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timization of cutting parameters with Taguchi and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methods in MQL-assisted face milling of AISI O2 steel 被引量:4
1
作者 Bilal KURSUNCU Yasin Ensar BIYIK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期112-125,共14页
This study aims to examine the usability of environmentally harmless vegetable oil in the minimum quantity of lubrication(MQL)system in face milling of AISI O2 steel and to optimize the cutting parameters by different... This study aims to examine the usability of environmentally harmless vegetable oil in the minimum quantity of lubrication(MQL)system in face milling of AISI O2 steel and to optimize the cutting parameters by different statistical methods.Vegetable oil was preferred as cutting fluid,and Taguchi method was used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e test pattern.After testing with the prepared test pattern,cutting performance in all parameters has been improved according to dry conditions thanks to the MQL system.The highest tool life was obtained by using cutting parameters of 7.5 m cutting length,100 m/min cutting speed,100 mL/h MQL flow rate and 0.1 mm/tooth feed rate.Optimum cutting parameters wer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Taguchi analysis,and the obtained parameters were confirmed with the verification tests.In addition,the optimum test parameter was determined by applying the gray relational analysis method.After using ANOVA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measured surface roughness and cutting force values,the most effective cutting parameter was observed to be the feed rate.In addition,the models for surface roughness and cutting force values were obtained with precisions of 99.63%and 99.68%,respectively.Effective wear mechanisms were found to be abrasion and adhe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rdmilling minimum quantity of lubrication tool wear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Taguchi method AISI O2 ste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arson x^2检验在计算机自适应化测验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熊春明 《计算机与现代化》 2008年第1期24-25,28,共3页
计算机化自应用测验(CAT)使用项目反应理论(IRT),通过观察被试在项目上的反应,将能力和项目参数的关系用数学模型表达出来。如何有效地估计被试的能力,是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首先论述了Berkson的最小化x2方法,但使... 计算机化自应用测验(CAT)使用项目反应理论(IRT),通过观察被试在项目上的反应,将能力和项目参数的关系用数学模型表达出来。如何有效地估计被试的能力,是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首先论述了Berkson的最小化x2方法,但使用该方法的前提是已知被试的能力,且运用了Pearson x2检验的思想。接着指出该方法中存在的缺陷,进而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该新方案可弥补Berkson的最小化x2方法的不足之处,可以作为该方法的一个改进。本文的研究表明,新的方案比Berkson的最小化x2方法具有更加科学的解释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 最小化x^2方法 Pearson X^2检验 项目反应理论 项目反应模型 先验分布 后验分布 人工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典型沿海城市冬季PM_(2.5)中碳组分的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8
3
作者 于涛 刘亚妮 +5 位作者 任丽红 杨小阳 高元官 李刚 张佳浩 陈卓囧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3-124,共12页
为研究中国典型沿海城市冬季PM_(2.5)中碳组分的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18年12月5日—2019年1月30日分别在天津(TJ)、上海(SH)和青岛(QD)同步采集PM_(2.5)样品。结果表明,天津、上海和青岛PM_(2.5)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16.96±66.93)、(3... 为研究中国典型沿海城市冬季PM_(2.5)中碳组分的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18年12月5日—2019年1月30日分别在天津(TJ)、上海(SH)和青岛(QD)同步采集PM_(2.5)样品。结果表明,天津、上海和青岛PM_(2.5)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16.96±66.93)、(31.21±25.62)、(74.93±54.60)μg·m^(-3),OC和EC的空间分布均为天津(18.69±7.95)μg·m^(-3)和(4.98±2.08)μg·m^(-3)>青岛(16.45±8.94)μg·m^(-3)和(2.01±1.04)μg·m^(-3)>上海(7.28±3.11)μg·m^(-3)和(1.05±1.25)μg·m^(-3)。3个站点的OC和EC均呈现较好的相关性,表明OC和EC具有相似的来源;OC/EC比值范围在2.37—7.53、5.47—46.41和4.77—13.36之间,证明各采样点均存在二次有机碳(SOC)的生成;采用最小R^(2)法(MRS)估算SOC浓度,得到3个采样点SOC的平均质量浓度为(5.09±4.68)、(3.90±1.65)、(4.21±4.31)μg·m^(-3),分别占OC总量的27.2%、55.8%和19.5%,其中上海的SOC在OC中的占比最大,说明上海二次有机碳污染较为严重,这主要归因于冬季严重污染源排放和有利的二次转化气象条件,而天津和青岛的碳组分主要来自污染源的直接排放。主成分分析(PCA)结果发现,天津PM_(2.5)中碳组分主要来源于道路尘、生物质燃烧和机动车尾气,上海PM_(2.5)中碳组分主要来源于生物质燃烧、道路扬尘和机动车尾气。青岛PM_(2.5)中碳组分主要来源于道路扬尘、机动车尾气。后向轨迹聚类分析表明,来自西北方向的气团对天津的影响较大,PM_(2.5)和碳组分的浓度值最大;而对上海而言,主要受北方气溶胶经过海面又传输回上海的气团的影响;青岛站点主要受华北地区污染物和本地排放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城市 PM_(2.5) 碳组分 最小R^(2)法(MRS法) 来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混相驱最小混相压力确定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庆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805-808,共4页
综合分析了实验室测定法和理论计算法中确定MMP的常用的几种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结果的可靠性进行了评价,最终得出几种较好的确定MMP方法,指出细管实验法虽有自身的局限性,但仍是目前确定MMP的最佳方法,并对我国今后确定MMP的... 综合分析了实验室测定法和理论计算法中确定MMP的常用的几种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结果的可靠性进行了评价,最终得出几种较好的确定MMP方法,指出细管实验法虽有自身的局限性,但仍是目前确定MMP的最佳方法,并对我国今后确定MMP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最小混相压力 确定方法 评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驱最小混相压力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潘毅 赵秋霞 +3 位作者 孙雷 刘江 汪涛 郭德明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2年第5期748-753,共6页
在分析CO_(2)驱最小混相压力影响因素及36组细管实验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法计算了各因素对原油CO_(2)驱最小混相压力影响的关联度,并利用MATLAB(矩阵实验室)软件回归拟合了关于油藏温度、C_(5+)相对分子质量、挥发烃组分(N_(2)+CH... 在分析CO_(2)驱最小混相压力影响因素及36组细管实验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法计算了各因素对原油CO_(2)驱最小混相压力影响的关联度,并利用MATLAB(矩阵实验室)软件回归拟合了关于油藏温度、C_(5+)相对分子质量、挥发烃组分(N_(2)+CH_(4))摩尔分数和中间烃组分(CO_(2)+H_(2)S+C_(2)—C_(4))摩尔分数的原油CO_(2)驱最小混相压力预测模型,拟合的相关系数达0.9009。并选用某油田3口井油样最小混相压力细管实验测试的数据进行检验,建立的新预测模型计算误差平均值为3.57%,能够用于指导油藏现场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 最小混相压力 灰色关联法 预测模型 细管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struction of GM(2,1)Model for Oscillating Pitch Angle Series
6
作者 SHEN Ji-hong , ZHAO Xi-ren College of Science,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01, China College of Automation ,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01, China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2002年第1期65-68,共4页
GM(1, 1) is generally used in Grey System Theory which constructs an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 for given se-ries. It is effective for monotone series, and its simulating effect is good and error is small. However... GM(1, 1) is generally used in Grey System Theory which constructs an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 for given se-ries. It is effective for monotone series, and its simulating effect is good and error is small. However, If the series dosen’ t havea property of monotone, the simulating effect of GM(1,1) is not fine, and its error gets bigger. In this paper, we use GM(2,1) to handle the oxcillation series, which uses the Method of Minimum Squares in determining the uncertain para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 1 1) MODEL GM(2 1) MODEL method of minimum SQUARE simulation of SHIP PITC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SAR图像的最小范数法相位解缠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张永志 王卫东 李萍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80-83,共4页
 推导了 L2 最小范数相位解缠法的实用计算公式,应用 L2 最小范数相位解缠递推算法对InSAR图像进行了计算处理,将L2 最小范数相位解缠法的计算结果与 Goldstain枝切法相位解缠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最小范数相位解缠法具...  推导了 L2 最小范数相位解缠法的实用计算公式,应用 L2 最小范数相位解缠递推算法对InSAR图像进行了计算处理,将L2 最小范数相位解缠法的计算结果与 Goldstain枝切法相位解缠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最小范数相位解缠法具有收敛快、计算结果精度高等优点。经过 6 次递推后,获得与Goldstain枝切法基本相同的结果。最小范数相位解缠法出现残差点较 Goldstain枝切法少,图像较Goldstain枝切法光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AR图像 相位解缠 最小范数法 Goldstain枝切法 差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二维最小交叉熵图像分割方法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新明 党留群 +2 位作者 郑延斌 孙印杰 李双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3-109,共7页
针对当前二维最小交叉熵阈值法存在计算复杂度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二维最小交叉熵阈值分割方法。首先,依据图像的含噪声类型选择邻域模板并建立相应的二维直方图来提高分割效果;然后,对二维最小交叉熵公式进行推导和简化处理,利... 针对当前二维最小交叉熵阈值法存在计算复杂度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二维最小交叉熵阈值分割方法。首先,依据图像的含噪声类型选择邻域模板并建立相应的二维直方图来提高分割效果;然后,对二维最小交叉熵公式进行推导和简化处理,利用定义的数组运算推导出新型递推算法,再确定图像及其邻域图像的实际灰度级别范围,并用这种新算法在所求的灰度级别范围内搜索最佳阈值向量来降低计算复杂度;最后,使用关键阈值对滤波后的图像进行分割达到最佳的分割效果。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当前的二维最小交叉熵阈值分割法相比,本文提出的方法不仅分割性能及抗噪性能更强,而且分割时间大大减少,小于0.05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阈值法 二维最小交叉熵 递推算法 关键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二维直方图斜分最小误差的图像阈值分割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新明 李振云 孙印杰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12,40,共6页
鉴于二维斜分法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快速二维直方图斜分最小误差的阈值分割方法。首先将二维直方图斜分原理运用到最小误差阈值法中使得分割更准确,然后对其阈值选取公式进行简化得到最简公式,并利用此公式导出其一般递推算法,最后将二维... 鉴于二维斜分法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快速二维直方图斜分最小误差的阈值分割方法。首先将二维直方图斜分原理运用到最小误差阈值法中使得分割更准确,然后对其阈值选取公式进行简化得到最简公式,并利用此公式导出其一般递推算法,最后将二维直方图概率分布特性与这种算法有机结合得到新型的递推算法来提高运行速度。实验结果表明,与二维直线型最小误差阈值分割法相比,算法效率更高,与其递推算法相比,所提出的新型递推算法的运行速度更快,约快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阈值法 二维直方图斜分 最小误差 递推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最小方差滤波的图像分割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弘 范九伦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182-185,共4页
二维熵的图像分割方法是一种常用的阈值分割技术,适合于对象和背景占据二维直方图绝大部分区域的图像分割,但该方法忽略了边界区域的信息对分割结果的影响。为保留图像的边界信息,对直方图中均值的选取进行了改进,应用了9种不同形状的模... 二维熵的图像分割方法是一种常用的阈值分割技术,适合于对象和背景占据二维直方图绝大部分区域的图像分割,但该方法忽略了边界区域的信息对分割结果的影响。为保留图像的边界信息,对直方图中均值的选取进行了改进,应用了9种不同形状的模板,对每个像素点求均值和方差,选取方差最小的模板对应的均值构造二维直方图。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边界区域的信息量较大的图像,该方法的分割效果比较理想,并且也有良好的去噪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熵法 最小方差 图像分割 直方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网格-精细积分算法在二维结构振动问题中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任传波 贺光宗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6-129,共4页
将无网格-精细积分法用于二维结构振动问题的求解,通过瞬时最小势能原理构造与弹性动力学方程等效的能量泛函。由伽辽金无网格法在空间域内进行离散;在时间域上通过与Romberg积分相结合的精细积分法求解,得到了二维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 将无网格-精细积分法用于二维结构振动问题的求解,通过瞬时最小势能原理构造与弹性动力学方程等效的能量泛函。由伽辽金无网格法在空间域内进行离散;在时间域上通过与Romberg积分相结合的精细积分法求解,得到了二维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以及在不同激励作用下的位移、应力和速度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网格法 精细积分 最小势能原理 二维结构 振动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厚板模型的波箔片轴承静特性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占生 徐方程 +1 位作者 张广辉 曹智选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05-1415,共11页
建立平箔片的二维厚板有限元模型,运用有限单元法和有限差分法耦合求解Reynolds方程和气膜厚度方程,研究了在两个工作转速下气体波箔片轴承在中截面和边缘处最小气膜厚度随轴承承载力变化规律.通过数值仿真对该模型、一维梁模型、二维... 建立平箔片的二维厚板有限元模型,运用有限单元法和有限差分法耦合求解Reynolds方程和气膜厚度方程,研究了在两个工作转速下气体波箔片轴承在中截面和边缘处最小气膜厚度随轴承承载力变化规律.通过数值仿真对该模型、一维梁模型、二维薄壳模型和文献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轴承中截面处,3个模型的最小气膜厚度仿真结果都与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但在轴承边缘处,由于二维厚板模型考虑了平箔片的剪切效应,因此其最小气膜厚度比二维薄壳模型的结果更接近实验值,而一维梁模型只考虑轴承圆周方向,因此不能体现气膜厚度沿轴承长度方向的变化规律.通过研究,为分析箔片轴承动力学特性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箔型气体径向轴承 二维厚板模型 有限单元法 最小气膜厚度 承载力
原文传递
基于最小驻留时间法估计线性切换系统的分量最终界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荣伟 王玉振 《控制与决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729-1734,共6页
研究线性切换系统的最终界问题.首先,通过应用最小驻留时间法和分量最终界方法得到线性切换系统的分量最终界;然后,基于2-范数方法得到了估计线性切换系统最小驻留时间的新方法.与已有方法相比,该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具有一定的优势,减少... 研究线性切换系统的最终界问题.首先,通过应用最小驻留时间法和分量最终界方法得到线性切换系统的分量最终界;然后,基于2-范数方法得到了估计线性切换系统最小驻留时间的新方法.与已有方法相比,该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具有一定的优势,减少了估计的保守性.数值仿真结果验证了所得结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切换系统 最终界 2-范数 多重Lyapunov函数法 最小驻留时间 分量最终界法
原文传递
导线估计中的伪随机误差和随机模型
14
作者 王锦祥 尚庆明 秦俐俐 《勘察科学技术》 1998年第2期44-49,25,共7页
本文按实事求是的原则分析导线的分布模型,证明导线Q过程的极值是伪随机误差引起的变形。用概算过程和尺度后处理,完善函数模型。为了估计含伪随机误差的导线,将随机模型验后估计的最小范数准则,推广为二比三准则.
关键词 导线测量 导线估计 随机误差 随机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