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abrication of Dual-pore Scaffold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Wire-Networked Molding (WNM) and Non-solvent Induced Phase Separation (NIPS) Techniques 被引量:1
1
作者 Dong Guk Sohn Myoung Wha Hong +1 位作者 Young Yul Kim Young-Sam Cho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5年第4期565-574,共10页
In this study, to fabricate dual-pore scaffolds with interconnected pores, Non-solvent Induced Phase Separation (NIPS) and Wire-Network Molding (WNM) techniques were combined. First, a mold with uniform slits was ... In this study, to fabricate dual-pore scaffolds with interconnected pores, Non-solvent Induced Phase Separation (NIPS) and Wire-Network Molding (WNM) techniques were combined. First, a mold with uniform slits was prepared, and needles were inserted into the mold. Subsequently, polycaprolactone (PCL) pellets were dissolved in tetrahydrofuran (THF) at a specified ratio. The slurry was mixed using hot plate stirrer at 1200 rpm for 24 hours at 40 ~C. The PCL slurry was subsequently injected into the mold. Thereafter, to exchange the THF (solvent) with the ethanol (non-solvent), the mold was soaked in an ethanol bath. After removing the mold from the ethanol bath, the needles were removed from the mold. Consequently, dual-pore scaffold with interconnected pores was obtained. The surface morphology of the fabricated scaffolds were observed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Moreover, cell culture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using the CCK-8 assa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ells grown on the dual-pore scaffolds were assessed and were compared with the NIPS-based 3D plotting scaffo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ssue engineering scaffold polycaprolactone (PCL) Wire-Network Molding (WNM) non-solvent induced phase separation (NIPS)
原文传递
PVDF层析膜的制备及在胶体金试纸的应用
2
作者 卞庆东 李永晖 +3 位作者 汪朝晖 周玥 汪效祖 崔朝亮 《膜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7,91,共9页
免疫层析技术常用硝酸纤维素(NC)膜,但其被国外垄断且易燃、稳定性差,而聚偏氟乙烯(PVDF)具有化学稳定性好、蛋白吸附强的优点.以PVDF为膜材料,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90)、聚乙二醇(PEG600)为添加剂,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采用蒸汽诱... 免疫层析技术常用硝酸纤维素(NC)膜,但其被国外垄断且易燃、稳定性差,而聚偏氟乙烯(PVDF)具有化学稳定性好、蛋白吸附强的优点.以PVDF为膜材料,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90)、聚乙二醇(PEG600)为添加剂,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采用蒸汽诱导相转化法制膜.研究了添加剂PEG600用量、蒸汽诱导时间、蒸汽温度对膜结构、孔径、接触角及蛋白吸附量的影响;采用不同种类的表面活性剂对PVDF膜改性,通过动态接触角、毛细流动时间、蛋白吸附量对膜进行测试,并制备成试纸条.结果表明:当制膜条件为质量分数2%PEG600、蒸汽诱导时间20 min、蒸汽温度50℃时,膜的孔径约为7.4μm、接触角为85.1°、蛋白吸附量为22.6μg/cm^(2);用甲基椰油酰基牛磺酸钠(CMT)改性后,PVDF膜的毛细流动时间为199 s,蛋白吸附量达到75.7μg/cm^(2),且试纸条有显色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DF膜 蒸汽诱导相转化法 表面涂覆改性 侧流免疫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对PE-UHMW湿法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唐玲玲 权家友 +2 位作者 茆汉军 赵诚 王新威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1-78,共8页
在锂离子电池的组成材料中,隔膜是关键的内层组件之一,隔膜是具有纳米级微孔结构的高分子功能材料,隔膜的性能对于电池的整体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包括理化特性、力学性能、热性能及电化学性能等多个方面,其中,孔径大小与分布的均一... 在锂离子电池的组成材料中,隔膜是关键的内层组件之一,隔膜是具有纳米级微孔结构的高分子功能材料,隔膜的性能对于电池的整体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包括理化特性、力学性能、热性能及电化学性能等多个方面,其中,孔径大小与分布的均一性对电池性能有直接的影响,孔径分布越窄、越均匀,电池的电性能越优异。目前,商用锂电池隔膜以微孔聚烯烃膜为主,但聚烯烃膜的孔径大小难调控,限制了锂离子在锂电池正负极之间的传输效率。使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铸片,用退火的方式对铸片进行处理,并结合同步双轴拉伸工艺制备了孔径可调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锂离子电池隔膜,并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高温凝胶色谱仪、万能拉伸机和孔径分布仪等表征了PE-UHMW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基本性能,并对其退火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铸片退火后消除了挤出后一面接触冷辊一面接触空气形成的差异,经双向拉伸制备的隔膜结晶度和晶粒尺寸增大、力学性能更高、孔径增大、孔径分布更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热致相分离法 锂离子电池隔膜 退火 孔径可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PVDF CTFE共混中空纤维膜用于血液氧合的研究
4
作者 荣新雨 吕晓龙 +2 位作者 刘娟娟 谷杰 任凯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63,共9页
氧合膜是体外膜氧合的核心材料,在平衡气体交换效率、耐血浆渗漏以及血液相容性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聚氯乙烯是一种常用的医用材料,本文提出将聚氯乙烯、聚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材料用于制备氧合膜.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制备疏水性中空纤... 氧合膜是体外膜氧合的核心材料,在平衡气体交换效率、耐血浆渗漏以及血液相容性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聚氯乙烯是一种常用的医用材料,本文提出将聚氯乙烯、聚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材料用于制备氧合膜.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制备疏水性中空纤维膜,然后通过戊二醛交联将羧甲基纤维素固定在中空纤维膜内表面,构建小孔径的氧合膜涂层.涂层一方面起到预过滤的作用,延长血浆渗漏时间;另一方面改善膜表面血液相容性.结果表明,构建涂层后,氧合膜孔径由375 nm减小至206 nm时,气体渗透通量为(661±58)mL/(cm^(2)·min·MPa),渗透通量仍高于聚4甲基1戊烯膜,与商业聚丙烯(PP)膜相似.羧甲基纤维素涂层改善了膜表面血液相容性,BSA吸附率仅为0.9%,相比于商业PP膜,红细胞黏附量降低46.7%,血小板黏附量降低21.4%,溶血率仅为0.25%,是安全的生物膜材料.羧甲基纤维素涂层膜的渗漏时间延长至22 h,为商业PP膜的3.6倍.本研究制备的PVC/PVDF CTFE氧合膜为新膜材料的开发和设计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肺 聚氯乙烯 中空纤维膜 非溶剂相转化法 血液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超疏水微孔膜调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张仁伟 刘四华 +3 位作者 汤超 厍景国 武春瑞 吕晓龙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13,21,共8页
提高疏水膜表面的疏水性是降低其应用过程中润湿风险的有效方法.为了便捷有效地调控膜结构从而提高膜的疏水性,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以水作为非溶剂添加剂,希望通过调节初生膜的预蒸发时间这一最便捷的手段,调控膜的结构及疏水性.结果... 提高疏水膜表面的疏水性是降低其应用过程中润湿风险的有效方法.为了便捷有效地调控膜结构从而提高膜的疏水性,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以水作为非溶剂添加剂,希望通过调节初生膜的预蒸发时间这一最便捷的手段,调控膜的结构及疏水性.结果表明,随着预蒸发时间的延长,铸膜液黏度增加,有利于膜表面凝胶化的形成,从而在膜表面构建出均一超疏水结构.当预蒸发时间达到120 s时,膜表面的水接触角达到151.2°,膜的气体渗透通量为40.9 mL/(m2·s·Pa),透水压力达到65.3 k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疏水膜 非溶剂致相分离 预蒸发时间 非溶剂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纤维膜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6
作者 胡晓宇 梁海先 肖长发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CAS 2009年第1期38-45,共8页
介绍了中空纤维膜3种主要制备方法,即溶液纺丝法、熔融纺丝-拉伸法和热致相分离法。分别阐述了这3种方法的技术路线和致孔机理,回顾了3者的进展,展望了中空纤维膜制备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溶液纺丝法 熔融纺丝-拉伸法 热致相分离法 中空纤维膜 制备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医用膜的研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娟娟 吕晓龙 +2 位作者 张庆磊 武春瑞 刘嘉铭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3-27,共5页
利用非溶剂相转化法,制备不同聚偏氟乙烯(PVDF)改性膜.研究PVDF与聚乙二醇(PEG)-400固含量对膜性能的影响,并将PVDF改性膜与市售血液透析膜F60S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PVDF固含量的增加,膜分离孔径和纯水通量逐渐减小,BSA... 利用非溶剂相转化法,制备不同聚偏氟乙烯(PVDF)改性膜.研究PVDF与聚乙二醇(PEG)-400固含量对膜性能的影响,并将PVDF改性膜与市售血液透析膜F60S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PVDF固含量的增加,膜分离孔径和纯水通量逐渐减小,BSA截留率和机械性能提高;随着PEG-400固含量的增加,膜分离孔径先减小后增大,BSA截留率先增加后减小,纯水通量逐渐提高,机械性能下降.PVDF/PEG膜分离孔径与纯水通量比F60S膜略低,BSA截留率、机械性能、血液相容性与F60S膜相比均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DF 血液透析膜 膜性能 非溶剂相转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稀释剂体系下聚偏氟乙烯平板膜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4
8
作者 王薇 史梦芝 张宇峰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22,共8页
为获得具有杰出的透水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分离膜,采用低温热致相分离法(L-TIPS),通过聚偏氟乙烯(PVDF)/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三元体系制备了PVDF平板膜.并研究PVDF浓度、稀释剂配比、降温速率以及凝固浴温度对膜... 为获得具有杰出的透水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分离膜,采用低温热致相分离法(L-TIPS),通过聚偏氟乙烯(PVDF)/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三元体系制备了PVDF平板膜.并研究PVDF浓度、稀释剂配比、降温速率以及凝固浴温度对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VDF和DOP含量的增加,膜结构由球粒堆积结构逐渐转变为双连续结构;纯水通量和孔隙率均随着PVDF浓度的增大而减小,而膜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随着PVDF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凝固浴温度与铸膜液温度相差不大且降温速率减慢时,膜纯水通量与平均孔径增大,而孔隙率几乎不变.因此,当铸膜液中PVDF质量分数达到40%,在20℃空气冷却的条件下对铸膜液体系进行降温,凝固浴温度为60℃时,能够得到透水性好且力学性能优良的分离膜,纯水通量可达325.65 L/(m2·h),拉伸强度可达1.8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复合稀释剂 低温热致相分离 平板膜 膜结构 透水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中空纤维膜收缩率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代哲振 刘慧 +2 位作者 吁苏云 高林娜 张艳中 《浙江化工》 CAS 2018年第11期16-19,共4页
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NIPS)法,以聚偏氟乙烯(PVDF)为制膜材料,以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加入有机添加剂(PVP K30)制备了PVDF中空纤维膜。改变计量泵挤出转速、计量泵温度、绕丝辊转速、干程长度和凝固浴溶剂浓度等工艺条件,研究PVDF... 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NIPS)法,以聚偏氟乙烯(PVDF)为制膜材料,以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加入有机添加剂(PVP K30)制备了PVDF中空纤维膜。改变计量泵挤出转速、计量泵温度、绕丝辊转速、干程长度和凝固浴溶剂浓度等工艺条件,研究PVDF中空纤维膜收缩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计量泵转速或绕丝辊转速的增大,膜丝收缩率增大;计量泵温度升高,膜丝收缩率减小;干程长度和凝固浴溶剂浓度对膜丝收缩率的影响没有呈现出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DF 中空纤维膜 NIPS 收缩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型一维链状晶体/PVDF共混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薇 马晓丹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共7页
为了改善聚偏氯乙烯(PVDF)膜的亲水性,以具有金属活性位点Zn^2+和亲水基团-COOH的亲水性锌型一维链状晶体(ZnL)为填料,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IPS)制备ZnL/PVDF共混膜;通过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水接触角、水通量... 为了改善聚偏氯乙烯(PVDF)膜的亲水性,以具有金属活性位点Zn^2+和亲水基团-COOH的亲水性锌型一维链状晶体(ZnL)为填料,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IPS)制备ZnL/PVDF共混膜;通过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水接触角、水通量、截留率等一系列测试手段探究添加不同含量ZnL对ZnL/PVDF共混膜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nL晶体均匀的分布在PVDF膜中,并且没有出现明显颗粒聚集现象,证明ZnL晶体与PVDF聚合物有较好的相容性;亲水性ZnL晶体的加入明显提高了PVDF膜的亲水性,当ZnL晶体质量分数为0.50%时,其水通量达到99.6 L/(m^2·h),比纯膜水通量增加150%,并且其截留率下降幅度较低;随着ZnL晶体含量的增加,拉伸强度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状态,当ZnL晶体质量分数为0.50%时,共混膜的拉伸强度为3.39 MPa,比原膜的拉伸强度增加了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型一维链状晶体 聚偏氯乙烯(PVDF) 共混膜 亲水性 非溶剂致相分离(NIP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砜分离膜的亲水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魏柯 张道海 +3 位作者 秦舒浩 何敏 罗大军 于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79-183,共5页
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分离技术,是多学科交叉的产物。聚砜(PSf)是一种性能优异的膜材料,广泛应用于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文中介绍了2种主要的制备PSf膜的方法——非溶剂致相分离(NIPS)法和复合热致相分离(cTIPS)法,比较了2种方法的... 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分离技术,是多学科交叉的产物。聚砜(PSf)是一种性能优异的膜材料,广泛应用于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文中介绍了2种主要的制备PSf膜的方法——非溶剂致相分离(NIPS)法和复合热致相分离(cTIPS)法,比较了2种方法的利弊。并介绍了几种常见的聚砜膜亲水改性方法,包括共混改性、无机材料填充改性、表面涂覆改性、表面接枝改性以及PSf的本体改性,且对这几种方法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砜膜 非溶剂致相分离法 复合热致相分离法 亲水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醚醚酮中空纤维膜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功 何忠臣 +2 位作者 任红擎 徐建军 刘鹏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8-144,共7页
以聚醚醚酮(PEEK)、聚醚酰亚胺(PEI)为原料,采用熔融纺丝-热致相分离法成功的制备出PEEK中空纤维膜,并详细研究了膜成型条件对膜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测试了PEI含量为60%的最大中空度下膜的渗透性能。结果表明,通过控制中空纤维的成型... 以聚醚醚酮(PEEK)、聚醚酰亚胺(PEI)为原料,采用熔融纺丝-热致相分离法成功的制备出PEEK中空纤维膜,并详细研究了膜成型条件对膜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测试了PEI含量为60%的最大中空度下膜的渗透性能。结果表明,通过控制中空纤维的成型条件可以控制中空纤维膜的中空度、壁厚等结构;PEI含量高,空气层高度低,拉伸比大时纤维中空度高,壁厚小;拉伸比和空气层高度对膜孔径的影响并不大,而PEI的含量是影响膜孔径的最主要因素,当PEI含量从40%提升到60%时,孔径从6.1 nm提升到6.9 nm;PEEK与PEI两者相容性好,形成双连续的海绵状孔结构;力学性能表明,PEI含量是影响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当PEI含量从40%提升到60%时,膜强度从0.396 c N/dtex降低到0.267c N/dt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致相分离法 聚醚醚酮 中空纤维膜 成型条件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剂对氯化聚氯乙烯超滤膜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褚艳洁 刘四华 +3 位作者 郭寒雨 薛白 武春瑞 吕晓龙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0-36,共7页
以氯化聚氯乙烯(CPVC)为膜材料,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分别以聚乙二醇400(PEG400)、Pluronic PE6400、Tween 20、Pluronic F127、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15)为添加剂,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制备CPVC超滤膜,考察了添加剂种类对膜形... 以氯化聚氯乙烯(CPVC)为膜材料,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分别以聚乙二醇400(PEG400)、Pluronic PE6400、Tween 20、Pluronic F127、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15)为添加剂,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制备CPVC超滤膜,考察了添加剂种类对膜形貌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膜中Tween 20质量分数为5%时,CPVC超滤膜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纯水通量达到452.1 L/(m^2 h),是未含添加剂CPVC膜的5.5倍,BSA截留率可达98.2%,膜表面亲水性增强,通量恢复率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聚氯乙烯 超滤膜 添加剂 非溶剂致相分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多孔膜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欣 刘海亮 +1 位作者 黄庆林 肖长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71-177,共7页
以聚(偏二氯乙烯-氯乙烯)[P(VDC-co-VC)]为成膜聚合物,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NIPS)法制备了具有非对称膜结构的P(VDC-co-VC)平板膜,通过扫描电镜、纯水通量、截留率、接触角、力学性能等测试,研究了聚合物... 以聚(偏二氯乙烯-氯乙烯)[P(VDC-co-VC)]为成膜聚合物,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NIPS)法制备了具有非对称膜结构的P(VDC-co-VC)平板膜,通过扫描电镜、纯水通量、截留率、接触角、力学性能等测试,研究了聚合物浓度及凝固浴温度对P(VDC-co-VC)平板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P(VDC-co-VC)平板膜由表面皮层及大孔支撑层组成,上表面较下表面致密。提高聚合物浓度或升高凝固浴温度均能提高P(VDC-coVC)平板膜表面的致密程度,进而改善对牛血清蛋白的截留率及膜通量恢复率。低凝固浴温度下所得膜通透性能较好。力学性能随聚合物浓度提高而增加,随凝固浴温度升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二氯乙烯-氯乙烯) 非溶剂致相分离法 聚合物浓度 凝固浴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纤维大孔支架制备技术在骨组织工程研究中的应用与意义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伟忠 李磊 +1 位作者 何贺 何鑫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8期4437-4444,共8页
背景:用于骨组织工程的仿生多孔支架要求具有类细胞外基质纳米纤维结构和连通大孔结构,从而有效支持细胞植入、黏附、增殖等行为,促进组织再生。目的:结合最新相关研究动态,综述用于骨组织工程的纳米纤维大孔支架制备技术研究进展。方法... 背景:用于骨组织工程的仿生多孔支架要求具有类细胞外基质纳米纤维结构和连通大孔结构,从而有效支持细胞植入、黏附、增殖等行为,促进组织再生。目的:结合最新相关研究动态,综述用于骨组织工程的纳米纤维大孔支架制备技术研究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以"bone tissue engineering,nanofibrous,macroporous,scaffolds"为英文检索词,以"骨组织工程、纳米纤维、大孔、支架"为中文检索词,使用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知网、百度学术数据库中2000至2019年已发表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筛选,归纳和总结,最终纳入58篇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目前构建纳米纤维结构方法仍局限于静电纺丝、热致相分离和自组装,单一方法制备的骨组织工程支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很难提供一个三维相互连通的大孔结构来模拟体内的微环境,诱导细胞的迁移、生长、分化、增殖,最终再生新的组织和器官。通过多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开发制备大孔纳米纤维支架是必要的,具有重要的科学与现实意义。三维打印对于结构的调控十分精确,可以对支架内部结构及外部形状进行定制,达到双重调控,为骨组织工程的将来带来了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工程 纳米纤维 大孔 支架 热致相分离 静电纺丝 制备方法 细胞外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聚芳醚砜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16
作者 储健 王丽华 虞鑫海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5-84,共10页
利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IPS)制备新型结构聚芳醚砜(BDD)锂离子电池隔膜,详细考察溶剂种类、聚合物含量、凝固浴组成以及铸膜液在空气中的停留时间等因素对隔膜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得出最佳成膜条件:溶剂为磷酸三乙酯(TEP),聚合物质量分... 利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IPS)制备新型结构聚芳醚砜(BDD)锂离子电池隔膜,详细考察溶剂种类、聚合物含量、凝固浴组成以及铸膜液在空气中的停留时间等因素对隔膜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得出最佳成膜条件:溶剂为磷酸三乙酯(TEP),聚合物质量分数为20%,凝固浴为水/异丙醇=4/6(质量比),停留时间为20 s.对最佳成膜条件下隔膜进行测试发现,与聚丙烯(PP)隔膜相比,BDD隔膜具有更高的孔隙率、吸液率以及离子电导率,分别达到了90.52%、377.76%和0.92 mS/cm,且热稳定性能优异.该隔膜所组装的锂离子电池在0.2 C电流密度下达到了141.2 mA·h/g的放电比容量,高于PP的123.7 mA·h/g,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同时在0.5 C电流密度下循环100圈后,容量保持率达到了92.3%,说明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聚芳醚砜(BDD) 锂离子电池 隔膜 非溶剂致相分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向热致相分离法聚醚砜/磺化聚砜平板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行 刘圣慧 +5 位作者 冀世锋 邢云青 高春梅 贾磊 陈静 张心良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22,共8页
采用逆向热致相分离(RTIPS)法制备亲水性聚醚砜(PES)/磺化聚砜(SPSF)平板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纯水通量、牛血清蛋白(BSA)截留率、水接触角和长期运行测试研究了SPSF含量和不同凝胶浴温度对PES/SPSF平板膜性... 采用逆向热致相分离(RTIPS)法制备亲水性聚醚砜(PES)/磺化聚砜(SPSF)平板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纯水通量、牛血清蛋白(BSA)截留率、水接触角和长期运行测试研究了SPSF含量和不同凝胶浴温度对PES/SPSF平板膜性能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SPSF和PES可以成功混合。非溶剂致相分离(NIPS)法制备的PES/SPSF平板膜呈致密皮层和指状截面结构,而RTIPS法制备的PES/SPSF膜具有均匀多孔表面和海绵状结构。RTIPS法PES/SPSF膜的纯水通量和BSA截留率均高于NIPS法。静态水接触角随SPSF的增加而减小。RTIPS法PES/SPSF膜在2%SPSF时获得最佳渗透性能,其纯水通量和BSA截留率分别为967 L/(m^2·h)和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砜 磺化聚砜 亲水改性 平板膜 逆向热致相分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ly(N,N-dimethylaminoethyl methacrylate) Grafted Poly(vinyl chloride)s Synthesized via ATRP Process and Their Membranes for Dye Separation 被引量:3
18
作者 Li-feng Fang Na-chuan Wang +3 位作者 Ming-yong Zhou 朱宝库 Li-ping Zhu Angelin Ebanezar John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1491-1491,1492-1502,共12页
To functionalize poly(vinyl chloride)(PVC) for various applications, monomers containing tertiary amine group are incorporated into PVC via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ATRP) initiated by the labile chlo... To functionalize poly(vinyl chloride)(PVC) for various applications, monomers containing tertiary amine group are incorporated into PVC via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ATRP) initiated by the labile chlorines in their backbones. The kinetics of synthesis was carefully investigated, and it is proven that the grafting polymerization process can be effectively controlled by regulating the reaction time. The membranes are fabricated using PVC and copolymers by non-solvent induced phase separation(NIPS) process. The hydrophilicity and pore structure of copolymer membranes were enhanced as well, these membranes are endowed with positive charge. When PDMA%(i.e., the PDMA weight percentage in copolymer) is 31.1%, the flux and Victoria blue B rejection are 26.0 L·m·^-2·h^-1(0.5 MPa) and 91.2%, respectively. Thus, the newly synthesized polymer is proven to be a promising material for dye separation with positive char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vinyl chloride) Poly(N N-dimethylaminoethyl methacrylate) non-solvent induced phase separation Dye separation
原文传递
丙烯腈-丙烯酸甲酯微孔膜的制备及成膜性能
19
作者 熊俊诚 韩娜 +5 位作者 王争争 陈素梅 张兴祥 王栋 王宁 李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8-174,共7页
以摩尔比为85/15的可熔融丙烯腈-丙烯酸甲酯共聚物(85/15AN-MA)为膜基体,用γ-丁内酯(γ-BA)和三乙酸甘油酯(GTA)复配作为混合稀释剂,采用热致相分离(TIPS)法制备了AN-MA基微孔膜。详细研究了聚合物浓度、混合稀释剂的配比和冷却速率对... 以摩尔比为85/15的可熔融丙烯腈-丙烯酸甲酯共聚物(85/15AN-MA)为膜基体,用γ-丁内酯(γ-BA)和三乙酸甘油酯(GTA)复配作为混合稀释剂,采用热致相分离(TIPS)法制备了AN-MA基微孔膜。详细研究了聚合物浓度、混合稀释剂的配比和冷却速率对微孔膜的孔结构、孔隙率、水通量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γ-BA含量的增加或凝固浴温度升高,微孔膜成型过程中存在小部分非溶剂致相分离(NIPS),形成不对称的横截面结构。增加GTA的比例或快的冷却速率更利于发生TIPS,γ-BA的质量分数为45%和50%时,微孔膜发生单纯的TIPS过程,凝固浴为0℃的乙醇浴时,AN-MA微孔膜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熔融丙烯腈-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热致相分离 微孔膜 孔隙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O2-GO原位还原改性PVDF膜及其抗污染性能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林飞 陈镇 +1 位作者 陈桂娥 曹旭晖 《应用技术学报》 2020年第4期323-327,共5页
以聚偏氯乙烯(PVDF)为膜材料,PVP为成孔剂,在不同SnCl2添加量下,通过非溶剂致相分离(NIPS)法原位制备了SnO2-GO改性的PVDF膜;利用FTIR、SEM、接触角等仪器对膜的表面化学性质、微观结构形貌、亲水性进行了表征,并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作为... 以聚偏氯乙烯(PVDF)为膜材料,PVP为成孔剂,在不同SnCl2添加量下,通过非溶剂致相分离(NIPS)法原位制备了SnO2-GO改性的PVDF膜;利用FTIR、SEM、接触角等仪器对膜的表面化学性质、微观结构形貌、亲水性进行了表征,并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作为模拟污染物评价了膜的渗水性能、截留性能以及抗污染性能,考察了SnCl2加入量的不同对膜的结构与渗透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nCl2的加入可改善膜的亲水性,随着SnCl2加入量的逐渐增加,改性膜的水通量和通量恢复率先开始增大后逐渐减小,其中加入SnCl2的适合量为0.3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超滤膜 氧化石墨烯 氧化锡 非溶剂致相分离法 抗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