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rvent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for small bowel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with bleeding 被引量:6
1
作者 Yao-Ting Chen Hong-Liang Sun +5 位作者 Jiang-Hong Luo Jia-Yan Ni Dong Chen Xiong-Ying Jiang Jing-Xing Zhou Lin-Feng X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4年第47期17955-17961,共7页
AIM: To retrospectively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efficacy of intervent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for bleeding small bowel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s).
关键词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Small bowe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BLEED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giographic embolization for refractory epistaxis
2
作者 沈小华 周水淼 +4 位作者 周义德 彭平 王永春 王振堂 杨继金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1年第4期244-246,共3页
Objective:To assesstheroleof angiographicembolizationin treatmentof refractoryepistaxis.Methods:The diagnosticandtherapeuticroleof 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in13patientswithrefractoryepistaxiswereretro-spectiv... Objective:To assesstheroleof angiographicembolizationin treatmentof refractoryepistaxis.Methods:The diagnosticandtherapeuticroleof 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in13patientswithrefractoryepistaxiswereretro-spectivelystudied.Results:Pseudoaneurysmof carotidarterywasconfirmedin3of the13patientswithrefractoryepis-taxiswithangiography.Selectiveangiographicembolizationwasperformedin12/13patients.Thesuccessratewas91.67%(11/12).Patientsweretolerantto theuseof DSAwithoutseverecomplications.Conclusion:Selectiveangiographicem-bolizationis a safeandeffectivemethodintreatmentof refractoryepistaxis.In caseof traumaticepistaxiswithineffective conservativetreatmentor recurrentepistaxis,preoperativeangiographyshouldbe performedto ruleoutpseudoaneurysmof carotidart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embolization EPISTAXIS PSEUDOANEURY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治疗头颈颌面部创伤难治性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
3
作者 丁立山 陈清亮 +5 位作者 申猛 梁昊 郑鸣 李照军 马骥 李腾飞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6-380,共5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头颈颌面部创伤难治性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TAE治疗26例头颈颌面部创伤难治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头颈颌面部创伤难治性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TAE治疗26例头颈颌面部创伤难治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6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57.96±15.52)岁。所有患者均因药物、填塞止血等措施治疗效果差、反复出血转而行TAE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成功率、有效止血率、30 d临床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并进行3~6个月随访。结果:TAE手术成功率100%,所有患者的出血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有效止血率100%,术前血红蛋白(96.21±12.42)g/L,术后3 d升至(111.38±7.70)g/L(P<0.001)。术后3例患者出现头颈颌面部轻微肿胀、疼痛或皮肤颜色改变,对症处理后有效缓解或消失,2例患者因颅脑创伤严重、脑水肿导致死亡,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出院后随访3~6个月,均无再出血。结论:TAE治疗头颈颌面部创伤所致的难治性出血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损伤 出血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难治性出血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1
4
作者 钱杰 徐云华 +1 位作者 王杰 薛张华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9期124-129,共6页
目的:构建医院医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设备评价指标体系,为医院设备采购、维护和保养提供支持与参考。方法:采用线上线下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专家咨询等复合方式,通过德尔菲法建立DSA设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设备... 目的:构建医院医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设备评价指标体系,为医院设备采购、维护和保养提供支持与参考。方法:采用线上线下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专家咨询等复合方式,通过德尔菲法建立DSA设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设备评价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权重。结果: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系统与技术性能、软件与安全、机器质量、售后服务和供应商资质5个一级指标和26项二级指标,5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2954、0.2359、0.2037、0.2072和0.0557;二级指标组合权重值由大到小排名前3的分别为准确性与稳定性(0.1180)、开机率与故障率(0.1058)和设备修复时间(0.0804)。采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售后服务选择后,售后服务响应时间由应用前的平均48.6 h缩短到12.09 h,响应时间缩短75.12%,临床科室对设备厂商的服务满意度由应用前的74.98%提升到97.37%。结论:基于德尔菲法和AHP构建的DSA设备评价指标体系将主观性强的评价指标转变为客观性并进行量化,能够规范医院临床科室对DSA设备招标评估的措施制定,为医院设备采购、维护和保养提供科学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尔菲法 层次分析法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 专家咨询法 设备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A在急诊骨盆骨折出血中对血管栓塞治疗的指导价值
5
作者 吴方烨 徐宏伟 +1 位作者 曾晖 邵国良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22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骨盆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在急诊骨盆骨折出血中对患者行血管栓塞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于绍兴第二医院医共体总院治疗的67例急诊骨盆骨折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TA和数字... 目的探讨骨盆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在急诊骨盆骨折出血中对患者行血管栓塞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于绍兴第二医院医共体总院治疗的67例急诊骨盆骨折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价CTA的应用价值。结果CTA检查发现66例患者血管损伤,出血或损伤血管167支;DSA检查发现66例患者血管损伤,出血或损伤血管186支。CTA对阳性病例的检出率为97.0%,对血管损伤的检出率为82.8%。CTA检查血管损伤的阳性预测值为92.2%,阴性预测值为97.1%,敏感度为82.8%,特异性为98.8%。结论CTA检查对急诊骨盆骨折出血的诊断结果与DSA高度一致,可为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CT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血管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经侧孔快速交换法与传统鼻胃管减压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
6
作者 廖甜 王永恒 +1 位作者 李澜 黄湘俊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89-292,共4页
目的 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引导下经侧孔快速交换法与传统鼻胃管减压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病人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予以... 目的 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引导下经侧孔快速交换法与传统鼻胃管减压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病人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予以传统鼻胃管减压治疗,研究组予以DSA引导下经侧孔快速交换法置管减压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恢复指标(排气时间、拔管时间、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腹痛缓解时间、X线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疼痛程度(VAS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的差异。结果 等级资料秩和检验显示,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排气时间、拔管时间、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腹痛缓解时间、X线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78.61±20.38)小时、(80.35±20.26)小时、(82.49±21.59)小时、(88.66±23.55)小时、(3.49±0.75)天、(4.31±1.16)天和(6.53±1.1)天,对照组分别为(101.36±31.56)小时、(104.33±28.85)小时、(108.41±25.55)小时、(141.32±35.49)小时、(6.05±1.29)天、(7.29±1.32)天和(10.01±2.06)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示,两组治疗后1天、治疗后3天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且治疗后3天的VAS评分低于治疗后1天,但研究组治疗后1天、治疗后3天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时SF-36量表各因子得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且研究组出院时SF-36量表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引导下经侧孔快速交换法置管减压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可有效缓解病人疼痛程度,促进早期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连性肠梗阻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 经侧孔快速交换法 传统鼻胃管减压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尿系CT血管造影结合DSA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后肾出血介入栓塞中的临床应用
7
作者 谭少庆 柳健 +4 位作者 谢安明 魏文峰 查婧 范华刚 黎蕾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24年第6期630-637,共8页
目的:探究CT血管造影(CTA)结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后肾出血患者介入栓塞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接受PCNL治疗后肾出血的60例患者,分别行DSA和CTA结合DSA检查,明确出血类型... 目的:探究CT血管造影(CTA)结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后肾出血患者介入栓塞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接受PCNL治疗后肾出血的60例患者,分别行DSA和CTA结合DSA检查,明确出血类型和位置后,实施介入栓塞治疗,并评估治疗效果。结果:DSA检查显示假性动脉瘤11例,动静脉瘘型6例,其他类型43例;CTA结合DSA检查则显示假性动脉瘤23例,动静脉瘘型10例,其他类型27例。介入栓塞治疗中,26例使用金属弹簧圈,13例使用吸收性明胶海绵颗粒,16例结合使用两者,5例采用聚乙烯醇(PVA)栓塞。治疗后,57例患者出血症状得到有效控制,3例经二次栓塞后控制出血,10例患者术后存在腰部不适,8例出现发烧症状,26位患者感到恶心和呕吐,但是在相应治疗后这些症状均消失。结论:CTA结合DSA在PCNL术后肾出血介入栓塞治疗中具有精准定位作用,并能准确评估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统 CT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 肾出血 介入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与磁共振血管造影随访测量颅内动脉瘤栓塞残余的临床比较
8
作者 姜兴丰 刘璋 黄娜 《当代医学》 2024年第9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与磁共振血管造影(MRA)随访测量颅内动脉瘤栓塞残留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5月宜春新建医院收治的87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患者均常规行3D-DSA与MRA检查,并对患者...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与磁共振血管造影(MRA)随访测量颅内动脉瘤栓塞残留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5月宜春新建医院收治的87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患者均常规行3D-DSA与MRA检查,并对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残余中的测量效果,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3D-DSA检查显示:完全闭塞45例,颈部闭塞28例,残留动脉瘤14例;MRA检查显示:完全闭塞47例,颈部残留30例,残留动脉瘤10例,不同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83、0.81)。3D-DSA检查显示2例(2.30%)发生并发症;MRA检查无并发症发生;3D-DSA检查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1例患者检查过程中出现血管重叠;MRA检查图像清晰,4例伴有轻微干扰,未对结果产生影响。3D-DSA与MRA检查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及大脑后动脉(PCA)血管显示平均分支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3D-DSA与MRA用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残余测量中均能实现病灶分级,且二者联合检查诊断效能较高,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磁共振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栓塞残留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DSA机房环境影响评价的思考
9
作者 戴瑜 《核安全》 2024年第4期19-25,共7页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是核技术利用项目中最常见的医用Ⅱ类射线装置。核技术利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制、评审和复核均遵循《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内容和格式》(HJ 10.1—2016)格式及要求,需...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是核技术利用项目中最常见的医用Ⅱ类射线装置。核技术利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制、评审和复核均遵循《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内容和格式》(HJ 10.1—2016)格式及要求,需采用理论计算的方式核算DSA机房的屏蔽防护是否满足《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 130—2020)辐射限值。本文从DSA设备结构特点和作为医疗器械的准入条件方面入手,给出满足GBZ 130—2020最低屏蔽铅当量、最不利机房尺寸及最不利工况下DSA机房的屏蔽计算及参数选取,并通过计算结果验证了GBZ 130—2020对DSA机房的最小铅当量要求。建议DSA机房的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可采取与GBZ 130—2020标准对比,而不必拘泥于HJ 10.1—2016要求的理论计算,有利于减轻环评编制人员、评审人员和审批人员的工作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 核技术利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内容和格式》(HJ 10.1—2016) 《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 130—2020) 标准对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A和介入栓塞术在急性动脉性出血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0
作者 陈平有 周选民 +3 位作者 仇俊华 杨守俊 李小力 徐霖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8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介入栓塞术对急性动脉性出血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急性出血患者22例,包括肝脏损伤出血4例,产后大出血7例,人流术后出血2例,大咯血6例,消化道出血3例。对出血部位行选择性DSA,明确诊断及出血动脉后在超选择...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介入栓塞术对急性动脉性出血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急性出血患者22例,包括肝脏损伤出血4例,产后大出血7例,人流术后出血2例,大咯血6例,消化道出血3例。对出血部位行选择性DSA,明确诊断及出血动脉后在超选择插管基础上行栓塞治疗,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颗粒和/或聚乙烯醇颗粒。结果所有病例DSA均显示出血阳性征象,表现为造影剂外溢。22例栓塞治疗后出血均立即停止,随访3~24个月,1例大咯血患者在治疗后第4个月出血复发,遂行二次栓塞止血。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DSA对诊断急性出血有较高的价值;介入栓塞术微创、并发症少,能迅速、安全、有效地控制出血,宜作为急性出血治疗的首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栓塞 治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供巨大脑膜瘤全脑血管造影及术前栓塞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1
作者 宗登伟 郭晨阳 +4 位作者 黎海亮 胡鸿涛 陈呈世 肖金成 余朴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5-197,共3页
目的评价全脑血管造影及经动脉栓塞术对巨大富血供脑膜瘤术前栓塞的临床意义。方法2008年5月-2012年5月共治疗脑膜瘤108例,其中巨大富血供脑膜瘤28例,均经影像学及病理证实。先行全脑血管造影,包括双侧颈内、颈外及双侧椎动脉.了解... 目的评价全脑血管造影及经动脉栓塞术对巨大富血供脑膜瘤术前栓塞的临床意义。方法2008年5月-2012年5月共治疗脑膜瘤108例,其中巨大富血供脑膜瘤28例,均经影像学及病理证实。先行全脑血管造影,包括双侧颈内、颈外及双侧椎动脉.了解脑膜瘤供血动脉情况及选择需要栓塞的颈外动脉分支。26例行术前栓塞,2例未行栓塞。所有全部或部分栓塞患者均在1~3d后行手术切除肿瘤。结果28例中,完全栓塞12例,均为颈外动脉供血;部分栓塞14例,均为颈内、外动脉或颈外与椎基底动脉参与供血;未栓塞2例.均为完全颈内动脉供血。患者均在栓塞后1~3d进行开颅手术切除肿瘤。在肿瘤完全栓塞及部分栓塞患者的切除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显著缩短,肿瘤易被彻底切除。未发生与栓塞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富血供巨大脑膜瘤术前全脑血管造影及栓塞能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经动脉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鼻咽纤维血管瘤供血动脉术前栓塞的应用 被引量:18
12
作者 顾俊鹏 任伟新 马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6期524-526,共3页
目的 探讨选择性鼻咽纤维血管瘤供血动脉术前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15例鼻咽纤维血管瘤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检查和栓塞治疗。供血动脉主要为颈外动脉的颌内动脉和 (或 )咽升动脉 ,栓塞材料用明胶海绵。结果  15例在选择性颈... 目的 探讨选择性鼻咽纤维血管瘤供血动脉术前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15例鼻咽纤维血管瘤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检查和栓塞治疗。供血动脉主要为颈外动脉的颌内动脉和 (或 )咽升动脉 ,栓塞材料用明胶海绵。结果  15例在选择性颈外动脉栓塞后行手术治疗 ,13例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 ,2例由颈外动脉 ,颈内动脉系统同时供血 ,仅选择性颈外动脉栓塞 ,术中出血量较多。栓塞后2~ 5d手术最为理想。结论 鼻咽纤维血管瘤供血动脉术前栓塞是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血动脉 鼻咽纤维血管瘤 术前栓塞 颈外动脉 术中出血量 明胶海绵 栓塞材料 颌内动脉 颈内动脉系统 栓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C臂三维DSA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左权 顾斌贤 +5 位作者 张桂运 凌锋 韩洪杰 赖春梅 吴春鸿 俞丽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1期2-5,共4页
目的评价双C臂三维DSA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常规正、侧位和各种斜位及三维旋转造影,并进行三维重建。在工作站上寻找显露动脉瘤最佳视角,利用系统的自动定位功能使双C臂机架自动转到... 目的评价双C臂三维DSA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常规正、侧位和各种斜位及三维旋转造影,并进行三维重建。在工作站上寻找显露动脉瘤最佳视角,利用系统的自动定位功能使双C臂机架自动转到最佳工作角度,在此工作角度栓塞动脉瘤。结果在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检出动脉瘤,其中微小动脉瘤1例,动脉瘤小泡(动脉瘤壁上的小阜)4例(6个动脉瘤小泡)。选择栓塞治疗的6例患者中5例致密填塞,再次造影动脉瘤小泡不显影,1例次全填塞,微小动脉瘤未予治疗,另1例选择手术治疗。结论双C臂三维DSA有助于发现颅内动脉瘤、微小动脉瘤、动脉瘤小泡,能为动脉瘤栓塞治疗提供最佳的工作角度,使动脉瘤的栓塞更加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栓塞 治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杨敏 佟小强 +2 位作者 王建 王超 邹英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研究血管介入技术对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材料和方法:对59例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进行动脉造影,发现出血征象时超选并采用钢圈配合海绵颗粒进行栓塞治疗。结果:59例造影发现出血阳性征象28例,栓塞治疗25例,止血成功2... 目的:研究血管介入技术对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材料和方法:对59例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进行动脉造影,发现出血征象时超选并采用钢圈配合海绵颗粒进行栓塞治疗。结果:59例造影发现出血阳性征象28例,栓塞治疗25例,止血成功21例,成功率84%。最终转外科手术10例。结论:动脉造影及栓塞技术可以作为消化道大出血的一项重要诊断及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出血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栓塞 治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板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15
作者 何玉圣 吕维富 +1 位作者 鲁东 肖景坤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8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评估平板探测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进行常规全脑血管DSA检查后,再行旋转DSA采集数据,利用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分析3D-DSA与常规DSA对颅内... 目的评估平板探测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进行常规全脑血管DSA检查后,再行旋转DSA采集数据,利用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分析3D-DSA与常规DSA对颅内动脉瘤显示的差异,评价3D-DSA对介入栓塞治疗的指导意义。结果常规DSA检出脑动脉瘤34例,经应用旋转DSA及三维重建后检出46例,其中35例进行介入血管内栓塞治疗,栓塞效果良好,11例行手术夹闭治疗。结论3D-DSA可显著提高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能够直观清楚地显示动脉瘤详细全面的解剖信息,指导制定治疗计划,在脑动脉瘤的诊断和介入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栓塞 治疗性 放射学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A对咯血责任血管的诊断及栓塞治疗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芨 杨超 +2 位作者 张鸿文 雷娟 吴纪瑞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55-458,共4页
目的探讨使用DSA寻找确定的咯血责任血管的来源及走行对咯血诊断及治疗作用。方法对89例咯血患者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和相关动脉造影,寻找责任血管,明确咯血责任血管的来源及走行,并根据DSA结果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结果咯血责任血... 目的探讨使用DSA寻找确定的咯血责任血管的来源及走行对咯血诊断及治疗作用。方法对89例咯血患者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和相关动脉造影,寻找责任血管,明确咯血责任血管的来源及走行,并根据DSA结果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结果咯血责任血管主要来源于支气管动脉(133/176,75.57%);其次来源于肋间动脉、膈动脉(34/176,19.32%),少见来源于肋颈干、胸廓内动脉、胸廓外动脉、甲状颈干、头臂干(9/176,5.11%)。31例检出多支咯血责任血管且不共干,49支为共干血管。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18例。接受BAE后治疗成功率为92.13%(82/89)。结论根据DSA发现的咯血责任血管,应注意多支咯血责任血管存在不共干和共干的可能,避免漏栓和误栓;并注意检出少见咯血责任血管,以提高咯血治疗成功率。此外DSA还能发现CTA不能发现的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咯血 责任血管 诊断 栓塞 治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A诊断和栓塞治疗在急性消化道大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俊萍 叶红军 +2 位作者 邹兵 张智翔 杜端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88-791,共4页
目的探讨DSA检查和栓塞治疗对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24例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造影,对可能出血部位再行超选择性插管造影,其中14例明确诊断并行栓塞治疗。结果24例中16例造影阳性... 目的探讨DSA检查和栓塞治疗对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24例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造影,对可能出血部位再行超选择性插管造影,其中14例明确诊断并行栓塞治疗。结果24例中16例造影阳性,阴性8例。阳性者主要表现为对比剂外溢、动脉瘤、局部肿瘤血管及染色、动脉的侵蚀、局部血管痉挛等。其中14例接受了栓塞治疗,12例出血停止。30d内无复发出血,1例栓塞后次日死于多器官衰竭,1例栓塞3d后复发出血,经外科手术治疗痊愈。结论DSA检查对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有较好的诊断效果,尤其是对血管性病变、肿瘤引起的消化道出血诊断效果好,栓塞治疗止血迅速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出血 血管造影 介入治疗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海绵窦瘘的眼部表现与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为农 李养军 +3 位作者 杨新光 高国栋 李永林 赵振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26-128,共3页
目的:分析颈动脉海棉窦瘘的眼部临床特点,评价血管内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26例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为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的病史、眼部表现、临床特点及进行的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结果:手术1次性栓塞成功者112例(88.9%),14例行2次... 目的:分析颈动脉海棉窦瘘的眼部临床特点,评价血管内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26例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为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的病史、眼部表现、临床特点及进行的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结果:手术1次性栓塞成功者112例(88.9%),14例行2次栓塞。术后无并发症。98例视力较术前提高1~4行(国际标准视力表)。术后眼部淤血肿胀、眼球突出度均明显减轻或消失,眼球运动恢复正常,复视消失,视网膜出血吸收。眼部血管杂音全部消失,术后脑血管造影,瘘口均封闭。结论:对于颈动脉海绵窦瘘应及时治疗,尽快改善眼部淤血状态,以利于视功能恢复。血管内栓塞是目前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最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海绵窦瘘 眼部表现 血管内治疗 术后 栓塞 并发症 临床特点 结论 方法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DSA和DynaCT成像在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中的价值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军 王霞 +2 位作者 王浩洲 王琳 李吉贞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8期1192-1196,共5页
目的:探讨3D-DSA和DynaCT重建成像在肝细胞癌肝动脉化疗栓塞中的价值。方法:对47例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前分别进行3D-DSA、DSA和DynaCT扫描检查,应用3D-DSA重建成像Inspace的容积重建技术(VRT)、最大密度投影技术(MIP)、多层面重... 目的:探讨3D-DSA和DynaCT重建成像在肝细胞癌肝动脉化疗栓塞中的价值。方法:对47例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前分别进行3D-DSA、DSA和DynaCT扫描检查,应用3D-DSA重建成像Inspace的容积重建技术(VRT)、最大密度投影技术(MIP)、多层面重建技术(MPR)和DynaCT成像对肝脏血管和肿瘤进行多方位、多层面、多视角显示。观察腹腔动脉和?或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的解剖和空间走行,比较肿瘤的供血动脉来源、走行、瘤灶数目、瘤灶染色程度及合并症的显示情况。结果:47例肝癌患者3D-DSA重建成像发现40例肝总动脉自腹腔动脉发出;5例肝右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肝左动脉起自腹腔动脉;2例肝总动脉自肠系膜上动脉发出;其中1例肝总动脉自腹腔动脉发出,由肠系膜上动脉单独发出一支供血动脉到位于肝右下叶的肿块;显示肝动-静脉瘘9例,其中2例大流量混合性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瘘,6例周围型小流量局限性肝动脉-门静脉瘘和1例小流量肝动脉-肝静脉瘘。DynaCT成像发现病灶179个。常规DSA发现病灶145个,动静脉瘘7例,门静脉瘤栓9例。和常规DSA相比较,3D-DSA成像对肝癌供血动脉的起源、腹腔动脉和?或肠系膜上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三维空间结构的显示优于后前位DSA;观察腹腔动脉和?或肠系膜上动脉主干与腹主动脉间的夹角及肝动-静脉瘘较常规DSA更清晰方便;DynaCT重建成像对肿瘤瘤灶数目的显示率高于D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DSA和DynaCT重建成像对于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尤其是选择适宜形状的导管及合适、适量的栓塞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其采集时间最长只有20s,不能同时显示肝脏动脉期血管和静脉期门静脉内瘤栓的情况,必须与常规DSA检查结合,才能更加完整全面的显示病灶和血管的影像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C臂CT 三维成像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经阴道超声及磁共振成像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早期剖宫产瘢痕妊娠诊治中的作用 被引量:36
20
作者 李园 陆雯 +2 位作者 陈苏宁 尚鸣异 宋烨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73-676,共4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TVS)及磁共振成像(MRI)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在早期剖宫产瘢痕妊娠(CSP)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临床拟诊CSP患者23例,停经时间41-49天,分别行TVS、MRI、DSA检查,所有患者行子宫...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TVS)及磁共振成像(MRI)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在早期剖宫产瘢痕妊娠(CSP)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临床拟诊CSP患者23例,停经时间41-49天,分别行TVS、MRI、DSA检查,所有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TVS随访。结果:1TVS明确诊断CSP 17例,不能明确诊断6例,其中3例于子宫下段见孕囊回声,不能明确孕囊与瘢痕的位置关系;3例包块周边环状血流信号不明显,不能除外难免流产孕囊滞留于瘢痕处。MRI检查23例均明确诊断。2所有患者行DSA下子宫动脉栓塞术,手术成功。术后3天TVS检查:2例孕囊自行排出,1例包块完全吸收,15例见包块缩小且周围血流信号明显减少,5例包块未见明显缩小但周围血流信号明显减少。314例于治疗后1周行刮宫手术,手术顺利,术中术后24小时出血量60-155 ml;6例经MRI诊断包块位于肌层的患者未行刮宫术,密切随访血β-HCG及TVS,包块于栓塞术后4-10周后完全吸收。结论:TVS是CSP的首选诊断方法及子宫动脉栓塞术后评价疗效的方法,当超声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时,MRI是必要的辅助手段。DSA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对于早期CS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阴道超声 磁共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剖宫产瘢痕妊娠 子宫动脉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