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协同立法权限厘定的理论阐释与制度展开 被引量:3
1
作者 黄喆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7-52,共1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先后确立了区域协同立法的基本法律依据,但未对区域协同立法权限问题进行直接调整。从区域协同立法作为一种地方立法新样态出发,其立法权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先后确立了区域协同立法的基本法律依据,但未对区域协同立法权限问题进行直接调整。从区域协同立法作为一种地方立法新样态出发,其立法权限不明既不利于区域协同立法权限的规范化行使,也会引起其外部其他地方立法样态运行的混乱。有必要基于区域协同立法的性质界定,对它与区域统一立法、各地单独立法的关系予以检视。以此为逻辑起点,引入空间正义理论、外部性理论、辅助性原则,从正当性、必要性、科学性三个面向阐明区域协同立法权限厘定的理论基础。相应地,以“不抵触原则”与“根据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原则”的双重适用展开正当性检验,以调整事项影响范围的判定进行必要性考量,并以调整事项或其方法共识度的区分进行科学性评估,渐次推进区域协同立法权限厘定的制度分析,从而立足理论和制度的内在统一,准确、系统地厘定区域协同立法权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同立法 区域统一立法 单独立法 地方立法 立法权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以最高: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创构史
2
作者 王理万 《党内法规研究》 2024年第4期23-45,共23页
新中国对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创构,本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国家理论和建政学说的中国化实践。基于巴黎公社确立的社会主义建政原则、苏俄/苏联的苏维埃制度实践、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苏维埃和边区参议会的探索发展... 新中国对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创构,本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国家理论和建政学说的中国化实践。基于巴黎公社确立的社会主义建政原则、苏俄/苏联的苏维埃制度实践、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苏维埃和边区参议会的探索发展以及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华北人民政府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创制出新,“五四宪法”全面建构了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各项制度体系。厘定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最高性,需要释明四组关系:党的领导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人民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与宪法的关系,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与其他中央国家机关的关系。经由四组关系的对比和判断,方能确定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何以最高”。基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创构史,可归纳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四点规范内涵:最高并非自足,即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党领导人民建政和执政的政治机关;最高立基民主,即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在民主的基础上形成人民的政治一致性”的代表机关;最高但是有限,即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一旦完成制宪后就成为宪法之下的有限机关;最高兼容分工,即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产生并监督其他中央国家机关的权源机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党的领导 人民至上 根本法 议行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授权立法的正当性质疑 被引量:13
3
作者 柳砚涛 刘宏渭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3-168,共6页
授权立法职能极度膨胀,立法范围过于广泛,立法权深度过大,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法律问题。授权立法的正当性缺陷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人民性不足;二是导致立法权与执法权由同一机关行使;三是导致权力的被授予者再度将权力授出。立法... 授权立法职能极度膨胀,立法范围过于广泛,立法权深度过大,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法律问题。授权立法的正当性缺陷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人民性不足;二是导致立法权与执法权由同一机关行使;三是导致权力的被授予者再度将权力授出。立法权的泛化倾向和立法权主体的多元化,将导致人民失去对法律的控制的后果,法律自身会因为过分顾及集团利益而偏离人民性,法律体系也会因利益主体和立法主体的多元化而影响其统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权 执法权 授权立法 正当性 立法范围 利益主体 多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事执行权微观配置再思考——以民事执行权法律性质分析为切入点 被引量:8
4
作者 易玲 廖永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36,共5页
民事执行权的法律属性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中都是颇具争议的一个问题,而执行是否准确、及时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合法利益能否得以实现。现行民事执行权的配置及其运行已经与制度本质需求脱轨,归根结底是对民事执行权的法律性质及其归... 民事执行权的法律属性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中都是颇具争议的一个问题,而执行是否准确、及时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合法利益能否得以实现。现行民事执行权的配置及其运行已经与制度本质需求脱轨,归根结底是对民事执行权的法律性质及其归属没有准确的定位。纯粹"三权分立"学说的解释存在一定的困惑,应当科学地将其定位为行政权,并统一于法院系统。重新配置民事执行权,合理调整执行机构,增设司法执行局和执行审判庭,并在司法执行局内增设司法警察所,这样微观整合后的模式不失为智慧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权 三权分立 司法执行局 执行审判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执分离运行机制论 被引量:26
5
作者 马登科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8-180,共13页
相较行政权或司法权的性质视角,执行功能视角更能准确定位执行权。执行权的功能由执行程序启动、执行查控、执行标的实体权益判断、执行标的变价交付、执行救济裁判五部分组成。执行程序启动权、执行标的实体权益判断权、执行救济裁判... 相较行政权或司法权的性质视角,执行功能视角更能准确定位执行权。执行权的功能由执行程序启动、执行查控、执行标的实体权益判断、执行标的变价交付、执行救济裁判五部分组成。执行程序启动权、执行标的实体权益判断权、执行救济裁判权只能由法院行使,能够'外分'的只有执行查控权和执行标的变价交付权。执行难和执行乱的症结对应在执行查控权、执行标的变价交付权上,可分别通过建立信息化的执行查控系统、法院自主网络司法拍卖加以解决。该两项权能配置缺陷弥补后,审执分离的配置重心将转移到执行程序启动权、查控标的实体权益判断权、执行救济裁判权的建设上,完善执行标的实体权益判断权为审执分离方案的远期建设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执分离 权能构造 执行难 执行乱 阶段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议行合一原则应当彻底抛弃 被引量:15
6
作者 周永坤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3-61,共9页
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议行合一“就是“议”和“行”组织的同一与职能合一。“议行合一”作为一个描述社会主义政权权力结构的概念与社会主义的现实不符,作为一种理想的权力结构模式更是有害。在社会主义的历史上,“议行合一”只有在... 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议行合一“就是“议”和“行”组织的同一与职能合一。“议行合一”作为一个描述社会主义政权权力结构的概念与社会主义的现实不符,作为一种理想的权力结构模式更是有害。在社会主义的历史上,“议行合一”只有在不正常的时期才短暂地存在过,除了战争年代,它给人们带来的是灾难而不是福音。因此,“议行合一”的理论与原则应当彻底抛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议行合一原则 人民代表大会 宪法 国家权力结构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权分立抑或行政主导制——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体的特征 被引量:9
7
作者 胡锦光 朱世海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2期38-42,共5页
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以下简称"香港特区")政体特征,一直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即行政主导和三权分立。香港特区政体既属于三权分立体制的范畴,又具有行政主导的特点。三权分立、行政主导是从不同角度对香港特区政体特征的描述,... 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以下简称"香港特区")政体特征,一直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即行政主导和三权分立。香港特区政体既属于三权分立体制的范畴,又具有行政主导的特点。三权分立、行政主导是从不同角度对香港特区政体特征的描述,两者不是同一层面的事物,也不是割裂的关系。全面概括香港特区政体的特征,应是三权分立基础上的行政主导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 政体 三权分立 行政主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发展 被引量:17
8
作者 徐道稳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3期266-271,共6页
经过多年的改革,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经历了从"议行合一"到"议行分设"再到"居站分设"的巨大变化。在中共十七大提出加强社会建设的形势下,社区的重要性将更加凸现,社区管理体制面临新的改革。可能的改... 经过多年的改革,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经历了从"议行合一"到"议行分设"再到"居站分设"的巨大变化。在中共十七大提出加强社会建设的形势下,社区的重要性将更加凸现,社区管理体制面临新的改革。可能的改革方向包括行政化方向和民间化方向,前者的基本思路是"街站合并重组,街道办小型化",后者的基本思路是"把社区工作站定位为民办非企业单位"。两种方向各有特点,各有利弊,各有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议行合一 居站分设 社区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行政三分”与“三权分立” 被引量:8
9
作者 肖勇 陈民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92-96,共5页
“三权分立”理论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根本原则鸦“行政三分”是我国深圳大学马敬仁教授对当前我国深圳市实行的行政改革的概括。“行政三分”与“三权分立”具有一定的共同点和三个重大区别。“行政三分”改革具有四项重... “三权分立”理论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根本原则鸦“行政三分”是我国深圳大学马敬仁教授对当前我国深圳市实行的行政改革的概括。“行政三分”与“三权分立”具有一定的共同点和三个重大区别。“行政三分”改革具有四项重大政治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管理 中国 “三权分立” “行政三分” 行政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俄检察权的理论基础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晓 任文松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7-130,141,共5页
苏俄检察权与资本主义检察权在理论基础上迥然有异。苏俄"议行合一"的宪政体制,决定了需要建立专门的检察机关以保障国家的法律得到统一和正确实施;苏俄检察权追求的目标为实现间接民主与直接民主的统一,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民主... 苏俄检察权与资本主义检察权在理论基础上迥然有异。苏俄"议行合一"的宪政体制,决定了需要建立专门的检察机关以保障国家的法律得到统一和正确实施;苏俄检察权追求的目标为实现间接民主与直接民主的统一,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民主;苏俄检察权来源于权力机关的授权,其实质为立法权的延伸;苏俄检察权的核心作用在于有效地制约国家权力,进而防止国家权力的恣意和滥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民主 议行合一 立法权延伸 权力制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性法规行政处罚规定权的法治限定 被引量:7
11
作者 周泽中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7-107,共11页
行政处罚作为政府规制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手段,应当发挥其应有的规制功能。然而,当前强调依法从严的政策导向,容易造成地方立法权限的过度扩张,某些地方性法规经由取消或者提高行政处罚下限等方式,将法律、行政法规赋予其具体细化... 行政处罚作为政府规制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手段,应当发挥其应有的规制功能。然而,当前强调依法从严的政策导向,容易造成地方立法权限的过度扩张,某些地方性法规经由取消或者提高行政处罚下限等方式,将法律、行政法规赋予其具体细化的法定授权予以虚置化处理,很大程度上悖离了法律位阶原则和国家法制统一的整体要求。据此,在我国现行规范框架内有必要论证重述地方性法规作为一种执行性立法的权限范围,并且结合立法原则和立法技术细致地考察地方性法规行政处罚规定权的行使边界。坚持依法立法原则这一相对保守的规范法学思路,亦不失为一种系统且审慎的法治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法规 行政处罚规定权 执行性立法 法律位阶 依法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行政机关依职权立法问题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章干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93-96,共4页
目前学界对职权立法涵义多有误解,对我国有无职权立法也存在明显的分歧。依笔者所见,职权立法应指法定的行政机关依据其制定行政法规或规章的职权,根据法律和其它上位法的规定精神,对其行政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制定执行性行政法规或... 目前学界对职权立法涵义多有误解,对我国有无职权立法也存在明显的分歧。依笔者所见,职权立法应指法定的行政机关依据其制定行政法规或规章的职权,根据法律和其它上位法的规定精神,对其行政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制定执行性行政法规或规章。职权立法不同于授权立法。职权立法在法制建设中不仅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法 行政机关 职权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违宪审查权与立法权的分离——中国违宪审查权的困境与出路之思考 被引量:5
13
作者 黄辉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8-44,共7页
违宪审查权本质上是一种高于或独立于立法权的权力,它的主要功能是监督立法和实现宪政。违宪审查权有三种模式,即由最高司法机关行使违宪审查权的模式、由专门机关行使违宪审查权的模式和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兼立法机关行使违宪审查权的... 违宪审查权本质上是一种高于或独立于立法权的权力,它的主要功能是监督立法和实现宪政。违宪审查权有三种模式,即由最高司法机关行使违宪审查权的模式、由专门机关行使违宪审查权的模式和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兼立法机关行使违宪审查权的模式。违宪审查权与立法权相分离的前提是宪法与法律的分离。违宪审查权与立法权相分离,并由不同的权力机关来行使,具有重要的宪政意义。中国违宪审查权面临着立法机关自己审查自己的困境,改革的出路应该遵循违宪审查权与立法权相分离的路径,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违宪审查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宪审查权 立法权 司法审查 宪政 分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议行合一与中国人大制度的辨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汪金国 汪毅刚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10-113,共4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一直以来,人们把"议行合一"原则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混为一谈,把"议行合一"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同起来。尽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一直以来,人们把"议行合一"原则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混为一谈,把"议行合一"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同起来。尽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议行合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如若将两者混同起来,则不利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议行合一 嬗变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超越 抵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权分置:农地产权制度创新的权能分离之法理考量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禹宏 杨凯越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5-73,共9页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实现了土地承包经营权从土地所有权中的分离,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两权分离模式下的农地政策也面临诸多新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作为既定政策的"三权分置"...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实现了土地承包经营权从土地所有权中的分离,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两权分离模式下的农地政策也面临诸多新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作为既定政策的"三权分置"将是农地制度改革的发展路径和未来趋势。但在现实实践之中,作为"三权分置"政策基础的权能分离理论,是源于西方产权制度的经济学概念,无法对我国"农地三权"进行清晰界定和区分,无法有效地保护和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的推进。为此,应当在坚持农地所有权的基础之上,对承包权及经营权进行清晰的权利界定,强化承包权为成员权,并创设经营权为物权,从而实现在稳定承包权的同时促进农地经营权流转的政策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产权制度 三权分置 权能分离 农地产权结构 立法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进步时代的预算法制建设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国文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5-89,共5页
美国进步时代是一个为适应经济、社会转型而推动制度变迁的时代,预算法制的建设即为其一。从20世纪初的市政预算发端,历经20余年,于1921年通过了《预算与会计法》,确立了行政预算模式。这是一个大型现代工业化国家探索治理模式的成功尝... 美国进步时代是一个为适应经济、社会转型而推动制度变迁的时代,预算法制的建设即为其一。从20世纪初的市政预算发端,历经20余年,于1921年通过了《预算与会计法》,确立了行政预算模式。这是一个大型现代工业化国家探索治理模式的成功尝试。对美国预算法制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从多种不同的角度予以探讨,主要介绍了其预算法制建设的路径和推动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进步时代 市政预算 预算法制 行政权 立法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立法会调查权的法律界限——政治制度的视角 被引量:2
17
作者 叶海波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7-75,158,共10页
香港特区建立了以行政长官为核心的行政主导制,在这一体制下,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相互制约相互配合,且重在配合,司法机关独立审判。权力分置和行政主导是确定香港立法会调查权法律界限的基本维度。香港立法会在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 香港特区建立了以行政长官为核心的行政主导制,在这一体制下,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相互制约相互配合,且重在配合,司法机关独立审判。权力分置和行政主导是确定香港立法会调查权法律界限的基本维度。香港立法会在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下简称香港基本法)第73条授予的职权时,可以启动调查程序,传召证人作证并提供证据,但香港立法会调查权的行使必须符合目的性原则和"合理需要"原则,并受到行政特权和司法特权的限制。另外,香港立法会若以监督香港政府为目的传召政府官员作证并提供证据,其调查事项应仅限于第64条列举的范围,且须通过"安全"或"重大公共利益"标准的检验。这是香港行政主导制对立法会调查权的特别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会 调查权 行政特权 司法特权 行政主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时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坚持和完善 被引量:3
18
作者 程美东 王舒婷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共9页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其中议行合一原则相较于三权分立而言是更加科学的政权组织方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确处理了权利与权力的辩证关系,是对于资本主义民主模式的成功超越;采用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是党的领导、人...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其中议行合一原则相较于三权分立而言是更加科学的政权组织方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确处理了权利与权力的辩证关系,是对于资本主义民主模式的成功超越;采用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历了65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未来的发展中仍然需要紧跟人民的要求,在处理与党的领导的关系、履行监督任免职权和人大代表制度中关于代表人数合适性、人大代表专职化、代表产生的规则和程序以及意见的表达等方面自我完善、不断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议行合一 民主集中制 监督任免权 人大代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裁判执行权的再思考——从权力的个性考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培才 《河南社会科学》 2004年第3期81-85,89,共6页
“执行难”是司法权威受到损害的一个主要因素,解决“执行难”也是当前司法改革的目标之一。而对执行权性质的正确认识是建立合理执行体制的前提和基础。以国家权力的分工与制约理论为基础,从行政权和司法权性质上固有的差别来看,执行... “执行难”是司法权威受到损害的一个主要因素,解决“执行难”也是当前司法改革的目标之一。而对执行权性质的正确认识是建立合理执行体制的前提和基础。以国家权力的分工与制约理论为基础,从行政权和司法权性质上固有的差别来看,执行权本质上是一种行政权,并不具有任何司法权的特性。由法院行使执行权不仅不会更好地解决“执行难”问题,反而会加剧法院的“行政化”色彩。针对这种状况,合理的解决方法是将执行权从法院剥离出来,交由行政机关行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行权 权力分立 行政权 司法权 执行机构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主导型立法模式:特征、成因及其限度 被引量:4
20
作者 吕忠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51-58,共8页
中国目前的立法模式具有鲜明的行政主导色彩。行政主导型立法模式具有行政部门塑造议程方向、行政权力"封闭"立法活动、主要利益攸关方被排除在立法环节之外、政策优位于法律等特征。行政主导型立法模式的价值根基是发展主义... 中国目前的立法模式具有鲜明的行政主导色彩。行政主导型立法模式具有行政部门塑造议程方向、行政权力"封闭"立法活动、主要利益攸关方被排除在立法环节之外、政策优位于法律等特征。行政主导型立法模式的价值根基是发展主义,形成根源是当代中国社会严重非对称的权力格局。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行政主导型立法模式应以人权保障和宪政约束为价值依归,逐步实现向人大主导型立法模式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模式 行政主导 发展主义 非对称权力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