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进水分配比对分段进水PN/A工艺脱氮性能影响
1
作者 李冬 王凯璐 +2 位作者 祝彦均 吕恒康 张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672-3681,共10页
以预脱碳污水和市政污水作为目标污水,建立了好氧段分段进水的新模式,通过调整进水分配比来优化好氧段C/N,以期实现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PN/A)工艺在实际工况下的稳定运行.采用4组以好氧/缺氧/好氧/缺氧(O/A/O/A)模式运行的序批式反应器... 以预脱碳污水和市政污水作为目标污水,建立了好氧段分段进水的新模式,通过调整进水分配比来优化好氧段C/N,以期实现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PN/A)工艺在实际工况下的稳定运行.采用4组以好氧/缺氧/好氧/缺氧(O/A/O/A)模式运行的序批式反应器(SBR),R1、R2、R3及R4以进水分配比(预脱碳污水:市政污水)分别为1:0、2:1、1:1及1:2的分段进水模式运行.结果表明,R1未能实现PN/A工艺,总氮去除率(NRE)仅为60.2%.随着进水分配比不断下降,R2、R3、R4分别在第34,30及36d实现PN/A工艺,NRE分别达到71.8%、80.3%及74.1%.其中R3系统处理性能最好且最稳定,厌氧氨氧化贡献率达到83.9%.污泥沉降性与粒径最佳.此外,高通量结果显示氨氧化菌(Nitrosomonas)和厌氧氨氧化菌(Candidatus_Kuenenia)丰度分别为2.74%和12.17%,且与好氧异养菌(AHB)形成了良好的协同作用.因此,分段进水模式在进水分配比为1:1时有利于实现稳定的PN/A工艺,此时各功能微生物可得到较好富集与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进水 PN/A工艺 进水分配比 竞争性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2)/O+反硝化深床滤池在城镇污水处理厂深度经济脱氮的运行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徐熊鲲 戚阳军 +3 位作者 蒋沛廷 王勇 伍刚 谢翼飞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0-134,共5页
脱氮是当前城镇污水处理的重点,其中A^(2)/O+反硝化滤池工艺是生活污水处理主流工艺,四川省岷江流域某城镇污水处理厂通过优化进水流量分配比、调节溶解氧和内回流比、碳源筛选等工艺试验,综合考察了工艺调控措施对系统脱氮效能的提升... 脱氮是当前城镇污水处理的重点,其中A^(2)/O+反硝化滤池工艺是生活污水处理主流工艺,四川省岷江流域某城镇污水处理厂通过优化进水流量分配比、调节溶解氧和内回流比、碳源筛选等工艺试验,综合考察了工艺调控措施对系统脱氮效能的提升以及脱氮成本的经济化控制。结果表明,A^(2)/O池进水100%进入厌氧区、内回流比200%、A^(2)/O池末端溶解氧控制在1.5 mg/L、反硝化深床滤池投加液体复合碳源,在有效深度脱氮的同时节约运行费用,总氮指标满足岷沱江标准,脱氮费用降低0.37元/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氮 进水流量分配比 溶解氧 回流比 复合碳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AAO工艺精细化脱氮控制技术在某污水处理厂的应用
3
作者 陆漾 沈怡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12期119-127,共9页
针对某市政污水处理厂改良AAO工艺中存在的进水碳氮比(C/N)低、碳源投加单耗偏高的问题,进行了脱氮环节精细化调控技术研究与应用,形成了碳源投加和内回流比联动控制的生物脱氮调控策略,根据缺氧段氨氮实时调整回流量。同时根据缺氧段... 针对某市政污水处理厂改良AAO工艺中存在的进水碳氮比(C/N)低、碳源投加单耗偏高的问题,进行了脱氮环节精细化调控技术研究与应用,形成了碳源投加和内回流比联动控制的生物脱氮调控策略,根据缺氧段氨氮实时调整回流量。同时根据缺氧段硝酸盐氮(NO_(3)^(-)-N)浓度智能化控制乙酸钠投加量,从而使硝化液回流携氧造成的碳源损失最小化。该控制技术应用后,可使碳源的吨水单耗由60 g降至20 g(以纯乙酸钠计),日均节约12 t碳源(乙酸钠有效质量分数为20%),每月可节约46.8万元的碳源费用,每年碳减排量可达430 t。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此调控技术对低C/N进水的市政污水厂的精细化运行管理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氮比进水 脱氮 内回流比 外加碳源 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水池水力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4
作者 朱智勇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4年第1期230-232,M0019,共4页
清水池具有水力调节和消毒接触的双重作用,提高t_(10)/T是提高消毒效率而减少消毒剂投加量和副产物生成量的有效方法。针对清水池实例,进行整体建模,以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主要尺寸对清水池t_(10)/T的影响程度,并验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清水池具有水力调节和消毒接触的双重作用,提高t_(10)/T是提高消毒效率而减少消毒剂投加量和副产物生成量的有效方法。针对清水池实例,进行整体建模,以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主要尺寸对清水池t_(10)/T的影响程度,并验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结果表明:长宽比是t_(10)/T影响最为明显的因素,但变大的趋势放缓。减少弯道数量及宽度和增大进水管管径,均可使t_(10)/T有所增加。清水池实例的长宽比为38,水力效率为0.54,可以满足不少于0.5的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池 CFD 长宽比 弯道 进水 t_(10)/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氨氧化菌的培养与推流式反应器氨厌氧工艺 被引量:16
5
作者 刘寅 杜兵 +2 位作者 司亚安 孙艳玲 申立贤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7-141,共5页
采用推流式固定化絮体生物反应器培养出高活性的厌氧氨氧化 (ANAMMOX)红色颗粒污泥 .在稳定运行后 ,反应器的NH+ 4 N和NO-2 N去除率皆大于 98% ,TN平均去除率为 86 % ,NO-3 N的生成率约为 14 % ,TN去除负荷达 2 5 6kg/ (m3 ·d... 采用推流式固定化絮体生物反应器培养出高活性的厌氧氨氧化 (ANAMMOX)红色颗粒污泥 .在稳定运行后 ,反应器的NH+ 4 N和NO-2 N去除率皆大于 98% ,TN平均去除率为 86 % ,NO-3 N的生成率约为 14 % ,TN去除负荷达 2 5 6kg/ (m3 ·d) .同时考察了进水基质比例对反应器性能的影响 ,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颗粒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推流式反应器 脱氮 进水基质比例 反应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水COD浓度及C/N值对脱氮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98
6
作者 侯红娟 王洪洋 周琪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9-23,共5页
进水COD浓度及C/N值是影响系统反硝化效果的两个重要参数,为此研究了不同进水COD浓度在不同C/N值条件下的脱氮效果。结果表明:进水COD为150mg/L和200mg/L左右时,脱氮率随C/N值的增加而增加,而进水COD为100mg/L左右时,系统的脱氮率随时... 进水COD浓度及C/N值是影响系统反硝化效果的两个重要参数,为此研究了不同进水COD浓度在不同C/N值条件下的脱氮效果。结果表明:进水COD为150mg/L和200mg/L左右时,脱氮率随C/N值的增加而增加,而进水COD为100mg/L左右时,系统的脱氮率随时间增加而降低;进水COD浓度<200mg/L时,反应条件相同、C/N值相同而进水COD浓度不同,系统的脱氮率也不相同,进水COD浓度高,则脱氮率也高;当进水有机碳源浓度较低时,需要以进水COD浓度及C/N值共同来表示系统的脱氮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浓度城市污水 进水COD 碳氮比 反硝化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骨混凝土异形柱正截面承载力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27
7
作者 苏益声 胡飞鹏 杨德磊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72-274,共3页
针对混凝土强度等级、型钢配钢率、轴压比等因素对钢骨混凝土异形柱正截面承载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关键词 正截面承载力 混凝土强度 型钢配钢率 轴压比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流量分配比下分段进水脱氮工艺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孙亚男 彭永臻 王伟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8-21,26,共5页
采用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处理小区生活污水,考察了在碳氮比约为7、污泥回流比为60%的情况下,进水流量分配比(λ)对系统硝化效果、反硝化效果以及去除TN的影响。结果表明,当λ为0.2∶0.3∶0.3∶0.2时,系统的硝化容量能够满足去除进水中... 采用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处理小区生活污水,考察了在碳氮比约为7、污泥回流比为60%的情况下,进水流量分配比(λ)对系统硝化效果、反硝化效果以及去除TN的影响。结果表明,当λ为0.2∶0.3∶0.3∶0.2时,系统的硝化容量能够满足去除进水中氨氮的要求,硝化效果最好。反硝化效果受λ的影响较大,当λ为0.2∶0.3∶0.3∶0.2时,进水中的碳源能够满足前段产生的硝态氮(NOx--N)进行反硝化的需求,反硝化效果较好。对TN的去除率受硝化和反硝化的综合影响,当λ为0.4∶0.3∶0.2∶0.1及0.1∶0.2∶0.3∶0.4时硝化不完全,对TN的去除率较低;当λ为0.1∶0.4∶0.4∶0.1时中间两段的硝化容量不足,最后一段缺乏足够的碳源,导致出水NH4+-N和NOx--N浓度都很高,对TN的去除效果最差;当λ为0.2∶0.3∶0.3∶0.2时,充分利用了系统的硝化和反硝化容量,对TN的去除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进水 生物脱氮 进水流量分配比 碳氮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水磷碳比对聚磷菌与聚糖菌竞争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7
9
作者 郝王娟 薛涛 黄霞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95-98,共4页
以葡萄糖和乙酸盐为混合碳源,考察了进水磷碳比对SBR生物除磷系统中聚磷菌和聚糖菌竞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水磷碳比较高(10∶100)时,会在运行初期导致系统出水磷浓度较高,但反应器运行40d后,出水磷浓度可降至1mg/L以下。当进水磷... 以葡萄糖和乙酸盐为混合碳源,考察了进水磷碳比对SBR生物除磷系统中聚磷菌和聚糖菌竞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水磷碳比较高(10∶100)时,会在运行初期导致系统出水磷浓度较高,但反应器运行40d后,出水磷浓度可降至1mg/L以下。当进水磷碳比为2.5∶100时,单位污泥释磷量、单位污泥吸磷量、污泥含磷量和污泥含糖量分别为7.5mg/g、8.3mg/g、2.3%和9.5%;当进水磷碳比为10∶100时,上述各指标值分别为12.1mg/g、14.7mg/g、6.7%和7.0%。在高进水磷碳比条件下,单位污泥释磷量、单位污泥吸磷量和污泥含磷量均较高,污泥含糖量则较低,故高进水磷碳比对于聚磷菌的生长更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除磷 进水磷碳比 聚磷菌 聚糖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水N/S值对同步脱硫反硝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徐金兰 侯圣春 黄廷林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4,共4页
研究了不同进水N/S值条件下,不同接种物的厌氧体系的同步脱硫反硝化特性。结果表明:在N/S为0.6或0.4的条件下,3个体系对硫化物的去除率均达到90%以上,其中以进水N/S为0.4时产生的悬浮态硫最多;硝态氮的去除特性与硫化物不同,3个体系对... 研究了不同进水N/S值条件下,不同接种物的厌氧体系的同步脱硫反硝化特性。结果表明:在N/S为0.6或0.4的条件下,3个体系对硫化物的去除率均达到90%以上,其中以进水N/S为0.4时产生的悬浮态硫最多;硝态氮的去除特性与硫化物不同,3个体系对硝态氮的去除率均在进水N/S为1.0时达到100%,且此时N2的产量也最大。可见,尽管同步脱硫反硝化工艺具备同时脱氮及除硫的能力,但其进水N/S的控制值却不相同。对于脱硫而言,最佳的进水N/S为0.4;对于脱氮而言,最佳的进水N/S为1.0。此外,研究发现3个不同接种物的厌氧体系对硫化物及硝态氮的去除途径不同,进水N/S值的影响也有差异。对于接种了厌氧污泥的体系,存在自养反硝化和异养反硝化的竞争,改变进水N/S值可调节二者的竞争,高N/S值会抑制硫化物自养反硝化过程,降低对硫化物的去除率;对于接种脱氮硫杆菌的纯菌体系,多硫自催化反应会与硫化物自养反硝化反应竞争硫化物,降低对硝态氮的去除率,高N/S值会导致出水硝态氮浓度较高;对于添加脱氮硫杆菌的强化厌氧污泥体系,以硫化物自养反硝化过程为主,最佳的N/S为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脱硫反硝化 进水N/S值 接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水负荷与硝化液回流比对低污泥浓度A^2/O工艺脱氮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兰河 王璐瑶 +1 位作者 张万友 王旭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93-698,共6页
采用连续流A2/O工艺对模拟生活废水进行了长期连续实验,考察了低污泥浓度[MLSS=(1500±200)mg/L]下进水负荷与回流比对脱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调节进水流量改变进水负荷,当进水负荷从5.03 gCOD/(gMLSS.d)逐渐提高至10.05 gCO... 采用连续流A2/O工艺对模拟生活废水进行了长期连续实验,考察了低污泥浓度[MLSS=(1500±200)mg/L]下进水负荷与回流比对脱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调节进水流量改变进水负荷,当进水负荷从5.03 gCOD/(gMLSS.d)逐渐提高至10.05 gCOD/(gMLSS.d)时,COD去除率≥95%,氨氮去除率由69.59%升高为95%,总氮去除率由53.53%升高到80%;当进水负荷由10.05 gCOD/(gMLSS.d)提高至20.31 gCOD/(gMLSS.d)时,氨氮去除率下降为50%,总氮去除率下降为40%。通过调节进水COD改变进水负荷,当进水负荷从10.05 gCOD/(gMLSS.d)逐渐提高到124.11 gCOD/(gMLSS.d)时,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均>90%,总氮去除率从70%逐渐增加到85%。在混合液回流比分别为300%、200%和100%的条件下,回流比对COD和氨氮去除效果影响较小,COD去除率≥90%,氨氮去除率≥95%;回流比对总氮去除效果影响较大,随回流比的增大总氮去除率减小。当内回流比为100%时,总氮去除率最高,达到79.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O 污泥浓度 进水负荷 混合液回流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D浓度和进水流量比对一体化工艺脱氮除碳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德豪 殷旭东 高桂枝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360-1364,共5页
保持进水总流量不变,以一定流量比同时从缺氧区和厌氧区进水,探讨了不同进水流量比(R=Q厌/Q缺)和进水COD浓度对中心岛式一体化OCO工艺脱氮除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进水COD浓度和进水流量比Rs对COD的去除效果影响不大,出水COD浓度一直... 保持进水总流量不变,以一定流量比同时从缺氧区和厌氧区进水,探讨了不同进水流量比(R=Q厌/Q缺)和进水COD浓度对中心岛式一体化OCO工艺脱氮除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进水COD浓度和进水流量比Rs对COD的去除效果影响不大,出水COD浓度一直稳定在50 mg/L以下,去除率在92%以上;进水COD浓度和进水流量比Rs共同决定着系统TN的去除效果,进水COD浓度为100 mg/L、200 mg/L时,TN去除率随着进水流量比Rs的减小呈增加的趋势;当进水COD浓度为300 mg/L时,TN去除率随着进水流量比Rs的减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进水流量比Rs为3∶1时TN去除率最高,达到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水流量比 进水COD浓度 中心岛式沉淀池 一体化OCO工艺 脱氮除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点交替进水五箱一体化活性污泥法脱氮除磷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徐洪斌 耿颖 +2 位作者 吕锡武 张超 荆肇乾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10,共5页
为了获得较高的氮、磷去除效率,在UNITANK工艺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城市污水脱氮除磷工艺——多点交替进水五箱一体化活性污泥法,并在南京某污水处理厂开展了中试研究。连续一年的稳定运行表明,在进水COD、BOD5、TP、NH3-N、T... 为了获得较高的氮、磷去除效率,在UNITANK工艺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城市污水脱氮除磷工艺——多点交替进水五箱一体化活性污泥法,并在南京某污水处理厂开展了中试研究。连续一年的稳定运行表明,在进水COD、BOD5、TP、NH3-N、TN分别为110~430、52~130、2.2-6.1、15~41、17-50mg/L的情况下,出水水质可稳定地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除磷率和脱氧率分别可达90%和7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点交替进水五箱一体化活性污泥法 脱氮除磷 污泥回流比 泥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好氧摇动床石化废水生物脱氮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石利军 杨凤林 +3 位作者 荀钰娴 张兴文 王旭江 古川宪治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5年第5期556-559,共4页
目的消除排放石化废水的COD、NH+4-N、TN污染,进行废水的生物脱氮研究,防止富营养化的发生.方法将缺氧好氧工艺应用到摇动床技术中,利用AO摇动床对石化废水的生物脱氮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考察工艺的启动挂膜性能以及硝化液回流比和进水负... 目的消除排放石化废水的COD、NH+4-N、TN污染,进行废水的生物脱氮研究,防止富营养化的发生.方法将缺氧好氧工艺应用到摇动床技术中,利用AO摇动床对石化废水的生物脱氮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考察工艺的启动挂膜性能以及硝化液回流比和进水负荷对脱氮效果的影响.表明该工艺在20 d内挂膜完成.在进水的COD质量浓度为400~600 mg/L、NH4+-N质量浓度为20~40 mg/L、硝化液回流比为2.5和水力停留时间为26.1 h时,出水COD、NH+4-N和TN质量浓度小于40 mg/L、1.0 mg/L、7.0 mg/L COD去除率、硝化率和反硝化率分别达到90%、95%和70%.随着回流比的增大,总氮去除率也增大.结论AO摇动床对石化废水具有较好的脱氮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脱氮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脱氮 缺氧好氧摇动床反应器 硝化液回流比 进水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流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肖才林 沈建华 +3 位作者 李甫昌 李二东 张永威 李睿华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共5页
连续流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C SF B N R)是一种串联多个缺氧和好氧区域,充分利用污水中有机碳源进行有效脱氮的污水处理技术。介绍了C SF B N R的原理,重点分析了分段数量、进水流量分配比例、缺氧区和好氧区容积比、污泥回流比和进... 连续流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C SF B N R)是一种串联多个缺氧和好氧区域,充分利用污水中有机碳源进行有效脱氮的污水处理技术。介绍了C SF B N R的原理,重点分析了分段数量、进水流量分配比例、缺氧区和好氧区容积比、污泥回流比和进水C O D/T N等对工艺的影响。增大C SF B N R的分段数量、污泥回流比和容积比可以提高脱氮率,适宜的分段数、容积比和污泥回流比分别是2~4、1:4~1:1和75%~1 00%。优化后的C SF B N R处理C/N低至5的污水可以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通过工程应用实例,证实了C SF B N R的脱氮率高于传统生物脱氮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进水 生物脱氮 配水比 容积比 C/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水碳磷比对UniFed SBR工艺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晨红 彭永臻 王淑莹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0-52,54,共4页
采用UniFed SBR工艺实验装置处理实际生活污水,分析了进水C/P质量比对UniFed SBR工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充水比为33%、进水C/N比在6左右,当C/P比≥33时,可以实现磷的100%去除,出水中检测不到PO34-浓度;当C/P比<33时,磷的去除... 采用UniFed SBR工艺实验装置处理实际生活污水,分析了进水C/P质量比对UniFed SBR工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充水比为33%、进水C/N比在6左右,当C/P比≥33时,可以实现磷的100%去除,出水中检测不到PO34-浓度;当C/P比<33时,磷的去除率随C/P比的增加而线性提高。进水C/P比的变化,对总氮和COD的去除影响较小,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4%和9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iFed SBR工艺 进水C/P比 脱氮 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氮与亚硝酸盐比对推流式ANAMMOX反应器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杜兵 刘寅 +2 位作者 孙艳玲 司亚安 田刚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7-33,共7页
进水基质中NH3-N与NO2--N比例是影响推流式ANAMMOX反应器性能的重要参数。该比例与NH3-N、NO2--N、TN的去除率以及NH3-N与NO2--N的反应比例等参数呈良好的相关性。在同一进水TN负荷条件下,存在一个最佳的进水比例,使TN去除率达到最大。N... 进水基质中NH3-N与NO2--N比例是影响推流式ANAMMOX反应器性能的重要参数。该比例与NH3-N、NO2--N、TN的去除率以及NH3-N与NO2--N的反应比例等参数呈良好的相关性。在同一进水TN负荷条件下,存在一个最佳的进水比例,使TN去除率达到最大。NH3-N和NO2--N的反应比例随着进水基质比例的变化而变化。在反应器中发生的ANAMMOX反应可能有多种含氮的产物形式(不仅是N2一种)。进水基质比例的变化可能会导致ANAMMOX反应复杂化,多种反应途径同时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MMOX反应器 进水基质比例 反应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水C/N对部分反硝化NO2-积累和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淼 朱晨杰 +4 位作者 范亚骏 吕小凡 季俊杰 葛丽英 吴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20-628,共9页
采用缺氧/好氧间歇运行模式,考察进水碳氮比(C/N=5.0,3.3,2.5,2.0)对部分反硝化过程亚硝态氮(NO_(2)^(-))积累特性和污染物降解规律的影响,同时结合高通量测序,探究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菌群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C/N为2.5时,系统获得最佳... 采用缺氧/好氧间歇运行模式,考察进水碳氮比(C/N=5.0,3.3,2.5,2.0)对部分反硝化过程亚硝态氮(NO_(2)^(-))积累特性和污染物降解规律的影响,同时结合高通量测序,探究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菌群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C/N为2.5时,系统获得最佳处理效果,出水NO_(2)^(-)浓度为27.18mg/L,亚硝态氮转化率(NTR)高达67.96%;分析典型周期各污染物的降解规律发现,尽管4组工况均在缺氧30min时NO_(2)^(-)积累达到峰值(最高值分别为4.86(C/N=5.0),16.52(C/N=3.3),30.16(C/N=2.5),20.28(C/N=2.0)mg/L),但COD降解速率的不同直接影响了反硝化进程,且只有在低C/N条件(C/N=2.0~2.5)才能维持稳定的NO_(2)^(-)积累.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除了Thauera(2.67%~24.04%)、Terrimonas(4.94%~21.19%)、Saprospiraceae(5.34%~13.50%)等常规功能菌属外,Flavobacterium(28.23%)是C/N为2.5时维持高NO_(2)^(-)积累的优势菌属.结合部分反硝化工艺的运行特点,探讨了NO_(2)^(-)作为中间产物的相关耦合工艺的应用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水C/N 部分反硝化 亚硝态氮积累 高通量测序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O摇动床石化废水生物脱氮 被引量:7
19
作者 石利军 荀钰娴 +3 位作者 杨凤林 张兴文 王旭江 古川宪治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4-108,共5页
摇动床反应器是由日本NET株式会社研发的一种新型的附着生长污水处理工艺,本文将A/O法应用到摇动床反应器中,研究了A/O摇动床对石化废水的生物脱氮效果,考察了硝化液回流比和进水负荷对脱氮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O摇动床... 摇动床反应器是由日本NET株式会社研发的一种新型的附着生长污水处理工艺,本文将A/O法应用到摇动床反应器中,研究了A/O摇动床对石化废水的生物脱氮效果,考察了硝化液回流比和进水负荷对脱氮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O摇动床对石化废水具有较好的脱氮效果,在进水COD浓度、NH4^+-N浓度、硝化液回流比和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400-600mg·L^-1、20~40mg·L^-1、2.5和26.1h时,出水COD、NH4^+-N和TN浓度小于40mg·L^-1、1.0mg·L^-1、7.0mg·L^-1。COD击除率、硝化率和反硝化率分别达到90%、95%和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O法 生物脱氮 摇动床反应器 硝化液回流比 进水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低温下EGSB处理生活污水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耿炤宇 董春娟 王增长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4-57,61,共5页
在15~26℃的常低温条件下,采用EGSB处理生活污水,考察了进水流量、回流比、液体上升流速(Vup)、温度等因素对运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为26℃左右时,对于9~11 L/h的低进水流量,宜采用高回流比(1.6~2.5),对COD的去除率最高可达... 在15~26℃的常低温条件下,采用EGSB处理生活污水,考察了进水流量、回流比、液体上升流速(Vup)、温度等因素对运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为26℃左右时,对于9~11 L/h的低进水流量,宜采用高回流比(1.6~2.5),对COD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0%;对于15~24L/h的高进水流量,宜采用低回流比(0~0.6),对COD的去除率最高可达84%;当进水流量提高至30 L/h时,不宜回流,对COD的去除率降至77%;当进水流量分别为9、11、15、24、30 L/h时,最佳Vup分别为4.0、(3.1~3.6)、(2.7~3.4)、3.0和3.8 m/h,此时对COD的去除率分别高达90%、(87%~89%)、(83%~84%)、83%和77%;在无回流的条件下,适宜的进水流量为15~24 L/h,相应的HRT为0.5~0.8 h。当温度为15~26℃时,EGSB适宜的运行条件是高进水流量(15~24L/h)、高Vup(3.0 m/h)和低回流比(0~0.6),此时对COD的去除率高达81.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SB反应器 生活污水 温度 进水流量 液体上升流速 回流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