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水溶性维生素与常用电解质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被引量:13
1
作者 范静 李相成 +4 位作者 李飞 潘东 刘丽洁 李静 孙伟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78-1482,共5页
目的:考察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水溶性维生素与常用电解质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参考临床常用剂量,取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水溶性维生素组合包装[含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2瓶和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1瓶]分别与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钾... 目的:考察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水溶性维生素与常用电解质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参考临床常用剂量,取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水溶性维生素组合包装[含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2瓶和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1瓶]分别与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钾注射液、浓氯化钠注射液、碳酸氢钠注射液、门冬氨酸钾注射液、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甘油磷酸钠注射液、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Ⅱ)配伍,得配伍液A^H。在室温(25℃)下,分别于0、1、2、3、4 h时考察各配伍液的外观、p H值、渗透压摩尔浓度和不溶性微粒数,并于0、4 h时检查其细菌内毒素含量。结果:配制后4 h内,各配伍液外观无明显变化;配伍液H的p H值变化较大(RSD=5.13%,n=5),配伍液D和配伍液G的p H值明显升高;各配伍液的渗透压摩尔浓度均无明显变化(RSD<2%,n=5),且小于600m Osmol/kg;各配伍液细菌内毒素检查结果均为阴性。配制后2、4 h时,配伍液B中≥10μm的微粒数明显增加;配制后2、3、4 h时,配伍液E、F、H中≥10μm的微粒数明显增加;配制后0、1、2、3、4 h时,配伍液G中≥10μm的微粒数明显增加;上述配伍液中≥10μm的微粒数与同时间点的配伍液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符合2015年版药典标准。配制后1、2、3、4 h时,配伍液D中≥10μm的微粒数明显增加,与同时间点的配伍液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配制后2、3、4 h时≥10μm的微粒数均超出药典规定范围。配制后4 h内,配伍液C中≥10μm的微粒数和各配伍液中≥25μm的微粒数均无明显变化,且符合药典标准。结论:由于p H值和不溶性微粒数变化较大,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水溶性维生素不宜与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Ⅱ)、甘油磷酸钠注射液或碳酸氢钠注射液配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 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 电解质 配伍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A循环管理在规范我院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临床使用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冀建伟 李志业 +1 位作者 张涛志 李敏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2855-2857,共3页
目的:评价PDCA循环管理法在规范我院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临床使用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7-8月(干预前)、2015年9-10月(第一轮干预后)、2015年11-12月(第二轮干预后)使用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的出院病历... 目的:评价PDCA循环管理法在规范我院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临床使用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7-8月(干预前)、2015年9-10月(第一轮干预后)、2015年11-12月(第二轮干预后)使用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的出院病历各500份,对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后其临床使用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两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我院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无适应证用药的比例由65.4%下降至39.2%,用药剂量合理率由53.2%上升至97.2%,用法适宜合理率由96.4%上升至99.8%,用药疗程合理率由69.6%上升至96.6%,临床使用的整体合理率由18.8%上升至5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可有效促进我院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的临床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 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 临床使用管理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致过敏性休克1例 被引量:14
3
作者 叶思款 袁进 覃柏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0年第4期253-253,255,共2页
1例64a男性患者,因前列腺增生症并急性尿潴留,行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后,给予静脉滴注5%葡萄糖注射液500mL+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1支,约1min后患者突觉不适,头昏,嗜睡,桡动脉脉搏弱,四肢湿冷,皮肤潮红并瘙痒,立即停用脂溶性维生... 1例64a男性患者,因前列腺增生症并急性尿潴留,行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后,给予静脉滴注5%葡萄糖注射液500mL+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1支,约1min后患者突觉不适,头昏,嗜睡,桡动脉脉搏弱,四肢湿冷,皮肤潮红并瘙痒,立即停用脂溶性维生素(Ⅱ),2-3min后出现意识不清,BP60/40mmHg,HR50次·min-1,诊断为药物过敏性休克,经抗过敏及对症治疗1.5h后,患者意识恢复,皮肤过敏症状消失,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 过敏性休克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Ⅱ)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刘桂萍 齐同珍 《中国药物警戒》 2014年第10期624-627,共4页
目的探讨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Ⅱ)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全文期刊数据库中2001年1月至2014年5月报道,关键词为“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Ⅱ)”和“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并进行... 目的探讨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Ⅱ)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全文期刊数据库中2001年1月至2014年5月报道,关键词为“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Ⅱ)”和“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文献21篇,病例23例。其中,涉及脂溶性维生素2个品种,分别是脂溶性维生素(Ⅰ)和脂溶性维生素(Ⅱ);50岁以上患者构成比最大,占47.82%,发生不良反应的男女性别比为1:1.09;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致过敏性休克最常见,有16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多在用药后1~15min内,占56.52%;不良反应累及皮肤、呼吸、循环、神经、消化等多个系统。结论脂溶性维生素以过敏反应居多(特别是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与性别无关,与年龄、过敏史、用药时间有关。故在临床使用时,一定要用前询问过敏史,在遵照说明书使用的前提下,注意观察用药的不良反应,尤其是用药15分钟内的不良反应,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确保使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 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 不良反应 文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Ⅱ)中溶血磷脂酰胆碱的含量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全洪 王玉和 向志祥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400-403,共4页
目的建立测定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Ⅱ)中溶血磷脂酰胆碱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检测器为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色谱柱:以二羟基丙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正庚烷-异丙醇(60:40)为流动相A,以正庚烷-异丙醇-水(60:30:10)为流动相B,以梯度洗... 目的建立测定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Ⅱ)中溶血磷脂酰胆碱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检测器为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色谱柱:以二羟基丙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正庚烷-异丙醇(60:40)为流动相A,以正庚烷-异丙醇-水(60:30:10)为流动相B,以梯度洗脱,柱温35℃;流速:1.5ml/min;进行测定。结果溶血磷脂酰胆碱在浓度0.01986~0.09930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n=9)99.44%,RSD为1.46%。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精密度好、测定结果准确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 溶血磷脂酰胆碱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致过敏反应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勇 乔逸 +1 位作者 封小娜 陆扬 《西部医学》 2013年第12期1892-1893,共2页
目的探讨脂溶性维生素(Ⅱ)导致过敏反应的原因,为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分析彩虹医院发生的1例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所致过敏反应患者的发生原因,并结合已有的类似报道对其机理进行综合探讨。结果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所致过... 目的探讨脂溶性维生素(Ⅱ)导致过敏反应的原因,为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分析彩虹医院发生的1例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所致过敏反应患者的发生原因,并结合已有的类似报道对其机理进行综合探讨。结果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所致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可能与患者的高敏体质及药品成分中的维生素K1有关。结论生产厂家和医务人员应对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所致过敏反应给予足够重视,以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溶性维生素() 静脉滴注 过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HPLC检测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中间品含量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晓宇 侯磊 陈雪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10期82-83,共2页
目的:建立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中间品含量快速高效液相检测方法。方法:采用SemmetryRP-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1.5ml/min,检测波长:265nm。结果:维生素A棕榈酸酯、维生素K1、维生素D2及维... 目的:建立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中间品含量快速高效液相检测方法。方法:采用SemmetryRP-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1.5ml/min,检测波长:265nm。结果:维生素A棕榈酸酯、维生素K1、维生素D2及维生素E浓度分别在0.144~0.216μg、0.240~0.360μg、8.000~12.000ng、14.560~21.840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4%(RSD=0.08%),98.49%(RSD=0.23%),99.83%(RSD=0.22%),99.30%(RSD=0.23%)。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灵敏,能有效控制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色谱法 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 中间品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滴注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致过敏反应4例 被引量:5
8
作者 刁艳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34期175-176,共2页
4例患者都是因外伤行营养支持,接受脂溶性维生素(Ⅱ)1支加500ml液体静脉滴注,用药后5~10min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胸闷、憋喘、面色潮红、全身皮疹等过敏反应症状,停用该药,症状减退直至消失,高度怀疑不良反应是由脂溶性维生素(Ⅱ... 4例患者都是因外伤行营养支持,接受脂溶性维生素(Ⅱ)1支加500ml液体静脉滴注,用药后5~10min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胸闷、憋喘、面色潮红、全身皮疹等过敏反应症状,停用该药,症状减退直至消失,高度怀疑不良反应是由脂溶性维生素(Ⅱ)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反应 脂溶性维生素() 聚山梨酯8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Ⅱ)与常用临床输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被引量:2
9
作者 曾韶辉 王佩贤 黄伟静 《医学新知》 CAS 2006年第3期150-152,共3页
目的考察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Ⅱ)与临床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Ⅱ)分别稀释于0.9%氯化钠注射液(A组)、5%葡萄糖注射液(B组) 和10%脂肪乳注射液(C组)中。采用显微镜法检测3组配... 目的考察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Ⅱ)与临床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Ⅱ)分别稀释于0.9%氯化钠注射液(A组)、5%葡萄糖注射液(B组) 和10%脂肪乳注射液(C组)中。采用显微镜法检测3组配伍溶液中乳粒粒径;观察静置6 h内配伍溶液有无分层、破乳及颜色的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组配伍溶液6h内的维生素A、E、K1含量的变化。结果 3组配伍溶液静置6h内,未见外观变化,乳粒粒径及B组、C组的维生素含量基本稳定。结论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Ⅱ)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脂肪乳注射液配伍基本稳定,能满足临床用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 配伍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的配伍安全性研究
10
作者 董培智 李松梅 +4 位作者 张丽 泰刚 赵思俊 杨志敏 张蕻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1年第3期121-122,共2页
目的:评价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与氯化钠注射液及葡萄糖注射液的配伍安全性.方法:将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与氯化钠注射液及葡萄糖注射液配制成适当浓度,观察豚鼠静脉注射后有无主动过敏反应;小鼠静脉注射后有无异常毒性反应;家兔静脉... 目的:评价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与氯化钠注射液及葡萄糖注射液的配伍安全性.方法:将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与氯化钠注射液及葡萄糖注射液配制成适当浓度,观察豚鼠静脉注射后有无主动过敏反应;小鼠静脉注射后有无异常毒性反应;家兔静脉滴注后有无血管刺激性反应、体外溶血实验中,是否有溶血和血细胞凝集作用.结果:豚鼠静脉注射脂溶性维生素Ⅱ的氯化钠溶液及葡萄糖溶液均无全身主动过敏反应,小鼠静脉注射后无异常毒性反应;家兔静脉滴注脂溶性维生素Ⅱ的氯化钠溶液及葡萄糖溶液无血管刺激性反应,体外溶血实验无溶血和血细胞凝集作用.结论:动物实验表明,本文所用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与氯化钠注射液及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未见上述毒性反应,可用于静脉注射给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 安全性评价 静脉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91例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严重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谢彦军 吴世福 +3 位作者 田月洁 吴桂芝 许莉莉 董铎 《中国药物警戒》 2018年第3期176-180,共5页
目的探讨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致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特点和风险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山东省ADR数据库中491份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严重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严重ADR可累及多个系统,过敏反应是其... 目的探讨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致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特点和风险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山东省ADR数据库中491份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严重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严重ADR可累及多个系统,过敏反应是其主要不良反应,严重的可导致过敏性休克。药品说明书缺少相关安全性提示信息;临床用药存在超适应证用药现象。结论生产企业应开展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安全性监测,及时更新药品说明书安全性信息内容,提示用药风险;临床应严格按照适应证及用法用量合理选择和使用药品以降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 不良反应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与两种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远华 方海顺 苏广海 《中国药师》 CAS 2013年第4期573-576,共4页
目的:考察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与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用正交设计法,以时间、温度、光条件和输液种类为可变因素,选用L9(34)表进行实验,考察配伍后外观和pH的变化,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液中... 目的:考察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与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用正交设计法,以时间、温度、光条件和输液种类为可变因素,选用L9(34)表进行实验,考察配伍后外观和pH的变化,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液中4种维生素含量的变化。结果:时间、温度、光条件和输液种类均未对两种配伍液的外观性状和pH产生显著性影响。时间、温度和输液种类对维生素的含量产生较大影响,光条件对维生素的含量产生显著性影响。结论: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与输液配伍后宜避光、避免高温、尽快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 配伍稳定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酒精性肝病伴胆汁淤积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清sVCAM-1、PLT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9
13
作者 周杰 黄焕军 王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5期508-512,共5页
目的探究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酒精性肝病伴肝并胆汁淤积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s VCAM-1)、磷脂转运蛋白(PLTP)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140例酒精性肝病伴胆汁... 目的探究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酒精性肝病伴肝并胆汁淤积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s VCAM-1)、磷脂转运蛋白(PLTP)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140例酒精性肝病伴胆汁淤积患者,依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结合胆汁酸(CBA)、血清肝胆酸(CG)、s VCAM-1及PLTP差异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 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 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汁酸(TBA)、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Ⅲ型前胶原(PC-Ⅲ)、血清胆红素(SB)、透明质酸酶(HA)及Ⅳ型胶原蛋白(Ⅳ-C)均显著降低,而白蛋白(Alb)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各指标相比于对照组变化更显著(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CBA、CG、s VCAM-1及PLTP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多数患者症状消失或减弱,且观察组患者更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酒精性肝病伴胆汁淤积可明显的改善患者肝功能及胆汁酸的代谢,这可能与联合治疗对血清s VCAM-1、PLTP水平的降低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病 胆汁淤积症 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 可溶性黏附分子 磷脂转运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院47例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艳琴 左益檠 +2 位作者 王静宇 徐世希 陈碧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51-53,共3页
目的:对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药品不良反应(ADR)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探讨其所致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注射用... 目的:对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药品不良反应(ADR)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探讨其所致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ADR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7例ADR,主要发生在1~3岁儿童,原发疾病主要为消化系统疾病(55.32%)。47例患儿均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其中12例患儿存在超剂量给药,9例有合并用药。47例ADR多发生于30 min内,累及最多的系统/器官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其次为心血管系统损害,常见临床表现为紫绀和皮疹。ADR主要类型为一般ADR,预后良好。结论:为减少ADR发生,临床应合理应用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避免超说明书用药,减少药物联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用药过程中临床反应,及时发现ADR并对症处理,避免严重AD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 不良反应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脂溶性维生素注射剂安全风险分析和思考 被引量:9
15
作者 许先兴 杨静文 +3 位作者 吴桂芝 谢彦军 崔小康 许莉莉 《中国药物警戒》 2018年第10期600-602,共3页
目的探讨国内复方脂溶性维生素注射剂临床应用的潜在风险,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分析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及开展临床回顾性研究,分析我国复方脂溶性维生素注射剂临床应用特点及潜在风险。结果复方脂溶性维生素注射剂在... 目的探讨国内复方脂溶性维生素注射剂临床应用的潜在风险,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分析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及开展临床回顾性研究,分析我国复方脂溶性维生素注射剂临床应用特点及潜在风险。结果复方脂溶性维生素注射剂在我国临床广泛使用,近年来严重不良反应比例呈现上升趋势,不合理、不规范使用现象比较普遍,增加了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结论复方脂溶性维生素注射剂容易导致过敏反应,临床应严格按照适应证使用,在给药期间加强监护,密切关注其严重过敏反应、特别是过敏性休克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溶性维生素注射剂 过敏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4例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易丹 《中国药物警戒》 2015年第3期172-174,181,共4页
目的:探讨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4-2014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报道的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所致不良反应案例,并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所致不良反应多... 目的:探讨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4-2014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报道的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所致不良反应案例,并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所致不良反应多在用药过程中30 min 内发生。不良反应累及机体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或过敏性休克。结论临床医师和药师应重视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的不良反应,坚持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溶性维生素 不良反应 文献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1例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严重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胡东梅 梁小丽 孙银华 《安徽医药》 CAS 2017年第6期1157-1159,共3页
目的研究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严重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中心反馈的本地企业全国范围内2014年1月—2016年8月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51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 目的研究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严重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中心反馈的本地企业全国范围内2014年1月—2016年8月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51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男女性别比为1∶0.96,发生时间多在用药后30 min内,累及系统-器官以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居多。结论脂溶性维生素(Ⅰ)的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有药品自身因素和临床使用不合理等人为因素。生产企业应提高药品质量;临床医师用药前详细询问过敏史,遵照说明书用药,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发生不良反应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安全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I) 严重不良反应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酒精性肝病伴肝内胆汁淤积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志刚 雷远锋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15期20-23,27,共5页
目的评估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酒精性肝病伴肝内胆汁淤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26例酒精性肝病伴肝内胆汁淤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68例)、研究组(58... 目的评估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酒精性肝病伴肝内胆汁淤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26例酒精性肝病伴肝内胆汁淤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68例)、研究组(58例),对照组采用接受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方法,研究组采用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方法。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肝功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可溶性黏附分子-1(sVCAM-1)、磷脂转运蛋白(PLTP)水平,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差异。结果治疗4周后,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645,P=0.031);研究组患者肝功能指标AST、ALT、TBil、ALP的水平低于对照组(t=15.964、19.451、18.656、9.130,P均<0.05);凝血指标PT、TT、APTT短于对照组,FIB的水平高于对照组(t=3.334、5.520、4.873、6.704,P均<0.05);sVCAM-1、PLTP的水平低于对照组(t=12.543、6.717,P均<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酒精性肝病伴肝内胆汁淤积患者接受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的效果确切、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病 肝内胆汁淤积 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 肝功能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乳剂中微量维生素D2的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绿洲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0-101,共2页
采用ALLTEC LiChrospher Si60色谱柱,以正己烷/异丙醇为流动相,通过叔丁基甲醚对维生素D2进行萃取,直接进行HPLC分离,对脂肪乳剂中维生素D2进行准确地测定。
关键词 HPLC 维生素D2 多种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 脂肪乳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严重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雪莲 《智慧健康》 2021年第11期61-63,共3页
目的分析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严重不良反应。方法本研究共350例研究对象,均为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来我院进行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治疗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患者,收集患者的各项信息,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统计严重不良反应患者的年... 目的分析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严重不良反应。方法本研究共350例研究对象,均为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来我院进行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治疗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患者,收集患者的各项信息,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统计严重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与性别分布情况:350例患者中,女性220例,占比为62.86%(220/350);男性130例,占比为37.14%(130/350);女性的构成比明显高于男性的构成比(χ^(2)=13.230,P=0.000)。统计严重不良反应患者的原患疾病350例患者中,有三类疾病最为常见:原患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消化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患。既往药品不良反应史不详且无家族史患者的例数最多,有230例,构成比为65.71%。结论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治疗后,患者容易发生不良反应,生产企业在制作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安全监测,及时更新药品说明书的内容,提示用药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引起临床医师和患者的注意,结合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剂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 不良反应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