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口老龄化、机器人应用与企业价值链升级
1
作者 连慧君 傅圣杰 《重庆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53,共19页
在全球人口结构深刻变迁和智能制造加速发展的背景下,机器人应用能否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对企业价值链升级的挑战,是一个亟待探讨的重要议题。基于中国微观企业数据和IFR工业机器人数据,实证探究了人口老龄化、机器人应用与企业价值链升... 在全球人口结构深刻变迁和智能制造加速发展的背景下,机器人应用能否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对企业价值链升级的挑战,是一个亟待探讨的重要议题。基于中国微观企业数据和IFR工业机器人数据,实证探究了人口老龄化、机器人应用与企业价值链升级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会抑制企业价值链升级。其中,企业的研发创新效应和进口中间投入效应是主要作用机制;机器人应用未能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对企业价值链升级的负面影响,反而强化了这种负面冲击;异质性分析显示,机器人应用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低老龄化地区加剧了人口老龄化对企业价值链升级的负面影响,但在高老龄化地区则有缓解作用;拓展性研究发现,机器人应用能够提升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缓解人口老龄化对企业出口规模及出口扩展边际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工业机器人 企业价值链升级 研发创新 进口中间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工业品出口贸易隐含碳变化及其驱动效应研究
2
作者 令狐大智 李逸明 +1 位作者 张露曦 武新丽 《广西经济》 2024年第4期82-96,共15页
文章基于投入产出矩阵GRAS调整方法和投入产出模型对2005—2020年广西工业品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进行测算,并利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MDI)分析隐含碳驱动效应。研究发现:广西碳排放总量、工业品出口额和隐含碳排放量整体呈增长趋势... 文章基于投入产出矩阵GRAS调整方法和投入产出模型对2005—2020年广西工业品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进行测算,并利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MDI)分析隐含碳驱动效应。研究发现:广西碳排放总量、工业品出口额和隐含碳排放量整体呈增长趋势,但增速差异明显。2013—2020年,碳排放总量趋于平稳且增速减缓,但工业品出口额及隐含碳排放量增长显著。碳排放总量下降和碳排放系数减小与广西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有显著关联,但出口规模扩大是隐含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原因,而出口结构、中间投入品排放水平和直接碳排放系数对隐含碳起排放抑制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规模效应在隐含碳排放中持续发挥促进作用,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影响程度次之且呈“U”形作用特点;受产业能耗和科技水平影响,三效应对各部门隐含碳排放变化存在当期关键驱动因素、潜在关键驱动因素的差异,且驱动效用差别显著。基于此,文章提出应积极推进从“能耗双控”向“碳排双控”的制度转变,持续推动重点领域减排降耗,提升全产业链低碳能力;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加大技术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合理调控部门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推进出口结构升级;综合协调多种政策,加强政策激励及监管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口隐含碳 驱动效应 投入产出 中间投入品 碳排放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品进口、地理集聚与出口复杂度提升
3
作者 蒋瑛 杨骁 郑云帆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61,共16页
探究中间品进口对我国下一阶段产业政策调整有深刻影响,从现实来看,企业地理集聚具有二重性特征。为了明确进口地理集聚对企业出口复杂度提升的作用机理,文章以开发区作为地理集聚单元,通过对企业经纬度定位确定企业所在园区,主要从同... 探究中间品进口对我国下一阶段产业政策调整有深刻影响,从现实来看,企业地理集聚具有二重性特征。为了明确进口地理集聚对企业出口复杂度提升的作用机理,文章以开发区作为地理集聚单元,通过对企业经纬度定位确定企业所在园区,主要从同产品进口集聚、相关产品进口集聚和差异化产品进口集聚三种不同地理集聚模式探究企业演化路径与出口复杂度提升。在机制方面,从产品进口价格、进口多元化和贸易不确定性冲击三个维度探讨进口地理集聚对企业出口复杂度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在地理集聚模式上,同产品进口集聚仅在经济发展初期有效果;相关产品进口集聚和差异化产品进口集聚对企业出口复杂度具有正向影响,但相关产品进口集聚容易形成“低端锁定”。在地理集聚演化上,同产品进口集聚在企业发展初期通过降低企业信息搜寻成本、产生地区规模效应等促进企业出口复杂度提升,而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企业则需摆脱地区同质化束缚,通过相关产品进口集聚和差异化产品进口集聚提升出口复杂度;此外,中国各地区发展模式差异明显,发达地区企业主要以差异化产品进口集聚来提升出口复杂度,而追赶地区仍通过学习和模仿来提升出口复杂度。在地理集聚机制上,同产品进口集聚能够通过信息传导机制降低企业进口价格,而相关产品进口集聚与差异化产品进口集聚则通过新产品进口提高出口复杂度,同时能够缓解外部市场不确定性冲击。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进口的多样性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打造上下游产业相互依托、有核心竞争力的空间集聚形态是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突破。据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进一步推动和完善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积极主动扩大进口,打开对外开放新局面;进一步完善产业间协同与创新系统,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强化产业链对国内大循环的支撑能力;积极破除区域间的行政壁垒,促进资源和要素的自由流动,引导不同地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发挥技术、创新、管理等溢出效应,为提高产业空间集聚的技术相关度打下良好的市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品进口 进口地理集聚 产品相关度 出口复杂度 知识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如何驱动中国高质量出口:机制和微观证据
4
作者 张一 薛伟 王婷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6期121-138,共18页
基于中国海关和上市企业合并数据,采用文本分析法构建微观企业数字化转型综合指标,考察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出口质量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高企业出口质量。该结论在利用“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政策构建工... 基于中国海关和上市企业合并数据,采用文本分析法构建微观企业数字化转型综合指标,考察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出口质量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高企业出口质量。该结论在利用“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政策构建工具变量以及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有助于企业进口更多种类更高质量的中间投入品、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以及优化企业人力资本结构,进而促进企业出口质量升级。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质量差异越大的产品、国有企业、距离越远的出口目的国以及网络基础设施水平越高的地区,数字化转型的出口质量升级效应越强。研究结论揭示了数字化转型对高质量出口的促进作用,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贸易强国建设提供了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高质量出口 创新能力 人力资本 中间投入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外直接投资、中间品转换与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
5
作者 祝树金 王梓瑄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81,共16页
使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数据库、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的匹配数据,采用时变双重差分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可以考察对外直接投资对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显著降低当期... 使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数据库、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的匹配数据,采用时变双重差分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可以考察对外直接投资对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显著降低当期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对外直接投资通过中间品转换效应降低当期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进口中间品相对比例增加是对外直接投资降低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中介渠道;对地理距离较远和进口中间品关税较高国家的投资对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影响效应更显著。此外,中间品转换效应的内在动因是进口高质量中间品而非低价格中间品;从长期来看,对外直接投资将显著提升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出口国内增加值率 中间品转换 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投入品进口对弱势群体就业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刘慧 周琼 杜文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629-639,共11页
厘清中间投入品进口对弱势群体就业的影响机理,对中国制定降低中间投入品进口依赖程度和保障弱势群体就业方面的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文章基于ADB数据库和世界银行数据库,运用OLS、2SLS和联立方程等方法细致分析中间投入品进口对弱... 厘清中间投入品进口对弱势群体就业的影响机理,对中国制定降低中间投入品进口依赖程度和保障弱势群体就业方面的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文章基于ADB数据库和世界银行数据库,运用OLS、2SLS和联立方程等方法细致分析中间投入品进口对弱势群体就业的作用机制与渠道,并进一步剖析中间投入品进口的收入差距效应。研究发现:首先,中间投入品进口会抑制弱势群体就业率的攀升,不利于弱势群体福利水平的提升,这也证实了产业链关键环节自主可控战略和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科学性与必要性。其次,中间投入品进口通过提升经济体的技术偏向性和要素资源配置效率两个潜在渠道,会抑制弱势群体就业率的提升,上述作用渠道成立的本质原因是弱势群体的技能水平相对较弱。因此,应大力提升弱势群体的技能水平。最后,中间投入品进口会扩大经济体收入的基尼系数,增加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占比,降低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占比。该结论表明,中国的共同富裕发展目标、产业链关键核心环节自主可控战略和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在经济学逻辑上具有显著的相辅相成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投入品进口 弱势群体 就业 收入差距 抑制效应 技术偏向性 要素资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业投入数字化与生产链长度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宏伟 庞素勤 +1 位作者 刘曙光 张露文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4-107,共14页
利用1995—2018年OECD世界投入产出与跨国—行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制造业投入数字化对生产链长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制造业投入数字化显著延长了生产链长度;第二,异质性检验显示,制造业投入数字化对发展中国家、资本密集型行业和... 利用1995—2018年OECD世界投入产出与跨国—行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制造业投入数字化对生产链长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制造业投入数字化显著延长了生产链长度;第二,异质性检验显示,制造业投入数字化对发展中国家、资本密集型行业和全球价值链上游行业以及纯国内生产活动的影响更为明显,并且国外投入数字化对生产链长度的正向影响要小于国内投入数字化;第三,机制检验显示,制造业投入数字化主要通过扩大中间品进口数量和提高中间品进口质量延长生产链长度;第四,进一步分析表明,消费需求潜力规模能够增强制造业投入数字化对生产链长度的正向影响,而消费需求潜力结构无明显影响,制造业投入数字化在延长生产链长度的过程中存在显著的“行业扩散效应”。研究结论对构建内循环为主、外循环赋能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入数字化 生产链长度 中间品进口 消费需求潜力 行业扩散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深度输入凸神经网络多模型的中间点过热度预测控制
8
作者 钟信 冯磊华 +1 位作者 何金奇 杨锋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4,共8页
新能源大量并网,超临界火电机组参与调峰容易造成中间点过热度较大波动,从而导致过热蒸汽超温等问题。为较好控制中间点过热度达到稳定,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深度输入凸神经网络多模型(muti-DDICNN model)的中间点过热度预测方法,分别训练... 新能源大量并网,超临界火电机组参与调峰容易造成中间点过热度较大波动,从而导致过热蒸汽超温等问题。为较好控制中间点过热度达到稳定,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深度输入凸神经网络多模型(muti-DDICNN model)的中间点过热度预测方法,分别训练了不同预测步长下子模型,构建了中间点过热度状态预测网络(SPNN)和误差预测网络(EPNN)。利用此预测网络凸性质,设计了一种基于双深度输入凸神经网络多模型预测控制器(DDICNN-MPC),将控制问题转化为凸优化问题,求取控制矩阵对目标函数的雅可比矩阵,采用梯度下降法计算控制矩阵最优解。仿真结果表明,DDICNN-MPC能快速平稳地跟踪中间点过热度设定值,且稳态误差较小,具有较好的调节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点过热度 输入凸神经网络 模型预测控制 梯度下降法 凸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动力来源--基于要素供给和市场需求的双重外部性视角
9
作者 庄宗武 韩峰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6-68,共23页
在中国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释放大国空间红利将空间外部性优势转变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势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城市面板数据从要素供给和市场潜力两个方面对空间集聚外部性对城市经济发展质... 在中国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释放大国空间红利将空间外部性优势转变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势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城市面板数据从要素供给和市场潜力两个方面对空间集聚外部性对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进行系统探讨。结果显示,劳动力池、制造业中间品和中间服务空间共享、空间技术外溢等要素供给方面的空间外部性和国内大市场产生的市场需求外部性均有助于引领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研究还表明,国内市场需求的空间外部性与劳动力池效应、制造业中间品空间共享效应、空间技术外溢效应在推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具有协同效应,而国际市场需求外部性则仅与劳动力池效应和空间技术外溢效应存在协同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劳动力池、制造业中间品和中间服务品空间共享、空间技术外溢效应均显著提高了大城市和中等城市的经济发展质量,而市场潜力扩张则对大城市和小城市的经济发展质量产生了明显的提高作用;城市群政策进一步强化了各类空间外部性优势的充分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外部性 高质量发展 劳动力池 中间投入共享 空间技术外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商直接投资提升“卡脖子”产业技术能力的路径研究
10
作者 赵莹月 庞磊 《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6期36-40,共5页
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亟需提升“卡脖子”产业技术能力。基于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聚焦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卡脖子”产业技术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能够有效提升“卡脖子”产业技术能力,且经过稳健... 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亟需提升“卡脖子”产业技术能力。基于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聚焦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卡脖子”产业技术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能够有效提升“卡脖子”产业技术能力,且经过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外商直接投资提升“卡脖子”产业技术能力具有区域和时间异质性,作用强度表现为胡焕庸线以西地区高于胡焕庸线以东地区,长江以南地区高于长江以北地区;2013—2015年、2016—2018年、2019—2022年依次减弱。机制检验表明外商直接投资通过提高服务水平与加大教育投入进而提升“卡脖子”产业技术能力。对此,提出针对性政策启示,为我国突破“卡脖子”困境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I “卡脖子” 中介效应 服务水平 教育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际比较的中国制造业中间品涉外循环演变研究
11
作者 刘秀玲 何淑峰 胡尔康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0-160,共11页
制造业中间品具有稳链和固链的强大作用,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中流砥柱。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模型,构建中间品投入和使用涉外循环分解框架,测度了中国制造业中间品供需两侧的涉外循环并进行国际比较。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中间品涉外循... 制造业中间品具有稳链和固链的强大作用,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中流砥柱。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模型,构建中间品投入和使用涉外循环分解框架,测度了中国制造业中间品供需两侧的涉外循环并进行国际比较。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中间品涉外循环规模和增速领先于美、日、德,但占比小于美、日、德;技术越高,中间品涉外循环越多,中高技术制造业对国外中间品供给市场的依赖性更强;需求端中国制造业以最终品环节涉外为主,美、日、德以中间品环节涉外为主;中国总体及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间品对涉外生产网络的依赖性低于美、日、德,对国外最终需求市场的依赖性高于美国而低于日、德。本文拓展了双循环分解模型,为探究中国制造业中间品涉外循环演变规律、拓展制造业中间品贸易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中间品贸易 涉外循环 国际比较 投入产出模型 全球价值链分解 投入循环 产出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务柔性是否促进知识密集型中间投入品企业的价值提升——基于技术创新投入的遮掩效应
12
作者 谢馨莹 《江苏商论》 2024年第11期129-136,共8页
知识密集型中间投入品产业的发展对产业安全起着重要作用,但发展受财务柔性限制。本文利用2011—2021年知识密集型中间投入品产业上市公司对之进行探讨。研究发现,财务柔性与知识密集型中间投入品企业价值之间呈倒U型,技术创新投入在两... 知识密集型中间投入品产业的发展对产业安全起着重要作用,但发展受财务柔性限制。本文利用2011—2021年知识密集型中间投入品产业上市公司对之进行探讨。研究发现,财务柔性与知识密集型中间投入品企业价值之间呈倒U型,技术创新投入在两者之间表现为遮掩效应。技术创新投入能显著提升企业价值,而财务柔性储备会占用技术创新投入的预算。进一步根据企业性质分组回归,发现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对冗余资金的利用率更高。根据地区分组回归发现,相比东中部,西部地区的知识密集型中间投入品企业财务柔性储备的效应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务柔性 企业价值 技术创新投入 知识密集型中间投入品 遮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效应分析 被引量:90
13
作者 申玉铭 邱灵 +2 位作者 王茂军 任旺兵 尚于力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21-830,共10页
以中国1997年、2002年投入产出数据为基础,运用投入产出法,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上升;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为第二产业服务,对第三产业的支撑... 以中国1997年、2002年投入产出数据为基础,运用投入产出法,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上升;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为第二产业服务,对第三产业的支撑、引领作用不足;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比重趋于下降,而投入到第三产业的中间服务不断上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集中在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这两个传统服务业,制造业生产过程对中间投入服务的消耗层次偏低;生产性服务业普遍具有"低附加值、高带动能力"的产业特性,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普遍大于各行业受其他部门的需求拉动作用,但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后向关联效应较弱,对国民经济的乘数推动作用不强;商务服务业具有很强的前后向关联效应,发展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投入产出 产业关联 中间需求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能源消费增长的分解——基于投入产出方法 被引量:59
14
作者 梁进社 郑蔚 蔡建明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53-864,共12页
能源是当前中国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分析其消费增长各个环节的能耗效应是制定节能措施的基础。论文利用投入产出表将1990~1995、1997~2002年中国能源消费增长分解为中间需求效应、技术效应和最终需求效应。研究... 能源是当前中国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分析其消费增长各个环节的能耗效应是制定节能措施的基础。论文利用投入产出表将1990~1995、1997~2002年中国能源消费增长分解为中间需求效应、技术效应和最终需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技术效应是减少能源消费的关键因素,在1997~2002年间,技术效应的作用更加明显。中间需求效应与技术效应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有可能通过替代效应对技术效应做出反应,因此,行业之间全面的技术进步很重要,尤其是对那些中间需求调整敏感的行业而言。从单个行业来看,对耗能大户和最终需求量增加快的行业应重点加强技术进步。此外,最终需求效应与国际贸易结构密不可分,应该依据产品附加值和产品能耗对进出口结构进行调整以减少能源消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入产出 能源消费增长 中间需求效应 技术效应 最终需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互动与融合——基于甘肃省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吉亚辉 程斌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2014年第1期20-24,共5页
文章在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与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利用甘肃省2002年和2007年投入产出表的相关数据,采用相关指标,详细分析了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以及与先进制造业互动与融合的情况。结果表明,甘肃省先进制造业对其他部门... 文章在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与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利用甘肃省2002年和2007年投入产出表的相关数据,采用相关指标,详细分析了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以及与先进制造业互动与融合的情况。结果表明,甘肃省先进制造业对其他部门的拉动作用要大于生产性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促进作用,生产性服务业仍需进一步加强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先进制造业 投入产出 中间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我国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路正南 郝文丽 杨雪莲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0-245,共6页
首次将中间投入强度及投入结构引入到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研究中,选用2000年、2002年、2005年、2007年及2010年的数据,运用LMDI因素分解方法将我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分解为能源结构效应、能源投入替代率效应、投入结构效应和中间投入... 首次将中间投入强度及投入结构引入到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研究中,选用2000年、2002年、2005年、2007年及2010年的数据,运用LMDI因素分解方法将我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分解为能源结构效应、能源投入替代率效应、投入结构效应和中间投入强度效应。结果表明,能源投入替代率加快碳排放强度的降低,中间投入强度和投入结构抑制碳排放强度的降低,能源结构对碳排放强度的降低作用不明显。从因素总效应来看,除了2002—2005年间各影响因素整体抑制了碳强度的降低外,其他各区段间因素效应之和加速碳强度的降低。因此,调整投入结构、提高能源效率成为碳减排的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能源消耗 碳排放强度 中间投入 能源投入替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要素扭曲是否推动了中国企业出口 被引量:17
17
作者 冼国明 程娅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3-32,共10页
本文使用1999—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样本分析了包括资本、劳动及中间品在内的要素市场相对扭曲程度,并考察其是否能解释中国企业出口的独特成本优势。结论认为:中国制造业企业存在严重要素价格扭曲,不同要素的价格扭曲程度差异化较大。... 本文使用1999—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样本分析了包括资本、劳动及中间品在内的要素市场相对扭曲程度,并考察其是否能解释中国企业出口的独特成本优势。结论认为:中国制造业企业存在严重要素价格扭曲,不同要素的价格扭曲程度差异化较大。劳动力价格扭曲现象普遍存在,经济发展以牺牲劳动力价格市场化为代价。国有企业比重较大的行业资本价格相对较低,而私营企业比重较大的行业则资金成本较高。能源、原材料相关行业以及外资企业比重较大的行业中间品价格偏低;经过实证检验,要素市场扭曲的确对企业出口倾向起到推动作用,企业将获得的成本优势转化为出口优势,这表明低廉的要素价格是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中具有竞争力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相对扭曲 中间品 出口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Hammerstein系统辨识的动态分离方法 被引量:12
18
作者 袁廷奇 刘文江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19-622,共4页
利用同幅值的M序列和逆M序列作为输入信号 ,对Hammerstein模型中的线性动态部分进行分离处理 ,通过辨识得到一个线性动态模型 .基于此线性模型 ,依据系统的测量输出重构出系统的中间输入 .最后由系统的测试输入和中间输入估计出非线性... 利用同幅值的M序列和逆M序列作为输入信号 ,对Hammerstein模型中的线性动态部分进行分离处理 ,通过辨识得到一个线性动态模型 .基于此线性模型 ,依据系统的测量输出重构出系统的中间输入 .最后由系统的测试输入和中间输入估计出非线性部分的参数 .仿真结果表明本方法的有效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MMERSTEIN模型 系统辨识 动态分离 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品关税减让与企业价值链参与 被引量:22
19
作者 刘斌 王乃嘉 魏倩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4-44,共11页
全球价值链是当前学术研究的前沿问题。随着全球化分工的日益深入,各国纷纷参与全球化生产,国际贸易的对象不再是完整的产品而是细化为"工序"贸易。一国出口品生产大量使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进口品作为中间品投入,中间品关税... 全球价值链是当前学术研究的前沿问题。随着全球化分工的日益深入,各国纷纷参与全球化生产,国际贸易的对象不再是完整的产品而是细化为"工序"贸易。一国出口品生产大量使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进口品作为中间品投入,中间品关税减让所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中间品关税减让会影响我国企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分工地位吗?本文在对我国价值链参与程度、价值链分工地位作准确度量的基础之上,实证分析中间品关税减让对我国企业价值链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间品关税减让有利于我国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体系,并且显著提升了我国企业在价值链体系中的分工地位,且行业的资产专用性越高,中间品关税减让的提升作用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中间品关税 出口增加值 资产专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服务投入、中间产品贸易与制造业高技术劳动力相对需求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昕 牛蕊 李磊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7-62,共6页
基于全球价值链分析框架,采用WIOD(World Input-Output Database)数据库中1995—2009年中国16个制造业部门的行业面板数据,研究中间服务投入和中间产品贸易对制造业部门高技术劳动力需求的影响。主要结论为:中间服务投入对高技术劳动力... 基于全球价值链分析框架,采用WIOD(World Input-Output Database)数据库中1995—2009年中国16个制造业部门的行业面板数据,研究中间服务投入和中间产品贸易对制造业部门高技术劳动力需求的影响。主要结论为:中间服务投入对高技术劳动力使用存在替代和促进两种相反的作用。中间服务投入的增加会替代制造业部门高技术劳动力投入。中间服务投入的增加会促进制造业分工升级,从而增加对高技术劳动力的相对需求。中间产品出口的增加和中间产品进口的减少总体上会增加高技术劳动力的相对需求,而中间服务投入的增加则会加强中间产品贸易对于高技术劳动力相对需求的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服务投入 中间产品贸易 高技术劳动力相对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