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Office-Teaching Comprehensive Buildings Using a Modified Seismic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thod
1
作者 Hanbo Zhu Changqing Miao Meiling Zhuang 《Computer Modeling in Engineering & Sciences》 SCIE EI 2019年第3期471-491,共21页
Current building design codes allow the appearance of structural and nonstructural damage under design basis earthquakes.The research regarding probabilistic seismic loss estimation in domestic building structure is u... Current building design codes allow the appearance of structural and nonstructural damage under design basis earthquakes.The research regarding probabilistic seismic loss estimation in domestic building structure is urgent.The evaluation in this paper is based on a 11-story reinforced concrete office building,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IDA)is conducted in Perform 3D program using models capable to simulate all possible limit states up to collapse.Next,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 post-earthquake casualties,rebuild costs repair costs and business downtime loss are calculated in PACT software for the studied building considering the modified component vulnerability groups and population flow models.The evaluation procedure can also shed light on other types of buildings in China.For non-typical functional building structures,this article proposes to build a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structural components and to classify the vulnerability groups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drawings,and to supply and improve the vulnerability library of appendages in FEMA P-58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In this way,the application scope of building seismic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an be expan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 MODIFIED SEISMIC capacity ASSESSMENT method frame-shear wall structure 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ida) SEISMIC performance ASSESSMENT analysis software(PA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ismic reliability assessment of a steel moment-resisting frame with two different ductility levels using a cloud analysis approach 被引量:1
2
作者 Seyed Bahram Beheshti Aval Amir Masoumi Verki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9年第1期171-185,共15页
A cloud method for generating percentile engineering demand parameter versus intensity measure(EDP-IM) curves of a structure subjected to a set of synthetic ground motions is presented. To this end, an ensemble of syn... A cloud method for generating percentile engineering demand parameter versus intensity measure(EDP-IM) curves of a structure subjected to a set of synthetic ground motions is presented. To this end, an ensemble of synthetic ground motions based on available real ones is generated. This is done by using attenuation relationships, duration and suitable Gutenberg-Richter relations attributed to the considered seismic hazard at a given site by estimating a suitable distribution of magnitude and site to source distance. The study aims to clarify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duration and frequency content on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structures, which were not considered in developing percentile 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IDA) curves. The collapse probabilities of two steel moment-resisting frames with different ductility levels generated by IDA and the proposed cloud method are compared at different intensity levels. Whe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IDA, the suggested cloud analysis(SCA) methodology with the same run number of dynamic analyses was able to develop response hazard curves that were more consistent with site-specific seismic hazards. Eliminating the need to find many real records by generating synthetic records consistent with site-specific seismic hazards from a few available recorded ground motions is another advantage of using this scheme over the IDA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ud analysis (CA) multiple-strip analysis (MSA) 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 (ida) synthetic ground MOTIO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DA的型钢混凝土框架的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李磊 郑山锁 李谦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35-541,共7页
基于增量动力分析(IDA)方法研究了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易损性和抗倒塌能力。设计了4个具有不同柱梁抗弯承载力之比的结构,对其进行IDA分析,获得了各模型的抗震能力曲线。进行了场地地震危险性分析,获得了场地地震危险性概... 基于增量动力分析(IDA)方法研究了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易损性和抗倒塌能力。设计了4个具有不同柱梁抗弯承载力之比的结构,对其进行IDA分析,获得了各模型的抗震能力曲线。进行了场地地震危险性分析,获得了场地地震危险性概率模型。根据结构抗震能力曲线,分析了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得到了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各性态点的超越概率及结构抗倒塌储备系数。根据结构地震易损性曲线和场地地震危险性概率模型,计算了结构各性态点的年平均超越概率。结果表明,柱梁抗弯承载力之比对计算结果有显著影响,柱梁抗弯承载力之比越大则结构的抗倒塌储备系数越大,结构在特定地震动作用下倒塌的概率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 增量动力分析 倒塌 易损性 超越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DA方法的高速铁路连续梁桥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韩兴 李鑫 +2 位作者 向宝山 崔圣爱 祝兵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4-59,共6页
大量经验表明高速铁路预应力混凝土桥在地震下的破坏主要体现在桥墩和支座位置。为了得到该种桥型地震下的易损性曲线,利用典型高速铁路连续梁桥为计算实例,采用IDA方法 (增量动力分析法),通过有限元软件Open Sees建立了地震易损性分析... 大量经验表明高速铁路预应力混凝土桥在地震下的破坏主要体现在桥墩和支座位置。为了得到该种桥型地震下的易损性曲线,利用典型高速铁路连续梁桥为计算实例,采用IDA方法 (增量动力分析法),通过有限元软件Open Sees建立了地震易损性分析模型。根据场地类型,选取20条地震波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通过调幅得到200个计算工况。定义4种破坏极限状态,并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不同破坏极限状态地震需求和地震动强度指标关系。基于对数正态分布假设绘制各个破坏状态对应的易损性曲线,并通过一阶可靠度理论得到整体易损性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桥工程 高速铁路连续梁桥 ida方法 地震易损性分析 OPENSEES
原文传递
基于单地震动记录IDA方法的结构倒塌分析 被引量:53
5
作者 吕大刚 于晓辉 王光远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3-39,共7页
增量动力分析(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IDA)作为静力Pushover分析的动力拓展,可以全面、准确地分析结构的性能变化,尤其可以很好地分析结构倒塌这一动力失稳问题。本文基于单地震动记录的IDA方法,提出了"折半取中"原则... 增量动力分析(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IDA)作为静力Pushover分析的动力拓展,可以全面、准确地分析结构的性能变化,尤其可以很好地分析结构倒塌这一动力失稳问题。本文基于单地震动记录的IDA方法,提出了"折半取中"原则,以确定结构倒塌极限状态点。以一榀五层三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分别考虑钢筋强化模型、理想弹塑性模型和软化模型,对其进行倒塌分析。结果表明:钢筋的屈服后强化特性对结构抗倒塌能力具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量动力分析 结构倒塌 “折半取中”原则 性能化地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DA分析的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研究 被引量:89
6
作者 陆新征 叶列平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18,共6页
结构体系的合理性对提高结构在极端灾害下的抗倒塌能力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但目前尚缺少对结构体系合理性和抗倒塌能力的定量化评价方法。本文以结构抗地震倒塌为例,首先对结构的安全储备进行了讨论,指出结构的安全储备包括构件层次的... 结构体系的合理性对提高结构在极端灾害下的抗倒塌能力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但目前尚缺少对结构体系合理性和抗倒塌能力的定量化评价方法。本文以结构抗地震倒塌为例,首先对结构的安全储备进行了讨论,指出结构的安全储备包括构件层次的安全储备和整体结构体系安全储备,并对影响结构体系安全储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而后,为了更好地评价整体结构体系的抗地震倒塌安全水平,介绍了近年来国际上趋向采用的基于增量动力分析(IDA)的倒塌储备系数(CMR),并以框架结构为例介绍了用倒塌储备系数衡量整体结构抗倒塌能力的具体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抗倒塌 增量动力分析(i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DA的格构式拱结构抗倒塌性能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韩庆华 芦燕 +1 位作者 徐颖 翟传明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共7页
采用自定义钢材本构模型,考虑压杆失稳后的力学性能,对格构式拱结构进行增量动力分析(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IDA),得到格构式拱结构的薄弱位置以及倒塌破坏极限位移。不同跨度的格构式拱在竖向地震作用下,结构概率分位值为95%... 采用自定义钢材本构模型,考虑压杆失稳后的力学性能,对格构式拱结构进行增量动力分析(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IDA),得到格构式拱结构的薄弱位置以及倒塌破坏极限位移。不同跨度的格构式拱在竖向地震作用下,结构概率分位值为95%对应的结构倒塌极限竖向位移为结构跨度的1/154~1/104。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结构概率分位值为95%对应的结构倒塌极限水平位移为结构柱高的1/40~1/28。在竖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薄弱位置主要位于跨中;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结构薄弱位置主要位于桁架柱身;考虑压杆失稳时,1/4跨度处的斜腹杆由于长细比较大将会发生失稳破坏。在双向地震作用下,主桁架失效位置主要集中于桁架柱腹杆和1/4跨度处。IDA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可为格构式拱结构的抗倒塌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构式拱 压杆失稳 ida分析 振动台试验 薄弱位置 倒塌极限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DA的混凝土斜拉桥桥塔非线性抗震需求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瑞龙 嵇冬冰 +1 位作者 徐艳 李建中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500-504,共5页
由于缺乏对斜拉桥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和破坏过程等基础研究,我国目前的桥梁抗震设计规范要求在偶遇地震作用下,斜拉桥的桥塔也需基本保持弹性。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桥塔在强震作用下有进入塑性的可能,且国外已建成的大跨度桥梁明确允许... 由于缺乏对斜拉桥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和破坏过程等基础研究,我国目前的桥梁抗震设计规范要求在偶遇地震作用下,斜拉桥的桥塔也需基本保持弹性。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桥塔在强震作用下有进入塑性的可能,且国外已建成的大跨度桥梁明确允许桥塔可以出现塑性。本文利用Open Sees有限元程序,对一典型中等跨度斜拉桥试验模型建立弹塑性有限元动力分析模型进行IDA分析,得出在顺、横桥向地震作用下桥塔的潜在塑性区域、塔顶位移及桥塔关键截面曲率IDA曲线,并利用以上结论指导混凝土斜拉桥模型的振动台试验加载方案设计,为发展斜拉桥非线性抗震理论提供必要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混凝土桥塔 试验模型 增量动力分析 塑性区域 ida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DA的群体典型框架结构的震害预测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葱葱 马东辉 王志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7-132,共6页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研究典型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建筑群体震害矩阵,形成初步适用于群体震害预测的方法。建立设防烈度分别为6,7,8度的3层典型框架结构和设防烈度为7度下的3,6,9层的典型框架结构模型,然后在动力增量...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研究典型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建筑群体震害矩阵,形成初步适用于群体震害预测的方法。建立设防烈度分别为6,7,8度的3层典型框架结构和设防烈度为7度下的3,6,9层的典型框架结构模型,然后在动力增量时程分析(IDA)方法的基础上,分析各框架结构在不同地震作用下的破坏规律。最终得到各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易损性曲线和震害矩阵。结果表明,各破坏状态下的易损性曲线符合对数正态函数分布;典型框架结构随着抗震设防烈度的提高,抗地震破坏能力增加;随着层数的增加,抗地震破坏能力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增量时程分析(ida) 抗震设防烈度 易损性曲线 震害矩阵 典型框架结构 对数正态分布 钢筋混凝土(R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修正IDA法的隧道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董正方 刘淦之 +1 位作者 曾繁凯 康帅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106-115,166,共11页
为了研究隧道的抗震能力,通过修正增量动力分析法得到概率地震需求模型,将工程需求参数限值与概率地震需求模型结合得到各个地震动强度下的结构失效概率,获得结构的地震易损性曲线来评价隧道的抗震性能。以典型地下管廊和盾构隧道为例,... 为了研究隧道的抗震能力,通过修正增量动力分析法得到概率地震需求模型,将工程需求参数限值与概率地震需求模型结合得到各个地震动强度下的结构失效概率,获得结构的地震易损性曲线来评价隧道的抗震性能。以典型地下管廊和盾构隧道为例,利用SAP2000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设立12种工况探讨了不同场地类别、埋深、截面尺寸对不同结构型式隧道抗震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场地类别对隧道结构损伤程度的影响最大,其中Ⅳ类场地中的结构危险程度最大;隧道结构在进入弹塑性工作阶段具有较好的抗震能力;埋深大的隧道结构比埋深小的更为危险;大横截面的隧道结构相比小截面的更为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地下结构 增量动力分析(ida) 易损性分析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DA的网壳结构动力失稳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成清 赵世春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5-67,83,共4页
地震作用下网壳结构的倒塌本质上属于动力失稳问题,如何确定网壳结构倒塌的极限状态点,是网壳结构倒塌分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采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评价结构抗震性能的动力参数分析方法,即增量动力分析(IDA)方法,作为分析... 地震作用下网壳结构的倒塌本质上属于动力失稳问题,如何确定网壳结构倒塌的极限状态点,是网壳结构倒塌分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采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评价结构抗震性能的动力参数分析方法,即增量动力分析(IDA)方法,作为分析结构整体倒塌能力的新方法,为网壳结构的动力失稳分析和倒塌分析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途径,并据此可以找到网壳结构倒塌的极限状态点。最后,指出该方法的优点和有待改进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量动力分析 ida 网壳 倒塌 动力失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DA法的矩形地下车站层间位移角抗震性能限值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董正方 曾繁凯 +1 位作者 李凤丽 张继康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441-449,共9页
在常用增量动力分析(IDA)法基础上,为了使得IDA法适用于地下结构抗震性能分析,把自由场地震反应和土-结构相互作用反应分开进行;首先采用等效线性化进行一维自由场分析,得到反应加速度法所需的土层加速度法,然后采用反应加速度法进行土... 在常用增量动力分析(IDA)法基础上,为了使得IDA法适用于地下结构抗震性能分析,把自由场地震反应和土-结构相互作用反应分开进行;首先采用等效线性化进行一维自由场分析,得到反应加速度法所需的土层加速度法,然后采用反应加速度法进行土-结构相互作用分析;上述两步计算理论成熟,计算工作量小,因此修正的IDA法计算效率高。选取结构形式、场地类别、地震波、土层厚度、结构埋深等5个影响地下车站抗震性能的因素,通过正交试验设计,设置25个工况;采用修正IDA法进行增量动力分析,以地震动时程加速度峰值作为地震动强度参数(IM),以层间位移角作为结构性能参数(DM),得到25条IDA曲线。根据屈服点和倒塌点的定义,在每条IDA曲线上得到屈服点和倒塌点的层间位移角数值,通过对25个工况结果的数值平均,得到钢筋混凝土矩形地下车站层间位移角屈服点和倒塌点限值分别为1/482和1/25。通过对25个工况结果的极差分析,得到5个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屈服点和倒塌点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层间位移角 ida 地下车站 抗震性能 反应加速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DA的自锚式悬索桥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闫磊 曹磊 杨恺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1-45,共5页
自锚式悬索桥作为一种高次超静定的柔性结构体系,现行规范仅给出抗展设计原则且相关易损性研究较少。以三塔自锚式悬索桥为研究对象,建立结构有限元动力模型,基于PEER强震数据库选取了10条地震动记录,采用增呈动力分析(IDA)方法建立了... 自锚式悬索桥作为一种高次超静定的柔性结构体系,现行规范仅给出抗展设计原则且相关易损性研究较少。以三塔自锚式悬索桥为研究对象,建立结构有限元动力模型,基于PEER强震数据库选取了10条地震动记录,采用增呈动力分析(IDA)方法建立了桥墩、支座、桥塔及吊索构件的顺桥向地震易损性曲线,运用一阶可靠度理论建立桥梁系统的易损性曲线。研究结果表明:顺桥向地震波作用下桥墩、支座发生损伤的概率较高,构件损伤概率从易到难依次为支座、P1、P5桥墩、吊索、边塔、中塔;在不同损伤指标下结构整体损伤概率明显高于构件损伤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地震易损性 增量动力法 自锚式悬索桥 易损性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DA的典型框架结构群体震害矩阵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葱葱 马东辉 王志涛 《山西建筑》 2013年第16期42-44,共3页
通过研究典型框架结构建筑群体震害矩阵,形成了初步适用于群体震害预测的方法,然后通过结构分析软件SAP2000在增量动力分析(IDA)方法的基础上对各个框架结构进行了分析,最终得到了各个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易损性曲线和震害矩阵,并且... 通过研究典型框架结构建筑群体震害矩阵,形成了初步适用于群体震害预测的方法,然后通过结构分析软件SAP2000在增量动力分析(IDA)方法的基础上对各个框架结构进行了分析,最终得到了各个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易损性曲线和震害矩阵,并且分析了抗震设防烈度和层数对结构震害矩阵的影响,计算结果可满足城市群体建筑物震害预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增量时程分析 震害矩阵 典型框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DA-MC方法的公路边坡震害风险概率评价
15
作者 于伟 折学森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7年第3期24-30,共7页
为提高公路边坡抗震能力,本文开展了公路边坡震害风险概率评价研究。选取210国道K359+440处公路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研究了边坡震害易损性,绘制了边坡震害易损性曲线并得到了边坡在一定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作用下超越(发生... 为提高公路边坡抗震能力,本文开展了公路边坡震害风险概率评价研究。选取210国道K359+440处公路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研究了边坡震害易损性,绘制了边坡震害易损性曲线并得到了边坡在一定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作用下超越(发生)某等级震害的概率;在边坡所在场地地震动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蒙特卡罗方法计算了边坡未来50年内超越(发生)各等级震害的风险概率。研究结果表明:当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达到0.7 g时,边坡超越严重损伤的概率为53.188%,达到0.8 g时,边坡超越严重损伤的概率高达99.086%;未来50年内边坡超越严重损伤的风险概率为29.07%,发生毁坏的风险概率为7.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边坡 地震灾害 增量动力分析 易损性 蒙特卡罗方法 风险概率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DA方法的地铁车站结构抗震性能评价 被引量:14
16
作者 钟紫蓝 严智豪 +2 位作者 史跃波 赵密 杜修力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80-690,共11页
针对目前大型地下结构抗震性能评价尚不完善,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增量动力分析(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IDA)的多层多跨地下结构横断面地震易损性分析的方法.选用典型三层三跨地铁车站建立土-结构二维整体分析有限元模型,采取等... 针对目前大型地下结构抗震性能评价尚不完善,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增量动力分析(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IDA)的多层多跨地下结构横断面地震易损性分析的方法.选用典型三层三跨地铁车站建立土-结构二维整体分析有限元模型,采取等效线性化模型模拟土体在地震作用下的剪切模量退化和阻尼增加特性,纤维梁单元模拟多层地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滞回特性.基于PEER强震记录数据库的21条地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中位值,将其统一调幅到不同强度水平,作为非线性IDA的输入地震动.根据IDA结果的统计分析,对于浅埋多层地下结构而言,地表峰值加速度和峰值速度是有效且合适的地震动强度指标,可以用来构建地下结构的易损性曲线.通过与现有的矩形地下结构经验地震易损性曲线和数值地震易损性曲线比较,验证了数值模拟得到的地震易损性曲线的有效性,可以作为快速评价地下结构抗震性能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结构 易损性曲线 增量动力分析 地震动强度参数 抗震性能评价 失效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DA方法的交河故城金刚宝座式塔土建筑遗址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桐林 石玉成 +3 位作者 刘琨 卢育霞 唐洪敏 魏来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6-122,共7页
增量动力分析(IDA)作为动力形式的静力推覆法,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分析和性能评估中,但其在土建筑遗址地震易损性分析中的应用甚少。基于IDA方法尝试对交河故城塔林区金刚宝座式塔土建筑遗址进行在地震作用下的易损性和抗震... 增量动力分析(IDA)作为动力形式的静力推覆法,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分析和性能评估中,但其在土建筑遗址地震易损性分析中的应用甚少。基于IDA方法尝试对交河故城塔林区金刚宝座式塔土建筑遗址进行在地震作用下的易损性和抗震能力分析,以谱加速度Sa(T1,5%)作为地震动强度指标,最大层间位移角θmax作为结构损伤指标进行IDA分析,得到土建筑遗址在一系列调幅地震动作用下的IDA曲线、地震需求概率模型和易损性曲线,计算出模型的倒塌率和CMR值。通过以上分析得出金刚宝座式塔的易损性和抗震能力,为今后土建筑遗址抗震保护提供理论基础和分析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建筑遗址 增量动力分析 层间位移角 易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D模式下上盖塔楼地铁车站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
18
作者 李文博 冯富强 +2 位作者 郭飞 张彦华 安军海 《河北工业科技》 2025年第2期152-163,共12页
为进一步探究上盖塔楼地铁车站的结构动力响应及损伤状况,推动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模式体系的发展,开展了TOD模式下上盖塔楼地铁车站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以北京某城市综合体工程为研究背景,综合... 为进一步探究上盖塔楼地铁车站的结构动力响应及损伤状况,推动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模式体系的发展,开展了TOD模式下上盖塔楼地铁车站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以北京某城市综合体工程为研究背景,综合考虑场地类别、输入地震动特性等因素的影响,建立了不同场地类别下的土-结构相互作用非线性分析模型,提出了一种TOD模式下上盖塔楼地铁车站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指标范围,并确定了其地震易损性曲线,进而得到不同损伤状态下的超越概率。结果表明:上盖塔楼地铁车站结构在基本完好、轻微破坏、中等破坏、严重破坏和倒塌5种损伤状态下对应的抗震性能指标范围分别为[0,0.136%]、(0.136%,0.324%]、(0.324%,0.664%]、(0.664%,1.122%]和(1.122%,+∞);近场脉冲型地震动对Ⅱ类场地中结构地震动影响更大,远场长周期型地震动对Ⅲ类场地中结构的影响更大;与近场脉冲型地震动和普通型地震动相比,远场长周期型地震动对场地类别更加敏感;地震动特性和场地类别对TOD模式下上盖塔楼地铁车站结构的动力响应有显著影响,相较于Ⅱ类场地,Ⅲ类场地中地震动特性对结构的影响更为显著且结构更容易遭受地震破坏。建立的结构易损性曲线和地震损伤状态概率表可有效评估TOD模式下上盖塔楼地铁车站的抗震性能,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地下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工程 地震易损性 地铁车站结构 TOD模式 增量动力分析法 超越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支撑加固钢框架抗连续倒塌设计研究及分析
19
作者 孙海峰 黑晓丹 +2 位作者 张勤生 胡隆德 夏远洋 《甘肃科学学报》 2025年第1期60-68,共9页
为研究钢结构抗连续倒塌加固设计方法,建立纤维梁-分层壳数值模型,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法分别计算设计结构首层6个单柱拆除后结构极限荷载和拆除单柱及其相邻柱的极限荷载,使用本文给出的钢支撑抗连续倒塌设计方法计算得到钢支撑加固抗连... 为研究钢结构抗连续倒塌加固设计方法,建立纤维梁-分层壳数值模型,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法分别计算设计结构首层6个单柱拆除后结构极限荷载和拆除单柱及其相邻柱的极限荷载,使用本文给出的钢支撑抗连续倒塌设计方法计算得到钢支撑加固抗连续倒塌加固设计荷载,假定支撑与框架对结构抗连续倒塌的贡献独立,计算设计钢支撑截面。分别建立倒V形、V形、偏心形和X形钢支撑框架,研究了不同支撑类型对钢框架抗连续倒塌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拆除Ⅱ柱最容易发生连续倒塌,拆除Ⅳ柱最不易发生连续倒塌,同时拆除Ⅲ-Ⅱ柱最容易发生连续倒塌,同时拆除Ⅵ-Ⅹ柱最不易发生连续倒塌;本文提出的钢支撑加固设计方法可靠;倒V形、V形、偏心形和X形钢支撑均可提高结构抗连续倒塌能力、极限承载力和刚度,倒V形支撑对减小CRP位移效果最好,其次是X形、偏心形和V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量动力分析法 极限荷载 设计荷载 钢支撑抗连续倒塌设计 支撑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环Pushover及IDA方法的半刚接钢框架内填暗竖缝RC墙结构的超强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跃 孙国华 +1 位作者 黎明 魏鑫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64-671,共8页
为研究评估方法对量化半刚接钢框架内填暗竖缝RC墙结构(简称PSRCW)超强性能的影响,严格按我国现行抗震规范设计了一栋位于设防烈度为8度区的10层PSRCW标准算例。考虑钢材、钢筋、混凝土强度等材料力学性能的随机性,基于Latin超立方抽样... 为研究评估方法对量化半刚接钢框架内填暗竖缝RC墙结构(简称PSRCW)超强性能的影响,严格按我国现行抗震规范设计了一栋位于设防烈度为8度区的10层PSRCW标准算例。考虑钢材、钢筋、混凝土强度等材料力学性能的随机性,基于Latin超立方抽样方法将其扩展为40个PSRCW样本算例,采用广义乘方及均匀水平荷载分布模式的循环Pushover方法确定了40个PSRCW样本算例的滞回及骨架曲线,基于概率方法按置信水平为95%的单侧置信下限值确定PSRCW结构的超强系数。随后,选取ATC63规范建议的2组22条近场及远场地震波,对10层PSRCW标准算例进行增量动力时程分析(简称IDA),基于概率法确定了10层PSRCW标准算例的超强系数。分析结果表明:评估方法对量化PSRCW结构超强系数影响显著,考虑材料随机性按广义乘方分布循环Pushover方法确定10层PSRCW标准算例的超强系数为1.3,按均匀分布循环Pushover方法确定的10层PSRCW标准算例的超强系数为1.73。考虑近场及远场地震波随机性按IDA方法确定10层PSRCW标准算例的超强系数分别为2.45和2.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刚接 内填墙 超强系数 循环Pushover分析方法 增量动力时程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