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部不确定性对金融市场风险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及宏观审慎管理
1
作者 廖文欣 徐晓光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共18页
运用基于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的溢出指数法测度2002年至2021年9月间中国金融市场风险受外部不确定性冲击的程度,并深入挖掘各类溢入指数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外部金融不确定性的传染力主要受信息因素制约,信息与企业家信... 运用基于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的溢出指数法测度2002年至2021年9月间中国金融市场风险受外部不确定性冲击的程度,并深入挖掘各类溢入指数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外部金融不确定性的传染力主要受信息因素制约,信息与企业家信心是影响外部宏观不确定性传染力的主要因素,而企业家信心与消费者信心是干扰外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传染力的重要因素。企业家信心、信息分别是影响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易感程度的关键因素,两种因素也是影响货币市场、外汇市场易感程度的主要因素。进一步通过脉冲响应函数探究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性,结果发现,全球金融危机时期,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管理和流动类政策表现较好,而新冠肺炎疫情时期,资产类政策的短期调控效果较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部不确定性 金融市场风险 溢出效应 宏观审慎政策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观审慎监管对传染性银行风险的控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李静婷 孟繁旺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7-94,共8页
针对金融危机暴露出的传染性银行风险对金融稳定危害增大的现象,通过分析宏观审慎工具对于不同风险传染渠道的控制作用,以Rochet模型为基础建立宏观审慎模型,从理论和模型的角度论证了宏观审慎监管对传染性银行风险的控制作用并分析了... 针对金融危机暴露出的传染性银行风险对金融稳定危害增大的现象,通过分析宏观审慎工具对于不同风险传染渠道的控制作用,以Rochet模型为基础建立宏观审慎模型,从理论和模型的角度论证了宏观审慎监管对传染性银行风险的控制作用并分析了作用机制,同时选取中国商业银行合并数据,对不同政策工具组合的作用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证明现阶段监管工具中存款准备金率的控制效果最显著,应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构建宏观审慎监管工具组合对传染性银行风险进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审慎监管 传染性银行风险 银行间市场 政策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与政策工具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志洋 《金融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9-24,共6页
201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制度作为十大课题之一,将宏观审慎监管作为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制度的子课题,可见国家对宏观审慎监管的高度重视。研究宏观审慎的含义并对政策目标进行探讨,对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构成以及如... 201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制度作为十大课题之一,将宏观审慎监管作为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制度的子课题,可见国家对宏观审慎监管的高度重视。研究宏观审慎的含义并对政策目标进行探讨,对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构成以及如何安排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实施进行研究,以便为中国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监管 宏观审慎监管 宏观审慎监管框架 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宾税与跨境资本流动管理:国别实践及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婧 刘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3-33,共11页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新兴经济体面临显著的跨境资本流动负面冲击。中国管控资本流动面临两难选择:一方面,进一步开放资本账户隐藏着巨大的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传统的资本管制工具有效性下降。运用托宾税(Tobin tax)管理短期跨境...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新兴经济体面临显著的跨境资本流动负面冲击。中国管控资本流动面临两难选择:一方面,进一步开放资本账户隐藏着巨大的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传统的资本管制工具有效性下降。运用托宾税(Tobin tax)管理短期跨境资本流动是可行选项,巴西、智利、韩国、马来西亚等国的托宾税实践为中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教训。托宾税可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新阶段宏观审慎政策的工具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宾税 跨境资本流动管理 资本管制 宏观审慎政策工具 价格型资本管制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观审慎监测指标与调控工具的选择 被引量:1
5
作者 占云生 《西部金融》 2017年第2期31-36,共6页
宏观审慎政策的启动应该基于对系统脆弱性(风险)的监测和深入分析。本文分别针对来源于银行部门以及房地产部门的脆弱性,对较成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提出相应的监测指标体系,并根据监测指标的表现,对不同调控工具的相... 宏观审慎政策的启动应该基于对系统脆弱性(风险)的监测和深入分析。本文分别针对来源于银行部门以及房地产部门的脆弱性,对较成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提出相应的监测指标体系,并根据监测指标的表现,对不同调控工具的相互配合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审慎政策 监测指标 调控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宏观审慎监管工具体系及其有效性研究
6
作者 姜华东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51-57,共7页
金融宏观审慎监管的工具体系是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金融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作用原理和政策实施的有效性,讨论了宏观审慎的政策规则和相机抉择机制,认为政策规则和相机抉择的综合运用有助于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 金融宏观审慎监管的工具体系是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金融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作用原理和政策实施的有效性,讨论了宏观审慎的政策规则和相机抉择机制,认为政策规则和相机抉择的综合运用有助于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审慎监管 政策工具 监管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汇流动宏观审慎调节工具分类及相关问题研究
7
作者 韦念妤 《区域金融研究》 2015年第10期58-62,共5页
本文以外汇流动风险为关注点,结合BIS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标准、我国外汇流动宏观审慎调节目标及已有相关研究,对外汇流动宏观审慎调节工具按风险主体进行了划分,并就实施外汇流动宏观审慎调节工具时金融周期的判断、实施原则及临界指标的... 本文以外汇流动风险为关注点,结合BIS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标准、我国外汇流动宏观审慎调节目标及已有相关研究,对外汇流动宏观审慎调节工具按风险主体进行了划分,并就实施外汇流动宏观审慎调节工具时金融周期的判断、实施原则及临界指标的界定提出建议,以对我国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汇流动 宏观审慎政策 调节工具 金融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观审慎监测指标与调控工具的选择:理论与实践
8
作者 占云生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25-34,共10页
宏观审慎政策的启动应该基于对系统脆弱性(风险)的监测和深入分析。本文分别针对来源于银行部门以及房地产部门的脆弱性,对较成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提出相应的监测指标体系,并根据监测指标的表现,对不同调控工具的相... 宏观审慎政策的启动应该基于对系统脆弱性(风险)的监测和深入分析。本文分别针对来源于银行部门以及房地产部门的脆弱性,对较成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提出相应的监测指标体系,并根据监测指标的表现,对不同调控工具的相互配合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审慎政策 监测指标 调控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观审慎政策:选择什么目标,需要什么工具 被引量:1
9
作者 乔治·阿克洛夫 王宇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7-49,共3页
包括逆周期性资本比率、动态准备金、贷款价值比率、资本管制等在内的现有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分别有不同的效果及其局限性,而且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实施需要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协调配合。因此,采取谨慎还是积极的政策框架取决于理论研... 包括逆周期性资本比率、动态准备金、贷款价值比率、资本管制等在内的现有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分别有不同的效果及其局限性,而且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实施需要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协调配合。因此,采取谨慎还是积极的政策框架取决于理论研究和政策试验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审慎政策 目标 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立军 《特区经济》 2012年第8期119-121,共3页
建立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对于我国加强国际金融合作、防范国内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吸收国内外宏观审慎政策研究的基础上,并结合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实际,分析了我国在建立宏观审慎框架时可能面对的风险识别、工具运用和治理安排三个... 建立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对于我国加强国际金融合作、防范国内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吸收国内外宏观审慎政策研究的基础上,并结合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实际,分析了我国在建立宏观审慎框架时可能面对的风险识别、工具运用和治理安排三个方面的挑战,提出了明确宏观审慎政策边界、加强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和识别、改进宏观审慎工具运用和评估、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治理安排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审慎 系统性风险 政策工具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政策与银行稳定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颖帅 《金融监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1-60,共20页
为应对复杂经济金融环境下跨境资本流动对金融体系的影响,2016年起人民银行正式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我国宏观审慎评估体系逐渐完善。本文选取2010-2020年我国42家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基于宏观审... 为应对复杂经济金融环境下跨境资本流动对金融体系的影响,2016年起人民银行正式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我国宏观审慎评估体系逐渐完善。本文选取2010-2020年我国42家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基于宏观审慎视角下跨境资本流动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第一,跨境资本流动总体对银行稳定性具有负向效应,降低了银行稳定性;跨境直接投资则增强了银行稳定性;跨境间接投资弱化了银行稳定性。第二,资产价格和流动性错配在跨境资本流动和银行稳定性之间具有中介效应。第三,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在跨境资本流动和银行稳定性之间具有调节效应。其中,宽松型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有利于跨境直接投资对银行稳定性的促进作用,紧缩型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则弱化了跨境间接投资对银行稳定性的不利影响。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加强有效宏观审慎监管;二是对跨境资本流动实施分类监管。三是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箱,针对不同类别跨境资本流动施以相应宏观审慎政策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资本流动 宏观审慎政策工具 资产价格 流动性错配 银行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央行政策视角下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治理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榕 《西部金融》 2022年第11期41-47,共7页
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极高的传染性、极强的负外部性和极大的波及面,影响我国金融甚至是经济的健康发展。本研究在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定义、特点和治理框架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央行政策中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治理。通过对筛选出的62篇有效... 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极高的传染性、极强的负外部性和极大的波及面,影响我国金融甚至是经济的健康发展。本研究在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定义、特点和治理框架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央行政策中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治理。通过对筛选出的62篇有效政策文本内容的梳理,从总行和分支机构两个层面描述了系统性金融风险治理呈现的趋势及特点,并重点分析了政策的关注领域和重点内容以及各类政策工具的运用,发现总行和分支机构都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给予了充分关注,囊括了多个领域,进而提出加强监管合作、发挥政策工具合力等进一步加强系统性金融风险治理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金融风险 治理 宏观审慎监管 政策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研究——基于目标和工具的角度
13
作者 史焕平 熊园园 《萍乡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36-42,共7页
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微观审慎政策的缺陷暴露,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和学者逐渐对宏观审慎政策高度重视。本文在相关研究基础上,分析了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配合,用理论结合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了两种政策工具可能对其交叉目标产生的影响... 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微观审慎政策的缺陷暴露,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和学者逐渐对宏观审慎政策高度重视。本文在相关研究基础上,分析了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配合,用理论结合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了两种政策工具可能对其交叉目标产生的影响,得出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之间可以相互协调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宏观审慎政策 目标协调 工具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观审慎政策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99
14
作者 方意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5-49,共25页
本文研究了宏观审慎政策及其组合的有效性。结果表明:(1)钉房价贷款价值比、钉产出存贷比与钉信贷存贷比政策是有效的,这与中国宏观审慎政策实践一致。(2)宏观审慎政策有效的前提在于钉住目标和最终监管对象保持一致,且政策工具的影响... 本文研究了宏观审慎政策及其组合的有效性。结果表明:(1)钉房价贷款价值比、钉产出存贷比与钉信贷存贷比政策是有效的,这与中国宏观审慎政策实践一致。(2)宏观审慎政策有效的前提在于钉住目标和最终监管对象保持一致,且政策工具的影响力度较大。宏观审慎政策仅在钉住目标和最终监管对象的指向相同或都不具有指向性时才有可能有效;指向错配、钉住目标或最终监管对象仅一方有指向的政策必然无效;政策传导机制中非耐心家庭与企业家贷款"替代效应"的方向及强弱程度显著影响政策效果。(3)本文对钉住目标系数、外生冲击类型以及结构参数的敏感性分析论证了结论的稳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审慎政策 政策工具 钉住目标 福利分析
原文传递
“双支柱”调控框架下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及适用性 被引量:15
15
作者 喻海燕 赵晨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14,共12页
本文引入宏观审慎政策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构建了开放经济条件下包含跨境资本流动的DSGE模型,从脉冲响应和福利损失两个方面探究“双支柱”调控框架下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搭配的有效性及适用性。研究表明:第一,相比单独实施货币政策,... 本文引入宏观审慎政策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构建了开放经济条件下包含跨境资本流动的DSGE模型,从脉冲响应和福利损失两个方面探究“双支柱”调控框架下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搭配的有效性及适用性。研究表明:第一,相比单独实施货币政策,我国实施“双支柱”调控框架下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搭配能更有效地调控跨境资本流动,缓解外生冲击对国内经济金融的影响。第二,不同外生冲击下,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对跨境资本流动的调控效果存在显著差异。数量型工具适用于国内外利差大、外部冲击强度大的情形,而价格型工具适用于日常外部冲击较为温和的情形。第三,不同资本账户开放度下,“双支柱”调控框架下的调控效果均好于单独运用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且政策工具适用情形不变。据此,本文认为,在高质量开放进程中,我国应坚持“双支柱”调控框架,推进数量型和价格型工具创新;加强外部资本流动监测与预警,及时识别外部冲击来源,根据不同冲击特点相机选择政策工具搭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资本流动 宏观审慎政策工具 DSGE模型
原文传递
金融失衡视角下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有效性研究——基于119家商业银行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苏明政 徐佳信 张庆君 《会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2-116,共15页
基于现阶段中国金融失衡的特征,选取目标变量与工具变量,对中国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有效性进行四类检验。单一工具检验表明:存款准备金率是最整体有效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联合工具检验表明:联合工具对影子银行规模、经济周期波动等风险... 基于现阶段中国金融失衡的特征,选取目标变量与工具变量,对中国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有效性进行四类检验。单一工具检验表明:存款准备金率是最整体有效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联合工具检验表明:联合工具对影子银行规模、经济周期波动等风险因素有较好的作用,而对信贷扩张的影响较差;异质性检验表明:大银行相对于小银行、东部银行相对于西部银行、国有银行相对于外资银行更有利于政策工具有效性的发挥;非线性检验表明:各政策工具在联合使用时,挤占效应明显降低了政策工具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金融风险 金融失衡 宏观审慎政策工具
原文传递
宏观审慎:历史回顾、政策工具与展望
17
作者 宋莹 《金融市场研究》 2017年第2期118-126,共9页
宏观审慎一词始于20世纪70年代,全球范围内采用的宏观审慎政策更是近年来的现象。若干年前发端于发达经济体,后来逐步被引入面临过度资本流入的新兴市场国家。本轮金融危机后,宏观审慎政策及工具在全球范围内大行其道。
关键词 宏观审慎 外部性 政策工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