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型图像信息方法的汶川地震前电离层参量时空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武安绪 张永仙 +2 位作者 周元泽 张小涛 李国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445-2457,共13页
震前加速破坏阶段地壳岩石破裂过程中可能辐射电磁信号,提取与之相关的电磁信号异常有助于认识地震孕育及破坏过程,从而为防震减灾提供支持.本文提出了改进型图像信息方法(Modifled Pattern Informatics Method,MPI方法),并用于汶川地... 震前加速破坏阶段地壳岩石破裂过程中可能辐射电磁信号,提取与之相关的电磁信号异常有助于认识地震孕育及破坏过程,从而为防震减灾提供支持.本文提出了改进型图像信息方法(Modifled Pattern Informatics Method,MPI方法),并用于汶川地震前电离层参量时空特征信息的提取.通过分析对比处理前后的DEMETER电磁卫星时空图像可以发现,原始时空图像一般存在季节性和空间性的变化规律,较难获得有意义的信息;而采用MPI方法处理后,则发现汶川大地震前,电离层参量存在明显的异常变化.从而,证明了MPI方法具有消除背景趋势、突出短期变化的能力,可以有效地提取强震相关的电磁前兆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型PI方法(MPI方法) 电离层参量 时空图像 汶川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10年陕甘宁黄土高原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62
2
作者 李双双 延军平 万佳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60-970,共11页
基于2000-2009年MODIS-NDVI植被覆盖指数,采用线性趋势分析、Hurst指数和偏相关系数等数理分析方法,对陕甘宁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实施10a来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及其未来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000-2009年... 基于2000-2009年MODIS-NDVI植被覆盖指数,采用线性趋势分析、Hurst指数和偏相关系数等数理分析方法,对陕甘宁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实施10a来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及其未来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000-2009年陕甘宁地区植被覆盖呈现明显增加趋势0.032/10a,远快于三北防护林工程区1982-2006年植被覆盖平均增速0.007/10a;②陕甘宁地区植被恢复具有阶段性,整体呈"S"型增长,具有两次明显的植被高恢复期;③陕甘宁地区植被恢复以轻微改善为主,中度改善次之,呈退化趋势区域比重较小(2.38%),零星分布于宁南八县、定边东部、甘肃陇东的环县和镇原;④陕甘宁地区植被覆盖度逐年提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是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共同驱动,其中人类经济活动作用明显;⑤陕甘宁地区植被恢复具有一定的持续性,未来大部分区域将持续改善,退化区集中分布于陕北中东部、"彭阳—镇原"南部以及盐池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退耕还林还草 植被时空格局 气候变化 陕甘宁地区
原文传递
中国省际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效率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基于网络SBM模型的评价 被引量:35
3
作者 覃雄合 杜德斌 +1 位作者 刘树峰 范斐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41-1652,共12页
基于科研成果转化价值链视角,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过程分解为知识获取、技术创新和价值转化三个阶段,采用网络SBM模型测算2004-2014年中国省际高校科研成果各阶段转化效率及综合效率,并利用面板Tobit模型考察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 基于科研成果转化价值链视角,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过程分解为知识获取、技术创新和价值转化三个阶段,采用网络SBM模型测算2004-2014年中国省际高校科研成果各阶段转化效率及综合效率,并利用面板Tobit模型考察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效率总体较低但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效率存在显著差异性,中国东部地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平均效率最高,西部地区最低。(2)从分阶段效率来看,中国高校的知识获取效率和价值转化效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年降低,而技术创新效率在此期间呈现大幅度提升;东部沿海地区省份的技术创新效率较高、知识获取效率较低,西部地区与之相反。(3)针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地区禀赋、研发人才质量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金融发展程度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效率影响不显著,主要原因在于中国金融发展程度较低,不足以支撑高校科研成果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科研成果 转化效率 网络SBM 时空格局 面板Tobit模型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区域环境伦理行为与环境质量互动格局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宋永永 薛东前 +2 位作者 代兰海 米文宝 夏四友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1-69,共9页
文中从系统互动角度解析环境伦理行为与环境质量互动原理,采用计量模型和空间分析方法,探讨2011—2014年中国省域环境伦理行为与环境质量时空差异及互动格局,定量分析环境伦理行为与环境质量互动关系。结果表明:2011年以来,中国环境伦... 文中从系统互动角度解析环境伦理行为与环境质量互动原理,采用计量模型和空间分析方法,探讨2011—2014年中国省域环境伦理行为与环境质量时空差异及互动格局,定量分析环境伦理行为与环境质量互动关系。结果表明:2011年以来,中国环境伦理行为水平总体呈现上升态势,环境质量出现下降趋势;环境伦理行为与环境质量互动度总体呈现"热点区南移、冷点区西退"的空间演化态势,中级互动是省域环境伦理行为与环境质量互动的主体形态。因此,实施差别化的区域环境管理政策,提高各责任主体环境伦理行为水平,完善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环境保护模式,是实现环境伦理行为与环境质量优质互动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伦理行为 环境质量 互动关系 时空格局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