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lant Nutrient Solution Detection System Based on ZigBee Wireless Technology 被引量:1
1
作者 Binyue Chen Fuhai Zhang 《Journal of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 2018年第6期61-68,共8页
Based on the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plant nutrient solution detection, a ZigBee plant nutrient solution detection system based on CC2530 was developed. This system uses CC2530 as the main control chip, DS18B20 as ... Based on the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plant nutrient solution detection, a ZigBee plant nutrient solution detection system based on CC2530 was developed. This system uses CC2530 as the main control chip, DS18B20 as the temperature sensor for temperature acquisition, PH electrode sensor for PH value acquisition. The experiment shows that this wireless control system equipped with temperature and pH detection sensor collects and samples the main nutrient solution parameters through the main controller, perform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 and terminal communication, and realizes the intelligent detection of plant nutrient solution parameters. This technique of applying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technology to plant factories greatly improves the reliabil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nutrient monitoring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NT nutrient Solution Detection System WIRELESS Sensor technology ZigBee EMBEDDED Web SERV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iveness of sloping agricultural land technology on soil fertility status of mid-hills in Nepal 被引量:3
2
作者 Kiran Lamichhane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4期767-775,共9页
Hedgerows with intercropping systems were established at the ICIMOD test and demonstration site at Godawari to assess the effective- ness of Sloping Agricultural Land Technology (SALT) in reducing run- off water vol... Hedgerows with intercropping systems were established at the ICIMOD test and demonstration site at Godawari to assess the effective- ness of Sloping Agricultural Land Technology (SALT) in reducing run- off water volume, controlling soil loss, increasing crop production, and improving soil fertility in the mid-hills of Nepal. Runoff water volume (1996-2002), soil loss (1996-2002) and maize yield (1995-2001), and soil fertility-related parameters were assessed on SALT models with three factors: the type of nitrogen-fixing plant, the farmers' practice, and fertilizer use. Results showed a significant effect of Alnus nepalensis and/or Indigofera dosua on runoff water volume, soil loss, crop produc- tion, soil water retention, and soil nutrients (NPK). Farmers' practice and fertilization did not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reducing runoff water and soil loss. However, farmers' practic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rop produc- tion. Therefore, integrating soil conservation approaches on SALT sys- tems enhances stable economic output to hills and mountain farm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oping Agricultural Land technology HEDGEROWS AGROFORESTRY mountain fanning system soil erosion soil nutri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式羊肉肉燕的制作工艺优化及品质分析
3
作者 张文韬 沈亮 +5 位作者 伍一有 刘达玉 李雪 黄旭 谭武德 李翔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8-175,共8页
为推动川式预制菜产业的发展,同时提高花椒芽利用率,以羊肉、花椒芽、鱼汤冻为原料,设计了一款川式风味的羊肉肉燕产品。在红薯淀粉添加量、小麦淀粉添加量、食盐添加量3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 为推动川式预制菜产业的发展,同时提高花椒芽利用率,以羊肉、花椒芽、鱼汤冻为原料,设计了一款川式风味的羊肉肉燕产品。在红薯淀粉添加量、小麦淀粉添加量、食盐添加量3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肉燕皮的最佳配方为羊肉100 g、蛋清20 g、糯米粉10 g、小苏打2 g、红薯淀粉45 g、小麦淀粉70 g、食盐3 g。为了优化馅料配方,在鱼汤冻添加量、花椒芽添加量、花椒粉添加量3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设计响应面试验与验证试验,确定了肉燕馅料的最佳配方为羊肉30 g、食盐1 g、鱼汤冻23.15 g、花椒芽8.8 g、花椒粉0.7 g。在此条件下制得的川式羊肉肉燕水分含量为(35.33±1.26)%,脂肪含量为(19.68±0.76)g/100 g,粗蛋白质含量为(10.71±0.38)g/100 g,淀粉含量为(6.94±0.23)g/100 g,天冬氨酸、脯氨酸、酪氨酸的含量分别为(8.79±0.22),(7.33±0.21),(10.09±0.17)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芽 肉燕 加工工艺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倍体芦竹营养组分近红外预测模型的构建
4
作者 王改利 王琳燚 +5 位作者 陈京创 戴玉瑞 周莹 席燕燕 李绍钰 徐彬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58-2065,共8页
本研究旨在利用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构建芦竹全株中水分(MC)、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粗灰分(Ash)、粗纤维(CF)、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的预测模型。本试验所用芦竹样品采自原阳和驻马店... 本研究旨在利用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构建芦竹全株中水分(MC)、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粗灰分(Ash)、粗纤维(CF)、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的预测模型。本试验所用芦竹样品采自原阳和驻马店种植区,刈割高度分别为1.0、1.5、2.0和2.5 m。芦竹样品分为定标集(n=95)和验证集(n=31),通过NIRS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及改良偏最小二乘法(MPLS)等方法,建立样品特征光谱与待测化学成分之间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芦竹CP含量的外部验证相对分析误差(RPD)和预测决定系数(RSQ)最高,分别为10.82和0.991;EE、Ash、CF、NDF、ADF和ADL含量的RPD在4.0~6.3,其RSQ均大于0.94;MC含量的RPD和RSQ最低,分别为2.78和0.868。本试验所建芦竹MC、CP、EE、Ash、CF、NDF、ADF和ADL含量的预测模型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可应用于实际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竹 近红外光谱技术 营养组分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谷物糙米的消化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丹 翟小童 +2 位作者 张娜 吴娜娜 谭斌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6,共7页
大力发展全谷物产业是我国贯彻落实《粮食安全保障法》与“健康中国”战略,践行大食物观的重要举措。稻米是我国居民重要的主食来源,在日常膳食中,用部分糙米替代精白米食用是摄入全谷物的有效途径之一。研究表明,全谷物糙米具有血糖血... 大力发展全谷物产业是我国贯彻落实《粮食安全保障法》与“健康中国”战略,践行大食物观的重要举措。稻米是我国居民重要的主食来源,在日常膳食中,用部分糙米替代精白米食用是摄入全谷物的有效途径之一。研究表明,全谷物糙米具有血糖血脂调节、体重控制等营养健康作用,一方面得益于糙米中富含的膳食纤维、多种微量营养素及生物活性物质,另一方面是通过上述营养活性物质改变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相关膳食营养素的消化与吸收效率实现的。食物消化过程是关联上述影响的关键环节,当前表征糙米消化过程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体外静态模拟、体外动态模拟及体内消化等。本文系统综述了稻米宏量及微量营养组分、生物活性物质,不同加工精度及糙米加工技术对稻米淀粉消化特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以期为全谷物糙米的研发与加工技术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米 消化特性 品种 营养物质 加工精度 加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蒜香生蚝粉加工工艺优化及营养成分研究
6
作者 芦祥志 狄泓祯 +4 位作者 熊鋆佳 姬颢宁 刘荔 冯广鑫 曾名湧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3,46,共6页
牡蛎(俗称生蚝)是我国重要的养殖贝类,具有味道鲜美和营养丰富的特点。文章研发的蒜香生蚝粉不仅融合了蒜香浓郁和鲜香爽辣的风味,而且兼顾了生蚝和大蒜的营养价值,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新型调味品。该研究在恒定温度150℃条件下,... 牡蛎(俗称生蚝)是我国重要的养殖贝类,具有味道鲜美和营养丰富的特点。文章研发的蒜香生蚝粉不仅融合了蒜香浓郁和鲜香爽辣的风味,而且兼顾了生蚝和大蒜的营养价值,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新型调味品。该研究在恒定温度150℃条件下,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了蒜香生蚝粉的加工工艺。研究结果表明,蒜香生蚝粉的最佳加工工艺为大蒜与生蚝比例2∶3、盐添加量1.5%、植物油添加量1%、烘烤时间3 min。以此条件制成的蒜香生蚝粉蛋白含量为21.45 g/100 g,脂肪含量为14.71 g/100 g,具有高蛋白和低脂肪的特点,其必需氨基酸比值达到FAO/WTO的规定,牛磺酸含量高达7.53 mg/g,整体具有较高的营养和风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蒜香生蚝粉 工艺优化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笋壳活性物质及其加工利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孟千杰 温棚 +5 位作者 申挥 于丽娟 余元善 吴继军 徐玉娟 胡腾根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2期110-118,共9页
竹笋壳作为竹笋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占整个笋体的60%左右,目前存在利用率低、资源浪费等问题。为了加强笋壳的综合利用,本文在查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概述了笋壳中的主要营养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活性物质(黄酮、多酚... 竹笋壳作为竹笋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占整个笋体的60%左右,目前存在利用率低、资源浪费等问题。为了加强笋壳的综合利用,本文在查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概述了笋壳中的主要营养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活性物质(黄酮、多酚、甾醇、多糖);并对上述活性物质的提取加工技术及其优缺点进行了归纳总结;探讨了竹笋壳在食品、纺织、食用菌栽培、动物饲料和液体燃料等领域的开发利用前景,对笋壳加工利用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提高笋壳的附加值及有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笋壳 营养成分 活性物质 提取技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笋的风味物质及其发酵技术研究进展
8
作者 林丽华 卢安萍 陈璟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3期147-153,共7页
酸笋作为一种传统发酵食品,主要由新鲜竹笋经过自然发酵或人工接种发酵制成,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成分在中国南方地区广受欢迎。酸笋富含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及多种有益微生物,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酸笋特有的酸味和香气主要... 酸笋作为一种传统发酵食品,主要由新鲜竹笋经过自然发酵或人工接种发酵制成,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成分在中国南方地区广受欢迎。酸笋富含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及多种有益微生物,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酸笋特有的酸味和香气主要来自于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和非挥发性化合物,包括乳酸、醋酸、酯类和醇类等。近年来,随着现代发酵技术的发展,研究者在酸笋的发酵菌种筛选、发酵条件优化及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综述了酸笋的主要营养成分、风味物质及其发酵技术的研究进展,为提高酸笋的生产工艺、改善产品风味品质以及实现标准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笋 营养成分 风味物质 发酵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温振荡检测装置在乳品检测领域的创新应用与技术突破
9
作者 张明宇 冯立玲 +5 位作者 田桂艳 吴学君 高建军 李慧 赵三军 杜爱民 《中国乳业》 2025年第1期59-70,共12页
随着乳品行业的快速发展,乳品质量与安全备受关注,精准、高效的检测技术成为关键。恒温振荡检测装置作为现代乳品检测的核心设备,融合先进温控与振荡技术,能模拟复杂环境,确保样品均匀受热、充分反应,为乳品检测提供精准可靠支持。本文... 随着乳品行业的快速发展,乳品质量与安全备受关注,精准、高效的检测技术成为关键。恒温振荡检测装置作为现代乳品检测的核心设备,融合先进温控与振荡技术,能模拟复杂环境,确保样品均匀受热、充分反应,为乳品检测提供精准可靠支持。本文深入探讨该装置在乳品检测中的多领域应用,涵盖微生物、营养成分、理化特性及污染物检测等;详细阐述其工作原理、关键技术与结构组成;全面分析控温精度、振荡性能、稳定性、密封性等性能指标;并从创新设计、技术融合、标准化与智能化等方面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提升乳品检测水平、促进行业发展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温振荡检测装置 乳品检测 微生物检测 营养成分分析 理化特性检测 污染物检测 温控技术 振荡技术 性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lecular Structure of Feeds in Relation to Nutrient Utilization and Availability in Animals: A Novel Approach 被引量:2
10
作者 Peiqiang Yu Luciana L. Prates 《Engineering》 SCIE EI 2017年第5期726-730,共5页
The inven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ew research concepts, novel methodologies, and novel bioanalytical techniques are essential in advancing the animal sciences, which include feed and nutrition science. This article in... The inven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ew research concepts, novel methodologies, and novel bioanalytical techniques are essential in advancing the animal sciences, which include feed and nutrition science.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a novel approach that shows the potential of advanced synchrotron-based bioanalytical technology for studying the effects of molecular structural changes in feeds induced by various treatments (e.g., genetic modification, gene silencing, heat-related feed processing, biofuel processing) in relation to nutrient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in animals. Advanced techniques based on synchrotron radiation (e.g., synchrotron radiation infrared microspectroscopy (SR-IMS) and synchrotron radiation X-ray techniques) have been developed as a fast, noninvasive, bioanalytical technology that, unlike traditional wet chemistry methods, does not damage or destroy the inherent molecular structure of the feed. The cutting-edge and advanced research tool of synchrotron light (which is a million times brighter than sunlight) can be used to explore the inherent structure of biological tissue at cellular and molecular levels at ultra-high spatial resolutions. In conclusion, the use of recently developed bioanalytical techniques based on synchrotron radiation along with common research techniques is leading to dramatic advances in animal feed and nutritional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herent molecular structure Synchrotron radiation applications Molecular nutrition Feed science technology Molecular imaging nutrient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阶段植物营养学的研究重点
11
作者 周卫 艾超 易可可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43-1252,共10页
植物营养学是研究营养元素在土壤-植物系统迁移、转化和利用规律的基础性学科,是支撑全球粮食安全、耕地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学科。以组学技术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学科前沿不断拓展了植物营养学的研究范畴,同时,耕地高强度利用... 植物营养学是研究营养元素在土壤-植物系统迁移、转化和利用规律的基础性学科,是支撑全球粮食安全、耕地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学科。以组学技术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学科前沿不断拓展了植物营养学的研究范畴,同时,耕地高强度利用下如何实现作物高产、养分高效、生态健康等多重目标成为新阶段植物营养学的研究重点和难点。本文回顾了近年来植物营养学在营养遗传、养分循环、新型肥料、高效施肥等方向取得的创新进展,同时,基于我国植物营养学研究短板,提出了新阶段植物营养学研究的重点任务,主要包括作物养分高效与抗逆分子调控网络、土壤养分循环与微生物组功能挖掘、新型绿色高效肥料创制与应用、农田养分协同优化原理与方法等方面,旨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绿色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营养 养分高效 营养遗传 养分循环 高效施肥 新型肥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减大豆连作障碍的养分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义卓 蔡姗姗 +3 位作者 王伟 郭伟 孙磊 孙海燕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7-244,共8页
为明确不同养分调控技术对大豆连作障碍消减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大豆连作障碍的发生与危害。从提高肥料养分供应能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优化土壤微生物环境3个方面分别综述了针对大豆连作障碍中不同危害的解决方案。通过改变施肥方式、... 为明确不同养分调控技术对大豆连作障碍消减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大豆连作障碍的发生与危害。从提高肥料养分供应能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优化土壤微生物环境3个方面分别综述了针对大豆连作障碍中不同危害的解决方案。通过改变施肥方式、时间、数量等方式解决大豆长期连作导致土壤中养分偏耗和影响大豆生长发育的问题;通过使用不同改良剂针对性地解决土壤酸化、板结、保水保肥能力下降的问题;在大豆连作土壤中接入有益微生物,从而降低有害微生物及病原菌的活性,最终达到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的效果。最后总结得出,消减大豆连作障碍过程中尚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养分调控技术的研究方向,为大豆连作障碍的发生发展机理的研究、养分调控技术的优化改良提出建议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连作障碍 土壤质量退化 养分调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禽肝脏食用品质特征及调控研究进展
13
作者 张哲奇 臧明伍 +9 位作者 王守伟 张凯华 赵燕 李丹 李笑曼 赵冰 张顺亮 赵建生 张成格乐 张志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3-292,共10页
肝脏是重要的畜禽可食用副产物之一,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在我国具有悠久的食用历史。但是,肝脏也存在腥味较重、质构特性较差、有害物质残留风险较高等诸多问题,使其整体食品利用率不高,既降低了肉类加工行业的整体利润,也造成了一定的... 肝脏是重要的畜禽可食用副产物之一,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在我国具有悠久的食用历史。但是,肝脏也存在腥味较重、质构特性较差、有害物质残留风险较高等诸多问题,使其整体食品利用率不高,既降低了肉类加工行业的整体利润,也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畜禽肝脏营养品质、风味特性、质构特性、品质调控技术方面的报道,对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并对目前研究存在的缺陷以及盲点进行总结,以期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帮助,为实现畜禽肝脏的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营养 风味 质构特性 调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BP的NFT水培生菜根区温度预测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艺梦 潘守江 +3 位作者 丁小明 王会强 杜亚尊 冯佐龙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9-195,共7页
营养液膜栽培技术(Nutrient Film Technique,NFT)模式下,作物对环境变化更加敏感。为保障作物根区环境条件合理,需要精准调控栽培管道内的温度,从而有效提高水培生菜品质,同时降低整体温室环境调控能耗。采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 营养液膜栽培技术(Nutrient Film Technique,NFT)模式下,作物对环境变化更加敏感。为保障作物根区环境条件合理,需要精准调控栽培管道内的温度,从而有效提高水培生菜品质,同时降低整体温室环境调控能耗。采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权重和阈值,以单个NFT栽培槽为研究对象,对槽内根区不同的监测区域分别构建温度预测模型,并与标准的BP神经网络和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GA-BP预测模型与标准BP和CNN神经网络模型相比,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0.82和0.42,平均绝对误差分别降低0.54和0.25,绝对系数分别提高0.08和0.03。该方法可提高基于BP神经网路算法对NFT根区温度预测模型精确度,为根区温度的精准控制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培生菜 营养液膜技术 根区温度预测 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花黄牡丹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后含物研究
15
作者 葛立鑫 张世鑫 +5 位作者 蒋毅 郑硕恒 戴明鋆 史敏晶 田维敏 张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6期72-82,共11页
为探究大花黄牡丹生长发育及后含物合成积累的规律,采用光学显微镜技术,对大花黄牡丹的根、茎、叶柄等不同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并对后含物的种类和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花黄牡丹根、茎、叶柄等营养器官的皮层和周皮发达,... 为探究大花黄牡丹生长发育及后含物合成积累的规律,采用光学显微镜技术,对大花黄牡丹的根、茎、叶柄等不同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并对后含物的种类和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花黄牡丹根、茎、叶柄等营养器官的皮层和周皮发达,韧皮部厚且细胞大,并含有大量的颗粒状后含物。使用碘-碘化钾染色,显示大花黄牡丹的根和茎中含有的颗粒状后含物为淀粉粒。对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进行分析,发现根器官中的淀粉含量远高于茎,且淀粉主要分布在韧皮部薄壁细胞中,木质部中较少;而根的可溶性糖的含量远高于茎;在茎树皮部分的可溶性糖含量要略高于木质部。研究证明,大花黄牡丹是将光合作用产生的可溶性糖纵向运输到根部进行淀粉的合成和储存,这是大花黄牡丹应对高海拔、长时间寒冷、干旱等条件的进化结果。研究结果拓展了高原植物形态结构和后含物合成积累规律的认识,为植物应对高海拔、寒冷、干旱等条件的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黄牡丹 营养器官 光学显微镜技术 后含物 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水果干制工艺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子民 莫江婷 +2 位作者 陈广生 郭小璇 朱贤文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90,96,共12页
干制水果营养丰富、色味俱佳,深受大众喜爱。随着水果产量的逐年增加,如何对大量应季水果在保鲜期内进行干制加工,在保证果干品质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能耗、节约成本,是水果干燥行业的一大难题。从不同干制加工工艺技术出发,探讨了传统... 干制水果营养丰富、色味俱佳,深受大众喜爱。随着水果产量的逐年增加,如何对大量应季水果在保鲜期内进行干制加工,在保证果干品质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能耗、节约成本,是水果干燥行业的一大难题。从不同干制加工工艺技术出发,探讨了传统的单一干燥方式、联合干燥方式、辅助干制技术工艺的优缺点及对果干品质、营养成分、生物学活性的影响,较为全面地对当今水果干制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概述,为促进水果干制加工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制水果 干制 加工工艺 品质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a controlled-release fertilizer on yield, nutrient uptake, and fertilizer usage efficiency in early ripening rapeseed(Brassica napus L.) 被引量:4
17
作者 Chang TIAN Xuan ZHOU +6 位作者 Qiang LIU Jian-wei PENG Wen-ming WANG Zhen-hua ZHANG Yong YANG Hai-xing SONG Chun-yun GUAN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775-786,共12页
Background: Nitrogen(N), phosphorous(P), and potassium(K) are critical nutrient elements necessary for crop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However, excessive inputs will lead to inefficient usage and cause exces... Background: Nitrogen(N), phosphorous(P), and potassium(K) are critical nutrient elements necessary for crop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However, excessive inputs will lead to inefficient usage and cause excessive nutrient losses in the field environment, and also adversely affect the soil, water and air quality, human health, and biodiversity. Methods: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controlled-release fertilizer(CRF) on seed yield, plant growth, nutrient uptake, and fertilizer usage efficiency for early ripening rapeseed(Xiangzayou 1613) in the red-yellow soil of southern China during 2011–2013. It was grown using a soluble fertilizer(SF) and the same amounts of CRF, such as SF1/CRF1(3750 kg/hm^2), SF2/CRF2(3000 kg/hm^2), SF3/CRF3(2250 kg/hm^2), SF4/CRF4(1500 kg/hm^2), SF5/CRF5(750 kg/hm^2), and also using no fertilizer(CK). Results: CRF gave higher seed yields than SF in both seasons by 14.51%. CRF4 and SF3 in each group achieved maximum seed yield(2066.97 and 1844.50 kg/hm^2, respectively), followed by CRF3(1929.97 kg/hm^2) and SF4(1839.40 kg/hm^2).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eed yield among CK, SF1, and CRF1(P0.05). CRF4 had the highest profit(7126.4 CNY/hm2) and showed an increase of 12.37% in seed yield, and it decreased by 11.01% in unit fertilizer rate compared with SF4. The branch number, pod number, and dry matter weight compared with SF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under the fertilization of CRF(P0.05). The pod number per plant was the major contributor to seed yield. On the other hand, the N, P, and K uptakes increased at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he fertilizer rate at maturity, and the N, P, and K usage efficiency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he fertilizer rate. The N, P, and K uptakes and usage efficiencies of the CRF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SF(P0.05). The N accumulation and N usage efficiency of CRF increased by an average of 13.66% and 9.74 percentage points, 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SF. In conclusion, CRF significantly promoted the growth of rapeseed with using total N as the base fertilizer, by providing sufficient N in the later growth stages, and last by reducing the residual N in the soil and increasing the N accumulation and N usage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ly ripening rapeseed controlled-release fertilizer YIELD nutrient uptake Fertilizer usage efficiency
原文传递
粉垄耕作对植烟土壤理化性质及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18
作者 薄国栋 胡希好 +7 位作者 王树键 丁志勇 赵福彬 王耀斌 邰振益 刘红霞 王启业 申国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3期136-139,221,共5页
[目的]探究粉垄耕作对植烟土壤养分含量及团聚体结构影响,为粉垄耕作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青岛烟区传统翻耕(CK)为对照,对比30 cm(SM1)、40 cm(SM2)、50 cm(SM3)粉垄深度下的土壤养分及团聚体特征的影响。[结果]在相同耕作深度条... [目的]探究粉垄耕作对植烟土壤养分含量及团聚体结构影响,为粉垄耕作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青岛烟区传统翻耕(CK)为对照,对比30 cm(SM1)、40 cm(SM2)、50 cm(SM3)粉垄深度下的土壤养分及团聚体特征的影响。[结果]在相同耕作深度条件下,粉垄耕作技术较传统耕作能够提高植烟土壤全氮、速效磷、有效钾及有机质含量。粉垄耕作增加>2.000 mm、>1.000~2.000 mm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及>0.250 mm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促进大团聚体及水稳定性团聚体形成,且以粉垄耕作深度40 cm时的养分含量、平均重量直径(MWD)及几何平均数(WMD)最大,分形维数(D)最小。[结论]粉垄耕作技术能够提高植烟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且以40 cm粉垄深度作为青岛烟区最适宜的耕作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垄耕作 植烟土壤 土壤养分 团聚体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工艺对传统药膳华祖焖鸭营养和理化品质的影响
19
作者 王瑞娟 李扬 +1 位作者 叶胜明 权春梅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1-116,共6页
通过对传统药膳华祖焖鸭不同加工阶段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嫩度等指标的测定,探究其加工过程中的营养和理化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华祖焖鸭经加工后,出品率为64%,鸭胸肉和鸭腿肉灰分、蛋白质、脂肪、总糖、氯化钠等主要营养成分含量... 通过对传统药膳华祖焖鸭不同加工阶段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嫩度等指标的测定,探究其加工过程中的营养和理化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华祖焖鸭经加工后,出品率为64%,鸭胸肉和鸭腿肉灰分、蛋白质、脂肪、总糖、氯化钠等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质量、剪切力、水分含量、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华祖焖鸭成品为棕红色,肌肉纤维在长时间卤制作用下分解,降低了剪切力,提高了肉质的嫩度。华祖焖鸭中共含有16种氨基酸,总含量在鸭腿和鸭胸中分别为19.5%和21.2%,其中包括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分别占氨基酸总含量的42%和40%。加工工艺对华祖焖鸭的营养和理化品质有重要影响,该研究结果有助于保障和提升华祖焖鸭的品质,促进华祖焖鸭标准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祖焖鸭 加工工艺 营养成分 理化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S技术在大块水稻田土壤养分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齐晓旭 王国永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5-229,共5页
以大面积水稻田土壤养分自动化实时检测过程为研究对象,以自动化行走装置为平台,搭载土壤养分数据采集系统,对水稻田内的土壤含水量、温湿度以及环境温湿度数据进行实时采集与数据分析,并在信息数据采集过程中基于GPS技术进行采集点位... 以大面积水稻田土壤养分自动化实时检测过程为研究对象,以自动化行走装置为平台,搭载土壤养分数据采集系统,对水稻田内的土壤含水量、温湿度以及环境温湿度数据进行实时采集与数据分析,并在信息数据采集过程中基于GPS技术进行采集点位置的有效定位。测试结果表明:土壤养分检测系统运行过程中,记录的位置坐标信息与实际运行轨迹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获取的土壤含水量与实际检测结果之间偏差值为3.17%,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工作稳定性,能够为大面积水稻种植过程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稻田 土壤养分 自动检测 GPS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