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critical assessment of the roles of water molecules and solvated ions in acid-base-catalyzed reactions at solid-water interfaces
1
作者 Xugang Yang Zonghui Liu +2 位作者 Guoliang Wei Yu Gu Hui Shi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8期1964-1990,共27页
Solid-aqueous interfaces and phenomena occurring at those interfaces are ubiquitously found in a plethora of chemical systems.When it comes to heterogeneous catalysis,however,our understanding of chemical transformati... Solid-aqueous interfaces and phenomena occurring at those interfaces are ubiquitously found in a plethora of chemical systems.When it comes to heterogeneous catalysis,however,our understanding of chemical transformations at solid-aqueous interfaces is relatively limited and primitive.This review phenomenologically describes a selection of water-engendered effects on the catalytic behavior for several prototypical acid-base-catalyzed reactions over solid catalysts,and critically assesses the general and special roles of water molecules,structural moieties derived from water,and ionic species that are dissolved in it,with an aim to extract novel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that underpin heterogeneous acid-base catalysis in the aqueous phase.For alcohol dehydration catalyzed by solid Bronsted acids,rate inhibition by water is most typically related to the decrease in the acid strength and/or the preferential solvation of adsorbed species over the transition state as water molecules progressively solvate the acid site and form extended networks wherein protons are mobilized.Water also inhibits dehydration kinetics over most Lewis acid-base catalysts by competitive adsorption,but a few scattered reports reveal substantial rate enhancements due to the conversion of Lewis acid sites to Brønsted acid sites with higher catalytic activities upon the introduction of water.For aldol condensation on catalysts exposing Lewis acid-base pairs,the addition of water is generally observed to enhance the rate when C–C coupling is rate-limiting,but may result in rate inhibition by site-blocking when the initial unimolecular deprotonation is rate-limiting.Water can also promote aldol condensation on Brønsted acidic catalysts by facilitating inter-site communication between acid sites through hydrogen-bonding interactions.For metallozeolite-catalyzed sugar isomerization in aqueous media,the nucleation and networking of intrapore waters regulated by hydrophilic entities causes characteristic enthalpy-entropy tradeoffs as these water moieties interact with kinetically relevant hydride transfer transition states.The discussed examples collectively highlight the utmost importance of hydrogen-bonding interactions and ionization of covalently bonded surface moieties as the main factors underlying the uniqueness of water-mediated interfacial acid-base chemistries and the associated solvation effects in the aqueous phase or in the presence of water.A perspective is also provided for future research in this vibrant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id-base catalysis Solid-aqueous interfaces water Aqueous-phase reaction Hydronium ion Hydrogen-bonding interaction Local ionic strength eff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antitatively prob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membrane with adaptable wettability and oil phase in oil/water separation
2
作者 Zhong-Zheng Xu Ming-Wei Zhao +6 位作者 Yi-Ning Wu Jia-Wei Liu Ning Sun Zi-Zhao Wang Yi-Ming Zhang Lin Li Cai-Li Dai 《Petroleum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4期2564-2574,共11页
The membrane method based on adaptive wettability shows great advantages in oil-water separation.At present,researches focus on the excellent applic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membrane material,while the quantitative ana... The membrane method based on adaptive wettability shows great advantages in oil-water separation.At present,researches focus on the excellent applic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membrane material,while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interactions in oil-water separation is rarely recognized.Herein,we constructed an adaptable wettability membrane with multiple polymer networks by polydopamine(PDA)and mussel-inspired amphiphilic polymer.Based on the Owens three-probe liquid method,the surface energy of the modified membrane was verified to meet the adaptive wettability conditions,with surface energies(γ-8)of 147.6 mJ m^(−2)(superhydrophilic/underwater superoleophobic)and 49.87 mJ m^(−2)(superhydrophobic/superoleophobic),respectively.The adhesion or repulsion of the membrane to the oil phase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during the separation process was quantified by the chemical probe AFM technique.In addition,the oil-water selective separation mechanism was further analyzed in a simplified membrane microchannel model.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fferent wetting produces capillary additional pressure in opposite directions,resulting in different energies to be overcome when the oil or water passes through the microchannels,thus achieving selective sepa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ptable wettability Selective oil/water separation interface interaction Probe AFM techniqu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 variation of ballastless track in highspeed railway:effect of train–track interaction and environment loads 被引量:7
3
作者 Shengyang Zhu Jun Luo +1 位作者 Mingze Wang Chengbiao Cai 《Railway Engineering Science》 2020年第4期408-423,共16页
Due to the fact that ballastless tracks in highspeed railways are not only subjected to repeated train–track dynamic interaction loads,but also suffer from complex environmental loads,the fundamental understanding of... Due to the fact that ballastless tracks in highspeed railways are not only subjected to repeated train–track dynamic interaction loads,but also suffer from complex environmental loads,the fundamental understanding of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ballastless tracks under sophisticated service conditions is an increasingly demanding and challenging issue in high-speed railway networks.This work aims to reveal the effect of train–track interaction and environment loads on the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 variation of ballastless tracks in high-speed railways,particularly focusing on the typical interface damage evolution between track layers.To this end,a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a double-block ballastless track involving the cohesive zone model for the track interface is first established to analyz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track interface under the loading–unloading processes of the negative temperature gradient load(TGL)followed by the same cycle of the positive TGL.Subsequently,the effect of wheel–rail longitudinal interactions on the nonlinear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ck interface is investigated by using a vehicle-slab track vertical-longitudinal coupled dynamics model.Finally,the influence of dynamic water pressure induced by vehicle dynamic load on the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amage evolution of the track interface is elucidated using a fluid–solid coupling method.Results show that the loading history of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TGLs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nonlinear development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track interface stress and damage;the interface damage could be induced by the wheel–rail longitudinal vibrations at a high vehicle running speed owing to the dynamic amplification effect caused by short wave irregularities;the vehicle dynamic load could produce considerable water pressure that presents nonlinear spatial–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at the track interface,which would lead to the interface failure under a certain condition due to the coupled dynamic effect of vehicle load and water press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lastless track High-speed railway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 interface damage Train–track interaction Temperature gradient Dynamic water pressure Cohesive zone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出行背景下嘉兴水上巴士APP 的界面设计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姜霄 王艳敏 滕水生 《设计》 2024年第9期137-139,共3页
减轻人们在水上巴士出行时App预约操作的负担,探索嘉兴水乡文化在数字化出行领域的有效传播途径。梳理了智慧出行背景下嘉兴水上巴士相关服务的现状,并归纳出App操作流程不顺畅、信息难识别和文化元素少等问题,进而结合行为逻辑理论,提... 减轻人们在水上巴士出行时App预约操作的负担,探索嘉兴水乡文化在数字化出行领域的有效传播途径。梳理了智慧出行背景下嘉兴水上巴士相关服务的现状,并归纳出App操作流程不顺畅、信息难识别和文化元素少等问题,进而结合行为逻辑理论,提出水上巴士App的界面设计策略。从精简交互流程、理清视觉层级、突出沉浸体验和融入本地化元素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设计策略。通过设计简化了预约的过程,扩展了地域文化在水上出行中传播的思路,为其他出行设计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上巴士App 数字化 交互式界面 嘉兴 绿色出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trols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iron hydroxide colloid and water on REE fractionations in surface waters:Experimental study on pH-controlling mechanism 被引量:2
5
作者 刘丛强 吴佳红 于文辉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2年第5期449-458,共10页
The influence of pH on the partitioning behavior of REE at the water/particulate interface has been studied experimentally. At the beginning of colloid formation the adsorption of REE on iron hydroxide colloids is dom... The influence of pH on the partitioning behavior of REE at the water/particulate interface has been studied experimentally. At the beginning of colloid formation the adsorption of REE on iron hydroxide colloids is dominant, followed by REE desorption. Finally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tend to reach equilibration. The capability of iron hydroxide colloids to adsorb the HREE is greater than that to adsorb the LREE. With increasing pH, LREE/HREE fractionations will take place between iron hydroxide colloids and water, leading to the reduction of their partition coefficient ratio (DLREE/DHREE). The DREE distribution patterns show Y anomalies (DY/DHo <1), with obvious REE tetrad effects appearing under low pH conditions. Experimental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there do exist REE tetrad effects in nature. In addition to pH, the chemical type of surface water and ion intensity are also the important factors controlling REE tetrad effects and leading to fractionations between particulate-adsorbed REE and dissolved RE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RE-EARTH elements (REE) adsorption TETRAD effect interaction at the water/particulate interface.
原文传递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α-SiO_(2)纳米颗粒油-水界面吸附行为研究
6
作者 文涛涛 李玉秀 +3 位作者 谢驰 孔令辉 郑丹菁 郑佳杰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24年第5期809-818,共10页
纳米颗粒相界面吸附与自组装被广泛应用于石油采收、泡沫浮选、药物输送及新型功能材料等研究领域。然而,由于溶剂化力、静电斥力等多种相互作用所导致的吸附势垒,纳米颗粒自发吸附至界面的过程受到阻碍。基于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α-Si... 纳米颗粒相界面吸附与自组装被广泛应用于石油采收、泡沫浮选、药物输送及新型功能材料等研究领域。然而,由于溶剂化力、静电斥力等多种相互作用所导致的吸附势垒,纳米颗粒自发吸附至界面的过程受到阻碍。基于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α-SiO_(2)纳米颗粒相界面吸附动力学特征,深入分析了水化层结构及离子浓度对颗粒吸附行为的影响。首先,通过修饰表面基团获取了不同亲疏水性α-SiO_(2)纳米颗粒的吸附特征:纳米颗粒自发扩散至亚界面后会经历弛豫吸附至界面、快速吸附以及在界面区域经历一段弛豫后达到动态平衡三个过程。随后,从径向分布函数、角度分布、氢键密度分布等对纳米颗粒水化层结构以及氢键结构和进行了量化和比较,通过水化层内水分子驻留自相关函数以及氢键寿命分析了水化层结构及氢键结构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水化层结构依赖于所作用颗粒的表面特性,与亲水表面相比,水分子在疏水表面具有明显的择优取向和更强的流动性;表面-水间氢键相互作用和水化层内特殊氢键结构是影响颗粒吸附的重要原因;不同离子效应可以通过共同作用干扰氢键结构以促进纳米颗粒相界面吸附。本研究为理解纳米颗粒相界面吸附动力学特性以及吸附壁垒形成机制提供参考,对于纳米颗粒相界面可控吸附在石油采收、新型功能材料等应用领域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非晶二氧化硅 改性纳米颗粒 油水界面 相界面吸附 氢键寿命 氢键相互作用 水化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与水分互作的根土界面效应及其高效利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7
作者 王昕 李海港 +2 位作者 程凌云 王宝兰 申建波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54-1064,共11页
【目的】磷与水分利用率低是制约作物生产的重要因子。磷必须在水分的作用下通过根土界面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磷和水分在根土界面的互作效应是影响其高效利用的关键环节。本文以根际为核心,重点综述了磷与水分在根土界面的互作机制,并... 【目的】磷与水分利用率低是制约作物生产的重要因子。磷必须在水分的作用下通过根土界面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磷和水分在根土界面的互作效应是影响其高效利用的关键环节。本文以根际为核心,重点综述了磷与水分在根土界面的互作机制,并剖析了通过强化根土界面磷与水分的协同,提高农田水肥资源利用效率的根际调控途径。【主要进展】根系的形态和生理变化深刻影响磷和水分的有效性,而根系生长和根际过程依赖于植物的营养和水分供应状况,作物根层适宜的水分和养分供应水平能最大化根系和根际过程的效率,从而促进作物对磷与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作物根系除了能对根层土壤中磷和水分的系统供应做出响应外,也对局部磷和水分的变化产生形态和生理上的反应。根系响应磷和水分的表型可塑性与植物激素的调控作用密切相关。ABA、乙烯、NO均参与磷和水分互作的调控过程,质外体p H在调控植物抵抗水分胁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与植物的营养状况密切相关。【展望】深入理解根土界面水与磷互作的协同过程及其调控机制是提高集约化作物体系水分和磷利用效率的关键。未来的研究方向与重点包括:进一步揭示磷和水分互作与激素信号途径之间的关系,探明农田生态系统中磷与水分互作的根土界面效应及其高效利用的协同机制,建立不同种植条件下水肥资源高效利用的根际调控途径,为通过根系、根际的定向调控,发挥其生物学潜力,提高集约化农田水肥资源的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 作物 根土界面 根际互作 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AC界面水分通量调控理论及其在农业节水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8
作者 刘昌明 张喜英 胡春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46-451,共6页
提出了农田五水(降水、土壤水、地表水、地下水与作(植)物水)的系统概念,讨论了SPAC(土壤-植物-大气)系统中水分运动过程.内容包括SPAC界面水分通量.基于SPAC界面水分耗散与调控研究,提出了农艺节水模式与应用效果.旨在推进农业节水中... 提出了农田五水(降水、土壤水、地表水、地下水与作(植)物水)的系统概念,讨论了SPAC(土壤-植物-大气)系统中水分运动过程.内容包括SPAC界面水分通量.基于SPAC界面水分耗散与调控研究,提出了农艺节水模式与应用效果.旨在推进农业节水中应用低成本高效益的农艺节水理论与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水转化 SPAC 界面水分通量 节水农业 界面水分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率对土工格栅与膨胀土界面拉拔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李齐仁 汪明元 +1 位作者 蔡剑韬 施戈亮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175-178,共4页
含水率对土工格栅加筋膨胀土结构的运行具有直接影响,而国内外对其作用机制少有研究。为此,采用填土尺寸为600mm×600mm×600mm的大型叠环式剪切仪进行一系列拉拔试验,研究了含水率对土工格栅与膨胀土界面拉拔性状的影响。试验... 含水率对土工格栅加筋膨胀土结构的运行具有直接影响,而国内外对其作用机制少有研究。为此,采用填土尺寸为600mm×600mm×600mm的大型叠环式剪切仪进行一系列拉拔试验,研究了含水率对土工格栅与膨胀土界面拉拔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含水率对拉拔力与土工格栅位移特征、界面应力变形特征、界面强度参数等具有显著影响。含水率较高,土工格栅发生刚体平动的时间较早,刚体平动时的单宽拉拔力更接近峰值,界面更偏于理想刚塑性特征;含水率较低,界面似黏聚力较大;而含水率对界面似摩擦角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格栅 膨胀土 含水率 界面特性 拉拔试验 相互作用 南水北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水中无机固体粒子与4种重金属液-固界面的交换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改枝 郭博书 +1 位作者 焦小宝 杨宏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24-630,共7页
于 1 996年 5— 1 2月在实验室用离子交换法对黄河干流内蒙古清水河县喇嘛湾断面黄河水中无机固体粒子与Cu2 +、Pb2 +、Zn2 +、Cd2 +的液 -固界面作用进行了研究 ,得出离子交换率E %与pH的关系 ,找出了 4种重金属离子的pH突跃范围和最... 于 1 996年 5— 1 2月在实验室用离子交换法对黄河干流内蒙古清水河县喇嘛湾断面黄河水中无机固体粒子与Cu2 +、Pb2 +、Zn2 +、Cd2 +的液 -固界面作用进行了研究 ,得出离子交换率E %与pH的关系 ,找出了 4种重金属离子的pH突跃范围和最大离子交换率。结果表明 ,在黄河水中 4种重金属离子主要以羟基络合物的形式M(OH) +与无机固体粒子进行一价阳离子交换。随金属离子浓度增加E %降低 ,4种重金属离子与转型沙的交换率大于未转型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固体料子 液-固界面作用 黄河水 重金属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风过渡区的陆-气相互作用:述评与展望 被引量:19
11
作者 张强 岳平 +5 位作者 张良 王胜 张杰 赵建华 王润元 阳伏林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58-773,共16页
夏季风过渡区是受夏季风影响最敏感的区域之一,其陆-气相互作用对夏季风气候动力学过程响应明显,该区域的陆-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夏季风活动的响应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分析了中国夏季风过渡区的形成及其基本特征,讨论了夏季风... 夏季风过渡区是受夏季风影响最敏感的区域之一,其陆-气相互作用对夏季风气候动力学过程响应明显,该区域的陆-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夏季风活动的响应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分析了中国夏季风过渡区的形成及其基本特征,讨论了夏季风过渡区陆-气相互作用过程研究的主要关注点,初步推测了该地区陆-气相互作用对夏季风变化的响应机制。指出该地区陆-气相互作用研究包含了多重互馈机制、陆面水-热-生过程耦合、近地层到自由大气的多界面交换、季风多尺度作用和特殊的陆面水分循环等一系列重要科学问题。同时,总结归纳了该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和关键科学问题,提出了未来应该重点研究的7个方面,并初步给出了研究试验的基本思路。为未来系统深入研究夏季风过渡区陆-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夏季风活动响应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风过渡区 陆-气相互作用 多尺度响应机制 多界面交换过程 水-热-生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的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通量研究——以海州湾海洋牧场为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硕 方鑫 +2 位作者 黄宏 张虎 张俊波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266-4276,共11页
为了研究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特性,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海州湾海洋牧场2016年5月3个站位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通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沉积物类型、温度、DO和pH值对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营养盐交换通... 为了研究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特性,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海州湾海洋牧场2016年5月3个站位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通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沉积物类型、温度、DO和pH值对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营养盐交换通量的因素间存在主次关系,影响NH_4^+-N交换的因素依次:DO>温度>沉积物类型;影响NO_3^-+NO_2^--N交换的因素依次为:沉积物类型>DO>温度;影响PO_4^(3-)-P交换的因素依次为:DO>沉积物类型>温度;影响SiO_3^(2-)-Si交换的因素依次为:温度>pH值.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各项营养盐交换通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建立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模型时,更应着重考虑交互作用的影响效果.本研究实验得出的沉积物类型、温度、溶解氧和pH值这4种因素对海州湾营养盐交换影响的结果与海州湾往年调查研究结果大致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水界面 营养盐 交换通量 正交试验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岩反应实验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杨荣兴 周珣若 张荣华 《现代地质》 CAS CSCD 1995年第4期419-422,共4页
水-岩反应实验研究是地学界瞩目的前缘课题之一。开放的流动体系水-岩(矿物)反应动力学实验和水-岩(矿物)界面地球化学及表面特性的研究,是该领域取得的最重要的进展。
关键词 水-岩反应实验 反应动力学 地球化学 岩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工格栅与压实膨胀土的界面模型及其参数 被引量:3
14
作者 汪明元 施戈亮 +1 位作者 丁金华 包承纲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88-693,共6页
针对土工格栅与膨胀土界面特性研究的不足,采用单向和双向土工格栅,以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新乡段的膨胀性泥灰岩风化土,在填土尺寸为600mm×600mm×600mm的大型叠环式剪切仪上进行一系列拉拔试验,研究了不同含水量及干密度下筋... 针对土工格栅与膨胀土界面特性研究的不足,采用单向和双向土工格栅,以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新乡段的膨胀性泥灰岩风化土,在填土尺寸为600mm×600mm×600mm的大型叠环式剪切仪上进行一系列拉拔试验,研究了不同含水量及干密度下筋土界面的平均摩阻力-相对位移特征和界面强度特征。采用理想弹塑性模型模拟界面行为,并将界面强度曲线表达为线性函数,基于界面平均摩阻力和筋土平均相对位移研究了界面参数。此外,探讨了考虑渐进屈服时界面参数的反馈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学 土工格栅 压实膨胀土 相互作用 界面模型 南水北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层软岩遇水崩解特性试验及其界面模型 被引量:41
15
作者 潘艺 刘镇 周翠英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231-3239,共9页
红层软岩遇水崩解是引发工程灾害的重要原因。红层软岩遇水崩解缘于水作用下软岩细观成分组构的变化,但目前软岩崩解特性定量表征研究多根据宏观现象,所得到的崩解模型难以对软岩崩解的细观过程进行研究。根据室内软岩静态崩解和软岩碎... 红层软岩遇水崩解是引发工程灾害的重要原因。红层软岩遇水崩解缘于水作用下软岩细观成分组构的变化,但目前软岩崩解特性定量表征研究多根据宏观现象,所得到的崩解模型难以对软岩崩解的细观过程进行研究。根据室内软岩静态崩解和软岩碎片浸水试验以及不同浸泡阶段的软岩的成分组构扫描电镜观察试验,揭示了水-软岩界面的细观演化规律:红层软岩的崩解机制缘于软岩碎片间泥质填充区中水-岩界面上的黏土颗粒在水作用下发生水化、扩散和流失致使泥质胶结带缩减,从而引起碎片间凝聚力下降;静水作用下软岩碎片间的凝聚力随时间呈幂函数衰减。在此基础上,利用界面与胶体化学、断裂力学理论,定量表征了软岩中水化黏土颗粒的流失以及软岩碎片间的模式Ⅱ型开裂,建立了软岩遇水崩解的界面模型,进而定量表征了软岩遇水崩解过程。通过对比计算,利用上述所建模型计算的软岩碎片剥落时间和试验观察的软岩碎片剥落时间相近,从而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层软岩 崩解特性 水-岩作用 界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场辅助微细磨料水射流加工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3
16
作者 侯荣国 杨欢 +1 位作者 蒋振伟 吕哲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7-80,共4页
通过研制磁场辅助微细磨料水射流加工系统以提高微细磨料水射流加工的稳定性,增强磨料水射流的能量,提高其加工能力。该加工系统主要由多轴运动装置、磁场发生装置、气液增压系统、微细磨料混合装置及其控制系统组成。微细磨料水射流的... 通过研制磁场辅助微细磨料水射流加工系统以提高微细磨料水射流加工的稳定性,增强磨料水射流的能量,提高其加工能力。该加工系统主要由多轴运动装置、磁场发生装置、气液增压系统、微细磨料混合装置及其控制系统组成。微细磨料水射流的增压系统采用气液增压方式;磨料供给装置采用前混合式;利用Ansys软件优化设计磁场分布,以便获得喷嘴内均匀分布的磁场;其控制系统主要以PLC为核心控制元件,实现对喷嘴的运动、磁场、系统供压、磨料供给等的集成控制。通过设计人机交互控制界面实现磁场辅助微细磨料水射流加工系统的在线操作及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场辅助 微细磨料水射流 PLC 人机交互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量对筋土界面特性影响的直剪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董营营 郑智能 汤东 《公路交通技术》 2008年第S2期1-3,共3页
通过对不同填土含水量的筋土界面直剪试验研究,分析不同含水量对筋土界面摩擦系数的影响,得出筋土界面摩擦系数受填料含水量的影响非常明显,填土含水量越高,界面摩擦系数越小。施工时,填土含水量要严格控制在最佳含水量或稍低于最佳含... 通过对不同填土含水量的筋土界面直剪试验研究,分析不同含水量对筋土界面摩擦系数的影响,得出筋土界面摩擦系数受填料含水量的影响非常明显,填土含水量越高,界面摩擦系数越小。施工时,填土含水量要严格控制在最佳含水量或稍低于最佳含水量。另外,在工程设计施工中,应重视路堤的排水设计和施工,避免路堤大量渗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筋土 含水量 直剪试验 界面作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C的北方冬季羊只饮水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春慧 王祯 +4 位作者 付景强 宗哲英 杨家欢 侯清 刘国强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2-54,59,155,共5页
我国北方冬季干燥寒冷,羊只饮用水的温度与其生长密切相关,温度不适宜会降低其食欲、影响膘情、阻碍发育,从而降低养殖的经济效益。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笔者设计了一种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羊只饮水控制系统,采用PID算法实现水箱... 我国北方冬季干燥寒冷,羊只饮用水的温度与其生长密切相关,温度不适宜会降低其食欲、影响膘情、阻碍发育,从而降低养殖的经济效益。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笔者设计了一种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羊只饮水控制系统,采用PID算法实现水箱的恒温控制,并实现液位和出水阀门的自动控制;为了便于操作,笔者采用组态软件设计人机交互界面,此界面可完成实时数据显示、手/自动运行切换及紧急情况处理等操作。该设计可保障羊只在北方冬季饮用温度适宜的水,从而保证羊只的正常发育,提高农牧区羊只养殖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 羊只饮水控制系统 PID 组态 人机交互界面
原文传递
网箱养殖区颗粒沉降物—水界面磷酸盐迁移稳定时间的初步研究
19
作者 葛长字 秦耿 彭小经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19,共5页
为确定磷酸盐在颗粒沉降物—水界面迁移的稳定时间,用静水法培养采自网箱养殖区,并事先在60℃烘至恒重、保持自然粒度的颗粒沉降物。培养时间分别为24,36,48,72 h。磷酸盐在颗粒沉降物—水界面的迁移具有时空异质性,同一站位的颗粒沉降... 为确定磷酸盐在颗粒沉降物—水界面迁移的稳定时间,用静水法培养采自网箱养殖区,并事先在60℃烘至恒重、保持自然粒度的颗粒沉降物。培养时间分别为24,36,48,72 h。磷酸盐在颗粒沉降物—水界面的迁移具有时空异质性,同一站位的颗粒沉降物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迁移速度降低。磷酸盐在颗粒沉降物—水界面迁移行为的变异程度同样具有时空异质性,但培养时间为48 h时,迁移速度的变异程度最低,迁移最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沉降物 磷酸盐 颗粒沉降物—水界面 稳定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体系油水界面上常见表面活性剂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6
20
作者 江蓉君 罗健辉 +2 位作者 白瑞兵 江波 周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804-1812,共9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代表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以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为代表的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以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为代表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以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etaine)为代...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代表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以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为代表的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以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为代表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以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etaine)为代表的两性表面活性剂及空白实验.模拟了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上的行为,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分子与石油分子之间的径向分布函数(RDF)、石油分子在竖直方向的均方位移(MSD)、油水界面张力(IFT)、石油层与岩石层之间的相互作用能、石油层的相对浓度在竖直方向的分布及石油分子质心位置随模拟时间的变化关系等,讨论了不同表面活性剂的洗油性能.结果表明:(1)SDBS,NPE和Betaine分子初始状态下呈近似的规律排列,非极性端部分插入油相中,极性端延伸进入水相中;随后表面活性剂的极性端表现出聚集趋势,逐渐形成一个外部亲油内部亲水的一个胶束状粒子,粒子随模拟的进行逐渐融入到油层当中;DTAB从开始的近似规则排列逐渐变为无规排列,但是始终保持亲油端插入到油相中,亲水端位于油水界面上.(2)表面活性剂分子与石油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弱顺序为Betaine≈DTAB<SDBS<NPE.(3)由质心高度和动力过程中的图像截图分析,表面活性剂洗油效果的顺序为Betaine>SDBS>NPE>DTAB>None.模拟结果与实际的驱油结果一致,从分子层面上解释了不同表面活性剂洗油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油水界面 界面张力 相互作用 洗油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