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土匹配、空间效应及区域农业经济增长——基于中国2003-2013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37
1
作者 许长新 林剑婷 宋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3-158,共6页
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是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是农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要素。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的合理匹配能够促进区域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从而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同时也存在水资源与土地资源... 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是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是农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要素。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的合理匹配能够促进区域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从而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同时也存在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短缺的问题。本文结合我国农业水土资源自然禀赋与实际利用情况,首先利用中国2003-2013年的分省数据,选取单位耕地面积的广义农业水资源量测度方法和当量系数描述了我国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的现实,发现我国农业水资源与土地资源在空间上匹配程度不高,农业生产受到水土资源约束较强,农业水土资源的形成区域与消耗区域在空间上不相匹配;然后,在邻接权重矩阵下采用Moran’s I指数验证我国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性,结果显示我国各省农业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关系,呈现出高度的集聚性和非均质性。为避免估计结果有偏,本文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建模及估计方法,加入农业生产人、财、物等控制变量,测度水土匹配度对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水土匹配度对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区域内和区域间的溢出效应都显著为正,总体上水土匹配度对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具有正向的溢出效应,即水土匹配度对本地区农业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同时,由于相邻区域的水土资源自然禀赋条件类似,而且农业生产中存在"示范效应"和"模仿效应",水土匹配度对相邻地区农业经济增长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采取相关措施优化农业水土资源匹配关系,对促进我国区域农业经济增长,保障我国粮食安全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匹配 农业经济增长 空间溢出效应 空间回归偏微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区域金融风险的空间传染路径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沈丽 张影 李文君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2-73,共12页
本文从经济四部门入手,基于区域内外两个角度对区域金融风险部门间的空间传染路径进行理论分析,并在合理测度中国区域金融风险的基础上,运用空间偏微分方法验证了上述路径。研究表明,中国存在企业部门—金融部门、政府部门—金融部门和... 本文从经济四部门入手,基于区域内外两个角度对区域金融风险部门间的空间传染路径进行理论分析,并在合理测度中国区域金融风险的基础上,运用空间偏微分方法验证了上述路径。研究表明,中国存在企业部门—金融部门、政府部门—金融部门和家户部门—金融部门的区域金融风险传染路径,且由于家户贷款属于个人行为,金融机构向企业融资是市场行为,通过融资平台向地方政府融资存在行政干预,从而政府、企业和家户部门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存在差异性,但从影响程度看,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是区域金融风险的主要传染源。此外,由于存在区域间政府竞争、技术知识溢出及资本、劳动力流动等区域间作用渠道,上述传染效应会被进一步放大。最后,从区域内和区域外两个方面对中国防控区域金融风险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金融风险 空间传染 经济四部门 空间偏微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良贷款、空间溢出与区域经济增长 被引量:10
3
作者 沈丽 刘媛 李文君 《经济与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6-41,共16页
利用2008-2016年的分省数据,构建多样化空间关联模式,运用空间回归模型偏微分方法实证测度不良贷款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基于区域间金融关联、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传染效应会放大不良贷款对宏观经济的冲击,并且在不同的... 利用2008-2016年的分省数据,构建多样化空间关联模式,运用空间回归模型偏微分方法实证测度不良贷款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基于区域间金融关联、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传染效应会放大不良贷款对宏观经济的冲击,并且在不同的区域空间关联模式下,银行不良贷款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均为负。结果表明,空间关联在不良贷款对经济增长的传导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政府政策的实施应充分考虑地区之间的空间关联,防止决策偏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良贷款 区域经济增长 空间溢出 空间回归模型偏微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旅游产业集聚的空间计量分析——基于2000-2013年中国省际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崔蓉 刘华军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5年第5期26-34,共9页
建立基于生产函数的动态空间面板计量模型,采用空间回归模型偏微分方法,考察2000-2013年中国30个省份旅游产业集聚的区域内溢出、区域间溢出以及总体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中国旅游产业集聚呈现出显著的时空差异特征。东部沿海经... 建立基于生产函数的动态空间面板计量模型,采用空间回归模型偏微分方法,考察2000-2013年中国30个省份旅游产业集聚的区域内溢出、区域间溢出以及总体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中国旅游产业集聚呈现出显著的时空差异特征。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旅游产业集聚随时间呈下降趋势,而中西部省份旅游产业集聚呈上升趋势。(2)旅游产业集聚对区域内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约是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的3.5倍和7倍。(3)产业集聚、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对旅游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区域内和总体空间溢出效应,但产业集聚具有负向区域间空间溢出效应,而劳动对地理或经济邻近省份的旅游经济增长起到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这表明资本驱动的旅游产业集聚是推动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旅游产业集聚 动态空间面板模型 空间回归模型偏微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技术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书灵 袁汝华 《河南科学》 2016年第3期409-416,共8页
利用2004—2013年我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SLM,SEM和SDM空间计量模型,并采用空间计量偏微分方法,对我国31个省市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关系进行了度量.结果显示:1我国各地区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 利用2004—2013年我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SLM,SEM和SDM空间计量模型,并采用空间计量偏微分方法,对我国31个省市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关系进行了度量.结果显示:1我国各地区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2各地区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无论对当地还是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即本省区的高技术产业发展能够带动本地区的经济增长,同时也对经济增长存在正外部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区域经济 空间溢出 空间计量模型 偏微分效应分解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际能源尾效:测度、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
6
作者 谢品杰 穆卓文 王绵斌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1-62,共12页
探究能源尾效对经济发展的约束与其空间效应,识别能源尾效的关键影响因素,可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测算中国省际1997—2016年各期能源尾效,分析其空间格局和集群特征,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全国及七大区域的尾效影响因素展开实... 探究能源尾效对经济发展的约束与其空间效应,识别能源尾效的关键影响因素,可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测算中国省际1997—2016年各期能源尾效,分析其空间格局和集群特征,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全国及七大区域的尾效影响因素展开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各省份普遍存在着能源尾效对经济发展的约束,且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高(低)尾效与高(低)尾效省份之间呈现出相互聚集的特征;(2)全国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能源价格和开放水平对尾效增长具有正向贡献,而产业结构、科技投入水平、城市化水平和能源结构具有负向贡献;(3)区域实证结果表明,能源价格对尾效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其余变量则在不同空间区域显示出不同的作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尾效 经济增长约束 偏最小二乘法 空间自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计量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吾买尔艾力·艾买提卡力 汪樱 +1 位作者 李江风 王振伟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21年第1期48-61,共14页
基于2000—2012年海南省土地利用、经济统计数据以及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系统研究了海南省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海南省整体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由2000年的11.09万元/hm2增加至2012年... 基于2000—2012年海南省土地利用、经济统计数据以及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系统研究了海南省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海南省整体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由2000年的11.09万元/hm2增加至2012年的36.34万元/hm2;沿海市县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普遍高于非沿海市县,效率值较高的地区多聚集在东北部,中西部地区利用效率普遍偏低;研究期间,各市县间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差距呈扩大趋势。(2)除人均耕地面积对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外,其他因素影响方向均为正向。内部因素: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和风景名胜设施用地投入产出高,对建设用地整体效率的提升贡献较大;外部因素:地均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数量、植被覆盖率、地均非农固定资产投资数量以及人均耕地对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影响最为显著,市场化程度与监管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建设用地的配置效率产生积极推进作用。研究将有助于识别驱动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动态变化的关键因素,为海南省建设用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时空特征 影响因素 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 海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特性约束的县域耕地生产效益评价——以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为例
8
作者 李辉 吴启明 +3 位作者 申朝永 刘芳 李婷 张峥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0-153,共4页
本文以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为试点,首先利用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技术,分析评价耕地空间特征、农业物资运输配套设施空间分布、农业灌溉资源空间分布等因子对耕地生产效益的影响。然后从地理国情普查、耕地地球化学质量调查等成果数据中甄... 本文以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为试点,首先利用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技术,分析评价耕地空间特征、农业物资运输配套设施空间分布、农业灌溉资源空间分布等因子对耕地生产效益的影响。然后从地理国情普查、耕地地球化学质量调查等成果数据中甄选影响因子,构建影响因子样本集,提出梯度距离概念,计算等级耕地经济效益权重,并构建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评价各因子对耕地生产效益的影响。最后从地理空间角度提出了提升县域农业生产效益的改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析 空间特征 梯度距离 耕地生产效益 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的高山松生物量遥感模型空间尺度效应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冬玲 舒清态 +2 位作者 王强 罗洪斌 王柯人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7-93,共7页
针对光学影像在森林生物量遥感估测中尺度不确定性问题,以香格里拉市高山松林为研究对象,基于SPOT-5影像,结合92块角规样地数据,在不同观测尺度下构建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并对不同观测尺度下的遥感估测模型精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针对光学影像在森林生物量遥感估测中尺度不确定性问题,以香格里拉市高山松林为研究对象,基于SPOT-5影像,结合92块角规样地数据,在不同观测尺度下构建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并对不同观测尺度下的遥感估测模型精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样地的合理观测尺度上限为70 m,生物量估测的最优空间尺度为50 m,此时PLS模型的RMSE最小为20.001 9 t/hm2,R2和精度P最大,分别为0.505 8、66.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最小二乘回归 高山松 生物量 遥感模型 空间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溢出效应与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轻工业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祝福云 闫鑫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4-102,共9页
为揭示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以轻工业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国轻工业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计算出省际轻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再运用空间回归模型偏微分方法衡量了各影响因素对轻工... 为揭示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以轻工业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国轻工业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计算出省际轻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再运用空间回归模型偏微分方法衡量了各影响因素对轻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总空间溢出效应、区域间溢出效应和区域内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中国轻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联动性。在影响因素中,信息化、外商直接投资和基础设施对轻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金融扶持、城镇化、对外需求和对内需求对轻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空间溢出效应 空间回归模型偏微分方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轻工业 金融扶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线性可加空间滞后分位数回归模型的贝叶斯估计——基于自由节点样条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陶长琪 徐玉婷 《计量经济学报》 CSSCI CSCD 2024年第1期157-177,共21页
部分线性可加空间滞后模型的研究目前几乎都建立在均值回归的估计之上.均值回归研究协变量对响应变量在条件分布均值位置的影响,并不能反映两者在条件分布尾部的关系,容易造成信息的遗漏.为了克服这一缺陷,本文构建了部分线性可加空间... 部分线性可加空间滞后模型的研究目前几乎都建立在均值回归的估计之上.均值回归研究协变量对响应变量在条件分布均值位置的影响,并不能反映两者在条件分布尾部的关系,容易造成信息的遗漏.为了克服这一缺陷,本文构建了部分线性可加空间滞后分位数回归模型(PLASLQRM),在采用自由节点样条拟合非参数函数的基础上,借助逆跳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算法对其进行了贝叶斯估计,形成了基于自由节点样条的贝叶斯分位数回归方法(BFQ).为检验BFQ方法的有效性,将该方法与基于惩罚样条的贝叶斯分位数回归方法(BPQ),基于自由节点样条的贝叶斯均值回归方法(BFM)和广义矩方法(GMM)进行了模拟比较.结果显示,BFQ方法与其它三种方法相比更不易受异常值的影响,性能更稳定.并且,在误差分布呈尖峰厚尾和偏斜特征时,该方法对参数部分的估计和非参数部分的拟合都更具优势.最后,选取省域碳排放量为实证研究对象,运用BFQ方法分析各类因素对其线性和非线性的影响,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在实际问题中估计参数和非参数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线性可加空间滞后模型 分位数回归 贝叶斯估计 自由节点样条
原文传递
中国省域三维水生态足迹及其驱动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焦士兴 王安周 +4 位作者 陈林芳 张建伟 赵荣钦 李中轩 尹义星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88-997,共10页
运用三维水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了中国31个省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2004—2018年水生态足迹的时空特征,并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进行了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1)基于不同视角,确定了中国省域三维水生态足迹的类型。从演变趋势来看,山西等1... 运用三维水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了中国31个省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2004—2018年水生态足迹的时空特征,并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进行了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1)基于不同视角,确定了中国省域三维水生态足迹的类型。从演变趋势来看,山西等10个省份属于先升后降型等4类;从发展限度来看,浙江等14个省份符合可持续等2类。(2)中国省域三维水生态足迹的空间差异显著,水生态足迹广度大致呈由南向北递减趋势,深度则呈由南向北递增趋势。(3)中国省域三维水生态足迹的驱动因素存在地域差异,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分别对河北等12个省份、北京等18省市影响能力较强,而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分别对河北等19个省份、天津等21省市影响显著。因此通过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绿色经济、加强污水防治等举措,以促进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水生态足迹模型 水资源 时空特征 偏最小二乘回归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