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tial Modeling of COVID-19 Occurrence and Vaccination Rate across Counties in Ohio State from Jan. 2020 to April 2023
1
作者 Olawale Oluwafemi Oluwaseun Ibukun +3 位作者 Yaw Kwarteng Kehinde Adebowale Yahaya Danjuma Samson Mela 《Journal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2025年第1期80-96,共17页
The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county-level variations of the COVID-19 disease and vaccination rate. The COVID-19 data was acquired from usafact.org, and the vaccination records were acquired from the Ohio vaccination ... The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county-level variations of the COVID-19 disease and vaccination rate. The COVID-19 data was acquired from usafact.org, and the vaccination records were acquired from the Ohio vaccination tracker dashboard. GIS-based exploratory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select four variables (poverty, black race, population density, and vaccination) to explain COVID-19 occurrence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Consequently, spatial statistical techniques such as Moran’s I, Hot Spot Analysis, Spatial Lag Model (SLM), and Spatial Error Model (SEM) were used to explain the COVID-19 occurrence and vaccination rate across the 88 counties in Ohio. The result of the Local Moran’s I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epicenters of COVID-19 and vaccination followed the same patterns. Indeed, counties like Summit, Franklin, Fairfield, Hamilton, and Medina were categorized as epicenters for both COVID-19 occurrence and vaccination rate. The SEM seems to be the best model for both COVID-19 and vaccination rates, with R2 values of 0.68 and 0.70, respectively. The GWR analysis proves to be better than Ordinary Least Squares (OL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R2 in the GWR is uneven throughout the study area for both COVID-19 cases and vaccinations. Some counties have a high R2 of up to 0.70 for both COVID-19 cases and vaccinations. The outcomes of the regression analyses show that the SEM models can explain 68% - 70% of COVID-19 cases and vaccination across the entire counties within the study period. COVID-19 cases and vaccination rates exhibited significant positive associations with black race and poverty throughout the study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Prevalence COVID-19 Vaccination OHIO spatial lag model spatial Error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alternative Bayesian semi-parametric spatial crash frequency models
2
作者 Gurdiljot Singh Gill Wen Cheng +1 位作者 Mankirat Singh Yihua Li 《Journa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English Edition)》 2025年第1期151-166,共16页
Albeit with the notable benefits associated with Dirichlet crash frequency models and spatial ones,there is little research dedicated to exploring their combined advantages.Such ensemble approach could be a viable alt... Albeit with the notable benefits associated with Dirichlet crash frequency models and spatial ones,there is little research dedicated to exploring their combined advantages.Such ensemble approach could be a viable alternative to existing models as it accounts for the unobserved heterogeneity by relaxing the constraints of specific distribution placed on the intercept while addressing the spatial correlations among roadway entities.To fill this gap,the authors aimed to develop Dirichlet semi-parametric models over the overdispersed generalized linear model framework while also incorporating spatially structured random effects using a distance-based weight matrix.Five models were developed which include four semi-parametric with flexible intercept and one parametric base model for comparison purposes.The four semi-parametric models entailed two models with a popular specification of stick-breaking Dirichlet process(DP)and two models with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of Dirichlet distribution(DD),which are first applied in the field of traffic safety.All four models were estimated for mixture of points(discrete)and mixture of normals(continuous).The posterior density plots for the precision parameter justified the employment of the flexible Dirichlet approach to fit the crash data and supported the assumed prior for the precision parameter.All four Dirichlet models demonstrated the presence of distinct subpopulations suggesting that the intercepts of the models were not generated from a common distribution.The DP model based on mixture of normals illustrated better performance indicating its potential superiority to fit both insample and out-of-sample crash data.This finding indicated that the approach of continuous densities,unlike discrete points,may lend more flexibility to fit the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ash frequency model Dirichlet process spatial correlation semi-parametric Normal mixture Latent cluster
原文传递
Modeling of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Farmland Density and Its Temporal Change Using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Model 被引量:2
3
作者 ZHANG Haitao GUO Long +3 位作者 CHEN Jiaying FU Peihong GU Jianli LIAO Guangyu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4年第2期191-204,共14页
This study used spatial autoregression(SAR)model and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model to model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farmland density and its temporal change in Gucheng County,Hubei Province,China in 199... This study used spatial autoregression(SAR)model and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model to model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farmland density and its temporal change in Gucheng County,Hubei Province,China in 1999 and 2009,and discuss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lobal and local spatial autocorrelations in terms of spatial heterogeneity and non-stationarity.Results showed that strong spatial positive correlations existed i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farmland density,its temporal change and the driving factors,and the coefficients of spatial autocorrelations decreased as the spatial lag distance increased.SAR models revealed the global spatial relations between dependent and independent variables,while the GWR model showed the spatially varying fitting degree and local weighting coefficients of driving factors and farmland indices(i.e.,farmland density and temporal change).The GWR model has smooth process when constructing the farmland spatial model.The coefficients of GWR model can show the accurate influence degrees of different driving factors on the farmland at different geographical locations.The performance indices of GWR model showed that GWR model produced more accurate simulation results than other models at different times,and the improvement precision of GWR model was obvious.The global and local farmland models used in this study showed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farmland indices at different scales,which may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farmland protection from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driving fa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tial lag model spatial error model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model global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local spatial aurocorre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碳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
4
作者 周娟美 梁媛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53,共9页
为探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否成为解决“稳增长、促减排”两难困境的良方,论文基于2009—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中介与空间效应模型,探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碳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和时空特征并进行空间溢出效应分析。结果表明:... 为探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否成为解决“稳增长、促减排”两难困境的良方,论文基于2009—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中介与空间效应模型,探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碳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和时空特征并进行空间溢出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显著提高碳生产率并存在异质性特征,其促进作用自东部到西部逐渐显著,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更能推动碳生产率发展;科技创新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碳生产率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本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通过辐射效应对邻近地区碳生产率水平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有助于形成地区间绿色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科技创新 碳生产率 时空演化 空间滞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时空滞后性的广义分布动态学模型修正及应用
5
作者 安博文 许培源 孙明松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45,共6页
为从时间、空间和时空维度刻画发展水平的分布演进与收敛性特征,文章沿用时间β收敛模型与核密度估计的基本形式,基于梯度理论与协同效应重构空间β收敛模型和时空β收敛模型,建立与之对应的核密度估计形式,并以2006—2021年中国天然气... 为从时间、空间和时空维度刻画发展水平的分布演进与收敛性特征,文章沿用时间β收敛模型与核密度估计的基本形式,基于梯度理论与协同效应重构空间β收敛模型和时空β收敛模型,建立与之对应的核密度估计形式,并以2006—2021年中国天然气绿色效率的时空分布演进与敛散性为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研究结果表明:时间特征显示,中国天然气绿色效率增长势头强劲,当期效率水平增速快于后期;空间特征显示,中国天然气绿色效率存在两极分化现象,后发地区效率水平增速快于发达地区;时空特征显示,相邻地区天然气绿色效率差距不断扩大,但当期邻近地区发展差距扩大幅度小于前期邻近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收敛模型 核密度估计 时间滞后性 空间滞后性 时空滞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技术创新对碳减排的影响——基于门槛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6
作者 于诗琪 雷娜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09-118,共10页
为从理论上阐述绿色技术创新对碳减排的影响作用,基于2013—2022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模型、门槛模型和空间滞后模型实证分析绿色技术创新对碳减排的影响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对抑制碳排放有显著的作用,中... 为从理论上阐述绿色技术创新对碳减排的影响作用,基于2013—2022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模型、门槛模型和空间滞后模型实证分析绿色技术创新对碳减排的影响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对抑制碳排放有显著的作用,中部地区的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非资源型省份比资源型省份更能显著抑制碳排放;教育重视程度、政府支持度和产业结构升级是绿色技术创新促进碳减排的关键路径;长江三角洲的城市群之间的绿色技术创新关联程度较高,同时因为虹吸作用使空间上呈现反向溢出效应,从长远来看,绿色技术创新的成果最终会辐射周围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技术创新 碳减排 门槛模型 空间滞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S Model to Simulat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7
作者 Wang Qing, Chen Guo-jie, Zhang Yu, Chen Yong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engdu 610041, Sichuan, China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CAS 2003年第03B期893-896,共4页
This paper proposes a mechanism theory on regional development by using a modified Logistic model. It reveals regional evolution is an integration of fluctuation in temporal dimension and disparity in spatial dimensio... This paper proposes a mechanism theory on regional development by using a modified Logistic model. It reveals regional evolution is an integration of fluctuation in temporal dimension and disparity in spatial dimension. T = S model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Logistic model to simulate the growth of per capita GDP in China from 1990 to 1999. The result shows that T=S model accurately simulates the tracks of economic grow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gistic model temporal & spatial model SIMULATION lag time effect economic grow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的民生福祉效应:“红利”与“鸿沟” 被引量:3
8
作者 谭远发 朱春霞 《西北人口》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38,共14页
数字普惠金融比传统金融具有更好的地理穿透性,为增进民生福祉,破解“胡焕庸线魔咒”提供了可能,但较少有文献对此进行系统研究。论文基于中国民生发展指数和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利用空间统计与计量方法,从市级层面系统考察了数字普惠金... 数字普惠金融比传统金融具有更好的地理穿透性,为增进民生福祉,破解“胡焕庸线魔咒”提供了可能,但较少有文献对此进行系统研究。论文基于中国民生发展指数和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利用空间统计与计量方法,从市级层面系统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的民生福祉效应,并分析了以胡焕庸线为界的区域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民生福祉指数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异质性特点,呈现“高值向东南集聚、低值向西北集聚”的趋势。数字普惠金融与民生福祉皆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性,空间集聚特征明显且呈两极分化格局,胡焕庸线仍是两者的重要空间分界线;高-高集聚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东南侧的沿海城市,低-低集聚主要分布在靠近胡焕庸线两侧的城市。数字普惠金融显著增进了民生福祉,发挥出“数字红利”的普惠作用;该作用在胡焕庸线东南侧城市显著高于西北侧城市,但两侧差距在缩小,这说明区域“鸿沟”在缩小,“胡焕庸线魔咒”有望破解。此外,研究还显示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是增进民生福祉的主要驱动力,而且后者的作用大于前者。因此,要加快西部地区数字基础设施与相关技术发展,提升胡焕庸线西北侧城市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与使用深度,以增进区域民生福祉均衡性和可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民生福祉 胡焕庸线 莫兰指数 空间滞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滞后模型在新疆地区HIV/AIDS报告率影响因素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9
作者 阿提开木·吾布力 王倩 +1 位作者 姚雪梅 戴江红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5期148-152,共5页
目的应用空间滞后模型分析影响新疆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AIDS)报告率的社会人口学因素,探讨该模型在AIDS流行病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Geoda软件对新疆85个区县2007年—2015年HIV/AIDS报告率与社会人口学因素进行空间回... 目的应用空间滞后模型分析影响新疆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AIDS)报告率的社会人口学因素,探讨该模型在AIDS流行病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Geoda软件对新疆85个区县2007年—2015年HIV/AIDS报告率与社会人口学因素进行空间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多重线性回归(OLS)模型显示回归残差存在空间自相关性(Moran′s I=0.2867,P<0.001),参照拉格朗日乘数(LM)检验,最后选用空间滞后模型(SLM)进行数据分析。SLM中空间滞后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即HIV/AIDS报告率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性。HIV/AIDS报告率与人口数呈正相关,与农业人口比例呈负相关。与传统OLS模型相比,SLM的调整R^(2)上升,对数似然比的绝对值和赤池信息量准则(AIC)值下降,提示拟合效果更好。结论人口多和城镇化比例高的地区HIV/AIDS报告率较高。SLM在AIDS影响因素的生态学研究中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 空间滞后模型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集聚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溢出效应视角
10
作者 许先普 李夏婉 《城市学刊》 2024年第5期26-37,共12页
产业集聚作为连接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的重要桥梁,是影响碳排放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探究产业集聚对碳排放的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十分重要。运用2003-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滞后模型,实证探... 产业集聚作为连接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的重要桥梁,是影响碳排放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探究产业集聚对碳排放的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十分重要。运用2003-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滞后模型,实证探究两种不同类型的产业集聚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区域碳排放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不同类型的产业集聚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专业化产业集聚与碳排放存在正相关关系,多样化产业集聚与碳排放存在负相关关系;产业集聚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强化区域联防联治,实现绿色低碳共赢;引导产业合理布局,推动产业多样化集聚;倡导新型减排理念,多要素协同推进减污降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化集聚 多样化集聚 碳排放 空间滞后模型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群集聚效应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雨欣 苗成林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8-48,共11页
城市群的集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与人才集聚能够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与提升城市活力,深入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和人才的集聚效应并探讨其影响与作用成为山东半岛城市群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文章以山东半岛城市群17个地级市为样本,构建2011—2... 城市群的集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与人才集聚能够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与提升城市活力,深入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和人才的集聚效应并探讨其影响与作用成为山东半岛城市群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文章以山东半岛城市群17个地级市为样本,构建2011—2018年面板数据,使用莫兰指数计算出山东半岛城市群17个地级市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再运用AcrGIS软件绘制山东半岛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与人才集聚态势演进表,最后通过构建空间滞后模型,分析山东半岛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与人才集聚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生产性服务业与人才集聚存在负向溢出效应,本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人才集聚会抑制周边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虹吸效应”大于“溢出效应”。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的对策建议,可为山东半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聚效应 高质量发展 城市群 空间滞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年以来我国县域城镇化演进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谭添 张立 +1 位作者 李雯骐 高润艺 《小城镇建设》 2024年第9期13-23,共11页
2000年以来,我国县域城镇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文章根据2000年、2010年和2020年3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综合运用空间分析和回归模型方法测度县域城镇化演进的时空分异特征,并探索了不同因素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1)2000至2020年,我国县... 2000年以来,我国县域城镇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文章根据2000年、2010年和2020年3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综合运用空间分析和回归模型方法测度县域城镇化演进的时空分异特征,并探索了不同因素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1)2000至2020年,我国县域城镇化水平的区域差距逐渐缩小,东、中、西、东北地区内部差异高于地区之间的差异。2)县域城镇化水平演进呈现从东部引领高速增长到中西部加速赶超的两阶段发展转变,东北地区县域发展缓慢;区域差异格局从2000年的“东北领先、东部次之、中西部低水平持恒”,演变为2020年的“东部领先、中部赶超东北、西部滞后”。3)人均GDP、产业结构、公共服务水平、人才资源和区位条件对县域城镇化率的影响较为显著,但各影响因素具有空间依赖性,对我国不同地区的解释力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城镇化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空间自相关 空间滞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成环境对武汉市老年人轨道交通出行时长影响
13
作者 王书贤 赵丽元 +1 位作者 梁思成 袁建峰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77-1987,共11页
以武汉为例,通过整合地铁刷卡数据、用地、兴趣点(POI)、房价等多源大数据,比较多种地理回归方法构建建成环境对老年人轨道交通出行时长的影响模型,选取拟合效果最好的空间滞后模型(SLM)进一步探究不同地理圈层中影响老年人工作日及周... 以武汉为例,通过整合地铁刷卡数据、用地、兴趣点(POI)、房价等多源大数据,比较多种地理回归方法构建建成环境对老年人轨道交通出行时长的影响模型,选取拟合效果最好的空间滞后模型(SLM)进一步探究不同地理圈层中影响老年人工作日及周末轨道交通出行时长的建成环境差异。研究发现:(1)老年人工作日和周末轨道交通出行平均时长分别为29.45和31.18 min,新城圈层轨道交通出行时长大于45 min的占比最高。(2)老年人工作日轨道交通出行时长与三甲医院可达性紧密相关,周末轨道交通出行时长与城市公园可达性相关性更大。(3)旧城圈层老年人轨道交通出行时长受建成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轨道换乘是该圈层老年人轨道交通出行时长增加的主要因素。(4)随着地理区位逐渐由城市中心向外围扩展,影响中间圈层及新城圈层老年乘客轨道交通出行时长的建成环境要素逐渐增多,包括容积率、混合度、道路密度、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建成环境 老年人 空间滞后模型 空间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发展水平测度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卜凡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2-56,共5页
文章立足于2010—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中国式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发展水平;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中国式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发展水平的空间相关性以及驱动因素。结果显示:不同省份中国式农民农村共同... 文章立足于2010—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中国式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发展水平;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中国式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发展水平的空间相关性以及驱动因素。结果显示:不同省份中国式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发展水平呈现持续攀升趋势,且表现出显著空间分化趋向,其中,东部地区中国式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发展水平较高,中部、西部与东北地区较低。城镇化率、人力资本、涉农技术创新、农业生产补贴、营商环境、民营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中国式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发展水平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主成分分析法 空间滞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乡收入差距时空格局及其对城镇化的响应
15
作者 史海金 赵新正 +3 位作者 李香香 黄羽中 郁星 相里博晨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81-1793,共13页
解析黄河流域城乡收入差距与城镇化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以及探讨两者间的关系,对破解城乡及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有重要意义。以黄河流域76个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泰尔指数、核密度估计、空间计量模型及GI... 解析黄河流域城乡收入差距与城镇化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以及探讨两者间的关系,对破解城乡及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有重要意义。以黄河流域76个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泰尔指数、核密度估计、空间计量模型及GIS与数理分析方法,分析2005—2020年城乡收入差距与城镇化水平的时空演化特征,揭示前者对后者的响应程度,并检验分析城乡收入差距的其他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5—2020年黄河流域城乡收入差距呈缩小趋势;各地带城乡收入差距呈“下游<中游<上游”阶梯递增趋势;各地区之间的城乡收入差距呈现缩小与收敛的态势。分地区看,阿坝、安康、临汾等35个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呈“倒U型”趋势变化,安阳、宝鸡、包头等35个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呈近线型递减趋势变化。空间分布上,黄河流域城乡收入差距由北向南呈上升趋势,自西向东趋于降低。(2)2005—2020年黄河流域城镇化水平表现出由较低水平转变为中高水平的特征,城镇化水平提升明显。(3)黄河流域城镇化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倒U型”的非线性特征,城镇化水平超过一定的阈值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由正向促进转变为负向抑制作用。城镇化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特征,其中黄河流域上游、中游区域城镇化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倒U型”特征,黄河流域下游区域城镇化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负向线型特征。邻近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城镇化水平、邻近地区城镇化水平对本地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均存在显著非线性倒“U”型关系。研究结果可为缩小黄河流域城乡收入差距,推进城乡融合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收入 城镇化 空间滞后模型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源消纳时空特征的分布式屋顶光伏承载力测算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金森 张彦 +2 位作者 陈露东 罗宁 符珊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3期109-114,共6页
为解决大量分布式屋顶光伏接入电网,造成的电网消纳能力降低问题,研究了基于能源消纳时空特征的分布式屋顶光伏承载力测算方法,提升光伏承载力测算效果。通过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分析能源消纳时空特征的分布情况;... 为解决大量分布式屋顶光伏接入电网,造成的电网消纳能力降低问题,研究了基于能源消纳时空特征的分布式屋顶光伏承载力测算方法,提升光伏承载力测算效果。通过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分析能源消纳时空特征的分布情况;以能源消纳时空特征、远方有载调压开关分接头挡位、光伏接入容量为决策变量,以分布式屋顶光伏承载力最大值为目标函数,以潮流约束与电压概率约束等为约束条件,构建分布式屋顶光伏最大承载力测算模型;通过自适应权重粒子群算法求解该模型,得到分布式屋顶最大承载力测算结果。实验证明:在不同置信水平下,该方法均可有效测算分布式屋顶光伏最大承载力;应用该方法后,可有效降低分布式屋顶光伏发电设备的三相不平衡度,提升电网消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纳 时空特征 分布式 光伏承载力 空间滞后模型 粒子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城市用地结构与空气质量关联性研究——以粤闽浙三省市县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虹 李超骕 曾献君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6,共8页
文章以粤闽浙三省204个市县为例,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揭示空气质量指数(AQI)时空分布特征,应用空间计量模型探讨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城市形态等因素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粤闽浙三省年空气质量指数在空间上呈现“北高... 文章以粤闽浙三省204个市县为例,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揭示空气质量指数(AQI)时空分布特征,应用空间计量模型探讨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城市形态等因素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粤闽浙三省年空气质量指数在空间上呈现“北高南低”的特点,空气污染热点主要集中在浙江省北部、中部及东部沿海地区,空气质量较好的冷点主要在福建省东北部。(2)季节尺度上,AQI呈现“春冬高、夏秋低”的季节变化特征。(3)回归模型显示:城市用地结构越均衡越能显著改善空气质量;城市绿化覆盖率对空气质量改善作用不明显;城市化水平越高的市、县,空气质量越容易得到改善,且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效应优于县城地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占比、交通因子、建成区用地规模对空气质量产生消极影响;夏季高温将加剧空气污染;年最高温平均值、年降水总量、植被覆盖指数对空气质量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指数 时空特征 土地利用混合度 空间滞后模型(SLM) 市县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机场货运规模体系分布特征及其演变——基于“位次—规模”法则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月 张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191-196,共6页
利用“位次—规模”法则,可以对中国机场货运规模体系分布情况(Zipf指数)进行估算。研究表明:目前,中国机场货运规模体系呈现出以上海浦东、北京首都、广州白云、深圳宝安四大机场为核心枢纽,成都双流、杭州萧山、郑州新郑三大机场为区... 利用“位次—规模”法则,可以对中国机场货运规模体系分布情况(Zipf指数)进行估算。研究表明:目前,中国机场货运规模体系呈现出以上海浦东、北京首都、广州白云、深圳宝安四大机场为核心枢纽,成都双流、杭州萧山、郑州新郑三大机场为区域枢纽的“4+3+N”空间发展格局;中国机场货运规模体系Zipf指数低于美国同期的15.11%,且近年来呈逐渐下降趋势;考虑空间维度的空间滞后模型(SLM)估计结果显示,中国机场货运规模体系存在空间竞争,2009—2018年Zipf指数为0.505~0.597,普通最小二乘法(OLS)模型高估了中国机场货运规模体系Zipf指数达12.04%。通过定量测度中国机场货运规模体系分布情况,可以为行业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优化中国机场货运规模体系提供新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运输 “位次—规模”法则 机场货运规模体系 Zipf指数 空间滞后模型(SL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19
作者 朱柯馨 赵华伟 夏志青 《浙江金融》 2024年第3期20-35,共16页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作为国民经济的血脉,要提供高质量服务助力经济社会发展。金融产业空间集聚是我国金融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我国30个省份(剔除西藏、港澳台地区)2008~2020年...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作为国民经济的血脉,要提供高质量服务助力经济社会发展。金融产业空间集聚是我国金融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我国30个省份(剔除西藏、港澳台地区)2008~2020年经济高质量发展、金融集聚二者空间分布演进过程,探析不同地区、不同金融集聚程度、不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下的影响差异性,以及金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路径、空间溢出效应,并据此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集聚 经济高质量发展 动态空间滞后模型 四段式中介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城乡融合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小妍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5-92,共8页
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8—2020年的相关数据,构建了城乡融合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结合粒子群优化投影寻踪法综合评价城乡融合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并用时间固定的空间滞后模型研究了城乡基本公共服... 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8—2020年的相关数据,构建了城乡融合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结合粒子群优化投影寻踪法综合评价城乡融合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并用时间固定的空间滞后模型研究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城乡融合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城乡融合水平逐步上升,其中上海、江苏、浙江的城乡融合水平最高、发展最快;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也在逐步上升;同时发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对城乡融合有显著正效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提高会促进该省以及邻省的城乡融合发展;最后,长江经济带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城乡融合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地理位置越远,城乡融合的空间溢出效应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粒子群优化投影寻踪 莫兰指数 空间滞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