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the feature sel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effect of precursory data of ground tilt
1
作者 李正媛 吴奕麟 李晓军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1996年第4期70-75,共6页
Using the view point of nonlinear science and the method of selecting numerical features of pattern recognition for reference, the physical and numerical features of precursory ground tilt data are synthetically emplo... Using the view point of nonlinear science and the method of selecting numerical features of pattern recognition for reference, the physical and numerical features of precursory ground tilt data are synthetically employed. The dynamic changes of data series are described with the numerical features in multi dimensional space and their distributive relations instead of an unique fact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round tilt data and earthquake is examined through recog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ta processing pattern recognition PRECURSOR ground tilt tide feature 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授权发明专利数据的广州都市圈创新产出空间格局演化研究
2
作者 单卓然 刘思缌 +1 位作者 袁满 朱俊青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63-2277,共15页
以广州都市圈授权发明专利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核密度分析、缓冲区分析等空间方法,探讨都市圈创新产出空间的总体演化格局,以及企业、科研机构、个人3类创新产出空间的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创新产出空间... 以广州都市圈授权发明专利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核密度分析、缓冲区分析等空间方法,探讨都市圈创新产出空间的总体演化格局,以及企业、科研机构、个人3类创新产出空间的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创新产出空间的格局演化大体遵循“率先在中心城市的主城核心区集聚——在都市圈次一级城市产生创新产出增长点——形成若干创新产出跨界一体化区域”的规律。2)企业创新产出空间持续向具有明确边界的产业园区及科技园区集聚,都市圈内园区的广泛建设带动企业创新产出空间的分散化发展;科研机构创新产出空间始终高度集中在广州市主城核心区,并伴随都市圈内大学城的建设而扩展;个人创新产出从“爆炸式的空间离散”转变为“有组织的空间收敛”,城市轨道交通对个人创新产出的吸附效应日益显著。3) 3类创新产出始终具有空间邻近性特征,其中企业创新是驱动都市圈外围地区创新扩散的主要动力。4)区域创新产出受到创新环境和创新投入的双重影响。其中,政府支持是影响3类创新产出最为关键的驱动力量。总体而言,都市圈内创新产出空间的总体演化格局通常遵循“单核―扩张―多核”的发展规律,企业、科研机构及个人创新产出的空间演化与区域产学研中心及重大交通设施的建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产出空间 授权发明专利 格局演化 广州都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街道拓扑形态与宜骑行性——天津多年跨度截面流量数据分析
3
作者 盛强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111,共6页
城市街道形态对促进非机动车使用有重要作用。现有文献多在宏观尺度分析密度对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或在微观尺度聚焦个体骑行行为,缺乏中观尺度对空间结构自身作用的深入实证研究。本研究基于天津13个案例街区、401个街道断面以及2014年... 城市街道形态对促进非机动车使用有重要作用。现有文献多在宏观尺度分析密度对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或在微观尺度聚焦个体骑行行为,缺乏中观尺度对空间结构自身作用的深入实证研究。本研究基于天津13个案例街区、401个街道断面以及2014年和2018年的实测交通截面流量对比,在街区和街道两个尺度分析非机动车道路使用情况受街道形态、轨道交通、城市密度、道路设计四大类因素的综合影响。研究发现四年非机动车占比明显增加,但其增量主要替代了步行而非机动车。在街区尺度,对非机动车出行影响最大的因素为商业密度,街道拓扑形态与建筑面积次之。在街道尺度,街道拓扑形态是影响非机动车流量分布的主导因素,建筑密度为辅助因素。本研究提出“小街区、顺路网”的街道拓扑形态更适宜支持骑行,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机动车 街道拓扑形态 空间句法 出行方式选择 截面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序拓扑数据分析的电力电缆局部放电模式识别
4
作者 李自强 李睿 孙抗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0-446,共7页
在电力电缆局部放电(PD)模式识别时,相位图谱以及统计特征往往因区分度不足而影响识别精度。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序拓扑数据分析(TDA)的局放特征提取和识别方法。首先,提出一种符号熵和粒子群优化(PSO)相结合的重构参数选择方法,将预... 在电力电缆局部放电(PD)模式识别时,相位图谱以及统计特征往往因区分度不足而影响识别精度。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序拓扑数据分析(TDA)的局放特征提取和识别方法。首先,提出一种符号熵和粒子群优化(PSO)相结合的重构参数选择方法,将预处理后的局放时域信号进行相空间重构,并生成三维局放数据点云;然后,基于TDA方法提取持续同调特征,据此生成持续散点图及持续条形码,计算并可视化表达为贝蒂曲线;最后,将贝蒂曲线输入1D-CNN模型,对4种典型局放缺陷模式进行识别并开展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相空间重构时延参数的选取更加准确,且TDA特征具备良好的区分度,相比其他以相位图谱及统计特征为输入的模型,该方法整体识别准确率最高可提升15.34%,达到98.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放电 模式识别 相空间重构 拓扑数据分析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I数据的旅游城市公共游憩空间分布研究——以桂林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冯丹 龙良初 《城市建筑》 2024年第2期32-34,共3页
公共游憩空间作为衡量城市宜居性和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内容,其品质的有效提升是城市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旅游城市特征,文章对公共游憩空间进行分类,运用ArcGIS平台进行特征分析,解析桂林市公共游憩空间的分布格局。研究发现:①桂林... 公共游憩空间作为衡量城市宜居性和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内容,其品质的有效提升是城市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旅游城市特征,文章对公共游憩空间进行分类,运用ArcGIS平台进行特征分析,解析桂林市公共游憩空间的分布格局。研究发现:①桂林市公共游憩空间总体呈现出“一核多点”分布特征,各类型之间存在较大的区际差异;②桂林市公共游憩空间以王城—东西巷为核心,在临桂区、桂林融创文旅城等多处空间形成点状分布;③各类型公共游憩空间集聚程度较为明显,标准差椭圆呈现向“西北—东南”方向偏转。最后,提出注重各类型游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增加设施密度和可达性、优化类型组合结构、提升供给质量促进行为活动的发生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I数据 公共游憩空间 分布格局 桂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夜间经济集聚空间分布格局研究——以昆明市主城区为例
6
作者 马言慧 马瑞衢 +1 位作者 徐坚 刘林岳 《中国商论》 2024年第9期13-17,共5页
研究夜间经济集聚空间格局特征,有助于优化经济空间布局、塑造城市特色、发展城市旅游。昆明市是我国与南亚、东南亚等国家进行经济、社会交流的重要门户,本文结合昆明主城区夜间经济POI数据、夜间灯光数据,基于空间发展方向与发展强度... 研究夜间经济集聚空间格局特征,有助于优化经济空间布局、塑造城市特色、发展城市旅游。昆明市是我国与南亚、东南亚等国家进行经济、社会交流的重要门户,本文结合昆明主城区夜间经济POI数据、夜间灯光数据,基于空间发展方向与发展强度,分析夜间经济集聚空间的分布格局,并通过业态分布格局挖掘夜间经济集聚空间的类型特征,进而从空间格局优化、片区特色挖掘、基础设施改善、营业模式拓展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经济 集聚空间 昆明主城区 多源数据 空间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时空格局变化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彭月 魏虹 +2 位作者 朱韦 田晓锋 熊春妮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5-69,共5页
以研究区1991年及1999年的Landsat-TM假彩色合成影像为原始数据,通过GIS软件的辅助并结合地面资料进行处理,利用Fragstats3.3计算景观格局指数,以此对研究区的森林资源的景观格局和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斑块水平上,混交林和常绿阔... 以研究区1991年及1999年的Landsat-TM假彩色合成影像为原始数据,通过GIS软件的辅助并结合地面资料进行处理,利用Fragstats3.3计算景观格局指数,以此对研究区的森林资源的景观格局和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斑块水平上,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是研究区内的主要斑块类型,随着时间推移,它们与景观的相似性增加.由于快速的演替,针叶林大面积的减少.非林地、其他林地、灌丛和水域等类型由于相互距离较远,破碎度较大,更多的体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在景观水平上,1991年的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比1999年要高,表明了1991年的景观分布更为平均,而1999年的异质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景观格局 遥感影像 时空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化模式探讨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晓军 刘雨芃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31-1438,共8页
为有效推进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化管理,在国内外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化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目前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形成原因与缺点,提出"先规划-再建设"的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化模式,即根据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实际情... 为有效推进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化管理,在国内外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化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目前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形成原因与缺点,提出"先规划-再建设"的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化模式,即根据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规划和制订地下空间信息化目标;由政府统一协调确定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化的管理主体、实施和维护部门、参建单位;建立数据管理与共享机制、系统建成后的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分期建设,在应用中不断完善。从管理体系构建、信息化平台建设、基础资料信息化、工程应用四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化管理的内容,其中考虑了不同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化现状和特点。最后,对开展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化工作提出一些建议。旨在为推进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化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 信息化模式 数据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研究空间格局的演变及研究力量布局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丽梅 吴新年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2-109,共8页
文章以1996-2015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大数据领域文献为研究样本,从总体态势、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和当前研究力量布局三个角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大数据领域研究正处于中前期加速发展期,学科交叉性强;研究中心正在向中、美、... 文章以1996-2015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大数据领域文献为研究样本,从总体态势、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和当前研究力量布局三个角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大数据领域研究正处于中前期加速发展期,学科交叉性强;研究中心正在向中、美、英、德等多个核心区演变,呈现"核心-边缘"结构,并且各国研发实力相差悬殊,核心区主要发达国家研究力量和影响力稳步增长,而中国及亚洲地区的研究成果产出量增长较快,但研究成果学术质量亟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空间格局演变 多中心 核心—边缘 研究力量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国民体质发展水平的空间特征与格局演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魏德样 雷雯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35,共7页
选取2005年、2010年、2014年我国31省域总体、城镇、乡村、男性、女性5类国民体质综合指数,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法,探索我国省域国民体质发展水平的空间特征及格局演化趋势。结果显示:(1)从全局空间特征及其演化看,省域5类国... 选取2005年、2010年、2014年我国31省域总体、城镇、乡村、男性、女性5类国民体质综合指数,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法,探索我国省域国民体质发展水平的空间特征及格局演化趋势。结果显示:(1)从全局空间特征及其演化看,省域5类国民体质发展水平存在空间集聚现象,但集聚程度的变化趋势不一。总体国民体质发展水平的集聚程度较稳定,城镇与乡村、男性与女性的集聚程度的变化趋势相反。(2)从局域空间特征及其演化看,总体国民体质发展水平的热点区域由"增强转为减弱"。乡村热点区域的重心明显向南迁移,中西部与东部省域的城乡演化特征不同。男、女在北方呈"非均衡"特征,而在南方由"均衡"逐渐向"非均衡"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体质 省域 空间 格局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GHD:一种基于超图的高维空间数据聚类算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沙金 张翠肖 +1 位作者 贾玉锋 胡迎新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85-187,共3页
传统聚类算法无法有效地处理现实世界中存在许多高维空间数据。为此,提出一种基于超图模式的高维空间数据聚类算法HGHD,通过数据集中的数据及其间关系建立超图模型,并应用超图划分进行聚类,从而把一个求解高维空间数据聚类问题转换为一... 传统聚类算法无法有效地处理现实世界中存在许多高维空间数据。为此,提出一种基于超图模式的高维空间数据聚类算法HGHD,通过数据集中的数据及其间关系建立超图模型,并应用超图划分进行聚类,从而把一个求解高维空间数据聚类问题转换为一个超图分割寻优问题。该方法采用自底向上的分层思想,相对于传统方法最大的优势是不需要降维,直接用超图模式描述原始数据之间的关系,能产生高质量的聚类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图模式 高维空间数据 数据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空间自适应与共空间模式的脑电情感分类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景霞 郑茹 +1 位作者 张鹏伟 贾小云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96-301,共6页
为缓解日间脑电信号波动和差异导致情感分类性能下降的问题,在数据空间自适应(DSA)与共空间模式(CSP)迭代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用于脑电情感分类的特征提取算法。针对12个受试者连续5 d的情感脑电信号,采用DSA算法对脑电信号进行空间线性变... 为缓解日间脑电信号波动和差异导致情感分类性能下降的问题,在数据空间自适应(DSA)与共空间模式(CSP)迭代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用于脑电情感分类的特征提取算法。针对12个受试者连续5 d的情感脑电信号,采用DSA算法对脑电信号进行空间线性变换,再使用CSP将脑电信号变换到最优子空间,提取日间差异最小且类间差异最大的脑电功率谱密度特征及微分偏侧与差异因果特征。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提高脑电信号情感分类的准确率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 数据空间自适应 共空间模式 迭代 情感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中矢量与栅格数据模型比较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晓洁 《吉林地质》 2005年第1期89-91,共3页
由于GIS软件的多样性,每种软件都有自己特定的数据模型,从数据结构上来说,矢量和栅格是地理信息系统中两种主要的空间数据结构。本文通过对栅格数据与矢量数据模型的应用比较,对于空间数据从需求分析,以满足对数据信息进行更改、更新、... 由于GIS软件的多样性,每种软件都有自己特定的数据模型,从数据结构上来说,矢量和栅格是地理信息系统中两种主要的空间数据结构。本文通过对栅格数据与矢量数据模型的应用比较,对于空间数据从需求分析,以满足对数据信息进行更改、更新、增加或者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栅格数据 模型比较 空间数据结构 地理信息系统 矢量数据模型 GIS软件 需求分析 应用比较 数据信息 多样性 矢量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概念的序列模式挖掘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宇 周丽娟 段录平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07年第7期49-51,69,共4页
现有的序列模式算法大都需要频繁访问数据库,效率低。本文提出了一种只需访问数据库一次的基于概念的序列模式算法SPC(Sequential Pattern Algorithm Based on Concept)。它利用概念来保存信息,通过划分搜索空间得到概念,并在保证数据... 现有的序列模式算法大都需要频繁访问数据库,效率低。本文提出了一种只需访问数据库一次的基于概念的序列模式算法SPC(Sequential Pattern Algorithm Based on Concept)。它利用概念来保存信息,通过划分搜索空间得到概念,并在保证数据挖掘结果正确的前提下采用项有序,合并等价子空间和舍弃无效子空间等手段减少搜索空间数量,提高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列模式 概念 搜索空间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MR数据空间分布的网络格局判别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许景渊 杨沣 《移动通信》 2016年第18期67-72,共6页
为了从海量MR数据中挖掘和呈现网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分析MR数据定位难题,将MR定位问题转化为寻找最大概率感知弱区问题,应用数据挖掘及网格聚类手段,提出了一种MR数据精准评估及网络格局判别方法。并以某地MR... 为了从海量MR数据中挖掘和呈现网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分析MR数据定位难题,将MR定位问题转化为寻找最大概率感知弱区问题,应用数据挖掘及网格聚类手段,提出了一种MR数据精准评估及网络格局判别方法。并以某地MR数据为例,进行数据处理、指标构造、格局判别以及方案提出,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为MR数据分析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数据 空间分布 网络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市零售业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李江苏 孟琳琳 +1 位作者 曹红梅 李明月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0-58,共9页
零售业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其空间布局对满足居民消费需求、城市经济发展等方面有重要影响。城市空间格局决定了产业发展环境,影响产业布局。该文采用空间分析方法,分析郑州市零售业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探讨不同城市空间对零... 零售业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其空间布局对满足居民消费需求、城市经济发展等方面有重要影响。城市空间格局决定了产业发展环境,影响产业布局。该文采用空间分析方法,分析郑州市零售业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探讨不同城市空间对零售业空间布局的影响。研究发现:1)零售业空间集聚特征明显且存在空间尺度效应,随距离增加,空间集聚性先增加后减小;2)零售业具有明显的“核心—边缘”空间结构特征,且集中分布在距市中心10 km范围内;3)5种城市空间对零售业整体空间布局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休闲娱乐和交通空间对郑州市零售业空间布局影响较大,因子解释力分别为0.675、0.656,其次为居住、公共和商业空间,影响程度接近;4)不同城市空间对不同零售业态空间布局的影响程度有差异,居住和公共空间对医药及医疗器材零售布局影响较大,交通空间对综合零售布局影响较大,而商业和休闲娱乐空间对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零售布局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 零售业 空间格局 地理探测器 POI数据 郑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多特征提取的脑电情感识别方法
17
作者 贾小云 郑茹 陈景霞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152-158,共7页
针对如何有效地缩小不同受试者脑电信号之间的波动和差异,提高分类精度的问题,提出一种多特征提取算法用于脑电情感识别.首先,采用数据空间自适应算法对脑电信号数据进行空间线性变换,使目标空间与源空间之间的差异最小化.再采用共空间... 针对如何有效地缩小不同受试者脑电信号之间的波动和差异,提高分类精度的问题,提出一种多特征提取算法用于脑电情感识别.首先,采用数据空间自适应算法对脑电信号数据进行空间线性变换,使目标空间与源空间之间的差异最小化.再采用共空间模式将数据空间自适应变换后的信号变换到一个最优子空间,使两类之间的方差差异最大,将共空间模式处理后的数据作为数据空间自适应算法的输入数据,反复迭代多次.然后提取功率谱能量特征和小波包能量特征,最后采用Bagging tree、SVM、线性判别分析和贝叶斯线性判别分析进行情感分类.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相比于主成分分析算法在分类精度上提高了0.151 4;相比于只进行DSA-CSP迭代和提取小波包能量,在分类精度上提高了0.103 4;相比于只进行DSA-CSP迭代和提取功率谱密度,在分类精度提高了0.095 8,所提算法有效缩小了不同受试者脑电信号的波动和差异,提高了分类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波 数字空间自适应 共空间模式 迭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城市暴雨雨型分析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樱 杨明 徐集云 《科技通报》 2021年第4期15-22,共8页
基于1971-2018年杭州国家基准气候站及2008-2019年杭州地区17个中尺度自动气象站逐分钟降水数据,统计分析了杭州市区不同时段下自然降雨过程样本的降雨雨型特征,采用年最大值降水数据,推求杭州市暴雨强度公式,并利用2种雨型方法对杭州... 基于1971-2018年杭州国家基准气候站及2008-2019年杭州地区17个中尺度自动气象站逐分钟降水数据,统计分析了杭州市区不同时段下自然降雨过程样本的降雨雨型特征,采用年最大值降水数据,推求杭州市暴雨强度公式,并利用2种雨型方法对杭州市暴雨雨型进行设计。结果表明:杭州30 min降雨场次以第Ⅲ类单峰雨型为主,其他降雨场次以第Ⅰ类单峰雨型为主,不同时段降雨过程在2000年后发生较为集中;杭州暴雨强度公式宜宜采用检验精度最高的耿贝尔型最小二乘法计算公式;利用芝加哥雨型法与Pilgrim&Cordery法设计杭州市暴雨雨型,雨型分布趋势较为一致,整体来看,Pilgrim&Cordery雨型法雨峰位置更靠前,芝加哥雨型法设计雨量分布更为集中;结合加密自动气象站资料分析,受地形和局地小气候影响,杭州市暴雨空间分布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杭州国家基准气候站仍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暴雨雨型 逐分钟降水数据 暴雨强度公式 空间适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碳排放遥感估算及其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建辉 马文浩 +3 位作者 胡枫 李媛媛 杨梦蝶 朱冰怡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98-208,共11页
厘清区域碳排放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于区域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利用多源遥感夜光影像构建了2000-2020年安徽省夜间灯光数据集,估算了2000-2020年安徽省碳排放,考察了碳排放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趋势,同时探讨了碳排放... 厘清区域碳排放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于区域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利用多源遥感夜光影像构建了2000-2020年安徽省夜间灯光数据集,估算了2000-2020年安徽省碳排放,考察了碳排放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趋势,同时探讨了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显示:(1)对比4种预测模型,CNN-BiLSTM深度学习估算模型精度最优,在显著性水平P<0.001情况下,R2为0.8823,MAE为23.0067,MSPE为16.39%,RMSE为33.6161;(2)安徽省区域碳排放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最高地区年均碳排放为897万t/km^(2),碳排放极热点区从10个降至9个,极冷点区从0增至3个;(3)2000-2020年安徽省碳排放呈增长趋势,增速最高值为6.15万t/(km^(2)·a),碳排放量与增长速率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高的相似性;(4)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脱钩状态逐渐改善,平均脱钩系数为0.4814,脱钩状态以弱脱钩为主;(5)安徽省的碳排放受到人均GDP和人口规模的正向影响,且正向贡献度逐渐减弱,而能源结构和能源强度则对其产生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灯光数据 碳排放估算 Tapio脱钩 LMDI方法 时空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维时空数据可视化的传染病模式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金思辰 陶煜波 +1 位作者 严宇宇 戴浩然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1-255,共15页
近年来,诸如非典型性肺炎、甲型H1N1、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传染病的暴发往往具有季节性、空间性和相关性.为此提出了传染病可视分析系统,以直观分析传染病的时空模式,交互挖掘不同疾病、地区之间的关联性和相似性... 近年来,诸如非典型性肺炎、甲型H1N1、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传染病的暴发往往具有季节性、空间性和相关性.为此提出了传染病可视分析系统,以直观分析传染病的时空模式,交互挖掘不同疾病、地区之间的关联性和相似性.时间模式通过时序折线图、季节变化堆叠图可视化不同传染病的长期趋势、季节消长规律,同时通过构建时序平行坐标系,交互利用地区分布对比图进行异常值分析.空间模式通过地图分类图以及交叉对比热力图来反应疾病在不同省份的空间分布规律、空间聚类结果以及相似性分析.通过对39种法定传染病的整体、个别趋势以及其中异常值的分析结果,表明所提系统能够综合考虑传染病数据的多维时空特性,可有效帮助用户挖掘传染病传播的时空模式,快速寻找传染病暴发时间节点和空间分布转移事件,从而更好地进行预防、把控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变量时空数据 传染病模式 可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