征的调查与分析,在时间维度上提出客流分布在年内、月内及周内的不均衡规律,分析节假日对车站客流的影响,在空间维度上分析车厢内客流密度在不同区间、不同编组、不同车厢区域的分布规律和客流在车站站台上的分布规律。通过对现状特征的重新审视,提出设计阶段客流预测数据的选用原则、车厢站立密度对站台乘客上下车时间的影响及车站布局形式与站台客流分布的关系。为广州后续轨道交通线路精细化设计提供依据,为国内类似城市地铁设计、运营组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流分布 站立密度 上下车时间 精细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免税新能源汽车目录中纯电动乘用车性能指标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兴虎 赵耀炜 +2 位作者 石谦 高润泽 周炜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83-189,共7页
为了评估技术水平,确定新设计车型关键技术参数以及制定相关政策,统计了中国政府2014—2016年发布的9批275个纯电动乘用车车型的主要性能指标,分析了这些指标的平均、最大和最小值,以及不同整备质量m的车型数量分布。参数范围是:100 km... 为了评估技术水平,确定新设计车型关键技术参数以及制定相关政策,统计了中国政府2014—2016年发布的9批275个纯电动乘用车车型的主要性能指标,分析了这些指标的平均、最大和最小值,以及不同整备质量m的车型数量分布。参数范围是:100 km能耗为7.60~34.84 kW h,蓄电池组比能量为50.5~199.4 Wh/kg,蓄电池组总质量占车辆整备质量的占比λ为9.95%~31.65%,质量里程能耗为78.05~225.90 Wh/(km·t)。其中,λ的均值高达21.43%,远高于传统汽车发动机占整备质量的占比;整备质量m小于1 t的纯电动乘用车能耗高于政府要求;用100 km能耗和质量里程能耗来评价不同m的纯电动乘用车,所得到的结论可能相反。因此,在制定纯电动乘用车能耗限值时,采用基于整备质量的分段限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电动乘用车 新能源车(NEV) 免税 能耗限值 蓄电池组比能量 质量里程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交客车分区域站立密度分布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闫晟煜 赵转转 白鑫 《交通信息与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3-98,共6页
为分析公交客车车厢内站立密度分布的不均匀性,通过调查西安7条线路平峰、高峰的客流量,提出了车厢内站立乘客流的变化特征。基于不同座椅布置模式,分析了不均匀性的起因、分布特征及相互间的关联性,确定了各特征区间内的最大站立密度区... 为分析公交客车车厢内站立密度分布的不均匀性,通过调查西安7条线路平峰、高峰的客流量,提出了车厢内站立乘客流的变化特征。基于不同座椅布置模式,分析了不均匀性的起因、分布特征及相互间的关联性,确定了各特征区间内的最大站立密度区域,分析了在乘客选择站立区域的倾向性。结果表明,第一次驻足在B区域和C区域的选择倾向性比重占93.23%;当车厢平均站立密度ρ超过6人/m^2时,"轴距1+1后通道1+1"和"轴距1+1后通道2+2"座椅布置的最大站立密度区域分别是B区域和C区域;选择C区域站立的倾向性比重在车厢内站立密度ρ不超过2人/m^2时降幅明显,当乘客选择倾向性比重降至40%后降幅趋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公交客车 分区域站立密度 站立乘客流 座椅布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弹性车体垂向振动与悬挂参数设计 被引量:5
8
作者 曹辉 张卫华 缪炳荣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75-779,共5页
高速铁道客车车体受轨道激扰力的作用产生弹性振动,影响客车运行平稳性。为了分析车体弹性振动与车体悬挂参数关系,基于刚柔耦合动力学原理,建立了客车垂向动力学模型,根据共振理论及模态叠加原理计算了系统固有频率和响应功率谱,分析... 高速铁道客车车体受轨道激扰力的作用产生弹性振动,影响客车运行平稳性。为了分析车体弹性振动与车体悬挂参数关系,基于刚柔耦合动力学原理,建立了客车垂向动力学模型,根据共振理论及模态叠加原理计算了系统固有频率和响应功率谱,分析了车辆系统悬挂参数和运行参数对振动的影响。仿真发现弹性车体振动响应大于刚性车体,车体一阶垂弯振动对弹性振动的贡献最大。在满足结构条件下,适当降低一、二系悬挂垂向阻尼、一系悬挂垂向刚度可减小车体弹性共振,系统各个部件自振频率控制、车体垂向悬挂阻尼控制可实现整车模态及局部有害模态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道客车 弹性车体 垂向振动 悬挂参数 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D方法的点焊轨道客车车体随机振动疲劳寿命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修瑞仙 肖守讷 +1 位作者 阳光武 刘艳文 《机械》 2013年第8期27-31,56,共6页
首先利用SIMPACK动力学软件得到车体二系簧处的加速度功率谱(PSD),在ANSYS中对车体二系簧座进行激励加载,利用模态叠加法对车体进行随机振动分析,得到客车车体的1σ应力分布;而后利用高斯三区间法和Miner线性累积损伤定律,对车体结构的... 首先利用SIMPACK动力学软件得到车体二系簧处的加速度功率谱(PSD),在ANSYS中对车体二系簧座进行激励加载,利用模态叠加法对车体进行随机振动分析,得到客车车体的1σ应力分布;而后利用高斯三区间法和Miner线性累积损伤定律,对车体结构的疲劳寿命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达到车辆五级修程前,车体底架枕梁和边梁连接处、侧墙窗角立柱与蒙皮连接处及车顶空调安装梁与波纹板连接处为车体疲劳寿命薄弱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焊客车 随机振动 疲劳寿命 功率谱密度 高斯三区间法 Miner线性累积损伤定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乘用车能量密度及续驶里程2020年度报告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洋 董学锋 《汽车文摘》 2021年第11期12-16,共5页
总结《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一批至第三十八批)中的电动乘用车相关数据,重点分析2020年电动乘用车产品的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整车能量密度、续驶里程性能,基于上述各项指标的年度统计平均值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结合... 总结《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一批至第三十八批)中的电动乘用车相关数据,重点分析2020年电动乘用车产品的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整车能量密度、续驶里程性能,基于上述各项指标的年度统计平均值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结合近期实车测试数据,概览动力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工作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乘用车 能量密度 续驶里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车辆载客量分析
11
作者 孟庆利 韩云杰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2014年第6期66-68,共3页
文章介绍了影响地铁车辆载客量的因素,并对载客量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同时对某些影响载客量的特殊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地铁车辆 载客量 站立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密集匹配点云与机载激光雷达点云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林鑫 庞勇 李春干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8-62,共5页
为分析无人机密集匹配点云和机载激光雷达点云的异同性,对密集林分(郁闭度0.85)、稀疏林分(郁闭度0.55)和未成林地的2种点云的空间分布进行目视对比分析,并通过2种点云生产的DEM(UAV_DEM和LiDAR_DEM)分别对密集匹配点云进行归一化处理,... 为分析无人机密集匹配点云和机载激光雷达点云的异同性,对密集林分(郁闭度0.85)、稀疏林分(郁闭度0.55)和未成林地的2种点云的空间分布进行目视对比分析,并通过2种点云生产的DEM(UAV_DEM和LiDAR_DEM)分别对密集匹配点云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2套归一化密集匹配点云数据,将其与激光雷达点云进行统计特征参数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表明:1)在密集林分中,密集匹配点云无法获取冠层内部和地面信息,采用LiDAR_DEM进行归一化后,密集匹配点云的中下部分位数高度及全部分位数密度与激光雷达点云相应统计特征参数均存在显著性差异(α=0.05),但中上层分位数高度的差异不显著;2)在稀疏林分和未成林地中,除下部分位数高度外,其余高度、密度统计特征参数均与激光雷达点云相应参数无显著性差异,但密集匹配点云对幼树三维结构的刻画能力优于机载激光雷达点云。在森林调查监测中,无人机密集匹配点云可直接用于稀疏林分和未成林地的森林参数估测,在既有高精度DEM支持下可对密集林分的一些林分参数(如冠层表面高度等)进行估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云 密集匹配 无人机 激光雷达 林分密度 森林资源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地铁车厢拥挤度预测方法 被引量:9
13
作者 方晨晨 周继彪 +2 位作者 董升 王依婷 陈莎雯 《交通信息与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7-53,共7页
为准确预测地铁车厢的拥挤度,考虑到站时车厢的下车人数、立席面积和车厢承载量等因素,提出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地铁车厢拥挤度预测方法。基于调查数据和Matlab平台,构建初始BP神经网络、训练以及测试等环节,实现对地铁车厢到站时各车... 为准确预测地铁车厢的拥挤度,考虑到站时车厢的下车人数、立席面积和车厢承载量等因素,提出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地铁车厢拥挤度预测方法。基于调查数据和Matlab平台,构建初始BP神经网络、训练以及测试等环节,实现对地铁车厢到站时各车门下车人数的预测。以立席密度为标准进行车厢拥挤度划分,标定即将到站地铁的各节车厢拥挤度。以宁波市鼓楼地铁站为例,对BP神经网络预测方法进行验证,得到不同结构的BP神经网络预测结果。结果表明,最佳预测结果的决定系数R2为0.94,平均相对误差为0.25,预测误差在可控范围内,BP神经网络在下车人数预测上是适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车厢拥挤度 BP神经网络 立席密度 预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车厢内不同客流量的热环境特性及变化规律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福韩 张登春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46-1554,共9页
为保证将可预测的客流量与地铁舒适性设计更好匹配,以长沙地铁B型车为研究对象,针对长沙冬冷夏热的气候特点以及地铁客流量波动可预测性,通过准确站坐比代替原始满载建立物理模型,运用RNG k-ε湍流模型、Airpak软件研究夏季运行期间载... 为保证将可预测的客流量与地铁舒适性设计更好匹配,以长沙地铁B型车为研究对象,针对长沙冬冷夏热的气候特点以及地铁客流量波动可预测性,通过准确站坐比代替原始满载建立物理模型,运用RNG k-ε湍流模型、Airpak软件研究夏季运行期间载客车厢细致热环境特性以及不同立席密度对其影响变化规律,并加以实测数据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客流量的波动不断破坏由设计者所设定的均匀性,速度场和温度场随人员变动渐偏离舒适,呈现出1.8 m高风速带状区域,车厢中部位置热量集中且温度增幅达到3.5℃等现象,以上情况随乘客拥挤度上升而不断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热环境 立席密度 预测客流量 实验测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车厢立席密度计算模型 被引量:9
15
作者 吴奇兵 陈峰 +2 位作者 高永鑫 李小红 翟庆生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1-109,共9页
为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轨道交通车厢立席密度,从立席乘客舒适度的角度探讨了合理立席密度对舒适度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测量进行分析和量化,确定了空间舒适度和车厢微环境2个主要因素,基于线性加权法和顾客赋权法将2个因素结合构... 为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轨道交通车厢立席密度,从立席乘客舒适度的角度探讨了合理立席密度对舒适度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测量进行分析和量化,确定了空间舒适度和车厢微环境2个主要因素,基于线性加权法和顾客赋权法将2个因素结合构建了静态舒适度评价模型。考虑到站立时长对舒适度的影响,类比疲劳程度指标对静态舒适度评价模型进行修正,通过问卷调查验证时间折减因子并标定参数,构建了基于立席密度的广义舒适度评价模型,通过广义舒适度评价模型反推得到合理立席密度求解模型,并对北京地铁4号线-大兴线进行舒适度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舒适度可以及时、准确地反映立席密度的变化和影响,借助舒适度评价结果可以改善运营线路的服务水平;北京地铁4号线-大兴线满足舒适等级、设计等级和超员等级的合理立席密度分别为3.1、4.2、4.7人·m-2,美国车辆设计定员的相应立席密度分别为3.0、4.0、6.0人·m-2,两者基本相当,且计算结果与调研结果相符,因此,模型可作为规划设计中确定合理立席密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立席密度 广义舒适度 人体空间 车厢微环境 站立时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