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Approach of Static Security Assessment Accounting for Electro-thermal Coupling
1
作者 Mengxia Wang Hongbin Sun +1 位作者 Jinxin Huang Qiang Zhang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2013年第4期703-707,共5页
A static security assessment approach considering electro-thermal coupling of transmission lines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dynamic thermal rating technology and energy forecasting, the approach can ... A static security assessment approach considering electro-thermal coupling of transmission lines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dynamic thermal rating technology and energy forecasting, the approach can track both the electrical variables and transmission lines’ temperature varying trajectory under anticipated contingencies. Accordingly, it identifies the serious contingencies by transmission lines’ temperature violation rather than its power flow, in this case the time margin of temperature rising under each serious contingency can be provided to operators as warning information and some unnecessary security control can also be avoided. Finally, 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carried out to testify the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wer System Dynamic thermal RATING STATIC Security Assessment Transmission Line electro-thermal coupl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ometric nonlinear formulation for thermal-rigid-flexible coupling system
2
作者 Wei Fan Jin-Yang Liu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5期728-737,共10页
This paper develops geometric nonlinear hybrid formulation for flexible multibody system with large deformation considering thermal effect. Different from the conventional formulation, the heat flux is the function of... This paper develops geometric nonlinear hybrid formulation for flexible multibody system with large deformation considering thermal effect. Different from the conventional formulation, the heat flux is the function of the rotational angle and the elastic deformation, therefore, the coupling among the temperature, the large overall motion and the elastic deformation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Firstly, based on nonlinear strain-displacement relationship, varia- tional dynamic equations and heat conduction equations for a flexible beam are derived by using virtual work approach, and then, Lagrange dynamics equations and heat conduction equations of the first kind of the flexible multibody system are obtained by leading into the vectors of Lagrange multiplier associated with kinematic and temperature constraint equations. This formulation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thermal included hub-beam system. Comparison of the response be- tween the coupled system and the uncoupled system has re- vealed the thermal chattering phenomenon. Then, the key parameters for stability, including the moment of inertia of the central body, the incident angle, the damping ratio and the response time ratio, are analyzed. This formulation is also used to simulate a three-link system applied with heat flux. Comparison of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the proposed formulation with those obtained by the approximate nonlinear model and the linear model shows the significance of con- sidering all the nonlinear terms in the strain in case of large deformation. At last, applicability of the approximate non- linear model and the linear model are clarified in deta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al-rigid-flexible coupling - thermal chattering Large deformation Stability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弛豫过程的锂离子电池电-热-老化耦合建模
3
作者 耿陈 彭乔 +4 位作者 孟锦豪 刘天琪 曾雪洋 陈刚 李燕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39,共7页
为提高锂离子电池建模精度,提出了一种考虑弛豫过程的锂电池电-热-老化耦合建模方法。基于电池测试数据,辨识Thevenin等效电路模型参数,建立不同荷电状态与健康状态下的锂电池模型多维参数库。考虑传统Thevenin模型采用固定时间常数,导... 为提高锂离子电池建模精度,提出了一种考虑弛豫过程的锂电池电-热-老化耦合建模方法。基于电池测试数据,辨识Thevenin等效电路模型参数,建立不同荷电状态与健康状态下的锂电池模型多维参数库。考虑传统Thevenin模型采用固定时间常数,导致电池模型在弛豫时间段端电压的拟合效果较差,采用变时间常数方法优化电池弛豫期间的端电压响应。在热表征方面,在不同电流倍率下均辨识了电池的热模型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能够精确反映锂电池在多种运行条件下的端电压、温度和健康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电池建模 Thevenin模型 --老化耦合模型 弛豫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st Calculation Method of Energy Flow for Combined Electro-Thermal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
4
作者 Shuxin Liu Sai Dai +2 位作者 Qiang Ding Linxian Hu Qixiang Wang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2017年第4期376-389,共14页
In recent years, Combined electro-thermal system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initial data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combined electro-thermal system, a practical energy flow calculation method for the ... In recent years, Combined electro-thermal system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initial data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combined electro-thermal system, a practical energy flow calculation method for the combined electro-thermal system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topology structure of the heating network and its hydraulic and thermodynamic model, the forward-backward sweep method for the heat flow of the heating network is established, which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actual radial heating network. The electric and thermal coupling model for heating source, such as thermoelectric unit and electric boiler is established, and the heat flow of heating network and the power flow of power grid are calculated orderly, thus a fast calculation method for the combined electro-thermal system is formed. What’s more, a combined electro-thermal system with two-stage peak-shaving electric boiler is used as the example system. This paper validates the effectiveness and rapidity of this method through the example system, and analyzes the influence for the energy flow of combined electro-thermal system caused by the operating parameters such as the installation location of electric boiler, the outlet water temperature of heat source and the outlet flow rate, et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BINED electro-thermal System Energy FLOW RECURSIVE Heat FLOW MODEL for Heating Network Electric and thermal coupling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热-流多物理场耦合作用下脐带缆温度场及载流量计算研究
5
作者 范昌泓 娄敏 朱家星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4-124,共11页
脐带缆被誉为连接水下生产系统和上部设施的“神经生命线”,准确分析其温度场分布和载流量是安全开展海洋油气勘探和开采任务的关键保障。不同于传统海缆,脐带缆因结构复杂、功能多样,在位运行时存在复杂的电-热-流多物理场耦合效应,传... 脐带缆被誉为连接水下生产系统和上部设施的“神经生命线”,准确分析其温度场分布和载流量是安全开展海洋油气勘探和开采任务的关键保障。不同于传统海缆,脐带缆因结构复杂、功能多样,在位运行时存在复杂的电-热-流多物理场耦合效应,传统解析法难以确定其温度场分布和载流量。本文基于有限元软件Comsol建立脐带缆电-热-流多物理场耦合截面精细模型,通过控制变量法研究3种典型敷设方式、环境等因素对导体温度和稳态载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电流较小时,影响脐带缆截面温度和稳态载流量的主导因素是管中液体温度;导体温度的变化趋势能够反映稳态载流量的变化情况;直埋时,埋设深度与外界流体温度的增加皆会削弱脐带缆的散热能力;平铺时,海水流动会明显降低脐带缆温度,在低流速下,流速增加对脐带缆的降温效果十分显著,但高流速的海水会在紧贴脐带缆的表面形成具有温度梯度的边界层,使热量的传递受到限制,降温效果反而不明显;绝缘老化对脐带缆整体温度分布的影响较小,但会影响截面最高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缆 --流多场耦合 导体温度 载流量 环境因素 XLPE绝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体声波滤波器芯片电-力-热耦合建模与仿真
6
作者 陈士涛 洪思成 +3 位作者 赵烁 汪伟 赖志国 左成杰 《中国高新科技》 2024年第8期84-85,94,共3页
为了直接、高效地建模和分析实际复杂的三维(3D)体声波(BAW)滤波器结构电-力-热耦合效应,文章采用一种基于有限元方法的电-力-热耦合算法。首先,建模BAW滤波器的3D几何模型,设置几何结构内部的材料属性以及材料参数。其次,构建基于有限... 为了直接、高效地建模和分析实际复杂的三维(3D)体声波(BAW)滤波器结构电-力-热耦合效应,文章采用一种基于有限元方法的电-力-热耦合算法。首先,建模BAW滤波器的3D几何模型,设置几何结构内部的材料属性以及材料参数。其次,构建基于有限元(FEM)算法的固体力学和静电场耦合的电-力耦合算法。然后,在电-力耦合算法基础之上考虑BAW滤波器内部由于压电材料在工作过程中机械损耗产生的热耗散问题,建立直接求解的电-力-热耦合算法。该电-力-热耦合算法使用COMOSL软件内部的一种新型自主化的画网格技术。最终,得出一个工作带宽在2.27~2.44GHz,带内损耗在3dB以内,带外抑制在-20dB以下的BAW滤波器内部电-力-热耦合仿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W滤波器 有限元方法 --热耦合算法 -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热耦合模型的锂离子电池热特性与优化 被引量:11
7
作者 宋文吉 陈明彪 +1 位作者 白帆飞 冯自平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09-312,共4页
通过微元电池等效电路的方法,建立分层结构的电-热耦合模型,得到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温度分布及电-热变化特性。基于电-热耦合模型,分析软包电池容量变化对温度梯度的影响,并对极耳进行优化。只通过层叠的方式增加电池容量时,电池容量增加... 通过微元电池等效电路的方法,建立分层结构的电-热耦合模型,得到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温度分布及电-热变化特性。基于电-热耦合模型,分析软包电池容量变化对温度梯度的影响,并对极耳进行优化。只通过层叠的方式增加电池容量时,电池容量增加到1倍,最大温升几乎增加0. 5倍,会增加热管理的难度。通过单独强化极耳换热的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最高温度。通过改变极耳位置,可降低动力电池(尤其是大容量电池)的最高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热耦合模型 温度分布 极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热耦合模型的IGBT模块结温计算方法 被引量:5
8
作者 李玲玲 许亚恵 李志刚 《电源学报》 CSCD 2016年第6期23-28,共6页
温度循环下的疲劳累计损伤是IGBT模块失效的主要原因,计算IGBT模块的结温对预测其寿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IGBT模块工作过程中结温变化情况,首先通过计算IGBT和FWD的功率损耗建立了IGBT模块电模型,然后在分析IGBT模块热传导方式的基... 温度循环下的疲劳累计损伤是IGBT模块失效的主要原因,计算IGBT模块的结温对预测其寿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IGBT模块工作过程中结温变化情况,首先通过计算IGBT和FWD的功率损耗建立了IGBT模块电模型,然后在分析IGBT模块热传导方式的基础上建立了IGBT模块热模型,进而基于电模型和热模型建立了IGBT模块的电-热耦合模型,最后以三相桥式逆变器为例对IGBT和FWD的结温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由于IGBT和FWD处于开关状态,两者的结温波形均呈波动形状,且波动均值经过短时间上升后稳定于一恒定值,所以逆变器用IGBT模块开始工作后经短时间的热量积累最终达到热稳定状态;由于IGBT的开关损耗比FWD大,使得IGBT结温受开关频率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BT模块 结温 功率损耗 -热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电-热-机耦合特性实验研究及关键参数辨识 被引量:4
9
作者 张立军 程洪正 孟德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2-148,共7页
针对锂离子电池的电-热-机耦合特性,设计了一套耦合特性综合测试系统,进行了电池不同倍率充放电工况下电-热-机耦合特性的测试与分析,以探究电池电特性、形变、温度的时间演变规律与空间分布特性,可以得到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 针对锂离子电池的电-热-机耦合特性,设计了一套耦合特性综合测试系统,进行了电池不同倍率充放电工况下电-热-机耦合特性的测试与分析,以探究电池电特性、形变、温度的时间演变规律与空间分布特性,可以得到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形变曲线具有明显的分段特性,可以辅助磷酸铁锂电池SOC估计的修正。基于该系统测试结果研究了电池充放电过程形变产生的机理,并进行了电池热膨胀系数的参数辨识。实验结果表明:高倍率放电时,在放电初期和中期电池边缘部分膨胀,放电后期收缩,而中心位置在放电初期和中期收缩,后期膨胀;低倍率放电时,电池表现为放电初期和后期整体收缩,中期整体膨胀。研究结果可为电池内部电-热-机耦合特性的理论分析与测试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机耦合特性 电池热膨胀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含水率下电-热耦合应力对油纸绝缘界面小分子气体扩散特性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云鹏 王靖瑞 +2 位作者 李庆民 吴兴旺 吴杰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21,共10页
油纸绝缘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受到电—热耦合应力作用,其内部产生的气体以气泡的形式从界面处析出,造成局部放电甚至绝缘击穿,危害变压器的运行安全。文中通过搭建油纸绝缘电—热耦合实验平台,分别对不同温度、不同电场强度以及不同含水... 油纸绝缘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受到电—热耦合应力作用,其内部产生的气体以气泡的形式从界面处析出,造成局部放电甚至绝缘击穿,危害变压器的运行安全。文中通过搭建油纸绝缘电—热耦合实验平台,分别对不同温度、不同电场强度以及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油纸绝缘模型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电场强度以及含水率的提高,气泡析出的起始温度逐渐下降。由此进一步建立油纸绝缘界面分子动力学仿真模型,以绝缘纸老化裂解过程中产生较多的CO_(2)为例,对其在油纸绝缘界面处的聚集状态、相对浓度,扩散系数,氢键作用以及自由体积分数进行了研究。模拟结果表明,升温提高了自由体积分数,促进了CO_(2)分子的布朗运动,较多CO_(2)分子扩散至界面处与绝缘油中,扩散系数提高了187.96%。相同温度作用下,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大,CO_(2)分子与其他分子间形成的氢键数量减少,导致CO_(2)受到的分子间作用力减小,290K时,电场从50kV/m增大到200kV/m时,扩散系数平均提高了90.41%;360K时,提高14.02%。含水率的提高使得CO_(2)分子的扩散系数平均提高了367.17%。结果表明,温度和含水率在油纸界面气体分子扩散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研究通过微观分子动力学仿真手段,揭示了电—热耦合应力对气体分子扩散的影响机制,为变压器安全运行提供了新的监测评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纸绝缘 分子动力学模拟 电热耦合 扩散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热-老化耦合模型的自适应多段恒流充电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夔宁 张宏济 +1 位作者 谢翌 傅春耘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23-1329,共7页
基于一阶RC等效电路模型、热网络法以及老化模型建立了锂离子电池的电-热-老化耦合的多状态联合估计模型,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建立阶数自适应的多段恒流充电策略.通过构建充电时间-电池寿命的帕累托边界曲线,得到了电池最短充电时间(β=1... 基于一阶RC等效电路模型、热网络法以及老化模型建立了锂离子电池的电-热-老化耦合的多状态联合估计模型,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建立阶数自适应的多段恒流充电策略.通过构建充电时间-电池寿命的帕累托边界曲线,得到了电池最短充电时间(β=1)、最小老化(β=0)及平衡(β=0. 02)充电三种充电策略,并与CC-CV充电策略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最短时间充电与2C CC-CV具有很高的一致性.最小老化充电与0. 1C CC-CV充电的老化损失都很小,但前者缩短了61. 7%的充电时间.平衡充电策略相比于最小老化策略,仅牺牲0. 06%SOH,缩短71. 19%的充电时间.相比于0. 5C CC-CV充电策略,平衡充电策略的充电时间减少了44.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老化耦合模型 自适应多段恒流 粒子群优化算法 帕累托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超大功率PCB电源完整性分析
12
作者 陈光 王刚 贾春波 《集成电路与嵌入式系统》 2025年第3期1-8,共8页
针对48 V输入电压、0.8 V输出电压及1000 A电流需求的国产电源验证板的布局布线设计,开展电源完整性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源分配网络(PDN)的仿真设计策略,即在最初阶段,通过对比不同PCB布局的电压降仿真结果选择良好布局,再通过电源... 针对48 V输入电压、0.8 V输出电压及1000 A电流需求的国产电源验证板的布局布线设计,开展电源完整性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源分配网络(PDN)的仿真设计策略,即在最初阶段,通过对比不同PCB布局的电压降仿真结果选择良好布局,再通过电源平面及过孔载流的仿真分析对过流过孔进行优化设计。优化措施使电压跌落降低了14.5 mV,平面电路密度减小了61%,电源系统损耗降低了17.2 W,并减缓过孔电流至1/2。此外,模拟了使用散热器的热效应,结果显示散热器应用后最高温度下降了27.81℃。最后,使用电源平面谐振仿真分析,成功将电源平面谐振噪声控制在输出电压的0.001%以内。实测结果表明,验证板纹波噪声控制在额定输出电压的1%以内,整体效率超过90%,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本文所提出的仿真流程策略能有效提高PCB设计效率,避免了过大的降压损失、过流及过温等电源完整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B 电源完整性 电压降 电热耦合仿真 过孔通流能力 谐振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扭结型微电热驱动器多物理场耦合建模与性能分析
13
作者 高甜甜 聂伟荣 王鹤 《机械与电子》 2025年第1期74-80,共7页
针对MEMS扭结型微电热驱动器缺乏理论研究问题,进行了多物理场耦合建模与性能分析。通过能量守恒定律和傅里叶导热定律建立了扭结型电热驱动器的电-热耦合模型和热-力耦合模型,获得了驱动器在恒定电压下的温度分布和稳态位移表达式;通... 针对MEMS扭结型微电热驱动器缺乏理论研究问题,进行了多物理场耦合建模与性能分析。通过能量守恒定律和傅里叶导热定律建立了扭结型电热驱动器的电-热耦合模型和热-力耦合模型,获得了驱动器在恒定电压下的温度分布和稳态位移表达式;通过有限元仿真对理论模型进行了验证。在相同的温度下,理论位移与仿真位移之间的最大误差值为7μm,最大相对误差为6.25%,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此外,结合有限元仿真进一步分析了驱动器的结构参数对位移输出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中间扭结斜梁长度与直梁长度的比例为7%、倾斜角度为7°时,在驱动器不产生屈曲失效的前提下其输出位移最大,这对提高驱动器工作稳定性以及输出性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结型电热驱动器 -热耦合模型 -力耦合模型 稳态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密度对电-热耦合下微焊点界面形貌的影响
14
作者 张宁 周晖淳 +2 位作者 储杰 张春红 宋威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14-1118,共5页
针对电子封装器件中Cu/焊料/Ni焊点结构的电-热耦合效应问题,通过回流焊工艺制备Cu/Sn3.0Ag0.5Cu-0.01BP/Ni微焊点,在焊点电-热耦合实验平台上进行了四种电流密度下的热电应力实验。采用SEM和EDS研究了电流密度对电-热耦合下微焊点界面... 针对电子封装器件中Cu/焊料/Ni焊点结构的电-热耦合效应问题,通过回流焊工艺制备Cu/Sn3.0Ag0.5Cu-0.01BP/Ni微焊点,在焊点电-热耦合实验平台上进行了四种电流密度下的热电应力实验。采用SEM和EDS研究了电流密度对电-热耦合下微焊点界面形貌的影响,探讨了阴极和阳极两侧电迁移行为以及IMC层生长机制。结果表明,当电子从阴极Cu端流向阳极Ni端时,在电子流的作用下Cu原子的移动速度加快,并阻碍阳极界面Ni原子流向Cu端。单纯热时效状态下,阳极和阴极界面厚度增长缓慢,而高电流密度下则快速增厚。无电流时,阳极端生成(Cu_(x),Ni_(y))_(6)Sn_(5)的驱动力来源于Cu、Ni两端之间的温度梯度和浓度梯度;当电-热耦合产生效应时,相对于温度梯度和浓度梯度,电流应力逐步起主导作用,改变了阴极和阳极界面IMC层的主生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密度 -热耦合 微焊点 界面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贪心算法的温差电器件电-热耦合效应研究
15
作者 王成江 沈书林 +2 位作者 涂鸣麟 方洋洋 梁清雲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7-170,共4页
温差电器件实际工作时由于内电阻的存在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焦耳热,传统的温差电研究中虽注意到温差发电过程中的焦耳热现象,但只是在等效计算热功率时消去焦耳热部分,而忽略了焦耳热对温差电器件热、冷端温度分布的影响。针对传统研究的不... 温差电器件实际工作时由于内电阻的存在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焦耳热,传统的温差电研究中虽注意到温差发电过程中的焦耳热现象,但只是在等效计算热功率时消去焦耳热部分,而忽略了焦耳热对温差电器件热、冷端温度分布的影响。针对传统研究的不足,考虑实际应用中的电-热耦合效应,运用理论推导的方法建立了第三类边界条件下的温差发电负载模型,并利用改进贪心算法迭代求解,最后以SP1848-21745型温差发电片为例,通过试验验证了模型与算法的正确性。模型的数值求解与发电片实测结果对比表明,考虑了电-热耦合效应的温差发电负载模型的热电输出值更接近实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差发电 -热耦合 焦耳热 改进贪心算法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的空间锂离子蓄电池单体电-热耦合模型 被引量:3
16
作者 宋缙华 丰震河 +3 位作者 郭向飞 田娟 张兴浩 王可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1年第5期17-24,共8页
针对高比能兼顾高功率的锂离子电池,高电极载量、高压实、低电导等特性会显著增加电池大倍率放电的产热和内部温差,传统的热试验方法无法获取电池内部温度分布。将传统热试验与仿真相结合,以能量功率兼顾型空间锂离子蓄电池单体为研究对... 针对高比能兼顾高功率的锂离子电池,高电极载量、高压实、低电导等特性会显著增加电池大倍率放电的产热和内部温差,传统的热试验方法无法获取电池内部温度分布。将传统热试验与仿真相结合,以能量功率兼顾型空间锂离子蓄电池单体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一维电化学与三维热双向耦合模型,获取了电池在绝热环境下不同倍率放电的电压、温度和发热功率变化,仿真结果与实验值吻合度高,分析得到单体电池大倍率放电的本征热安全区间为0~75%放电深度(DOD)。同时,计算发现随着放电倍率的增加,放电结束时电池温度最高区域由电芯内部中心位置逐渐变成正极极柱,最大温差逐渐增大,3 C时达到0.82℃。假设增加底面恒温散热,3 C放电结束的最大温差高达11.18℃。本文建立的模型不仅适用于空间锂离子蓄电池单体的研发,还适用于电池组的热仿真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热耦合仿真 电性能 发热量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热综合能源系统能流的区间计算算法 被引量:15
17
作者 伍惠铖 王淳 +3 位作者 刘宽 陈宇杰 丁梦妮 王巍璋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1-99,共9页
为描述电、热负荷不确定性对综合能源系统的影响,建立了电-热综合能源系统区间能流模型。首先,计及电-热综合能源系统负荷的不确定性,分别建立了电力网络区间模型和热力网络区间模型。然后,考虑热电联产机组、水泵和热泵建立了一种更符... 为描述电、热负荷不确定性对综合能源系统的影响,建立了电-热综合能源系统区间能流模型。首先,计及电-热综合能源系统负荷的不确定性,分别建立了电力网络区间模型和热力网络区间模型。然后,考虑热电联产机组、水泵和热泵建立了一种更符合实际情况的电热耦合元件区间模型。最终,通过电热耦合元件实现了电力网络和热力网络的耦合,建立了电-热综合能源系统区间能流模型。针对传统的区间迭代法存在的计算结果区间易于扩张的问题,采用基于区间扩展的迭代算法对电-热综合能源系统区间能流模型进行求解。对IEEE33节点系统和32节点热力系统构成的电-热综合系统进行算例分析,结果验证了所建区间模型和所提算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热耦合元件 水泵 区间模型 区间扩展 能流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热多物理场耦合的对偶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殷英 徐小宇 +1 位作者 闫帅 任卓翔 《电子设计工程》 2018年第21期11-15,共5页
随着集成电路、微机电系统的快速发展,各种物理场的交互作用成为影响电路可靠性或者增加设计难度的重要问题。其中,大量工程应用中都会发生稳恒电流场和热场的相互作用。电流场产生的焦耳热与电阻率的温变特性是这两个物理场之间双向相... 随着集成电路、微机电系统的快速发展,各种物理场的交互作用成为影响电路可靠性或者增加设计难度的重要问题。其中,大量工程应用中都会发生稳恒电流场和热场的相互作用。电流场产生的焦耳热与电阻率的温变特性是这两个物理场之间双向相互耦合的联系因素。当几何结构复杂时,分析该多物理场问题会有计算方面的挑战。通常利用有限元法来求解多物理问题,其中采取节点单元法来处理电流场。本论文首先在多物理耦合分析中实现了棱边单元法来分析电流场,并通过一个典型的微阻梁算例问题,与常规方法进行充分对比,考察了随着网格加密、与热场耦合迭代深度的对偶特点及收敛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偶方程方法 有限元法 多物理场 稳态电热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电解槽废阴极炭块电-热耦合处理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9
作者 卢婷婷 李荣斌 +2 位作者 赵洪亮 谢明壮 刘风琴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31-738,共8页
废阴极炭块是铝电解槽大修时产生的一种危险固体废弃物,对其进行安全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的关键是深度分离其中的有价组分炭和氟化盐.采用火法工艺对废阴极炭块进行处理,明确了氟化盐的挥发温度.基于氟化盐的挥发析出性质,设计了高温热处... 废阴极炭块是铝电解槽大修时产生的一种危险固体废弃物,对其进行安全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的关键是深度分离其中的有价组分炭和氟化盐.采用火法工艺对废阴极炭块进行处理,明确了氟化盐的挥发温度.基于氟化盐的挥发析出性质,设计了高温热处理电阻炉,并对其传热特性、控温规律以及氟化盐有效挥发区域进行了三维数值解析.实验确定氟化物的有效挥发温度为≥1700℃,该温度段下其挥发率可达93.1%以上.通过模拟不同供电模式下炉内温度场的演变规律,得到:在12 V升温24 h,9 V保温12 h的供电条件下,升温阶段炉内最高温度可达2250℃,氟化盐理论挥发区域占比可达98%;采用逐级递减的电压供给制度可以保证1700℃以上温度区域维持20 h,大幅度延长了有效热处理时间,有利于废阴极炭块中炭与氟化盐的深度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阴极炭块 数值模拟 高温电阻炉 -热耦合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车组车顶高压电缆终端材料特性分析及电-热耦合场仿真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景兵 王家兴 +5 位作者 李国倡 齐朋帅 程兆璐 张帆 张家豪 魏艳慧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4-70,共7页
动车组运行环境复杂,在电、热、高速气流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的车顶高压电缆终端绝缘材料性能是影响动车组供电系统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采用实验分析与仿真计算相结合的方法,测试分析了车顶电缆终端典型绝缘材料的导热性能、玻璃化... 动车组运行环境复杂,在电、热、高速气流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的车顶高压电缆终端绝缘材料性能是影响动车组供电系统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采用实验分析与仿真计算相结合的方法,测试分析了车顶电缆终端典型绝缘材料的导热性能、玻璃化转变温度和介电性能;通过建立车顶电缆终端电-热耦合仿真模型,分别研究了室温下电缆终端电场分布以及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电缆终端温度分布。结果表明:三元乙丙橡胶和环氧树脂的导热系数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高于80℃时,导热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有所减小。室温下,三元乙丙橡胶和环氧树脂的导热系数分别为0.251 W/(m·K)和0.431 W/(m·K)。三元乙丙橡胶的相对介电常数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小,从-60℃的3.70减小到100℃的3.28;环氧树脂的相对介电常数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从-60℃的5.02增大到100℃的5.29,这是由于二者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不同引起的。仿真结果表明:温度引起交流电缆终端的电场变化不大,最大畸变点出现在应力锥根部,其值为3.120 kV/mm;其次电场集中分布在电缆主绝缘,电场强度为2.995 kV/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车组 电缆终端 -热耦合场 材料特性 电场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