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analysis of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deep roadway surrounding rock under static-dynamic coupling stress 被引量:26
1
作者 WU Xing-yu JIANG Li-shuai +3 位作者 XU Xing-gang GUO Tao ZHANG Pei-peng HUANG Wan-pe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2期543-555,共13页
In actual production,deep coal mine roadways are often under typical static-dynamic coupling stress(SDCS)conditions with high ground stress and strong dynamic disturbances.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disasters and a... In actual production,deep coal mine roadways are often under typical static-dynamic coupling stress(SDCS)conditions with high ground stress and strong dynamic disturbances.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disasters and accidents induced by SDCS conditions,the safe and efficient production of coal mines is seriously threatened.Therefore,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adway surrounding rock under SDCS.In this paper,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in-situ stress fields and dynamic load conditions on the surrounding rock are studi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s,and 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are obtained.According to the simulation results,the horizontal stress,vertical stress and dynamic disturbance have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plastic failure of the surrounding rock.Among these factors,the influence of the dynamic disturbance is the most substantial.Under the same stress conditions,the extents of deformation and plastic failure of the roof and ribs are always greater than those of the floor.The effect of horizontal stresses on the roadway deformation is more notable than that of vertical stresse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for the roadway under high-stress conditions,the in-situ stress test must be strengthened first.After determin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in-situ stress,the location of the roadway should be reasonably arranged in the design to optimize the mining sequence.For roadways that are strongly disturbed by dynamic loads,rock supports(rebar/cable bolts,steel set etc.)that are capable of maintaining their effectiveness without failure after certain dynamic loads are required.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ontribute to understand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adway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under SDCS,and can be used to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support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under similar geological and geotechnical circumsta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tic-dynamic coupling stress(SDCS) deep roadway surrounding rock stability numerical simulation roadway deformation plastic failure of surrounding roc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study on the stability of layered rock spillway tunnels in alpine canyon areas
2
作者 Peng-Zhi Pan Fuyuan Tan +3 位作者 Fengqiong Li Fudong Chi Xufeng Liu Zhaofeng Wang 《Deep Resources Engineering》 2024年第2期68-81,共14页
Rock masses in alpine canyon areas exhibit strong heterogeneity,discontinuity,and are subject to strong tectonic effects and stress unloading,leading to extremely complex distribution of in-situ stress.In addition,the... Rock masses in alpine canyon areas exhibit strong heterogeneity,discontinuity,and are subject to strong tectonic effects and stress unloading,leading to extremely complex distribution of in-situ stress.In addition,the occurrence of layered rock masses makes it more complex,with obvious anisotropic mechanical properties.This study proposes a comprehensive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stability of layered rock spillway tunnels in a hydropower station in an alpine canyon.First,the failure criterion and mechanical model of layered rock masses considering the anisotropy induced by the bedding plane and the true triaxial stress regime were established;an inversion theory and calculation procedure for in-situ stress in alpine canyon areas were then introduced.Finally,by using a self-developed numerical tool,i.e.CASRock,the stability of the layered rock spillway tunnel in a hydropower station was numerically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affected by geological structure and stratigraphic lithology,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tiation in the in-situ stress in alpine canyons,with horizontal tectonic stress as the main factor.The occurrence of layered rock masses in the region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stability of surrounding rock,and the angle between the bedding strike and the tunnel axis as well as the bedding dip both exert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pine canyon areas In-situ stress inversion Layered rock mass Sta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surrounding rock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diction of rock-burst-threatened areas in an island coal face and its prevention:A case study 被引量:2
3
作者 Li Xuehua Pan Fan +3 位作者 Li Huaizhen Zhao Min Ding Lingxiao Zhang Wenx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6年第6期1125-1133,共9页
The island coal face arises in coal mines with the purpose of preventing gas explosion or maintaining the balance between mining and tunneling. However, its particular stress conditions in the surrounding rock may inc... The island coal face arises in coal mines with the purpose of preventing gas explosion or maintaining the balance between mining and tunneling. However, its particular stress conditions in the surrounding rock may increase the difficulty of stress control in the coal face and in its mining roadways, especially when the coal seam, the roof, and the floor have rock-burst propensities, The high energy accumulated in the island coal face and in its roof and floor will intensify rock-burst propensity or even induce rock burst, which further result in great casualties and financial losses. Taking island coal face 2321 in Jinqiao coal mine as a case, we propose a method for the prediction of rock-burst-threatened areas in an island coal face with weak rock-burst propensity. Based on the anaHysis of the movement of the overlying roof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tress distribution, this method combined numerical simulation with drilling bits to ensure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The effects of coal pillars with different widths on the mitigation of stress concentration in the coal face and on the prevention of rock burst are analyzed together with the mech- anism behind. Finally,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gainst the rock burst in the island coal face are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land coal face rock burst stress evolu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stress relief techn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高地应力条件下光面爆破围岩损伤规律研究
4
作者 黄永辉 占宇飞 +2 位作者 张洪波 李清林 阮迅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4-112,共9页
针对深埋隧道开挖过程中存在极高地应力的情况,为研究地应力对光面爆破围岩损伤产生的影响,采用基于ANSYS/LS-DYNA软件的数值模拟方法,通过结构化网格-有限元-粒子流耦合算法(structured mesh-finite element-particle flow coupling al... 针对深埋隧道开挖过程中存在极高地应力的情况,为研究地应力对光面爆破围岩损伤产生的影响,采用基于ANSYS/LS-DYNA软件的数值模拟方法,通过结构化网格-有限元-粒子流耦合算法(structured mesh-finite element-particle flow coupling algorithm,S-FEM-SPH)进行三维模拟。研究在双向等值地应力0~40 MPa条件下的光面爆破围岩损伤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边帮和顶板处的围岩损伤度根据爆心距的变化分为水平直线阶段和反“S”型曲线下降阶段;在反“S”型曲线下降阶段,距离爆心距中间位置的围岩,损伤度随爆心距的下降速率大;地应力对边帮和顶板处的围岩损伤均有影响,但对边帮处围岩损伤的影响大于顶板处,当地应力大于20 MPa时影响更加明显;通过对比边帮和顶板处有效塑性应变和围岩损伤深度随地应力的变化规律,从而验证了围岩损伤深度随地应力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变化规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光面爆破 极高地应力 围岩损伤 S-FEM-SPH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应力作用下厚煤层巷道合理掘进层位及围岩控制研究
5
作者 柴亚栋 徐杰 +4 位作者 毕青泉 李小龙 孙鑫 程敬义 刘克臣 《煤》 2025年第1期11-17,共7页
为解决厚煤层在构造应力作用下的支护问题,文章结合下霍煤矿2307工作面的地质条件,分别以沿厚煤层顶板、底板掘进的巷道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构造应力场中两类巷道的围岩稳定性。由结果可知,掘进过程中沿顶掘进巷道... 为解决厚煤层在构造应力作用下的支护问题,文章结合下霍煤矿2307工作面的地质条件,分别以沿厚煤层顶板、底板掘进的巷道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构造应力场中两类巷道的围岩稳定性。由结果可知,掘进过程中沿顶掘进巷道的变形破坏以底鼓和片帮为主,能有效保持顶板完整度,而沿底掘进巷道的变形破坏以冒顶和片帮为主,可有效保持底板和煤帮完整度;在相同煤柱宽度下,沿底掘进巷道受到的采动影响较小,而在相同埋深下,沿顶掘进巷道受到的采动影响较小,为此类工程场景中合理选取巷道掘进层位和进行支护提供了理论和技术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应力 掘进层位 数值模拟 围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变函数两向不等压矩形巷道稳定性与支护优化研究
6
作者 朱洪涛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141,共9页
针对矩形巷道断面形状容易造成应力集中这一情况,以王才伙盘煤矿火烧区影响下的3202工作面回风巷道为工程背景,基于复变函数理论建立矩形巷道围岩应力的力学模型,研究得到巷道围岩应力的复变函数解及其塑性区范围,分析了巷道宽高比和侧... 针对矩形巷道断面形状容易造成应力集中这一情况,以王才伙盘煤矿火烧区影响下的3202工作面回风巷道为工程背景,基于复变函数理论建立矩形巷道围岩应力的力学模型,研究得到巷道围岩应力的复变函数解及其塑性区范围,分析了巷道宽高比和侧压系数对应力分布的影响以及影响巷道围岩塑性区发育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综合支护方案,即优化锚杆(索)支护、使用工字钢架棚抑制巷道表面变形和注浆提高围岩力学性质等。研究结果表明,矩形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呈明显的非均匀性变化,巷帮肩角部位应力集中现象显著。塑性区发育呈现典型的“X”形分布特征,这种破坏模式与巷道角部区域的应力重分布过程存在显著耦合关系。优化支护方案大幅提高了围岩应力集中区的稳定性,减少了巷道顶板和两帮的变形,有效控制了巷道围岩变形,支护体与围岩之间形成了良好的耦合效果。经现场工程实践验证,采用优化支护方案后,顶板下沉量为37 mm,两帮缩进量为19 mm,控制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应力 矩形巷道 复变函数解法 支护优化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堆积体隧道超前加固方式研究
7
作者 潘文韬 刘骏 《山西建筑》 2025年第2期175-178,共4页
为探究堆积体隧道超前加固方式,建立了软弱堆积体隧道三维计算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对比了不同超前加固方式下围岩隧道变形与结构受力情况,确定了堆积体隧道最佳超前加固方式为帷幕注浆+大管棚。主要研究结论如下:双层小导管方案相比大管... 为探究堆积体隧道超前加固方式,建立了软弱堆积体隧道三维计算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对比了不同超前加固方式下围岩隧道变形与结构受力情况,确定了堆积体隧道最佳超前加固方式为帷幕注浆+大管棚。主要研究结论如下:双层小导管方案相比大管棚方案可控制拱顶部位的塑性区与沉降变形,减小结构拉应力,但有增大结构受压破坏的风险;双层小导管与大管棚方案相比帷幕注浆方案无法有效控制围岩变形,对堆积体隧道适用性较差;帷幕注浆方案可大幅减小围岩变形以及左右拱肩塑性区,抑制隧道与支护结构变形,控制围岩压应力与衬砌受力;帷幕注浆+大管棚方案相比帷幕注浆+单层小导管方案可进一步提升整体围岩变形与支护结构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积体隧道 数值模拟 超前加固 围岩隧道变形 结构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巷道留底煤掘进卸压及支护系统安全分析
8
作者 谷艳涛 宗宪生 马明月 《煤矿现代化》 2025年第3期79-83,共5页
为研究底煤卸压方式防冲的有效性以及对1305工作面巷道支护方案的影响,首先利用能量衰减理论和变形积分法计算巷道帮部钻孔在强冲击条件下吸收的能量、支护系统的安全系数,采用数值模拟、效果勘察、变形和受力分析3种方式分析大直径钻... 为研究底煤卸压方式防冲的有效性以及对1305工作面巷道支护方案的影响,首先利用能量衰减理论和变形积分法计算巷道帮部钻孔在强冲击条件下吸收的能量、支护系统的安全系数,采用数值模拟、效果勘察、变形和受力分析3种方式分析大直径钻孔、开槽卸压2种处理方式对支护系统的影响,最后利用十字法和测力计分别监测巷道变形量、锚杆锚索受力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巷道采用的锚杆、锚索、编织金属网、T型钢带等联合支护方案,具有较高的支护强度及护表能力,能够满足当前掘进巷道支护与防冲要求;工作面顺槽发生大能量事件后,煤岩体释放的能量为55.23~64.95 kJ,小于支护体系所能吸收的能量136.7 kJ,巷道支护系统的安全系数为2.07~2.48,满足防冲要求;大直径钻孔以及卸压开槽对巷道围岩变形影响不大,大直径钻孔对巷道支护系统没有明显影响,卸压槽对巷道支护系统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压冲击防治 数值模拟 围岩变形监测 锚杆锚索受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因素影响下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及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洪涛 周光东 +4 位作者 韩子俊 韩洲 罗紫龙 程文聪 乔钟槿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4-518,共15页
针对深部煤层巷道矿压显现剧烈且巷道变形难以控制的问题,基于Kastner公式对巷道高宽比、侧压系数、埋深、断面形状、围岩强度5种影响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因素展开正交数值模拟实验,通过方差和直观分析图法研究了各因素对巷道变形破坏的敏... 针对深部煤层巷道矿压显现剧烈且巷道变形难以控制的问题,基于Kastner公式对巷道高宽比、侧压系数、埋深、断面形状、围岩强度5种影响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因素展开正交数值模拟实验,通过方差和直观分析图法研究了各因素对巷道变形破坏的敏感性。采用平面弹性复变函数理论分析了不同侧压系数与巷道高宽比下椭圆和矩形巷道围岩的应力分布规律,对椭圆形和矩形巷道宽高比和形状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围岩强度与侧压系数是影响巷道围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埋深、断面形状、巷道高宽比为次要因素;椭圆形巷道在等轴应力比下围岩应力差值最小;矩形巷道宽度为5 m、高宽比为0.6左右时,应力集中程度较小;针对矩形巷道应力快速增高区,在考虑承压特性和断面利用率的基础上设计了圆角矩形优化巷道,确立了圆角半径的计算公式,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其良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数值模拟试验 围岩控制 围岩应力分布 巷道高宽比 围岩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理发育区巷道锚杆支护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吕靖烨 王美君 李晟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0-225,共6页
在节理发育区的地下硐室和巷道开挖过程中,锚杆支护会对巷道围岩应力分布有显著影响。为研究锚杆对巷道围岩主应力状态的影响,采用FLAC3D软件对锚杆支护下的巷道围岩稳定性进行了模拟研究。基于HYPERWORKS软件开发了一种分析应力重分布... 在节理发育区的地下硐室和巷道开挖过程中,锚杆支护会对巷道围岩应力分布有显著影响。为研究锚杆对巷道围岩主应力状态的影响,采用FLAC3D软件对锚杆支护下的巷道围岩稳定性进行了模拟研究。基于HYPERWORKS软件开发了一种分析应力重分布结果的处理方法,以克服在应力分布图中难以直接观察锚杆支护影响的问题。结果表明:锚杆支护作用能提高最小主应力,围岩承载性能明显增加;对于在硐室顶板、底板和四周侧墙安装的3种支护形式,最大主应力增量分别为3.61、6.28、6.88 MPa;锚杆预应力、长度和数量均会对围岩应力重分布造成影响。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对巷道锚杆支护参数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锚杆预应力、长度和数量分别为60 kN、2.0 m和5根,优化后的锚杆支护设计能够有效提高巷道围岩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围岩 数值模拟 应力重分布 参数优化 锚杆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根劈作用对洞室围岩稳定性影响研究
11
作者 高丙丽 黄钟琼 +1 位作者 杨志法 杨聪聪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50-2263,共14页
岩体裂隙在植物根劈作用下会进一步扩展,裂隙扩展将导致岩体强度降低,进而影响洞室围岩稳定性。以浙江省三门县蛇蟠岛大型古地下洞室群为研究背景,开展植物根劈作用对洞室围岩稳定性影响研究。基于断裂力学理论,对主直根、散生根、水平... 岩体裂隙在植物根劈作用下会进一步扩展,裂隙扩展将导致岩体强度降低,进而影响洞室围岩稳定性。以浙江省三门县蛇蟠岛大型古地下洞室群为研究背景,开展植物根劈作用对洞室围岩稳定性影响研究。基于断裂力学理论,对主直根、散生根、水平根3种不同根系类型植物根劈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基于裂隙岩体内部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建立了植物根系临界膨胀力公式;基于数值分析方法,研究植物根系类型、裂隙岩体性质对洞室围岩根劈作用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主直根较散生根更容易使裂隙岩体产生破坏,而且破坏时变形值相对较大;砂岩较凝灰岩先破坏,并且砂岩破坏时变形值大于凝灰岩;应力强度因子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较吻合,平均误差较小。研究成果为洞室围岩稳定性评估及防护提供理论依据,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劈作用 围岩稳定性 断裂力学 临界膨胀力 应力强度因子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米深井沿空巷道合理煤柱宽度与支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路恒 杨新安 +1 位作者 谢文兵 马明杰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9-229,250,共12页
针对千米深井沿空巷道围岩大变形难题,以朱集西矿11502工作面运输巷为工程背景,分析了沿空巷道变形失稳原因与特点,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确定了煤柱合理宽度,并结合现场试验研究了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结果表明:随煤柱宽度增加,掘进期... 针对千米深井沿空巷道围岩大变形难题,以朱集西矿11502工作面运输巷为工程背景,分析了沿空巷道变形失稳原因与特点,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确定了煤柱合理宽度,并结合现场试验研究了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结果表明:随煤柱宽度增加,掘进期间煤柱中部稳定承载区范围逐渐增大,回采期间巷道顶板下沉及实体煤帮移进量减小,底鼓量逐渐增大,综合考虑得出,8 m煤柱宽度可以保证锚杆可靠锚固;提高锚杆初次预紧力矩并进行二次预紧,能充分发挥锚杆支护性能,超张拉措施则可以使锚索快速实现高阻支护;伞状弹片结构可以提高锚杆锚固可靠性,锚索锚具防滑移自锁装置则能有效降低锚具滑移和破断钢绞线弹射可能性;井下试验表明,合理的煤柱宽度配合高强锚杆索高预应力支护,能有效控制沿空巷道围岩变形,保证巷道正常服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地应力 沿空掘巷 围岩稳定性 高预应力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体变形及二次应力下矿体开采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向欣欣 张耀平 雷大星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6,共10页
为了解围岩在变形及二次应力下矿体开采效应的影响,本文选取-410 m中段采用现场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崩落法采矿进行矿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围岩应力发生震荡变化,在矿体上下盘围岩附近存在应力明显降低区域,下盘大于上盘,顶... 为了解围岩在变形及二次应力下矿体开采效应的影响,本文选取-410 m中段采用现场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崩落法采矿进行矿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围岩应力发生震荡变化,在矿体上下盘围岩附近存在应力明显降低区域,下盘大于上盘,顶板最大主应力达0.44 MPa,局部呈现应力集中,且应力集中部位呈现类似水平零散分布的现象。同时开采边界呈现裂隙发育的状态。水平矿体有轻微下沉趋势,且在该中段的水平巷道边界和顶板裂隙附近易出现断层破碎带。竖直方向变形明显,且倾斜部位呈椭圆分布,最大下沉位移值达8.00 mm,最大上升方向变形值为3.03 mm,交界线附近易受到应力挤压现象。该研究对及时准确地掌握岩体变形规律和矿山安全信息使矿山安全有效合理地进行开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变形 应力集中 现场试验 数值模拟 开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偏压岩溶隧道围岩应力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邱飞洋 覃亮 +1 位作者 李国栋 李昌龙 《北方交通》 2024年第2期52-55,共4页
为研究溶洞对浅埋偏压隧道开挖围岩应力分布的影响,以建新隧道浅埋偏压段为工程案例,运用FLAC3D软件建立二维数值分析模型,对比分析不同施工阶段围岩应力分布及应力比值。分析结果表明:溶洞处于深埋侧拱腰方向时,会导致围岩应力集中位... 为研究溶洞对浅埋偏压隧道开挖围岩应力分布的影响,以建新隧道浅埋偏压段为工程案例,运用FLAC3D软件建立二维数值分析模型,对比分析不同施工阶段围岩应力分布及应力比值。分析结果表明:溶洞处于深埋侧拱腰方向时,会导致围岩应力集中位置从拱肩向边墙脚处转移,提高围岩整体偏压程度,该现象在拱肩处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偏压隧道 溶洞 围岩应力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硬石灰岩顶板工作面顺槽支护优化研究
15
作者 张灵杰 康天合 +2 位作者 刘云飞 张更鑫 汪家畅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30-33,共4页
为解决厚硬石灰岩顶板回采巷道原支护方案存在支护不当、成本过高且受采动影响时两帮围岩变形量大的问题,以山西灵石华苑煤业9103轨道顺槽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监测并结合回采巷道煤与岩石的物理力学参数,采用工程类比法对原支护方案进... 为解决厚硬石灰岩顶板回采巷道原支护方案存在支护不当、成本过高且受采动影响时两帮围岩变形量大的问题,以山西灵石华苑煤业9103轨道顺槽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监测并结合回采巷道煤与岩石的物理力学参数,采用工程类比法对原支护方案进行优化。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优化前后巷道在掘巷期间及在受相邻工作面和本工作面采动影响后的支护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证明其优化方案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优化方案在巷道掘巷完成后的顶板变形量较原方案增大2.6%,两帮变形量减小13.1%;优化支护方案在相邻工作面和本工作面采动应力作用下,顶板变形量较原方案均无明显增大,两帮移近量较原支护方案分别减小26.2%和3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硬顶板 支护 数值模拟 采动应力 围岩变形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AC3D的钻孔扩孔前后应力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崔卫峰 《煤炭与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10-13,19,共5页
煤层的钻孔成孔技术一直是煤矿瓦斯抽采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新景矿井下钻孔为研究对象,利用FLAC3D技术模拟分析钻孔扩孔前后钻孔周边的应力分布特征,分析了顺层钻孔和穿层钻孔扩孔前后应力分布的规律和钻孔有效卸压的影响范围。结果表明... 煤层的钻孔成孔技术一直是煤矿瓦斯抽采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新景矿井下钻孔为研究对象,利用FLAC3D技术模拟分析钻孔扩孔前后钻孔周边的应力分布特征,分析了顺层钻孔和穿层钻孔扩孔前后应力分布的规律和钻孔有效卸压的影响范围。结果表明,随着钻孔的施工,钻孔周边应力释放形成明显的应力区,钻孔扩孔后,顺层钻孔的有效卸压范围由0.8 m扩大至4 m,穿层钻孔的有效卸压范围由0.6 m扩大至3.8 m,有效提高了煤层的抽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卸压半径 数值模拟 围岩应力分布 FLAC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平应力巷道宽高比对围岩变形影响研究
17
作者 李晓旭 杜俊文 +2 位作者 刘旭东 张耀耀 石蒙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5期93-96,共4页
为研究高水平应力巷道宽高比对围岩变形的影响,以某矿42103工作面为研究背景,利用FLAC~(3D)软件,模拟巷道宽高比对围岩应力状态、剪切破坏程度和位移量变化的作用。模拟结果表明,高水平应力作用下,巷道宽高比越大,围岩应力集中程度越小... 为研究高水平应力巷道宽高比对围岩变形的影响,以某矿42103工作面为研究背景,利用FLAC~(3D)软件,模拟巷道宽高比对围岩应力状态、剪切破坏程度和位移量变化的作用。模拟结果表明,高水平应力作用下,巷道宽高比越大,围岩应力集中程度越小且不容易出现拉应力,分布更为合理,顶板剪切应变集中范围更小;剪切应变较高区域主要集中于两顶角位置,相对孤立,对顶板的剪切效应较低;顶板位移随宽高比变化不敏感,而两帮的位移随着宽高比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减小的幅度比较大。现场应用后,巷道围岩没有发生明显变形和离层,稳定性程度大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矿山 高水平应力巷道 围岩变形 FLAC~(3D)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hase 2D应力折减法的巷道支护优化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高峰 高经纬 +1 位作者 黄鹏 冀宇鑫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09-117,共9页
为研究不同支护方式下的巷道围岩稳定性,本文结合Phase 2D有限元软件和应力折减法,建立了无支护、锚杆支护、锚喷支护、锚喷+工字钢支架及时支护、锚喷+工字钢支架滞后支护5组数值模型,分析了巷道围岩强度系数、位移场分布规律、围岩屈... 为研究不同支护方式下的巷道围岩稳定性,本文结合Phase 2D有限元软件和应力折减法,建立了无支护、锚杆支护、锚喷支护、锚喷+工字钢支架及时支护、锚喷+工字钢支架滞后支护5组数值模型,分析了巷道围岩强度系数、位移场分布规律、围岩屈服单元体数量、锚杆支护性能等,得到了不同支护方案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无支护巷道模型围岩屈服单元体个数为646,巷道最大位移为61.47 mm;对于锚杆支护和锚喷支护,围岩及锚杆屈服单元数不断减小,巷道最大位移降低至52.80 mm和50.98 mm;当采用锚喷+工字钢支架及时支护时,围岩及锚杆屈服单元数进一步降低为366和190,巷道最大位移为26.31 mm;当采用滞后支护时,围岩屈服单元个数回升至535,锚杆屈服单元数量减小至0,巷道最大位移为39.59 mm。滞后支护模型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巷道支护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为巷道支护设计和优化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支护 围岩稳定性 数值模拟 塑性区 应力折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采巷道围岩破坏机理与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邢云峰 《煤炭科技》 2024年第2期70-77,共8页
巷道开挖导致巷道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塑性区也不断扩展。为确定坤达煤矿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情况并制定巷道支护方案,以坤达矿回采巷道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建立非均匀应力场圆形巷道受力模型,推导了圆形巷道围岩塑性区边界方程;数值模... 巷道开挖导致巷道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塑性区也不断扩展。为确定坤达煤矿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情况并制定巷道支护方案,以坤达矿回采巷道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建立非均匀应力场圆形巷道受力模型,推导了圆形巷道围岩塑性区边界方程;数值模拟回采巷道在采动影响下的围岩破坏塑性区分布,并依据塑性区破坏深度提出巷道优化支护方案;数值模拟了原始支护方案与优化后支护方案的巷道围岩变形情况,发现优化支护后破坏范围、顶底板以及两帮位移量显著降低,围岩的变形情况得到控制。通过工业性试验和检测结果发现,顶板下沉量随工作面推进而增大,巷道在距工作面25~35 m受到的采动影响最为剧烈。优化支护后的巷道经采动影响后围岩变形量不大,达到了巷道支护设计要求,证明工作面回采巷道的优化支护设计是科学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应力场 数值模拟 围岩变形 支护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巷道围岩承载层演化机理及特性分析
20
作者 王红 《山西冶金》 CAS 2024年第4期109-111,共3页
牛山煤矿二采区胶带大巷掘进期间受高应力影响,巷道围岩出现严重破碎现象,导致巷道掘进效率低、支护难度大,对此,牛山煤矿通过技术研究,采用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巷道深部围岩承载结构、演化机理、演化特性进行分析研究,合理得出... 牛山煤矿二采区胶带大巷掘进期间受高应力影响,巷道围岩出现严重破碎现象,导致巷道掘进效率低、支护难度大,对此,牛山煤矿通过技术研究,采用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巷道深部围岩承载结构、演化机理、演化特性进行分析研究,合理得出破坏区围岩应力场、位移场分布及塑性破坏区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围岩的残余强度与围岩承载层厚度成反比例关系,即残余强度越大,承载层厚度越小;承载层厚度与围岩位移量成正比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碎围岩 承载层厚度 围岩应力分布 数值模拟 分析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