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7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Research on Cross-Cultural Critical Thinking in English Teaching: A Pedagogical Paradigm With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Framework
1
作者 MA Yuan HUANG Fengqiu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24年第3期99-103,共5页
The conflation of linguistic competencies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l paradigms presents uniqu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ELT)in our increasingly interconnected world.Th... The conflation of linguistic competencies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l paradigms presents uniqu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ELT)in our increasingly interconnected world.This research seeks to address the role of cross-cultural critical thinking within the landscape of English pedagogy,framed by the imperativ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Employing a multi-method approach,including thematic content analysis and action research,the study proposes a pedagogical model designed to integrate transcultural discourse and ideologically reflective practices into the conventional ELT curriculum.This paper argues for a reimagined approach to teaching English that encourages students to engage with diverse cultural perspectives and develop a nuanced understanding of global iss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ss-cultural critical thinking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edagogical paradigm transcultural discourse cultural awaren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om Control to Empowerment:A Paradigm Shift in the Discourse of Educational Supervision
2
作者 Jinhua Zhou Kai Zhang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2024年第9期176-180,共5页
As educational reforms intensify and societal emphasis shifts towards empowerment,the traditional discourse paradigm of management and control in educational supervision faces growing challenges.This paper explores th... As educational reforms intensify and societal emphasis shifts towards empowerment,the traditional discourse paradigm of management and control in educational supervision faces growing challenges.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is discourse paradigm through the lens of empowerment,analyzing its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potential pathways,and effective strategies.This paper begins by reviewing the concept of empowerment and examining the current research landscape surrounding the discourse paradigm in educational supervision.Subsequently,we conduct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control”and“empowerment”paradigms,highlighting their essential differences.This analysis illuminates the key characteristics of an empowerment-oriented approach to educational supervision,particularly its emphasis on dialogue,collaboration,participation,and,crucially,empowerment itself.Ultimately,this research advocates for a shift in educational supervision towards an empowerment-oriented discourse system.This entails a multi-pronged approach:transforming ingrained beliefs,embracing renewed pedagogical concepts,fostering methodological innovation,and optimizing existing mechanisms and strategies within educational supervision.These changes are proposed to facilitate the more effective alignment of educational supervision with the pursuit of high-quality edu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ucational supervision paradigm shift CONTROL EMPOWER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novative Scientific Discoveries:The Role of Intelligent Computing in the Fifth Paradigm Shift
3
作者 Zhiyi Liu 《Journal of Electronic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2024年第5期174-178,共5页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key role of intelligent computing in driving the paradigm shift of scientific discovery.The article first outlines the five paradigms of scientific discovery,from empirical observation to the...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key role of intelligent computing in driving the paradigm shift of scientific discovery.The article first outlines the five paradigms of scientific discovery,from empirical observation to theoretical models,then to computational simulation and data intensive science,and finally introduces intelligent computing as the core of the fifth paradigm.Intelligent computing enhances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predict,and automate scientific discoveries of complex systems through technologies such as deep learning and machine learning.The article further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s of intelligent computing in fields such as bioinformatics,astronomy,climate science,materials science,and medical image analysis,demonstrating its practical utility in solving scientific problems and promoting knowledge development.Finally,the article predicts that intelligent computing will play a more critical role in future scientific research,promoting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open science,and collaboration,providing new solutions for solving complex probl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fth paradigm Gener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telligent comput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遮蔽、澄明与“双减”:创新人才涌现的哲学基础与关键 被引量:2
4
作者 卢晓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共16页
自然科学基础学科中的拔尖创新人才何以涌现是当下中国的核心论题,其哲学基础和关键能否得以揭示关系到教育观念变革和教育实践定向。此论题同时关涉“双减”这一教育政策概念尚未被把握的本质。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以及库恩一系列论述... 自然科学基础学科中的拔尖创新人才何以涌现是当下中国的核心论题,其哲学基础和关键能否得以揭示关系到教育观念变革和教育实践定向。此论题同时关涉“双减”这一教育政策概念尚未被把握的本质。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以及库恩一系列论述中,范式与教-学间的联系是常规科学时期科学教育的本质所涉,不适当的教-学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范式陷阱。范式陷阱作为隐喻与海德格尔的“遮蔽”隐喻虽有不同但高度类似,彼此唤醒。教-学中的教科书以“真”的文字和语言形成了作为掩埋的遮蔽而类似“陷阱”,扭曲/失真的遮蔽使反常现象难以被“看见”和发现,改信的困难凸显范式陷阱作为“陷阱”的特征。在海德格尔处,真理的本质揭示自身为自由,即不被旧范式遮蔽的自由或不陷入范式陷阱的自由。Doublelighten作为英译方使“双减”概念中隐藏不露的微光与澄明得以显露。与遮蔽相对的隐喻是澄明,减少本科学习量和“双减”的哲学本质在澄明。澄明和自由是自然科学领域真理发现和创新人才涌现的本质和关键,全民族始终要将学生在(旧)范式中、在不断增长的知识和技术中所保有的澄明和自由视为珍宝。本文是勾连库恩和海德格尔的一次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 拔尖创新人才 科学教育 钱学森之问 科学革命 范式 海德格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脱贫”到“振兴”:乡村振兴战略的阶段性演变与时代化转型——基于政策体制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车峰 高煦洋 原珂 《晋阳学刊》 2025年第1期69-75,共7页
理解和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规律与走向,是推进当前“三农”工作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借鉴“政策体制”理论,通过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态势进行分析,可见三个方面的重要转型:政策范式上,乡村振兴战... 理解和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规律与走向,是推进当前“三农”工作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借鉴“政策体制”理论,通过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态势进行分析,可见三个方面的重要转型:政策范式上,乡村振兴战略已由单面扶贫转为全面振兴,思路更多元;组织架构上,负责乡村振兴的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调整,职能更专业;权力安排上,参与主体更丰富,参与内容更深入,进一步强化了新的政策范式和组织架构。因此,未来应坚持上下联动、内外共生的新内生式发展理念,推进基层政府部门数字化转型,合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以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政策体制理论 政策范式 组织架构 权力安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空间飞行对人速度感知特性的影响
6
作者 王笃明 张欣琦 +6 位作者 田雨 宋晓蕾 葛贤亮 王立东 赵瑞 孙宗晓 王春慧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2025年第1期7-14,共8页
目的准确的速度感知对于人控交会对接、空间机械臂遥操作等任务的完成至关重要,因此,有必要开展在轨实验探究长期空间飞行对人速度感知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碰撞时间估计范式(TTC范式)开发实验软件,使用平板电脑进行刺激呈现,通过受试... 目的准确的速度感知对于人控交会对接、空间机械臂遥操作等任务的完成至关重要,因此,有必要开展在轨实验探究长期空间飞行对人速度感知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碰撞时间估计范式(TTC范式)开发实验软件,使用平板电脑进行刺激呈现,通过受试者在键盘上的按键反应数据来评估人的速度感知特性。通过地基实验,探究范式的可用性、可靠性,并量化分析重力内模型效应;通过空间站任务在轨实验,进一步考察长期空间飞行对人速度感知特性的影响。结果在地面1G环境下,TTC范式具有高重测信度(r>0.8),且平均偏差率、平均偏差率绝对值无练习效应。此外,地面实验发现相对于竖直向上的运动,竖直向下的运动被估计得更快(即按键时间提前),提示存在重力内模型效应。在空间飞行微重力环境下,平均偏差率、平均偏差率绝对值在3个阶段(飞行前、中、后)、7次测试间差异均不显著,表明在现有测试时间点及测试范式中未发现航天员速度感知能力的明显变化。然而,重力内模型效应(竖直向下与竖直向上的差异)在航天员入轨初期有消退的趋势。结论基于计算机屏幕的TTC估计范式,未发现长期空间飞行中人速度感知能力的显著变化,但微重力可能会减弱人脑重力内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 空间飞行 速度知觉 TTC范式 重力内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临床科学研究新范式
7
作者 樊嘉 高强 董良庆 《中国科学基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3,共10页
伴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临床肿瘤学的科研范式的转变引领着前所未有的创新突破,数据驱动型科研方法已经成为推动肿瘤研究的核心力量,从传统的还原论思维到如今的多维度组学数据分析和高通量靶点筛选验证,正迎来类似历史性转折。... 伴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临床肿瘤学的科研范式的转变引领着前所未有的创新突破,数据驱动型科研方法已经成为推动肿瘤研究的核心力量,从传统的还原论思维到如今的多维度组学数据分析和高通量靶点筛选验证,正迎来类似历史性转折。尤其是在肝癌诊治领域,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推动了肝癌突破性创新与渐进性演化协同促进的“双轨驱动”新科学范式的发展,并在早期筛查、新治疗靶点挖掘以及个体化诊治方面都取得显著进展。新的临床科研范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肿瘤学的前沿,助力突破了传统科研范式的局限,为肿瘤诊疗开辟了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研究范式 数据驱动 突破性研究 渐进性研究 精准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保护生物地理学看长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8
作者 陈隽 王海军 +1 位作者 张亮 谢平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0,共8页
20世纪50年代以来,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如开垦、水利工程(防洪、灌溉、发电等)等导致长江生物地理单元的严重破碎化,大大改变了其格局和过程,再叠加上过度捕捞等,很多物种的生存受到了严重威胁,一些旗舰物种(如淡水豚类、鲟等)濒临灭绝甚... 20世纪50年代以来,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如开垦、水利工程(防洪、灌溉、发电等)等导致长江生物地理单元的严重破碎化,大大改变了其格局和过程,再叠加上过度捕捞等,很多物种的生存受到了严重威胁,一些旗舰物种(如淡水豚类、鲟等)濒临灭绝甚至灭绝。文章试图从保护生物地理学的视角探讨长江濒危物种的拯救问题,论述长江生物地理单元的起源与演化,分析迄今为止对濒危物种拯救的努力及其困境,探索如何在保护生物地理学新范式的指引下,对长江生物地理单元的完整性进行修复及再自然化,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生物地理学新范式 长江生物地理单元 破碎化 十年禁渔 再自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可得性提振居民消费升级的作用机制与影响效应
9
作者 刘亦文 郭睿 罗涵秋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5,共8页
基于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数据,从作用机制与效应评估视角阐释金融可得性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金融可得性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显著提振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尤其是对农村地区居民消费升级的提振效应更为明... 基于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数据,从作用机制与效应评估视角阐释金融可得性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金融可得性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显著提振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尤其是对农村地区居民消费升级的提振效应更为明显。此外,金融可得性对促进东西部地区城乡居民、中部地区城镇居民和高收入差距居民的消费升级有更深远的影响,金融可得性通过增量来促进城镇居民消费升级,通过提质来实现农村居民消费升级。鉴于此,应加大消费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扎实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增强人民消费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可得性 消费升级 新发展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传播的文明范式:基于“全球南方”的理论想象
10
作者 姬德强 闫伯维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7-167,共11页
“民族国家”范式由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奠定,构成当代国际关系和国际传播的主导叙事。然而,全球化进程的波浪式推进,非国家行为体的影响力增强,以及“全球南方”的群体性崛起,导致单一“民族国家”范式及其零和博弈逻辑,特别是西方单一现... “民族国家”范式由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奠定,构成当代国际关系和国际传播的主导叙事。然而,全球化进程的波浪式推进,非国家行为体的影响力增强,以及“全球南方”的群体性崛起,导致单一“民族国家”范式及其零和博弈逻辑,特别是西方单一现代性叙事及其内含的文明等级秩序日渐式微。立足中国历史与社会语境的“文明范式”,兼具动态性、静态性以及竞合性等多重特征,推动国际传播研究实现范式转型。该范式超越传统二元对立和等级结构思维,审视多元文明内部的融合与演进历程,拓展文明交流互鉴之可能路径。一个国际传播的“文明范式”应包含时间、空间、主体、媒介四维度,而“全球南方”更为超越北方中心主义,探讨文明性与南方性的互构关系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理论想象力,“文明范式”的兴起将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实践转型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文明范式 “全球南方” “民族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学学科范式的发展与演变分析
11
作者 李敏敏 李香林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0,共5页
本文旨在梳理设计学的内涵、研究范畴和学科范式的发展与演变。通过文献分析和观点对比,本研究发现:设计学从工业时代关注功能、美学、效率和生产可行性,逐渐发展到注重用户体验、社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其内涵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其研... 本文旨在梳理设计学的内涵、研究范畴和学科范式的发展与演变。通过文献分析和观点对比,本研究发现:设计学从工业时代关注功能、美学、效率和生产可行性,逐渐发展到注重用户体验、社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其内涵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其研究范畴既包括设计科学,也包括设计学科,并在不同语境下的研究范式各异。该学科被定义为跨越了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第三学科、交叉学科,以及超学科和另类学科,越来越强调多学科融合和问题导向的综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学 设计研究 设计科学 学科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兼以易别:文明书写的子学范式
12
作者 李建中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8,227,228,共9页
“兼以易别”出自《墨子·兼爱》,“兼”“别”“易”三个关键词皆关乎文明书写的兼性智慧。兼者通也、和也、道也;别者体也、分也、方也;易者不易、易简、变易也。如果说“兼”先“别”后是道术裂变为方术的子学生成和流变,那么由... “兼以易别”出自《墨子·兼爱》,“兼”“别”“易”三个关键词皆关乎文明书写的兼性智慧。兼者通也、和也、道也;别者体也、分也、方也;易者不易、易简、变易也。如果说“兼”先“别”后是道术裂变为方术的子学生成和流变,那么由“别”返“兼”则是文明书写之子学范式的本体追求和价值重构,而“兼以易别”则在“易”之三重义的不同层面完成文明书写之子学范式的整体性构建:兼“不易”别,形塑文明书写之子学范式多元化和多样性的“宁作我”主体;兼“易简(一统)”别,是经学之道对子学之方的矩式和沾溉;兼“变易”别,则是文明书写之子学范式在自身通变中的参古定法、望今制奇乃至生生不息。先秦诸子有“天地一指”之说,在中华文明的历史系谱之中,“兼”为经学之指,“别”为子学之指,“易”为史学之指,“兼以易别”则为文明书写的子学范式之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兼以易别 文明书写 子学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 for Science推动科研范式革新:创新知识服务视角下的“平台科研”范式
13
作者 毛进 周凡倩 王卓昊 《情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142,共11页
立足科技情报知识服务视角,梳理AI for Science (AI4S)推动的“平台科研”范式内涵与框架。根据库恩范式理论论述了AI4S推动科研范式革新的必然性,采用培根归纳法总结的科学研究流程作为框架线索,阐明创新知识服务与“平台科研”范式的... 立足科技情报知识服务视角,梳理AI for Science (AI4S)推动的“平台科研”范式内涵与框架。根据库恩范式理论论述了AI4S推动科研范式革新的必然性,采用培根归纳法总结的科学研究流程作为框架线索,阐明创新知识服务与“平台科研”范式的互促共进关系并作为理论指导。创新知识服务视角下的“平台科研”范式以服务科研创新活动为宗旨,主要内容包括知识表示视角下的科学数据管理、知识融合视角下的通用知识库构建、知识推理视角下的科学假设预测、知识发现视角下的科学实验执行和知识应用视角下的工业赋能。本文提出了一种创新知识服务视角下的“平台科研”范式框架,旨在从创新知识服务角度理解“平台科研”范式,厘清各主要环节创新知识服务的核心研究内容,以期成为科技情报研究领域的新兴知识生长点,为我国抢抓AI4S科研范式革新机遇提供参考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 for Science 创新知识服务 科研范式 平台科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静态防御到动态安全:数据安全法律保护的范式变革
14
作者 李怀胜 《法治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31,共14页
网络的代际更迭和风险特征的迁移引发数据安全制度体系的变迁和数据安全法律的范式变革。在数据安全法益对信息安全法益的逐步分离过程中,数据安全法律保护范式也完成了从静态防御范式到动态安全范式的转变。两者的技术特征、法律模式... 网络的代际更迭和风险特征的迁移引发数据安全制度体系的变迁和数据安全法律的范式变革。在数据安全法益对信息安全法益的逐步分离过程中,数据安全法律保护范式也完成了从静态防御范式到动态安全范式的转变。两者的技术特征、法律模式配置等均有显著不同,静态防御范式重视数据的要素保护,动态安全范式注重体系保护以及安全和发展的平衡。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的数据安全观念与数据安全环境的情势变迁是其范式转换的逻辑基础。动态安全范式是多元多层的数据安全治理机制,包括政策、法律、标准共存的多维治理体系,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合规体系,以及兼有协同共治、风险预防、市场激励的多元价值体系。应当在防御、监测、威慑三位一体的治理架构下,完善和扩充现有的数据安全法律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安全 总体国家安全观 动态安全 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学研究方法论:需求牵引、假说驱动、多层次综合、研究-过程尺度匹配、定性定量结合、应用验证
15
作者 王洪铸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8,共15页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科学,目的是解决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然而,不少生态研究结果不能可靠地解释、预测野外现象,更无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其根本原因是方法论出了问题。与物理系统不同,生态系统是复杂适应系统,由具有独特...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科学,目的是解决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然而,不少生态研究结果不能可靠地解释、预测野外现象,更无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其根本原因是方法论出了问题。与物理系统不同,生态系统是复杂适应系统,由具有独特内在性质的适应主体组成;子系统种类多,非线性相互作用类型多;系统不同层次间相互作用不稳定。根据这些特点,基于科学哲学原理、复杂性科学理论及生态学研究成功案例,文章首次提出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六个原则,建立了生态学研究范式。原则1:需求牵引。社会需求是科技发展的根本驱动力。生态学本质上是一门应用科学,故更应注重需求牵引,提出与解决实际生态环境问题密切相关的科学问题。原则2:假说驱动。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的基本范式。这对复杂适应系统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好的假设可使我们从复杂现象中抓住解决科学问题的突破口,开展直奔主题式的研究设计。原则3:多层次综合分析。由于不同层次间作用动态变化,且各层次成员间普遍存在非线性相互作用,故对此类系统的研究应进行多层次综合分析。至少要考虑三个层次,即现象发生的中心层次及其邻近的高、低两个层次。首先应对中心层次宏观量进行归纳分析,建立经验关系即宏观格局,进而探讨宏观格局与高层次背景及历史演化的关系,然后开展宏观格局的低层次机制研究。原则4:研究尺度与过程尺度相匹配。研究尺度与所研究现象相关过程的尺度不匹配是导致众多生态研究结论不可靠的最重要原因。尺度不匹配有两种类型:实验与现象的时间、空间和组织尺度不匹配;调查数据分析尺度与相关过程尺度不匹配。因此,生态研究尺度必须与过程尺度相匹配。首先必须开展野外观测,开展恰当尺度的分析,然后在近自然系统开展长时间模拟实验,证实野外结论,分析机制;中小宇宙实验应能模拟相关生态过程。原则5:定性机制与定量模型相结合。对于适应系统,精确的定量关系难以建立,其原因是变量异质性、难以运用统计量演绎法。据此特点,适应系统研究应首先阐明定性机制,即建立概念模型。定性机制很重要,不仅自身就有解释、预测能力,而且为定量模型提供坚实的基础;只有基于机制,定量模型才能具有更强的普适性和预测能力。为了减少变量异质性的影响,可在不同区域对定量模型进行率定,以提高预测能力。原则6:应用验证。除实验验证外,应不断进行应用验证,以检验所得规律是否真正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并确定其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哲学 复杂适应系统 生态系统 物理系统 研究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时代教学范式变革的动因、理论与进路
16
作者 王天平 杨璐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5年第3期58-69,共12页
进入数智时代,数智技术对教育的冲击导致已有教学范式无法再适应教学,在人与技术关系博弈、智慧教育生态重构、教育数字化转型推进的多重影响下,数智时代教学范式变革刻不容缓。研究聚焦于数智时代教学范式变革的理论,基于库恩的范式理... 进入数智时代,数智技术对教育的冲击导致已有教学范式无法再适应教学,在人与技术关系博弈、智慧教育生态重构、教育数字化转型推进的多重影响下,数智时代教学范式变革刻不容缓。研究聚焦于数智时代教学范式变革的理论,基于库恩的范式理论阐释数智时代教学范式的内涵,并从教学理念、教学评价、教学方法入手,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以微观缩影的形式对教学范式的变革过程进行探究,然后根据教学理论与实践融合机制阐述数智时代教学范式变革的价值。从数智时代教学范式内涵与教学范式变革的理论出发,将教师作为实践对象,从研究者、政府、学校等层面提出变革进路:以教学数据建模的方式构建教学范式理论体系;以构建教学范例集合的方式探索教学范式实践体系;以教学场景构建的方式提供教学范式环境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时代 教学范式 智慧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质安全、行为安全、过程安全与功能安全的比较研究:基于安全管理范式转换
17
作者 佟瑞鹏 王露露 +2 位作者 许素睿 王智浩 连芳菲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5,共9页
为阐明本质安全、行为安全、过程安全与功能安全的本质特征与区别联系,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运用文献综述法与比较分析法,基于安全管理范式转换视角探析四者的基本内涵与演进历程、相互关系、现实挑战与发展路径。结果表... 为阐明本质安全、行为安全、过程安全与功能安全的本质特征与区别联系,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运用文献综述法与比较分析法,基于安全管理范式转换视角探析四者的基本内涵与演进历程、相互关系、现实挑战与发展路径。结果表明:本质安全象征着安全的理想化存在形式,行为安全是涉及安全科学与行为科学等学科理论与方法的一门交叉性学问,过程安全在全生命周期内运用系统性方法保护人类、机械设备与环境,功能安全旨在避免由系统功能性故障导致的不可接受的风险;四者以本质安全为引领,涉及从理念到实践的有序发展。内在构成统一,均涵盖人、机、环、管要素。现行的代表性规范所涉及的行业领域广泛且核心在于事故预防;未来应充分发挥四者的安全治理合力,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安全生产新引擎,推动四者在因地制宜的具体实践中持续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质安全 行为安全 过程安全 功能安全 范式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设计工效学的眼控交互范式设计研究现状与进展
18
作者 牛亚峰 王以俨 +1 位作者 黄炜驰 范林涵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35,共16页
目的研究基于设计工效学的眼控交互范式设计,分析其关键设计因素与优化策略,为提升眼控系统的操作精度、效率及用户体验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方法从设计工效学的内涵出发,结合眼动交互的基本原理,提出“交互界面优化”“交互动作设... 目的研究基于设计工效学的眼控交互范式设计,分析其关键设计因素与优化策略,为提升眼控系统的操作精度、效率及用户体验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方法从设计工效学的内涵出发,结合眼动交互的基本原理,提出“交互界面优化”“交互动作设计”及“视线点击增强”三大核心维度,分析其工效学优化策略及技术实现。同时,梳理当前眼控交互技术在传感器性能、意图识别及多模态融合中的最新进展,并指出其在识别精度、标准化设计及用户体验优化方面的挑战。结论基于设计工效学的眼控交互范式设计显著提升了系统性能和用户体验。为眼控交互的高效、自然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控交互 设计工效学 人机交互 交互范式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组态路径——基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
19
作者 王锋正 刘曦萌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98,共6页
基于新质生产力和技术经济范式理论,选取我国1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样本数据,探讨数字化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进而大幅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组态路径及其内在关系。研究发现:单一数字化要素并不是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必要条件;促进高... 基于新质生产力和技术经济范式理论,选取我国1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样本数据,探讨数字化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进而大幅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组态路径及其内在关系。研究发现:单一数字化要素并不是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必要条件;促进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数字化组态路径有营商环境—创新驱动型、政府—基建驱动型、政府—创新驱动型三种,呈现出数字政府协同其他数字化要素形成驱动合力的特征;导致非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数字化组态有营商环境缺失型、政府独轮驱动型、市场独轮驱动型三种,呈现出数字政府未与其他数字化要素形成协同合力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组态 新质生产力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经济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作为研究的新范式:认识论、方法、本体、程序
20
作者 徐磊青 《建筑师》 2025年第1期150-157,共8页
本文提倡建立新的设计研究范式,以应对建筑学的危机。顾大庆撰文指出建筑学自己要能够提出一种理论叙述来重塑学科自信,并作为与大学理性沟通的基础。本文回应顾大庆的主张,即建立以设计作为研究的策略,提倡设计即研究的范式。文章简要... 本文提倡建立新的设计研究范式,以应对建筑学的危机。顾大庆撰文指出建筑学自己要能够提出一种理论叙述来重塑学科自信,并作为与大学理性沟通的基础。本文回应顾大庆的主张,即建立以设计作为研究的策略,提倡设计即研究的范式。文章简要回顾了50年来设计研究的主要流派,在C.Frayling设计研究的分类基础上,建议以设计科学、实践认知论和设计师式认知为基础,尝试提出设计作为研究范式的认识论、方法、本体和程序。本文认为,在设计作为研究范式确立之前,学界期望的建筑学与现代研究型大学的共生是非常困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作为研究 研究型设计 建筑学危机 设计研究新范式 范式建构 设计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