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钢骨高强混凝土框架边节点骨架曲线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徐亚丰 王连广 +1 位作者 白首晏 梁力 《建筑钢结构进展》 2005年第1期37-40,共4页
利用ANSYS软件,对钢骨高强混凝土柱/钢筋高强混凝土梁框架边节点进行了模拟计算,根据其在低周期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描绘出了骨架曲线。将理论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从而分析了钢骨高强混凝土柱/钢筋高强混凝土梁框架边节... 利用ANSYS软件,对钢骨高强混凝土柱/钢筋高强混凝土梁框架边节点进行了模拟计算,根据其在低周期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描绘出了骨架曲线。将理论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从而分析了钢骨高强混凝土柱/钢筋高强混凝土梁框架边节点的骨架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骨高强混凝土 边节点 框架 骨架曲线 钢筋 滞回性能 反复荷载作用 有限元分析 ANSYS软件 模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骨高强混凝土框架边节点试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徐亚丰 汤泓 +1 位作者 刘永前 王连广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247-251,共5页
为了确定钢骨高强混凝土框架边节点的抗剪承载力,根据试验确定了影响钢骨高强混凝土框架边节点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介绍了节点试验的加载和测量方法,明确了影响节点承载力的主要因素为含钢率、轴压比和配箍率.分析得出节点的破坏可以... 为了确定钢骨高强混凝土框架边节点的抗剪承载力,根据试验确定了影响钢骨高强混凝土框架边节点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介绍了节点试验的加载和测量方法,明确了影响节点承载力的主要因素为含钢率、轴压比和配箍率.分析得出节点的破坏可以分为弹性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和破坏阶段.试验表明轴压比和含钢率越大,节点的开裂荷载越大;轴压比、配箍率和含钢率越大节点的屈服荷载、极限荷载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骨 高强混凝土 框架边节点 试验研究 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骨高强混凝土框架边节点的损伤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徐亚丰 于淑芹 +4 位作者 向常艳 王连广 丁信忠 李曼 赫芳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306-309,共4页
目的为了研究钢骨高强混凝土柱/钢筋高强混凝土梁框架边节点的损伤发生、发展情况.方法利用损伤原理,根据试验情况,对钢骨高强混凝土柱/钢筋高强混凝土梁框架边节点的损伤进行研究。结果建立一种适合低周期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损伤模型,并... 目的为了研究钢骨高强混凝土柱/钢筋高强混凝土梁框架边节点的损伤发生、发展情况.方法利用损伤原理,根据试验情况,对钢骨高强混凝土柱/钢筋高强混凝土梁框架边节点的损伤进行研究。结果建立一种适合低周期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损伤模型,并进行了损伤与弦转角的关系分析,从而对其损伤机理、损伤过程及损伤的影响因素有更进一步的了解.结论建立了HSRC柱/HRC梁框架边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损伤模型.结构的损伤经历3个阶段,在其他条件都相同而轴压比不同的情况下,轴压比越大其损伤值越大,其延性也越差;在其他条件都相同而核心区配箍率不同的情况下,核心区配箍率越小其损伤值越大,其延性也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骨 高强混凝土 框架 边节点 损伤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型钢超高强混凝土边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伟 贾金青 +1 位作者 李勇 张潇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4年第6期1333-1337,共5页
通过对型钢超高强混凝土(SRHC)框架边节点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研究了轴压比、配箍率、钢骨对型钢超高强混凝土框架边节点延性性能和耗能能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轴压比为0.25时,节点滞回曲线较丰满,骨架曲线较平缓,位移延性系数较... 通过对型钢超高强混凝土(SRHC)框架边节点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研究了轴压比、配箍率、钢骨对型钢超高强混凝土框架边节点延性性能和耗能能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轴压比为0.25时,节点滞回曲线较丰满,骨架曲线较平缓,位移延性系数较轴压比为0.45时提高约50%,等效粘滞阻尼系数提高约7%;轴压比为0.25时,节点核心区配箍率提高50%时,试件的位移延性系数提高10%,等效粘滞阻尼系数提高约14%;轴压比与配箍率均相同时,梁中内置钢骨后,位移延性系数提高70%~80%,节点的抗震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超高强混凝土 边节点 延性 耗能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骨高强混凝土框架边节点抗剪承载力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徐亚丰 贾连光 +1 位作者 王连广 梁力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7-170,共4页
根据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确定了钢骨高强混凝土框架边节点抗剪承载力组成中钢骨、高强混凝土、核心区箍筋的具体贡献·确定了在极限状态时的核心区总剪力的计算模型·按照叠加原理认为当达到极限状态时,钢骨、混凝土和核心区箍... 根据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确定了钢骨高强混凝土框架边节点抗剪承载力组成中钢骨、高强混凝土、核心区箍筋的具体贡献·确定了在极限状态时的核心区总剪力的计算模型·按照叠加原理认为当达到极限状态时,钢骨、混凝土和核心区箍筋均达到各自的强度设计值,同时考虑了由于高强混凝土的脆性和边节点的约束使得节点强度降低的因素·从而确定了钢骨高强混凝土框架节点承载力的计算公式,通过与试验结果的比较,数据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骨 高强混凝土 框架边节点 承载力 节点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压比对SRHC柱-RC梁框架边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贾金青 李勇 刘伟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5年第4期1-5,17,共6页
为研究轴压比对型钢超高强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梁(SRHC柱-RC梁)框架边节点抗震性能影响,通过对3个试件进行拟静力加载试验,得到了试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性能及耗能能力。试验结果表明轴压比对... 为研究轴压比对型钢超高强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梁(SRHC柱-RC梁)框架边节点抗震性能影响,通过对3个试件进行拟静力加载试验,得到了试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性能及耗能能力。试验结果表明轴压比对试件的破坏形态有着显著的影响,轴压比为0.25时,试件发生延性较好的梁端塑性铰区破坏;轴压比为0.38时,试件发生节点核心区剪切破坏并伴随梁端形成塑性铰;轴压比为0.45时,试件破坏过程明显缩短,发生典型的节点核心区脆性破坏;试验轴压比为0.25时,试件的滞回环饱满程度较为理想,骨架曲线下降段较平缓,轴压比提高到0.38时,位移延性系数降低幅度高达53%,同时等效黏滞阻尼系数也相应的降低了20%左右,说明试验轴压比越大,试件的延性性能越弱,抗震耗能能力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高强混凝土 边节点 破坏形态 延性 耗能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混凝土框架边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晓菡 柳炳康 +1 位作者 胡波 吴童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70-1374,共5页
通过2榀再生混凝土框架边节点试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了解了再生混凝土框架边节点核心区剪切破坏和梁端弯曲破坏形态;得到反复荷载作用下节点核心区箍筋和梁端纵筋荷载-应变滞回曲线,以及核心区箍筋应力随荷载变化规律,运用ABA... 通过2榀再生混凝土框架边节点试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了解了再生混凝土框架边节点核心区剪切破坏和梁端弯曲破坏形态;得到反复荷载作用下节点核心区箍筋和梁端纵筋荷载-应变滞回曲线,以及核心区箍筋应力随荷载变化规律,运用ABAQUS软件建立了节点有限元模型,采用正反向单调加载的方法近似模拟试件的受力状况,2榀试件的混凝土以及钢筋应力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实测结果吻合较好,梁端极限荷载计算值与试验值相差在1.3%~10.3%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框架边节点 核心区 钢筋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骨高强混凝土框架边节点损伤分析
8
作者 徐亚丰 贾连光 +1 位作者 王连广 梁力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006-1009,共4页
在试验的基础上,通过考虑影响损伤的因素,确定损伤变量和损伤模型,建立了一种适合低周期反复荷载作用下的钢骨高强混凝土柱/钢筋高强混凝土梁框架边节点的损伤模型,分析了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损伤发展的不同阶段及特点,并对其损伤与位移... 在试验的基础上,通过考虑影响损伤的因素,确定损伤变量和损伤模型,建立了一种适合低周期反复荷载作用下的钢骨高强混凝土柱/钢筋高强混凝土梁框架边节点的损伤模型,分析了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损伤发展的不同阶段及特点,并对其损伤与位移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其他情况相同时轴压比越大的节点其损伤值也越大,延性略差;核心区配箍率越小的节点其损伤值越大,延性略差;含钢率增加的情况下,其损伤值是降低的,但延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骨高强混凝土 框架边节点 反复荷载 损伤变量 损伤模型 损伤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骨高强砼框架边节点抗剪承载力有限元分析
9
作者 徐亚丰 贾连光 +1 位作者 王连广 梁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2-374,共3页
利用ANSYS软件,对5个不同参数下的钢骨高强混凝土柱/钢筋高强混凝土梁框架边节点进行了在低周期反复载荷作用下的模拟计算,确定了各个试件的节点承载力。根据达到极限状态时节点的平衡方程,求出节点核心区总剪力,进而对其在低周期反复... 利用ANSYS软件,对5个不同参数下的钢骨高强混凝土柱/钢筋高强混凝土梁框架边节点进行了在低周期反复载荷作用下的模拟计算,确定了各个试件的节点承载力。根据达到极限状态时节点的平衡方程,求出节点核心区总剪力,进而对其在低周期反复载荷作用下的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经过节点核心区总剪力计算值与节点核心区承载力实验值的比较,发现二者吻合较好。为节点承载力的计算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骨高强混凝土 框架边节点 ANSYS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字形柱弱轴盖板连接边框节点滞回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莹璐 卢林枫 张宝存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37-544,共8页
为了使盖板可以应用于工字形柱弱轴连接,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节点域箱形加强式工字形柱弱轴连接形式.首先,对盖板节点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进行有限元模拟和试验对比验证;然后,对新型弱轴盖板连接边框节点进行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 为了使盖板可以应用于工字形柱弱轴连接,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节点域箱形加强式工字形柱弱轴连接形式.首先,对盖板节点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进行有限元模拟和试验对比验证;然后,对新型弱轴盖板连接边框节点进行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一系列有限元变参数分析,研究各种因素的变化对该类节点滞回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弱轴盖板连接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塑性转动能力可达0.03 rad,塑性铰出现在盖板末端的梁截面上,节点域基本处于弹性状态,能较好地满足"强柱弱梁"和"强节点域"的抗震设计理念.建议新型弱轴连接节点选用矩形盖板,盖板最大长度取0.5倍梁截面高度,盖板厚度取0.5倍梁翼缘厚度,且设计中宜控制钢柱的轴压比不超过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轴连接 盖板 边框节点 滞回性能 有限元 变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翼缘削弱型弱轴连接边框节点抗震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莹璐 卢林枫 李成成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56-664,共9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节点域箱形加强式工字形柱弱轴连接,基于此节点形式设计梁翼缘削弱型边框架节点足尺试件进行单调荷载试验研究。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此类节点在单调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进行模拟对比验证后,对此类节点进行低周...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节点域箱形加强式工字形柱弱轴连接,基于此节点形式设计梁翼缘削弱型边框架节点足尺试件进行单调荷载试验研究。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此类节点在单调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进行模拟对比验证后,对此类节点进行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一系列有限元变参数模拟分析,研究各削弱参数对该类节点滞回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梁翼缘削弱型新型弱轴连接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塑性转动能力达到0.03 rad,塑性铰出现在削弱处,柱子节点域基本处于弹性状态,能较好地满足"强柱弱梁"和"强节点域"的抗震设计理念;不同削弱参数对节点的承载力、刚度、转动能力和延性有一定影响。对新型弱轴连接的削弱参数建议取值:削弱部位距蒙皮板的距离a取值为0.5~0.75倍的梁翼缘宽度,削弱区段长度b取值为0.65~0.85倍的梁截面高度,削弱深度c取值为0.2~0.25倍的梁翼缘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轴连接 削弱 边框节点 滞回性能 试验研究 有限元 变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型钢混凝土框架边节点抗剪承载力的分析
12
作者 徐珍珍 王翊辉 +1 位作者 李科兴 李辉 《河南科学》 2014年第8期1494-1498,共5页
研究了轴压比、混凝土强度和配箍率对钢骨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梁框架边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通过对节点承受低周反复荷载的有限元分析,确定了节点抗剪的各组成部分,提出了SRC框架边节点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式中确定了节点抗剪计算... 研究了轴压比、混凝土强度和配箍率对钢骨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梁框架边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通过对节点承受低周反复荷载的有限元分析,确定了节点抗剪的各组成部分,提出了SRC框架边节点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式中确定了节点抗剪计算中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考虑了混凝土脆性和配箍率对节点承载能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 框架节点 轴压比 混凝土强度 配箍率 抗剪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开分离式立交跨线桥连续刚构合拢段施工 被引量:1
13
作者 项国明 《山西建筑》 2008年第13期314-315,共2页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分析了连续刚构合拢施工的影响因素和施工要求,详细地介绍了连续刚构边跨和中跨合拢段的施工工艺,以完善连续刚构合拢段施工工艺,可为相关工程提供很好的工程借鉴作用。
关键词 连续刚构 边跨 中跨 合拢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俱乐部工程改造及加固处理
14
作者 雷有弟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3年第10期268-269,共2页
简要介绍了某俱乐部工程改造及加固处理所采取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 防震缝 加固 悬挑边框架 扩底灌注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形截面钢管混凝土组合柱-钢筋混凝土梁加强环筋连接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记雄 戴绍斌 +2 位作者 黄俊 霍凯成 曾辉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3-32,共10页
在传统外加强环节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T形截面钢管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梁加强环筋节点。以牛腿长度、环筋直径和环筋设置方式为主要参数,设计了7个节点试件,并通过静力和拟静力试验,探讨了试件的破坏特征、受力和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在传统外加强环节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T形截面钢管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梁加强环筋节点。以牛腿长度、环筋直径和环筋设置方式为主要参数,设计了7个节点试件,并通过静力和拟静力试验,探讨了试件的破坏特征、受力和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设置环筋的试件表现出典型混凝土梁端塑性铰破坏,未设置环筋的试件破坏源于牛腿翼缘与管壁间焊缝撕裂,呈脆性破坏;屈服前梁端纵筋承担了绝大部分弯矩,并通过环筋和牛腿实现了弯矩和剪力在梁柱间的可靠传递;带环筋试件滞回曲线呈饱满的弓形,而无环筋试件滞回环捏拢严重,呈耗能能力很差的Z形;各试件承载力退化趋势基本一致,且均出现明显刚度退化,具有相似的割线变化规律;节点域剪切变形对结构变形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加大牛腿长度能显著提高节点初始刚度与极限荷载,小直径环筋在往复荷载作用下能够达到屈服,减少节点域环筋数量虽对初始刚度及耗能性能影响较小,但承载力却出现了一定幅度的降低。钢管混凝土组合柱-钢筋混凝土梁加强环筋节点抗震性能良好,能够实现"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设计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边节点 T形截面钢管混凝土组合柱 拟静力试验 初始刚度 承载力 抗震性能
原文传递
狗骨式型钢高强混凝土边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英省 唐昌辉 张世民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9-145,共7页
为了研究狗骨式型钢高强混凝土(HSRC)框架边节点的抗震性能,对9个边节点试件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设计合理的狗骨式型钢高强混凝土框架边节点具有良好的位移延性和滞回特性;轴压比小的试件,其节点的滞回曲线较丰满,骨架... 为了研究狗骨式型钢高强混凝土(HSRC)框架边节点的抗震性能,对9个边节点试件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设计合理的狗骨式型钢高强混凝土框架边节点具有良好的位移延性和滞回特性;轴压比小的试件,其节点的滞回曲线较丰满,骨架曲线较平缓,延性与耗能能力相对较好;在轴压比相等或相近的情况下,对梁型钢采用狗骨式削弱的试件较普通试件具有更好的延性性能和耗能能力,位移延性系数提高幅度为10%~25%;对节点附近梁端型钢翼缘采取狗骨式削弱,能够将框架梁的塑性铰从梁端根部转移到削弱部位,从而有效地提高节点的抗震性能,达到延性设计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高强混凝土 框架边节点 节点核心区 狗骨式削弱 试验研究 抗震性能
原文传递
基于可持续性的冷弯型钢组合异形钢管混凝土柱框架-隅撑支撑结构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成玉 郭耀杰 +2 位作者 赵峰 肖良丽 吴东平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7-122,共6页
冷弯钢管混凝土异形柱具有承载能力高、耗材少及得房率高的优势,结合隅撑支撑框架体系及双侧板节点将其应用于高层结构中具有巨大的减量化潜力;面对随机性的地震动,科学设置双重可控防线是积极的应对策略,建立的串并联能量模型厘清了双... 冷弯钢管混凝土异形柱具有承载能力高、耗材少及得房率高的优势,结合隅撑支撑框架体系及双侧板节点将其应用于高层结构中具有巨大的减量化潜力;面对随机性的地震动,科学设置双重可控防线是积极的应对策略,建立的串并联能量模型厘清了双重抗震结构体系与双重抗震防线的概念区别,为构建双重抗震防线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异型钢管混凝土 串并联能量模型 隅撑支撑框架体系 双侧板节点
原文传递
预应力托换节点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岳庆霞 张鑫 +2 位作者 姜召如 樊尊龙 李书蓉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8-65,共8页
混凝土柱托换节点的梁柱新旧混凝土界面是托换节点受力的关键部位。为提高梁柱界面的承载能力,提出预应力托换节点,通过高强螺栓在梁柱新旧混凝土界面上施加预应力以提高界面的受力性能。进行了10个四面包裹式预应力托换节点及1个对比... 混凝土柱托换节点的梁柱新旧混凝土界面是托换节点受力的关键部位。为提高梁柱界面的承载能力,提出预应力托换节点,通过高强螺栓在梁柱新旧混凝土界面上施加预应力以提高界面的受力性能。进行了10个四面包裹式预应力托换节点及1个对比试件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托换节点界面承载力随预加应力的增大而增大,基本呈正线性相关;在托换节点的两个方向同时施加预应力将会使托换节点的受力更加合理,其承载力较预应力单方向施加的提高约20%;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预应力托换节点的界面承载力计算式,供工程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结构平移 四面包裹式托换节点 预应力 静力试验 界面承载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