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paration of silver tin oxide powders by hydrothermal reduction and crystallization 被引量:4
1
作者 DU Zuojuan YANG Tianzu +2 位作者 GU Yingying QIU Xiaoyong DOU Aichun 《Rare Metals》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70-475,共6页
Silver tin oxide composite powders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hydrothermal method with a silver ammine solution and a Na2SnO3 solution as raw materials. H2C2O4 was used as the co-precipitator of silver ions and tin ions.... Silver tin oxide composite powders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hydrothermal method with a silver ammine solution and a Na2SnO3 solution as raw materials. H2C2O4 was used as the co-precipitator of silver ions and tin ions. The co-precipitation condition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precipitate of Ag2C2O4 and Sn(OH)4 is available when the pH value of the solution is 4.27-8.36. Using the obtained precipitate as precursor,the reduction of Ag+ and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in oxide were carried out simultaneously by the hydrothermal method and silver tin oxide composite powders were obtained. The composite powder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analysis,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and energy spectrum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lver tin oxide composite powders are small with a diameter of about 2 μm and with homogeneous distribution of t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ite material silver tin oxide hydrothermal method CO-PRECIPIT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金属氧化物触头材料电弧侵蚀产物的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凌国平 薛天 +1 位作者 倪孟良 刘远廷 《贵金属》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5,共5页
针对电寿命试验后AgSnO2触头周围出现黑色侵蚀产物的现象,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和能谱成分分析等手段,对比研究了AgCdO及AgSnO2触头电弧侵蚀产物的形貌及组成。结果表明:AgSnO2周围沉积物呈现黑色是由于电弧侵蚀后产物为须状形... 针对电寿命试验后AgSnO2触头周围出现黑色侵蚀产物的现象,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和能谱成分分析等手段,对比研究了AgCdO及AgSnO2触头电弧侵蚀产物的形貌及组成。结果表明:AgSnO2周围沉积物呈现黑色是由于电弧侵蚀后产物为须状形貌所致,而该形貌与AgSnO2的电弧侵蚀时以"蒸发"为主有关。另一方面,AgCdO的电弧侵蚀以"喷溅"为主,其产物呈菜花状。研究结果还表明:对电弧侵蚀产物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对触头材料电弧侵蚀机理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触头材料 AGCDO AGSNO2 电弧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对Ag-Sn合金粉末内氧化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林文松 方宁象 林炳 《粉末冶金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00-204,共5页
采用内氧化增重法对不同铋含量Ag Sn Bi合金粉末在不同温度恒温内氧化的分析结果表明 ,合金粉末内氧化增重量的平方与内氧化时间成正比 ,氧在合金中的扩散过程是内氧化的控制过程 ;随Bi含量增加 ,内氧化速度显著增大。采用电子探针和X... 采用内氧化增重法对不同铋含量Ag Sn Bi合金粉末在不同温度恒温内氧化的分析结果表明 ,合金粉末内氧化增重量的平方与内氧化时间成正比 ,氧在合金中的扩散过程是内氧化的控制过程 ;随Bi含量增加 ,内氧化速度显著增大。采用电子探针和X射线衍射分析探讨了铋改变氧在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冶金 内氧化 银基触头材料 合金粉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合成法制备银-氧化锡复合粉体备
4
作者 倪广红 丰平 靳松 《中国粉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9-71,共3页
采用水热合成法,以亚硫酸钠为还原剂,用硝酸银、氨水和锡酸钠为原料制备银-氧化锡复合粉体,对制备的粉体进行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水热合成法可以制备出银-氧化锡颗粒,颗粒近似球形,粒径约为400 nm;该粉体由银... 采用水热合成法,以亚硫酸钠为还原剂,用硝酸银、氨水和锡酸钠为原料制备银-氧化锡复合粉体,对制备的粉体进行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水热合成法可以制备出银-氧化锡颗粒,颗粒近似球形,粒径约为400 nm;该粉体由银和氧化锡两种物相组成,银的衍射峰非常明显,银元素和锡元素在粉体中均匀分布,可以推断银和氧化锡的分布是均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锡 复合粉体 水热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仲钨酸铵对Ag-Sn合金粉末的氧化作用
5
作者 温金海 林炳 《中南矿冶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80-85,共6页
本文采用氧化增重法(TGA),研究了添加少量仲钨酸铵(APT)对Ag-Sn合金粉末的氧化作用,用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和金相观察分析了粉末氧化前后相的转变、氧化物的分布、形貌。结果表明,Ag-Sn+APT混合粉末的氧化规律服从Wagner理论;APT的分... 本文采用氧化增重法(TGA),研究了添加少量仲钨酸铵(APT)对Ag-Sn合金粉末的氧化作用,用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和金相观察分析了粉末氧化前后相的转变、氧化物的分布、形貌。结果表明,Ag-Sn+APT混合粉末的氧化规律服从Wagner理论;APT的分解产物及形成的新相Ag_2WO_4作为活性氧原子源,促进Sn的氧化;添加剂APT在0~2.26wt-%成分范围内和相同温度、相同氧化时间条件下,氧化速率随添加量增加而加快;随氧化温度的提高,氧化速率加大,如在800℃下的氧化速率大于700℃下的氧化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钨酸铵 Ag-Sn合金 粉末 氧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仲钨酸铵对Ag-Sn合金粉末的氧化作用
6
作者 温金海 林炳 《电工材料》 CAS 2002年第4期14-18,24,共6页
本文采用氧化增重法 (TGA) ,研究了添加少量仲钨酸铵 (APT)对 Ag- Sn合金粉末的氧化作用。用 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和金相观察分析了粉末氧化前后相的转变、氧化物的分布、形貌。结果表明 ,Ag- Sn+ APT混合粉末的氧化规律服从 Wagner理... 本文采用氧化增重法 (TGA) ,研究了添加少量仲钨酸铵 (APT)对 Ag- Sn合金粉末的氧化作用。用 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和金相观察分析了粉末氧化前后相的转变、氧化物的分布、形貌。结果表明 ,Ag- Sn+ APT混合粉末的氧化规律服从 Wagner理论 ;APT的分解产物及形成的新相 Ag2 WO4作为活性氧原子源 ,促进 Sn的氧化 ;添加剂 APT在 0~ 2 .2 6 wt%成分范围内和相同温度、相同氧化时间条件下 ,氧化速率随添加量增加而加快 ;随氧化温度的提高 ,氧化速率加大 ,如在 80 0℃下的氧化速率大于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钨酸铵 氧化作用 Ag-Sn合金粉末 绝缘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氧化锡复合材料中分散相含量的快速测定与全面表征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佳 赖奕坚 赵斌元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31,共4页
为改进、补充现有表征方法,提出通过化学处理分离分散相单独表征的新手段。采用浓硝酸消解Ag Sn O2,对分离得到的Sn O2称重,滤液使用ICP测定杂质含量,实现了Ag Sn O2含量的快速测定。测定结果显示,Sn O2的含量为(11.2±0.3)%,相对... 为改进、补充现有表征方法,提出通过化学处理分离分散相单独表征的新手段。采用浓硝酸消解Ag Sn O2,对分离得到的Sn O2称重,滤液使用ICP测定杂质含量,实现了Ag Sn O2含量的快速测定。测定结果显示,Sn O2的含量为(11.2±0.3)%,相对标准偏差为1.18%,与标称含量一致,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同时,采用XRD、SEM、TEM等方法表征了Sn O2颗粒的微结构,并通过粒度分析测得Sn O2尺寸为D0.5=1.151μm,实现了对分散相Sn O2的独立全面表征。该方法快速有效,对分散相的表征准确全面,为金属基复合材料中分散相的快速全面表征开拓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氧化锡 分散相 化学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SnO_2-Bi_2Sn_2O_7触头材料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刘辉 覃向忠 《电工材料》 CAS 2007年第1期15-19,共5页
采用雾化工艺制备含有多种添加元素的AgSnBi合金粉。合金粉氧化后经过扩散处理、压制、烧结、挤压、轧制或拉丝得到AgSnO2_Bi2Sn2O7系列银复合氧化锡材料。丝材加工制作成铆钉触头,在ZWP-1型电性能模拟试验机上与AgNi(10)、AgCdO(12)进... 采用雾化工艺制备含有多种添加元素的AgSnBi合金粉。合金粉氧化后经过扩散处理、压制、烧结、挤压、轧制或拉丝得到AgSnO2_Bi2Sn2O7系列银复合氧化锡材料。丝材加工制作成铆钉触头,在ZWP-1型电性能模拟试验机上与AgNi(10)、AgCdO(12)进行直流、灯负载条件模拟电寿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银复合氧化锡材料、AgNi(10)、AgCdO(12)的电寿命分别为132358~148153次、15930~17300次、6054~8038次。将银复合氧化锡材料装在商用开关上进行电性能型式试验,常规操作寿命试验和荧光灯负载开关试验后端子的最高温升分别为42.5K和17.1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触头材料 银复合氧化锡 雾化 扩散处理 Bi2Sn2O7 模拟电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and Its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of A P-Mo Heteropolyanion Modified ITO Electrode
9
作者 Xiao Feng QIU Jin Zhong XU +1 位作者 Jun Jie ZHU Hong Yuan CHEN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7期649-652,共4页
s: A new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n organic-inorganic composite film of the heteropolyanion has been developed by modifying P(Mo2O7)6-7 to the indium tin oxide (ITO) electrode surface. The modified electrode dis... s: A new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n organic-inorganic composite film of the heteropolyanion has been developed by modifying P(Mo2O7)6-7 to the indium tin oxide (ITO) electrode surface. The modified electrode displayed a strong catalytic activity towards the reduction of IO3-. In the range of 1.0?0-6~5?0-4mol/L, the catalytic current was linear proportional to the IO3- concent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mically modified electrode HETEROPOLYANION indium tin oxide electrode IO_(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合成银氧化锡电接触材料导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陈敬超 孙加林 +2 位作者 杜焰 周晓龙 甘国友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053-1056,共4页
采用反应合成技术和传统粉末冶金技术制备银氧化锡(AgSnO2)电接触材料。对AgSnO2块体材料进行导电率测试和X射线衍射分析,对块体材料及冷拉拔的AgSnO2线材进行显微组织分析(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反应合成技术可以在... 采用反应合成技术和传统粉末冶金技术制备银氧化锡(AgSnO2)电接触材料。对AgSnO2块体材料进行导电率测试和X射线衍射分析,对块体材料及冷拉拔的AgSnO2线材进行显微组织分析(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反应合成技术可以在银基体中合成尺寸细小、界面新鲜的SnO2颗粒,制备AgSnO2电接触材料;反应合成法制备的AgSnO2材料中,微米级的SnO2颗粒系由纳米级的SnO2颗粒聚集而成;反应合成法制备的AgSnO2电接触材料较传统粉末冶金法制备的AgSnO2电接触材料具有更高的导电性;采用反应合成法制备的AgSnO2电接触材料由于改变了Ag和SnO2的结合状态使材料的加工性能和导电性能同时得到改善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氧化锡 电接触材料 反应合成 粉末冶金 导电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氧化锡触点材料的水热制备及组织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杜作娟 杨天足 +2 位作者 古映莹 邱小勇 江名喜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23-1026,共4页
利用水热法制备AgSnO2粉体,压制烧结后制得AgSnO2块体样品.对AgSnO2粉体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在溶液体系中实现银和二氧化锡的共沉积,水热法能制得颗粒细小均匀的球形AgSnO2复合粉体.块体样品X射线衍射... 利用水热法制备AgSnO2粉体,压制烧结后制得AgSnO2块体样品.对AgSnO2粉体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在溶液体系中实现银和二氧化锡的共沉积,水热法能制得颗粒细小均匀的球形AgSnO2复合粉体.块体样品X射线衍射谱表明,水热法制备的AgSnO2粉体由于改变了Ag和SnO2的结合状态,烧结时二氧化锡晶体在(110)晶面上表现出一定的择优取向.对块体样品的显微组织分析表明,AgSnO2块体样品能够克服氧化物的聚集,二氧化锡颗粒在银基体中均匀弥散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银氧化锡 水热法 共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O_2表面改性对Ag/SnO_2复合粉末烧结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倪孟良 凌国平 刘远廷 《贵金属》 CAS CSCD 2006年第3期7-12,21,共7页
采用沉积法和蒸发法分别对SnO2粉末进行WO3、Bi2O3+CuO表面改性处理,并用化学镀方法制备Ag/SnO2复合粉末。通过粉末冶金的方法对Ag/SnO2复合粉末进行烧结实验,并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烧结体的金相组织及复合粉末的形貌,对SnO2... 采用沉积法和蒸发法分别对SnO2粉末进行WO3、Bi2O3+CuO表面改性处理,并用化学镀方法制备Ag/SnO2复合粉末。通过粉末冶金的方法对Ag/SnO2复合粉末进行烧结实验,并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烧结体的金相组织及复合粉末的形貌,对SnO2表面改性方法及添加剂种类对Ag/SnO2烧结性能和组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沉积法改性使烧结体组织中的SnO2分布更均匀,且能明显提高烧结体Ag/SnO2的致密度。Bi2O3+CuO改性可消除SnO2的网络状分布,而WO3改性则显著改善电弧侵蚀后的表面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电接触材料 AG/SNO2 表面改性 化学镀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氧化镉材料的欧盟限制政策与其它银金属氧化物电接触材料的发展 被引量:44
13
作者 陈敬超 孙加林 +3 位作者 张昆华 杜焰 周晓龙 甘国友 《电工材料》 CAS 2002年第4期41-44,49,共5页
本文介绍了欧盟对含镉物质及产品的限制政策 ,评述了银氧化镉替代材料的发展。建议制定我国的相关政策与标准 ,以应对发达国家对有关银基电接触材料及相关产品的限制措施。
关键词 银氧化镉材料 欧盟限制政策 银金属氧化物 电接触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掺杂对新型SnO_2压敏材料的电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矜奉 陈洪存 +6 位作者 王文新 苏文斌 臧国忠 亓鹏 王春明 赵春华 高建鲁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85-686,689,共3页
 烧渗银电极对压敏电阻的性能是有很大影响的。为了弄清Ag对(Co、Nb)掺杂的新型SnO2压敏材料电学性质的影响,做了组分为SnO2+1.50%CoCl2·6H2O+0.10%Nb2O5+x%Ag2O(x=0.00、0.02、0.50和1.00)的系统实验。当AgO的含量从0.00增加到1m...  烧渗银电极对压敏电阻的性能是有很大影响的。为了弄清Ag对(Co、Nb)掺杂的新型SnO2压敏材料电学性质的影响,做了组分为SnO2+1.50%CoCl2·6H2O+0.10%Nb2O5+x%Ag2O(x=0.00、0.02、0.50和1.00)的系统实验。当AgO的含量从0.00增加到1mol%时,(Co,Nb)掺杂SnO2压敏电阻的击穿电压从349V/mm增大到429V/mm,1kHz时的相对介电常数从2240减小到1560。晶界势垒高度测量揭示,SnO2的晶粒尺寸的迅速减小是击穿电压急剧增高和介电常数迅速减小的主要原因。对Ag掺杂量增加引起SnO2晶粒减小的根源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银 二氧化锡 势垒 电学非线性 掺杂 压敏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体系水热制备银氧化锡复合粉体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杜作娟 段学臣 黄小忠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23-627,共5页
分别采用氨水和柠檬酸作为溶液中银离子的配体,草酸、亚硫酸钠和柠檬酸作为还原剂,水热制备Ag-SnO2复合粉体。对Ag-SnO2复合粉体进行了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元素面扫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体系均可水热制备银氧化锡复合粉体... 分别采用氨水和柠檬酸作为溶液中银离子的配体,草酸、亚硫酸钠和柠檬酸作为还原剂,水热制备Ag-SnO2复合粉体。对Ag-SnO2复合粉体进行了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元素面扫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体系均可水热制备银氧化锡复合粉体。在以氨水为配体,分别以亚硫酸钠和草酸为还原剂的体系中,银和二氧化锡沉积完全。以亚硫酸钠为还原剂的体系中所得复合粉体为片状结构,厚度约为300nm,而以草酸为还原剂所得复合粉体为球形结构,粒径约为100nm。以柠檬酸为配合剂和还原剂的水热体系中二氧化锡沉积不完全,所得复合粉体为不规则球形,粒径较小,约为3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银氧化锡 水热合成 共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合成银氧化锡电接触材料抗熔蚀性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陈敬超 孙加林 +2 位作者 杜焰 周晓龙 甘国友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03年第8期387-391,共5页
采用反应合成技术和传统粉末冶金技术制备银氧化锡 (AgSnO2 )电接触材料 ,利用千瓦级CO2 激光器模仿电弧作用在试样表面产生局部熔化。对AgSnO2 块体材料进行抗熔蚀性测试 ,对块体材料及冷拉拔的AgSnO2 线材进行显微组织分析 (扫描电镜... 采用反应合成技术和传统粉末冶金技术制备银氧化锡 (AgSnO2 )电接触材料 ,利用千瓦级CO2 激光器模仿电弧作用在试样表面产生局部熔化。对AgSnO2 块体材料进行抗熔蚀性测试 ,对块体材料及冷拉拔的AgSnO2 线材进行显微组织分析 (扫描电镜、透射电镜 )。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反应合成技术可以在银基体中合成尺寸细小、界面新鲜的SnO2 颗粒 ,制备AgSnO2 电接触材料 ;用反应合成法制备的AgSnO2 材料中 ,微米级的SnO2 颗粒系由纳米级的SnO2 颗粒聚集而成 ;用反应合成法制备的AgSnO2 电接触材料由于改变了银和SnO2 的结合状态使材料的抗熔蚀性得到改善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氧化锡 电接触材料 抗熔蚀性 粉末冶金 反应合成技术 显微组织 显微组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结构镀银聚酯导电纤维的制备 被引量:3
17
作者 宫玉梅 李轶文 +3 位作者 赵娜 陈美妍 陈园余 张鸿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53-356,共4页
聚酯纤维经除油和粗糙化后,表面浸涂氧化铟锡(ITO)溶胶,经热处理在纤维表面形成ITO层,经SnCl2溶液敏化后浸入特定浓度的氧化-还原镀银溶液中,获得表面镀制银/ITO复合导电层的聚酯导电纤维。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复合导电层的厚度约为... 聚酯纤维经除油和粗糙化后,表面浸涂氧化铟锡(ITO)溶胶,经热处理在纤维表面形成ITO层,经SnCl2溶液敏化后浸入特定浓度的氧化-还原镀银溶液中,获得表面镀制银/ITO复合导电层的聚酯导电纤维。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复合导电层的厚度约为500nm,纤维表面银层平整,颗粒均匀。能量弥散X射线能谱测试表明,纤维表面银的质量分数可达87.44%。对纤维进行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其断裂强度为4.741cN/dtex,比原纤维下降约14%,纤维电阻率可低至0.21mΩ·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纤维 氧化铟锡 镀银 导电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合成AgSnO_2电接触材料的电接触性能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刘方方 陈敬超 +2 位作者 郭迎春 耿永红 管伟明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86-490,共5页
抗电侵蚀性能是衡量电接触材料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对采用反应合成技术制备所得的银氧化锡电接触材料进行电接触试验,研究在直流、阻性负载条件下AgSnO2(10%,质量分数)的电接触性能。结果表明,反应合成法制备的AgSnO2(10%,质量分数)电... 抗电侵蚀性能是衡量电接触材料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对采用反应合成技术制备所得的银氧化锡电接触材料进行电接触试验,研究在直流、阻性负载条件下AgSnO2(10%,质量分数)的电接触性能。结果表明,反应合成法制备的AgSnO2(10%,质量分数)电接触材料在一定电流值范围内抗电侵蚀效果、抗熔焊能力好。在触点分断操作过程中电弧对材料的侵蚀效果要比闭合操作过程的侵蚀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氧化锡电接触材料 反应合成 电侵蚀 熔焊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合成AgSnO_2电接触材料烧结坯的显微组织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吴春萍 陈敬超 +1 位作者 鲜春桥 李玉华 《电工材料》 CAS 2004年第1期7-10,13,共5页
研究了粉末冶金法和反应合成法制备的银氧化锡(AgSnO2)复合材料烧结坯在组织上的区别。两种方法制备的AgSnO2 复合材料 ,随着SnO2 含量的增加 ,材料组织的均匀性呈下降趋势。而相同成分的材料 ,反应合成法制备的AgSnO2 复合材料的烧结... 研究了粉末冶金法和反应合成法制备的银氧化锡(AgSnO2)复合材料烧结坯在组织上的区别。两种方法制备的AgSnO2 复合材料 ,随着SnO2 含量的增加 ,材料组织的均匀性呈下降趋势。而相同成分的材料 ,反应合成法制备的AgSnO2 复合材料的烧结坯的组织更均匀且呈网状分布 ,粉末冶金法制备的AgSnO2复合材料的烧结坯的组织结构杂乱 ,氧化锡团聚严重。反应合成法有可能成为高性能AgSn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SNO2 电接触材料 烧结坯 显微组织分析 反应合成 银氧化锡 电工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合成AgSnO_2电接触材料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陈敬超 孙加林 +2 位作者 杜焰 周晓龙 甘国友 《电工材料》 CAS 2003年第3期3-11,共9页
采用反应合成技术和传统粉末冶金技术制备银氧化锡 (Ag Sn O2 )电接触材料。利用千瓦 CO2 激光器模仿电弧作用在试样表面产生局部熔化 ,对 Ag Sn O2 块体材料进行抗熔蚀性测试。对 Ag Sn O2 块体材料进行电导率测试和 X射线衍射分析 ,... 采用反应合成技术和传统粉末冶金技术制备银氧化锡 (Ag Sn O2 )电接触材料。利用千瓦 CO2 激光器模仿电弧作用在试样表面产生局部熔化 ,对 Ag Sn O2 块体材料进行抗熔蚀性测试。对 Ag Sn O2 块体材料进行电导率测试和 X射线衍射分析 ,对块体材料及冷拉拔的 Ag Sn O2 线材进行显微组织分析 (扫描电镜、透射电镜 )。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反应合成技术可以在银基体中合成尺寸细小、界面新鲜的 Sn O2 颗粒 ,所制备的 Ag Sn O2 电接触材料中 ,微米级的 Sn O2 颗粒系由纳米级的 Sn O2 颗粒聚集而成 ;反应合成法制备的 Ag Sn O2 电接触材料较传统粉末冶金法制备的 Ag Sn O2 电接触材料具有更高的导电性和抗熔蚀性 ;该方法制备的 Ag Sn O2 电接触材料由于改变了 Ag、Sn O2 的结合状态使材料的加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SNO2 电接触材料 反应合成技术 电导率 银金属氧化物电接触材料 绝缘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