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lex spherical-wave elastic inversion using amplitude and phase reflection informa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Guang-Sen Cheng Xing-Yao Yin +1 位作者 Zhao-Yun Zong Ya-Ming Yang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3期1065-1084,共20页
Unlike the real-valued plane wave reflection coefficient(PRC)at the pre-critical incident angles,the frequency-and depth-dependent spherical-wave reflection coefficient(SRC)is more accurate and always a complex value,... Unlike the real-valued plane wave reflection coefficient(PRC)at the pre-critical incident angles,the frequency-and depth-dependent spherical-wave reflection coefficient(SRC)is more accurate and always a complex value,which contains more reflection amplitude and phase information.In near field,the imaginary part of complex SRC(phase)cannot be ignored,but it is rarely considered in seismic inversion.To promote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spherical-wave seismic inversion,a novel spherical-wave inversion strategy is implemented.The complex-valued spherical-wave synthetic seismograms can be obtained by using a simple harmonic superposition model.It is assumed that geophone can only record the real part of complex-valued seismogram.The imaginary part can be further obtained by the Hilbert transform operator.We also propose the concept of complex spherical-wave elastic impedance(EI)and the complex spherical-wave EI equation.Finally,a novel complex spherical-wave EI inversion approach is proposed,which can fully use the reflection information of amplitude,phase,and frequency.With the inverted complex spherical-wave EI,the velocities and density can be further extracted.Synthetic data and field data examples show that the elastic parameters can be reasonably estimated,which illustrate the potential of our spherical-wave inversion approach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lex seismic traces Spherical-wave theory Reflection amplitude and phase Elastic impedance Bayesian inver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Present Status and Prospect of Earthquake Focal Depth Locating
2
作者 Zheng Yong Xie Zujun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8年第3期330-343,共14页
Locating an earthquakes focal depth is always a key project in seismology. Precise focal depth is of critical importance for evaluating seismic hazards, deciphering dynamic mechanisms of earthquake generating,estima... Locating an earthquakes focal depth is always a key project in seismology. Precise focal depth is of critical importance for evaluating seismic hazards, deciphering dynamic mechanisms of earthquake generating,estimating aftershock evolutions and risk,as well as monitoring nuclear tests. However,how we determine an accurate focal depth is always a challenge in seismological studies. Aiming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w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e present status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earthquake focal depth locating. In this paper we first reviewed the present status of focal depth locating in the world,and summarized the frequently-used relocating methods and ideas at present,and introduced two types of focal depth relocating ideas: arrival time relocating and waveform modeling methods. For these ideas,we systematically described the S-P and the Pn-Pg methods that belong to arrival time method,and polarization focal depth locating and amplitude focal depth locating that belongs to waveform modeling,and further analyzed the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of these methods. Since the depth phase methods are highly sensitive to focal depth,and are relatively free from the uncertainties of crustal models,we mainly reviewed the depth phases of s Pm P,s PL,s Pn,and s Sn,and quantitatively evaluated their availabilities and characteristics. Second,we also discussed the effects of crustal velocity models on the reliability of focal depth locating,and reviewed the advancements of seismic tomography techniques over recent years. Finally,based on the present status of the progress on the focal depth locating,and studies of seismic velocity structures,we proposed an idea of combining multiple datasets and relocating methods,jointly utilizing seismologic and geodetic techniques to relocate focal depth,which should be the major research field in investigating focal depth and source parameters in the near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CAL DEPTH relocating ARRIVAL time locating WAVEFORM modeling DEPTH phase joint inver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联合调制的massive MIMO-OFDM相位噪声消除方案
3
作者 聂尧 吴思睿 +2 位作者 周心雨 范祥林 吴欢 《电声技术》 2024年第6期142-146,共5页
极化状态是信号的固有属性,具有对相位噪声不敏感的特性,利用极化状态承载信息的极化调制能消除相位噪声。但极化调制需要2根天线发送和接收,在相位噪声功率较小或无相位噪声时,遍历容量性能较差。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联合调制... 极化状态是信号的固有属性,具有对相位噪声不敏感的特性,利用极化状态承载信息的极化调制能消除相位噪声。但极化调制需要2根天线发送和接收,在相位噪声功率较小或无相位噪声时,遍历容量性能较差。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联合调制方案。该方案结合了正交振幅调制(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QAM)和极化调制,并通过自适应调整QAM调制和极化调制阶数的方法,提升不同相位噪声功率时的遍历容量。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的遍历容量性能优于极化调制和QAM调制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调制 正交振幅调制(QAM) 联合调制 遍历容量 相位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P的幅度-相位联合测深算法设计与实现
4
作者 贾怀昌 杨成竹 《现代信息科技》 2025年第5期129-133,共5页
作为水下多波束测深系统的关键部分,水下测深算法的性能直接影响测深系统的精确性和可靠性。为解决幅度法和相位差法在中心波束附近和边缘波束附近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幅度-相位联合测深算法。该算法在测深过程中,能够根据... 作为水下多波束测深系统的关键部分,水下测深算法的性能直接影响测深系统的精确性和可靠性。为解决幅度法和相位差法在中心波束附近和边缘波束附近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幅度-相位联合测深算法。该算法在测深过程中,能够根据回波信号的角度大小自动切换算法:当角度小于15°时,采用WMT检测法;当角度大于15°时,采用相位差法。该算法弥补了单一算法在中心波束和边缘波束附近误差较大的缺点,提高了系统在不同测深角度下的准确性。此外,传统单核DSP难以实时完成水下测深算法处理,因此,基于TMS320C6678 DSP芯片,采用主从模型方式,利用其5个核完成了幅度-相位联合测深算法的工程实现,满足了系统的实时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测深 数字信号处理 幅度-相位联合测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管道夹杂缺陷的微波检测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邵泽龙 左延田 《石油化工设备》 CAS 2024年第6期15-19,共5页
受制造工艺、材料性能以及工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聚乙烯管道容易产生夹杂等缺陷。常用的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等无损检测方法在聚乙烯管道检测中均存在明显缺点。对新兴的微波检测原理进行了理论推导和分析,介绍了微波在聚乙烯管道缺陷检... 受制造工艺、材料性能以及工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聚乙烯管道容易产生夹杂等缺陷。常用的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等无损检测方法在聚乙烯管道检测中均存在明显缺点。对新兴的微波检测原理进行了理论推导和分析,介绍了微波在聚乙烯管道缺陷检测中的传输模式和管道缺陷的几何信息幅相反演原理。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作为微波信号收发机,对聚乙烯管道夹杂缺陷试件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证明了幅相信息反演的微波反射检测法在聚乙烯管道夹杂缺陷检测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 聚乙烯 微波检测 幅相反演 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实测强震动记录的地震动场快速推测方法
6
作者 张世亮 马强 +5 位作者 陶冬旺 解全才 王江 钱亮 薛韬 卢建旗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171-4188,共18页
致灾性地震动是引起土木工程破坏的根本原因, 震后秒至分钟级的地震动场快速推测是紧急处置、灾害链阻断、灾情获取及震后精准救援的重要依据, 也是震后情景构建和城乡地震韧性评估的关键输入.为了震后快速推测目标区域内无观测仪器场... 致灾性地震动是引起土木工程破坏的根本原因, 震后秒至分钟级的地震动场快速推测是紧急处置、灾害链阻断、灾情获取及震后精准救援的重要依据, 也是震后情景构建和城乡地震韧性评估的关键输入.为了震后快速推测目标区域内无观测仪器场点的地震动时程, 本文首先通过反距离权重插值方法快速推测无观测仪器场点的地震动幅值谱, 结合基于等效群速度的地震动相位谱模型, 发展了一种非平稳地震动快速推测方法;随后引入Delaunay三角剖分算法, 发展了一种分钟级的宽频带地震动场快速推测方法, 并采用实际震例验证方法在不同台网密度下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 在0.1~25.0 Hz频段, 推测与实测记录的幅值谱在幅值、谱形、卓越频率及高频衰减特征方面有很好的一致性;推测与实测记录的波形、地面峰值加速度(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PGA)与速度(Peak Ground Velocity, PGV)、震相到时、加速度反应谱(Acceleration Response Spectrum, Sa)等非常接近, 通过地震动场得到的仪器地震烈度与调查地震烈度基本一致.本文方法实现了地震动波形场近实时计算, 可为烈度速报等近实时地震减灾和应急工作快速提供任意场点地震动时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频带地震动场 反距离权重插值 DELAUNAY三角剖分 地震动幅值谱 地震动相位谱 地震应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幅相联合调制雷达波形设计与处理方法
7
作者 赵铁华 吴其华 +3 位作者 赵锋 刘晓斌 徐志明 肖顺平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24年第4期394-404,共11页
随着脉内特征识别、信号分选等电子侦察技术的发展,雷达波形设计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幅度调制作为一种新型脉冲调制方式,能够增加信号时域的复杂性,提升波形的反识别能力。本文提出一种幅相联合编码雷达波形,通过幅度相位联合调制提升雷... 随着脉内特征识别、信号分选等电子侦察技术的发展,雷达波形设计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幅度调制作为一种新型脉冲调制方式,能够增加信号时域的复杂性,提升波形的反识别能力。本文提出一种幅相联合编码雷达波形,通过幅度相位联合调制提升雷达波形的复杂度,具有良好的反侦察潜力;利用幅度上的稀疏采样特点,提出匹配滤波与压缩感知相结合的回波信号处理方法处理此信号,有效提升低信噪比条件下的检测概率。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了所提幅相联合调制雷达波形设计与处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波形设计 幅相联合调制 压缩感知 正交匹配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对极化雷达ISAR成像影响及修正方法研究
8
作者 琚新杰 李心达 +2 位作者 甘琳 沈淳 李健兵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4-656,共13页
极化逆合成孔径雷达(Pol-ISAR)能够对目标进行全天时全天候的高分辨成像观测,是获取空天目标信息的重要手段,但是复杂大气环境下的电波传播效应可能对成像结果造成重大影响。本文建立了全极化雷达在复杂降雨条件下的ISAR成像模型,分析... 极化逆合成孔径雷达(Pol-ISAR)能够对目标进行全天时全天候的高分辨成像观测,是获取空天目标信息的重要手段,但是复杂大气环境下的电波传播效应可能对成像结果造成重大影响。本文建立了全极化雷达在复杂降雨条件下的ISAR成像模型,分析了降雨环境下传播效应所导致的极化电磁波幅度衰减和相位误差,提出了传播效应对ISAR成像影响的修正方法,为多极化通道融合成像提供重要支撑。实验结果验证了复杂降雨条件下ISAR成像模型的正确性和传播效应修正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逆合成孔径雷达 复杂降雨 传输效应 幅相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波和转换波联合AVO反演方法研究 被引量:33
9
作者 陈天胜 刘洋 魏修成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前纵、横波振幅随偏移距变化(AVO)的联合反演,包括弹性参数反演、梯度反演、阻抗反演和模量反演时都假设速度比值为常数2。实际速度比值偏离2越大,抽取同一反射点纵波和转换波数据的误差越大,反演误差也越大。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方向... 目前纵、横波振幅随偏移距变化(AVO)的联合反演,包括弹性参数反演、梯度反演、阻抗反演和模量反演时都假设速度比值为常数2。实际速度比值偏离2越大,抽取同一反射点纵波和转换波数据的误差越大,反演误差也越大。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方向加速度最优化方法的对上、下层纵、横波平均速度比值和上层纵、横波速度比值同时扫描的AVO联合反演方法。实践证明,利用该方法不但可以获得比常速度比值更精确的反演结果,而且可以得到较准确的速度平均比值和上、下层的速度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幅随偏移距变化 联合反演 速度扫描 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理论的叠前多波联合反演弹性模量方法 被引量:19
10
作者 侯栋甲 刘洋 +2 位作者 胡国庆 魏修成 陈天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51-1264,共14页
AVO反演可以获得地层岩性和流体信息,而叠前反演问题都是高维的和非适定的,因此获得可靠稳定的解对叠前反演至关重要.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理论的纵波和转换波联合反演密度比和模量比的方法.鉴于剪切模量比、体积模量比可以更好地... AVO反演可以获得地层岩性和流体信息,而叠前反演问题都是高维的和非适定的,因此获得可靠稳定的解对叠前反演至关重要.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理论的纵波和转换波联合反演密度比和模量比的方法.鉴于剪切模量比、体积模量比可以更好地指示油气,基于岩石物理中速度比与模量比之间的关系,将此关系式代入Zoeppritz方程的近似形式Aki-Richards公式中,得到与模量比有关的反射系数近似公式.联合纵波和转换波,利用最小二乘准则构建目标函数,最终反演出密度比、剪切模量比、体积模量比三个参数.在反演过程中引入贝叶斯理论,假定先验信息服从高斯分布,待求参数服从改进的Cauchy分布,并去除待求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利用模型数据和实际数据对本文方法进行测试,并与常规的单独利用纵波数据来反演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联合反演稳定性更好、精度更高、抗噪音能力更强,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波 转换波 密度比 模量比 AVO 联合反演 贝叶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后地震属性分析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69
11
作者 吕公河 于常青 董宁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1-166,共6页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一直是地震特殊处理和解释的主要研究内容.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发展,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已经成为油藏地球物理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勘探地震与开发地震之间纽带.本文针对鄂尔多斯盆地的低幅度构造、低孔隙、低渗透率、致密性...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一直是地震特殊处理和解释的主要研究内容.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发展,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已经成为油藏地球物理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勘探地震与开发地震之间纽带.本文针对鄂尔多斯盆地的低幅度构造、低孔隙、低渗透率、致密性隐蔽油气藏的特点,综合应用相干数据体分析、地震相自动分类定性识别砂体厚度、地震振幅属性分析、频谱分解、多井约束的储层叠后反演等叠后属性分析技术,探索了一套适合该区油气特征的储层横向预测及油气识别模式.为该区油气勘探开发,储量计算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也为隐蔽性油气藏的勘探开发积累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相 振幅属性 频率属性 相干分析 测井约束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地磁异常模量联合反演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泽林 姚长利 郑元满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942-4953,共12页
三维反演是磁测数据定量解释的重要方法,在金属矿勘探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在实际矿区的应用中,传统的磁总场异常反演方法依然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地面磁异常反演的深度分辨率较低,深部场源体的成像效果差;二是金属矿中可能包含强剩磁... 三维反演是磁测数据定量解释的重要方法,在金属矿勘探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在实际矿区的应用中,传统的磁总场异常反演方法依然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地面磁异常反演的深度分辨率较低,深部场源体的成像效果差;二是金属矿中可能包含强剩磁,反演结果可能是完全错误的.尽管前人对上述两个问题分别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尚未尝试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井地磁异常模量联合反演方法,该方法需要的控制参数少,无需加入额外的地质信息,且可用于多场源复杂磁异常的反演,具有较强的适用性.本文方法首先将地面和井中磁异常转化为模量数据,然后利用基于核函数或距离的加权函数将井地模量数据结合起来,使得该方法适用于联合反演.我们利用井地多种异常参量进行反演的模型试验表明,在强剩磁存在时,本文方法的效果优于其他方法,在减少剩磁影响的同时,也改善了深部成像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反演 井中磁测 剩磁 磁异常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复杂层状介质中多震相走时联合反演成像 被引量:21
13
作者 白超英 黄国娇 李忠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2-192,共11页
采用新近提出的改进型不规则最短路径多次波射线追踪正演技术,结合共轭梯度法求解带约束的阻尼最小二乘最优化反演问题,讨论了三维复杂层状模型中利用多震相走时资料进行联合反演成像的技术方法.考虑到不同震相种类走时的拾取误差不同,... 采用新近提出的改进型不规则最短路径多次波射线追踪正演技术,结合共轭梯度法求解带约束的阻尼最小二乘最优化反演问题,讨论了三维复杂层状模型中利用多震相走时资料进行联合反演成像的技术方法.考虑到不同震相种类走时的拾取误差不同,反演算法中引入了不同震相种类数据的权系数;另外,考虑到同时反演速度模型和反射界面起伏中不同参数变化对走时影响程度的不同,Jacobi偏导矩阵元素中引入了不同种类参数的归一化因子.几种数值模拟实例表明:多震相走时的联合或同时反演成像是一种提高走时成像空间分辨率,进而降低重建速度模型失真度行之有效的方法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型不规则最短路径 多次波射线追踪 多震相走时 联合反演 同时反演 地震层析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邻域算法的瑞利面波垂直-水平振幅比及频散曲线联合反演及应用 被引量:14
14
作者 袁艺 姚华建 秦岩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59-971,共13页
瑞利面波垂直-水平振幅比(或ZH振幅比)是一个随频率变化的函数,对于台站下方浅层地壳结构非常敏感,且具有和频散资料不同的深度敏感核,是传统频散反演方法的一个很好的补充,从而可以将基阶瑞利面波的ZH振幅比和面波频散数据联合起来更... 瑞利面波垂直-水平振幅比(或ZH振幅比)是一个随频率变化的函数,对于台站下方浅层地壳结构非常敏感,且具有和频散资料不同的深度敏感核,是传统频散反演方法的一个很好的补充,从而可以将基阶瑞利面波的ZH振幅比和面波频散数据联合起来更好地反演获得观测台站下方的速度结构.本文提出了基于邻域算法的面波频散曲线与ZH振幅比联合反演方法,我们进行了基于理论模型的模拟测试,证明了联合反演是一种更为可靠的反演方法,且能更好地约束浅层地壳结构.相比于频散曲线单独反演,联合反演不仅可以精确反演获得地壳的Vs结构,对分层地壳的Vp/Vs也能很好地约束.然后我们将联合反演算法应用于实际测量数据,获得了中国西南昆明台(KMI)下方更为准确的地壳横波速度结构及Vp/Vs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反演 邻域算法 瑞利面波 相速度频散 ZH振幅比 地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相位编码幅值调节联合变换相关器(英文) 被引量:21
15
作者 李春 安毓英 曾晓东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27-331,共5页
给出了一种对经典联合变换相关器进行相位编码和幅值调节的新方法 ,使联合变换相关器具有优化的相关输出信号和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在相位编码幅值调节联合变换相关器中 ,输入的待识别信号首先通过相位模板进行相位编码 ,然后对联合功率... 给出了一种对经典联合变换相关器进行相位编码和幅值调节的新方法 ,使联合变换相关器具有优化的相关输出信号和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在相位编码幅值调节联合变换相关器中 ,输入的待识别信号首先通过相位模板进行相位编码 ,然后对联合功率谱进行幅值调节滤波 .在进行幅值调节滤波时采用了增强型幅值调节滤波器 ,其调节因子可根据输信号的噪音干扰情况进行调节变化 .相位编码幅值调节有效地祛除了多目标识别联合变换相关器的冗余信号 ,可广泛的应用于多目标识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图像识别 联合变换相关器 相位模板 幅值调节滤波器 光电混合图像识别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面波频散和接收函数联合反演中国境内天山及邻区的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 被引量:5
16
作者 孔祥艳 吴建平 +3 位作者 房立华 蔡妍 范莉苹 王未来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44-865,共22页
天山造山带是现今世界上最活跃的陆内造山带之一,研究这一地区的壳幔深部结构对认识天山造山深部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利用新疆测震台网52个固定地震台站和在天山地区新布设的11个流动地震台站为期1a的观测数据,采用背景噪声层... 天山造山带是现今世界上最活跃的陆内造山带之一,研究这一地区的壳幔深部结构对认识天山造山深部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利用新疆测震台网52个固定地震台站和在天山地区新布设的11个流动地震台站为期1a的观测数据,采用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中国境内天山及邻区(41°~48°N,79°~91°E) 10~50s周期范围内瑞利(Rayleigh)面波的相速度分布图像,通过面波和接收函数联合反演揭示了中国境内天山地区(41°~46°N,79°~91°E)的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和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结果表明,在天山北部和天山南部盆山接触带附近的地壳内部存在多个明显的低速层,北部边缘和南部边缘的壳内低速区结构特征及分布范围存在明显差异。结合前人的相关研究结果,我们推测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向天山造山带的俯冲主要发生在中国境内天山造山带的中部,其中天山南缘的俯冲比北缘的范围大,东部地壳的俯冲不明显或处于俯冲的早期阶段。天山造山带内部的地壳存在多个低速层分布的地区,它们大多与目前正在发生强烈隆升的区域相对应。文中得到的S波速度结构可为天山造山带的分段性及盆山耦合类型的差异性等研究提供新的深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境内天山 背景噪声 相速度 联合反演 S波速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黄龙场构造长兴组生物礁分布地震预测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海林 徐明华 李灿平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06-110,共5页
在川东黄龙场构造内 ,利用测井资料和地震数据 ,通过多种地震信息处理手段(LANDMARK、STRATA等地震叠后反演平台 )来提取长兴组地层中生物礁的异常信息 ,总结已知钻遇生物礁的地震响应特性 ,建立生物礁异常识别模式。并主要运用 STRATA... 在川东黄龙场构造内 ,利用测井资料和地震数据 ,通过多种地震信息处理手段(LANDMARK、STRATA等地震叠后反演平台 )来提取长兴组地层中生物礁的异常信息 ,总结已知钻遇生物礁的地震响应特性 ,建立生物礁异常识别模式。并主要运用 STRATA速度反演剖面来预测生物礁厚度变化的分布范围 ,勾绘出生物礁储层的厚度变化分布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兴组 生物礁 声波曲线 相关性 振幅强度 瞬时相位 STRATA速度反演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位编码的畸变不变联合变换相关器的设计 被引量:6
18
作者 袁祥岩 于大勇 陶纯堪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238-1243,共6页
采用综合鉴别函数 (SDF)的方法合成几个子参考图象 ,用于解决畸变不变识别问题 通过相位编码技术和对联合功率谱的振幅调制 ,缩小了零级相关峰的宽度 ,锐化了相关峰 ,消除了多目标输入时各目标图象之间的互相关项和参考图象及各目标图... 采用综合鉴别函数 (SDF)的方法合成几个子参考图象 ,用于解决畸变不变识别问题 通过相位编码技术和对联合功率谱的振幅调制 ,缩小了零级相关峰的宽度 ,锐化了相关峰 ,消除了多目标输入时各目标图象之间的互相关项和参考图象及各目标图象之间的共轭相关项 ,增强了对目标定位和识别的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 联合变换相关器 畸变不变模式识别 综合鉴别函数 相位编码 振幅调制 光学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都圈地区Pb震相典型特征与康拉德界面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林向东 袁怀玉 +7 位作者 李稳 杨选 牟磊育 赵桂儒 孙海霞 侯丽娟 武敏捷 董非非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527-2548,共22页
Pb震相是近震震相中的一个重要震相.关于Pb震相典型特征的总结和分析,对指导区域台网工作人员如何识别该震相,丰富台网观测报告震相产出,提高地震定位精度和确定康拉德界面等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识别困难,国内很少有系统进行有... Pb震相是近震震相中的一个重要震相.关于Pb震相典型特征的总结和分析,对指导区域台网工作人员如何识别该震相,丰富台网观测报告震相产出,提高地震定位精度和确定康拉德界面等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识别困难,国内很少有系统进行有关Pb震相的识别和研究工作.本研究采用首都圈地区高密度台网2009-2015年记录到的369个ML≥2.5地震事件的波形资料,重新分析震相并识别出1153条Pb震相.基于震相资料,利用时频分析、多项式拟合、射线分析、最小二乘法、联合反演、理论走时计算等方法进行研究,并在结合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我们得出:在首都圈及邻区,在肉眼可识别时频域内的特征来看,通常容易识别的Pb的振幅或频率高频部分相对比初至Pn和Pg大或高,也有振幅变小或者频率变化不明显的情况,这可能与震源机制、台站方位、场地响应、仪器类型等方面有关.时频分析、功率谱密度和肉眼识别分析的结果表明,P波的主要能量集中在相对低频部分,Pn,Pb,Pg,PmP四种震相(本研究以后提到的震相顺序只考虑这四种震相)有很强的共性,区别在于传播路径上的不同,频率或观测记录周期上的小幅度差别.在Pg作为初至波时,Pb震相的低频主频部分与Pg震相的低频主频部分带宽差不多(受到包含Pg震相的影响),但是高频主频部分频率更高,Pb到时在Pg之后,PmP之前.Pn作为初至波时,Pn震相低频主频部分带宽比Pb宽,但是Pb高频主频部分频率相对更高,Pb在Pn之后,在Pg之前.鉴于震源深度对Pb到时顺序的影响,及其在定位结果中精确度最差的情况,在震中距约在80~140km范围内时,得考虑区域地壳厚度横向不均匀、震中距、震源深度等情况并结合波形特征,来判定Pb是否为初至震相.Pb震相在康拉德界面的平均传播速度约为7.0km·s^-1,康拉德界面平均深度约为23km.Pb射线的分布情况直接证明了康拉德界面在首都圈地区的分布是连续的.基于本研究利用Pg,Pb,Pn,PmP震相走时联合反演所得模型计算的理论走时结果和实际观测结果一致进一步证明了我们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震相 时频特征 康拉德界面 联合反演 理论走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复杂层状介质中地震多波走时联合反演成像 被引量:35
20
作者 黄国娇 白超英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972-2981,共10页
采用新近提出的多次波射线追踪正演算法,结合共轭梯度法求解带约束的阻尼最小二乘最优化反演问题,分析讨论了利用多震相走时资料进行联合反演成像的方法及技术.考虑到不同震相走时的拾取误差不同,反演算法中引入了不同震相种类数据的权... 采用新近提出的多次波射线追踪正演算法,结合共轭梯度法求解带约束的阻尼最小二乘最优化反演问题,分析讨论了利用多震相走时资料进行联合反演成像的方法及技术.考虑到不同震相走时的拾取误差不同,反演算法中引入了不同震相种类数据的权系数;由于同时反演速度模型和反射界面起伏中不同模型参数变化对走时影响程度的不同,Jacobi偏导矩阵元素中引入了不同参数的归一化因子;另外,为了克服射线密度过大(或过小)区域速度模型的过度(或欠)更新问题,反演算法中引入了等权射线密度的概念.几种数值模拟实例表明(含噪声敏感性试验):多波走时的联合或同时反演成像技术是一种提高走时成像空间分辨率,进而降低重建模型失真度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次波射线追踪 多震相走时 联合反演 同时反演 等权射线密度 地震层析成像 噪声敏感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