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LA allele frequencies in Iranian opticospinal multiple sclerosis patients<br>——HLA in Opticospinal MS
1
作者 Hossein Kalanie Malihe Kamgooyan +2 位作者 Yadollah Kholghie Ali Amini Harandi Zahra Hosseinzadeh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1年第7期511-515,共5页
Background: In Iranian patients with opticospinal multiple sclerosis (OSMS), a paucity of brain lesions and short spinal cord lesions extending less than three spinal segments are characteristic findings on magnetic r... Background: In Iranian patients with opticospinal multiple sclerosis (OSMS), a paucity of brain lesions and short spinal cord lesions extending less than three spinal segments are characteristic findings 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It also shows a relatively benign course with negative CSF oligo-coonal bands. Objective: We aimed to clarify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inical phenotype and MRI features of OSMS and human leucocyte antigen (HLA) system in Iran. Methods: Genotyping of HLA class II allele frequencies in 20 patients with OSMS were done, us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equence-specific primer amplification method. Blood samples were extracted and typed for HLA-DRB, DQA, and DQB loci and compared with 100 controls. Results: Significant positive association was observed in DRB1*03, DQA1*0201, DQA1*03, DQB1*0201, and DQB1*0611, while DQB1*0602 was absent in our patients. Conclusion: These finding suggest that HLA-DRB association pattern in OSMS is different from conventional MS in Iran which is mostly associated with DRB1*1501 and from similar Japanese OSMS who are negative for brain lesions fulfilling the Barkhof criteria and negative for the presence of longitudinally extensive spinal cord lesions who carries the DRB*0405 allele. OSMS is immunogenetically heterogeneous. Also absence of DQB1*0602 allele may negativel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absence of Barkhof brain le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demiology HLA-Class II Allele Frequency opticospinal multiple sclerosis Neuromyelitis Optica NMO-IGG Antibody Devic’s Neuromyelitis Optica IRANIAN DEMYELINATING Dise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临床特点19例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方丽波 王拥军 +1 位作者 张星虎 刘广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11期1005-1007,共3页
目的分析视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OSM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19例符合K ira诊断标准OSM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结果和结论19例OSMS患者在发病年龄、病程、起病症状、MR I检查、诱发电位、脑脊液寡克隆区带及治... 目的分析视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OSM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19例符合K ira诊断标准OSM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结果和结论19例OSMS患者在发病年龄、病程、起病症状、MR I检查、诱发电位、脑脊液寡克隆区带及治疗等方面与国外报道基本一致。但是本研究OSMS患者未见脑脊液淋巴细胞异常增多(p leocytosis),患者脑脊液蛋白亦低于国外报道,OSMS在不同类型MS中构成比例偏低(18.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视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osms)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的脑部MRI征象:胼胝体下缘点线征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志晔 娄昕 +1 位作者 杨扬 马林 《磁共振成像》 CAS 2011年第4期264-266,共3页
目的观察胼胝体下缘点线征在视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患者脑部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GE3.0T高场磁共振对42例视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患者及27例健康志愿者行矢状位薄层T2-FLAIR扫描,并观察正中矢状位胼胝体下缘点线征。结果 42例患... 目的观察胼胝体下缘点线征在视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患者脑部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GE3.0T高场磁共振对42例视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患者及27例健康志愿者行矢状位薄层T2-FLAIR扫描,并观察正中矢状位胼胝体下缘点线征。结果 42例患者中点线征阳性率为66.67%(28/42)。年轻组(<50岁)患者点线征阳性率(73.5%)明显大于年老组(≥50岁)(37.5%)。27例正常对照组未见点线征显示。结论矢状位胼胝体下缘点线征是视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的相对特征性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 胼胝体 磁共振成像 液体衰竭反转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型和视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临床特征的比较
4
作者 程晓娟 姜国鑫 +4 位作者 许丽珍 赵合庆 赵忠 王薇 程琦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4期278-281,共4页
目的:分析和比较视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OS-MS)与传统型多发性硬化(C-M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在苏州地区收集99例按照McDonald诊断标准(2001)确诊为MS患者(其中C-MS73例,OS-MS26例)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实验室及相关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目的:分析和比较视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OS-MS)与传统型多发性硬化(C-M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在苏州地区收集99例按照McDonald诊断标准(2001)确诊为MS患者(其中C-MS73例,OS-MS26例)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实验室及相关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C-MS相比,OS-MS患者中女性更多见,首发症状以视力减退和运动障碍最常见,整个病程中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及视力减退的发生率较高,预后较差。2组患者在首次发病年龄、病程等方面未见显著差异。结论:C-MS与OS-MS患者在临床特征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视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 传统型多发性硬化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脊髓炎型多发性硬化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钱乔乔 唐柏林 +3 位作者 邓超 田美娟 张婧 高波廷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09年第6期414-416,共3页
目的:分析视神经脊髓炎型多发性硬化(OSMS)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OSMS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表现。结果:OSMS初诊时漏诊率高,病程中易复发,平均(1.64±0.42)次/年,基础治疗很难有效控制疾病进展。MRI上除脊髓病... 目的:分析视神经脊髓炎型多发性硬化(OSMS)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OSMS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表现。结果:OSMS初诊时漏诊率高,病程中易复发,平均(1.64±0.42)次/年,基础治疗很难有效控制疾病进展。MRI上除脊髓病灶外,大脑、小脑、脑干、视神经或视交叉均有可能出现病灶;除部分病灶累及AQP4抗体高表达区外,也有部分病灶累及大脑灰质及侧脑室周边白质。结论:诊断视神经炎或视神经脊髓炎时,建议检查脑/脊髓MRI、视觉诱发电位、脑脊液IgG指数与OB以及眼底照相;OSMS易复发,进展快,必要时需给予利比或硫唑嘌呤等添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型多发性硬化 临床特征 影像学特征 添加治疗 基础治疗 视神经炎 视觉诱发电位 脑脊液检查 硫唑嘌呤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脊髓脱髓鞘疾病谱AQP-4抗体检测意义及临床相关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赵春侠 张美妮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1年第5期505-507,共3页
目的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空腹AQP-4抗体检测,探讨视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OSMS)的归属,进一步阐明抗AQP-4自身抗体检测在整个视神经脊髓疾病谱中的重要性。方法收集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65例,分析其磁共振成像(MRI)... 目的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空腹AQP-4抗体检测,探讨视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OSMS)的归属,进一步阐明抗AQP-4自身抗体检测在整个视神经脊髓疾病谱中的重要性。方法收集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65例,分析其磁共振成像(MRI)、扩展的残障功能评分、AQP-4抗体检测结果等临床相关数据。结果视神经脊髓炎(NMO)患者15例,OSMS患者17例,多发性硬化(MS)和其他患者共33例。抗AQP-4抗体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和86.1%。OSMS组患者血清AQP-4抗体阳性率(64.7%)显著高于MS组(6%),而OSMS组患者AQP-4阳性者11例为脊髓病变>3个脊髓段长且广泛性损害的患者。并且NMO和OSMS疾病组AQP-4抗体阳性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SMS患者在发病年龄、MRI检查等方面与NMO极其相似。结论 AQP-4抗体的检测有助于鉴别NMO、OSMS、MS以及其他炎性脱髓鞘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 视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 AQP-4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