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ropriate choice of collision-induced dissociation energy for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notoginsenosides based on liquid chromatography hybrid ion trap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被引量:2
1
作者 WANG Guang-Ji FU Han-Xu +6 位作者 XIAO Jing-Cheng YE Wei RAO Tai SHAO Yu-Hao KANG Dian XIE Lin LIANG Yan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4期278-285,共8页
Liquid chromatography hybrid ion trap/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possesses both the MS^n ability of ion trap and the excellent resolution of a time-of-flight and has been widely used to identify drug metabolites... Liquid chromatography hybrid ion trap/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possesses both the MS^n ability of ion trap and the excellent resolution of a time-of-flight and has been widely used to identify drug metabolites and determine trace multi-components in natural products. Collision energy,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 acquiring MS^n information, could be set freely in the range of 10%–400%. Herein, notoginsenosides were chosen as model compounds to build a novel methodology for the collision energy optimization. Firstly, the fragmental patterns of the representatives for the authentic standards of protopanaxadiol-type and protopanaxatriol-type notoginsenosides were obtained based on accurate MS^2 and MS^3 measurements via liquid chromatography hybrid ion trap/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The extracted ion chromatograms of characteristic product ions of notoginsenosides in Panax Notoginseng Extract were produced under a series of collision energies and compared to screen the optimum collision energies values for MS^2 and MS^3.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qualitative capability of liquid chromatography hybrid ion trap/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was greatly influenced by collision energies, and 50% of MS^2 collision energy was found to produce the highest collision-induced dissociation efficiency for notoginsenosides. Addtionally, the highest collision-induced dissociation efficiency appeared when the collision energy was set at 75% in the MS^3 s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ision energy collision-induced dissociation Notoginsenosides Qualitative analysis
原文传递
Unimolecular Dissociation of H<sup>+</sup><sub style="margin-left:-6px;">2n+1</sub>Hydrogen Clusters: Measured Cross Sections and Theoretically Calculated Rate Constants
2
作者 Mohamed Tabti Adil Eddahbi +2 位作者 Soufiane Assouli Lahcen El Arroum Said Ouaskit 《World Journal of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2013年第4期207-215,共9页
In this paper, we studied the process of dissociation unimolecular of the evaporation of H+2n+1 hydrogen clusters according to size, using the Rice-Ramsperger-Kassel-Marcus (RRKM) theory. The rate constants k(E) were ... In this paper, we studied the process of dissociation unimolecular of the evaporation of H+2n+1 hydrogen clusters according to size, using the Rice-Ramsperger-Kassel-Marcus (RRKM) theory. The rate constants k(E) were determined with the use of statistical theory of unimolecular reactions using various approximations. In our work, we used the products frequencies instead of transitions frequencies in the calculation of unimolecular dissociation rates obtained by three models RRKM. The agreement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cross section ratio and calculated rate ratio with direct count approximation seems to be reason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RKM Rice-Ramsperger-Kassel-Marcus Direct Count METHOD Classical METHOD Whitten-Rabinovitch METHOD high-energy CLUSTER collision FRAGMENTATION Phenomena CLUSTER FRAGMENTATION IONIC HYDROGEN Clusters Ion-Atom collisions IONIC CLUSTER Cross Sections Molecular dissociation Size Effect Metastable States HYDROGEN Io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胺类药物HCD高能裂解与CID裂解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鑫 李小林 +5 位作者 王琳 张文玲 张朝晖 张捷 张锡全 陈广全 《分析仪器》 CAS 2018年第2期95-104,共10页
以磺胺类药物为例,研究了高能诱导裂解技术(Higher energy Collision induced Dissociation,HCD)与传统的碰撞诱导解离技术(collision induced dissociation,CID)在裂解碎片组成上的差异,并结合Orbitrap高分辨质谱技术对HCD和CID产生的... 以磺胺类药物为例,研究了高能诱导裂解技术(Higher energy Collision induced Dissociation,HCD)与传统的碰撞诱导解离技术(collision induced dissociation,CID)在裂解碎片组成上的差异,并结合Orbitrap高分辨质谱技术对HCD和CID产生的碎片离子进行了解析。通过对比HCD和CID裂解碎片,研究了新型HCD技术在裂解碎片产生机理方面的规律。研究表明,与CID相比,HCD技术提供了稳定的高能裂解方式,并可改善CID裂解中产生的cut-off效应。HCD裂解模式结合高分辨质谱数据,为推测化合物结构、质谱裂解机理等提供更为详实的裂解碎片信息,为化合物的确证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裂解质谱 碰撞诱导解离 磺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碰撞激活诱导的双势阱势能面可以实现9-甲基-8-氧鸟嘌呤-9-甲基腺嘌呤碱基对阳离子自由基的质子转移
4
作者 May Myat Moe 刘剑波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330-340,I0022-I0039,I0104,共30页
8-氧鸟嘌呤(OG)是最常见的核碱基氧化损伤,它在复制过程中可以用Hoogsteen的模式与腺嘌呤(A)错误配对.0G.A碱基对不仅可以诱发G·C→T·A的颠换突变,而且由于OG的电离势和氧化电位低于天然DNA碱基更容易受到电离辐射和单电子氧... 8-氧鸟嘌呤(OG)是最常见的核碱基氧化损伤,它在复制过程中可以用Hoogsteen的模式与腺嘌呤(A)错误配对.0G.A碱基对不仅可以诱发G·C→T·A的颠换突变,而且由于OG的电离势和氧化电位低于天然DNA碱基更容易受到电离辐射和单电子氧化的影响,本文报道了[9MOG·9MA]^(·+)碱華对阳离子自由基的形成.和碰撞诱导解离,该碱基对利用9-甲基8-氧鸟嘌呤(9MOG)和9-甲基腺嘌呤(9MA)模拟相对应的核苷酸.实验通过电喷雾产生Cu(Ⅱ)碱基复合物继之以氧化分离产生[9MOG·9MA]^(·+),并使用导向离子束串级质谱仪检测[9MOG·9MA]^(·+)的碰撞诱导解离、通过测量在不同碰撞能量下的解离产物和反应截面,可以得出[9MOG-H]+[9MA+H]^(+)(主要解离通道)和9MOG^(·+)+9MA(次要通道)的0 K解离阈能分别为1.8和1.65 eV.使用密度泛函理论对[9MOG·9MA]^(·+)的结构计算发现其所有重要构象都发生了质子转移生成[9MOG-H]^(·)·[9MA+H]^(+).另一方面,9MOG^(·+)+9MA的解离通道却需要9MOG^(·+)9MA作为中间体.看似矛盾的结果可以用碰撞活化后反应势能面上出现的双重势阱和由此触发的激发态质子转移平衡([9MOG-H]^(·)·[9MA+H]^(+))^(*)→←(9MOG6(·+)·9MA)^(*)来解释.本文实验和理论研究揭示了这种生物学上重要的非规范碱基对如何在氧化和电离损伤时发生解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基对阳离子自由基 碰撞诱导解离 碱基对内质子转移 反应势能面 电喷雾电离质谱 导向离子束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HRMS^n结合高能诱导裂解快速鉴定麦冬中高异黄酮类成分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子健 刘颖 +3 位作者 刘思燚 李宁 卢建秋 张加余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81-491,共11页
应用UPLC-LTQ-Orbitrap法快速鉴定麦冬药材中高异黄酮类化合物,考察不同高能诱导裂解(HCD)能量下高异黄酮的裂解情况,优选特征碎片离子对进行鉴定,并探索麦冬中高异黄酮类成分的裂解规律。应用该方法在麦冬提取物中鉴定出68个高异黄酮... 应用UPLC-LTQ-Orbitrap法快速鉴定麦冬药材中高异黄酮类化合物,考察不同高能诱导裂解(HCD)能量下高异黄酮的裂解情况,优选特征碎片离子对进行鉴定,并探索麦冬中高异黄酮类成分的裂解规律。应用该方法在麦冬提取物中鉴定出68个高异黄酮类成分,其中包括26个高异黄酮成分,31个高异黄烷酮成分,11个高异黄酮糖苷类成分。结果表明,HCD模式能够提供丰富稳定的裂解碎片离子信息,结合UPLC-LTQ-Orbitrap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鉴定复杂组分中高异黄酮类成分,可为中药系列成分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冬 高异黄酮 高能诱导裂解(hcd) UPLC-LTQ-Orbitrap 质谱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法测定枳壳中黄酮苷类化合物 被引量:44
6
作者 周大勇 徐青 +2 位作者 薛兴亚 章飞芳 梁鑫淼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U09期31-35,共5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与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枳壳中的黄酮苷类化合物。实验采用反相C18色谱柱,二元线性梯度洗脱,分离并检测了枳壳中的6种黄酮苷类化合物;它们分别是新圣草苷(neoeriocitrin)、异柚皮苷(isonaringin)、柚皮苷(naringin...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与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枳壳中的黄酮苷类化合物。实验采用反相C18色谱柱,二元线性梯度洗脱,分离并检测了枳壳中的6种黄酮苷类化合物;它们分别是新圣草苷(neoeriocitrin)、异柚皮苷(isonaringin)、柚皮苷(naringin)、橙皮苷(hesperidin)、新橙皮苷(neohesperidin)和新枸橘苷(neopon-cirin);通过与电喷雾质谱联用获得了这6种黄酮苷的准分子离子峰(M+H+)及分子加钠峰(M+Na+),利用质谱的碰撞诱导解离技术获得了碎片裂解信息。通过这此质谱信息并结合文献,对这6种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壳 黄酮苷类化合物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 碰撞诱导解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鲜淫羊藿中黄酮类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与电喷雾质谱联用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李丽 窦建鹏 +2 位作者 吴巍 刘志强 刘淑莹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7-320,共4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与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朝鲜淫羊藿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实验采用反相C18色谱柱,二元线性梯度洗脱,分离并检测了朝鲜淫羊藿中的6种黄酮类化合物;通过与电喷雾质谱联用获得了这几种化合物的分子量信息,利用质谱的源内...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与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朝鲜淫羊藿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实验采用反相C18色谱柱,二元线性梯度洗脱,分离并检测了朝鲜淫羊藿中的6种黄酮类化合物;通过与电喷雾质谱联用获得了这几种化合物的分子量信息,利用质谱的源内碰撞诱导解离技术对这几种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淫羊藿 黄酮类化合物 电喷雾质谱 高效液相色谱 梯度洗脱 诱导 结构鉴定 解离 联用技术 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水相互作用色谱结合串联质谱多重碎裂模式在完整糖肽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江静 应万涛 钱小红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9-165,共7页
蛋白质的糖基化修饰在生理及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传统的糖蛋白分析方法中,通常分别鉴定蛋白质和糖链两者的结构,而忽略了蛋白质与糖链的连接关系。本研究旨在以完整糖肽作为检测对象,对糖肽中肽段序列和糖链... 蛋白质的糖基化修饰在生理及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传统的糖蛋白分析方法中,通常分别鉴定蛋白质和糖链两者的结构,而忽略了蛋白质与糖链的连接关系。本研究旨在以完整糖肽作为检测对象,对糖肽中肽段序列和糖链结构的同步解析。采用亲水相互作用色谱对完整糖肽进行分离纯化,联合生物质谱中碰撞诱导解离(CID)、高能诱导解离(HCD)、电子转移解离(ETD)等裂解模式,对完整糖肽的糖基化位点、糖链结构、肽段序列等进行全方面的解析。结果表明,亲水相互作用色谱中样品与填料比1∶50可有效富集糖肽,采用30%CID能量,主要产生糖苷键断裂的碎片,为糖链的结构组成分析提供了线索;采用25%HCD能量,在低分子量区域提供了糖链的特征离子信息,并产生明确的糖肽Y1特征离子;ETD保留了完整的修饰基团而产生肽段骨架的断裂,可以提供有效的肽段序列信息。本研究结合亲水相互作用色谱与质谱仪中的多种碎裂方式,为完整糖肽的结构解析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研究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水作用色谱 串联质谱 完整糖肽 碰撞诱导解离 高能诱导解离 电子转移解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法测定红车轴草中异黄酮类化合物 被引量:13
9
作者 马强 张金兰 +2 位作者 周玉新 雷海民 王长海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U09期247-250,共4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红车轴草中的异黄酮类化合物。实验采用反相C18色谱柱,二元线性梯度洗脱,分离并检测了红车轴草中的14种异黄酮类化合物;通过与电喷雾质谱联用获得了相应化合物的分子量信息,并利用质谱的源...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红车轴草中的异黄酮类化合物。实验采用反相C18色谱柱,二元线性梯度洗脱,分离并检测了红车轴草中的14种异黄酮类化合物;通过与电喷雾质谱联用获得了相应化合物的分子量信息,并利用质谱的源内碰撞诱导解离技术鉴定这些化合物的可能结构分别为:大豆苷、野靛苷-7-O-β-D-葡萄糖苷、芒柄花苷、德鸢尾素-4′-O-β-D-葡萄糖苷、大豆苷元、印度黄檀苷、樱黄素-4′-O-β-D-葡萄糖苷、染料木素、红车轴草素、芒柄花素、樱黄素、鹰嘴豆芽素A、野靛苷和德鸢尾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车轴草 异黄酮类化合物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 源内碰撞诱导解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环糊精/芳环氨基酸包络物的电喷雾质谱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孙维星 刘志强 +1 位作者 宋凤瑞 刘淑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708-710,共3页
近年来,电喷雾质谱作为“软电离”质谱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领域[1,2],1991年Ganem等[3]首次利用电喷雾质谱(ESI-MS)对溶液中特异性免疫蛋白质-药物复合物进行了研究.目前生物酶-底物/抑制剂、DN... 近年来,电喷雾质谱作为“软电离”质谱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领域[1,2],1991年Ganem等[3]首次利用电喷雾质谱(ESI-MS)对溶液中特异性免疫蛋白质-药物复合物进行了研究.目前生物酶-底物/抑制剂、DNA-药物、蛋白质-配体及生物大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包络物 电喷雾质谱 环糊精 ESI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碰撞诱导解离和高能碰撞解离方式在褐藻胶寡糖结构分析中的比较和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妮 张秀丽 +2 位作者 王聪 吕志华 任素梅 《质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51-558,共8页
利用组合式高分辨质谱仪(LTQ Orbitrap XL)对均一褐藻胶寡糖,包括甘露糖醛酸寡糖和古洛糖醛酸寡糖进行二级质谱分析,比较了常规的碰撞诱导解离(CID)和高能碰撞解离(HCD)在寡糖结构分析中的差异,并应用HCD技术分析甘露糖醛酸寡糖和古洛... 利用组合式高分辨质谱仪(LTQ Orbitrap XL)对均一褐藻胶寡糖,包括甘露糖醛酸寡糖和古洛糖醛酸寡糖进行二级质谱分析,比较了常规的碰撞诱导解离(CID)和高能碰撞解离(HCD)在寡糖结构分析中的差异,并应用HCD技术分析甘露糖醛酸寡糖和古洛糖醛酸寡糖的结构差异。研究发现,HCD可避免CID中的1/3效应,而且可以提供更多的糖环断裂碎片信息,如^(2,5)A_2(m/z 291)、^(2,4)A(m/z 235、411)、^(2,5)A脱水(m/z101、277、453)以及Z2脱羧碎片(m/z307、483、659)等,进一步验证了Z2脱羧碎片是区别甘露糖醛酸与古洛糖醛酸的特征碎片。同时,HCD能够提供丰富的裂解碎片信息,这为褐藻胶寡糖的结构解析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式高分辨质谱仪(LTQ ORBITRAP XL) 褐藻胶寡糖 碰撞诱导解离(CID) 高能碰撞解离(h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胺类药物电喷雾质谱高能裂解规律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敏 张海燕 +7 位作者 杨金良 刘鑫 严华 李建辉 张朝晖 崔凤云 何悦 叶晓霞 《温州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10期642-646,650,共6页
目的:获取15种磺胺类药物(SAs)的ESI正离子模式下高分辨质谱碎片信息,并研究其裂解规律,探讨高能诱导裂解(HCD)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LTQ-Orbitrap XL线性离子阱-轨道离子阱高分辨组合式质谱仪的HCD技术对常见的15种SAs在高能裂解... 目的:获取15种磺胺类药物(SAs)的ESI正离子模式下高分辨质谱碎片信息,并研究其裂解规律,探讨高能诱导裂解(HCD)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LTQ-Orbitrap XL线性离子阱-轨道离子阱高分辨组合式质谱仪的HCD技术对常见的15种SAs在高能裂解池中的裂解规律进行研究,并对比HCD和碰撞诱导解离(CID)技术两种裂解模式的差异。结果:15种SAs均产生共有碎片离子峰:[C6H6NSO2]+m/z156.01138、[C6H6NO]+m/z 108.04439、[C6H6N]+m/z 92.04948和[C5H5]+m/z 65.03858;与CID相比,HCD技术能提供更为丰富的裂解碎片信息,改善CID裂解中产生的低质量碎片丢失(cut-off)效应。结论:HCD技术能够提供丰富的裂解碎片信息,为磺胺类化合物的结构解析和确证提供更详实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类 高能诱导裂解 线性离子阱-轨道离子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内裂解液相色谱-质谱鉴别人参皂甙Rf和拟人参皂甙F_(11) 被引量:13
13
作者 马小琼 肖红斌 梁鑫淼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273-1277,共5页
研究了利用源内碰撞诱导解离(in-source collision-induced d issoc iation)的高效液相色谱-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HPLC-APC I/MS)获取人参和西洋参的化学标志物———人参皂甙R f和拟人参皂甙F11的特征结构信息及鉴别人参和西洋参的方法... 研究了利用源内碰撞诱导解离(in-source collision-induced d issoc iation)的高效液相色谱-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HPLC-APC I/MS)获取人参和西洋参的化学标志物———人参皂甙R f和拟人参皂甙F11的特征结构信息及鉴别人参和西洋参的方法。在乙腈-水梯度洗脱反相液相色谱及源内碰撞诱导解离条件下,能获得人参皂甙R f和拟人参皂甙F11的母核离子及去糖基离子的源内碰撞诱导解离谱,从其差别能清楚区分这对同分异构体。本方法对人参皂甙R f和拟人参皂甙F11的检出限能达到10-7g柱上样量,简单、快速,单次质谱实验就能鉴别人参和西洋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 源内碰撞诱导解离 人参皂甙Rf 拟人参皂甙F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快速鉴定粉葛中C-苷及O-苷同分异构体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安 孙晓娟 +2 位作者 吴虹 李庆林 吴鸿飞 《分析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12-616,共5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电喷雾质谱联用系统(HPLC-PDA-ESI-MSn)快速鉴定中药粉葛中C-苷及O-苷异黄酮同分异构体。选用Hypersil Gold C18(150mm×2.1mm×3"m)色谱柱,以水(含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研...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电喷雾质谱联用系统(HPLC-PDA-ESI-MSn)快速鉴定中药粉葛中C-苷及O-苷异黄酮同分异构体。选用Hypersil Gold C18(150mm×2.1mm×3"m)色谱柱,以水(含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研究了粉葛中11种异黄酮类化合物的正离子一级、多级质谱及PDA光谱;分析鉴别了两对同分异构体;预测了两种未知微量成分结构,建立了区分粉葛中异黄酮类化合物同分异构体的电喷雾质谱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葛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 同分异构体 源内碰撞诱导解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喷雾萃取电离和电喷雾电离所获一价正离子内能差异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小平 钟达财 +2 位作者 刘建川 熊剑亮 陈焕文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63-669,共7页
电喷雾萃取电离(EESI)和电喷雾电离(ESI)均属于软电离技术,但EESI比ESI更温和,能更好地保持蛋白质的构象。本研究以一价正离子为例,分别采用EESI和ESI技术对罗丹明B准分子离子m/z443的裂解行为进行多级串联质谱研究,考察了不同碰撞能量... 电喷雾萃取电离(EESI)和电喷雾电离(ESI)均属于软电离技术,但EESI比ESI更温和,能更好地保持蛋白质的构象。本研究以一价正离子为例,分别采用EESI和ESI技术对罗丹明B准分子离子m/z443的裂解行为进行多级串联质谱研究,考察了不同碰撞能量对裂解行为的影响,建立了这两种离子源产生的离子内能差异(简称内能差异)的定量测定方法,并探讨了该方法的影响因素及适用范围。结果表明,EESI与ESI离子源的内能差异为11.5eV。该方法可为其他不同离子源产生的离子内能差异比较提供基本思路,也可为深刻理解不同离子源产生离子的质谱行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喷雾萃取电离(EESI) 电喷雾电离(ESI) 内能差异 碰撞诱导解离 罗丹明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肽谱及一级结构的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质谱法分析
16
作者 曾文珊 廖海明 +2 位作者 杨仲元 刘景晶 徐康森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7-191,共5页
目的:采用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法(LC—ESI—MS/MS)对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rh—PTH 1—34)进行肽谱及一级结构分析。方法:用LC—ESI—MS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并在线分析其胰蛋白酶和V8蛋白酶酶解质量肽谱;结合质谱源内碰撞诱导电离... 目的:采用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法(LC—ESI—MS/MS)对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rh—PTH 1—34)进行肽谱及一级结构分析。方法:用LC—ESI—MS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并在线分析其胰蛋白酶和V8蛋白酶酶解质量肽谱;结合质谱源内碰撞诱导电离技术解析酶解肽段的氨基酸序列。结果: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值与理论值一致;胰蛋白酶和V8蛋白酶酶解肽段氨基酸序列与理论值基本一致,序列覆盖率分别为97%和88%。结论:LC—ESI—MS/MS联用法为基因重组多肽类药物的一级结构分析和质量控制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肽谱 一级结构 液相色谱 电喷雾离子化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苯异构体双电荷离子和单电荷离子的动能谱研究
17
作者 李智立 刘淑莹 +1 位作者 彭家柔 张海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7期960-963,共4页
利用质量分析离子动能谱和碰撞诱导解离技采研究了邻、间、对二甲苯分子在电子轰击质谱中产生的双电荷离子[C8H10]2+、[C8H9]2+和单电荷离子[C8H10]+。根据测定的电荷分离反应的释放动能T和由此估算的双电荷离子电荷分离反应过渡态两电... 利用质量分析离子动能谱和碰撞诱导解离技采研究了邻、间、对二甲苯分子在电子轰击质谱中产生的双电荷离子[C8H10]2+、[C8H9]2+和单电荷离子[C8H10]+。根据测定的电荷分离反应的释放动能T和由此估算的双电荷离子电荷分离反应过渡态两电荷间距R,推测出过渡态的结构,利用单电荷离子[C8H10]+的MIKES/CID谱可区分邻二甲苯与间、对二甲苯异构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苯 双电荷离子 动能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夸克在密度介质中的能量损失(英文)
18
作者 周代翠 向文昌 毛亚显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82-486,共5页
基于G-W模型,讨论了高能重离子碰撞中热密QCD介质诱导胶子辐射所导致的部分子能量损失;采用光锥路径积分(LCP I)方法研究了有限的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区域中重夸克能量损失,导出了计算能量损失的解析表达式.计算结果显示,考虑了质量... 基于G-W模型,讨论了高能重离子碰撞中热密QCD介质诱导胶子辐射所导致的部分子能量损失;采用光锥路径积分(LCP I)方法研究了有限的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区域中重夸克能量损失,导出了计算能量损失的解析表达式.计算结果显示,考虑了质量效应的重夸克辐射能量损失较忽略质量的轻夸克辐射能量损失有明显的压低;对高能夸克,其辐射能量损失与介质长度的平方成正比,随着能量的降低,平方关系变为线性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重离子碰撞 光锥路径积分(LCPI)方法 诱导胶子辐射 重夸克能量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氨酸残基在质子化多肽RRMKWKK的气相碰撞诱导解离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娥 祖莉莉 +2 位作者 方维海 黄凌云 何大澄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85-1189,共5页
用ESI/MS-MS方法研究了质子化多肽RRMKWKK在低能气相碰撞诱导解离(CID)条件下的碰撞能和解离路径.研究结果表明,[M+2H]2+和[M+3H]3+的CID断裂曲线和断裂位点相似.但质子化多肽所含正电荷个数不同时,产生同一碎片离子的初始碰撞能不同.... 用ESI/MS-MS方法研究了质子化多肽RRMKWKK在低能气相碰撞诱导解离(CID)条件下的碰撞能和解离路径.研究结果表明,[M+2H]2+和[M+3H]3+的CID断裂曲线和断裂位点相似.但质子化多肽所含正电荷个数不同时,产生同一碎片离子的初始碰撞能不同.碱性氨基酸残基精氨酸(Arg)的支链是多肽RRMKWKK质子化时质子优先结合的位点,导致含有Arg的多肽在气相碰撞诱导解离条件下解离时需要较高的碰撞能.在用质谱方法研究含精氨酸残基的多肽时应选择质子个数比多肽中Arg个数多1个的母体离子.质子化多肽RRMKWKK的结构AM1计算结果表明,质子化RRMKWKK中两个相邻精氨酸在空间上相互分离,库伦斥力的影响不足以改变质子的优先结合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残基 断裂位点 碰撞诱导解离 碰撞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ESI-TOF/MS应用于黄芩化学成分的快速分析 被引量:40
20
作者 刘大伟 闫广利 +1 位作者 方圆 刘树民 《中医药信息》 2012年第4期20-24,共5页
目的:建立黄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UPLC-ESI-TOF/MS)分析方法,研究黄芩的化学成分。方法:分别采集UPLC-TOF/MS全扫描质量色谱图和源内裂解的UPLC-TOF/MS色谱图,通过分子离子精确质量和同位素拟合度的分析确定分子式,... 目的:建立黄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UPLC-ESI-TOF/MS)分析方法,研究黄芩的化学成分。方法:分别采集UPLC-TOF/MS全扫描质量色谱图和源内裂解的UPLC-TOF/MS色谱图,通过分子离子精确质量和同位素拟合度的分析确定分子式,在数据库中检索匹配的化合物,进而解析源内裂解的质谱图,从而对各峰进行鉴定或结构表征。结果:共鉴定或表征了黄芩药材中31个成分,均为黄酮类化合物。结论: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可用于黄芩化学成分的分析,也为其它中药的成分分析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UPLC-ESI-TOF/MS 成分分析 高分辨质谱 源内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