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timal intensity measures for longitudinal seismic response of tunnels
1
作者 Zhao Xu Yang Yujie +2 位作者 Huang Jingqi Zhao Mi Cao Shengtao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24年第4期346-354,共9页
To study the ground motion intensity measures(IMs)suitable for the design of seismic performance with a focus on longitudinal resistance in tunnel structures,21 different seismic intensity parameters are selected for ... To study the ground motion intensity measures(IMs)suitable for the design of seismic performance with a focus on longitudinal resistance in tunnel structures,21 different seismic intensity parameters are selected for nonlinear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tunnel structures,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IM for the longitudinal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unnel structures under different site conditions.An improved nonlinear beam-spring model is developed to calculate the longitudinal seismic response of tunnels.The PQ-Fiber model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longitudinal nonlinear behavior of tunnel structures and the tangential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tunnel and the soil is realized by load in the form of moment.Five different site types are considered and 21 IMs is evaluated against four criteria:effectiveness,practicality,usefulness,and sufficiency.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optimal IMs ar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the site conditions.Specifically,sustained maximum velocity(V_(SM))emerges as the optimal IM for circular tunnels in soft soil conditions(CaseⅠsites),peak ground velocity(V PG)is best suited for CaseⅡsites,sustained maximum acceleration(A_(SM))is ideal for both CaseⅢand CaseⅤsites,and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A PG)for CaseⅣsites.As site conditions transition from CaseⅠto CaseⅤ,from soft to hard,the applicability of acceleration-type intensity parameters gradually decreases,while the applicability of velocity-type intensity parameters gradually incr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intensity measures tunnel longitudinal direction probabilistic seismic demand model soil-tunnel interaction improved ground-beam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组装铝合金抢修塔地震易损性分析
2
作者 王多智 李天池 +1 位作者 于广滨 Chizhik Sergei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9-530,共12页
以快速组装铝合金抢修塔为研究对象,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抢修塔数值模型,确定了与基本周期对应的谱加速度Sa(T 1)为地震动强度指标、节间位移角ISDR为结构地震需求参数,采用极限状态划分方法建立了抢修塔概率地震需求模型。从美... 以快速组装铝合金抢修塔为研究对象,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抢修塔数值模型,确定了与基本周期对应的谱加速度Sa(T 1)为地震动强度指标、节间位移角ISDR为结构地震需求参数,采用极限状态划分方法建立了抢修塔概率地震需求模型。从美国太平洋地震中心数据库分别选取20条余震、主余震序列地震动记录,采用IDA分析方法得到结构的地震响应,评估了在余震、主余震序列地震动作用下抢修塔的易损性,分析了地震动入射角为0°和90°时抢修塔的抗震承载力。结果表明:①余震作用下,当地震动入射角为0°时,抢修塔遭遇多遇、基本地震作用下的倒塌概率很低,几乎为0,遭遇罕遇地震时的倒塌概率为43.9%;当地震动入射角为90°时,抢修塔遭遇多遇、基本及罕遇地震的倒塌概率都很低,几乎为0。②主余震序列地震动作用下,当地震动入射角为0°时,抢修塔遭遇多遇地震、基本地震及罕遇地震时的倒塌概率分别接近于0、2.8%和57.6%;当地震动入射角为90°时,抢修塔遭遇多遇地震、基本地震时的倒塌概率接近于0,遭遇罕遇地震时的倒塌概率为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组装铝合金抢修塔 概率地震需求模型 余震 主余震序列 地震易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DM和IDA法的深水隔震桥梁地震易损性分析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冼巧玲 冯俊迎 崔杰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2期1-6,15,共7页
考虑地震动水压力和波浪效应的共同作用,建立了隔震桥梁的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模型,分别基于概率地震需求模型(PSDM)法和增量动力分析(IDA)法形成了桥梁系统及主要构件的地震易损性曲线,并对2种方法所形成的易损性曲线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 考虑地震动水压力和波浪效应的共同作用,建立了隔震桥梁的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模型,分别基于概率地震需求模型(PSDM)法和增量动力分析(IDA)法形成了桥梁系统及主要构件的地震易损性曲线,并对2种方法所形成的易损性曲线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当桥墩处于弹性阶段时,基于PSDM和IDA法所得到的各损伤极限状态下桥墩的超越概率差别不大;但当桥墩构件进入非线性阶段,由于非线性结果的离散性导致基于PSDM法的需求回归分析的拟合结果失真,而基于IDA法能够很好的避免此种情况的出现;无论是桥墩还是支座,基于PSDM和IDA法计算得出的易损性曲线从轻微破坏到倒塌,2者差异越来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桥梁 动水压力 波浪效应 增量动力分析 概率地震需求模型 易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DM和IDA方法的桥梁地震易损性模型参数比较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力波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44-549,共6页
以汶川地区一座典型三跨简支梁桥为例,基于OpenSees平台建立全桥三维非线性基准有限元模型.在考虑地震动及结构参数不确定性基础上,对抽样生成的桥梁样本进行了一系列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分别采用PSDM和IDA方法分别建立桥梁构件及系统... 以汶川地区一座典型三跨简支梁桥为例,基于OpenSees平台建立全桥三维非线性基准有限元模型.在考虑地震动及结构参数不确定性基础上,对抽样生成的桥梁样本进行了一系列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分别采用PSDM和IDA方法分别建立桥梁构件及系统的地震易损性模型.介绍了易损性模型参数的物理意义,对不同方法计算得到的地震易损性分析结果展开模型参数比较研究,分析探讨了结果的差异原因及既有方法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地震易损性 概率性地震需求模型 增量动力分析 参数比较
原文传递
Seismic fragility assessment of RC frame structu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modern Chinese code for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 被引量:12
5
作者 D. Wu S. Tesfamariam +1 位作者 S.F. Stiemer D. Qi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2年第3期331-342,共12页
Following several damaging earthquakes in China, research has been devoted to find the causes of the collaps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RC) building sand studying the vulnerability of existing buildings. The Chinese C... Following several damaging earthquakes in China, research has been devoted to find the causes of the collaps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RC) building sand studying the vulnerability of existing buildings. The Chinese Code for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 (CCSDB) has evolved over time, however, there is still reported earthquake induced damage of newly designed RC buildings. Thus, to investigate modern Chinese seismic design code, three low-, mid- and high-rise RC frames we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2010 CCSDB and the corresponding vulnerability curves were derived by computing a probabilistic seismic demand model (PSDM).The PSDM was computed by carrying out nonlinear time history analysis using thirty ground motions obtained from the Pacific Earthquake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inally, the PSDM was used to generate fragility curves for immediate occupancy, significant damage, and collapse prevention damage levels. Results of the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indicate that the seismic demands on the three different frames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2010 CCSDB meet the seismic requirements and are almost in the same safety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ilding damage criteria collapse ratio probabilistic seismic demand model (psdm fragility curves Chinese Code for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 (CCSD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ismic fragility of flexible pipeline connections in a base isolated medical building 被引量:5
6
作者 Shang Qingxue Wang Tao Li Jichao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9年第4期903-916,共14页
Flexible pipelines are often used to connect hard pipes from a foundation to a superstructure to accommodate large deformation in the base isolation layer during an earthquake. Although Chinese seismic design guidelin... Flexible pipelines are often used to connect hard pipes from a foundation to a superstructure to accommodate large deformation in the base isolation layer during an earthquake. Although Chinese seismic design guidelines suggest several confi gurations, they are diff erent from the designs that have been proven in practice, e.g., Japanese styles, and extensive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into their seismic performance is required. Three types of seals, rubber-, metal- and asbestinebased, were tested quasi-statically with infi lled pressurized water at 2.5 MPa. The asbestine-based seal leaked at a smaller deformation than the other two types of seals. Based on the test results, three damage states were defi ned and the deformation capacity was estimated. To evaluate their performance, a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a base-isolated medical building was developed using OpenSees, with the fl exible pipelines simulated by a mechanical model calibrated from the experimental data. A probabilistic seismic demand model and the fragility function of the fl exible pipelines were then developed to evaluate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 exible pipeline CONNECTIONS ISOLATED building QUASI-STATIC tests FRAGILITY curve probabilistic seismic demand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耐震时程法的大跨度钢桁拱桥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余琦 郑史雄 +3 位作者 丁自豪 陈志强 邹作家 贾宏宇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113,共8页
为克服复杂桥梁结构在地震易损性评估时需要进行大量非线性时程分析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耐震时程法(ETM)的易损性分析方法用于桥梁结构易损性的快速评估。首先,基于ETM合成了若干条耐震时程曲线(ETA),将其与概率地震需求模型相结合。随... 为克服复杂桥梁结构在地震易损性评估时需要进行大量非线性时程分析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耐震时程法(ETM)的易损性分析方法用于桥梁结构易损性的快速评估。首先,基于ETM合成了若干条耐震时程曲线(ETA),将其与概率地震需求模型相结合。随后,考虑桥梁模型的不确定性,借助OpenSEES建立一座大跨度上承式钢桁拱桥的有限元模型样本库,并分别使用ETM和增量动力分析(IDA)法对其中的桥梁模型进行时程分析并得到典型构件的易损性曲线,将二者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ETM的适用性。最后,利用验证后的方法分析该桥各构件纵向地震下的易损性。结果表明:ETM与IDA所得结果的相对误差基本控制在5%以内,说明基于耐震时程的易损性方法可有效兼顾分析效率和计算精度;在纵向地震作用下,上承式钢桁拱桥的引桥墩和交界墩在50%中等损伤概率下的地震动强度指标仅为0.597g和0.972g,远小于其他构件,说明混凝土桥墩为最易损构件;拱肋和立柱在地震作用下发生破坏的概率较小,但拱顶和拱脚相对薄弱;设置固定支座的短立柱在纵向地震作用下易发生损伤,可通过改变拱上立柱的支座布置形式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拱桥 地震易损性 耐震时程法 概率地震需求模型 不确定性 增量动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概率地震需求模型的兰新高铁桥梁近断层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康林 崔佳伟 +1 位作者 严武建 车爱兰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4-654,共11页
位于断裂带附近的兰新高铁硫磺沟大桥长期受到近断层地震作用的威胁。为分析该桥梁的地震易损性,利用OpenSees软件建立含三维土层结构的桥梁非线性有限元模型,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法和概率地震需求模型,以该桥梁的4个典型连续桥墩为研究对... 位于断裂带附近的兰新高铁硫磺沟大桥长期受到近断层地震作用的威胁。为分析该桥梁的地震易损性,利用OpenSees软件建立含三维土层结构的桥梁非线性有限元模型,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法和概率地震需求模型,以该桥梁的4个典型连续桥墩为研究对象,考虑桥梁材料的不确定性,运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得到大量模型-地震动样本,进行非线性动力响应分析,并通过一阶界限法得出桥梁系统易损性曲线的上下界限。研究结果表明:桥梁系统抗震性能良好,在该地区的极罕遇地震动下完全破坏概率低于30%;单个桥墩的抗震性能优秀,在极罕遇地震动下完全破坏概率仅为6.92%;地震动荷载达到0.35 g时桥墩处于弹性阶段与塑性阶段的临界点;相对较高的桥墩(3^(#)、4^(#)桥墩)比相对较低的桥墩(1^(#)、2^(#)桥墩)刚度更大,变形和耗能能力更强。文章评估了近断层地震作用下兰新高铁硫磺沟大桥的抗震性能,可为震前的风险预防与震后的救灾减灾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新高铁桥梁 概率地震需求模型 近断层地震 参数不确定 增量动力分析 地震易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连接神经网络的地铁车站响应分析与地震强度指标优选 被引量:1
9
作者 钟紫蓝 倪博 +3 位作者 史跃波 张成明 申家旭 杜修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7-577,共11页
为了降低随机地震响应分析的计算成本,将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用于构建概率地震需求模型(PSDM),以预测地铁车站结构的地震响应,并对适用于地铁车站结构响应预测的地震强度指标(IM)进行了优选。首先选取了200条实测地震动,计算IM,并对典型的... 为了降低随机地震响应分析的计算成本,将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用于构建概率地震需求模型(PSDM),以预测地铁车站结构的地震响应,并对适用于地铁车站结构响应预测的地震强度指标(IM)进行了优选。首先选取了200条实测地震动,计算IM,并对典型的三层三跨地铁车站结构进行有限元建模,将IM与最大层间位移角作为输入与输出训练全连接神经网络模型(FCNN),得到了最大层间位移角的预测模型。最后基于训练后FCNN输入层到隐含层中的权重矩阵与传统方法对IM进行优选,得出了对最大层间位移角影响最大的IM。研究结果表明:训练后FCNN能以0.95的精度预测地铁车站最大层间位移角,且计算耗时仅为数值模拟的1/5;针对矩形地下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速度型和速度反应谱型指标的影响明显高于其他类型指标,其中速度谱强度(VSI)对最大层间位移角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连接神经网络 概率地震需求模型 地铁车站结构 地震强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不确定性斜拉桥参数的重要性与易损性分析
10
作者 何程瑞伟 何沛祥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34-1140,共7页
许多结构参数对桥梁数值模型的计算结果产生影响,结构的恒载、阻尼以及相关材料特性等参数涉及的不确定性被称为建模不确定性。研究表明建模不确定性的存在使得结构易损性曲线的偏差程度达到70%,因此在地震易损性分析中考虑不确定性很... 许多结构参数对桥梁数值模型的计算结果产生影响,结构的恒载、阻尼以及相关材料特性等参数涉及的不确定性被称为建模不确定性。研究表明建模不确定性的存在使得结构易损性曲线的偏差程度达到70%,因此在地震易损性分析中考虑不确定性很有必要。文章采用一种基于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模型的概率地震需求模型(probabilistic seismic demand model,PSDM)易损性计算方法,分析桥梁构件的材料特性、荷载条件和构件几何特性等不确定因素对桥梁易损性的影响,并从中筛选出重要的不确定性参数。借助随机森林模型的学习与预测功能对结构易损性曲线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塔斜拉桥 建模不确定性 随机森林(RF)模型 概率地震需求模型(psdm) 易损性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0 kV氧化锌避雷器地震易损性分析
11
作者 洪志湖 邹德旭 +7 位作者 朱龙昌 代维菊 闵青云 严敬义 孙灏若 赵熙靖 朱登杰 谭向鹏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8-199,共12页
变电站中的避雷器在地震中易受破坏,对其进行抗震评估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为研究220 kV避雷器的抗震性能和地震易损性,建立了220 kV氧化锌避雷器-支架体系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基于数值模拟,首先,对其进行地震响应分析,研究了避雷器的地... 变电站中的避雷器在地震中易受破坏,对其进行抗震评估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为研究220 kV避雷器的抗震性能和地震易损性,建立了220 kV氧化锌避雷器-支架体系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基于数值模拟,首先,对其进行地震响应分析,研究了避雷器的地震响应特点和抗震能力;其次,对避雷器进行了在地震动、电气设备结构和认知等多重不确定性下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最后,建立概率地震需求模型拟合得出避雷器的失效概率与地震峰值加速度的关系曲线,即易损性曲线。结果表明:在9度设防地震作用下,220 kV氧化锌避雷器抗震能力较强,失效概率仅为0.03;支架放大系数为1.915,大于现行规范中规定的最小取值1.2,说明在实际研究中应考虑支架的实际放大作用。在地震易损性分析中,该避雷器的抗震能力中值为0.79 g。随着所考虑的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当遭遇的地震强度低于设备的抗震能力中位值时,电气设备的失效概率增大,当遭遇的地震强度高于设备的抗震能力中位值时,失效概率则降低。说明在分析电气设备的地震易损性时,应考虑多重不确定性的影响。本文的研究为避雷器的抗震设计以及在不同地震强度下的失效概率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雷器 有限元分析 地震易损性 概率地震需求模型 多重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babilistic seismic response and uncertainty analysis of continuous bridges under near-fault ground motions
12
作者 Hai-Bin MA Wei-Dong ZHUO +5 位作者 Davide LAVORATO Camillo NUTI Gabriele FIORENTINO Giuseppe Carlo MARANO Rita GRECO Bruno BRISEGHELLA 《Frontiers of Stru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9年第6期1510-1519,共10页
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can generate predictable structure damage result with given seismic hazard.However,there are multiple sources of uncertainties in the seismic design process that can affect desired per... 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can generate predictable structure damage result with given seismic hazard.However,there are multiple sources of uncertainties in the seismic design process that can affect desired performance predictability.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effects of near-fault pulse-like ground motions and the uncertainties in bridge modeling on the seismic demands of regular continuous highway bridges.By modeling a regular continuous bridge with OpenSees software,a series of nonlinear dynamic time-history analysis of the bridge at three different site conditions under near-fault pulse-like ground motions are carried out.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fferent Intensity Measure(IM)parameters and the Engineering Demand Parameter(EDP)are discussed.After selecting the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as the most correlated IM parameter and the drift ratio of the bridge column as the EDP parameter,a probabilistic seismic demand model is developed for near-fault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s for 3 different site conditions.On this basis,the uncertainty analysis is conducted with the key sources of uncertainty during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ing.All the results are quantified by the"swing"base on the specific distribution range of each uncertainty parameter both in near-fault and far-fault cases.All the ground motions are selected from PEER database,while the bridge case study is a typical regular highway bridge design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hinese Guidelines for Seismic Design of Highway Bridges.The results show that PGA is a proper IM parameter for setting up a linear probabilistic seismic demand model;damping ratio,pier diameter and concrete strength are the main uncertainty parameters during bridge modeling,which should be considered both in near-fault and far-fault ground motion c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inuous bridge probabilistic seismic demand model INTENSITY MEASURE NEAR-FAULT uncertainty
原文传递
基于改进云图法的结构概率地震需求分析 被引量:60
13
作者 吕大刚 于晓辉 +1 位作者 潘峰 王光远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15,共9页
概率地震需求分析是美国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Pacific Earthquake Engineering ResearchCenter,PEER)提出的新一代"性能化地震工程(Performance-Based Earthquake Engineering,PBEE)"理论框架的重要一环。传统的概率地震... 概率地震需求分析是美国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Pacific Earthquake Engineering ResearchCenter,PEER)提出的新一代"性能化地震工程(Performance-Based Earthquake Engineering,PBEE)"理论框架的重要一环。传统的概率地震需求分析方法称为"云图法",这种方法针对确定性结构进行一系列地震动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分析,从而得到地震动强度参数与结构地震需求的"云图"。然而,传统的云图法只能考虑地震动的不确定性,而无法考虑结构的不确定性。为此,结合拉丁超立方体抽样技术,提出一种能综合考虑地震动不确定性和结构不确定性的改进云图法,并将传统的概率地震需求分析内容拓展为概率地震需求模型、概率地震需求易损性分析、概率地震需求危险性分析三个层次。以一榀五层三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分别采用传统云图法和改进云图法对其进行概率地震需求分析,得到了该结构的概率地震需求模型、地震需求易损性曲线和地震需求危险性曲线。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考虑地震动与结构的不确定性,避免不考虑结构的不确定性而低估结构的地震风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云图法 概率地震需求分析 概率地震需求模型 地震需求易损性 地震需求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地面运动持时对钢筋混凝土桥墩地震需求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亮 李建中 +1 位作者 管仲国 盛光祖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54-159,共6页
在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学(PBEE)中,概率地震需求模型(PSDM)是一个重要部分,它需要对地震需求参数(EDP)进行概率估计。强地面运动的变异性对EDP的概率估计影响最大,作为强地面运动三要素之一的持时对结构破坏的影响已引起广泛关注。为了... 在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学(PBEE)中,概率地震需求模型(PSDM)是一个重要部分,它需要对地震需求参数(EDP)进行概率估计。强地面运动的变异性对EDP的概率估计影响最大,作为强地面运动三要素之一的持时对结构破坏的影响已引起广泛关注。为了将持时与幅值、频谱的影响进行解耦,采用实际地震波和匹配同一反应谱的人工波,并进行合理的调值,对一座钢筋混凝土桥墩分别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对比强地面运动持时和不同需求参数的相关性表明:持时对位移需求参数和延性需求参数影响甚微,但对表征能量的需求参数和累积破坏参数影响显著。同时,说明在选择结构第一模态周期谱加速度和合理的能量需求参数分别作为地面运动强度参数(IM)和EDP建立PSDM时,如何考虑持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地面运动 持续时间 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 RC桥墩 地震需求 概率地震需求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拉桥易损性分析的合理地震动强度指标评估 被引量:6
15
作者 钟剑 庞于涛 袁万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40-1346,1370,共8页
以迫龙沟特大跨斜拉作为工程背景,用OpenSEES开源程序建立考虑多重非线性效应的有限元模型,从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PEER)中选择80组地震波纵向和横向输入.通过高效性、实用性、熟练性、充分性以及灾害可计算性等5个指标,详细讨论并... 以迫龙沟特大跨斜拉作为工程背景,用OpenSEES开源程序建立考虑多重非线性效应的有限元模型,从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PEER)中选择80组地震波纵向和横向输入.通过高效性、实用性、熟练性、充分性以及灾害可计算性等5个指标,详细讨论并比较了峰值加速度(PGA)、峰值速度(PGV)、和结构一阶周期、0.2s以及1.0s对应的加速度反应谱数值(Sa-T1、Sa-02、Sa-10)作为地震动强度指标的优缺点.结果表明,PGA具有最好的充分性和实用性,在高效性和熟练性上也表现得很好,因此是最为合理的斜拉桥地震动强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易损性 概率需求地震模型 斜拉桥 地震动强度指标 OPENSE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参数拟合的桥梁概率地震需求模型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袁万城 袁新哲 +1 位作者 庞于涛 沈国煜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12-1216,共5页
针对云图法建立概率地震需求模型时部分工程需求参数(EDP)与地震动强度参数(IM)间不满足对数线性回归关系假设的问题,建立某三跨混凝土连续梁桥的3D有限元模型。采用IDA方法建立桥梁概率地震需求模型,并以IDA分析结果为基准,在同一地震... 针对云图法建立概率地震需求模型时部分工程需求参数(EDP)与地震动强度参数(IM)间不满足对数线性回归关系假设的问题,建立某三跨混凝土连续梁桥的3D有限元模型。采用IDA方法建立桥梁概率地震需求模型,并以IDA分析结果为基准,在同一地震动参数下,采用基于不同拟合方式的云图法建立概率地震需求模型并得到了结构在不同破坏状态下的易损性曲线。研究表明,当EDP与IM之间的数量关系不满足云图法对数线性关系基本假设时,选择恰当的非线性参数拟合方式可以显著提高云图法建立概率地震需求模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地震需求模型 云图法 IDA分析 非线性拟合 易损性分析 连续桥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梁桥在主震-余震序列波下的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袁万城 王征南 +1 位作者 庞于涛 钟剑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71-1676,共6页
地震通常以地震序列的形式发生,主震后通常会伴随余震。结构在主震中发生损伤后,即使较低震级的余震仍然会造成很强的结构破坏,并产生严重的后果。为了研究余震对于连续梁桥抗震性能的影响,本文采用易损性方法,以一座三跨连续梁为例,利... 地震通常以地震序列的形式发生,主震后通常会伴随余震。结构在主震中发生损伤后,即使较低震级的余震仍然会造成很强的结构破坏,并产生严重的后果。为了研究余震对于连续梁桥抗震性能的影响,本文采用易损性方法,以一座三跨连续梁为例,利用Open Sees程序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选取并整合75条实测主震-余震序列波,分别在考虑余震及不考虑余震的情况下,使用云图法建立概率地震需求模型并计算其地震易损性,通过对比分析得到余震对结构地震易损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余震会增大桥梁结构的地震需求及地震易损性,并且地震强度越大余震的影响也越大。因此忽视余震的影响往往会高估结构的抗震能力,在进行结构抗震设计时地震动输入应考虑主震-余震序列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震-余震序列波 三跨连续梁桥 有限元分析 云图法 概率地震需求模型 地震易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拉索减震支座的斜拉桥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钟剑 庞于涛 +1 位作者 沈国煜 袁万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1-357,共7页
利用易损性方法对斜拉桥设置拉索减震支座与否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得到了塔底弯矩和墩梁位移的易损性曲线.通过基于概率的分析研究表明,拉索减震支座能够有效地限制墩梁的相对位移,同时还能够适当地减小塔底的弯矩.对斜拉桥安装拉索减... 利用易损性方法对斜拉桥设置拉索减震支座与否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得到了塔底弯矩和墩梁位移的易损性曲线.通过基于概率的分析研究表明,拉索减震支座能够有效地限制墩梁的相对位移,同时还能够适当地减小塔底的弯矩.对斜拉桥安装拉索减震支座的减震机理进行探讨表明,依靠摩擦增加阻尼以及通过拉索改变地震力的传力路径是减小斜拉桥地震响应的主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拉索减震支座 概率地震需求分析 易损性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场地震作用下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刘洋 吕大刚 于晓辉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56-60,77,共6页
考虑近场速度脉冲型地震动特征,对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的地震易损性进行分析。以一座工字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桥为例,从PEER数据库挑选60条近场地震动记录作为输入,对桥梁结构整体性能和局部性能两个层次的易损性进行分析,给出了桥梁... 考虑近场速度脉冲型地震动特征,对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的地震易损性进行分析。以一座工字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桥为例,从PEER数据库挑选60条近场地震动记录作为输入,对桥梁结构整体性能和局部性能两个层次的易损性进行分析,给出了桥梁结构的整体和局部地震易损性曲线。通过与远场地震作用下的桥梁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结果的对比研究,发现:近场速度脉冲型地震引起的桥梁结构整体和局部地震需求均显著大于远场地震;在近场地震作用下,桥墩是型钢-混凝土组合桥梁的最易损构件,混凝土横梁与栓钉的易损性水平低于桥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梁桥 近场脉冲型地震动 概率需求模型 地震易损性 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震规范中隔震装置的地震风险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熊焱 吴迪 崔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09-114,共6页
目前关于基础隔震结构抗震性能评价的研究主要针对隔震层以上的上部结构,对于隔震装置的地震风险分析仍有待完善。以隔震层水平位移与隔震装置尺寸(支座的有效直径)的比值作为结构需求,借鉴《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所规定的... 目前关于基础隔震结构抗震性能评价的研究主要针对隔震层以上的上部结构,对于隔震装置的地震风险分析仍有待完善。以隔震层水平位移与隔震装置尺寸(支座的有效直径)的比值作为结构需求,借鉴《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所规定的隔震支座的水平位移限值作为划分标准,初步建立基础隔震结构中隔震装置的概率地震需求模型,探索建立该地震风险分析方法。最后,以灾区已建成的一座七层混凝土框架基础隔震结构建筑作为算例,通过所提出的模型和方法对其隔震装置进行地震风险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 隔震装置 概率地震需求模型 结构需求 地震风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