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uantifying cross-country ski-snow friction using real-time kinematic positioning
1
作者 Kalle Kalliorinne Joakim Sandberg +4 位作者 Gustav Hindér Hans-Christer Holmberg Matej Supej Roland Larsson Andreas Almqvist 《Friction》 2025年第4期165-173,共9页
In cross-country skiing,athletes expend large amounts of energy to overcome friction as their skis interact with snow.Even minor reductions in the friction can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race outcomes.Over the years,rese... In cross-country skiing,athletes expend large amounts of energy to overcome friction as their skis interact with snow.Even minor reductions in the friction can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race outcomes.Over the years,researchers have found many ways of quantifying ski–snow friction,but there are only a few methods that consider the glide of real-sized skis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 during both accelerating and decelerating movements.This study introduces a novel experimental setup,consisting of a sled equipped with authentic cross-country skis and a base station that uses satellite receivers to communicate via radio,constituting a real-time kinematic positioning system with centimetre accuracy.While the sled was running on a classic ski track with natural height variations,altitude and velocity data were recorded for quantification of the coefficient of friction(COF),both for accelerating and decelerating motion,employing a model based on Newton’s second law.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F during acceleration was more than 20%higher than during deceleration,demonstrating dynamic changes in the frictional behaviour between these phases.This finding is crucial for the execution of all types of cross-country skiing techniques,where the athlete either accelerates or decelerates while moving forward.The ability of the current experimental set-up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COF during acceleration and deceleration has considerable implication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ter sports cross-country ski snow friction real-time kinematic(rtk)-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 tribometer
原文传递
格网化网络RTK地域性精度解算
2
作者 李雪晴 陈明剑 《全球定位系统》 CSCD 2024年第1期108-113,共6页
为提高格网化网络实时动态(real-time kinematic,RTK)差分服务性能、消除地形对定位精度的影响,以格网化网络RTK差分技术为基础,推导了存在地形高差的格网RTK定位误差模型,选用平原、过渡区、山区三个区域进行不同密度划分的格网RTK定... 为提高格网化网络实时动态(real-time kinematic,RTK)差分服务性能、消除地形对定位精度的影响,以格网化网络RTK差分技术为基础,推导了存在地形高差的格网RTK定位误差模型,选用平原、过渡区、山区三个区域进行不同密度划分的格网RTK定位实验,分析确定不同地形的格网划分密度标准.结果表明:格网密度越大,格网RTK定位精度越高.而在相同格网密度下,受地形高差影响,平原、过渡区、山区定位精度逐级降低.在平原、过渡区以及山区分别选用9′×9′、6′×6′、3′×3′格网时能够达到1 cm定位精度,可为设定格网划分准则提供相应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实时动态差分(rtk) 格网化 虚拟参考站(VRS) 格网密度 高精度定位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lti-GNSS Fusion Real-Time Kinematic Algorithm Based on Extended Kalman Filter Correction Model for Medium-Long Baselines
3
作者 XIA Yang REN Guanghui +1 位作者 WAN Yuan MAO Xuchu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cience)》 2024年第6期1191-1201,共11页
In the case of a medium-long baseline, for real-time kinematic (RTK) positioning, the fixed rate of integer ambiguity is low due to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base sta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station. Moreover, the atmo... In the case of a medium-long baseline, for real-time kinematic (RTK) positioning, the fixed rate of integer ambiguity is low due to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base sta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station. Moreover, the atmospheric delay after differential processing cannot be ignored. For correcting the residual atmospheric errors, we proposed a GPS/BDS/Galileo/GLONASS four-system fusion RTK positioning algorithm, which is based on the extended Kalman filter (EKF) algorithm. After realizing the spatio-temporal unification of multiple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s (GNSSs), we introduced a parameter estimation of atmospheric errors based on the EKF model, using the least-squares integer ambiguity decorrelation adjustment (LAMBDA) to calculate the integer ambiguity. After conducting experiments for different baselines, the proposed RTK positioning algorithm can achieve centimeter-level positioning accuracy in the case of medium-long baselines. In addition, the time required to solve the fixed solution i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RTK positioning algorith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al-time kinematic(rtk) extended Kalman filter(EKF) BASELINE AMBIGUITY ionospheric delay tropospheric delay
原文传递
基于Internet的VRS/RTK定位算法模型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31
4
作者 黄丁发 周乐韬 +1 位作者 刘经南 熊永良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0-224,228,共6页
针对VRS的关键技术,系统地探讨了基于Internet的VRS/RTK定位的算法模型,并结合GPS观测网络的实际和自主开发的GPS虚拟参考站软件系统Venus1.0进行了分析、实验、验证,取得了满意的结果。通过实际网络测试表明,网内水平精度1-3 cm,垂直精... 针对VRS的关键技术,系统地探讨了基于Internet的VRS/RTK定位的算法模型,并结合GPS观测网络的实际和自主开发的GPS虚拟参考站软件系统Venus1.0进行了分析、实验、验证,取得了满意的结果。通过实际网络测试表明,网内水平精度1-3 cm,垂直精度1-4.5 cm;网外距离相关误差的相关性逐步减弱,定位精度也随之下降,但VRS/RTK定位在网络覆盖范围之外的一定范围(如成都地区可达20 km),仍然可以实现cm级定位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虚拟参考站(VRS) 服务网络 rtk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NSS网络RTK算法模型及测试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柯福阳 王庆 +1 位作者 潘树国 袁本银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63-768,共6页
针对GNSS网络差分系统软件的特点,比较分析双频P码伪距法、双频线性组合法2种宽巷模糊度的解算方法,给出解算结果的约束条件.然后采用改进的无电离层组合并根据模糊度的约束条件计算L1,L2的双差模糊度ΔN1,ΔN2.由ΔN1和ΔN2计算出的参... 针对GNSS网络差分系统软件的特点,比较分析双频P码伪距法、双频线性组合法2种宽巷模糊度的解算方法,给出解算结果的约束条件.然后采用改进的无电离层组合并根据模糊度的约束条件计算L1,L2的双差模糊度ΔN1,ΔN2.由ΔN1和ΔN2计算出的参考站间大气误差以及主站、虚拟参考站、卫星之间的空间向量关系构造出虚拟参考站的虚拟观测值.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软件的各项技术指标满足规范要求,平均初始化时间为27s,平面外符合精度x方向为2.8cm,y方向为1.7cm,高程方向为7.9cm.算法模型准确可行,系统各组成部分可靠性、稳定性好,能保持24h连续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虚拟参考站 网络rtk 模糊度 虚拟观测值 Ntrip协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K技术在滑坡监测中的应用及系统设计 被引量:4
6
作者 雷波 李青 李雄 《自动化仪表》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共4页
针对目前滑坡位移监测中的难点以及野外应用的要求,综合比较各类滑坡位移监测方法和现有的监测系统,基于动态差分GPS算法,结合GPRS无线传输网络,设计了一种低成本的滑坡位移实时监测系统。利用安置在滑坡监测现场的两台低价位GPS接收机... 针对目前滑坡位移监测中的难点以及野外应用的要求,综合比较各类滑坡位移监测方法和现有的监测系统,基于动态差分GPS算法,结合GPRS无线传输网络,设计了一种低成本的滑坡位移实时监测系统。利用安置在滑坡监测现场的两台低价位GPS接收机,将检测到的原始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至监控中心,然后在计算机上作差分解算,实时计算出基线长度并显示其变化曲线。试验结果表明,系统测量精度能够满足滑坡监测的要求,且具有无人值守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k 位移监测 无线传输网络 GPS GP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RTK在管线测量中的定位情况及精度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张鹏飞 徐泮林 《北京测绘》 2018年第4期437-441,共5页
针对传统测量技术方法对管线进行测量时,存在测量效率低,精度较难控制以及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等一系列问题,文章介绍了网络RTK在管线测量中的应用并以山东省泰安市某市政管线工程为例进行了研究,制定了合理的观测方案和数据处理方法,测量... 针对传统测量技术方法对管线进行测量时,存在测量效率低,精度较难控制以及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等一系列问题,文章介绍了网络RTK在管线测量中的应用并以山东省泰安市某市政管线工程为例进行了研究,制定了合理的观测方案和数据处理方法,测量内容包括对管线测区地形图、管线中线的纵断面的测量、对管线中线点的放样以及为施工控制点的测设,并分别从平度精度与高程精度分析了网络RTK的精度,以验证网络RTK在管线测量中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rtk 管线测量 精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S-RTK与网络RTK技术的差异及协同作业 被引量:3
8
作者 许艳博 李毅 +1 位作者 崔醒宇 王名洋 《北京测绘》 2021年第11期1423-1427,共5页
随着北京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规划监督项目远离了繁闹的市区,六环外、各郊区县项目的暴增给网络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技术(Real Time Kinematic,RTK)的使用带来更多难题。由于偏远地区通信设施建设滞后导致网络不稳定,网络RTK... 随着北京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规划监督项目远离了繁闹的市区,六环外、各郊区县项目的暴增给网络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技术(Real Time Kinematic,RTK)的使用带来更多难题。由于偏远地区通信设施建设滞后导致网络不稳定,网络RTK初始化时间和收敛精度受到极大影响,需要采取有效技术手段进行解决、改善。分别阐述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GPS-RTK和网络RTK的原理及作业差异,对GPS-RTK的测量精度进行理论推导,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各项结果,最终结果表明,在通信网络不佳,小范围作业采用GPS-RTK进行放线,数据整体稳定性较网络RTK更好,可以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导航 网络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技术 规划放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RTK在数字化测图一级控制网布设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邱晓磊 项鑫 《中州煤炭》 2010年第3期24-25,34,共3页
近几年来,GPS-RTK技术在数字化地形图测绘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结合杭州富阳市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工程实例,探讨了在数字化地形图测绘中运用网络RTK进行一级控制网布设的方法、原理和可行性,并对测绘结果进行了精度分析。通过实验验证... 近几年来,GPS-RTK技术在数字化地形图测绘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结合杭州富阳市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工程实例,探讨了在数字化地形图测绘中运用网络RTK进行一级控制网布设的方法、原理和可行性,并对测绘结果进行了精度分析。通过实验验证:用网络RTK施测的一级控制点方法的精度完全符合《浙江省GPS-RTK测量技术规定》的要求,此成果完全可以满足测区的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图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动态测量(rtk) CORS网 载波相位差分技术 动态差分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S网络RTK技术及其应用现状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章琼 《吉林水利》 2009年第4期36-39,共4页
本文介绍了GPS网络RTK技术的的基本原理和组成,并对网络RTK系统-CORS系统的在国内外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关键词 GPS 网络rtk CO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格网化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服务方法的网络RTK精度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海乐 《全球定位系统》 CSCD 2022年第2期99-103,共5页
针对一种在虚拟参考站(VRS)技术基础上,进行改进的基于格网化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服务方法,测试并分析了该方法格网划分分辨率不同对网络实时动态定位(RTK)精度的影响,在常规格网划分条件下,选取动态场景的应用数据,分析了该方法的网络RT... 针对一种在虚拟参考站(VRS)技术基础上,进行改进的基于格网化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服务方法,测试并分析了该方法格网划分分辨率不同对网络实时动态定位(RTK)精度的影响,在常规格网划分条件下,选取动态场景的应用数据,分析了该方法的网络RTK动态应用精度.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格网划分距离增加,网络RTK精度随距离增加会降低.其中,2′×2′和4′×4′格网划分模式下,定位残差序列除个别异常点外,几乎都在厘米以内,且精度统计相当,故可以选择4′×4′作为常规格网划分,满足少量相对固定的虚拟格网点观测量计算,且定位精度维持在厘米级.常规格网划分条件下,RTK动态跑车定位水平残差序列为厘米级,高程残差序列在分米级,能够达到动态应用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格网化高精度 卫星定位 网络实时动态定位(rt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北斗的网络RTK实时定位服务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罗卫国 《北京测绘》 2019年第7期787-791,共5页
随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日渐成熟以及民用化的普及,很多地区开始提供基于北斗的网络RTK服务。但基于北斗网络RTK实时定位服务性能如何,能否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与传统GPS/GLONASS网络RTK实时定位服务相比有何优缺点?通过试验并分析... 随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日渐成熟以及民用化的普及,很多地区开始提供基于北斗的网络RTK服务。但基于北斗网络RTK实时定位服务性能如何,能否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与传统GPS/GLONASS网络RTK实时定位服务相比有何优缺点?通过试验并分析各项结果,本文从系统性能、定位精度等方面对基于北斗的网络RTK实时定位服务与传统GPS/GLONASS网络RTK服务之间的异同进行分析与评价。最终结果表明两者在定位精度和系统性能等方面均能满足用户需求,北斗网络RTK服务虽时效性略低,但高程定位精度更高,整体稳定性较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 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 卫星导航 虚拟参考站 网络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技术(rt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S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定位精度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74
13
作者 唐卫明 楼益栋 +2 位作者 刘晖 陈日高 杨秋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3-77,81,共6页
对GPS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CORS)的用户定位精度检测方法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和分析,在常用静态已知点检测法和与后处理定位结果比较检测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陆地规则几何轨迹的动态检测法和固定基线长度的相对动态检测法。并利用其中的3种... 对GPS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CORS)的用户定位精度检测方法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和分析,在常用静态已知点检测法和与后处理定位结果比较检测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陆地规则几何轨迹的动态检测法和固定基线长度的相对动态检测法。并利用其中的3种方法对一GPS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的动态定位精度进行了全面的检测,其结果表明:综合使用几种方法,可以较全面、有效地分析GPS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在其覆盖区域的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rtk: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精度检测 动态检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RS实时正常高服务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曾翔强 陈春花 周烽松 《全球定位系统》 CSCD 2022年第3期104-108,113,共6页
针对现有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系统无法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为用户实时提供正常高服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格网的CORS正常高服务方法.通过对传统虚拟参考站(VRS)技术的数据生成及播发模式进行了改造,采用格网划分的方式,生成格网... 针对现有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系统无法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为用户实时提供正常高服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格网的CORS正常高服务方法.通过对传统虚拟参考站(VRS)技术的数据生成及播发模式进行了改造,采用格网划分的方式,生成格网虚拟观测数据,并对格网虚拟观测数据增加高程异常改正,从而实现实时正常高测量.该方法在不降低用户精度的前提下,为用户提供实时正常高测量成果,能够提升CORS系统的服务能力,可以为其他省市CORS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实时动态(rtk) 虚拟参考站(VRS) 似大地水准面模型 高程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车载三维激光点云数据精度提升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苟永刚 龙川 胡小林 《北京测绘》 2023年第5期666-670,共5页
针对车载三维(3D)激光点云数据精度易受到复杂因素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技术(RTK)的精度优化方法,与车载平台固连一个网络RTK设备,在外业作业时同步采集网络RTK数据,将定位定姿系统(POS)数据与网络RTK数... 针对车载三维(3D)激光点云数据精度易受到复杂因素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技术(RTK)的精度优化方法,与车载平台固连一个网络RTK设备,在外业作业时同步采集网络RTK数据,将定位定姿系统(POS)数据与网络RTK数据融合,实现了车载三维激光点云数据的精度提升,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测量 网络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技术(rtk) 误差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M-RBF不定权组合模型的输电线塔杆倾斜预测分析与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洪武 李俊鹏 +3 位作者 张继伟 黄然 朱宇 宋宝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88-794,共7页
为了解决目前输电线塔杆倾斜姿态监测中出现的预测不准确、不及时和预测误报率高等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灰色模型-径向基函数(grey model-radial basis function,GM-RBF)不定权组合模型的输电线塔杆倾斜姿态预测方法,对昆明市某地区一... 为了解决目前输电线塔杆倾斜姿态监测中出现的预测不准确、不及时和预测误报率高等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灰色模型-径向基函数(grey model-radial basis function,GM-RBF)不定权组合模型的输电线塔杆倾斜姿态预测方法,对昆明市某地区一处输电塔杆200 d的北斗逆向网络载波相位差分技术(real-time kinematic,RTK)数据,使用GM-RBF不定权组合预测模型对铁塔姿态进行预测。该方法不仅能有效规避灰色模型(grey model,GM)自身误差大的缺点,减弱神经网络中训练样本随机性对建模精度的影响,还可以消除因最小二乘定权组合影响整体模型精度的问题。实验表明:对于短期塔杆倾斜预测,GM-RBF不定权组合预测模型在X、Y、P向和倾斜角的预测精度与GM预测精度相当,优于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模型和GM-RBF定权组合模型的精度;对于长期塔杆倾斜预测,GM-RBF不定权组合模型在X、Y、P向和倾斜角的预测精度分别优于GM预测模型约57.28%、48.07%、43.02%、42.08%,优于RBF预测模型约2.04%、2.31%、3.60%、2.02%,优于GM-RBF最小二乘定权组合模型约2.97%、2.36%、6.23%、4.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逆向网络载波相位差分技术(rtk)数据 输电线塔杆 倾斜姿态监测 GM-RBF不定权组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CORS系统融合关键技术探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慕永灯 《北京测绘》 2019年第7期816-819,共4页
目前我国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成了众多不同级别的CORS站网,但不同CORS网络间尚未实现并网,不能跨区域提供网络RTK服务,给实际生产带来不便,同时制约数据融合、科学研究和协同服务。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划分子网并进行子网数据共享的... 目前我国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成了众多不同级别的CORS站网,但不同CORS网络间尚未实现并网,不能跨区域提供网络RTK服务,给实际生产带来不便,同时制约数据融合、科学研究和协同服务。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划分子网并进行子网数据共享的方式,实现区域CORS系统联动数据处理,并进行实地采集数据测试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实现了基准统一和跨界区域数据共享的基础上,新的网络RTK实时定位服务能够对跨界区域用户提供同等精度的定位和导航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 参考框架 网络实时动态(rtk) 实时定位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与网络实时动态差分的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韦延忠 《导航定位学报》 2015年第1期15-18,共4页
随着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快速发展,实时动态差分技术已在厘米级精度要求的测量与放样工程中表现出其无可比拟的优势。从载波相位差分定位原理出发,详细地解析了常规实时动态差分、常规实时动态分法任意基准站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 随着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快速发展,实时动态差分技术已在厘米级精度要求的测量与放样工程中表现出其无可比拟的优势。从载波相位差分定位原理出发,详细地解析了常规实时动态差分、常规实时动态分法任意基准站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网络实时动态差分的工作原理,并比较、分析了常规与网络实时动态差分工作原理的异同之处与相互联系。从应用的角度考虑,给出了常规实时动态差分、常规实时动态差分任意基准站以及网络实时动态差分的作业流程,比较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作业流程异同点,并通过实例数据说明了各种作业流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实时动态差分法 任意基准站 网络实时动态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快速精密定位平台精度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毕刚 《北京测绘》 2020年第8期1134-1138,共5页
网络RTK精度高、时效快,但部分区域无法进行实时网络RTK。基于山西省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建设的山西省快速精密定位平台,实现了基于基准站网的流动站双频GPS/BDS/GLONASS快速精密定位数据处理功能。从多系统组合解算、观测数据不... 网络RTK精度高、时效快,但部分区域无法进行实时网络RTK。基于山西省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建设的山西省快速精密定位平台,实现了基于基准站网的流动站双频GPS/BDS/GLONASS快速精密定位数据处理功能。从多系统组合解算、观测数据不同采样间隔和观测时长、野外大范围实测等多方面对该平台进行了精度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该平台可以解决山西省弱信号地区的快速、高精度、可靠定位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载波相位差技术(rtk) 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 弱信号 后处理 快速精密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lysis of the gain factors of 5G-assisted BDS RTK positioning in urban environments
20
作者 Weixiang Chen Tengfei Wang +3 位作者 Zheng Yao Mingquan Lu Yi Wang Cheng Li 《Satellite Navigation》 CSCD 2024年第3期222-238,共17页
The joint utilization of the Fifth Generatio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5G)and the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serves as a promising solution to address the challenges associated with insufficient visible ... The joint utilization of the Fifth Generatio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5G)and the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serves as a promising solution to address the challenges associated with insufficient visible satellites and lower observation quality in urban environments.5G allows for the angle and distance measurements,augmenting the performance of Real-Time Kinematic(RTK)positioning.To quantify the improvement of 5G observations on RTK positioning,this paper proposes a float solution gain factor and the Ambiguity Dilution of Precision(ADOP)gain factor.Based on these gain factors,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are performed.This study designs an extended Kalman filter for 5G-assisted 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RTK positioning,employing both the Full Ambiguity Resolution(FAR)and Partial Ambiguity Resolution(PAR)modes.Our experiment verified the effectiveness of 5G-assisted BDS RTK positioning in mitigating outlier occurrences and improving the ambiguity fixing rate as well as the positioning accuracy.In the FAR and PAR modes,the Three-Dimensional(3D)spatial accuracy increased by 48%and 18.8%,respectively,and th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oretical analysis based on gain factors.The fixing rate of RTK increased from 11.11%to 13.93%,while it increased from 32.58%to 44.43%for the PAR mode.The assistance of 5G observations reduced the median error for the FAR mode from over 1.3m to 0.9 m,and the third quartile from 2.1m to 1.05 m.For the PAR mode,the median error decreased from 0.5m to 0.12 m,and the third and fourth quartiles decreased from 0.65m to 0.38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 Fifth Generatio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5G) real-time kinematic(rtk) Hybrid positionin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