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DEM的非线性半刚性空间钢框架的弹塑性动力分析
1
作者 叶继红 许玲玲 《工程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63,共10页
基于三维杆系离散元法(MDEM)提出了一种能够有效地进行具有半刚性节点的三维钢框架结构动力分析的计算方法,该法可同时考虑结构的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以及梁柱节点连接的半刚性非线性。其中,几何非线性行为利用刚体运动学进行处理,... 基于三维杆系离散元法(MDEM)提出了一种能够有效地进行具有半刚性节点的三维钢框架结构动力分析的计算方法,该法可同时考虑结构的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以及梁柱节点连接的半刚性非线性。其中,几何非线性行为利用刚体运动学进行处理,而材料非线性行为则通过引入精细塑性铰模型进行考虑。与此同时,该文中在半刚性节点处设置了虚拟的具有3个平动自由度和3个转动自由度的空间弹簧单元,该弹簧单元以线性分配的方式将三维梁柱节点的半刚性特性量化到与之相邻的接触单元各方向刚度,进而根据能量等效原理推导了上述接触单元刚度的修正公式,且通过独立硬化模型考虑了半刚性节点的非线性滞回性能。多个数值结果与已有研究成果的对比验证了该文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框架结构 三维杆系离散元 非线性半刚性节点 几何非线性 材料非线性 动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壳体结构分析的曲杆空间刚架法 被引量:1
2
作者 汪文彬 徐镇凯 陈礼平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5-159,共5页
从钢筋混凝土壳体结构的实际应用出发,对壳体结构内力分析提出了一种新型实用的数值分析方法———曲杆空间刚架法.该方法通过将壳体结构离散成相互垂直或斜交的曲杆梁系组成的空间刚架结构,进而分析曲杆空间刚架结构的内力,达到壳体内... 从钢筋混凝土壳体结构的实际应用出发,对壳体结构内力分析提出了一种新型实用的数值分析方法———曲杆空间刚架法.该方法通过将壳体结构离散成相互垂直或斜交的曲杆梁系组成的空间刚架结构,进而分析曲杆空间刚架结构的内力,达到壳体内力分析的目的.计算结果和其他原理计算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壳体结构 曲杆单元 空间刚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冶金高炉结构体系受力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荣钢 王学东 邹贵平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21-27,共7页
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了高炉上升、下降管及除尘器三维不规则空间结构,通过计算表明温度作用对该结构影响较大,为此建议采用除尘器支座的弹性连接和下降管或塔前管设置温度补偿器的方案.
关键词 高炉 有限元法 载荷 受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阵位移法分析弹性地基上空间巨型框架结构 被引量:6
4
作者 龚耀清 白俊英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142-145,共4页
将空间巨型框架结构的辅助框架中的柱只考虑其轴向变形,将其沿巨型框架梁的轴线方向连续化后,作为巨型梁单元的弹性地基,然后将巨型柱和巨型弹性地基梁组成空间巨型框架,在考虑了地基的弹性变形后,用矩阵位移法对其进行静力分析。计算... 将空间巨型框架结构的辅助框架中的柱只考虑其轴向变形,将其沿巨型框架梁的轴线方向连续化后,作为巨型梁单元的弹性地基,然后将巨型柱和巨型弹性地基梁组成空间巨型框架,在考虑了地基的弹性变形后,用矩阵位移法对其进行静力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分析方法是合理、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巨型框架 弹性地基 矩阵位移法 弹性地基等效刚度 静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壳体结构内力计算的曲杆空间刚架法程序设计
5
作者 徐镇凯 汪文彬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04年第3期94-97,共4页
钢筋混凝土壳体结构的曲杆空间刚架结构法是把壳体离散成曲杆(或直杆)空间刚架结构,将杆件作为计算基本单元,通过分析曲杆空间刚架结构的内力达到壳体应力分析的目的的近似数值解法.本文针对空间曲杆刚架系统的内力分析计算问题,以Visua... 钢筋混凝土壳体结构的曲杆空间刚架结构法是把壳体离散成曲杆(或直杆)空间刚架结构,将杆件作为计算基本单元,通过分析曲杆空间刚架结构的内力达到壳体应力分析的目的的近似数值解法.本文针对空间曲杆刚架系统的内力分析计算问题,以VisualFortran6.0为编译平台,提出了相应的计算程序设计方法,并对计算程序的计算精度进行了试算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壳体 内力分析 曲杆空间刚架法 程序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机构施工法”的网格结构划分策略
6
作者 王玮 邓华 黄莉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07-1414,共8页
针对以攀达穹顶为代表的"机构施工法",提出对网格结构进行划分以形成机构的几何学策略.以结构中所有杆件伸长量的平方和作为描述结构变形程度的指标,发现该指标可以表示为位移的二次型.考虑到划分后的机构应具备从设计构型到... 针对以攀达穹顶为代表的"机构施工法",提出对网格结构进行划分以形成机构的几何学策略.以结构中所有杆件伸长量的平方和作为描述结构变形程度的指标,发现该指标可以表示为位移的二次型.考虑到划分后的机构应具备从设计构型到安装面(运动趋势)产生刚体位移的能力,尝试用该二次型矩阵的特征向量来近似构造该刚体位移.理论上发现,选择特征值较小且与运动趋势方向夹角较小的特征向量来构造位移,可以使结构在变形较小的情况下向安装面运动.将运动趋势方向作为初始向量,这些特征向量可以通过求解二次型矩阵逆的里兹向量获得.从设计构型开始,强迫网格结构按所构造的位移方向小幅度运动并逼近安装面,不仅可以控制结构的变形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而且那些相对于设计构型变形较大的区域逐步凸显并成为可实施划分的区域.通过一个立体拱架和一个空间网格结构算例,说明了以上划分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施工法 攀达穹顶 网格结构 划分策略 刚体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径连续刚构桥0号块局部空间应力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田山坡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4年第8期100-103,11,共4页
以山西沁河大跨连续刚构桥为研究对象,利用Midas/Civil建立全桥杆系模型,分别获得施工及成桥阶段的最不利内力组合;采用Ansys软件建立空间有限元计算模型,对0号块空间应力进行了系统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除预应力钢束两端与混凝土接触... 以山西沁河大跨连续刚构桥为研究对象,利用Midas/Civil建立全桥杆系模型,分别获得施工及成桥阶段的最不利内力组合;采用Ansys软件建立空间有限元计算模型,对0号块空间应力进行了系统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除预应力钢束两端与混凝土接触点小范围区域内发生应力集中现象之外,其余绝大部分区域混凝土应力满足规范要求。分析过程中详细阐述了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方法、荷载的施加、计算工况以及应力限值的确定原则,可为类似结构的分析和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连续刚构桥 0号块 空间应力分析 建模方法 计算工况 应力限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架结构支座沉陷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8
作者 陈长冰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年第3期23-25,共3页
结合某物资仓库刚架结构进行研究 ,利用三维有限元法 ,对该结构在荷载作用以及支座沉陷作用下的多种工况进行内力、强度和稳定性数值计算和分析 。
关键词 刚架结构 支座 内力 荷载作用 加固 沉陷 仓库 三维有限元分析 维修 三维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肢薄壁墩参数对连续刚构桥抗震影响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周兴林 宁晓骏 +1 位作者 张清旭 刘兴顺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4-110,共7页
为了研究地震响应下双肢薄壁墩参数对高墩连续刚构桥抗震性能的影响,本文以某高墩连续刚构桥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程分析方法。以桥墩纵横向的薄壁厚度、双肢间距以及桥墩截面形式结合系梁为主要参数,从桥梁的振型频率、桥墩的位移以及内... 为了研究地震响应下双肢薄壁墩参数对高墩连续刚构桥抗震性能的影响,本文以某高墩连续刚构桥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程分析方法。以桥墩纵横向的薄壁厚度、双肢间距以及桥墩截面形式结合系梁为主要参数,从桥梁的振型频率、桥墩的位移以及内力变化三个方面对其抗震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双肢薄壁厚度与双肢间距对桥梁高阶振型频率的影响较大;双肢薄壁墩的厚度与桥墩的抗弯刚度以及抗推刚度成正比关系;纵桥向抗弯刚度随双肢间距的增大而逐渐增大;设置纵向横系梁会增大桥梁的纵向刚度和减少墩顶的内力及位移;空心截面桥墩的抗震性能要优于实心截面桥墩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桥梁 双肢薄壁墩 模型试验 连续刚构桥 时程方法 双肢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优化程序系统“GJOPT” 被引量:1
10
作者 秦圣峰 魏福平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5-27,共13页
本文介绍了作者所研制的结构优化设计‘GJOPT’程序系统的组成、设计思想及其中一个较有特色的优化设计齿形法,并给出了该系统的应用和编制说明;该程序系统对空间刚架结构的优化设计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 空间刚架 结构设计优化 齿形法 GJOPT程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优化折线法的连续刚构桥体外预应力加固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钟伟 李斌 孙钦刚 《施工技术》 CAS 2019年第S01期1083-1087,共5页
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对于较小跨径桥梁加固应用已趋于成熟,但在大跨径连续刚构桥加固方面的研究仍面临诸多挑战。以贵州某连续刚构旧桥成功加固实例为背景,参考简支梁体外预应力加固的布束思路,提出了连续刚构桥体外预应力加固的"... 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对于较小跨径桥梁加固应用已趋于成熟,但在大跨径连续刚构桥加固方面的研究仍面临诸多挑战。以贵州某连续刚构旧桥成功加固实例为背景,参考简支梁体外预应力加固的布束思路,提出了连续刚构桥体外预应力加固的"空间优化折线法",并实现了体外预应力加固布束的优化。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以及加固过程施工监控的主梁变形、应力对比分析,可得出:采用"空间优化折线法"对连续刚构桥进行体外预应力加固的方法是可行的,能适当恢复桥梁线形,阻止跨中持续下挠,提高应力储备,从而有效的提高了结构承载能力,达到了加固目的,实现了设计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连续刚构桥 体外预应力 加固 空间优化折线法 施工技术 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