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stablishment of 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 for soybean protein isolate and its application 被引量:3
1
作者 Xinkai Lu Yaoming Cui +6 位作者 Junjun Guan Xue Liu Hao Zhu Xuyang Ji Jianzhang Zheng Yunlong Cheng Xiaofei Fu 《Grain & Oi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0年第3期100-109,共10页
To optimize the condition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of 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we investigated Ampholine mixture,anodic and cathodic electrolytes,loading amount of sample,... To optimize the condition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of 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we investigated Ampholine mixture,anodic and cathodic electrolytes,loading amount of sample,acrylamide concentration,p H gradient and gel staining method in 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 to optimize the protein imaging conditions in two-dimensional gel.The results of mixed-level design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Ampholine,loading amount and gel staining method had significant effect(P<0.05)on 2-DE of SPI.The optimal conditions were Ampholine mixture(pH 3–10+pH 5–7 or pH 4–6+pH 5–7),loading amount of 2 mg sample and silver staining.Although the acrylamide concentration of the gel,the p H gradient,the anodic and cathodic electrolyte solutions had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effects on the protein separation degree,the complexity of the protein composition and the visibility of the gel images were more inclined to the 12%gel,the 3–10 pH gradient and the H3PO4/NaOH electrolyte.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conditions,the hydrolyzed products of SPI emulsion were determined by 2-DE,and the dynamic changes of protein in the process of enzymatic hydrolysis were describ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 soybean protein isolate enzymatic hydrolysate soybean protein isolate emul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酶解蛋白替代豆粕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2
作者 张安 廖世永 +1 位作者 郭长征 施寿荣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77,共7页
为研究大豆酶解蛋白替代豆粕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氧化能力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体重相近、健康的爱拔益加雄性肉仔鸡336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24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 为研究大豆酶解蛋白替代豆粕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氧化能力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体重相近、健康的爱拔益加雄性肉仔鸡336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24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大豆酶解蛋白替代豆粕,两组营养水平保持一致,试验期为4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大豆酶解蛋白组1~14日龄和1~40日龄肉鸡料重比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大豆酶解蛋白组肉鸡屠宰率和半净膛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大豆酶解蛋白组14日龄肉鸡血清谷丙转氨酶和总胆固醇含量以及40日龄肉鸡尿素氮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大豆酶解蛋白组40日龄肉鸡血浆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饲粮添加5%大豆酶解蛋白替代豆粕对肉鸡出栏重无负面影响,但显著提高肉鸡料重比、屠宰率和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鸡 替代豆粕 大豆酶解蛋白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溶性大豆蛋白酶解产物的制备及特性研究
3
作者 范丽琪 刘洋 +6 位作者 杨宝 余意 李武 刘磊 李谆淳 查澳 徐巨才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59,共7页
本文采用不同pH对大豆蛋白酶解产物进行酸处理,分析比较产物在理化特性、呈味特性和体外抗氧化活性方面的差异,同时,基于肽组学解析产物多肽组成的变化,以探究酸溶性大豆蛋白酶解产物的制备特性。结果表明:酸处理虽造成产物氮回收率和... 本文采用不同pH对大豆蛋白酶解产物进行酸处理,分析比较产物在理化特性、呈味特性和体外抗氧化活性方面的差异,同时,基于肽组学解析产物多肽组成的变化,以探究酸溶性大豆蛋白酶解产物的制备特性。结果表明:酸处理虽造成产物氮回收率和游离氨基酸总量的下降,但对整体抗氧化活性和肽分子量分布影响较小。在pH5下对酶解产物进行酸处理,可使苦味疏水性氨基酸含量降低从而减弱产物的苦味。多肽组学分析发现,大豆蛋白酶解产物主要以二~五肽为主,在酸处理pH为5时,多肽长度分布变化较小,但在酸处理pH为3时,产物中五肽与八肽相对占比略微升高。与强酸(pH3)处理相比,在弱酸(pH5)条件下制备酸溶性大豆蛋白酶解产物,可有利于保留更高的氮回收率(约54.50%)、更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以及更多的潜在抗氧化肽数量(368条),并获得与中性条件下较为一致的多肽长度分布和更低的苦味,有助于酸溶性大豆蛋白酶解产物的工业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 酶解产物 制备特性 多肽组学 抗氧化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解时间对大豆分离蛋白结构及功能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姚玉雪 谢萱 +4 位作者 闫世长 关尧 马鸿飞 陈昊 孙树坤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5-143,共9页
为探究不同酶解时间下大豆分离蛋白酶解产物(soybean protein isolate enzymatic hydrolysate,SPIH)结构与功能特性之间的构效关系,通过测定不同酶解时间下的蛋白质水解度及多肽质量分数评估大豆分离蛋白(SPI)的水解情况;通过傅里叶变... 为探究不同酶解时间下大豆分离蛋白酶解产物(soybean protein isolate enzymatic hydrolysate,SPIH)结构与功能特性之间的构效关系,通过测定不同酶解时间下的蛋白质水解度及多肽质量分数评估大豆分离蛋白(SPI)的水解情况;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内源荧光光谱检测和表面疏水性、乳化性及抗氧化能力测定,分析其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SPI的水解度随酶解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多肽质量分数随酶解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次,随着酶解时间的增加,蛋白质发生解折叠,酶解2 h时蛋白质结构逐渐舒展,最大吸收波长发生红移且荧光强度增强;此外,酶解使SPI二级结构发生了改变,酶解2 h时β-折叠面积分数最高。SPIH的表面疏水性、乳化性、抗氧化能力、ζ-电位及其乳液的粒径均在酶解2 h时呈现最佳状态。该研究为明确SPI在不同酶解时间下的结构与功能特性变化规律提供依据,拓宽其在食品行业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酶解 结构表征 功能性质 乳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茨木霉酸性蛋白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水解应用
5
作者 陈宇琛 杨李 +5 位作者 谷敏 陈凯欣 胡秋怡 邱小娴 彭靖怡 柯野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91,共8页
为了对哈茨木霉酸性蛋白酶(Acid Protease,Ap)的性质研究,采用RT-PCR克隆了哈茨木霉Ap基因,转化至毕赤酵母GS115菌株中获得高效表达,然后对该重组蛋白酶(Recombinant Acid Protease,rAp)的酶学性质和水解大豆分离蛋白的效果进行测定。... 为了对哈茨木霉酸性蛋白酶(Acid Protease,Ap)的性质研究,采用RT-PCR克隆了哈茨木霉Ap基因,转化至毕赤酵母GS115菌株中获得高效表达,然后对该重组蛋白酶(Recombinant Acid Protease,rAp)的酶学性质和水解大豆分离蛋白的效果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重组毕赤酵母在500 mL三角瓶中诱导表达时,发酵液中rAp酶活力达到21.50 U/mL。该rAp为天冬氨酸蛋白酶,最适温度为55℃,在40℃处理120 min仍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最适pH值为2.50,在不同pH缓冲液中处理24 h后,pH值2.00~5.00具有较强稳定性。Cu^(2+)、Ni^(2+)和Mn^(2+)能显著促进活性,相对酶活分别高达116.21%、113.79%和117.44%;而Fe^(2+)、Fe^(3+)、0.50%SDS和5.00%Trion X-100显著抑制活性,其相对酶活分别78.02%、79.26%、2.6%和13.19%。rAp和胃蛋白酶对大豆分离蛋白水解后,水解产物中蛋白相对含量分别为14.67%和3.64%,β-伴大豆球蛋白抗原性分别降低了30.01%和26.10%,球蛋白抗原性分别降低了22.37%和15.63%。从以上结果可知,rAp对大豆分离蛋白具有较强水解和降低抗原性的能力,具有潜在的应用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茨木霉 酸性蛋白酶 酶学性质 大豆分离蛋白 水解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制性酶水解对大豆分离蛋白乳状液酸诱导凝胶的影响
6
作者 李琪 关惠文 +5 位作者 尚丝育 任柏颖 高艳玲 袁子惠 顾钰瑛 孔祥珍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7-32,58,共7页
旨在为生产质量更高、口感更佳的大豆基酸奶类产品提供理论指导,采用不同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中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胃蛋白酶)对大豆分离蛋白(SPI)进行限制性酶水解处理,以SPI水解物及其对照品未经酶水解的SPI(HUE)为原... 旨在为生产质量更高、口感更佳的大豆基酸奶类产品提供理论指导,采用不同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中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胃蛋白酶)对大豆分离蛋白(SPI)进行限制性酶水解处理,以SPI水解物及其对照品未经酶水解的SPI(HUE)为原料制备SPI乳状液酸诱导凝胶,对HUE和SPI水解物的亚基组成及分子质量进行表征,并分析了限制性酶水解对SPI乳状液酸诱导凝胶机械性能、摩擦学特性以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木瓜蛋白酶水解后SPI的7S、11S组分几乎完全消失,经菠萝蛋白酶、中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水解后SPI的7S组分明显减少,11S组分无明显变化,经胃蛋白酶水解后SPI的11S组分几乎消失,而7S组分无明显变化;与HUE制备的凝胶相比,经酶水解后SPI制备的凝胶其硬度和摩擦系数均降低,经木瓜蛋白酶水解后制备的凝胶网络结构不均匀,持水力降低,而经风味蛋白酶水解后制备的凝胶的持水力和微观结构的均匀程度提高。综上,经过合适的蛋白酶适当水解,可以制备硬度更低、持水力更好、摩擦系数更低、微观结构更均匀的SPI乳状液酸诱导凝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限制性酶水解 酸诱导凝胶 机械性能 摩擦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制备大豆肽的相对分子量分布及降压作用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王升光 于帅 +6 位作者 孟凡刚 李秉润 宋晓光 刘国飞 王广录 代龙 高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6-51,共6页
目的:为了研究双酶复合酶解大豆分离蛋白制备大豆肽的相对分子量分布及活性片段对实验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效果。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优选,采取正交实验优化复合酶的酶解工艺,以酶解液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率为指标优选最佳工艺;... 目的:为了研究双酶复合酶解大豆分离蛋白制备大豆肽的相对分子量分布及活性片段对实验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效果。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优选,采取正交实验优化复合酶的酶解工艺,以酶解液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率为指标优选最佳工艺;通过超滤、纳滤后得到最佳分子量片段,应用左硝基精氨酸(L-NNA)诱导大鼠高血压模型,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活性片段进行实验。结果:双酶复合酶解的最佳条件为:在料液比为1∶20 g/m L的情况下,酶解温度50℃,酶底比3.0%,酶解p H7.0条件下先用菠萝蛋白酶酶解2 h后,再以酶底比4.0%加入胰蛋白酶,控制温度为40℃、酶解p H为8.0条件下酶解4 h,大豆分离蛋白的水解度35.31%。经过高效液相对酶解液的相对分子量分布得出,大豆分离蛋白原液含有的蛋白质及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主要区间在5000~1.0×10~5Da,在双酶复合酶解下,酶解液的蛋白质及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主要区间均在500~4000 Da;通过超滤得出最佳活性片段为1000~3000 Da,药理实验表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各组血压均有降低,且大豆肽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大豆肽高剂量组和卡托普利组相当。结论:双酶复合酶解制备的大豆肽相对分子量较小,活性片段对高血压大鼠模型降压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双酶复合酶解 大豆肽 降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大豆蛋白水解度的影响 被引量:27
8
作者 陶红 梁歧 张鸣镝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1-63,共3页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配制成5%大豆分离蛋白溶液,使用碱性内切酶2.709对其进行酶法水解。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时间对大豆蛋白酶解液水解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经90℃、15min热处理,其水解度可达到20%以上。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热处理 水解度 酶法水解 碱性内切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酶协同作用生产大豆多肽的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刘通讯 朱小乔 杨晓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29-32,共4页
以大豆多肽饮料的研制为着眼点,根据单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的研究,从中选择合适的酶复配组合成多酶,然后在多酶水解的基础上,分别采取分步加酶和同时加酶方式,对比Flavourzyme和 Kojizyme这两种复合蛋白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的特点,最终确... 以大豆多肽饮料的研制为着眼点,根据单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的研究,从中选择合适的酶复配组合成多酶,然后在多酶水解的基础上,分别采取分步加酶和同时加酶方式,对比Flavourzyme和 Kojizyme这两种复合蛋白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的特点,最终确定了大豆分离蛋白用于多肽生产时的酶解工艺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多肽 大豆分离蛋白 多酶水解 生产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改性磷脂对大豆蛋白共建体系乳化稳定性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秋慧 隋晓楠 +4 位作者 徐靓 王中江 张雨霏 江连洲 李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64-69,共6页
为探究磷脂酶解物-大豆分离蛋白复合乳化体系稳定性及氧化稳定性的机理,研究了不同酶解时间对乳液乳化性质、贮存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等特性的影响,通过核磁共振法对酶解后的磷脂产物组分进行分析,并对乳状液的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粒... 为探究磷脂酶解物-大豆分离蛋白复合乳化体系稳定性及氧化稳定性的机理,研究了不同酶解时间对乳液乳化性质、贮存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等特性的影响,通过核磁共振法对酶解后的磷脂产物组分进行分析,并对乳状液的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粒径分布、Zeta电位、乳层析指数、氢过氧化物值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进行测定。结果发现:随着酶解时间的延长,磷脂经4 h酶解后主要产物为溶血磷脂,其与大豆蛋白共建乳化体系后,乳化稳定性、贮存稳定性及氧化稳定性均优于对照组,酶解6 h左右酰基转移现象加剧,产生的溶血磷脂会继续被酶解生成甘油磷脂酰胆碱,导致稳定性略有下降;添加一定酶解时间的磷脂酶解产物,会促进乳化体系通过相互作用在水油界面上形成较稳定的界面膜,可以提高乳液的稳定性及氧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磷脂酶解产物 乳化稳定性 氧化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活性肽酶解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丛建民 陈光 李艳丽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85-688,共4页
采用物理方法与酶解技术相结合水解大豆分离蛋白制备大豆肽。确定了大豆肽的制备工艺参数,即:温度为55℃,pH为8.5,底物浓度为3%,酶与底物比为6%,水解时间为1.0h,此条件下水解度(DH)为92.27%,并分析了各工艺参数对水解效果的影响;微... 采用物理方法与酶解技术相结合水解大豆分离蛋白制备大豆肽。确定了大豆肽的制备工艺参数,即:温度为55℃,pH为8.5,底物浓度为3%,酶与底物比为6%,水解时间为1.0h,此条件下水解度(DH)为92.27%,并分析了各工艺参数对水解效果的影响;微波处理能提高水解度(DH)和氮溶指数(NSI)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活性肽 酶解 工艺参数 分离蛋白 水解度 氮溶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改性大豆分离蛋白的制备及产品功能性的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刘大川 杨国燕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56-61,共6页
为了改善碱溶酸沉法大豆分离蛋白产品(简称SPI)的功能性,采用有限酶解的方法,从6种蛋白酶中选出中性蛋白酶(Neutrase)作为改性用酶。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了底物浓度,E/S,反应时间对水解度和氮收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制备酶改性... 为了改善碱溶酸沉法大豆分离蛋白产品(简称SPI)的功能性,采用有限酶解的方法,从6种蛋白酶中选出中性蛋白酶(Neutrase)作为改性用酶。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了底物浓度,E/S,反应时间对水解度和氮收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制备酶改性大豆分离蛋白(简称ESPI)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底物浓度为3%,E/S为1 200 U/g,时间为60 min。得到的ESPI的蛋白含量与SPI相近,但NSI由SPI的90%提高到97%。而且在功能性方面,ESPI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酶改性 碱溶酸沉法 酶解 单因素实验 功能性 乳化性 制备 收率 反应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预处理对大豆蛋白酶水解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瑕 江连洲 +1 位作者 王晰锐 王鑫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2-36,共5页
试验采用超声波法对大豆蛋白溶液进行预处理,再用碱性蛋白酶进行水解,通过大豆蛋白酶水解物的亚铁还原能力来确定超声波预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经超声波预处理大豆蛋白溶液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波功率:500 W,超声波处理时间:30 m... 试验采用超声波法对大豆蛋白溶液进行预处理,再用碱性蛋白酶进行水解,通过大豆蛋白酶水解物的亚铁还原能力来确定超声波预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经超声波预处理大豆蛋白溶液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波功率:500 W,超声波处理时间:30 min,超声波处理温度:70℃。经超声波预处理的酶水解物抗氧化能力强于未经超声波处理的5 h酶水解物且差异显著(P<0.05)。超声波预处理的酶水解物亚铁还原能力虽不及BHA(P<0.05),但明显强于抗坏血酸(P<0.05)。超声波预处理的酶水解物对TBARS抑制效果和DPPH清除能力均强于未经超声波处理的5 h酶水解物(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预处理 抗氧化活性 大豆蛋白 酶水解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蛋白质源组合饲粮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石秋锋 桑静超 +2 位作者 辛小召 杨富宇 李振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99-1206,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质源组合代替基础饲粮中的血浆蛋白粉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日龄和体重相近的断奶仔猪20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仔猪,试验分为教槽阶段和保育阶段。教槽阶段(21~33日...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质源组合代替基础饲粮中的血浆蛋白粉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日龄和体重相近的断奶仔猪20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仔猪,试验分为教槽阶段和保育阶段。教槽阶段(21~33日龄):对照组饲喂含4%血浆蛋白粉的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含3%小麦水解蛋白+2%进口酵母提取物(Ⅰ组)、5%酪蛋白(Ⅱ组)、3%大豆分离蛋白+2%进口酵母提取物(Ⅲ组)和3%大豆分离蛋白+2%国产酵母提取物(Ⅳ组)的试验饲粮,试验期12 d。保育阶段(34~55日龄):教槽阶段试验结束后,5组均饲喂同一种保育料,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教槽和保育阶段,各试验组的平均日采食量(除教槽阶段试验Ⅰ组外)、料重比和腹泻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教槽阶段,试验Ⅰ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试验Ⅲ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保育阶段,试验Ⅰ组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Ⅳ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仔猪33日龄时,各试验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尿素氮、葡萄糖含量、白蛋白/球蛋白和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Ⅱ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免疫球蛋白A和免疫球蛋白M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从结果中可以看出,3%小麦水解蛋白+2%进口酵母提取物、5%酪蛋白、3%大豆分离蛋白+2%进口酵母提取物、3%大豆分离蛋白+2%国产酵母提取物可以替代基础饲粮中的血浆蛋白粉,并且对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蛋白粉 小麦水解蛋白 酪蛋白 大豆分离蛋白 酵母提取物 断奶仔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蛋白酶对大豆分离蛋白水解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8
15
作者 邓勇 吴煜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2-45,共4页
研究了五种蛋白酶对大豆分离蛋白的水解效果,筛选出效果最好的碱性蛋白酶Alcalase(液态)。并研究了pH值、温度、酶浓度、底物浓度、水解时间对该酶水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55℃、pH值8.0、底物浓度2%、酶用... 研究了五种蛋白酶对大豆分离蛋白的水解效果,筛选出效果最好的碱性蛋白酶Alcalase(液态)。并研究了pH值、温度、酶浓度、底物浓度、水解时间对该酶水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55℃、pH值8.0、底物浓度2%、酶用量5%(E:S)、水解时间为4~6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碱性蛋白酶ALCALASE 酶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蛋白酶解物的抗癌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非 于胜男 +2 位作者 葛锡娟 李良 王鹏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8-102,共5页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用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分别对其进行酶解,得到具有抗癌活性的酶解物,测定大豆分离蛋白的水解度和酶解物对胃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酶解物的癌细胞生长抑制率为27.36%...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用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分别对其进行酶解,得到具有抗癌活性的酶解物,测定大豆分离蛋白的水解度和酶解物对胃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酶解物的癌细胞生长抑制率为27.36%,显著高于其他三种酶解物的抗癌活性,其次是中性蛋白酶(21.20%)和碱性蛋白酶(18.01%),酶解物抗癌活性最低的是胃蛋白酶(11.20%)。四种蛋白酶在最适水解条件下作用于大豆分离蛋白时,水解度的排列次序为: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大豆分离蛋白的水解度与酶解物的细胞生长抑制率不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酶解物 抗癌活性 水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生理活性肽的研究(Ⅰ)——酶法水解的工艺 被引量:26
17
作者 刘健敏 钟芳 麻建国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1-45,共5页
研究了高水解度大豆多肽的制备和脱盐工艺,采用两种蛋白酶AS1.398和Alcalase水解大豆分离蛋白制得水解度为10%~24%的大豆多肽.结果显示:在等电点沉淀分离多肽时,相同水解度下,Alcalase酶水解产物的水解得率比AS1.398酶水解产物的水解... 研究了高水解度大豆多肽的制备和脱盐工艺,采用两种蛋白酶AS1.398和Alcalase水解大豆分离蛋白制得水解度为10%~24%的大豆多肽.结果显示:在等电点沉淀分离多肽时,相同水解度下,Alcalase酶水解产物的水解得率比AS1.398酶水解产物的水解得率高20%.采用DA201 C大孔吸附树脂对水解液进行脱盐,得到了优化的吸附和解吸的条件.该条件下大孔吸附树脂对水解液的吸附率为89.71%,解吸率为72.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酶法水解 脱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大豆分离蛋白提取及复合酶解制备活性肽 被引量:10
18
作者 孙会刚 陈志轩 +5 位作者 周中驰 李凡松 王继良 张传丽 陈学红 李同祥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2-87,共6页
用碱提酸沉法从大豆中提取大豆分离蛋白,并经单因素及响应面优化法确定大豆分离蛋白最佳提取工艺为碱提时间60 min、碱提温度60℃、碱提pH值11.0、酸沉pH值5.0。使用最佳提取工艺提取大豆分离蛋白提取率为29.25%。用胰蛋白酶、糜蛋白酶... 用碱提酸沉法从大豆中提取大豆分离蛋白,并经单因素及响应面优化法确定大豆分离蛋白最佳提取工艺为碱提时间60 min、碱提温度60℃、碱提pH值11.0、酸沉pH值5.0。使用最佳提取工艺提取大豆分离蛋白提取率为29.25%。用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分别酶解大豆蛋白产生的肽均具有抑菌活性,而采用胰蛋白酶与糜蛋白酶复合酶解大豆分离蛋白,产生的活性肽抑菌活性比单酶酶解产生的更高,且对蜡样芽孢杆菌抑菌活性最高,抑菌圈直径可达19.8 mm。通过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检测复合酶解获得活性肽的抗氧化活性,发现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37.5%,比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单酶酶解获得的活性肽抗氧化活性都强,说明大豆分离蛋白经复合酶解后产生了具有较高抑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的活性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响应曲面优化 复合酶解 活性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蛋白限制性酶解模式与产品胶凝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19
作者 赵新淮 侯瑶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17-221,共5页
为了改善大豆蛋白的胶凝性,对大豆浓缩蛋白、大豆分离蛋白进行限制性酶解处理,并考察相应产品的蛋白酶酶解模式与胶凝性变化的相关性。该研究以蛋白质的水解度为指标,通过中性蛋白酶、胰蛋白酶的酶解作用,水解大豆浓缩蛋白、大豆分离蛋... 为了改善大豆蛋白的胶凝性,对大豆浓缩蛋白、大豆分离蛋白进行限制性酶解处理,并考察相应产品的蛋白酶酶解模式与胶凝性变化的相关性。该研究以蛋白质的水解度为指标,通过中性蛋白酶、胰蛋白酶的酶解作用,水解大豆浓缩蛋白、大豆分离蛋白至蛋白质水解度(DH)为1%、2%,考察酶性质、蛋白质的DH对产品胶凝性影响,并利用SDS-凝胶电泳进行确认。结果表明:大豆浓缩蛋白经中性蛋白酶、胰蛋白酶的酶解后,产品胶凝性均显著下降;大豆分离蛋白经中性蛋白酶的酶解后,产品胶凝性在DH为1%时增加,但在DH为2%时下降;大豆分离蛋白经胰蛋白酶酶解后,胶凝性显著改善。SDS-凝胶电泳确认,蛋白质的酶水解模式和水解度不同是导致产品胶凝性产生不同变化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浓缩蛋白 大豆分离蛋白 酶水解 胶凝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酶解产物对自制酸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赵强忠 黄丽华 +3 位作者 陈碧芬 蔡勇建 邓欣伦 赵谋明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5-92,共8页
本研究将酶解不同时间(3、12和24 h)得到的大豆分离蛋白酶解产物(SPIH)添加至自制酸奶中,通过测定3种SPIH(SPIH-A3、SPIH-A12、SPIH-A24)的酶解特性、酸奶的发酵特性和贮藏品质,研究SPIH对酸奶发酵和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酶解时间越... 本研究将酶解不同时间(3、12和24 h)得到的大豆分离蛋白酶解产物(SPIH)添加至自制酸奶中,通过测定3种SPIH(SPIH-A3、SPIH-A12、SPIH-A24)的酶解特性、酸奶的发酵特性和贮藏品质,研究SPIH对酸奶发酵和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酶解时间越长,SPIH水解度越高;3种SPIH均能促进酸奶发酵,抑制酸奶贮藏期间的后酸化,减少乳清析出,降低杆菌活菌数;将促发酵效果最显著的SPIH-A12进行超滤分离,发现4ku以下的SPIH-A12-L 4组分具有更多的疏水性氨基酸和不带电亲水性氨基酸,更能提高酸奶球菌活菌数和表观黏度,降低乳清析出率;适度酶解得到的SPIH可以有效促进酸奶发酵,改善酸奶贮藏品质,进一步超滤分离得到的小分子组分作用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酶解产物 酸奶 促发酵 贮藏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